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查方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查方案
东庄镇钟庄完小
杜继文
2012.4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查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重视学习情感和数学能力方面的评价。把单一的笔试改为笔试、口试和实践相结合的考试;把单一的数学考试改为情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查目的:
小学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考查内容
1、口算题(40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题目,口算速度快,完全正确。
2、操作与实践活动(30分): 在方格纸上作图,平移后用数对表示各顶点的位置。
3、思维分析(30分):根据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四、考查时间
考查时间为4月12日上午。
五、组织工作:
1、考查前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做好考查准备工作,包括物质上准备和精神上的准备。
2、考前5分钟响预备铃一次,学生进教室,监考老师分发试卷,学生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监考老师进行考试纪律教育,第二次铃响学生开始答题。
4、监考教师要遵守监考职责,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任何事情。手机关闭铃声,一般电话不接听。同时教育学生认真答卷、仔细检查,未经允许,对考查内容不作任何解释。离考查结束10分钟提醒学生一次。
5、注意考查时间,一切按照铃声(哨声)执行,不得随意提前或延迟考试时间。
6、收卷:考查结束,学生停止答卷,并出教室。监考老师收齐清点试卷张数。
7、阅卷工作:
(1)阅卷时间:4月13日,上午8:00。
(2)方法:五年级和六年级数学教师交换阅卷。要求:认真负责,仔细准确,松紧有度。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
一、用心思考我会填(每空1分,共18分)
1.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如()、()、()等。
2.图形的变换包括()、()、()等。
3.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4.273是()、()、()这三个质数的倍数。
5.一个数是5的倍数,又有因数3,也是7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
6.20以内所有的质数的和是()。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一个仓库的容积是500(),一瓶墨水60()。
8.把3个棱长为2cm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摆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是()cm2。
9.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0.用铁丝做一个棱长为12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至少要用()分米的铁丝,如果在这个框架外糊一层纸,至少需要()平方厘米的纸。
二、仔细推敲,我会辨。(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就是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除2以外的质数都是奇数,偶数都是合数。()
3.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5.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一定相等。()
三、细心斟酌,我会选。(16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合数至少有()个因数。
A.2B.3C.无数
2.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积是()。
A.奇数B.偶数
3.100以内是3和5的倍数的最大奇数是()。
A.75B.90C.95
4.一个长方体的长扩大2倍,宽扩大2倍,高不变,体积()。
A.扩大2倍B.扩大4倍C.扩大8倍
5.至少要用()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才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A.4B.8C.100
6.长方体的底面扩大为原来的6倍,高缩小为原来的13,体积()。
A.扩大为原来的2倍B.扩大为原来的6倍C.缩小为原来的13
7.求电视机箱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求机箱的()。
A.重量B.体积C.表面积
8.一个容积是15升的药桶,装满了止咳药水。把这些药水分装在100毫升的小瓶里,可以装()瓶。
A.150B.180C.160
第三篇:五年级综合实践考查方案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期末考查方案
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依据,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为评价基础,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方式进行平时、期末的定性等级评价。
一、平时评价(过程)
1.活动准备:能按教师的要求作好课前准备。如活动工具、材料、图片等。视其情况,评出好、较好、一般三等;
2.活动参与: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完成活动中的各项任务。根据参加活动的情况,评出积极、较积极、一般三等;
3.活动表现:积极主动动手实践,具有探索、研究问题的精神,并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感受和体验。根据活动表现的程度,评出好、较好、一般三等;
4.活动能力:积极主动与他人配合完成活动任务,充分交流各种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能顺利地解决各种问题。视其情况,评出强、较强、一般三等;
5.创新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法与众不同且有良好的效果。视其情况,评出强、较强、一般三等。
在平时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评出学生个体的等级及占终结评价的权重:强(70℅)、较强(60℅)、一般(50℅)。
二、期末评价
测查内容:变废为宝趣味制作
1、要求:(1)作品必须用废旧物品为主要材料进行制作,如:废弃纸盒、饮料瓶、易拉罐、泡沫、旧布料、旧报纸、挂历纸、小纸箱、蛋壳、果壳、毛线、树叶、吸管、各色纽扣、纸杯、火柴、各类豆子、旧光盘、酸奶瓶等。
(2)作品形式不限,内容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查阅资料和丰富想象,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创作。平面粘贴、立体模型、手工艺制品、纸制品、织制品、布制品、塑料制品、竹制品、木制品等均可。
2、评价方式:总分30分
环保性(6分):材料是否属于废品回收利用。创意性(9分):作品要力求创新。实用性(6分):作品突出变废为宝的主题,有实用性。美观性(9分):作品整体美观协调,符合要求。
三、终结评价
将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的权重之和作为终结评价的依据:优秀(85以上)=(平时+期末)、良好(70以上)=(平时+期末)、一般(60以上)=(平时+期末)。
第四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A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12题;共12分)
1.(1分)一个三位数,它的个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的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同时这个三位数又是3的倍数,这个三位数可能是_______。
2.(1分)一个三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含有因数5,它百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奇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这个数是_______。
3.(1分)一个两位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都是合数,并且是互质数,这个数最大为_______。
4.(1分)最小质数是最大的两位偶数的_______。
5.(1分)一个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32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_______。
6.(1分)正方体有_______个面,每个面都是_______形,每个面的面积都_______;正方体有_______条棱,它们的长度都_______。
7.(1分)用四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2厘米、2厘米、1厘米或者是_______厘米,_______厘米,_______厘米.
