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学习问题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

时间:2019-05-15 08:3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学生学习问题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学生学习问题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

第一篇:初中学生学习问题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

学生学习问题现状和解决方案

一、自身因素:(一)自控能力弱

自控能力不能理解为消极的自我约束,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使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积极地支配自身,排除干扰,使主观恰当地协调于客观,并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为效果。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逐步形成的。

常见的学生自控能力薄弱的现象有一下几点: 1.上课不注意听讲

许多学生精神不易集中,往往刚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作笔记,但持续时间并不长,有时自己都说不清刚刚在想些什么;还有些学生前一天晚上开夜车到很晚,白天上课更不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任务,甚至因为睡眠不足而在课堂上打盹;有些学生为了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等学习任务,就利用第一节课或其他自己认为不重要的课堂上完成这些事情,也有学生干脆做学习以外的事情。

2.一心二用 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习惯性听歌、看电视,认为自己能一心二用,或是认为这样能有助于更好学习,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在欣赏音乐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受到影响。

3.易被外界事物影响

网络让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这让学生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聊天,花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学习影响很大;漫画、小说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放松,流行八卦新闻让学生有了娱乐的话题,这让一些学习自制力差的学生成绩下滑。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亦讲亦学。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教师“独角戏”的授课尴尬,也可以随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走神的可能性。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敏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引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举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下手,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不怕提问,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在学生作题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断,保证学生答题的连贯性,可以采取限制时间、优化作题方法等的方式督促学生有时间概念,全神贯注在题目上。关注学生做题的弊端,在哪些问题上容易绕弯路,多准备几种解题思路,以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更易理解题目。

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不妨试试游戏或实验等实物性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不要排斥学生上网,可以给学生一些学习题目,鼓励学生主动查阅与学习相关的资料,再引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料灵活掌握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学习方法不科学

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不当的学习方法:

1.死记硬背,理论与实际脱离

死记硬背是一种最低级的学习形式,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不喜欢实验课和操作课,不关心现实生活。

2.不注重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过的知识没有合理的结构,只能像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试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它们没有掌握知识间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3.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无计划,学习时不会科学利用时间,不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开夜车,上课时常常犯困。

学习缺乏计划性是成绩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的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4.不重视学习的基本步骤

比如预习,学生很少预习,或者不知道怎么预习,不明白预习的意义。他们不知道如果能够有效预习,就能够在课堂上有效听课,能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重点和难点上,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体会思维的乐趣。比如,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学生觉得自己上课听懂了,直接拿出作业来做,很少将上课的笔记整理一下、例题独立做一遍、老师讲的重难点拎一下。这样,可能由于不会做而产生挫败,也会隐藏很多自己学习中的盲点,导致其学得太浅而没有内化为能力。比如制定学习计划,学生要么不订计划,想到哪里学到哪里,缺乏规划,要么订了计划难以执行。他们不懂一个好的计划对于学习的帮助,也不清楚如何去订一个可以执行的计划,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无序低效,从而导致出现学习方面的许多问题。

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英语等识记类知识,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帮助学生总结一些记忆的技巧,对于易混淆的知识点老师应给学生多做辨析,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应善于总结。对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老师可以为学生总结一些解题思路,多引例题,保证学生在熟练掌握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再练习,让学生尽快树立学习的信心。

老师应首先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清楚知识点间的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新知识平缓的连接起来,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有过多压力。

老师在布置作业之前应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既不过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也不让学生过度轻松,题目强度适中,尽量避免采用题海战术,不致让学生对某一科目产生反感情绪。

可以强制学生作好课前预习,内容不必过多,但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努力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引进新课程,不会让学生有突兀的感觉。要求学生做好课后复习,特别是技巧性的解题思路要反复消化,才能在下次作题中有所帮助。

(三)、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除了要适应学习特点外,还要适应个体特征。如果学生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的话,则很可能造成方法不当,因为正确的方法首先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对自身认识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没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二是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学生如果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在学习方法上就很有可能盲目模仿别人,强己所难,身心棋疲。所以,可以说,认识自己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前提。

学习状况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好而妄自菲薄、过于谦单,认为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不客观的认识会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生失误。如自以为是的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往往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个性特征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个性。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是适合自己的个性特征的,别人的方法仅是参考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少个学习成功的人就有多少种成功学习的方法。有的人喜欢呆在空旷的大房间里看书,有的人喜欢缩在狭小的房间里看书,而有的人喜欢躺在草地上看书,只要学习效果好,这些方式本身都无可厚非。从生理上来说,每个人的“生物钟”是不同的,应该找到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然后把艰深的学习内容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尽可能安排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属于“百灵鸟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属于“猫头鹰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要求

了解学生整体,是指教师能从宏观上熟知当代青少年学生群体所呈现的共性特点,以便对学生个体进行教育时,做到高屋建瓴,更富有全局性和针对性。了解学生整体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当代青少年学生个性特征的显著变化。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独生子女(尤其在城市)。独生子女所处的特殊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使他们形成了与以往中小学生显著不同的个性特点。就弱点方面来说,比较突出的是:唯我独尊,心理承受能力和自理、自立能力较差。这种消极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行为自由散漫,集体观念、劳动观念不强;有攀富比阔思想等等。

2、了解当代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意识。处在改革开放年代的青少年学生,从整体上看,他们的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部分学生的道德追求呈世俗化倾向。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十分渴求真善美,容易被真善美的事物所打动、所感化,这是他们在道德情感上表现出来的共性。

