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污染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时间:2019-05-15 00:3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水污染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水污染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第一篇:农村水污染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农村水污染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Analysis and resolvent of water pollution in rural

【摘要】 简述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成因,结合国外污水处理的实践,提出解决农村污水问题应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以分散型、小规模生物或土地处理技术为主,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我国的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词】 水污染 农村 现状 生态环境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带来的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水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忽视了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从而致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恶化,而水污染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呈现出迅速恶化趋势。随着国家对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日益重视,农村污水处理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以最低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实现农村、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改善的同步进行是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

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国污水处理厂不断兴建,污水的处理率在不断提高,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全国大部分农村的污水得不到处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摘要》和《“十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计划》要求,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45%,其中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要达到60%。然而,我国农村及小城镇日排污水约1.37亿t,数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源,我国患病人群的88%,死亡人群的33%与生活饮用水不卫生有直接关系。农村污水的乱排放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小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国家《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2年全国七大水系属Ⅳ类、Ⅴ类、劣Ⅴ类水质的监测断面占70%以上;全国10座大型水库70%为Ⅳ类、Ⅴ类、劣Ⅴ类水质;全海域共发生赤潮79次,累计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1]。

由于农村大量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加上公共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同时许多水源地、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在农村地区,因此改善农村地区的水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若不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理措施,将对地下水构成更为严重的威胁,对人体健康构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二.农村水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1.农业生产本身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并且,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不仅带来了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

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并且,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据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N、P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

2、乡镇企业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并且以小型工矿和乡镇企业为主的经济区域会越来越多。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这些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效益较差、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并且企业技术含量低,尤以造纸、纺织、煤炭、非金属矿制品、化工及食品加工业为主。其中,造纸业的废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4.9%。乡镇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环境意识淡薄,整体环境管理水平落后,工业布局不合理。使其环境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流经乡镇企业区域的河流水质往往较差。并且,由于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多采用土法生产,直接污染严重。

3、农村生活方式和农村水处理设施欠缺。

目前,农村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生变化,还是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如:生活污水直排、随处泼洒。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居住分散,不可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所以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

4、人们的环境意识薄弱

基层民众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往往认识不清,比较看重是有形的经济利益,而对潜在的环境危害往往忽略掉。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甚至没有。一些城市的重污染企业,就钻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强、政府执法力度不够的空子,逐渐由城市转往农村。从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来看,许多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为首要目标,忽视对环境的保护[2]。

三.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对策

1.生态农业

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应加快研制出高产、高抵抗力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鼓励施用天然肥料和实施秸杆还田技术。发展资源循环型农业、有机农业;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大力推广先进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用肥的利用率,实现水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源上制止农业污染,使农业生产体现出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改以往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精密型的生态农业生产。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处理,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如红壤丘陵区的“顶林、腰园、谷农、塘鱼”的生态模式以养猪为纽带,实行种养结合,建立饲草—猪一沼、菇一果、粮—鱼、珍珠的食物链,定量调控结合链环的饲料配置,粪尿投放,制沼育菇和塘淤返田,提高了系统生产力,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非点源污染[3]。

2.规划、合理安排企业布局

对于乡镇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并将这些措施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布局结合起来。对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物集中处理,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在这些活动中,政府的引导和督促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合理规划乡镇企业的同时,政府还要注重小城镇建设规划。应制定有利于水环境污染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及能源政策。鼓励发展对水环境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

产品,提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进程。加快企业改造升级,促进乡镇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对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影响较大的乡镇企业,严格限制,实行关、停、并、转、迁。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乡镇级的环境保护规划,并重点制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

3.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提倡农村社区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

加快废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筹集民间资金为辅,加快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尽量做到水的循环利用,提倡节约、高效用水。开发推广适合我国农村实际,高效、低耗、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如利用生态技术处理污水,比较成熟的方法有土地处理、氧化塘、湿地处理等。氧化塘包括厌氧、兼性、好氧等类型,具有广谱、高效、稳定的净化能力。土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经过土壤—生物系统,去除污水中的营养成分和污染物,出水水质等于或超过传统三级处理的出水水质,同时没有污泥处理的问题。土地处理系统主要有慢速灌溉、快速灌溉和坡面径流三种类型,在适宜的污染负荷条件下,对总磷、总氮的去除效率超过70%。

4.尽快制定农村污水处理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政策和法规尚属空白,由于缺少政策法规的支持,我国有些地方建设小城镇和村镇污水处理厂依旧沿用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虽然地处远郊区甚至边远山区,却不考虑当地实际,导致污水处理厂迟迟无法开工建设,或者“建的起、转不起”。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环境意识

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让全民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有效形式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强化生态环境意识,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倡生态文明。加强对农民施用农药、化肥、节水灌溉等方面的科普教育

四.结语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处理方式,切忌照搬照抄和盲从。不宜片面强调大集中的处理方式,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城乡总体规划、污水收集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的去向等适当选择处理方式[5]。

我国水资源紧缺,农村应实行开源节流,以节流为主的水资源政策,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应不仅是水污染控制的需要,同时也为缺水地区农村提供第二水源。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节约新鲜水资源的同时,提高中水的利用率,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负荷。

