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到幼儿园工作已快半年了,不管是在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还是与几位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的交流中,我发现我园的美术活动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单一性:
首先,从制订的教学计划上看,大多数美术活动都是出自同一本教本,而且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虽然跟着每个主题走,但是,每次的美术活动都如出一辙,没有什么新异,比较老套,与现在的“课程改革”有较大的差距!其次,从幼儿的操作材料上来说,我们的孩子拥有的仅是最最简单的,最最基本的白纸、勾线笔和油画棒。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当然不会有什么创新的东西,只可能用唯一的一种形式——绘画。虽说孩子喜欢画画,但是他们更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也喜欢去发现,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但是这需要“条件”!再次,从形式上来说,幼儿所用的形式也仅仅是单纯的绘画(这与前面所提到材料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而幼儿的绘画形式也只会勾轮廓平涂上颜色。有的幼儿更是用一种颜色涂完了整张画,用我们专业的术语来说“那与黑白稿没什么两样”!但是孩子不懂,觉得有了颜色就是画画了。其实,就算用最简单的黑白两色,也能绘出不一样美丽的画面——这才是美术!只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也会变的丰富多彩!
二、局限性:
1、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教学计划大多是在开学出急急的制定出来的,并没有深思熟虑,也参考仅有的基本教本,然后挑一些适合每周主题的教学活动,以此类推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都显得很“死”!教学内容上都是炒冷饭,有的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老教本,虽然对孩子来说,每堂课的内容是新的,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在网上,我看过很多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教案和幼儿作品,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活力和张力,是否我们也可以这样试一试?
2、幼儿思维的局限性:在美术活动前,有些幼儿都会问我:“老师,今天我们画什么?”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幼儿把美术等同于画画,而且在他们的印象中只是单纯的用勾线笔与油画棒来画。这让我觉得难过!一方面,是我们做老师的失职,给他们在无形中灌输了这样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到学具的限制才会导致他们那么想。还有,他们现在大多都是模仿老师的范画来画自己的画,在画的时候把原本自己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抛弃了,所以我经常考虑到底要不要示范,矛盾!
虽然我们也在美术活动中插入制作的成分,但是我们把美术和制作区分的很清楚,细化固然很好,但在孩子看来制作就是制作,美术就是画画,模糊了美术的概念。现代的美术中是这样来解释美术的定义的,初步我们把它分为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普通的来说则是素描、色彩、雕塑、设计这四大类。而涉及到幼儿的美术则是微乎其微,其实,我个人认为幼儿的接受能力很强,吸收能力比成人还要快、强。因此,为了让幼儿能够在美术领域中有更好的发展,我决定把自己的专业适当的运用到幼儿美术活动中去,为此,我提了以下几点建议:
1、形式要多样化:
从培养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角度上来说,现在我园的幼儿美术活动仅有一种单一的蜡笔绘画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完全可以增加一些形式,诸如:国画,民间工艺中的剪纸、刻纸,设计等等。也许这些听起来让幼儿来完成似乎很难,但是我们至少应该让他们去接触和了解,何况幼儿时期的接受能力比任何时期都强,只是他们缺乏一种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但是只要我们加以有效的引导我想他们应该会很棒!在这里,我认为不光是从美术活动课程上展开多样化,因为幼儿在园的时间大多都是以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学习,所以在我们平常的区域游戏活动中,也要把以往单一的绘画形式进行丰富;把传统的“美术角”改为“艺术设计室”更为恰当。幼儿在该活动区中,可以接触到新的各类形式,比如:口吹画、用牙刷做喷绘、用颜料彩绘等等,这样一来,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也不会产生“长此以往”的厌倦感,对幼儿在艺术领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2、活动要灵活化:
现在的教学,不管是哪一科,都存在着照本宣科的现象。一个计划的制订,势必是为了更好的实行,但是有时候却恰恰相反,因为有计划,所以我们少了更多思考,一味的依照计划行使,我个人认为这对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的目标和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孩子”,那么我们就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爱好来灵动的制定一些新的活动内容。当然我要指出的仍是在坚持计划的情况下作出适当的调整。比如某次活动幼儿的兴趣十分高涨,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下次活动作个延伸;另外,我们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幼儿,他们是否对某一中美术形式特别感兴趣,如果有,我们就可以把它带入教学活动。这种游戏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应该更能得到幼儿的响应!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本着自己的专业对幼儿美术的一点思索,我对幼儿美术初步提出了上述看法和建议,相信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园的幼儿美术活动会成熟起来,逐步成为有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活动的多姿多彩,成为一个特色!
