第一篇: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的领域和方式也日益呈现多元化。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和一个公开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体系作支撑的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会计报表越来越具有参考价值。而会计报表分析通过专门的会计分析工具和方法评价企业会计状况的优劣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越来越具有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为报表使用人进行决策和改善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促进资产有效利用,推动产业升级,规避无效投资和资金浪费等作用。但现行企业的会计报表、会计分析指标以及会计分析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计报表分析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使得企业会计分析和评价有失客观。为了帮助信息使用者有效的利用会计报表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就对影响企业会计分析发挥作用的各个角度进行一些探讨,并对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看法。
关键词
会计报表分析 问题 改进
Analysis of accounting statements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ABSTRACT
The market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has accelerated, enterprises will face the competition will become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 in the area and is increasingly has become more diversified.Faced with intens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an open and transparent, high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to support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ccounting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reference value.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 by the special accounting analysis tools and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accounting situat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people,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have revealed the problem, use of the statements in policy making and improve management of the reliable basis so as to promot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assets and to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avoid wasting resources and inefficient.However, the existing enterprises, accounting, accounting analysis indicators and accounting methods of analysis, there are certain limitations, accounting analysis of the role and not fully realized, the accounting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mixed objective.In order to help users effective use of accounting analysis make correct decisions, the article in the affected enterprises accounting analysis work of the perspective of a study, and the accounting analysis of existing limitations on appropriate ways to improve.Key words
analysis of accounting, statements, on the improvement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1 引言............................................................5 2 会计报表分析概述..............................................5 3 会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6 3.1 会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6
3.1.1 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6 3.1.2 报表数据的的真实性问题....................................6 3.1.3 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7 3.1.4 报表数据的完整性问题......................................7
3.2 分析方法的局限性...........................................8
3.2.1 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8 3.2.2 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8 3.2.3 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9
3.3 会计比率体系的局限性.......................................9
3.3.1 会计比率体系不严密........................................9 3.3.2 会计比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9 3.3.3 会计比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9 3.3.4 会计比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10 3.4 会计报表分析人的局限性.............................10
3.4.1 报表分析者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目的的局限性...................10 3.4.2 报表分析者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的心理定势.................10 3.4.3 报表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10 3.4.4 会计报表分析人的风险偏好.................................11 3.4.5 报表分析者有意操纵会计指标的行为.........................11
3.5 存在“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的“保留”不足..............11 4 针对会计报表的局限性的办法..................................12 4.1 对会计报表本身的改进.....................................12
4.1.1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报表的改进措施.........................12 4.1.2 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改进措施...............................12 4.1.3 报表分析时应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13 4.1.4 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13 4.2 对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改进................................13
4.2.1 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13 4.2.2 坚持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13 4.2.3 把经营环境与会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14 4.3 会计指标的改进............................................14
