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方案99大全

时间:2019-05-15 00:2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方案99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方案99大全》。

第一篇: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方案99大全

淖党发【2012】99号

***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方案

各村(站所)党支部、社区党总支:

为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全区社会稳定,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根据《***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切实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1.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镇工作大局,构建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机构综合协调,司法行政、信访部门和人民法院分别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及时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基本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协调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协调整合各方调解力量,统筹解决 “大调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条块联动,各司其职,有机衔接,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坚持依法调解、公正高效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进行调解,注重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严格调解制度,提高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调解优先、尊重自愿的原则,把调解贯穿于解决民间纠纷、处理行政争议和司法诉讼的全过程,尊重当事人意愿,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解;坚持定分止争、促进和谐的原则,畅通“大调解”与司法裁判、行政裁决(仲裁)、信访工作对接渠道,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工作目标。建成覆盖社区、村(组)和各部门、各行各业的调解组织网络,实现调解工作全面覆盖。“大调解”工作整体效能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全面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职责明晰,工作规范有效。调解成功率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疑难纠纷不出区”,“民转刑”案件、越级上访案件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明显下降,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民转刑”案件和集体赴省进京上访案件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

4.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作用。人民调解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主体为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组织要充分发挥维稳“第一道防线”的独特作用,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难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员同时兼任维稳综治信息员和社情民意调查员,全面了解掌握辖区内社会矛盾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对一时解决不了的,应及时报告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调解不成、可能进入诉讼程序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处理途径,并主动与有关部门、人民法院联系、配合,帮助其解决问题;对随时有可能激化或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的,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缓解或疏导,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

5.认真履行行政调解的职能职责。行政调解由人民政府负总责,信访部门牵头,主体为政府行政部门(包括其他具有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政府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行政主管责任,充分运用调解的办法处理行政纠纷和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纠纷。调解行政纠纷和相关民事纠纷,特别是有重大影响和涉及全局的矛盾纠纷,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人民调解组织共同进行调解。对不愿进行行政调解的或未达成协议的行政调解,要积极引导当事人运用行政复议、裁决等方式进行解决。对调解不成功或对行政复议和裁决结果不服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司法救济权利和渠道,并主动配合人民法院帮助其解决问题。6.有效发挥司法调解的主导作用。法院将大力支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指导。对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达成协议,自愿申请确认效力的,人民法院将依法及时审查,对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确认。对未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纠纷,法院将积极引导其先进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对进入诉讼途径的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等,在立案、执行、信访等环节开展调解,强化调解效果,最大限度提高调解结案率。

7.完善衔接配合机制。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办公室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职责,推动“大调解”工作机制规范、高效运行。镇属各部门及各调解组织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对法律关系单一、一个职能部门能够解决的矛盾纠纷,由该职能部门负责解决;对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矛盾纠纷,由最初受理的部门邀请相关部门参与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提请镇“大调解协调中心”协调有关方面共同解决;对镇“协调中心”协调有困难的重大矛盾纠纷,报请上级“协调中心”指导解决。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协调联动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效力衔接机制,充分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公开听证、领导接访、联合接访制度,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引导和规范各种民间调解及其他调解,有效发挥其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

三、强化“大调解”工作组织保障 8.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定期听取“大调解”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大调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成立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名单附后),村(社区)成立由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加强本地区、本部门(行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

9.搭建工作平台。“大调解”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在基层,要积极搭建“大调解”衔接配合的工作平台。镇上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村(社区)建立调解室。“中心”在镇“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心”主任由党委书记周义同志兼任,专职副主任由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赵元忠同志担任,负责日常工作;“中心”工作人员从“大调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其他相关部门人员遵循“有事则聚、无事则散”的联动工作原则,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健全矛盾纠纷定期排查研判和综合调处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具体指导参与村、社区人民调解工作。

