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制度
支护质量检查与顶板动态监测和
分析制度(补充)
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是质量标准化检查评比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现场顶板管理的基础。为进一步搞好我矿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工作,以适应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现对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进行规定,望各班组认真贯彻执行。
1.为加强管理,实现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动态达标,矿成立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矿长为组长,技术科、综采区区长及技术主管为成员,日常监督考核由综采区安全技术副区长负责。
2.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的内容:
(1)工作面监测包括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煤壁片帮值、梁端距、采高及端面顶板的冒落状况(指冒落范围、冒高)等。(2)顺槽包括单体支柱初撑力,超前支护距离、柱距、密集支柱是否按规程要求支设,支柱是否齐直、迎山等。
3.责任分工:
(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工作由各班组当班质量验收员负责进行,对现场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应当班落实整改,当班确实不能整改的,应汇报区值班领导安排整改。
(2)监测原始记录应由监测人员签字(以班评估为准),升井后交工区值班领导签字。(3)各主管区长对现场资料的真实性及报表填写负领导责任,技术主管负技术管理责任,填报人员负直接责任。
4.各采煤工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审阅与分析处理制度。5.综采(放)工作面的压力监测仪表在工作面安装时由负责安装的综采区负责一并安装;工作面开采结束,由负责回撤的综采区撤除各类检测仪表,并交技术科。
6.综采区负责监测仪表的日常使用、管理及仪表的更换。7.技术科负责监测仪表购置计划的申报、仪表保管与送检工作。
8.综采区安全技术副区长负责监测报表的定期收集、整理,对各工区支护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负责监督、考核。
2017年1月1日
第二篇: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织金县鑫安煤矿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分析、处理制度
织金县八步镇鑫安煤矿 二〇一四年一月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分析、处理制度
为杜绝采、掘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冒顶和垮面压架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搞好采、掘工作面的顶板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成立矿压观测组织机构
成立矿压观测组,矿压观测组设在生产技术部。在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部经理、分管副经理领导下,组织完成有关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的各项工作任务,把矿压观测列为现场顶板控制工作的重点。充实观测人员,根据顶板监测需要,最少配备5名专职观测人员(由综采队安排),由矿压组统一管理,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其主要职责有:
一、制定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所用仪器仪表、设备配备数量和维修检测资金计划。
二、组织实施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实施。
三、对特殊地点进行专项研究。对采煤和采煤工作面过断层、富水区、破碎带、交叉点、沿空巷道,编写专题观测方案,进行矿山压力专项研究,对观测进行分析总结,对特殊地点的顶板控制提出超前预防措施,严防重大冒顶事故的发生。
四、对锚网回采巷道的支护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对矿压、安全监测仪器仪表,严格按照国家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进行强检。杜绝各类不合格品的使用。
五、对相关的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技术资料、总结报告和监测数据等进行存档管理。
第二章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
一、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主要内容、指标、测站布置、方法
1、综采工作面日常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撑紧、移够、站正、完好,使其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减少冒顶事故,提高综采功效,保证安全生产。