4.3.1 盈利能力指标.............................................14 4.3.2 资产管理效率指标.........................................15 4.4 对会计报表分析人的改进....................................15 4.5 对审计监督与评价的改进....................................15 结 束 语.........................................................16 致 谢.........................................................17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的领域和方式也日益呈现多元化。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和一个公开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体系作支撑的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会计报表越来越具有参考价值。而会计报表分析通过专门的会计分析工具和方法评价企业会计状况的优劣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越来越具有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为报表使用人进行决策和改善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促进资产有效利用,推动产业升级,规避无效投资和资金浪费等作用。但现行企业的会计报表、会计分析指标以及会计分析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计报表分析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使得企业会计分析和评价有失客观。会计报表分析概述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目前财务状况并且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利益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分析并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着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进行解释和评价,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财务分析的起点是财务报表,分析使用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因此,正确理解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前提。财务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做出的评价。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并非绝对准确。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指标和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对财务报表分析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它的作用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分析的结果与预期往往存在着差距。本文拟对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使报表使用者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能够克服局限性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从而客观、准确地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情况,为信息使用者正确做出决策提供有利的保障。
3会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3.1 会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
从信息来源看,会计报表信息是在一系列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规范下由会计核算系统生成的,并且受制于一系列会计原则的约束。我们进行会计报表分析主要依据的资料是各个时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作为会计分析与评价的依据,其自身的局限是制约会计报表分析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决定了会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会计报表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在于:
3.1.1 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
会计分析所根据的都是反映在会计报表上的历史资料,分析历史性资料,评价以往的绩效,虽可供企业决策参考,但企业面临的毕竟是现实问题,不能对这些历史资料依赖过重。因为这些资料往往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和物价的变动,会计分析的依据均以原始成本为基础,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以原始成本为基础进行分析,如果不加调整,显然会受到物价因素的干扰而失去其应有的现实意义。币值稳定是货币假设的内容之一,所以现行会计报表忽视物价变动水平的影响,不能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收入、成本、费用的实际价值;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币值变化已是一个普通现象,货币计量假设的进一步松动,不但冲击历史成本,还冲击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的计量。
3.1.2 报表数据的的真实性问题
会计报表分析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求报表数据数据真实、可靠。但是,在企业形成其会计报表之前,信息提供者往往对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会计状况以及对信息的偏好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并尽力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会计状况的期望。其结果极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报表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相距甚远,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
3.1.3 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
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及会计估计的存在。会计报表编制所依
据的会计原则、会计假设以及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可能会造成报表信息的被粉饰。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同一经济业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会计估计,从而给人为操纵会计报表数据提供了机会,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和可比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的确定等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主观估计因素,这些会计估计需要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企业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对可选择性的会计政策和对会计估计的主观估计的操作,到了年终由于会计与税法计算的差异,汇算时应进行纳税调整。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某些指标,如利润率指标中总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及资产运用效率指标中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的周转率指标。因此,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的质量必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3.1.4 报表数据的完整性问题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越来越大,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核心资源。然而,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由于不能可靠计量,不能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没有在报表上予以反映,这无疑会低估企业的价值,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使得会计报表分析的结论不够全面。现行会计报表的表现形式表明其只能反映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且从信息发生的时间上来看,现行会计报表只能提供和反映已经发生的历史会计信息,而无法反映许多对企业会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和信息使用者进行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其他信息,如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市场占有率、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等信息都被排除在会计报表之外。