参考文献

[1]吴祥禄.农村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J].华夏星火2003,5.[2]李贵宝.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科技2003,1.[3]董维红.我国农村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J].世界地质.20(1).[4]国家环境保护局标准司编.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5]杨鲁豫等.适宜中小城镇的水污染控制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 [4]

第二篇:农村水污染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农村污染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地质与环境学院

煤及煤层气工程1101班

姓名:谢磊

学号:1109010123

一.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

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国污水处理厂不断兴建,污水的处理率在不断提高,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全国大部分农村的污水得不到处理。

由于农村大量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加上公共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同时许多水源地、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在农村地区,因此改善农村地区的水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若不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理措施,将对地下水构成更为严重的威胁,对人体健康构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二.农村水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1.农业生产本身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并且,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不仅带来了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并且,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据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N、P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

2、乡镇企业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并且以小型工矿和乡镇企业为主的经济区域会越来越多。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这些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效益较差、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并且企业技术含量低,尤以造纸、纺织、煤炭、非金属矿制品、化工及食品加工业为主。其中,造纸业的废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4.9%。乡镇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环境意识淡薄,整体环境管理水平落后,工业布局不合理。使其环境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流经乡镇企业区域的河流水质往往较差。并且,由于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多采用土法生产,直接污染严重。

3、农村生活方式和农村水处理设施欠缺。

目前,农村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生变化,还是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如:生活污水直排、随处泼洒。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居住分散,不可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所以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

4、人们的环境意识薄弱

基层民众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往往认识不清,比较看重是有形的经济利益,而对潜在的环境危害往往忽略掉。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甚至没有。一些城市的重污染企业,就钻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强、政府执法力度不够的空子,逐渐由城市转往农村。从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来看,许多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为首要目标,忽视对环境的保护[2]。

三.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对策

1.生态农业

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应加快研制出高产、高抵抗力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鼓励施用天然肥料和实施秸杆还田技术。发展资源循环型农业、有机农业;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大力推广先进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用肥的利用率,实现水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源上制止农业污染,使农业生产体现出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改以往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精密型的生态农业生产。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处理,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如红壤丘陵区的“顶林、腰园、谷农、塘鱼”的生态模式以养猪为纽带,实行种养结合,建立饲草—猪一沼、菇一果、粮—鱼、珍珠的食物链,定量调控结合链环的饲料配置,粪尿投放,制沼育菇和塘淤返田,提高了系统生产力,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非点源污染

[3]。

2.规划、合理安排企业布局

对于乡镇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并将这些措施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布局结合起来。对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物集中处理,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在这些活动中,政府的引导和督促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合理规划乡镇企业的同时,政府还要注重小城镇建设规划。应制定有利于水环境污染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及能源政策。鼓励发展对水环境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提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进程。加快企业改造升级,促进乡镇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对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影响较大的乡镇企业,严格限制,实行关、停、并、转、迁。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乡镇级的环境保护规划,并重点制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

3.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提倡农村社区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

加快废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筹集民间资金为辅,加快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尽量做到水的循环利用,提倡节约、高效用水。开发推广适合我国农村实际,高效、低耗、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如利用生态技术处理污水,比较成熟的方法有土地处理、氧化塘、湿地处理等。氧化塘包括厌氧、兼性、好氧等类型,具有广谱、高效、稳定的净化能力。土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经过土壤—生物系统,去除污水中的营养成分和污染物,出水水质等于或超过传统三级处理的出水水质,同时没有污泥处理的问题。土地处理系统主要有慢速灌溉、快速灌溉和坡面径流三种类型,在适宜的污染负荷条件下,对总磷、总氮的去除效率超过70%[4]。

4.尽快制定农村污水处理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政策和法规尚属空白,由于缺少政策法规的支持,我国有些地方建设小城镇和村镇污水处理厂依旧沿用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虽然地处远郊区甚至边远山区,却不考虑当地实际,导致污水处理厂迟迟无法开工建设,或者“建的起、转不起”。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环境意识

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让全民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有效形式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强化生态环境意识,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倡生态文明。加强对农民施用农药、化肥、节水灌溉等方面的科普教育

四.结语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处理方式,切忌照搬照抄和盲从。不宜

片面强调大集中的处理方式,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城乡总体规划、污水收集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的去向等适当选择处理方式[5]。

我国水资源紧缺,农村应实行开源节流,以节流为主的水资源政策,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应不仅是水污染控制的需要,同时也为缺水地区农村提供第二水源。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节约新鲜水资源的同时,提高中水的利用率,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负荷。

第三篇: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节能减排大赛社会实践调研类国家二等奖)

——以安徽省舒城县沙埂村为视角

作者:董阳,贾朦胧,王璞,王梦雨,郭丽丽,展翎晓,郭慧媛

指导教师:陈维春

摘要: 农村水污染是由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乡镇企业环保措施不足及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多种因素构成。针对这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从农村水污染问题存在自身特点入手,运用技术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方法与手段,来使农村的水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以达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的双赢目的。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治理

引言: 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我国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然而,最近几年,太湖蓝藻等威胁水质性缺水事件频发。尤其是今年年初的大旱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农村,由于水污染导致了旱情的加剧,从而造成了整个地区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减产。