2、主要监测指标分为支护监测指标、围岩状态指标和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
(1)支护质量监测指标:
①关键指标:
1、初撑力
2、端面距
②辅助指标:
1、支架工作阻力
2、支架工作空间几何状态(支架歪角、排齐偏差、相邻顶梁台阶值、顶梁俯仰角、支架间隙)
3、液压系统工况(泵站压力、液压管路和密封件完好状况)
4、采高
(2)综采工作面围岩状态指标:端面顶板冒高、冒宽、冒区长度,煤壁片帮深度,片帮区长度。
(3)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煤壁超前20m范围内支护完整,巷高不小于1.8m,有0.7m行人通道。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加强端头及超前支护。
3、综采面矿压及支护质量观测测站布置: 每隔10台支架安设1台矿压观测表。
4、综采工作面日常矿压观测方法:(1)支架阻力观测: 直接读取压力表读数。
(2)顶板动态观测 :在各测线处对顶板状态作统计观测,记录采高、端面距、片帮深度等。
(3)支架几何参数观测:采用目测普查,超标明显处用工具进行测记,包括顶梁走向角及倾角、顶梁错差。
(4)两巷超前支护质量监测 测量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
5、特殊时期的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包括初采、末采撤面、工作面顶板初次垮落和初次来压,该阶段对每台支架均要进行动态监测,其初撑力必须符合规定。
二、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1、采煤队负责进行现场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工作,每班由验收员监测一次,并在井下认真填写原始数据记录表。监测数据表内容主要包括支架循环初撑力、当前工作阻力、最大工作阻力。不按现场实际情况填写或没填写监测报表罚验收员100元。
2、现场验收员每班将井下测取的各种原始数据按记录表格填写清楚,采煤工区在每天下午5点前安排专人将3班监测记录表报送矿压组,矿压组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后,填入整理表格。不按时或不送报表,罚采煤队长、技术主管各100元。
3、对工作面支护质量及煤岩稳定性作出总体评价,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由分管领导签署意见、采煤队签署整改措施后,存档备查,并现场监督整改。
4、工作面安装、撤面必须对液压支架初撑力进行动态监测,对液压系统完好情况进行统计观测,并将监测记录保存。
三、回采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处理
1、锚网巷道回采时,在采动压力影响区内,采煤队对采煤期间安设的顶板离层仪、巷道位移等测点,安排专人(兼职)每周测读一次。超前支护区内,每天测读一次,观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观测期间还应对巷道支护状态进行统计观测,如有变形、网兜、片冒等现象要作出统计记录。
2、超前支护范围内,每天测定超前支护及密集切顶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
3、采煤队每天下午4点前将记录表报送技术部,技术部安排专人对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处理,掌握顶板离层、围岩变形量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发现异常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
第三章 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一、顶板动态监测仪器仪表的安装、维护
1、采煤巷道顶板动态监测主要仪器为顶板离层仪,所有采用锚网支护的煤巷从施工到报废都必须在矿压组的协调指导下实行全过程地监测与维护。巷道采煤期间的安装、监测与维护工作重点由采煤施工单位在矿压组指导下进行;巷道竣工交接后到采煤工作面生产前其监测工作重点由矿压组负责,采煤工作面生产到巷道报废期间其监测与维护工作重点由采煤队负责。采煤、采煤队应设立煤巷锚网顶板离层指示仪监测小组,由专人(兼职)负责,报矿压组备案,并在人员有变动后及时通知矿压组更改。
2、锚网巷道顶板离层指示仪的观测采用定人、定岗、定时观测,煤巷锚网支护巷道的监测责任单位都必须建立巷道监测与维护档案,在巷道交接时,其巷道监测与维护档案一并交接。矿压组不定期进行抽查摸底,缺少此项每次罚责任单位100元。
3、所有煤巷锚网支护巷道及时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回推迟安装,且规范安装,确保离层指示仪能准确监测顶板变化情况,提供顶板离层的情况,深基点6m、浅基点3m。否则罚区队技术主管100元/个。顶板离层指示仪必须随迎头及时安设,不能滞后安设,否则罚区队技术主管50元。
4、顶板离层指示仪的安设必须按50m间距控制,间距过大的必须补加,并罚区队技术主管100元。
5、对于每条巷道的顶板离层指示仪施工单位必须明确本施工区队的现场监测人员,否则罚队长100元。
6、采煤、采煤、以及涉及使用到锚网巷道的单位,损坏离层指示仪的按200元/个扣罚。
7、特殊条件(断层及围岩破碎带、顶板淋水、应力集中区、交岔点及硐室等)下的巷道必须按规定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否则对施工单位技术主管罚款100元。
8、施工单位不能随意损坏监测仪器,损坏的按仪器原值的一倍罚款。