3、了解当代青少年学生思维状况的微妙变化。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对人脑的机理及功能正在产生微妙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学生对视听效果强烈的娱乐活动更乐于参加,也更易于接受。与之相比,他们对读书听课便觉得枯燥乏味。由此我们就不能笼统地把学生一度厌学喜乐视为不思进取,品行不端,而应积极疏导,讲明道理,使他们尽可能远离游戏厅,节制看电视。同时,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 “乐学”,进入“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四)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在现在学生的话题中关于理想的讨论比较少了,学生更原意谈谈网络游戏、明星八卦或者身边的奇闻趣事,理想有时候在他们口中变得十分可笑。有些学生说:“想这些干嘛,想了也没用,走一步算一步”,有的学生能说出未来想做什么,但是比较模糊。比如想当医生,是因为当医生能挣大钱等等。这一方面和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理想的培育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家庭教育有关。当一个人缺乏理想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他是很难真正努力起来的。

教师在激发学习动机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新颖,富有启发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通过学习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

2、利用学习反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学者鲁斯.亨利说过:“每天都知道自己学习成果的学生,成绩能大幅上升。”不管成绩好坏,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都有一种迫切了解的要求。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最好当堂所学的知识当堂就能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了多少。反馈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找出点滴进步,分析失败的原因,及时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这种反馈信息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意义。

3、组织竞赛和考试。竞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它利用人们自重的需要,获取成就的需要。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考试是一种对学习的检查,但也是一种竞赛(竞争)。一般讲它能激发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但过多的竞赛和考试有时反而会起反作用,也可能导致错误动机的滋长。因此要注意下列几点:A,要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竞赛次数不宜过多,以不加重学生负担,不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态度为佳。B,题目不宜过难,出题应该考虑调动中下水平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学习潜力,树立学习信心。C,要注意进行思想教育,克服一些学生的优越感和自卑感,强化其正确的学习动机,纠正其错误的动机。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因此,学生在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或同学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来克服意志的薄弱状态。意志薄弱是后进生非智力因素中最大一个缺陷,它既是后进生“屡教不改”的一个因素,也是导致学习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是坚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过去我们对后进生的教育,往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而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却做得很少。我们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是课内的“三定”、课余的“三闲”和课外的“二锻炼”,即:在课内的学习上,要定目标、定内容、定时间,在课余生活方面要控制闲话、闲思、闲事,而在课外活动方面要对他们进行劳动锻炼和体育锻炼。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觉得这些做法不仅能够强化后进生的意志,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劳动观念。

(六)心理因素 1.挫败太多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或者几乎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多的是挫败的痛苦。家长和部分老师更是喜欢用“打击”学生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奋进。比如,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更加优秀的孩子比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奋起直追;有的老师喜欢用难题来考倒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还差很远,应该更加努力。这样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却十分不科学,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就说明当一个人屡受挫折之后会感觉没有希望而放弃努力。

2.抵触情绪

对于青少年的抵触行为笔者认为可分为两大类。即:显性行为和隐性行为。所谓的显性行为就是当学生的爱好、追求得不到认可,受到限制甚至反对时表现的一种以行为反应不顺从的反叛行为,往往表现为桀傲不训,当面顶撞或背后破坏、逃学等。另一种抵触情绪是无明显的行为举动,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一般难以发现,即所谓的隐性行为。它往往表现为害怕学习、厌世,干什么都无兴趣,整天萎靡不振,甚至有自残和轻生的念头,有时这种心理上的反应会以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如头晕、烦燥等症状。事实上发生隐性行为时其本人一般都无抵触情绪,但这种无意识的不抵触情绪又确确实实地存在,只不过渗透到日常的行为中或自身的生理反应中。最常见的抵触情绪有以下几点:

(1)对个别学科没有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善于逻辑分析而有些喜欢文学类学科,如果初学没有建立充分的信心,就可能导致后期一学就烦,一学就厌。

(2)与该学科老师相处不融洽,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或不认可,甚至有矛盾。有些学生虽然很努力学习,却得不到老师充分认可,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让学生一见到老师就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听老师的话,甚至故意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

(3)厌学,学习学不进去,心烦,急需有个压力排遣的方式或地方,但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过高要求,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压抑自己,虽然有时候也想学,但是就是无法付诸行动。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教师应该增强学生学习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学生存在差异性,所以每个学生能达到的学业水平是不一样的,如果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那么大多数学生是被挫败的。在平时的教学教育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尽可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为每个学生创设符合他特点的成功体验,多用“肯定技术”(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表扬)肯定学生,那么无论怎样程度的学生都可能在学校感受到被关注、被肯定,产生愉悦感。

另外,我认为初一阶段是关键阶段,大多数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会有不适应感,但是大多数学生在新生阶段还是有较高的学习欲望和成就动机的,所以在这个阶段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有效的指导来适应调整,不适宜安排频繁难度较大的考试和精确的排名挫败学生。

还有,各学科老师上课要利用好“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最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上好第一堂课,并且建立好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增强学习兴趣。

3.早恋,对爱情缺乏理解,却急于尝试,一旦双方出现感情危机,成绩往往迅速下滑;花费很多的时间,学习时容易心不在焉,影响学习成绩,易对双方造成深深的伤害。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对策:

(1)对于处在“朦胧期”的孩子

要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性别角色,在与异性同龄孩子的交往中要大方、诚恳,克服拘束、害羞心理。而与成年异性交往,不宜过分亲昵。父亲对于女儿,母亲对于儿子要特别注意,适度亲近,不要过分。

(2)对于处在“爱慕期”的孩子 要教育孩子尊重异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仪表和文明礼貌,多关心班级集体的事情,为集体出力,男女同学坦诚合作。不随便盯着异性同学。这时期正是性渐渐成熟的时候,要配合学校进行科学的性心理教育,正确对待性心理现象,避免因生理现象而出现盲目紧张和盲目好奇。父母要认认真真、大大方方地给孩子讲解有关知识和正确对待的方法。