可以说,水污染已经严重危及到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如果不能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水污染甚至可能会成为影响我们中华民族存续的一大障碍。

正如环境部副部长潘岳曾警言:“经济危机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可以恢复,社会危机付出政治成本也可以平息,而环境危机一旦产生,就不可逆转,会成为民族灾难。”积极开展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目前,国家提出节能减排战略,为治理农村污染带来重大契机。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指出,农业节能减排大有可为。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生态家园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等新农村的推进行动,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不排放废弃物,从而真正解决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困境。

一、针对旱时农村水污染情况的调查

在过去3个月时间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持续袭击了中国中部和北部,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为历史罕见。

在此次大旱当中,远离黄河流域,往南进入皖中腹地,水的问题却以另一种方式严峻起来——水体污染正侵蚀着本已贫瘠的水资源,进一步恶化浇灌环境。

以安徽省舒城县沙埂村为例,虽然该村地处淮河以南,受旱情的影响有限,但是该村也不折不扣地成为全县的“重灾区”。究其根本原因,该村并非到了无水可灌的地步,而是由于周围3条河流和干渠都已经被严重地污染。

从实地观察来看,由于天气干旱的影响,水分大量蒸发,水资源量急剧减少,对接纳的大量生活污水起不到稀释和净化的作用,废水中的污染物在河床中沉积、渗透,也加剧了水质的恶化,从而使得该村附近的水质已经恶劣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而在其某一河段内水分蒸发渗漏掉,其污染物质留存于该河段的河床底泥中。当断流后的第一次河道过水时,其河流中的水质污染较为严重,这是由于该时期排入河中的污染物与断流时留存于河床底泥中的污染物的并重作用。

从水体的颜色及其散发出的浓烈异味来看,该区域内的几条河流及大面积水域都已受到严重的污染,富营养化的程度极其恶劣,干渠内的水流速相当缓慢,甚至可以说是“一潭死水”。

在此次旱灾中,沙埂村的1800亩可耕地中,有将近30%因水质性缺水而受灾较为严重,面临着减产的危险。村内所辖的1300户农民中,有一半会受到直接经济损失。

世代耕种于此的沙埂村农民深深受困于此。20世纪50-90年代,沙埂村附近的水域水质优异,完全符合饮用和灌溉的要求。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随着附近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速度加快,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入周围的河道,农田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禽畜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令人砸舌的污染密度,让这里的灌溉水源变成一条条粘稠恶臭的黑色沟渠。

同时由于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发展的加速,用水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从而大大加重了流域的负担,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长久以来,人们似乎还一直没有意识都水量与水质之间的密切关系,而这一直是被割裂开来。然而,沙埂村的这样一种悲剧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提醒,水资源量的减少加剧了水体污染;同时,水体污染又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加重旱情的两大因素。”环保咨询专家马军说,“这些都把环境推向一个崩溃的边缘,我们将逐渐丧失应有的抗灾能力。”

二、关于农村水质性缺水的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水质性缺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内源和外源,内源主要是湖底淤泥和水体中营养物质;外源主要为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来源众多且复杂。以沙埂村为例,造成农业灌溉用水污染的原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2.1农业生产的污染

2.1.1化肥、农药、农膜等被雨水冲刷进入末级渠系

中华环保基金会会长曲格平曾忧心忡忡地说:“化肥、农药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在中国来得这么快,这么严重,令人震惊。中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农业面源污染已到非治不可地步了。”

过多使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过量的肥料还会渗入20m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农业病虫害防治也出现了水体污染的情况,随着杀虫剂、除草剂以及其他各种有机农药的广泛使用,有机氯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

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

根据相关资料的介绍,江淮地区的农村化肥的过量施用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施用的农药中杀虫剂占70%,其中有机磷农药占70%,而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药占70%,施用农药的60%—70%残留在土壤中,直接流入水体中,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农用薄膜的使用量大,且残膜率达到40%左右,对农业灌溉水源造成了巨大危害。

从沙埂村的现状来看,由于施用过量、利用率过低,造成许多地方土质和水质持续下降,农民为维持农田生产能力,更加依赖于增施化肥,“饮鸩止渴”形成了恶性循环。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在全球范围内非点源污染物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对水域生态系统将会带来长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从而引水环境的全面退化。

2.1.2禽畜养殖造成污染

据统计,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每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达25亿吨。并且,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

据调查,在沙埂村,三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均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往往直接将动物血、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

养殖场排出的污水包括尿、冲洗物、部分粪便和食物残渣、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水,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和重金属等,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后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池塘和干渠。有机物在水中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氧耗尽后厌氧菌大量繁殖,不管是有氧还是无氧,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污水都是病原生物很好的营养基,这些污水直接会污染到村里的灌溉渠系。2.2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

生活污水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等处的排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细菌和寄生虫卵,其中可能含有病毒和致病菌,含有这些物质的水水质低劣,如果作为农业用水,会给人体和环境带来恶果,因此也不能用于农业。

2.2.1农村旧式的厕所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选取了50户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得出的结果是,沙埂村村民所使用的厕所主要以滑槽式和浅坑式为主,约占非卫生户厕数量的60%,舀水水冲式和简易无坑式各占10%,这些厕所大多有墙、有顶,有一定的防蝇措施;另有20%难以归类,如使用马桶、篱笆厕所、简易窑洞厕所、院角稍加遮掩、隐避处等,厕所建筑基本不完整;村里的公共厕所数量很少,仅有两座。