3.2 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无论是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的反映。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而我们在分析时,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
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
3.2.1 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法是会计分析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确定指标间差异与趋势的方法,极为注重比较。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如数据可比具备的条件有计算方法相同、计价标准一致、时间长度一致等;同行业可比至少应具备:同行业的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企业的经营规模较为接近和经营方式相近或相同;这些条件限制了比较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另外会计数据都是用货币计量,这就必然受价格水平的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存在差异,从而使之缺乏可比性。而价格水平的波动,则使不同时期的数据间更无可比性可言。这些条件自然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
3.2.2 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是目前会计报表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同样由于受到各种限制,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也是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重“量”不重“质”。常常堆砌大量单纯的数据指标,而忽视问题性质的剖析而得出分析结果;所采用的数据信息都是历史资料,不能够作为判断企业未来会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可靠依据;分析所用的会计数据有些是通过估计和判断得出的,其结论难免出现偏差;企业对会计信息的人为操纵也会影响会计比率指标,误导信息使用者。比如有的企业赶在报表编制日前将贷款还掉,事后再设法借入,这样会使企业的流动性比率所揭示的信息缺乏真实性,误导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3.2.3 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是与本企业不同时期指标相比,一般运用连续几年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比率进行会计报表分析,这比分析单个会计报表能了解更多的情况,特别是企业发展的趋势。但是趋势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第一、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会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由于各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会造成不同时期的会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3.3 会计比率体系的局限性
3.3.1 会计比率体系不严密
每一个会计比率只能反映企业的会计状况或经营状况的某一方面,每一类比率都都过分强调本身所反映的方面,导致整个指标体系不严密。
3.3.2 会计比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
我们在判断某个具体会计比率是好还是坏,或根据一系列比率指标形成对企业的综合判断时,必须注意会计比率本身所反映情况的相对性。因此,在利用会计比率进行分析时,必须掌握好对会计比率的“信任度”。
3.3.3 会计比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比如,对流动比率,人们一般认为比率为2是比较合理的,但许多成功的企业的流动比率都低于2;而对速动比率则认为1是合适的,但不同的行业此比率有很大差别,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企业,几乎没有应收帐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帐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因此,在不同企业之间用会计比率进行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便于不同行业间对比。
3.3.4 会计比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
比如,对存货周转率的计算,有的用销售收入/存货,有的用销售成本/存货;对流动负债的计算也是如此,分子流动负债的计算可用年末数,也可用平均数,而平均数的计算又有不同的方法,这些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不一样,不利于评价比较。
3.4 会计报表分析人的局限性
会计报表分析人的局限性也就是会计报表分析的主观局限性,不同的人分析同一张报表很可能得出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分析者主观因素对报表分析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4.1 报表分析者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目的的局限性
管理者们很少全面地去分析或了解一个企业的会计报表,往往是在感到企业会计状况或经营情况的某些方面有问题或某一方面有需求时,才会去了解、翻阅会计报表中相关的部分信息。这样,带着一种特定目的割裂整体仅片面的分析或了解其所需的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或其他某一方面的情况都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而且有的管理者根本不重视会计报表分析,我所在的公司目前就很少做会计报表分析,忽略其作用。
3.4.2 报表分析者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的心理定势
公司的管理者作为企业主要领导人,由于自己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心血,因而容易产生对企业取得的成就常常津津乐道,而对出现的问题常常有一种辩解主观因素而强调客观的心理作用。这样的心理定势使管理者有的分析失去公正、客观,分析时易带着某种偏见或片面,不能客观地作出分析结论。
3.4.3 报表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会计报表分析人由于经验和素质不同,对会计报表分析的结果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会计报表分析目标的实现。由于会计报表分析人掌握会计分析理论、相关经济理论及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对会计报表分析结果的理解就有差异,也就不能透彻解释各项计算指标的经济涵义。会计报表分析是通过计算多种会计指标实现的,一般来讲,分析的效果随计算指标越多而越准确。且理论必须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完善。
3.4.4 会计报表分析人的风险偏好
报表分析者看待企业会计风险的偏好往往各有差异。因此,由于经验不同,分析人的风险观念也会有所不同,导致对同一指标高低的看法也会存在差异,有人认为只有高风险才有高收益,而有人认为企业是稳妥一些保守些好。所以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利用相近或相同的会计分析指标,可能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
3.4.5 报表分析者有意操纵会计指标的行为
会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道德。从所周知,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营利。然而,营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通过正当的艰苦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的人通过不正当的操作来谋取私利。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操作非常普通,如部分人员利用权责发生制这一会计基础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从而达到内部人员希望达到的会计数据等做法,借以操纵利润,以达到制造假象,欺骗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并由此而带来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普遍的诚信危机。
3.5 存在“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的“保留”不足
CPA被喻为无冕经济警察。然而,继国内琼民源、银广厦、红光实业,以及国外的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审计失败案的频频发生之后,古井贡、黄山旅游及国外的南方保健又粉墨登场,证券市场造假丑闻曝光上演了一幕幕惊人的欺诈活剧!会计舞弊层出不穷,而审计却对此类会计报表的公充性发表无保留审计意见,说明了CPA职业道德的缺陷,他们由注重专业水准的提高转向商业推销能力的专业化。这样,即便出自经济警察之手的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也会大打折扣,若以此基础上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更显得无意义可言。