(3)对于处在“初恋期”的孩子

父母要教育引导孩子多参与群体活动,尽量减少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特别是不要跟某一位异性同学过多地单独接触,避免萌发初恋之情,牵扯精力,影响学业和全面发展。教育孩子与异性交往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便逗闹,不动手动脚。

(4)对于处在“钟情期”的孩子

要教育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和集体生活,用意志力克服自己与异性交往感情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让孩子懂得“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成人成才的关键。要正面严肃地对孩子进行婚恋观的教育,排除不正确思想意识的干扰。

二、外界因素

(一)家庭教育——父母高要求但缺乏有效教育

学生的父母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能够有好的前途,在“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话语模式下对孩子提出要求。在小学阶段,孩子能够比较听话,加之学习难度较小,能够满足父母的要求。学生也就把自己学习的目标理解为是“父母让我学习好的,我学得好他们会高兴”。进入初中,一方面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压力增大,另外一方面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父母的权威性变弱,当父母只一味高要求,却缺少有效的沟通去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更缺少有效的引导去帮助孩子面对困难时,学生“为父母而学习”的动机就显得很弱小,学生一下子丧失了有动力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理由。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使我们都能理解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揠苗助长。学习的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坏,不仅是努力的结果,也要因材施教。不同阶段的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作为家长,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整体把握孩子的情况,按照自己孩子的条件,来制定期望。如果过高的给孩子制定目标,不仅不能激励孩子更加进步,反而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是孩子产生厌学、抵触心理等不良反应。

(二)周围学习氛围不良

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周围同学朋友学习气氛不浓,成绩都不出众;家庭环境不适合学生学习,家庭环境比较嘈杂,父母经常外出,容易让学生感到孤单,易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客观因素,我们只能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积极地调节自身与孩子的关系,多鼓励孩子,了解孩子的状况,对症下药。在学校,教师应该起到维护班中学习氛围,鼓励积极向上的学生,帮助、劝导后进的同学。在班中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遏制不良风气的增长。

第二篇:初中学生学习问题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

初中生的学习现状

(一)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积极地支配自身,排除干扰,使主观恰当地协调于客观,并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为效果。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逐步形成的。

常见的学生自控能力薄弱的现象有一下几点: 上课不注意听讲

精神不易集中,往往刚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作笔记,但持续时间并不长,有时自己都说不清刚刚在想些什么;还有些学生前一天晚上开夜车到很晚,白天上课更不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任务,甚至因为睡眠不足而在课堂上打盹;有些学生为了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等学习任务,就利用第一节课或其他自己认为不重要的课堂上完成这些事情,也有学生干脆做学习以外的事情。2.一心二用

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习惯性听歌、看电视,认为自己能一心二用,或是认为这样能有助于更好学习,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在欣赏音乐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受到影响。3.易被外界事物影响

网络让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这让学生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聊天,花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学习影响很大;漫画、小说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放松,流行八卦新闻让学生有了娱乐的话题,这让一些学习自制力差的学生成绩下滑。

亦讲亦学。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教师“独角戏”的授课尴尬,也可以随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走神的可能性。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敏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引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举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下手,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不怕提问,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在学生作题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断,保证学生答题的连贯性,可以采取限制时间、优化作题方法等的方式督促学生有时间概念,全神贯注在题目上。关注学生做题的弊端,在哪些问题上容易绕弯路,多准备几种解题思路,以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更易理解题目。

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不妨试试游戏或实验等实物性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不要排斥学生上网,可以给学生一些学习题目,鼓励学生主动查阅与学习相关的资料,再引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料灵活掌握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学习方法不科学

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

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不当的学习方法:

1.死记硬背,理论与实际脱离

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不喜欢实验课和操作课,不关心现实生活。2.不注重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过的知识没有合理的结构,只能像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试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它们没有掌握知识间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3.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无计划,学习时不会科学利用时间,不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开夜车,上课时常常犯困。

学习缺乏计划性是成绩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

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的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4.不重视学习的基本步骤

学生很少预习,或者不知道怎么预习,不明白预习的意义。他们不知道如果能够有效预习,就能够在课堂上有效听课,能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重点和难点上,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体会思维的乐趣。比如,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学生觉得自己上课听懂了,直接拿出作业来做,很少将上课的笔记整理一下、例题独立做一遍、老师讲的重难点拎一下。这样,可能由于不会做而产生挫败,也会隐藏很多自己学习中的盲点,导致其学得太浅而没有内化为能力。比如制定学习计划,学生要么不订计划,想到哪里学到哪里,缺乏规划,要么订了计划难以执行。他们不懂一个好的计划对于学习的帮助,也不清楚如何去订一个可以执行的计划,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无序低效,从而导致出现学习方面的许多问题。

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英语等识记类知识,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帮助学生总结一些记忆的技巧,对于易混淆的知识点老师应给学生多做辨析,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应善于总结。对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老

师可以为学生总结一些解题思路,多引例题,保证学生在熟练掌握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再练习,让学生尽快树立学习的信心。

老师应首先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清楚知识点间的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新知识平缓的连接起来,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有过多压力。

老师在布置作业之前应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既不过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也不让学生过度轻松,题目强度适中,尽量避免采用题海战术,不致让学生对某一科目产生反感情绪。

可以强制学生作好课前预习,内容不必过多,但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努力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引进新课程,不会让学生有突兀的感觉。要求学生做好课后复习,特别是技巧性的解题思路要反复消化,才能在下次作题中有所帮助。