8.(1分)泥工在室内挖了一个长50米、宽30米、深2米的游泳池。如果给游泳池注水至水面离池沿20厘米处,大约需要水_______立方米。救生员小王每天需要绕泳池走40圈,他每天要走_______米。
9.(1分)将一个正方体的木箱外表面全部都涂上油漆,求涂油漆的面积,实际就是求这个正方体的_______.
10.(1分)填表
_______
11.(1分)72.5平方米=_______平方分米
0.5立方分米=_______亳升
5升=_______立方分米=_______立方厘米
1500亳升=_______立方厘米=_______立方分米=_______立方米
12.(1分)a、b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
二、判断。
(共7题;共7分)
13.(1分)判断对错.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分米,宽是8分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
10×8×1.5=120(立方分米)
14.(1分)两个合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15.(1分)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一定是合数。
16.(1分)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17.(1分)公约数有1的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
18.(1分)两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大于这两数。
19.(1分)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三、选择。
(共5题;共5分)
20.(1分)现有分别写着1,2,3,…,13的卡片各两张,如果任意抽出两张,计算这两张卡片上的数的积,这样得到的许多不相等的积中,最多有()个是6的倍数.
A
.18
B
.20
C
.21
D
.26
21.(1分)一个数既是24的因数,又是24的倍数,这个数是()。
A
.12
B
.24
C
.48
22.(1分)a、b和c是三个非零自然数,在a=b×c中,能够成立的说法是()。
A
.b和c是互质数
B
.b和c都是a的质因数
C
.b和c都是a的因数
D
.b一定是c的倍数
23.(1分)20的所有因数中,质数有()个。
A
.1
B
.2
C
.3
D
.4
24.(1分)下列各式中,正确分解质因数的是()。
A
.35=1×5×7
B
.7×5=35
C
.35=5×7
四、把下面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共1题;共1分)
25.(1分)把下面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52=□×□
68=□×□×□
121=□×□
五、求未知数x。
(共1题;共2分)
26.(2分)解方程。
①12x-8x=40
②x+0.5x=6
③6×5+2x=44
④20x-50=50
⑤(200-x)÷5=30
⑥48-27+5x=31
六、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共1题;共2分)
27.(2分)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36×(-)
(2)56×0.18+18%×44
七、解决实际问题。
(共5题;共5分)
28.(1分)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请同学们看图列式计算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单位:厘米)
29.(1分)小红和爸爸、妈妈去长城,往返交通费要用多少元?
30.(1分)做3个棱长是30厘米的无盖正方体木盒,需木板多少平方厘米?
31.(1分)一个棱长是25厘米的正方体油桶装满油,如果每升油重2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
32.(1分)一个班的同学去春游,去时12个人坐一个车刚好,回来时8人坐一个车也刚好。问这个班最少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填空。
(共12题;共12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判断。
(共7题;共7分)
13-1、14-1、15-1、16-1、17-1、18-1、19-1、三、选择。
(共5题;共5分)
20-1、21-1、22-1、23-1、24-1、四、把下面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共1题;共1分)
25-1、五、求未知数x。
(共1题;共2分)
26-1、六、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共1题;共2分)
27-1、27-2、七、解决实际问题。
(共5题;共5分)
28-1、29-1、30-1、31-1、32-1、
第五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分析
一、学生成绩分析:
五年级共有53名学生,全部参加了此次测试,总分4218.5分,平均分是79.59分;及格人数46人,及格率为86.79%,优秀人数20人,优秀率为37.7432.69%,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1分。
二、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为五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以及第四单元的一部分内容,共七个大题,分别是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按要求填一填、图形计算、和解决问题。从整体上看有以下优点:
1、本次试题试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有很强的针对性
2、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存在问题:
1、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刻。本次测试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概念性的知识比较多,无论是平时的学习和本次考试都可以看出学生虽然对一些概念公式耳熟能详但是并不能灵活运用。比如(1)填空题的第15题,第一个空是运用分数的意义来填空,后面的空是运用平均分的知识,但是部分同学们把分数的意义和平均分混淆。(2)判断题“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部分同学判断为“√”,很明显是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没有全面理解,忘记了“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也是它本身”。(3)解决问题的第2题“粉刷教室的四壁和天花板,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有一部分学生出错说明对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仍然很模糊。还有少部分学生比如吉文轩、吉小月、吴静茹、吴学嵩、薛錾、蒲家豪等同学不能正确判断何时用棱长总和公式,何时用表面积公式何时用体积公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概念混淆,混沌不清。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解决问题的部分题目完成的较差。如:解决问题第3题,是求不规则物体积的题目,这样的题目曾经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练习题中,甚至专门做了实验,但仍有部分学生出错,从他们的列式上来看,是没弄清楚各个数据的含义以及没有理解题意,在分析题意时欠思考,对于题目没有理解清楚。题目与生活联系密切,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不能综合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分析数学信息,达到准确列式计算的目的。
3、计算能力较差。
部分学生计算一些稍复杂的数据就出错,主要表现在图形计算题里,有的学生能理解题意,知道列式,但在计算方面失误多,出现算式列对,计算错误的现象。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卷面上出现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等。
5、严重影响本次测试成绩的是第七题第4小题,学生虽然对一些概念公式耳熟能详但是并不能灵活运用,题中出现“方钢、横截面”等词语,学生没有把生活和数学相结合,不理解所谓的“方钢”就是特殊的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它的四个面是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横截面”就是“底面积”。题中单位不统一,“米”、“厘米”“克”、“吨”,涉及单位间的换算太多,基础差点的同学根本无从下手。导致丢分7分。
四、改进措施:
1、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准确度。
2、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