10.健全组织网络。建立健全纵向覆盖镇、村(社区)、组三级,横向覆盖各领域、各行业及社会管理各方面的调解组织网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服务点及区域性组织、行业性组织,特别是人员比较集中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单位和机构,都要建立调解组织。加强“大调解”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党政主导、扎根群众、覆盖基层和各行各业的专职调解员、协助调解员、特邀调解员、调解志愿者和调解联络员队伍。要尽快建立调解员和调解志愿者信息库,做到资源共享、人员共用。要加强教育、培训、管理,不断提高调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1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一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村(社区)、组实行每周排查,所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镇“大调解”协调中心。镇“大调解”协调中心每月28日前进行一次矛盾纠纷综合排查分析,并于每月30日前上报县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在敏感期或特殊时期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开展专项排查,准确上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控情况。二是矛盾纠纷预警制度,突发事件、重大纠纷隐患一旦发现必须立即逐级上报至县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每月30日前对排查出的纠纷隐患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隐患提出处理意见后上报镇领导小组;三是定期会议制度。镇“大调解”协调中心每月召开一次调解工作例会,主要通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总结经验、会商重大疑难案件解决办法。四是定期培训制度,在县人民调解指导中心和行政调解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对部门和村(社区)调解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12、建立和完善调解效力机制。人民调解组织和行政机关调解的矛盾纠纷,严格按照程序办理,除事由简单、能即时办结的案件外,应如实记录调解过程,达成协议的要出具调解协议书,确保调解文书合法、有效;调解协议书必须符合相关的文书规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要尊重社会主义道德和公序良俗。

13.落实工作保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镇财政将大调解工作经费、调解员工作补贴、司法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要落实专门办公场所和设施,配齐配强调解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建立调解工作信息化平台。建立调解工作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因事(案)制宜落实调解员的补助。

14.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动“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15. 严格考核问责。把构建 “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综治、维稳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落实党政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班子其他成员的责任,将有关工作情况记入领导干部抓稳定、综治工作政绩档案。严格落实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责任制,对调解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组织领导不力、调解工作不落实,导致矛盾纠纷突出的地区、部门,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和事件的,要实行责任倒查,严格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件:******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中共***委员会

二○一二年三月十日 附件:

******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周 义 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副组长:艾力克木•艾买提 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 赵元忠 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成 员:麦则古丽•尼亚孜 镇纪委副书记

艾尼沙•阿力 纪检委员、司法所所长

吾拉木•伙加不都 农经站站长

热沙来提•依米提 远程办主任

侯灵芝 中心社区主任

刘美玲 成教办主任

艾尔肯•安木都 民政所所长

曹艳玲 劳动保障所所长

阿米娜•玉努斯 计生办主任

刁训武 城建办主任

艾合买提•玉苏云 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白新福 农机站站长

马合木提•买买提 统计站站长

热娜古丽•艾沙 纪检委员 王志红 综治干事 齐文婷 基层组织干事 杨婧媛 宣传干事

主题词:大调解 社会矛盾纠纷 实施方案 抄报:存档 中共***委员会

2012年3月10日

第二篇:九龙镇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实施方案

党发„2008‟106号

关于印发《九龙镇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

工作格局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支部、各村(居)委会、镇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罗平县委办公室、罗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罗平县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实施方案‡的通知‣(罗办发„2008‟69号)精神,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现将•九龙镇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九龙镇委员会 九龙镇人民政府 2008年11月20日

(一)工作原则。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实事求是、公平正义、自愿平等的原则。

1、坚持自愿平等,保护合法原则。调解工作要在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基础上由调解组织依法进行调解,不得因未经调解不当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要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正当途径解决纠纷。

2、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工作纪律,完善工作制度,做到公道中立、平等协商,兼顾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客观公正地解决矛盾纠纷。

3、坚持依法办事,程序规范原则。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依照规定进入调解程序,按照程序形成处理意见,调解过程有记录。形成的意见、决定、协议要签字,应该公示的必须公示。

4、坚持顾全大局,互谅互解的原则。各级各部门调解组织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在符合政策法规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下,理顺当事人情绪,在协商沟通基础上互谅互让,做到全面考虑、综合平衡、灵活变通,真正实现调处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5、坚持及时处理,就地化解的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排查受理,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减少群体性和非正常上访,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臵得好。

6、坚持处理到位,不留隐患的原则。各级部门的调解组织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好处努力,健全工作预案,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长效工作机制,防止矛盾纠纷的反复、扩大和

司法所及基层法律服务所、派出所、人民法庭等相关站(所)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对各类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归口办理、依法调处、限期办结;对辖区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梳理、立案、转办、交办、催办和主动调解;深入开展调研,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畅通上下信息渠道;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案定补”、“以奖代补”的检查考核、登记造册和上报县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审核,兑现工作(村民小组所调解的民间纠纷符合“以案定补”、“以奖代补”规范要求的每件补助20元);按要求按时报送相关数据、材料。