(三)、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除了要适应学习特点外,还要适应个体特征。如果学生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的话,则很可能造成方法不当,因为正确的方法首先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对自身认识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没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二是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学生如果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在学习方法上就很有可能盲目模仿别人,强己所难,身心棋疲。所以,可以说,认识自己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前提。

学习状况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好而妄自菲薄、过于谦单,认为

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不客观的认识会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生失误。如自以为是的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往往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个性特征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个性。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是适合自己的个性特征的,别人的方法仅是参考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少个学习成功的人就有多少种成功学习的方法。有的人喜欢呆在空旷的大房间里看书,有的人喜欢缩在狭小的房间里看书,而有的人喜欢躺在草地上看书,只要学习效果好,这些方式本身都无可厚非。从生理上来说,每个人的“生物钟”是不同的,应该找到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然后把艰深的学习内容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尽可能安排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属于“百灵鸟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属于“猫头鹰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要求

了解学生整体,是指教师能从宏观上熟知当代青少年学生群体所呈现的共性特点,以便对学生个体进行教育时,做到高屋建瓴,更富有全局性和针对性。了解学生整体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显著不同的个性特点。就弱点方面来说,比较突出的是:唯我独尊,心理承受能力和自理、自立能力较差。这种消极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行为自由散漫,集体观念、劳动观念不强;有攀富比阔思想等等。

能远离游戏厅,节制看电视。同时,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 “乐学”,进入“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四)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在现在学生的话题中关于理想的讨论比较少了,学生更原意谈谈网络游戏、明星八卦或者身边的奇闻趣事,理想有时候在他们口中变得十分可笑。有些学生说:“想这些干嘛,想了也没用,走一步算一步”,有的学生能说出未来想做什么,但是比较模糊。比如想当医生,是因为当医生能挣大钱等等。这一方面和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理想的培育丰富多彩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新颖,富有启发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通过学习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

2、利用学习反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学者鲁斯.亨利说过:“每天都知道自己学习成果的学生,成绩能大幅上升。”不管成绩好坏,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都有一种迫切了解的要求。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能他如果人体感染人个人太感人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最好当堂所学的知识当堂就能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了多少。反馈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找出点滴进步,分析失败的原因,及时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这种反馈信息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意义。

3、组织竞赛和考试。竞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它利用人们自重的需要,获取成就的需要。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考试是一种对学习的检查,但也是一种竞赛(竞争)。一般讲它能激发学习的动机,提高学如果人体个人让人给个人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但过多的竞赛和考试有时反而会起反作用,也可能导致错误动机的滋长。因此要注意下列几点:A,要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竞赛次数不宜过多,以不加重学生负担,不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态度为佳。B,题目不宜过难,出题应该考虑调动如果人体个人股 如果人 学习信心。C,要注意进行思想教育,克服一些学生的优越感和自卑感,强化其正确的学习动机,纠正其错误的动机。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因此,学生在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或同学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来克服意志的薄弱状态。

意志薄弱是后进生非智力因素中最大一个缺陷,它既是后进生“屡教不改”的一个因素,也是导致学习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是坚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过去我们对后进生的教育,往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而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却做得很少。我们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是课内的“三定”、课余的“三闲”和课外的“二锻炼”,即:在课内的学习上,要定目标、定内容、定时间,在课余生活方面要控制闲话、闲思、闲事,而在课外活动方面要对他们进行劳动锻炼和体育锻炼。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觉得这些做法不仅能够强化后进生的意志,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劳动观念。(六)心理因素 1.挫败太多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或者几乎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多的是挫败的痛苦。家长和部分老师更是喜欢用“打击”学生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奋进。比如,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更加优秀的孩子比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奋起直追;有的老师喜欢用难题来考倒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还差很远,应该更加努力。这样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却十分不科学,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就说明当一个人屡受挫折之后会感觉没有希望而放弃努力。2.抵触情绪

对于青少年的抵触行为笔者认为可分为两大类。即:显性行为和隐性行为。所谓的显性行为就是当学生的爱好、追求得不到认可,受

到限制甚至反对时表现的一种以行为反应不顺从的反叛行为,往往表现为桀傲不训,当面顶撞或背后破坏、逃学等。另一种抵触情绪是无明显的行为举动,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一般难以发现,即所谓的隐性行为。它往往表现为害怕学习、厌世,干什么都无兴趣,整天萎靡不振,甚至有自残和轻生的念头,有时这种心理上的反应会以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如头晕、烦燥等症状。事实上发生隐性行为时其本人一般都无抵触情绪,但这种无意识的不抵触情绪又确确实实地存在,只不过渗透到日常的行为中或自身的生理反应中。最常见的抵触情绪有以下几点:

(1)对个别学科没有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善于逻辑分析而有些喜欢文学类学科,如果初学没有建立充分的信心,就可能导致后期一学就烦,一学就厌。

(2)与该学科老师相处不融洽,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或不认可,甚至有矛盾。有些学生虽然很努力学习,却得不到老师充分认可,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让学生一见到老师就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听老师的话,甚至故意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

(3)厌学,学习学不进去,心烦,急需有个压力排遣的方式或地方,但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过高要求,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压抑自己,虽然有时候也想学,但是就是无法付诸行动。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教师应该增强学生学习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学生存在差异性,所以每个学生能达到的学业水平是不一样的,如果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那么大多数学生是被挫败的。在平时 的教学教育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尽可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为每个学生创设符合他特点的成功体验,多用“肯定技术”(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表扬)肯定学生,那么无论怎样程度的学生都可能在学校感受到被关注、被肯定,产生愉悦感。