这些旧式厕所通常会成为农村水源的重要污染源,尤其是在夏季。该村地处江淮平原上,夏季降水量丰富,且地势低洼,厕所里的粪便污水往往会因雨水的汇入,而漫出便池,并被雨水冲刷进入河道甚至是灌溉渠系,直接造成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

2.2.2日常生活中的垃圾乱堆、乱放、乱倒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村民自己设置垃圾堆,有各种污染;垃圾按照就近原则处理,村里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处理垃圾,去维护环境。

村附近的可利用垃圾收购站数量少,而且大多数村民也无收购兴趣,基本上没有进行整理后出售的动力。该村对于垃圾处理,虽然建立了垃圾池,却没有安排了相应人员来处理垃圾,因此村民对于垃圾的后期处理也很随意,只是倒在村后或是河边;有的人对动物尸体等不经任何处理,随意丢弃在河边;村里也没有垃圾桶,可见从村委那里就没有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没有给村们一个要保护环境建立一个意识。

2.3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渣排放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得到飞速发展。以沙埂村所在的城关镇为例,乡镇企业多达20余家,并且多为制漆厂、面粉厂、羽绒制品厂等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基本属于效益较差、能耗较大、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大量的工业废物和废水被排入了农村水域中,造成了农村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水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所有环境污染事故中最大,这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安全,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乡镇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环境意识淡薄,整体环境管理水平落后,工业布局不合理。使其环境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流经乡镇企业区域的河流水质往往较差。并且,由于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多采用土法生产,直接污染严重。例如,其中一条河流就是由于上游的针织厂所排出的污水而被污染的。

2.4乡村卫生院的医疗废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造成沙埂村灌溉水污染的另一大污染源则是来自于邻乡的卫生院所排出的医疗废水。

位于沙埂村附近的五里乡卫生院未经过环保部门批准,在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废水对外直接排放,对周围农村的灌溉水源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与工业废水相比,医疗废水的危害更大。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水,成分复杂,涉及多种生物性、化学性或放射性污染。如果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医疗污水,不经过消毒、灭活等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入农村水域,往往会造成水、土壤的污染,严重的会引发各种疾病,或导致介水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医院污水中含有致病菌、病毒以及寄生虫卵,如果用这样的水浇灌或洗涤蔬菜,人们食用以后会引起疾病的传播。而据村民们介绍,每到夏天,这条河就成了蚊蝇横飞的世界,全都是因为乡镇医院的医疗废水中所含的寄生虫卵所孳生出来的,“村子里前两年就有人因为在这条河里淘米洗菜得了传染病”。如今,村民们早已是对这条小河避而远之了。

2.5城市垃圾的转移

在沙埂村的灌溉水源的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有着相当大体积的“垃圾山”。据了解,这座垃圾堆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垃圾处理厂,而是一些镇上的社区和单位进行非法倾倒的场所。这些单位和社区往往为了节省成本,不将垃圾送入收费的垃圾处理厂,而是趁着夜晚的时间,私自将原本应该留在城市中的大量垃圾运送到此处倾倒,造成了城市污染的转移。而正是这些垃圾严重加剧沙埂村的水污染。

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曾提到:“中国城市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村的环境为代价的。环境不公,正在加剧社会不公。环境污染对农民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特别是对农民健康的损害,已成为农民最大的负担。”

三、针对农村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

农村水污染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一个顽疾,一方面农村太过分散,污染防治成本高,市场投资机制很难建立;其次,农村发展较落后,环境意识不强;更为重要的是,适合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技术应用太少、适用性差、效果参差不齐,在技术政策引导和技术评价方面更是空白。

因此目前整治农村水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就建立一整套环境规划和管理体系,将现有的一系列技术和制度进行有机地整合,并充分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农村水污染的治理中。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整套水污染治理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精神层面决定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制度层面是精神层面与技术层面的中介;技术层面是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体现。

3.1技术层面

以沙埂村为例,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大部分农村污水主要通过现有的截污沟渠直接排到附近水体里或者下渗至土壤里,成为水体主要的面源污染。对于农村分散的污水处理方式,造价低廉、工艺简单、处理效果有保证、运行维护简便是首要的原则。

根据目前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污水处理与水环境保护要求,笔者尝试将现有的一系列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有机地整合,设计一套适合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3.1.1整合农村湿地、植被资源,建立一套天然的污水处理系统

沙埂村位于平原地区,并处淮河沿岸,因此村内湿地资源较丰富,并有大片植被。由于生活污水排放等问题,沙埂村境内有相当大面积的坑塘、池沼等水域受到了污染或已然干涸。

因此,应该将坑塘恢复作为克服农村灌溉水污染的重要一步。以解决农村坑塘污染问题,并提高坑塘利用率。上级政府以及村两委应该通过采取坑塘清淤和扩整,生态护坡,种植净水植物,坑岸边绿化,引、排水系统的补充与完善,修建雨水利用工程等措施,对全村11个面积较大的坑塘进行综合治理,使其恢复并扩大蓄水能力,尽可能多地拦蓄雨水径流,增加可利用水量。