第二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然而,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朗读是尤其重要的。但是,目前小学生在朗读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朗读时“多字、漏字”。2.朗读时“唱读”。
3.“一字一顿”,速度过慢。4.速度过快,无法品位。
一、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朗读“多字、漏字”。
1.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
2.学生读的少,不熟练。学生预习不充分,在指名读课文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二)朗读时“唱读”。
1.学生对感情朗读的方法不够理解,对声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掌握不好。2.在低年级时养成的拖腔拖调的习惯没有及时纠正。
(三)“一字一顿”速度过慢。
1.学生在朗读时的构词能力不强,导致语法错误。难以知道在什么地方停顿。2.在低年级时养成用手指着读的习惯没有纠正。
(四)速度过快,无法品位。
1.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只求速度,不求理解。2.品位朗读指导不够。
二、根据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成因,我选择了相应的改进方法。我们在设计改进方案的时候,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以下几种改进方法:一是端正学生的朗读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读,多读的习惯。二是充分发挥老师的范读作用。三是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四是要求学生读思结合,读中品味。这四种方法我们是根据一般的朗读指导制定的,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我们对症下药灵活运用其中的一些方法,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一)朗读时“多字、漏字”。
为何有些学生在读课文时出现“多字、漏字”的现象呢?我们针对造成这一问题的两个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办法。
其一,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对此,我尝试用个人,小组轮读和品评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评的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在品评中须做到:动脑想,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专心听,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动口说,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一个片断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样学生会听得很认真,特别会用心记,不但可以将他们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而且自己朗读时“多字、漏字”的现象会大大减少。其二,读得少,不熟练。对此,就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比如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开展朗读比赛,每次两人,每人两分钟,教师及时讲评记分,一轮下来,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会大有提高,学语文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二)朗读时的“唱读”。要防止或纠正唱读,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中应做到:1.多做正确的范读,或多放一些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磁带,让学生模仿。2.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齐读应安排的少一点,再少一些,我们借助学生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优点。采用各种方式的读,如比读、挑战读、请读得好的同学领读等,来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提高其朗读能力,克服朗读中“拖腔拖调”的现象。比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课描写了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烈场面,全文弥漫了烈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学生都很喜欢读,但刚开始读时学生节奏把握不好,如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这句话体现了董存瑞坚定不移,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应读得稍慢一些。董存瑞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写出了董存瑞的英雄形象,学生在读的时候应读的有气势,高昂一点儿,不能拉长声。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朗读中的“拖腔拖调”的现象渐渐少了,学生开始注意调整朗读的速度,把握恰当的音量。
(三)“一字一顿”速度过慢。
学生一字一顿的读,是因为教师范读太少,尤其是教师没有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到句子中大停顿和小停顿。要防止或纠正这一错误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大停顿和小停顿,即在朗读一个长句时,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停顿应该稍短一些,既小停顿,当然不要对学生讲这些术语,应多做范读,让学生模仿而且这种方法不可过分机械的训练,否则学生会把课文读得结结巴巴毫无味道。2.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句子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这些字数较多的长句,范读是最好的方法。3.我们教学生一点儿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而然的读出语气语调来,比如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
(四)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学生朗读速度过快,特别是在背课文时,速度尤其快,针对这一弊病的原因,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1.在布置朗读任务时,应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朗读的质量,不强调朗读的遍数。2.加强品味性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朗读课文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克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几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一、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一)在课堂创设一个能够展现自我、与同伴交流的开放、宽松的空间。进入课改后,我深深的体会到,让孩子们有兴趣地去学习,要比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重要得多。朗读也是这样,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课文,抓住点滴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并让他们读完后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刚开始,孩子们不知所措,渐渐地,他们都能很主动地找学习伙伴读书,有的读着读着,还会不知不觉地摇头晃脑!这时候,我就积极的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孩子们的兴趣也浓厚起来,读书时都想把故事读得更生动些。