另外,我认为初一阶段是关键阶段,大多数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会有不适应感,但是大多数学生在新生阶段还是有较高的学习欲望和成就动机的,所以在这个阶段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有效的指导来适应调整,不适宜安排频繁难度较大的考试和精确的排名挫败学生。

还有,各学科老师上课要利用好“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最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上好第一堂课,并且建立好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增强学习兴趣。

3.早恋,对爱情缺乏理解,却急于尝试,一旦双方出现感情危机,成绩往往迅速下滑;花费很多的时间,学习时容易心不在焉,影响学习成绩,易对双方造成深深的伤害。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对策:

(1)对于处在“朦胧期”的孩子

要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性别角色,在与异性同龄孩子的交往中要大方、诚恳,克服拘束、害羞心理。而与成年异性交往,不宜过分亲昵。父亲对于女儿,母亲对于儿子要特别注意,适度亲近,不要过分。

(2)对于处在“爱慕期”的孩子

要教育孩子尊重异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仪表和文明礼貌,多关心班级集体的事情,为集体出力,男女同学坦诚合作。不随便盯着异性同学。这时期正是性渐渐成熟的时候,要配合学校进行科学的性心理教育,正确对待性心理现象,避免因生理现象而出现盲目紧张和盲目好奇。父母要认认真真、大大方方地给孩子讲解有关知识和正确对待的方法。

(3)对于处在“初恋期”的孩子

父母要教育引导孩子多参与群体活动,尽量减少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特别是不要跟某一位异性同学过多地单独接触,避免萌发初恋之情,牵扯精力,影响学业和全面发展。教育孩子与异性交往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便逗闹,不动手动脚。

(4)对于处在“钟情期”的孩子

要教育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和集体生活,用意志力克服自己与异性交往感情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让孩子懂得“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成人成才的关键。要正面严肃地对孩子进行婚恋观的教育,排除不正确思想意识的干扰。

二、外界因素

(一)家庭教育——父母高要求但缺乏有效教育

学生的父母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能够有好的前途,在“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话语模式下对孩子提出要求。在小学阶段,孩子能够比较听话,加之学习难度较小,能够满足父母的要求。学生也就把自己学习的目标理解为是“父母让我学习好的,我学得好

他们会高兴”。进入初中,一方面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压力增大,另外一方面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父母的权威性变弱,当父母只一味高要求,却缺少有效的沟通去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更缺少有效的引导去帮助孩子面对困难时,学生“为父母而学习”的动机就显得很弱小,学生一下子丧失了有动力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理由。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使我们都能理解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揠苗助长。学习的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坏,不仅是努力的结果,也要因材施教。不同阶段的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作为家长,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整体把握孩子的情况,按照自己孩子的条件,来制定期望。如果过高的给孩子制定目标,不仅不能激励孩子更加进步,反而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是孩子产生厌学、抵触心理等不良反应。

(二)周围学习氛围不良

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周围同学朋友学习气氛不浓,成绩都不出众;家庭环境不适合学生学习,家庭环境比较嘈杂,父母经常外出,容易让学生感到孤单,易产生厌学情绪。挺好听

第三篇: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

一、以学习成绩为主导

现阶段对于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评价主要是以英语成绩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所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较多的注重语音、语法、词汇等的教学。忽略了英语的语境学习和英语的表达训练。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另外现阶段的英语学习教材也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都是单方面的教与授,缺乏互动和标准的语境,枯燥的英语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提高就更无从谈起。另外以学习成绩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背诵上,但是现阶段的教材课文中的单词量大,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

二、缺乏英语学习环境

语言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英语学习的情境,那样才能使英语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顾虑学生听不懂就采用汉语进行教学,这种方式看起来是为了更方面的让学生理解英语,其实却在无形中使学生离开了英语的学习环境。加上目前中学生的学习时间较紧,第二课堂活动贫乏,内容单一,且严重忽视了语言阅读和交际的重要性,致使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三、教学方式老化,现代的教学手段未充分利用

现代的英语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主要靠教师的面对面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虽然已经在教学中很流行,但是使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生的英语中应用普及率较低,教学手段的单一,阻挠了新教材教学思想的贯彻落实,进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为学校应该致力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对教师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进行培训,使教师能真正掌握多种教学方式。

四、第二课堂活动的缺乏

对于英语的学习,只单单靠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单词、语法和句子是不能真正让学生学好英语的,第二课堂的开设对于英语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在第二课堂中开设的像英语角、英语演讲或英语话剧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英语环境中轻松的学会平常认为枯燥的单词和语法。

五、词汇量的贫乏。单词是学习一门外语的基础,没有这基本元素的积累,就没办法做到巨大的飞跃,甚至在阅读和听力也会有很大的问题。但是现在学生却不能主动的去记忆和重复已经学过的单词。致使词汇的贫乏成为提高阅读与听力的最大障碍。

六、不能坚持不懈的学习英语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的实践和体验过程。然而,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同学特别想学好英语,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不能长期的坚持下来,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或者只能保持三五天的热度。

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有些学生在上课听老师讲的时候,感觉非常明白,总认为都自己学会了,忽视了课下的自主学习,总需要人监督去学习,有人看着的时候就认真地学习,只要一没人就不那么学习了。所以,这些自主学习能力很差的学生,就会导致英语成绩老是提不上来。

八、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习时间紧张

高中的学习生活很紧,晚自习放学后就很晚了,住校的学生放学后就没有时间再学习;不住校的学生回家后能学习的时间也很短。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复习当天学过的英语单词和语法,也更没有时间听听力了。但是我们都知道英语的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才能真正掌握。