坑塘治理完成后,不仅有利于回补地下水源,改善区域水环境及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沙埂村的新农村建设。

并且,还可以通过修建人工湿地,来实现净化灌溉水源的作用。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芦苇等特定的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当富营养化水(如生活污水等)流过人下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和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可处理氮、磷含量较高的污水,还可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后接的深度处理工艺。参考该系统进行设计,可有效降低出水氮、磷含量,不难想象最终出水能达到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3.1.2推行改厕改圈改厨工程,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沙埂村等农村地区,仍旧普遍采用的化粪池和“两格式”厕所,只能对人畜粪便进行杀菌和无害化处理,虽达到卫生要求,却无法使氨氮磷指标达到环保要求。厕所污水经处理后与餐饮污水一起,仍然会造成面源污染。

并且,农村地区地势开阔、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具有相关技术的人才较为缺乏,因而集中化、专业化地处理生活污水的难度较大,不仅管网设计很困难,成本也很高,所以显然对生活污水采取散户式处理更为适宜。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浙江省桐乡市在该领域所作出的新尝试,相关的环卫专家们优化工艺,精心设计出“六格式”厕所:前两格仍是对人畜粪便进行高温厌氧发酵,卫生间和禽圈污水就在这里进行杀菌处理;洗涤、餐饮污水从第三格开始进入,沉淀、酸化、调节PH值;第四格对污水再次厌氧发酵,将有机物分解成水和无机物;第五格为“湿地过滤池”,深1米的池内由下至上依次铺上鹅卵石、石灰石、煤渣、细沙、泥,泥上种亲水植物,这一格能过滤有机物,分解微生物细菌,吸收氮、磷元素;“过五关”的生活污水到了第六格已改头换面,变成无色无味无害、氨氮磷达标排放的清水了。

3.1.3大力探索中水灌溉技术,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 中水又叫“再生水”,主要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分析表明,中水灌溉和井水灌溉对重金属在作物中积累影响最小,只要对污水进行镉和铅适当处理,用中水灌溉是可行的。

在沙埂村等一些农村地区,水质性缺水的前提下,为了保证一定的粮食产量,在不超过土壤环境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前提下,可以适当的进行污水灌溉,污灌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肥力提高,可促进粮食大幅度增产。

由于污灌区作物体内不同部位重金属铅和镉含量大部分超标,而土壤中铅和镉累积量并未超标的状况,应考虑种植对重金属铅和镉吸收量较小的植物品种或超、富集植物进行修复,如苋科植物、柳树、大叶井口边草。在此基础上,还应对污水灌溉下重金属对土壤—作物—水系系统影响的机理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科学措施,为污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3.1.4加速末级渠系水流速度,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沙埂村的灌溉水渠的渠道较宽,外加地势低平,从而末级渠系内的水流较为平缓,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流水不腐,流动的水体自净能力较强;改善污水水质最佳的、最直接的方法是加氧曝气,而水体动能的消散——消能,就是使水体掺气、旋转、自我碰撞摩擦,能够达到加氧曝气的目的,与机械转动式的加氧曝气具有相同的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水动力潜力,可以通过在污水输送过程中实施加氧曝气的方法和效果,在水体自然流动中改善水质,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法。

3.1.5在面源污染严重的地区,建立农田与河流、池塘间的生物缓冲带

生物缓冲带是指利用永久性植被拦截污染物或有害物质的条带状、受保护的土地。生物缓冲带不仅仅是一个植物措施的概念,而且是一类水土保持和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治理措施的总称。生物缓冲带主要是利用植被来保护水路免于非点源污染。

在沙埂村的境内,植被保护的较好,并且兼有乔木和灌木等多种林木。因此可以通过种植水源涵养林来构筑生物缓冲带。其中除主要树种外,要考虑合适的伴生树种和灌木,以形成混交复层林结构。同时选择一定比例深根性树种,加强土壤固持能力。河岸两边向岸坡爬升的由树木(乔木)及其它植被组成的,防止或转移由坡地地表径流、废水排放、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水流所带来的养分、沉积物、有机质、杀虫剂及其它污染物进入河溪系统的缓冲区域。

3.2制度层面

3.2.1行政手段

1)建立农民参与决策管理的民主管理机制

对于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以及灌溉水源污染的治理,应该遵循“权责明晰化、管理规范化、投入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原则。

“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形式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以沙埂村为例,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在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该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土地经营分散、灌区管理水平较差的情况下,推行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结合当地的实际,选择较为合适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只要能落实管理责任、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村良性发展,就有存在的必要。通过新型改制模式的探索,最终选择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和有利于农村环境发展的模式。

同时,应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全流域各乡镇面源污染的群防群治网络,本村所在的乡镇与上游各乡镇建立了经常性合作体制,充分发挥上游群众在区域环境保护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广大村民环保意识与生态公益意识。

广泛发动群众,完善渠系的预警系统,加强水质监测,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从而,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2)在农村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并防止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