(二)把握利用教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音韵、错落的节奏,它们都是培养儿童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其中的音乐性,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
如《月牙儿》一课,月牙儿像什么?妈妈说:像秋天收割的镰刀。月牙儿像什么?爸爸说:像又黄又大的香蕉。月牙儿像什么?我说:像夜妈妈微微翘起的嘴角。这短短的四小节,写得优美形象、富有情趣。充分表现了孩子对月牙儿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画面:幽蓝的夜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星星,一弯新月挂在天边,这美妙的画面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情境,然后在画面的下端出示课文内容,重点指导学生朗读。1.帮助学生划出轻声词,指导学生读出轻音。2.确定朗读的重音,这样,强弱的重音,加上鲜明的节奏,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极具感染力。朗读时,配上轻柔的音乐,孩子们反复吟诵,陶醉于优美的旋律中,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夜空中。的确,在朗读中,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变成了语言性的“音乐”,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美。久而久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
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但不能很枯燥的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要防止有的学生“充数”,次数不能过多,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
(2)分小组读。小组成员全体参加,可分段接读,也可以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
(3)分角色朗读。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入文中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4)表演朗读。既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可以背诵文中的某些段落。
(5)比赛朗读。采用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赛读之前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全体同学给予指导,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高。
(6)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三、适当发挥范读的作用。
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也就是说,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的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古人所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然而,作为小学生,他们不会创造性地读,但他们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的朗读大部分都是模仿教师的,因此,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范读时机的选择也要恰当,不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就范读,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么时候范读依具体情况而定,可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教师要做到语言准,富有激情,表情到位,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的内容:依具体情况而定,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可范读全文,为解决难点可范读一些重点句段,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找领悟快、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
四、注重朗读的过程性评价,关注每个学生。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经过观察,我发现,班里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能够读得有声有色,有的孩子读得干干巴巴。尤其是一些认字慢,学前教育不充分或家里没有相应学习环境的孩子。怎么能让他们的朗读能力得到发展呢?我想,只要从这些孩子的角度出发,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就是成功。所以在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2.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作出有针对性地评价。如《快乐的节日》一文中写节日的热烈气氛,孩子们快乐的心情这几句,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教师真诚地夸奖学生:“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眼前好像真的出现了孩子们一个个天真、可爱的笑脸。”即便是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也要巧用评价用语,如在上《小马过河》一课时,一位学生读老牛说的话“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时,声音比较小,教师应这样评价:“你读得很有感情,可惜声音有点小,小马会听不清的,你能再大声地读读这句话吗?”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反馈,既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升华朗读的情感。
3.朗读评价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也可以引导学生角色移位。根据学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写的对象去参与朗读。如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时,当学生读到老国王高兴时说的话“找到了!找到了!我就是要找一个诚实的孩子做国王。”教师边点评边引导:“这位国王,你看到眼前这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呀?” 这位朗读国王的同学马上意识到自己就是国王了:“他很诚实,我感到很幸福。”有这么个诚实的孩子,这位国王你真幸福呀!还有哪位国王愿意夸夸你诚实的孩子?角色移位后的朗读更具真情,更有情趣。除此之外,课堂上,对有进步的学生,我一定要把他的成功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夸夸他,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充满了继续努力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读得不认真的孩子,不指出也不行。我常常说:“老师一直相信你够读得更好”“你完全可以读好”“只是再用心一点就更好了”之类的话。因为,相信学生,不断地给他们积极的鼓励,他们的成功也会使你感到惊喜。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让孩子们喜欢读,主动读,在朗读中获得成功感,能与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水乳交融。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朗读能使无声的文字变成一句句动听的话,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朗读能使学生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总之,让我们的语文课上书生朗朗,情意浓浓吧!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与措施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与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搞题内损失题外补,减负增效首先要做到减负有效。可以设定一个大概的时间分配,复习导入五分钟左右,新授十五到二十分钟,巩固练习十五到二十分钟,力求“当堂任务当堂清”,采取当堂检测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特别是最后的作业时间一定要保证,教师就得思考怎样用二十五分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益。