(二)村(社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委员会与综治室(办)、人民调解委员会合署办公、实行“三块牌子,一班人马”。主任由党总(支)书记担任,副主任由村“两委”领导、“三室一庭”负责人担任,委员由综治室专职人员、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和村民小组长组成。

村(社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委员会依托村级调解室开展工作,专职调解员具体负责,主要负责对本辖区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受理、调处、立卷归档,指导村民小组(自然村)调解员、信息员开展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负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案定补”、“以奖代补”的初审工作,收集社情民意,做好相关信息、资料的报送工作。

(三)村民小组(自然村)设调解员、信息员。负责反映情况,对本组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排查、调处、上报。

四、工作流程和办理时限

施,统一进行调解。

(1)一般矛盾纠纷,应在受理后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2)涉及人数较多、时间较长、情况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应在受理后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情况特别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才能调解的矛盾纠纷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

(3)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要列出调解时间表,面向群众做好沟通工作,取得理解和信任,创造条件逐步予以调解;

(4)因政策或历史等原因,一时难以调解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做实做细工作的基础上,落实好包保责任和教育稳控,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待条件成熟后予以解决;

(5)对无理要求或者违反政策、法规的诉求,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切实做好过细的宣传、教育、说服、稳控、疏导工作。

3、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矛盾纠纷,由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委员会组织研究工作措施,报党委、政府集中力量进行调解,必要时可采取召开听证会的形式进行疏导调解。

(四)督办。对交由本级职能部门或者下一级职能部门、调解中心调解的矛盾纠纷,逐一督办,对重点矛盾纠纷要进行挂牌督办,限期解决。

(五)建档。对受理的矛盾纠纷,各级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室应逐件详细登记建档,实行动态管理并认真分析矛盾纠纷的规律和特点,预测矛盾纠纷发展趋势。

五、工作要求

成整体合力,多方面、多层次解决矛盾纠纷。

(四)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利益诉求,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大力宣传化解矛盾纠纷的好经验、好做法。

(五)各级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要把依法调解、自愿、平等和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贯穿于矛盾纠纷 受理、调解、达成协议的各个环节。不能把本级出现的矛盾纠纷推向社会,不能把本级应该处理的矛盾纠纷推给上级。

(六)各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要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七)要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抓好一年一度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调解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切实提高调解工作效率。

(八)镇党委政府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明查或暗访的方式,深入实地开展检查,年终进行综合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主题词:政法工作 社会矛盾纠纷 调解 方案 通知 抄 报:县委,县政府。

抄 送:镇人大,纪委。九龙镇党政办公室 2008年11月20日印发(共印60份)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做好“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做好“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有

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构建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意见》(安办„2010‟24号)精神,切实做好我乡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群众对调解工作的满意率持续提升和民转刑案件发生率、非正常越级上访率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率不断下降,经乡“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全力提升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基础

1.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联调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乡委构建“三调联动”机制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推动落实联调中心各项工作职权及流程。进一步健全调处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努力将调处中心打造成集社情民意、分析研判、舆情汇集、矛盾调处、大调解工作协调管理于一体的“前沿哨所”作用。

2.进一步加强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巩固和完善乡、村、单位人民调解组织,要结合实际设立医患、劳资、消费、环保、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等专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发展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和重点领域、特殊人群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全面覆盖、多种类型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夯实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1-

工作流程、内部管理、卷宗管理,组织卷宗评选,着力提升调解质量。

3.进一步加强调解队伍建设。要以建设一支“热爱调解、精通业务、会做群众工作”的专兼职调解员队伍为目标,进一步推进调解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开展学习先进调委会和先进调解员活动,提升人民调解员的政治素质,培育爱岗敬业精神。司法所全年要组织二次调解员培训,重点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调解知识。同时全乡要积极组建调解志愿者队伍,将具有丰富政策法律知识、群众威望高、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员吸纳为调解志愿者,加快调解队伍社会化建设步伐。

二、细化大调解指导管理,全面提高全乡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成效

1.强化对大调解工作的指导协调。乡联调中心要加强对成员单位调解工作的指导协调,努力在各相关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强大调解宣传工作,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大调解工作,为大调解工作服务我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各村各单位联调室要定期开展活动,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进一步规范全乡大调解工作的组织、业务、人员管理等各项运作规则、工作标准,扎实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各对接工作机制。