与城市比较,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多得多,主要是起步迟、认识浅、资金少、运营难。如何建立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网络,各地进行了许多尝试。沙埂村地处乡镇边缘,距县城较近,因此可以借鉴北京郊区一些农村推行的“门前三包,统一收集,就地分捡,综合利用,无害处理”新型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即在村子里设立垃圾分捡场、有机垃圾堆沤场、无机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垃圾堆置场。每天由村里聘用的保洁员将垃圾统一收集起来,再由分捡员细分为建筑垃圾、可回收废品垃圾、纯垃圾和有机垃圾等四类分别处理。可以用建筑垃圾回填机耕路面,将回收废品垃圾卖给回收公司,纯垃圾进行堆集焚烧,有机垃圾通过发酵成为有机肥。

严格防止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并通过合理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项规划,使城市和农村垃圾处理形成一个科学可行的网络。哪里应该建设垃圾处理场,哪里应该建设垃圾中转站,都要有规划,避免盲目性,减少资金的浪费。3)有效推动信息公开和概念清晰化

近年,环保部门不断强调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08年5月1日,中国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正式生效,对促进公众监督和参与有着积极意义。

因此,环保部门应该对环境信息公开进行更为详细清晰的界定,例如何种信息属于商业机密,以杜绝地方环保官员利用管理办法的模糊性,而对环境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公布。

并且,要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保障公民的生态环境信息的知情权、参与权。搭建一种更为广阔的参与式监督平台,通过公众与媒体的广泛参与,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中来,为环保部门的执法提供一个较为有效的信息来源和舆论监督手段。3.2.2经济手段

1)界定初始水权,培育市场主体,改革灌溉水价

正常年景里,以沙埂村为代表的一些农村并不缺水。但在零价格下,水资源的总供给还是满足不了总需求的。如果不存在水权,会出现对水资源的过度和不当使用。“即使不发生旱灾,水资源枯竭也是一个难逃的宿命。”

污染也会导致一种特殊形式的水资源稀缺。一些对水的使用方式,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就是将水污染后再排入河流或地下,又污染了洁净水,使其质量降低,甚至不能正常使用,也增加了水的稀缺。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些人为原因缺水,“水权”以及市场的形成,就非常有必要。

2)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和减排补偿机制,运用经济杠杆解决跨界水污染的问题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形成一种生态补偿机制,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对于沙埂村等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来说,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推出将促使周边地区的一些乡镇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污染。县环保部门可以在新项目进行环评的过程中规定:只有购买了排污权,新项目才能获准进入市场,否则企业将面临停水、停电、停产等一系列惩罚。作为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控制策略,效益差、污染严重的排污者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从而阻止排污者使用这部分权利,使得环境质量水平高于环境标准。

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构建能够反映环境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价格体系,推进形成污染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最终达到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3)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酿成各种环境问题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中环境成本外部性问题。因此开始把保护环境的希望寄托在对经济发展活动过程的管理上,设法将环境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到产品的成本中去。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环境保护中的保险手段。

一般认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玷污或污染水、土地或空气等环境资源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它要求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按一定的保险费率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当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承担损害赔偿和治理责任时,就由保险公司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企业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一旦责任事故发生,由保险公司及时对受害方进行赔偿,避免责任难以落实的情况,同时也通过市场手段平息纠纷,减轻政府的额外负担。

因此,针对沙埂村的水污染问题,建议可由流域内相关乡镇企业、农户和县乡两级政府共同出资,为相关的灌溉渠系及水源购买保险,实现风险转移,从而将公用事业的管理与维护推向市场。

3.2.3法律手段

1)进行相关立法实践,提高水污染违法者成本

我国水环境污染处罚力度偏低,缺乏足够的震慑能力,甚至出现违法获得的好处远大于守法带来的利益,这里涉及守法成本和违法成本的问题。这两个成本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会起一个导向作用,如果守法成本高了,人们就会规避法律约束。出现“守法吃亏,违法发财”的极为不正常的现象,导致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严峻挑战。

面对像沙埂村这样的水污染事件,国家应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完善排污收费的有关制度、污染损害赔偿制度、两罚制等一系列新的制度措施,加大违法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更大的成本,包括“倾家荡产”,增加法律的严肃性,让环境违法者付出更大的违法成本,这样才能树立守法的信心,水污染治理才能从经济上得到保障。2)推动环境司法创新

到目前为止,水污染防治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严峻考验。而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大胆的尝试,以推动环境司法创新,例如: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法庭,集中审理环境案件;尝试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鼓励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加入环境执法;积极发挥司法审查职能,支持行政机关依法执行,督促行政机关依法作为,及时执法。

在充分肯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发挥能动性,加强环境司法保护所做出的努力以外,我们也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各级人民法院可以在环境案件审判规则和实践上深入创新,并专门针对涉及环境保护案件(包括与环境信息有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努力学习国外成功的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交流与合作;支持环境公益诉讼的实验性案件,加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完善相关制度,适时出台司法解释;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技术能力,高素质的环境保护案件的审判队伍。

3.3精神层面

国务院环境部副部长潘岳曾经说过:“环境保护不是技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而是道德问题。”我深以为然。一切技术和制度层面上的手段和方法都需要通过人的意识来起作用。因此,提高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则是核心,而宣传和教育则是重中之重。