二、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按下列要求执行:
1、巷道采煤期间距迎头200m以内顶板离层仪测量读数每天不少于1次,距迎头200m以外的范围测量读数每周不少于1次。
2、巷道竣工交接后到采煤工作面生产前期间测量读数每周不少于1次。采煤工作面生产至巷道报废期间测量读数次数按回采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处理要求执行。
3、每个顶板离层仪区队观测人员要认真收集、整理、保存顶板离层仪读数,并进行简要分析。如发现异常:
1、读数范围内累计下沉100mm;
2、日下沉量超过40mm/日。现场施工区队的跟班人员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临时支护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然后报矿压组及有关领导,进行分析并制定有关措施上报矿有关领导,进行处理。
4、区队监测人员必须按规定观测顶板离层指示仪,读数并记录,有较大变化时及时向工区和调度室、矿压组汇报,记录不全罚款50元。
5、记录台账每周向技术部报送一次,不报罚款50元。
6、矿压组每月组织定期及不定期对采煤巷道锚网支护质量进行检测,定期为每旬检测,不定期为随时组织人员对巷道进行检测。检测锚杆间排距、锚杆角度、托盘贴沿情况、锚固力,不合格每项罚区队长100元/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采煤工作面交接班制度
金沙县岚头镇红兴煤矿
采煤工作面交接班制度
针对现在我矿采煤工作面目前存在的问题,经矿委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跟班安全员、队长、班长必须在现场交接班;做到上不清下不接的原则。
二、工作面卸压支柱必须当班更换运出采面,如不及时更换按50元/颗进行处罚。
三、工作面坏支柱必须当班运到回风巷并做好记号,如不按规定做处罚50元/颗。
四、工作面密集支柱、戗柱、丛柱不按规定打齐或正规支柱不支护的,提前回出支柱的,处罚50元/颗;坏支柱和坏铰接顶梁还继续使用处罚50元/可。
五、工作面柱距大于1米的或顶梁不垂直煤壁,顶梁上没有背好木板的处罚50元/颗。
六、工作面放炮高度、宽度不够的地方扣除产量的50%。
七、工作面丢失支柱、顶梁按支柱、顶梁实际单价进行赔偿。
八、接班安全员、队长对下一班进行全面检查,有不符合的地方当班整改,整改不完的扣除工程量给下班,下班必须处理完成;现场不交接的,在哪班发现哪班负责处理完成。
九、工作面装好药未放的炮必须交接清楚炮眼的个数和装药情况。
十、工作面当班该缩刮板机槽未缩的,扣该班产量20%给下一班。
十一、超前支护没有打够20米的,处罚50元/米。
十二、工作面“四对八梁”支护不到位,差一对处罚200元。
十三、防倒钢丝绳未上的发现一根处罚50元。(打正排支柱时不超过十根。
十四、安全出口不够高度和宽度的处罚200元/班。
十五、放炮后不及时挂铰接顶梁的处罚50元/颗。
十六、交接班不按规定留支护槽板和回柱的扣当班产量50%给下一班。
十七、留顶、底煤扣去采高外,处罚100元/处。
十八、支柱迎山有力,不出现连续3根以上迎山角度过大或退山,发现一处处罚100元。
十九、贴帮柱、铰接顶梁未打齐的一根处罚50元。
二十、铰接顶梁铰接率小于90%的处罚200元。
二十一、值班矿长对下一班存在的问题要有处理。
以上规定除对班组进行处罚外,跟班安全员、队长、班长一样负有责任,处罚也跟规定一样。
二0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第四篇:150201煤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精选)
山西陵川崇安苏村煤业有限公司
150201煤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
根据我矿的地质条件及技术装备水平,进行本支护设计。
一、设计基本参数的选择: 支护材料:
单体液压支柱:DZ系列,计算时以额定工作阻力最小的DZ-3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为例进行。
金属铰接顶梁:HDJB系列,计算时以尺寸最大的HDJB-1200型金属铰接顶梁为例进行。
二、支护设计
1)由于1502采区煤层厚度为3.6m,属于中厚煤层,硬度系数f=2~3,结构简单,无断层,故可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综采工作面“三八”制作业形式,即两班采煤,一班准备。采煤机截深0.6m。采煤机割煤高度为3.6m。
工作面回采工艺流程为:采煤机向上割煤、移架→采煤机向下装煤→推移刮板输送机→斜切进刀、割三角煤→推移刮板输送机。
2)综采工作面的设备选用国产设备。①落煤方式与采煤机的选择
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双滚筒采煤机直接落煤和装煤。依据采区的设计生产能力确定工作面每天的推进进度为3.6m。
选择采煤机的滚筒截深为0.6m,每天正规循环推进6刀,每个循环0.6m,可满足每天至少推进3.6m的要求。
根据煤层的实际情况,煤层厚度为3.6m,工作面长度为150m,采高3.6m,工作面推进速度1160m/a。经查《采煤设计手册》,选用MG300/700—WD采煤机,其采高范围为1.9—4m,截深为0.6m。
② 工作面采用自移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型号为ZZ6300/19/40。③移架方式
由于采用即时支护方式,而且工作面每天推进6刀,所以选择顺序移架方式,顺序式移架速度快,能满足采煤机快速牵引的需要,适用于顶板比较稳定的高产工作面。
④支护方式:由于15#煤层f=2~3选用及时支护方式。⑤工作面支架需求量:
N=L/E 式中:N—工作面支架数目,取整数; L—工作面长度,150m;E—支架中心距,1.5m; N=150/1.5=100(架)⑥端头支架