2.重视教研活动的多样性,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校本教研,以研促教,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开展各项常规教研活动,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的研究,3.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骨干教师要加强学习教育理论,感受理论的魅力,品味理论指导给教学带来的甘甜,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采取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4.教师是课堂教学、教学时间、课内外作业的管理者,对教师要加强培训与指导。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从整体着眼确定和处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明确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真实、朴实的课堂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5.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推进的关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和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加强实践体验,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把创设教学情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努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6.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信息技术,重在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开发学生的智能,拓宽学习和教学渠道,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经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由肤浅走向深刻。要积极地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按照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要求,努力实现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探索,充满创新”,实现师生“互动、和
第四篇: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幼儿美术教育能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能有效开发幼儿右脑,增长幼儿各方面知识,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增强幼儿记忆力。所以掌握幼儿美术方法是做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感知欣赏法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观察欣赏事物的审美特征,帮助幼儿积累内在图式,深化幼儿的表象,使他们获得鲜明、深刻、完整的视觉表象,提高其审美感知能力。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感知欣赏时,感知内容上须是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运动模式等审美属性,感知方法上应注意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顺序,同时注意用启发性和艺术性两种语言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二、情感体验法
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使幼儿的内心情感模式与外在事物模式形成同构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时,首先应注意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对象进行想象和体验,同时对内在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能在头脑中形成视觉形象。
三、游戏练习法
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状态下习得美术操作技能,把视觉形象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游戏练习法的使用灵活多样,教师应注意美术命题的游戏性、操作过程的游戏性、具有可游戏的美术成果以及游戏活动中的美术训练等几个方面。
四、范例演示法
教师直接呈现现成的作品或把美术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直接操作给幼儿观摩,以利于他们学习美术活动必需的—些工具与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一般而言,范例演示法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尽量少用它。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范例应该多样化、有美感,其创作方法应让幼儿能理解和接受。演示应注意尽量让幼儿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五、儿歌简化训练法
教师将绘画步骤编成儿歌简,让幼儿通过儿歌掌握绘画要领,从而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绘画作品。这不仅增强了幼儿绘画的乐趣,也提高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六、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法
教师安排幼儿学习的内容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克服幼儿易枯燥厌学,难而知难放弃的特点。从而提升幼儿绘画的信心,为幼儿学习美术开了个好头。
七、兴趣培养法
(一)选材要新颖,形式要多样
幼儿开始学习画画时,教师一定要在选材内容上下一番功夫,一定要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假如一开始就教幼儿正规学画,从单调、枯燥、呆板的几何图形入手,势必抑制他们学画的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对学画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感。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一定要采取灵活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画画的欲望。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不但愿意学,而且能起“乐学”之效。
(二)认识幼儿的涂画表现,尊重幼儿的情感表达
三岁的孩子处于涂鸦阶段,他们的画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线条不直,歪歪扭扭,比例不正确,造型不完整,画出的物体大致相似,甚至很不像样,但正是那些不太规范的圆圈、点点和线线,以及一些近似于符号的图形,都包含了孩子这一时段的想法和情感,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现象,这时,我们可以试着去问问孩子,让他们给你讲一讲画中表达的是什么。例如:有个小朋友在画人物时,只是画了几个歪歪斜斜的圆圈及一些线条,而他的回答的确令人吃惊,他说:“我画的是一个人在和别人吵架,你看他正在哭呢。”啊,原来那些在我们看来是乱线条的画,他竟有这么多想法,这时我及时当众表扬了他,说他画的画很好,孩子高兴极了,逢人就说他画的画最好。从此,这个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步很快。我认为,对于孩子的作品,尽管有些很不成熟,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应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创作意图,经常问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认真听孩子在绘画中的言谈,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给予技巧上的指导,孩子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指导后,才会感到他的画是有意义的,画的兴趣就会更浓,进步会更快。