4针对会计报表的局限性的办法
4.1 对会计报表本身的改进
4.1.1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报表的改进措施
新的经济环境给会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计信息一方面表现于会计信息过量,另一方面企业和市场所需要的真正有效的信息却存在很大的缺口。所以,现行会计报表的改进可以沿着两条路径进行:一条路径是充分披露方向;另一条简化披露方向。沿着前一条方向的改进:一方面附表附注会越来越丰富,已进入“附注时代”;另一方面其他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品种也越来越多。可能涉及的有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市场预测、人力资源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增值报告等,这都是为了弥补会计报表的局限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因此,这种改进成为改革会计报表的主流,而且这一改革方向并不会改变,只是对现有改革成果的完善与丰富,并对报告方式进行创新。会计报表改进的另一方向—简化披露,这一方向的改革仅是伴随充分披露进行,只是作为对信息过量倾向的矫正手段而已,难以成为改革的主流,目前的成果主要是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简化的年度报告也融入了其他会计报告中,与充分披露方向相结合。
4.1.2 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改进措施
对于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而言,我们不能完全摒弃,但是应当加以改进:一是加快提取折旧的速度,尽量缩小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的距离,到原有资产的保值,减少企业的损失;二是实行现行成本计价,改变传统的成本计价方法,使账面价更加接近现实价,缩小实际价值与变现价值的距离,增强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4.1.3 报表分析时应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
进行报表分析时应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与国际惯例接轨,用“时价会计”进行调整。
4.1.4 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在对会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结构分析以及比率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信息,以弥补报表信息的不足。
4.2 对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改进
企业的理财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会计关系日趋纷繁复杂,会计分析的任务也日益多样化。会计分析的方法是完成会计分析任务的手段,会计分析既要为国家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提供信息,也要为企业的其他外部利害关系人和投资者提供信息。因此,仅仅依靠借助一两种分析方法,就能彻底解决有关管理的经济系统中的一切问题是不可能的,要和多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会计分析的结论
更为准确和完善。
4.2.1 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环境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会对企业会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会计报表外部信息等。因此,我们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需做出定性的判断,要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两者相互作用可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更好地反映真实情况,获得决策有用息。
4.2.2 坚持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会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企业过去的或历史的经营情况,而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会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要进行动态分析,在了解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的帮助。
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要根据某指标对其他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4.2.3 把经营环境与会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在采用趋势分析时,若以本企业的历史数据作为比较基础,由于历史数据反映的是过去的经营情况,并不代表数据的合理性,因为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指标相对历史有所改进,并不一定说明已经达到应达到的水平,甚至并不一定说明管理有了改进。同样,在进行实际与计划比较时,也要考虑经营环境的变化。
4.3 会计指标的改进
4.3.1 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权益净利率。(1)对销售利润率的修正,理由有二: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经营已经是企业的存在状态。在实际中有些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已经超过了主营业务收
入。若仍按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销售净利率指标,则不能反映企业经营收入的全貌,也就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获利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主营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划分不明显,在选择计入主营收入还是其他业务收入时,企业操纵性较强,所以新会计准则在编利润表时不再区分主营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使收入的确认更准确,基于此,修改后的公式为“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更能反映企业的获利水平。(2)对权益净利率的修正,原权益净利率的分母用年初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值,这是合理的.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的不同而使计算值不同。因此,修正后的公式为“权益净利率 =净利润/(年初所有者权益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数-分配的利润)
4.3.2 资产管理效率指标
资产管理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由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已不明显,若仍用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这些指标已显得不够全面,所以分子用“营业收入”比较好;另外,对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的分母也要作适当修正。原比率分母用应收帐款的平均余额,但由于账面上的应收帐款是提取坏账准备后的余额,不同的企业,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对坏账准备的提取有不同的方法,容易人为操纵,也减少了可比性,因此,应收帐款周转率的分母用“应收帐款平均余额+提取的坏账准备”比较合适。
4.4 对会计报表分析人的改进
分析人员的恰当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加强会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会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逐步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减少和控制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另外,也可以采用分析人员外部化,即请系统外部专业人员进行会计报表的分析,以减少主观性,使分析更公正。同时更多企业应重视会计报表分析,才能使会计报表分析人更具动力,才能更促进报表分析人的改进。
4.5对审计监督与评价的改进
多年来,会计信息失真和审计失败成为会计界持久的热门论点,审计的人为性较大,职业道德约束在某种程度已经松弛,而非会计信息披露的非规范性、无统一量化标准使得审计上的难度加大,经过审计的信息真实度也受到考验。因此,对审计者的职业道德和能力要求更为严格。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加大“造假者”的违法成本—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第二篇: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一、当前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流动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流动比率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企业为了减少财务费用,加强资金调度,均有短期借款长期滚动使用的倾向,从而加大了流动负债,由于流动负债较大,因此造成企业的流动比率偏低。所以在分析企业的流动比率时应结合行业特点,企业的筹资能力等自身情况具体分析该项指标。