3.3.1通过警示教育,以大旱为契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通过公益广告等一系列现代大众传媒,运用恐怖诉求等手段,即展示一个具有极强感官震撼效果的、甚至可怕的情景(例如: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营造出环境破坏对生存坏境恶劣影响的情境,来唤起受众的焦虑和不安,进而指出恐怖情景可以通过增强环保意识,投身环保行动予以缓解甚至解除。

针对沙埂村村民,我们可以借此次大旱为契机,通过恐怖诉求的手段将水污染的程度以及村民所蒙受损失的程度进行相应地放大,特别要将水污染问题与其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之在短时间内能从水污染问题联想到旱灾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意识到水污染问题的紧迫性。以此为途径针对受众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予以宣传,引起他们的重视。尤其在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不高、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采取警示教育的方式,相对于普通的政策宣示来讲,要更加地行之有效。

3.3.2通过普及国家法律政策,借助于典型宣传,以加强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理解

在环保知识的普及过程中,我们尤其需要加强公众对于环境领域的政策和法律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自觉守法的目的。

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在沙埂村村民、周边乡镇企业及其他单位中,树立违法和守法的两方面典型人物和事迹。对于违法者,特别是在水污染问题上“罪大恶极”的人物,我们应将其劣迹进行曝光,使公众认识到该类人物对公共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在公众中形成一种对污染者人人喊打的局面。并根据国家的一系列法律、政策对其进行从重严惩,要让污染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深恶痛绝”,使之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破坏环境,害人害己”。同时,也能让公众看到污染者的“悲剧性结局”,引以为戒,避免破坏环境给他人与社会,尤其是自身所带来的一系列恶劣影响。

对于守法者,尤其是主动保护环境的人,我们应当予以重奖,并通过各类媒体对其进行大肆宣传和报道,甚至对其授予一系列比较高级的荣誉,从而在公众中产生一种轰动性的效应,即“保护环境,无上光荣”,在社会中倡导这样一种保护环境的新风尚。

通过对环境问题中“守法者”和“违法者”两类典型的宣传,较为明显地突出二者之间的反差,从而让公众在潜意识(建立于趋利避害的根本动机之上)中树立起公众的守法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以便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保护环境。3.3.3加强青少年的环保教育,从小树立起环保理念

农村的中小学生将成为未来农村的主要领导者和生产者,只要他们在学生时代树立了环保意识和观念,在将来的工作和劳动中就会自觉地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以沙埂村为例,鉴于该村的现实情况,以学校为环保教育的基地,展开广泛的环保宣传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和素质的最好途径。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环保教育,不仅会对学生自身的环保认识产生影响,而且也可以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家长。

通过对该村的一些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在他们的课程体系中,关于环保教学内容的单设科目较少。学校在开展环境教育时,可以将环保内容渗透在相关学科中进行。教师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结合农村实际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加深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例如,针对当前农村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而导致的水污染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鱼虾死亡、人畜中毒等问题就可以在化学课上指明原因:这是由于化肥中所含的氮、磷等成分污染了水体所造成的。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联系实际使课程更为生动有趣,一方面又宣传普及了环保知识。

此外,启发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进行环保素质教育另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使学生产生环保参与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只有将所学到的环保理论知识自觉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才能使环境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在学生中不失时机地开展“节水周”、“植树日”、“收集废旧电池”、“回收白色垃圾”等活动,都会深刻触动到学生的思想,使他们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觉的环保行动,进而去影响和规范家庭行为,形成一种“人人促环保,户户促环保”的好局面。

开展送书下乡,针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可塑性强、世界观与价值观没有形成等特点,通过一些漫画、图书、动画片等媒介,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使其了解一些环保方面的常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为祖国的未来培养环保行动者。

3.3.4建立企业和个人的环境社会责任档案,促使其环境意识的培养

可以参照一些发达国家所建立的社会诚信档案,由公安户籍部门、环境部门、民政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和银行等单位共同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环境社会责任信息网络,并将公民的环保或污染记录载入个人身份信息内,利用二代身份证可以全国联网查询的特点,为公民建立信息全国可查的环境社会责任档案。

通过这种方式,对环境社会责任系数较高的个人进行区别对待,尤其是对于农村群众来说,更要将环境责任记录与其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针对其环境责任记录,在外出务工时优先聘用那些环境社会责任意识较强的农民,尽快解决其进城务工问题,甚至户口问题;在政府征地的过程中,给予那些环保治污先进个人多出一定份额的补助;在其子女上学时,对于外出务工农民身边的子女,可以降低其在所暂住地的入学门槛。

而对于一些环境社会责任档案记录比较优良的企业来说,我们也应当给与其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其贷款时,可根据其社会责任记录,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放宽贷款资格的要求,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并减少其贷款障碍;并且根据其治污表现,在税收政策上对该类企业给与一定的税收优惠。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和个人的环境社会责任档案的方式,来让企业和公众都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环境保护给其自身所带来利益,从而在其内心深处树立这样一种环保、“向善”的欲望,有助于树立更多人的环境责任意识。

四、结论

农村水污染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如何防治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粗放分散的经营模式更是将治理的难度无限放大,这注定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将是一个艰苦而又缓慢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和全社会关注就变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只把目光盯在城市,盯在大企业,而对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困难度缺乏足够的重视。