(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绘画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绘画学习环境,虽然它不是直接的做法,也不能产生直接的作用与效果,但它对幼儿却是一种极好的熏陶,能引起幼儿共鸣,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自然是美好的,花、鸟、鱼、虫、田野风光,都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幼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了解大自然,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充实幼儿的头脑。我们还经常带幼儿观看大班幼儿作画,欣赏哥哥姐姐的画,定期为幼儿办画展,展出全班幼儿的作品,充分发挥环境的刺激作用,对幼儿绘画兴趣培养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美术兴趣的培养,关键是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和更新,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树立整体观、发展观、个体差异观,把儿童看成是发展中的个体,是学习中的主体,在教育中施以各种各样方法,才能发挥幼儿的潜能和个体,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想象的翅膀和创造的、活力的一代新人,使绘画在孩子的发展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总之,要想做好幼儿美术教育,以上这些要点是我们教师必须掌握的知识。相信,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还会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使我们的幼儿美术教育精彩纷呈。
第五篇:浅析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浅析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学校 建湖县第一中学
姓名
陆玲
学科
美术
美术教育学家尹少淳说“:美术是最具灵性和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中学美术教育,是学生美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教育的任务不仅 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智力,是一种培养创造性的教育,是以 提高想象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实践状况又如何呢?笔者是才工作不到五年的年轻教师,虽然教龄很短,但正因为是鉴于学生和老师这样的和角色之间,所以对当前的我们学校美术教育问题的感触更加直观,现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观念认识上存在误区,应试教育仍占主导,美术课程认识淡薄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固然大谈特谈素质教育,不可承认,应试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主流。许多学校把美术课当做“灵敏课”,可上可不上,淡薄的课程认识使得美术课程在普通中学中形同虚设,教员、学生均不注重,常常只能消磨时间,流于方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当然被视为“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
二、功利思想影响了中学美术教育
在高考压力下,学校大力宣传美术高考,文化学习不是很优秀的学生和家长为走“捷径”,被迫参与各类短期美术急训班,“病急乱投医”,不思索个人能否具有美术专业学习的主客观条件,片面追求专业课的学习而不注重文化课学问的积聚,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美术带给孩子整整一个少年时期的只是痛苦,曾经不再是享用和快乐了。
三、教育针对性不强,脱离学生的生活经历
由于美术课不作为考试科目,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显得非常随意,多把简单、基础的美术史学即鉴赏课作为授课内容。而这样一来,对于一些已经有美术基础和有艺术开展意向的学生,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学习;对于缺乏美术根底的学生,时断时续的教育又让他们学不到什么东西。同时,教学局限在学科之中,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络,学问在构建过程中很难得到真正的内化,学习变得毫无意义。
四、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缺乏
依据学习范畴或学科群的特征来研制和设立综合课程,减少分科课程,这是世界教育的一个开展趋向。但在理论中,不少教师没有觉得到这种新型课程对学生开展的促进作用,反而觉得它扰乱了系统的学科学问教学。其缘由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由于主题或概念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了解程度,有的可能是设计的相关学问整合得比拟牵强,缺乏内在的自然的联络,也有详细的教学操作的问题。
综上所述,针对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该如何改良呢?我以为,要改动这种现状:
第一,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究新的学习内容和办法。新课改充沛表现了课程的时期性、根底性和选择性,满足了学生的开展需求。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办法,以模块式的课程构造,实行学分管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开展的可能性。新课改理念改动了教员的教育观念之后,教员要对本人的课堂教学停止积极的探究与尝试,从传统的灌输走向师生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溢活力。
第二,变革过去的评价方式。
要采用积极评价机制,培育创新肉体,促进学生开展,进步艺术表达才能。以往我们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过于单调呆板,结果是学生对评价提不起兴味。要树立以学生的整体素质为首与学问并重,注重学生的个性专长开展的质量观,对学校停止多层次、多类别、多元化的全方位的综合考核来界定学校的教育质量。
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味。
兴味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情感兴味的时分,他们的学习效率普通比拟高。美术学习更是如此,只要静下心来学习美术,将本人完整融入美术学习之中,才干真正领会美术的魅力和精华。
第四,增强与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沟通。
由于遭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以为美术是没有用的学科,未来也不能帮学生上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这就需求教员不时努力,去与家长沟通。能够经常和学生说话,耐烦地个别辅导,让他们晓得本人喜好的开展出路、应如何争获得到家庭的支持等;经过家长会和电话的手腕亲密联络学生家长,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分享到学生胜利的喜悦,争取家长的支持,坚决学生的自信心,营造好学习的大环境。
第五,增强对美术师资的培育。
要给每位美术教员提供最新美术教育信息,提升美术教员的理论程度,进步美术教员的素质。我们学校想把学校办成有特色艺术学校必须加强对美术学科的投入,组织美术老师经常出去学习和参观,只有老师的技能和审美有提升,跟上当前形势和审美趋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