由于巷道宽度4m,而支架宽1.43 m,因此选用六架ZZGD6300—19/40型过度支架支护顶板,上下两端各3架。端头架滞后工作面其它支架0.5m布置。
⑦超前支护方式和距离
由于采用综采开采,支撑压力范围为20~30m,峰值点距煤壁前方5~15m,所以超前支护的距离为20m。选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铰接顶梁的长度为1m。⑧校核支架的强度和高度
校核长度:经查《采矿设计手册》知道,在实际使用中,通常所选用的支架的最大结构高度比最大采高大200mm。最小结构高度应比最小的采高小250~350mm。已知选用的ZZ6300/19/40支撑掩护式支架结构高度为4m,满足要求;支架的最小高度为1.9m,满足要求。
校核强度
由q=k×m×p×g×10¯6 式中 q—支护强度Mpa;k—作用于支架上的顶板岩石厚度系数,取5; M—采高,m;
P—岩石密度,取2.5×10³kg/m³ g—取10N/kg;
G=5×4.0×2.5×10³×10×10﹣6=0.5Mpa 由Q=q×f×10³KN 式中F—为支架支护面积,5.725×1.5=8.58m² Q=0.5×8.58×10³=4290KN 由P=Q/η
式中P—支架的作用阻力,KN; Q—支架有效工作阻力,KN; η—支架的支撑效率,取80%。
P=4290÷0.8=5362.5KN﹤支架阻力6300KN,符合要求。说明:本设计选用设备及相关支护材料,符合本工作面地质条件。山西陵川崇安苏村煤业有限公司
150201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
二〇一二年十月
第五篇:采煤工作面质量标准化材料
采煤工作面质量标准化
顶板管理
1.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m/m 2.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综采(放)工作面支架前梁接顶严实,达到初撑力 3.机道梁端至煤壁顶板冒落高度不大于300mm 4.不准随意留煤顶开采,必须留煤顶,托夹矸开采时,必须有专项批准的措施 工作面支护
1.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的80%,支架立柱有表显示,支架安全阀保持完好,整定值符合规定要求 2.支架要排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50mm,中心距按作业规程要求,偏差不超过±100mm 3.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7°
4.相邻支架间不能有明显错差(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支架不挤、不咬,顶梁间空隙不超过规定(<200mm)5.综采架后充填质量符合设计及规程要求,人员操作空间支护可靠,无窜矸、漏矸,退路畅通 安全出口与端头支架
1.综采(放)工作面使用端头支架或其他有效支护形式,在作业规程中说明 2.工作面上、下出口的两巷,超前支护必须用金属支柱和铰接梁(或长钢梁),距切顶线30m范围内打双排柱,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工作面超前支护距离不少于60m,采用超前支架或其他支护形式在作业规程中说明,支护距离不小于上述规定
3.上、下顺槽工作面超前支护范围内支架完整无缺,高度不低于1.8m,轨道巷有宽1.2m以上、运输巷有宽0.8m以上人行道 4.超前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kN,超前支架初撑力达到规程要求,支架立柱有表显示
5.端头沿空充填留巷,其留巷方法、支护形式符合规程及设计要求,人员操作空间的支护密度、强度不低于工作面正规支护,退路畅通
移架放顶
1.控顶距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回风、运输顺槽与工作面放顶线放齐(机头、机尾处可根据作业规程放宽1排),特殊支护符合规程要求
2.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出现悬顶和采空区普遍冒落高度不充分,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严格落实
3.追机移架距离符合规程要求,移架后伸出侧护板使其紧靠下方支架,打开支架护帮板支撑到位,支架升紧升牢后将各操作手把扳回“零”位
4.大倾角、大仰角、大采高或特殊地段开采,各工序间隔及安全防护措施符合规定。放顶煤工作面合理控制放煤量,防止支架顶空导致失效、失稳
煤壁机道
1.煤壁平直,与顶底板垂直。伞檐:伞檐长度超过1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薄煤层不超过150mm,中厚以上煤层不超过200mm;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伞檐最突出部份薄煤层不超过200mm;中厚以上煤层不超过250mm 2.综采(放)要及时移架,端面距最大值≤340mm,支架接顶严密 3.运输机平直,严禁出现陡弯
4.采高在2.5m以上的工作面,支架必须设防片帮装置;片帮严重时,及时拉超前架 两巷与文明生产
1.巷道净高不低于2.0m,安全间隙符合规定
2.支护完整,拱形支架、卡揽、螺栓、垫板齐全,断梁要及时更换或采取补强措施,无空帮空顶、刹杆摆放整齐、架间撑木(或拉杆)牢固齐全,锚网支护完整有效
3.文明生产:(1)巷道无积水(长5m,深0.2m),排水设施健全;(2)无淤泥、浮碴、杂物;(3)材料、设备码放整齐并有标志牌;(4)“五图一表”及其他牌板齐全、整洁,吊挂整齐;(5)工具房工具完好齐全、摆放整齐、卫生整洁
4.管线吊挂整齐,行人侧宽度不小于0.7m 5.冲击地压危险工作面煤粉监测孔、卸压孔挂牌管理;材料存放、设备固定、锚杆防崩等符合规定 机电设备与通防管理