针对调查到的这些英语学习中出现的状况,我们学习小组经过积极的探讨和调查总结出了解决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这些症状的有效方法,希望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帮助。

解决方案:

一、想要学好英语,首先要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英语学习的巨大动力,有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都知道喜欢的事,极容易坚持下去,同样不喜欢的事,我们都很排斥。所以我们必须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对英语感兴趣,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才会无限放大,就会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这样一来,英语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了。其次要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俗话说心态决定成败,这一点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容忽视的,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想要学好英语方法也是关键,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学习变的轻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讲求方法的学习不仅使我们的学习变得吃力而且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副作用使我们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甚至会产生厌烦的心态,这是学习英语很大的硬伤。前面也提到有些同学对英语学习抱有很大的侥幸心理以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是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一种很不健康的心理,在二十一世纪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英语的应用也异常广泛,只有学好英语才能在国际交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不能单单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要把所学的英语真正运用到实际交流中。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应用口语交际能力。在平时要多听、多说、多练习英语口语。受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说

英语的机会寥寥无几,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养成大声朗读英语的习惯,可以读单词、课文和一些英语美文等,这对提高我们的英语口语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平时还要多听一些英语广播,英语课文朗诵等,最好每天早晨都坚持听十五分钟的英语,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英语听力水平。

三、高中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尤其是上自习课的时候。最好能提前做好计划,恰当安排自己的时间。能主动去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新内容,以便于下节课的学习,以此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听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四、坚持听力练习。听力容易得分,但也容易丢分。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不能忽视听力的训练。最好每天都听一会儿英语课文,在家的时候或是在休息的时候听英语课文,这样既有助于提高英语语感,还不会占用学习其他科目的时间。

五、要把握时机,提高听说能力。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抓住一切机会多听多说,并持之以恒。同学们要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听说活动,如要仔细听英语录音带,听老师和同学说的英语。听懂之后要主动表达观点。不要怕说错而闭口不言,要配合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现代化设备。利用好课外环境,如广播、电视、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录像带等。利用口语课的时间最大限度的练习口语,还可以和外教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六、要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课本上的单词和短语要熟记,并灵活运用;老师在讲解时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要记在专门准备的本子上,特别是要记下使用该单词的句子,强调运用的语境,但切忌“一记了之”,一定要适时地、经常地拿出来翻翻。多看课外读物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力,巩固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还有力地推进听说写能力。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与做试卷上的阅读理解是有本质的区别。课外阅读是一种泛读,带有休闲欣赏的味道,这种学习是无意识的,效果很好。

七、要学好语法,提高读写能力。尽管高考已经淡化对语法的专门考查。但是没有牢固的语法根基,同学们在看句子时,就会对句意把握不准、产生错误理解,有时还会有“单词全认识就是不懂整句是什么意思”的感觉。实际上语法的规则很“死”,大家只要记牢语法规则,加以运用,一般就会水到渠成。

八、要勤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写”是语言能力的进一步体现。模仿是书面表达的开始。先把注意力放在内容上,然后再考虑句型、时态、词法、拼写等问题。可以先用缩写课文、改编对话等方式进行。“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不是用英语创作,而是来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使其成为自己的能力。总之,只要坚持不懈,努力下去,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能学好英语,学好英语并不难,就看你怎么做了。

第四篇:初中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初中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一.政治意识方面

大多数初中学生都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热情,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及国家统一等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认同度。96%以上的学生赞同我国政府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轰炸我驻南使馆后所采取的态度,98%以上的学生赞同政府坚决反对“台独”。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具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拥护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

调查显示,广大学生在基本政治观点和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是正确的。但对是否需要采用多党执政(即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有近30%的学生认识模糊;另有近40%的学生认为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国家能强盛就行。这说明他们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还存在不少的困惑。

二.人生价值观方面

调查表明,当前初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是健康、积极的。90%以上的学生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有崇高的理想,70%以上的学生认同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信念。

对“政治信仰”方面的调查,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只有不到20%的学生有明显的政治信仰,且从初一到初三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幸福的理解调查显示,竟有92%的学生把幸福理解为拥有幸福的家庭。小小年纪竟把家庭看得如此重要,这很容易消磨青少年的意志,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当被问及“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实现人生价值”主要靠什么时,竟有45%左右的学生回答靠运气,这表明现代初中学生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相信命运、相信运气,这与崇尚科学的校园显得格格不入。

在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关系问题上,价值观存在着个人价值倾斜的倾向。初中学生的集体观念比较淡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6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初

一、初

二、初三三个年级分别有11%、24%、33%的学生表示不愿担任学生干部,以免影响自己的学业。愿为集体做实事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下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

调查还显示,广大初中学生的劳动观念比较淡薄。持劳动最光荣观点的不到60%,只有30%以下的学生平常帮父母干些家务,自己洗衣服的女生约占35%,男生只占6%。学生在择业上也体现出了对劳动认识上的偏差,选择农民的约占1%,选择环卫工人的仅占0.5%左右。部分学生贪图安逸、舒适的生活,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实在令人担忧。

三.法律意识方面:

当前的初中学生,尤其是初

二、初三学生已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具有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观念。有80%左右的学生愿意劝慰其触犯刑律的亲属投案自守,表明大多数学生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懂得基本的守法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生守法的自觉性是不平衡的。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这种不平衡性更为突出。如愿意依法服兵役的只占不到40%,而80%以上拥有摩托车且离校较远的学生(不足16岁)都希望能骑摩托车上学,集中体现出初中学生守法观念的淡薄。他们的自觉遵纪守法意识低于法制社会的要求,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意识又明显低于守法意识。很多学生对别人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打击违法犯罪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对自身合法权益需保护时,则很少想到求助于法律。这也反映了初中学生法律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四.道德观念方面:

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大多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80%以上的学生愿对赈灾,捐助希望事业慷慨解囊;有近70%的学生表示愿对老弱病残孕让座;有85%以上的学生表示应遵守公共道德。

调查还显示出这样一种现象,大多数学生愿采用捐款等方式在经济是资助别人,但愿在情

感上、道义上关心同学和朋友的比例却相当小,初

一、初

二、初三学生中分别占58%、46%、40%。这表明初中学生对友谊的理解是相当模糊的,他们把金钱与友谊等同起来,也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五.心理品质方面: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约有80%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显示了绝大多数学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有7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面对竞争。但只有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矛盾。有75%以上的学生表示能自己克服各种生活困难,但只有56%的学生表示能克服学习上存在的困难。这表明多数学生的意志力正在逐步增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障碍:他们一方面渴望成才,另一方面面对困难和挫折又很容易消沉;他们一方面要求独立,憎恨家长干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对家庭的依赖;他们一方面憧憬未来,另一方面又缺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坚强意志。所有这些,实质上反映了当前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独立自主与自立能力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以及自我控制的欲望与自我控制能力的矛盾,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初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现代意识显著增强

当代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索,比以前的初中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等现代意识。

在自主意识方面,现代的初中学生崇尚自我、发展个性,有强烈的参与欲和自我表现欲,有强烈的自主、自立和自理要求,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希望能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在竞争观念方面,他们喜欢接受挑战,要求公平竞争,对竞争跃跃欲试。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初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他们比成年人更能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接纳媒体传播的各种文化信息,崇尚横向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放意识。

二.对基础道德的认识与态度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

随着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教师已不再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个别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尊师也已抛于脑后。遇见别人遭车祸等需要帮助时,有近50%的学生会首先考虑这件事是不是会影响自己上学或考试,若不影响自己才会出手相助。在车上发现小偷时,有近60%的学生怕报复不敢干预,另有26%的学生则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种种迹象显示,当代的初中学生见义勇为,敢于为弘扬正气、打击不法行为而献身的勇气正在逐渐减退。

三.自我要求偏低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严重脱节,许多学生能明辨是非,并要求他人遵从道德准则,但自己却很少付诸实践,缺乏应有的道德责任感;他们要求别人依法服兵役,遵守交通法规,但自己却总想设法搪塞。他们要求其他同学遵守纪律,上课时保持安静,但自己却常常做不到;他们要求别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自己却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准则,总设法公私兼顾,甚至能容忍自己或家人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或集体利益。

四.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

调查显示,现代的多数学生都把收入丰厚、就业稳定作为重要的择业原则,对目前收入不丰、工作条件艰苦的工作敬而远之,对体力劳动更是压根就瞧不起。这种优先考虑个人经济利益,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明显滞后的择业倾向,是务实化、功利化的典型表现。初中学生在接受新观念和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了负面影响。弄虚作假、自私自利的思想潜滋暗长。因此笔者认为,初中学生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是市场经济与社会环境重利性在学生思想上的反映。

当前初中学生思想状况成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给人们观念的改变带来了空前的动力。一方面,初中学生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希望祖国早日强盛,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成才的愿望和学习自学性不断提高,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日益增强。但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亏损,大量职工下岗待业;腐败现象滋长蔓延;再加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严重曲折,便我们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产生了困惑和迷误,这是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认同度低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自主性,促使人们奋发向上,务实求真,积极进取,追求自强、自立的独立人格。当前初中学生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的增强,正是市场经济正面效应的体现。但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诱发了损公肥私、弄虚作假的现象,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的思想暗滋渐长。很多学生讲求实惠,追求自我价值,而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社会责

任感趋于淡漠,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学校教育因素

问卷调查中显示出的初三学生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初

一、初二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初

二、初三学生明显强于初一学生;而对基础道德的认同度,初一学生又高于初

二、初三学生。这与初中阶段各年级的课程设置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说明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由于学校工作中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带来严重干扰:有的学校随意缩短课时,以增加中考课程的课时;有的学校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解答难题、偏题的应试能力。在这些学校,思想政治课被当作单纯的知识传授课,有的甚至只在考前让学生死背答案,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要求偏低,基础道德缺失的现象,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极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家长都希望其子女能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以便在激烈的现代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当前的学生承受着家庭空前的压力。一方面,父母的高期望值为初中学生的成长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不同程度是促进了他们的成长。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处于父辈和祖父辈过分宠爱的包围之中,造成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过强,自立能力和自控能力偏低。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人际相容性差,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近年来一些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与家庭教育不良,学生心理承受力差有着内在的联系。

加强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和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和课程改革,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如何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初中学生的头脑,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上来,是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特别是教材和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来说明。在教材编写或改革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努力增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调查显示,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初中阶段,道德意识、行为规范、集体主义、公民意识、社会主义优越性等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较大的篇幅,但理论过多,实践内容不足,难以对初中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品质养成教育内容在教材中虽有反映,但篇幅偏小,并缺乏应有的感性材料及理论支撑,难以适应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实践证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也存在着很高的关联度。因此,应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把思想政治课教育与其它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

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根据当前初中学生思想发展中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的实际,教师在教学时,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础、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不断地听,不断地记,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咀嚼的时间,只入耳,不入脑,似过眼云烟。久而久之,学生会把思想政治课当作是一种负担,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课堂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为教师还应懂得,再好的教材,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材一定存在着“时间差”,同现实总会有一定的距离,而当今改革开放时代,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及时联系热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基本理论和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概念,外化为行为,使学生对政治理论真正“懂”和“信”,并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单纯的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实验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