(2)速动比率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该指标在使用中对速动资产的界定不十分明确,往往导致比率计算口径各有不同,影响速动比率指标的可比性。企业在计算该指标时,一般将应收账款包括在速动资产中,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应收账款很多,回收期较长,根本不是速动资产,这样,将所有应收账款都包括在速动资产中,计算出的指标值偏大。另外,由于各企业应收账款收账期不同,有的甚至较长,所以,该指标值在企业间也不是完全可比的。
2.盈利能力和利润质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总资产报酬率指标。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这里的报酬总额不包含利息支出,但包含所得税,而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获得的利息收入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是股东的投资,股东分红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净利润,不包含所得税,而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加利息支出更趋合理,改进后的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2)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表明企业净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强;该指标值越低,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弱。但企业有时会出现已形成了净利润额,但款项并未收到,未发生现金流入,形成该指标值很高,但企业资金很少,周转困难。所以,利用该指标进行分析时,应结合现金流入量的指标。
(3)净利润保证率。在评价企业实现利润的质量时,人们通常用这个指标,并将这个指标定义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认为这个指标可以评价利润的可信程度,指标值越高,利润真实性越大,其实也不尽然。因为企业存在折旧、摊销等非付现成本和费用,这些成本和费用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出,但是这些成本和费用却是该指标的分母净利润的减少因素,因此造成实际计算出来的“净利润保证率”指标数字较高。如果以1作为衡量该指标好坏的标准,认为只要该指标达到1,则企业利润转换为现金的能力就较强,做出企业利润质量较好的判断,就可能产生错觉,使报表分析者进入了财务判断的误区,甚至做出相反的分析结论。
(4)每股收益是指净利润扣除优先股股息后的余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平均股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公式中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由于上市公司中,有些公司的权益结构比较复杂,除
了包含有普通股之外,还发行一些特别股如优先股等。优先股一般是按固定比例,在支付普通股股利之前支付股息,因此在计算普通股股本所能享有的收益额时,应将优先股股息扣除。利用该指标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两点,第一,该指标在不同公司间是不可比的,因为其一:分子中净利润的计算与公司选择的会计政策相关,不同公司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这样,计算出的净利润各公司间不可比。其二:分母为股份数,而不同公司因为股票发行价格不同,所以造成同样的股份数取得不同的资金,从而获得不同的利润,而该指标的分母是股份数,不是取得的资金数,所以,该指标在不同公司间是不可比的。第二,该指标在同一公司不同时期也是不可比的,其一因为该指标的分子净利润的大小与公司不同时期选择的不同会计政策相关,不同时期公司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所以,不同时期计算的净利润不可比,其二,该指标的分母为股份数,同一公司流通在外的股数,在不同时期可能进行股份分割、股份合并或股票股利分配等,若发生了这种情况,只是不同时期股份数发生了变化,资金并没有发生变化,若不进行计算调整,计算出来的数值就不可比。
3.偿债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指标重复使用的问题。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权益比率=股东权益/资产总额及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三个指标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作为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时,说明同一个问题即负债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因此选取一个指标使用即可。
(2)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它是衡量企业支付全部借款利息能力的指标,它不能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为利息费用中包括短期借款利息,因此不能用它来衡量企业支付长期负债利息的能力。
(3)长期负债比率指标。反映企业长期负债在负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可是该指标值为多少才能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强,多少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弱,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和比较值,使分析者计算出数值后无法作出判断。
4.营运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某些情况下,过高的存货周转率也不一定代表公司的经营出色。例如,过高的存货周转率可能是由于太低的平均存货水平引起的,而太低的平均存货有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原材料存货不足会使生产出现停工待料现象;在产品存货太低有可能使生产过程不能连续进行;产成品存货短缺可能会失去良好的销售时机。如果平均存货低到影响其发挥正常的功能时,很高的存货周转率恰恰反映出公司经营管理上存在着漏洞。因此,任何公司都应努力在保证存货能够发挥必要功能的基础之上,加速存货的周转。
另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也存在不可比的情况,因为其分母平均存货的数值大小要看企业的规模,企业规模大平均存货多,周转一次需要时间长,存货周转率低;企业规模小平均存货少,周转一次需要时间短,存货周转率高;但这不能就说规模大的企业的营运能力不如规模小的企业。所以应避免不同规模间企业存货周转率的比较。
二、有关会计报表分析的思考
1.对流动性指标的改进。为了较客观地评价速动比率指标反映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用企业的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好客户的应收账款或账龄小于1年的应收账款,若企业的产品比较畅销,还可加上存货中的产成品等作为速动资产,也就是该指标的分子,来计算企业的速动比率指标,则能更加准确衡量企业资产快速变现的能力。
2.对有关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补充。现有的盈利能力指标分析大多都是从损益表分析的,而损益表中的数据有人为粉饰和调整的情况存在,有时会造成指标分析失灵。现金流量表的出现成功地弥补了这一不足,以下几个指标是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有效的指标。
(1)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净资产。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流入量-经营现金流出量,该指标是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有效补充,它更注重现金流量,也更真实可靠。可以防止企业提前确认收入。通过对比净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就会发现净资产收益率的不足。可能有人为粉饰的情况。
(2)主营业务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动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是评价企业销售质量的指标,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虚增收入的现象经常存在,该指标正是为了检验企业收益质量而设置的,用来分析主营业务收入有多大比例转换成了现金,又有多少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
(3)现金毛利率=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流入。该指标同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一样,更注重现金概念。对于通过夸大利润率的不良现象,该指标可以立即识破。