1.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完好,不漏液,压力≥30MPa;乳化液浓度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使用乳化液自动配比器,有现场检查手段、记录
2.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头与顺槽输送机搭接合理,底链不拉回头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档煤板、铲煤板、刮板、螺栓齐全完整;转载机设置安全防护栏和拉线急停装置,防护严密,安全可靠
3.顺槽胶带输送机机架、托滚齐全完好,胶带不跑偏,保护齐全可靠。管、缆悬挂符合规定,开关上架,闲置设备和材料要放在安全出口20m以外的安全地点,机电设备完好,隔爆设备无失爆,电气设备上方有淋水时,要有防水设施
4.采煤机完好,不漏油,不缺齿,采煤机上装有能停止刮板输送机的闭锁装置
5.通防系统合理,风量、风速满足要求,通防设施、监测装置齐全、完好,使用正常 安全管理
1.顺槽输送机机头、机尾有压(戗)柱。小绞车有牢固压(戗)柱或地锚,运输设备完好,安全设施齐全。行人通过的顺槽输送机机尾处要加防护装置,行人跨越输送机的地点有过桥
2.支架的有效支护高度与采高相符,不得超高使用或压死支架
3.综采支架完好,操作手把设闭锁装置,不漏液、不串液、不卸载,各类装置齐全、可靠,无缺损件 4.综采支架要垂直顶底板,歪斜<±5°
工作面倾角>15°时,支架设防倒、防滑装置,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设防滑装置;工作面倾角>25°时,必须采用挡矸网封闭机道,机道内增加捕矸皮带,人行道应根据现场情况沿工作面走向增加挡矸设施,其规格和挂设要求符合规程规定
5.大倾角、大仰(俯)角、大采高或特殊地段开采,工序间隔及安全防护措施符合相关要求。倾角>25°时,煤机采用遥控操作
采煤工艺
一、采煤工艺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MG300/700-WDK型采煤机落煤、装煤,SGZ730/400型刮板输送机(溜子)运煤,初采安装 ZY3400/14/32(43架)型掩护式支架,随推采随延支架,工作面推采至上巷位置时工作面安装ZY3400/14/32(115架)。采高平均1.6m,循环进度为0.6m。
二、采煤方法
本面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双向割煤,遥控器操纵,往返一次进两刀。
1、采煤机的进刀
双滚筒采煤机自开缺口,采煤机采用端头斜切进刀方式,吃刀距离以前滚筒为准不少于23m。进刀深度为0.6 m,采煤机牵引方式为有轨无链电牵引。
2、采煤机正常割煤:
平均割煤长度为172m,采煤机以3-4m/min的速度向上(下)割煤,直至割透上(下)端头煤壁。采煤机正常割煤采用前滚筒割上分层、后滚筒割下分层的方式。
3、工艺要求
采煤工艺:割煤---移架---推溜
⑴割煤:沿顶底板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采煤机速度要适宜,且保证顶底板平整,煤壁齐直,不得随意留顶煤,撇底煤。
⑵移架:采用跟机移架支护方式,采煤机下行割煤时,移架滞后采煤机后滚筒4-6架,追机作业。当工作面倾角大于15°提机割煤时,应分段停机拉架。采煤机上行割煤20m即停机,拉架移溜后再开机。移架步距0.6m。如果顶板破碎,必须停机移架或拉超前架,以控制顶板。移架时,支架可适当下降,以移动支架为准;在破碎顶板时,必须带压移架,移架过程中,应随时调整支架。端面距超过340mm,应超前拉架及时支护顶板。
正常移架操作顺序为: ①收回护帮板及侧护板; ②降柱使顶梁略离顶板;
③当支架可移动时,立即停止降柱,使支架移够规定步距(0.6m);
④调整支架使推移千斤顶与刮板输送机保持垂直,支架不歪斜,中心线符合规定,全工作面支架排成直线; ⑤升柱同时调整平衡千斤顶,使顶梁与顶板严密接触约3-5秒,以保证达到初撑力; ⑥伸出侧护板使其紧靠下方支架,伸出护帮板顶住煤壁。⑦将各操作手把扳到“零”位,将手把闭锁。
⑶推溜:随移架并顺序推溜,严禁相向操作,推溜距移架的距离不小于5m,最远不超过15m,刮板运输机的弯曲段长度不得小于15m,严禁出现陡弯。且要均匀过渡,推移步距0.6m,并保持平、直、稳。溜子要求成一直线。每次推溜要推够一个步距,若因机道有障碍物,推不动溜子时,应进行返刀或清理,清理时,必须将设备闭锁并有专人监护,若顶板破碎,必须进行临时支护。
推移机头机尾时,必须将机头机尾和过渡槽处的浮煤杂物清理干净,以防机头飘起,损坏过渡槽。推移后,机头机尾不能落后或超前。移机头机尾,严禁使用单体柱。
工作面顶板管理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1、工作面初采时采用ZY3400/14/32(43架)型掩护式支架支护顶板,随着工作面倾斜长度的变化,及时的延长液压支架。
2、执行拉线移架,支架应保持一条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50mm,保持与运输机垂直,支架垂直顶底板,其歪斜小于±5度,支架中心距1500 mm,其偏差不得超过±100mm,支架顶梁要与顶板平行,最大仰俯角小于7度,相邻支架错差高度不大于侧护板最大高度的2/3,相邻支架间空隙不超过200mm。
3、保持支架接顶严密有力,初撑力不小于额定压力的80%。
4、工作面机道不得留有伞檐,如伞檐长度超过1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mm,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50mm。
二、正常工作时期的特殊支护方式
1、工作面上、下两巷支护