3.做实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考评工作。乡、村两级

联调室要定期对本地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进行考评,进一步结合实际,细化量化,做好台帐工作,把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加强实绩考核,不断推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发展。

三、强化大调解效能建设,着力提升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水平

1.突出排查调处工作重点,加强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要以各敏感重要时段的社会稳定为重点,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确保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要建立“一件一结、一案一策、一人负责、一督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落实包案化解制度,组织专门班子,明确责任单位,制定化解方案,并进行跟踪检查、联合督导和挂牌督办。深入开展各种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加强涉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突出城中村改造、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并制定完善好防范预案,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2.加大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要落实包案化解制度,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要组织专门班子,明确责任单位,落实具体人头,制定化解方案,实行挂牌督办;要健全对突发性、群体性矛盾纠纷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积极排查,靠前调处,及时稳固事态,及早化解纠纷,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化解得了。

3.创新和发展调解方法。进一步探索和实施公开评议、心理咨询、经济救助等新型调解方式,用好听证调解、联合调解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对调解个案的提炼研究,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调解方法体系,着力提高各类调解组织对矛盾纠纷的防范能力、调解能力和对重大矛盾纠纷的处置能力。

乡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3月8日

第四篇: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方案

铁力市构建城乡“大调解”工作体系

有效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1、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参与协调指导,统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条块联动,有机衔接,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

3、依法调解、公正高效。实施调解必须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注重法、理、情的有机统一,努力提高调解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4、调解优先、尊重自愿。解决民间纠纷、处理行政争议和司法诉讼,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5、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贯穿于调解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广大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6、定纷止争、促进和谐。畅通人民调解与司法裁判、行政裁决、信访工作对接渠道,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

1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1、建成覆盖全市乡镇、村屯、社区和各部门、各行业的调解组织网络,实现调解工作的全面覆盖。

2、建立健全各类调解手段相互衔接、整体效能充分发挥的工作机制,确保调解工作职责明晰,规范有效。

3、打造出高素质的专兼职队伍,通过教育培训、严格奖惩等措施,不断增强调解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能力水平。

4、在全市营造“群众有事愿意调解、调解人员善于调解、解决问题注重调解”的浓厚氛围,基本实现“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街道)、疑难纠纷不出市”,“民转刑”案件、民事诉讼案件、行政复议案件、信访案件下降,有效防止和减少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民转刑”案件和集体到省进京上访案件发生。

三、主要任务

1、继续深化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由司法局牵头负责,主体为人民调解组织。要充分发挥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的独特作用,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难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于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做好预测分析,及时报告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调解不成可能进入诉讼程序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处理途径;并积极向有关部门、法院(庭)提供调解情况;对随时可能激化或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应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并积极做好化解和疏导工作。

2、不断创新行政调解工作。行政调解政府负总责,信访办牵头,政府法制办配合,主体为政府行政部门(包括其他具有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要认真落实行政主管责任,充分运用调解方式处理行政纠纷和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民事纠纷,积极吸纳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人民调解组织参与调解,增强调解实效性,提高调解公信度,及时有效解决矛盾纠纷。对不愿进行行政调解或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行政部门要告知、引导当事人采取司法救济或其他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并做好与其他部门的情况沟通与反馈。

3、积极加强司法调解工作。司法调解由法院(庭)负责。要按照省法院、省司法厅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民事诉讼与人民调解工作衔接依法妥善化解民事纠纷意见》(黑高法[2009]123号)要求,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工作。对未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纠纷,应积极引导当事人先进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法院(庭)要设立人民调解窗口或办公室。要大力支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指导。加强要进一步拓展调解工作范围,逐渐将调解工作从处理民事案件向处理行政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等延伸。大力推进巡回调解、邀请调解、委托调解,强化调解手段,最大限度发挥调解作用。检察机关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司法调解工作。

4、努力确保各类调解手段的衔接配合。综治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职责,推动“大调解”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各调解组织要

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对法律关系单一职能部门能够解决的矛盾纠纷,由该职能部门负责解决;对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矛盾纠纷,由最初受理的部门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协商未果的,报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协调。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协调联动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效力确认机制,充分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公开听证、领导接访、联合接访制度,支持和广泛吸纳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引导和规范各种民间调解及其他调解手段,有效发挥其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