(4)每股收益指标。不同公司间该指标值进行比较时,其分子分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一公司不同时期进行比较时应注意,该指标其分子的计算应掌握统一的会计政策,若遇会计政策变更应将不同的净利润在统一政策下调整。其分母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若遇股份分割、股份合并,股票股利分配时,应调整以前各期股数,重新计算各期每股收益。因为进行股份分割、股份合并或股票股利分配,公司收入并无增减,所投入资本总额也并未发生变化,仅仅是普通股股数发生变化,没有任何经济意义上的实质变化。所以,在将本期每股收益与以往各期的每股收益比较时,为了具有可比性,应对前几期作相应的调整。另外,上市公司也有股票股利分配的情况,这种情况只是增加了股份数,并没有增加资金,也需要计算调整后的每股收益,才可以使同一公司不同时期的每股收益可比。
3.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改进
(1)长期资产负债率指标的改进。如果说流动资产是偿还短期债务的物质保证,那么长期资产就是偿还长期负债的物质保证,所以我们可以用可偿债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除以长期负债所得的商来衡量企业对长期负债的清偿能力。暂且把这个指标叫作长期资产负债率,其计算公式是:长期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这个比例多大合适为好,因为长期资产占用资金时间长,资金回收速度慢,因此一般应主要用所有者权益购置长期资产。用负债购置部分一般应在30%以下,以不超过1/3为宜,最高不超过50%。如果这个指标超过50%,说明用长期负债购置的长期资产占比重太大,长期负债偿债能力会产生问题,财务风险较大。
(2)对利息保障倍数的修正。企业偿还利息最终需要用货币资金,并不是息税前利润,因此用经营现金净流量来测算则更加可靠,利息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利息费用。该比值的结果反映以公司的现金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用现金偿付利息越有保障。
(3)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补充。在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的情况下,企业实际偿债能力如何,能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关键并不在于账面利润,最终还要落实到企业有无实际的现金上。因此以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作为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依据,是稳健而可靠的方法,计算公式是:负债总额现金保障率=平均每年产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年限/需要偿还的长短期债务总额。该比率数值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越低则表明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系数也越小。因为它动态地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获取的现金净流量与需要偿还的长短期债务总额的关系。而较其他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更能准确地说明其偿债能力的强弱。
第三篇: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摘 要] 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给企业注入活力,也使得会计工作的地位不断提高。会计通过统计企业资金的流动以及收入成果,做出一份总结报告,为决策者做下一步计划提供支持,而在制作财务报表时,有些信息如按固定的模式填写,理解时会有障碍,这就需要为报表做一些附注,以便理解。企业会计报表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保障和前提,其附注也同等重要,本文就附注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会计报表附注;存在问题;改进
doi:10.3969 / j.issn.16730194(2015)07-004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对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会计报表中的附注才有利于决策者做出优化企业的计划,可现如今企业的会计报表中纰漏百出,当报表出现问题时,一些不法企业为了掩盖做假账的罪证而在附注上做手脚,来掩盖公司的真实发展状况,欺骗他人,这样使大家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阻碍企业发展,导致企业最终走向灭亡。只有管理好企业的会计报表,才能保证企业有良好的发展。会计报表附注的格式
1.1 旁注格式
在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旁直接用括号夹注说明,这是最直接的报表注释方法,这种注释在报表主体中出现,比较直观明了,不被忽视,但这类注释不宜太长,否则会覆盖报表的主体内容,它是对前面所说的项目的简单介绍,如存货等资产负债表项目,解释后让人一目了然,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1.2 插入表格
表格主要表现一些项目及其内增减资金,使报表通俗易懂,简单而又不缺内容,干净整洁,使读者读起来方便。表格主要显示了某些重要项目的资金流动,如固定资产等项目,使读者看起来更加清晰,充分反映了各项目的进程与收益,同时也可看出对比程度,可以迅速地做出简单的规划,及时补充相关的额外的信息。
1.3 脚注说明
字面意思就是在表下端的说明,也可称为尾注,这种披露方式主要是对表内项目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方法等以及表内无法说明的重要事项的补充说明,比较具体,这些信息一般不列入报表,主要采用定性解释并以文字表达为主,必要时采用表格,定性解释使数据更加准确具体,增加了报表的真实性,主要说明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和固定资产原价等。这种方式比较灵活,不受格式限制,可随意变换形式,能反映定性的非财务信息,可解释范围广泛,应用多,所以脚注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它也更加重视。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过程不统一
附注在披露过程中程序、项目、格式的应统一,如果披露过程不够充分具体,不够准确,出现模糊字眼,往往会出现很大的漏洞,甚至危害到企业的生存,后果不堪设想,出现漏洞后可能会产生其他不良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的误导了会计信息使用者,有时甚至忽略了企业主营项目的收入支出,具体项目的利润不详细,而对其他小事情大做文章,不仅没有发挥附注的作用,反倒使企业误入歧途,同时也会出现格式混乱的情况,使读者不明白所写内容,使报表的实用性降低。只有在附注充分准确的时候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当其披露过程不统一时,同样降低了附注的可用性,使其降低了本身的价值,甚至无效,使得企业不能及时看到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影响企业进步。
2.2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不准确、内容不完善
会计报表的效用依赖于它的充分性和准确性,现如今很多企业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错漏百出。我国目前的会计报表附注只着眼于过去,而没有企业未来的计划支出和预测,总结过去是好的,但是老是执着于过去,就会降低企业的活力,会使得部分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内容滞后,信息过于简单,降低附注的实用性和价值,滞后会使会计准则和制度出现漏洞,对重大项目回避,掩盖事实,或者只保留好的一面,抹掉坏的一面,也就使报表存在虚假信息,局外人很难发现问题,容易被误导,使决策者做出错误决定,这就会使企业处于被动,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日积月累,问题会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走向灭亡,财务报表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做好了报表,才能有基础去发展其他的项目,才能让企业屹立不倒。会计报表附注弊端的改进
3.1 优化会计报表附注的结构
经济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要逐步完善现有企业会计准则,在解决问题时要理性对待,不能因个人因素而影响整个大局,要进行适当的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完善数据,使其更加准确,增加可靠性,使报表更有意义。不同的企业对应不同的规则制度,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遵循相应的准则,会使企业更好地发展,而一味地模仿别的企业的制度,只会让自己的企业变得被动,没有创新,所以完善各自的制度,使其具有针对性,要体现出制度覆盖面的广泛,功能的强大。另外还要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督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从社会角度来加强监督,一些企业参照上市公司的制度,使报表从根源上减少错误,提高效率。根据企业的情况,对报表附注做出一些完善,这样有利于保护企业的机密,防止工作人员在附注上做手脚,掺杂虚假信息,欺骗大众,并及时发现企业问题,及时改进,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其不被社会淘汰。制定相应法律就要严格执法,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我们应该理解报表附注对于经济决策的重要意义,相反,如果只是应付或弄虚作假,将后患无穷。
3.2 规范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