上、下两巷原支护采用锚网带支护。工作面开采时,运输巷采用一组ZYT9900/18/34端头支架配两组ZTC5100/18/34型超前支架及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套工字钢棚进行超前支护。超前支架段:超前支架沿下帮支设,转载机上帮端头支架以外采用一排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进行超前支护。超前支架段以外:上、下帮各采用一排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套工字钢棚进行超前支护。工作面上巷采用2排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套工字钢棚进行支护。两巷超前支护工字钢棚上方用木料过实;超前支护长度不低于60m,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kN,支柱穿铁鞋,拴牢防倒绳并拴牢防倒链。由于巷道受侧压力和采动影响,局部巷道变形,在回采期间,及时维护保证安全生产。因工作面上巷、运输巷高度大,超前支护两帮采用DZ28型或DZ31.5型单体支柱,若巷道高度大于3.0m,采用DZ31.5单体液压支柱不够高时,要在顶梁上方架设罗棚,支柱支设高度不得超过3.0m,架设罗棚采用长1-4m、半径不小于0.1m的半圆木。工作面上下两巷切顶排打好1-2棵关门点柱,支柱穿特殊铁鞋,初撑力不小于90kN,拴牢防倒绳,并将竹笆用铁丝沿倾向固定在单体液压支柱上,封闭采空区,防止采空区喷矸(垒砌矸石墙可不使用竹笆)。
2、上、下端头回撤要求
⑴单体液压支柱采用人工回撤,支柱的回撤不得滞后于工作面支架顶梁后端,回柱前先检查附近10m范围内支护情况,对不合格支柱进行整改,整改支柱时严格按照从外向里,从顶板完好向顶板破碎的顺序进行整改,并带全合格回柱工具,回柱时要有专人负责监护,确保退路畅通;回柱时,回柱点附近5m处严禁其他人员停留或从事其它工作。回出的柱梁及时运走,并及时在切顶排打好1-2棵关门点柱;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不小于90KN。上、下巷顶板破碎时必须先打牢护身柱,支柱采用长1.5m,半径不小于0.10m的半圆木做柱帽,沿走
##向支牢后,方准进行回柱工作。下端头回撤时,先将1-3支架注液,保证初撑力不低于24Mpa,并且1-10架不准拉架、调架。回柱时,##严禁启动工作面输送机和下巷转载机;回柱前,必须在3支架人行道内用挡矸网将人行道全封闭。下隅角切顶排支柱,始终拖回1支架立柱1排。
⑵采煤机到达溜头(溜尾)前需超前拿掉下巷上帮(或上巷下帮)的金属菱形网,超前拿网一至二排。金属网回撤时,要提前一茬用专用工具卸掉锚盘上的螺帽,人员在有效支护下作业,确保安全。人员施工时,严禁正对螺帽。
⑶顶板W钢带的回撤方法:锚盘回撤时,要超前切顶排两排用专用工具卸掉锚盘上的螺帽,取下锚盘。切顶排回柱后,用长钩将W钢带勾出。卸螺帽采用专用套筒操作,确保安全,人员施工时,严禁正对螺帽。因巷道高度大,人员操作困难,卸螺帽时,要使用专制木凳,作业时,三人一组操作,其中一人专门将木凳放稳扶牢,一人上凳使用专用工具操作,一人在一旁作安全监护。卸螺帽前,首先用长钎子进行问顶,摘除工作范围内的危岩悬矸,作业过程中,扶凳人员严禁仰面观看。
⑷高度2.8m以上的支柱回撤时采用以下方法:先用防倒绳将支柱拴牢,防倒绳的一端用铁钩挂在切顶排以外1m处顶板的铁丝网上,用拴有长度不小于1.5m长绳的卸荷把手卸支柱下部的三用阀,支柱卸荷后,用长钩子钩住支柱上头向外拉,由一人将支柱扶牢,由一人摘掉吊挂的防倒绳,将支柱运出。
三、移架放顶与其它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 割煤时,煤机上下5m范围内不准平行作业。机组下行移架滞后采煤机后滚筒4-6架,移溜滞后移架距离5-15m。采煤机上行割煤时,割煤20m即停机,拉架移溜后再开机。
四、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
1、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顶板来压时,加强对两端头的支护,端头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KN。上、下两巷超前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不低于24MPa。
2、过顶板破碎带
⑴若煤壁侧出现冒顶时,先把支架移到位,摘除危岩悬矸,然后人员站在安全地点做假顶,在顶梁上方架设“#”字型木垛,并设专人监护安全,发现问题,人员及时撤到安全地点。发现支架挤架、钻底、撬脚等现象必须及时处理。
⑵木垛最下一层半圆木的两端要分别搭在相邻两支架顶梁上,并与顶梁垂直。移架时注意交替前移,以保持木垛完整。
⑶煤质松软煤壁片帮时,要及时打开护帮板护帮,以防止继续片帮造成冒顶。若空顶面积大、顶板破碎需支设贴帮柱时,柱距为1.5m,托半圆木支设,并拴全防倒绳。支回贴帮柱时,三人一组,互相配合好。进入机道前,首先停机、停溜子将开关闭锁,再进行敲帮问顶,摘除危岩悬矸,打好全封闭遮挡后,经现场安监员确认安全后方准人员进入施工。支柱时,一人升柱,一人扶柱,一人递送工具及物料,并有专人负责监护。施工过程中发现来压强烈等异常现象时,人员要及时撤出机道,待压力稳定后再进行作业。回贴帮柱时,首先停机、停溜子,人员必须站在支柱的斜上方的机道内进行远距离操作,随时观察顶板,待顶板稳定后方可用长钩(1.5m)将支柱拉出,卸贴帮柱时,一人卸柱,一人拉柱,一人监护,发现顶板有冒落危险时,立即停止卸柱,并进行维护,确认无危险后再卸柱。
上、下巷及端头顶板管理
一、工作面上、下巷的顶板管理
1、上、下巷的超前支护
超前支护基本形式为单体液压支柱(规格:2.5m-3.15m)配HDJB-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柱距1.0m。上、下两巷超前支护距离从切顶线向外不小于60m, 工作面上巷超前采用2排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进行支护;运输巷采用一组ZYT9900/18/34端头支架配两组ZTZ5100/18/34型超前支架进行超前支护。超前支架段以外:上、下帮各采用一排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套工字钢棚进行超前支护。上巷支设两排,排距不小于1.2m, 端头支架或支柱与SZZ-730/200转载机有不低于0.2m的间隙,移超前支架或支设支柱时拉线施工,保证其偏差小于±100mm,超前支架立柱距转载机下帮不小于0.8m。