四、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市委、市政府成立“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金春林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庆生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栾耀华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公安局、人民法院、检察院、政府法制办、信访办、司法局、民政局、财政局、综治办组成,办公室设在市综治办。各乡镇成立“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乡镇综治办主任、司法所长担任,办公室设在乡镇司法所。并按照乡镇综治工作中心组成和人员配备,来健全“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村(社区)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调解室,调解室主任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担任,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兼职工作人员。

2、不断完善组织网络。建立健全纵向覆盖市、乡镇、村(街道)

三级,横向渗透各区域、各行业以及社会管理各个方面的调解组织网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区域性组织、行业性组织,特别是人员比较集中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单位和机构,都要建立调解组织,切实发挥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加强“大调解”队伍建设。要拓宽调解队伍来源渠道,广泛吸纳有调解工作经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包括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等担任调解员,加强对调解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乡镇、村(社区)要依托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调访一体化”机构,由“大调解”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广泛吸纳有关部门、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参与,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延伸工作触角,强化工作职能。

3、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动“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4、严格实施考核奖惩。把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的重要内容,加强检查督导,严格实施奖惩。对组织有力、调解有效的要表彰奖励;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落实、调处不得力,导致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挂牌警示直至一票否决。要建立并实施重大群体性事件或信访案件责任倒查制度,查明原因,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构建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研究

构建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推动“宜居宜游”

金张掖建设

【摘要】对现代社会而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为主要也是最为重要的两种方式即诉讼与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而无论是我国的实践过程还是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均说明,构建一种多元化的纠纷化解机制体系是社会整合与和谐的必由之路。从法院工作角度来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就是通过人民调解自治、行业自律协调、行政调处和司法审判的科学、有机结合,使司法调整和社会纠纷解决机制这两种纠纷解决机制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司法审判与社会力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使纠纷以更加便捷、经济、高效的途径得到解决,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法治化进程,为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做出贡献。

【关键词】 构建 多元化 社会矛盾纠纷 调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使得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各方利益、处理各类矛盾的难度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呈现增多和繁杂的发展趋势,单一的调解方式和传统的调解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需要,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不畅,相关部门缺乏协调一致的有效工作机制,无法形成工作合力,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发展。就此,我们对调解机制的建立、完善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得出结论:构建“多方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崇尚并综合运用三大调解手段化解社会矛盾,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妥善处理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调解制度概述

调解作为矛盾纠纷的一种解决方式,是由第三方介入纠纷协商、解决过程,对纠纷当事人进行疏通、规劝、引导,促使其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以非对抗方式解决争议,消除矛盾的实践活动。调解制度作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重要资源,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现代各国采行的各种调解制度的发源地与摇篮,被西方法学界称为“东方之花”。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在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中开始重新审视社会治理规律、反思社会控制手段,对非诉讼纠纷解决制度(ADR)进行了尝试,其所提出的“非对抗性、自治性、效率行、便利性、协商性”等多元化理念,恰好与我国传统的调解制度所蕴含的“以和为贵、以让为先”的传统文化相契合,促成了我国传统调解机制的现代化转型,使更多的矛盾纠纷当事人由对抗走向合作,由俱损走向共赢,克服了以往诉讼方式导致的“案结情断”,切实做到了“案结事了”,从而使纠纷解决在更加经济、及时、合理的同时,兼顾了法律、道德、和各种利益的协调。

二、中国的调解体系

梁磊,《浅析如何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来源于中国法院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行动。行政调解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于行政裁决或行政仲裁中适用。一般分为两种:其一是基础人民政府对一般民事纠纷的调解。其二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职权管辖范围对某些特定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劳动纠纷等进行的调解。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机制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和谐稳定的更高要求,应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矛盾,克服单一调解方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要求的弊端。我县通过整合调解资源和力量,规范调解流程和制度,明确调解主体和调解责任,强化调解组织和调解力量,建立了一套科学的,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一体的“多方联动”大调解工作机制。

(一)大调解机制含义

我县“多方联动”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是以夯实社区(村)、街道(镇)基础工作为切入点,以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中心力量为突破口,实施“三级联动、多方联动共调”(即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种方式联合调解,社区(村)、街道(镇)、县三级联动调解,各部门全员参与调解),构建“大综治、大信访、大平安、大稳定”工作格局。努力通过“多方联动”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各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综治牵头、司法行政部门主办、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由单一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转变为既调处一般性矛盾纠纷又化解群体性事件;由坐等上门调解转变为积极主动登门化解矛盾纠纷。