我国现在的附注内容范围太过狭隘,只是着眼于过去,而并不看重对未来的展望,所以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扩展其内容,如一些金融方面的收益和风险,多重视对企业未来的评估,预测其价值,以及企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预测价值后就为企业制定了目标,这样企业才有动力,不断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使企业迅速发展,并且多考虑环境因素,为建设生态社会做贡献,如果每个企业的发展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么人类将会走向灭亡,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考虑到环境影响,就可以减少对其伤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报表附注体现出对投资者的责任,只有数据准确才能应用报表,同时对企业做出评估,企业不同,经营状况也不一样,每个企业都应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做出相应的报表附注,不可弄虚作假,一定要实事求是,这样才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第四篇:浅谈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问题及改进
浅谈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问题及改进
摘要:财务报表是企业管理者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信息来源,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企业对财务报表的要求也更加规范。财务报表本身所能表达的内容和信息是有限的,为了提供更多的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预期。本文从财务报表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出发,分析了现行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期能完善财务报表分析,为正确完善体现财务报表作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改进方法;新会计准则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及作用
财务报表分式是通过整理分析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通过特定的方法,根据既定的财务指标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帮助的一项工作。财务报表本身所能体现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反映的只是某个特定时期企业的某些方面的经济数据,对于未经过财务专业知识培训的人而言,专业术语也很难理解,至于要从报表中发现经营问题更是存在困难,此时,只有将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与专业的财务指标相比较才能真正揭示报表的经济内涵。财务报表分析是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体制下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需要。
二、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的整个过程是人为的,是受报表内容和分析方法制约的,其分析并不是绝对完善,目前,我国财务报表分析中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财务报表自身内容和数据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的内容和数据是财务人员根据某个会计期间内的数据通过计算整理而成的,其计算的准确性可以得到正确验证,但是其所能反映的问题却受到很多方面限制:
第一,财务报表的时效性限制。财务报表的数据是一个会计期间内的,普通的跨度为一个月,其所反映的数据本身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也是对其过去资料的分析。
第二,报表数据真实性限制。财务报表数据来源于各类原始凭证,凭证在传递过程中经过层层审核错误率被降得很低,但是却不能完全杜绝错误这些都可能导致财务报表数据的不完全准确性;
第三,报表数据的实际可比性限制。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都是以货币计量的,是以单位价值不变为基础的,但在实际中,通货膨胀会使报表数据与市场价值产生偏差,如果不即使做出处理,很可能使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
第四,报表数据的完整性局限。财务报表类的科目级次要求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有限的表格中反映出所有需要的财务数据,一些没有用货币计量的项目在财务报表中就没有得到体现,但是这些项目却可能对管理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2、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针对企业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几方面,其分析方法也是为这些方面服务的。目前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最常使用的是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本身都存在一定问题:其一,比例分析法受到比率体系的限制,财务比率体系存在不严密情况,分析标准和计算口径也不统一;其二,趋势分析法受企业经营环境限制,如果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拐点,则有可能造成不同时期财务报表不具可比性的情况。
3、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存在局限
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但是很多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会忽略财务报表附注的很多信息,如行业背景信息等,这些都会为财务报表正确分析产生障碍。
4、财务人员的技能和道德局限性
财务报表的产生及财务报表分析都是财务人员的工作结果,本着真实性的原则,所有数据都应该是真实可靠的,但在财务核算和分析过程中,信息传递者可能会对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信息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尽力满足使用者对财务状况的预期,这样可能会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都可能对数据分析产生影响。
三、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
针对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相应提出改进方法,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完善财务报表自身内容
在提供财务报表时,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市场变化可能对数据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时价会计”等方式进行调整,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和披露,将财务报表所不能完全展示的内容在附注中加以说明和完善,弥补财务报表本身的不足。
2、完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要完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将各种分析方法结合使用。第一,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互结合,对不可计量的因素与可计量因素综合考虑,对所得结果进行修正,最终使分析结果趋于实际;第二,单一的财务比率所能反映的问题是有限的,在分析中,可将各种比率有机联系进行全面分析,例如采用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3、结合企业行业环境和经营环境分析
行业环境对企业分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朝阳企业与夕阳产业的各项指标分析是不能同等对待的。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行业环境以提供正确数据参考。另外,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新的财务指标就算与历史相比有提升,但也不一定就是管理或经营有改善,在分析比较时,也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环境,将财务指标和企业经营环境相结合。
4、改进财务分析各类指标
现有的各类财务指标所能分析表达的内容都是有限的,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所需要的资料数据也更多,企业必须改进各类资产管理效率指标、赢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
5、改进财务报表披露
财务报表的披露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部分,企业应紧跟发展需要增加披露内容,如承诺事项、或有事项和其他事项等,另外还要注重财务报表披露的及时性,尽量由“过去时”向“现在时”转变,强调财务报表分析实质内容。