如今,粮食供给、农民增收的压力依然紧迫,而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明显,已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不仅限于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贡献,对于要完成向现代农业转型,乃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已经是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是一项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大工程,需要举全国之力、集民众之心作共同努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农村节能减排问题是一项事关当代和后代人共同利益的问题,需要作长期不解的努力。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这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赵士洞,汪业勖.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问题[J].生态学杂志,1997(4).[2] 张光辉.中国水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地质科技管理,1999(1).[3] 杨晓波,奚旦立,毛艳梅.农村垃圾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4).[4] 苏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浙江的经验和启示[J].浙江经济,2006(4).[5] 李贵宝,王东胜,谭红武,等.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1(2).[6]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05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第四篇:关于长江水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报告

关于长江水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报告

老师你好:

近期长江水污染状况及其原因如下: 1.工业污染:

近几年,长江每年都要发生好几起水污染事故。例如,江苏镇江发生苯酚 污染,造成从长江取水的水厂供水有异味,给下游居民造成很大影响。据调查,长江沿岸中下游每一个县都有化工园区,每一个市都有化工开发区,每一个省都有大型化工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沿江大型、中型化工企业达到17000多家,这些化工企业的污水大部分没有经过严格的污水处理,直接进入长江。其实很多企业有污水处理设施,但是大多不运行。这些没有经过严格处理的污水排进长江就是导致长江水资源受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生活污染:

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卫生条件改善,生活污水总量在日益增加。目前大多数小城镇内排水体系不健全,而且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几乎为空白,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而长江就是主要污染点之一。3.农业污染:

由于食物需求量越来越大,农药化肥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在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大的时期,雨水的淹积导致农田中的化肥大量流失,流入地下水或湖泊进而流入长江。这些农业废水容易导致长江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剧了长江水资源污染。

现对长江水污染治理提出解决方案:

一.完善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依法严格执行;

二.制定包括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内容的综合性的《长江流域管理法》,作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基本法律;

三.减少耗水量: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都是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四.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官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XXX 20***

2015年3月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内容提要: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较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欠缺父爱或母爱;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还有小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间托养的形式。如有的父母为孩子聘请了代理家长,这些代理家长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都签订了协议书。家长每年为此付出一定的代理费用,代理家长必须照顾好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教育管理好孩子。

二、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

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的案例也不少。

(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

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

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 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1)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2)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3)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留守儿童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自觉性不如别人。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儿童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38%,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

了18%。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满足的需要所属领域中的家庭和爱情需要,留守儿童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在权力需要等其它21个方面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留守儿童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影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最终走上罪恶的深渊。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据统计,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学习问题。那些有祖父母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根据四川省妇联2005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8%,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60%、91%,成绩优良的只有6%。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据对多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16个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测算显示: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差异,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4.8%,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16.7%。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三、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从家庭教育角度。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

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一方面,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亲子关系与儿童学业成绩存在明显联系。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不良均可导致学习困难。对学习不良儿童而言,家庭资源对其学习动机有显著的影响;学习动机对认知水平也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环境、父母关系和父母简单化策略对认知水平有轻微的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对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有因果性的影响作用。

(二)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 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三)从社会的角度。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四)从政府的角度。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

整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

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五)从国家的体制与制度角度。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保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为”,而非不能。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农民工子女就学应该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很多地方也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并相继取消了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借读费。但还有很多城市,在学校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依然对农民工子女的入校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门槛,导致了大量儿童留守,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在制度机制上不断创新,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城市中小学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校愿意接收农村儿童。如可以考虑设立协商机制和代偿机制等,只有完善了制度,才能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地关注。

参考文献:

[1]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2]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3]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4]高培文.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125-127.

[5] 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

下载农村水污染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水污染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对于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及家居环境,我们该如何去维护。 一.水污染 1.海洋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

    敬老院问题及解决方案

    敬老院问题及解决方案 1.活动预案 ①因特殊原因导致活动无法进行时,各部长、队长应在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参与活动人员处理结果并做好解释,第一时间派出负责人前往集合地点等......

    采购部问题及解决方案

    采购管理问题简谈 为明确采购部职能,更大的发挥采购部在经营中的作用,针对采购部现存问题做以下简谈。 一、采购流程不完善。 常规类采购,采购部在生产部生产计划中需确认采购......

    谈谈水污染及治理问题

    谈谈水污染及治理问题 德清三中高一(6)“水污染”课题组水被称为“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命物质。有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一个人光喝水不吃饭能活7天,而光......

    选修课 水污染问题及措施

    水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 摘要: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对维系人类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平衡具有中心作用和综合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

    初中学生学习问题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

    学生学习问题现状和解决方案 一、 自身因素: (一) 自控能力弱 自控能力不能理解为消极的自我约束,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使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积极地支配自身,排除干扰,使主......

    初中学生学习问题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

    初中生的学习现状 (一) 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积极地支配自身,排除干扰,使主观恰当地协调于客观,并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为效果。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

    农村水污染调查

    目录摘要„„„„„„„„„„„„„„„„„„„„„„„„„„„„„„„1 关键字„„„„„„„„„„„„„„„„„„„„„„„„„„„„„„1 1、我国农村水污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