2、上、下巷的加强支护
⑴支柱必须穿铁鞋,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不小于90KN;顶梁从切顶排向外沿走向铰接使用,并拴齐拴牢防倒绳;两巷超前支护支柱应支成直线,严禁支柱超高支设,支柱活柱伸出量不小于0.4m。顶板要刹紧背实,支柱迎山有力,严禁过山、退山、架设单悬臂梁。上、下两巷超前支护段巷道宽度不小于2.4m,高度不低于2.0m,净断面不低于巷道设计断面的80%。
⑵支设方法:支设超前支柱时,至少两人操作,使用DZ28型或DZ31.5型单体支柱时,必须做到三人操作,并使用专用梯子,穿顶时,必须先备足木料,支设临时支柱,并由有经验的工人操作。支设时,先清理柱位,将铁鞋平放在柱位上;再将顶梁托起,打紧圆销,使圆销过肩,打紧水平销;然后按一梁一柱对号支设;支柱时一人扶柱升柱,一人监护;支柱确保迎山有劲;随支柱随拴防倒绳;支柱工作完
3成后,必须对支柱进行二次注液;上下端头长度达到2.0m时,切顶线加设倾斜戗棚支护,戗棚规格为2×0.11×0.1(m)•的高分子材料,戗棚始终保持一梁二柱,支柱锚爪支在棚头与顶梁交叉点上,支柱角度适宜有力。
3、端头支架和超前架组控制标准:
⑴端头支架操作工艺
移架时应将顶梁离开顶板或顶棚,然后再移架。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支架周围的情况,是否有障碍物,顶梁是否歪斜或是否支撑到棚梁,遇到情况要及时处理。在移架时必须单架移动,移动的顺序是由推移支架开始移动。支架迈步时首先将单侧的推移支架落架,离开顶板时,可用推移支架底座上的推移千斤顶进行推架动作。在推移支架推移时,注意推移支架顶梁和底座上的调整架千斤顶及时伸缩,避免憋卡现象。当动作到位时,将推移支架升架。此时推移千斤顶活塞杆为伸出状态。推移支架升架完成,并且用调架千斤顶调整姿势完毕后可进行超前支护支架的移架操作。
超前支护支架完成后可以进行端头的移架操作,端头的移架操作与普通端头移架相同,在移动过程中也要注意调架千斤顶及时伸缩,在整架移动完成后,及时升架,调整支架姿势。
⑵超前架组操作工艺
超前支护支架组设有一组操纵阀,布置在底座立柱的一侧,操纵控制阀组,即可实现其前移。移超前支护支架组前应先推移转载机。
移架:在整个超前支护系统中共有两架超前支护支架,每架超前支护支架的顶梁和底座分成三段,每架有八棵立柱。超前支护支架的移动和推移支架的移动一样,先将单侧支架的顶梁落架,因支架顶梁较长,落架时应注意观察顶板情况。落架完成后,可进行移架操作。移架时可借助支架两端底座上的推移千斤顶同时动作进行移架。移架时两个推移千斤顶一个进行拉架动作,一个进行推架动作。支架移架完成后要及时升架,对顶板进行及时支护。超前支护支架在移架时要注意顶梁和底座上的调架千斤顶及时伸缩,以配合整架的移动。超前支护支架移架完成后要及时调整支架姿势。超前支护支架组即可分别降架前移,采取“交替迈步”式前移,移架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操作人员位于支架顶梁正下方,监护人位于超前支架影响范围2m以外的安全位置,观察其支架、顶板及周围情况,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操作人员停止操作,处理完后方可移架,移架时将顶梁略离开顶板≤50mm,然后再移架,移架过程中顶梁歪斜,要及时停止操作进行处理。
支撑:支架移到新位置后观察顶梁位置是否正确,利用调架千斤顶调正位置后扳动升柱手把,使顶梁支撑住顶板。移完一架后开始移另一架,动作完全和第一架相同。移架时注意观察顶板,不要破坏顶板,当顶板破碎时,可以降低立柱初撑力要求。支架歪斜时,采用2个完好的5T倒链,分别挂在支架两侧调整支架。
推转载机:在移超前支架前先推移转载机。移转载机时,利用最前端超前支架的千斤顶供液向前推移转载机(步距0.6m),如推移转载机时遇碍事支柱,严格做到先支后倒。
⑶质量标准
①端头及超前支架两侧要保持齐直,偏差不大于100mm。
②支架顶、底梁与巷道顶底板保持平行,支架立柱与顶底梁保持垂直。③端头、超前支架初撑力不小于24MPa。
④使用超端头及前支架段人行道要保持畅通,其高度不得小于2.0m,宽度不得小于0.8m。
3、上、下两巷的加强支护
⑴支护时必须穿铁鞋,初撑力不小于90kN,顶梁从切顶排向外沿走向铰接使用,并拴齐拴牢防倒绳;两巷超前支护支柱应支成直线,严禁支柱超高支设,支柱活柱伸出量不小于0.2m。顶板要刹紧背实,支柱迎山有力,严禁过山、退山、架设单悬臂梁。上、下两巷超前支护段巷道宽度不小于2.6m,人行道高度不低于2.0m,超前支护以外巷道净断面不低于巷道设计断面的80%。上、下端头切顶线加设倾斜戗棚支护,3戗棚规格为2×0.11×0.1(m)•的高分子材料,戗棚始终保持一梁二柱,支柱锚爪支在棚头与顶梁交叉点上,支柱角度适宜有力。
⑵支设方法:支设超前支柱时,至少三人操作,使用DZ28型或DZ31.5型单体支柱时,必须做到三人操作,穿顶时,必须先备足木料,支设临时支柱,并由有经验的工人操作。支设时,先清理柱位,将铁鞋平放在柱位上;再将顶梁托起,打紧圆销,使圆销过尖,打紧水平销;然后按一梁一柱对号支设;支柱时一人扶柱升柱,一人监护;支柱确保迎山有劲;随支柱随拴防倒绳;支柱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支柱进行二次注液。
二、工作面安全出口的管理
1、支护形式
工作面机头一组ZYT9900/18/34端头支架支护顶板,机尾同中间架一样采用的ZY3400/14/32型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2、质量要求
⑴因工作面倾角大,工作面下头设3架排头支架,利用支架的防倒、防滑装置,将排头架连为一个整体,防止支架下滑和倒架,通过排头支架的作用,保证中部支架的稳定性。