三.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健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网络

当前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三线”的协调作用,在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同时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教育网络。家庭对初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会,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初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我们要紧紧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空气,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要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的综合效应。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发挥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实践表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政治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只有政治教师加强自身的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素养,切实加强专业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为了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我们政治教师要勇于改革、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扎扎实实地推进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开创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

第五篇:初中学生视力现状分析

初中学生视力现状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分析初中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为学校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预防青少年学生视力下降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实验中学学生的体格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中学学生,一年级视力不良率为50.32%,二年级视力不良率为61.16%,三年级视力不良率为71.54%,学生的视力随年级的上升而下降。从性别来看,男生视力不良率为55.07%,女生视力不良率为 65.62%,女生高于男生。结论

初中学生随着学龄的上升,视力下降明显,且女性高于男性。[关键词] 初中学生;视力现状;对策

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3年,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科目增加,作业量加大、学习任务加重,3年后又面临选拔性考试,而且这段时间正好是青少年身体发育最快,眼球最不稳定的时期,也是用眼最多、近视高发的时期;如果在这段时期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和进行必要的正确的健康教育,无疑对学生健康成长,抑制视力下降将会起到明显积极的作用。为此,对全校各年级学生体检的视力进行了统计分析,立求找到一些解决的办法。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全校3个年级3294名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视力指标按年级、性别分组。1.2 方法

根据《四川省卫生厅、教育厅关于(四川省中小学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的通知》,按《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统一标准,由作者本人和通惠卫生院专业人员负责学生体检。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分别检查双眼裸眼视力,检查距离为5m。2 结果

本次分析的3294份学生体检表为审查后的有效表格,其中一年级1109人、二年级1187人、三年级998人。总计3294人。其中男生1549人、女生1745人。结果显示实验中学学生视力不良率为60.66%(表1)。

2.1 各年级视力下降情况比较

3294名初中学生视力下降人数共1998名(60.66%);随年级的增高,视力不良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9.06,P<0.01)。

3讨论

结果显示,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随年级的升高而明显增高。全校3294名学生视力下降率达60.66%。从体格检查分析来看,视力下降是影响学生健康的突出问题。

3.1视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间,与小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视野更加开阔,随着年龄的增加,手机、电脑、网络游戏对其吸引力越来越大,而体格和心理发育又还极不成熟,眼球的发育更是如此,到18岁以后发育才趋于定型,因而导致视力下降率越来越高。造成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除极少数与遗传有关外,大多数发生的原因都是环境因素和对视力保护意识缺乏,没有足够重视造成[1]。从本校学生用眼卫生习惯来看大都存在如下不良用眼习惯:书写姿势不正确、光线较暗,看书、看电视及玩电脑、手机等时间过长,产生视疲劳。挑食偏食或减肥、缺乏锻炼、升学压力及睡眠不足等等[2]。资料研究表明:近眼工作学习、用眼时间长、体质虚弱、身体发育期、女孩月经期、营养缺乏、学习环境及学习用具等都会影响视力。从上面结果来看女生视力下降率高于男生,可能是因为她们特殊的生理期和偏食、喜吃零食及缺少运动的因素有关[3]。

3.2 防止视力下降的对策

学校要针对学生视力日益减退的严重趋势,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把保护学生视力列为教学重要工作之一。在学生中普及爱眼护眼知识,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并采用家校结合的方式,具体措施如下:①利用健康教育课,普及爱眼护眼知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校会、主题班会、手抄报、广播、黑板报等)开展教育工作,提高爱眼护眼意识,对视力有问题的学生建立档案,让家长和教师督促改变不良习惯[4]。②重视课间休息,让眼睛充分放松。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使眼睛得到充分放松、调节,指导学生做好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对揉按穴位不正确的及时纠正。因为眼保健操能消除疲劳,放松眼肌,对预防近视有积极作用。③保障充足的睡眠,利于眼睛恢复疲痨[3]。控制和减轻学生的作业量,保障学生有足够的睡眠。因睡眠对过度辐辏而引起的睫状肌痉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5],中学生每天的睡眠不得少于8h。④正确的坐姿和良好用眼习惯,有利于保护视力。教育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写作时不正确姿势;培养学良好的用眼习惯,不在暗光下和直射的光线下看书、不要在卧床和走路时或动荡的车内看书、不长时间看电视和玩游戏上网等。⑤保持营养均衡,有利于眼的发育[6]。注意饮食结构,不挑食,不偏食,偏食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因此要注意多吃牛奶、鸡蛋、豆制品、大枣、花生、虾米、芥菜、鱼类、紫菜、海带、杏仁、黄豆和新鲜水果等,少吃甜食。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眼睛的调节能力。保证学生每天1h时的体育锻炼,通过锻炼,提高学生体质,从而降低学生视力下降发生率。

下载初中学生学习问题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学生学习问题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桂林市交通现状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桂林市交通现状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学号: 姓名:分数: 主要概括: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愈发严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当......

    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英语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两种能力:一是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能力。写作水平是学生认......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为学生单调贫乏的 阅读生活而苦恼。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学期只有30篇课文,不过3万字左......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及对策(九年级教学论文)【内容摘要】《新课标》上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

    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小学成绩一直都很不错,可到了初中,特别是到了八年级开始学习物理后,成绩一下子就滑了下来,总觉得......

    现代物流人才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

    现代物流人才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指导教师:摘要:本文针对现代物流人才不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完善宏观调控,提高人才市场化配置效益;同时论文中也分析了现代物流人才应该具备......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摘 要】 中职教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重视个体差异。本文在分析中职学校现状和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大力推行一体化......

    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1. 无疑可问。传统的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