6、做好财务人员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是影响财务分析准确性的重要一环,企业必须督促财务人员做好自身技能提升和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浅析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影响因素[J].商场现代化,2006,“"(21)[2]李学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解决对策[J].商业会计,2010,”“(1)[3]彭春华.试论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
第五篇: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分析
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分析
本文作者:评职称论文360期刊网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摘要:要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建立起能够覆盖全部个人,综合考虑纳税人的生计、赡养、教育、残疾与社会保险等费用扣除标准和自行申报纳税,体现“全面、简便、合理、适用”的基本要求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
关键词:分类税制;综合税制;费用扣除
一、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一)实行分类所得税制
分类所得税模式是指归属于某一纳税人的各种所得,如工资、薪金、股息红利等,均应按税法规定单独分类,按各类收人的适用税率、计征方法以及费用扣除规定分别课税,不进行个人收人的汇总。
在今天纳税人众多而且比较分散、收入来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这种征税模式就很不适应了,容易造成不同纳税人、不同所得项目和不同支付方式之间的税负不公平(如工资、薪金收入者与个体工商户,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分次支付与一次性支付等税负差别很大),既不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也不利于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税负的不平容易造成纳税人通过“分解收人”、分散所得、分次或分项扣除等办法来达到逃税和避税的目的,导致税款的严重流失。再有随着个人收入来源渠道的增多,这种课税模式必会使税收征管更加困难和效率低下。
(二)税基狭窄
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在课税范围比较狭窄,采用正列举的方式对十一类应纳税所得征税。在今天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多样化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调整,很可能会出现该征的不征,不该征收的还在继续征收的现象,缺乏公平。
(三)费用扣除缺乏科学性
中国个人所得税在确定税前扣除额时一般只考虑了个人的日常开支,忽略了家庭中的一些主要开支,如所赡养人口多少,老人需要的抚养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费、高房价、高医疗价格及通货膨胀等诸多因素,导致税前扣除额较低,应纳税所得额增大,加重了工薪阶层负担,影响了个人所得税公平原则的实现。
在赡养状况差异很大时,税收负担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税收的不公平性更突出;忽略了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个人纳税能力的影响,费用扣除标准长期不变根本无法适应经济状况的不断变化。由于这种费用扣除方法以固定数额作为费用扣除标准,未能与物价指数挂钩,难以适应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居民生活费用支出不断上涨的实际情况。费用扣除的变化完全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损害了一部分纳税人的利益。中国对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的征纳模式。对可以由支付单位从源泉扣缴的应税所得,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对于没有扣缴义务人的,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这种税收方式难以控制高收入者,在征收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高收入者采取化整为零,以实物、债券、股权分配等方式逃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一)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
为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应该争取逐步将目前的分类个人所得税制过渡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通过个人所得税改革减轻中低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培育中等收入阶层,强化对高端的征收调节。
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是指把经常性、固定性收入的所得项目划入综合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对这些所得,以一个为计算期,综合计算该征税范围的全部所得和应纳税额,按月预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对其他所得仍按现行分类税制办法采取分项征收,属于分项征收的项目缴税之后不再进行综合申报与汇算清缴。这种以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既坚持对不同来源的个人收入全面计征,又坚持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区别对待。
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可以平衡税负、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并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进行调节。
(二)扩大税基
为适应个人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应包括一切可以计量纳税能力的收入,改变目前正列举方式规定应纳税所得的做法,取而代之的以反列举规定不纳税项目,扩大税基。即个人所得税的税基除了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几项免税项目外,其余来源于各种渠道的收入均应计入个人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合理调整税前扣除
1.是否应该增加费用扣除。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收人额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基于此,当物价上涨时,生活费用增加,费用扣除也必然应该增加。
2.合理制定费用扣除标准。要合理制定纳税人的生计费和赡养人口、老人、儿童、残疾人以及住房、医疗、养老、教育、保险等扣除项目及其标准,并视工资、物价等方面的情况适时地对各类扣除标准加以合理调整。实行费用扣除的指数化,将个税费用扣除标准实行与物价指数、平均工资水平上升挂钩的动态管理,以确保纳税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减少级次,调整级距,降低税率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现行工薪所得的45%税率已明显偏高,9 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距过多,计算复杂,应简化以5~6级为宜。对综合征税范围的纳税所得额可以适当拉大差距,如5 000 元以下适用5%的税率;5 000元~20 000 元适用10%的税率;20 000元~40 000元适用15%的税率;40 000元~60 000元适用20%;60 000元~100 000元适用25%的税率;10万元以上适用30%的税率。即中国要遵循低税率和宽税基思路来进行税改,避免纳税人隐匿收入,从而实现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职能。
(五)完善征管手段,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1.完善“双向申报”制度,强化税法宣传,让每个公民懂法、知法,增强公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特别要利用大、要案的震慑力和影响力来进行反面警示,为综合分类汇总申报奠定基础。加强对税源的监控,要努力完善税收征管手段,积极推进税务部门对个人各项所得信息收集系统以及银行对个人收支结算系统建设,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计算机税收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个人财产实名登记制度,在个人取得收入时通过银行账户结算,尽量减少现金使用,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网,对个人的重要收入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以及从其他渠道取得的收入进行计算机网络监控和稽核,同时,对个人存量财产如金融资产、房地产及汽车等实行实名登记制。为每个纳税人建立一个唯一的终身不变的纳税人识别号,便于对纳税人财产的监控。形成有效的个人收入控管体系,提高对收入的监控能力和征管水平。加强税收监管,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逐步实现同财政、银行、企业、工商行政管理、海关、边防、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联网,形成社会办税、护税网络,强化税务稽查,严厉惩处偷逃税行为,联系方式:400658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