(二)大调解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一年多的运转,“多方联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阻碍了工作的落实。

部分单位领导干部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不能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规律性、长期性、复杂性、危害性缺乏科学认识对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在整合调解资源、强化调解职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与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想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工作上务虚有余务实不足。对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没有进行具体调查,没有深入研究,因此,采取的措施不细、不实,没有针对性,在贯彻落实工作精神中,不积极、不主动,应付了事,动作迟缓。

二是调解衔接不到位,抑制了效能的发挥。

建立和完善调解衔接机制,是构建“多方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增强调解功能,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作用的必由之路。而在机制的现实运行中,三大调解中心之间以及各个单位、部门之间相互衔接配合的责任意识还不够,一些复杂矛盾纠纷,如房屋拆迁纠纷、征地纠纷、劳资纠纷等,涉及面广,需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同调处。但由于部分部门责任意识不够或无力解决,参与意识不强,加之“多方联动”的衔接、责任履行、追究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存在推诿、拖延等现象,个别单位“多方联动”工作还“联不起来”、“动不到位”,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队伍素质不过硬,阻碍了机制的运行。

调解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是做好调解工作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在社区专职从事调解工作的人员没有限制性的准入条件和计划性的培训方案,对从事调解工作的文化水平、法律知识、工作经历等没有过多的要求,这就使得调解员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法律知识不足、工作能力欠缺,面对复杂、疑难、大型的纠纷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影响了纠纷的调处质量和调解的社会威信。特别是基层的综治协管员,有一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群众,不屑于从事此项工作,而一部分选配的人员,工作热情虽高,但他们的政策法律水平、调处技能、群众工作能力等相对欠缺,在接待群众、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方面尚需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四是经费保障不到位,影响了队伍的稳定。

由于调解工作属于义务性质,没有强有力的不变性指标和措施,且没有经济报酬,只能凭觉悟做工作,各调解委员会基本是临时兼职,这样客观上就形成了各级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均无外在压力,工作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开拓精神。一些调解员抱有干与不干都一样,应付了事的态度,更是出现了一些地方部分调解员频繁更换的现象,严重的影响队伍的稳定和职能的发挥。

五是宣传力度不够大,限制了机制的开展。虽然各单位已通过下发公开信,召开工作大会等多种形式,宣传了“多方联动”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但由于“多方联动”机制建设时间较短,加之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均不够,在群众中影响不大。使得很多群众在发生纠纷时,仍然习惯于求助公安部门或直接上诉到法院,对街道、社区的基层调解组织的调解效力还缺乏信任。

(三)完善调解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纠纷的社会,而是能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社会。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多方联动”工作要充分适应形势的要求,进一步转换观念,完善措施,不断提高调解能力和工作质量,以更为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社会矛盾互相交织,日益复杂,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应运而生的“多方联动”机制,是新时期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措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党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多方联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多方联动”机制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纳入和谐宽城创建活动的总体工作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坚持“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加大投入,落实保障措施,强化组织协调,努力为“多方联动”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要加大

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对新时期调解工作地位、作用及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理解、关心、支持“多方联动”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优化素质,进一步加强调解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调解员队伍,是调解工作适应时代要求的基础和保证,要从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入手,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精、实战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热爱调解工作的高素质调解员队伍,为“多方联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首先要坚持把好入口关,优化队伍构成。区、街两级调解组织和三大调解中心,要配备具有较高政策法律水平、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的精兵强将,切实把好素质关。同时,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动员和吸收离退休法官、检察官及律师、法学专家等加入调解员队伍,逐步增加专家级调解人员的比重,建立起一支专群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调解员队伍。其次要建立完善上岗培训、岗位培训和定期集训的制度,提高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现有调解员大都非专业出身,可能有调解的激情和热心,却很可能没有专业技巧和方法。而一个调解员的技巧和方法在调解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为主、重在实效”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基层调解员的培训准入和在岗学习制度。各级调解领导机构要加强对本级调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通过庭审观摩、组织旁听和调解实例分析、开展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使他们熟悉掌握调解程序、调解方法及如何制作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高其调解水平。要强化对调解员的考核力度,设立试点实施调解员等级制度,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要建立调解员诚信制度,严格奖惩办法,保持调解工作的纯洁性和社会公信力。再次,要大力宣扬典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大力宣传调解工作的先进事迹和先进调解员,激发广大调解员从事本职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弘扬奉献社会、为民服务的精神,树立公道公平的品德,养成耐心、细心、诚心的工作作风,在调解员队伍中形成学有典型、比有目标、赶有方向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有利于“多方联动”工作长效、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衔接联动,促进对接平衡、资源整合到位 “多方联动”的核心特征就是“整合资源、整体联动”,也是“多方联动”的生命所在,然而现实中却有很多缺乏整合的现象。这就要从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入手,来改善这一状况。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做到分工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力求信息联通、纠纷联排、力量联动、矛盾联调,着力提高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能力。应定期召开各级调处中心的联席会议,明确各单位的职责任务,切实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保证联席会议各项工作的落实;针对重大的社会矛盾纠纷,明确牵头部门,指定责任单位,相互配合,抓好落实。,整合调解资源,规范调解程序。