⑵工作面前三架为排头支架,移排头支架的顺序:先移第三架,再移第一架,最后移第二架。移架时,要使用好排头支架的防倒、防滑装置,必须两人配合操作,一人负责前移支架,一人负责操作防倒、防滑千斤顶,确保排头支架起到排头作用。移第三架时应先对第一、二架支架进行注液,初撑力达到24MPa,以防倒架,移架时,支架下方及出口向外5m范围内,严禁有人工作或停留。
⑶随着工作面倾斜长度的变化,需延缩支架时,必须另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3、与其它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
⑴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距上、下巷超前支护距离超过0.5 m时,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双楔调角定位顶梁支护顶板,端头单体支护柱距为0.6m,排距为1.0m,机道宽度为1.5m,垮落法管理顶板,上端头支护方式为见五回一;下端头采用见三掐茬,见四回一,放顶步距为1.0m,最大控顶距为4.5m,最小控顶距为3.5m。工作面支护与两巷支护不得超过0.5m,柱距为0.6m。顶板菱形网破碎时重新补挂新网,施工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支架与单体支柱支护段的间距不得大于0.5m。采用π梁加强支护时,π梁长3.5m,移π梁时必须停机停溜子,在可靠的支护下进行,四人一组操作,两人托住π梁,一人缓慢卸柱,在降柱的同时,将π梁前移到位后,另一人在新柱位上扶柱注液升柱。π梁要至少保持一梁二柱,严禁出现单梁单柱,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kN,拴牢防倒绳。
⑵上、下安全出口其行人宽度均不小于0.8m,高度不低于2.0m,出口内无杂物,要求通风、行人、运输畅通,支护可靠。
4、人工清理机头(机尾)
移机头机尾需要人工清理时,必须停机停溜,对机头(机尾)需要清理处进行支护,顶板完整时,用支架护帮板挑住半圆木进行临时支护。若顶板破碎,则支设柱距1.5m戴帽的临时柱。柱帽规格为长1.5m,半径不小于0.1m的半圆木。初撑力不小于90KN,拴牢防倒绳,并用#长半圆木腰帮。清理机头时,在3支架机道内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专用木板(长1.5-2.0m、厚0.05m、宽0.2m)打好全封闭遮挡,确保支护可靠后再清理机头。
三、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
单体支柱、•顶梁、水平销、铁鞋等备用量不少于总用量的5%;坑木不少于1天的用量。坑木备用量:长1.5m半径不小于0.10m的半圆木60根、长2.0m半径不小于0.10m的半圆木30根、木鞋60页、长3.0m半径不小于0.10m的半圆木60根、长3.0m直径不小于180mm的圆木60根,放在上巷位于巷道的一帮的专用料场内,分类挂牌码放整齐,走向齐直且一条线,不得影响行人和运输,备用料用后及时补充,物料、备品备件码放距单轨吊梁间距不得小于1.2m。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一、灾害预防措施
6302(东)工作面综采面在回采期间,要严格执行本规程的通防、防治水、生产等部分的要求,发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不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按照《潘西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及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按照避灾路线组织撤人。
1、避水原则:
当出现突水事故时,要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就近往高处跑,沿避灾路线快速撤离。
工作面人员:6302(东)工作面→6302(东)上巷→前六运输上山→前六总回风巷→西翼回风井→-302回风石门→西风井→升井。6302(东)运输巷人员:6302(东)运输巷→前六运输上山→前六总回风巷→西翼回风井→-302回风石门→西风井→升井。6302(东)上巷人员:6302(东)上巷→前六运输上山→前六总回风巷→西翼回风井→-302回风石门→西风井→升井。
2、避火及有毒、有害气体原则:
当出现瓦斯、煤尘事故、火灾事故或有毒有害气体溢出事故时,要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就近进入新鲜风流中,沿避灾路线快速撤离。当退路堵塞,不能正常撤离时,就近进入避难硐室或压风自救装置进行避灾,等待救援。
避灾路线:
⑴6302(东)工作面→6302(东)工作面上巷→6302(东)工作面上巷绕道→前六轨道上山(下行)→前六西大巷→前六石门→-740避难硐室→-740m西大巷→-740m进风通道→副立井→地面。
⑵6302(东)工作面运输巷→6302(东)工作面上巷→6302(东)工作面上巷绕道→前六轨道上山(下行)→前六西大巷→前六石门→-740避难硐室→-740m西大巷→-740m进风通道→副立井→地面。
3、防冲避灾原则
若发生冲击地压时,施工地点退路不畅通则就近进入前六避难硐室。避灾路线: 1、6302(东)工作面→6302(东)工作面上巷→6302(东)工作面上巷绕道→前六轨道上山(下行)→前六西大巷→前六石门→-740避难硐室→-740m西大巷→-740m进风通道→副立井→地面。2、6302(东)工作面运输巷→6302(东)工作面上巷→6302(东)工作面上巷绕道→前六轨道上山(下行)→前六西大巷→前六石门→-740避难硐室→-740m西大巷→-740m进风通道→副立井→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