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实行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领导接待包案制度和督办回访制度,切实保障调处中心的分流指派、调度、督办及责任追究权落到实处,逐步提高调处中心的威信和地位,防止少数部门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层层建立工作考核奖惩制度,把各级调处中心调处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年终、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对调处工作不力引起重大矛盾激化的予以责任追究,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调处中心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评,将考评结果与职务晋升、岗位津贴、福利待遇相挂钩。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帮助群众树立纠纷调解解决的思想意识

社会舆论导向对“多方联动”工作的深入开展非常重要。当前,大部分人仍然把诉讼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或者是唯一途径,有的也把上访当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渠道,这些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加大对“多方联动”的宣传,就是要引导人民群众要用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不采取激烈的方式解决纠纷,而是采取民间的方法、和谐的方式化解矛盾。要通过对典型成功案例的报道,或多方联动位、多角度地对调解工作的宣传,使群众相信,各级调解组织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能够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调解可以成为代替上访告状的另外一种重要的维权方式。要努力营造一种舆论氛围,逐步使百姓形成“有矛盾纠纷,找调解组织”的观念。这种舆论氛围和观念一旦形成,全社会的信访稳定形势必将出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新闻宣传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重典型的发现和培养。经验永远来自基层。要及时总结各基层单位在工作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排查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典型经验,要采取报告会、现场会等方式及时进行总结推广。

五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必要的物质保障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长期以来,广大调解员没有固定收入,社区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一直都是靠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来调动工作积极性。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样付出了劳动,却没有任何回报,这种价值的冲击、生活保障的顾虑和权利义务的不对等,已经成为调解工作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偌大一个“第一道防线”光靠奉献精神来支撑是不会稳固和持久的,必须树立“稳定需要投入、和谐需要成本”的观念,逐步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和谐环境”的机制,切实将调解工作经费、调解员的补贴、报酬、奖励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变软性规定为硬性措施,保证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激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是搭建信息平台,完善矛盾纠纷的收集、汇总、报送、化解、反馈、跟踪的管理

加快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电子信息系统建设,消解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促进维稳信息共享,畅通矛盾纠纷信息渠道,改变以往工作中报喜渠道畅通,报忧渠道堵塞的现象。强化党委、政府对职能部门的工作监督,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参考文献:

【1】徐胜萍;;人民调解发展的新特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2】孙益全;鲁保林;刘永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问题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8年11期

【3】李妍;和谐司法语境下涉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刘志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王翠英;人民调解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张云玲;;和谐语境下完善我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6期

【7】刘永红;;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问题解析[J];社会科学家;2008年07期

【8】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第四章相关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下载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方案99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方案99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总结

    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为了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及时化解和消除不安全、不稳定、不文明的因素,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根据县教育局有关全力推进社会矛盾纠纷......

    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总结

    为了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及时化解和消除不安全、不稳定、不文明的因素,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根据县教育局有关全力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活动工作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的开......

    县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系列制度

    **县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系列制度 为实现全线大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广大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结合全线大调......

    镇构建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汇报

    **镇构建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汇报为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深化平安建设,**镇积极探索,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着力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

    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共5篇)

    浅析当前南翔镇矛盾纠纷形式、特点及相应对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诸多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利益冲突日趋显现,矛盾纠纷势必影响南翔镇的社会稳定......

    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总结11.2

    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总结 我县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从机制、体系、人员、经费上着手,迅速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大调解”工作,......

    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五篇

    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夯实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一、内容提要目前,商丘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司法厅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总体部......

    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实施意见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意见为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本系统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现就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