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必读:专家逐条解读《私募基金内控指引》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0:1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业界必读:专家逐条解读《私募基金内控指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业界必读:专家逐条解读《私募基金内控指引》》。

第一篇:业界必读:专家逐条解读《私募基金内控指引》

2016年2月1日,在《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中国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内控指引》”)。该《内控指引》自2016年2月1日起开始施行。」

在我国,私募基金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其规模和数量大有赶超公募基金之势。但与此同时,私募基金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些私募基金违规开展多种经营,从事P2P网贷、股权众筹等业务。有些私募从未发售过产品,就打着“代客理财”的幌子,进行发售原始股、非法集资等活动,及至投资者上门的时候出现管理人关门或者负责人失联的情况。正是看到了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基金管理人监管问题,国家监管层在立法规范私募基金、私募募资行为的同时,试图通过对基金管理人行为的规范指引,来探索出一条不断完善行业监管、强化行业规范、以提升基金管理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控能力、弱化行业风险之路。《内控指引》就是顺应这样的监管要求而形成的规范性文件。

《内控指引》分为五章,共三十三条,主要从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进行自律管理,构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的自律监管框架。可以归纳为风险控制需加强、内幕交易须防范、销售流程更规范、信息披露更阳光、专业能力是重点几个方面。

相对于《征求意见稿》,正式实施的《内控指引》调整、增加了部分内容。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其核心内容,本文拟以标亮重点条款后标注“解读”或“关键”的方式,对《内控指引》进行解读,难免挂一漏万,以求方家赐玉。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引导私募基金管理人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合法合规、诚信经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推动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发展,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制定本指引。解读:

《内控指引》以行业自律规则的形式发布实施,旨在促进私募基金行业的运营管理、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私募基金管理人,不仅限于登记备案,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内控,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第二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是指私募基金管理人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各项业务的合法合规运作,实现经营目标,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制度安排、组织体系和控制措施。第三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控制保障,持续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

私募基金管理人最高权力机构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维持其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经营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责任。解读:

增加第二款,表明监管层强调管理人的最高权力机构须承担最终责任。第二章 目标和原则 第四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总体目标是

(一)保证遵守私募基金相关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

(二)防范经营风险,确保经营业务的稳健运行。

(三)保障私募基金财产的安全、完整。

(四)确保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人财务和其他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第五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覆盖包括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级人员,并涵盖资金募集、投资研究、投资运作、运营保障和信息披露等主要环节。

(二)相互制约原则。组织结构应当权责分明、相互制约。

(三)执行有效原则。通过科学的内控手段和方法,建立合理的内控程序,维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独立性原则。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应当保持相对独立,基金财产、管理人固有财产、其他财产的运作应当分离。

(五)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内部控制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和员工人数等方面相匹配,契合自身实际情况。

(六)适时性原则。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定期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随着有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经营战略、方针、理念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步适时修改或完善。解读:

本条相比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在全面性原则中,增加了“运营保障”环节的要求。实践中,私募基金作为一家公司,“运营保障”作为内部组织运作管理和软硬件的技术支持,往往也是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另外,在这里强调了组织机构权责分明及其相互制约,强调了部门和岗位职责的独立性以及财产及其运作的分离性,保持与《征求意见稿》相一致。第三章 基本要求 第六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包括经营理念和内控文化、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和员工道德素质等,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二)风险评估: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周期性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或因业务变化导致内控需求有变化的,应当及时加以改进、更新。导读: 第七条至第十二条规定了内控环境要素的具体内容。内部控制环境是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内控指引》对内部控制环境并不做细化、具体要求,而是分别就经营理念和内控文化、组织及治理机构、人力资源政策及人员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有意识地在全公司营造合规经营的制度文化环境,并培养从业人员的合规与风险意识。第七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牢固树立合法合规经营的理念和风险控制优先的意识,培养从业人员的合规与风险意识,营造合规经营的制度文化环境,保证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诚实信用、勤勉尽责、恪尽职守。第八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遵循专业化运营原则,主营业务清晰,不得兼营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存在利益冲突的其他业务。解读:

本条是新增的一条,在突出私募基金公司的专业性的同时,强调了业务规范的指向性,指明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主营业务清晰,不得兼营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存在利益冲突的其他业务。私募基金募资设立的基础是基金投资人与管理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在私募基金操作中,正是基于投资者的信赖,管理人直接掌控着大量的私募资金。管理人的特定身份,要求其须以投资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忠实地履行代理义务,运用资金进行投资。然而,现实毕竟不同,社会上存在的不少私募机构,有时既管理基金,又有自行对目标企业投资的情况,这是否构成“兼营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存在利益冲突的其他业务”,其间是否存在某种有着利益冲突的双方代理关系,值得深思。因为,基金管理与其自营对外投资终究不同。代理关系会时不时地释放着天然的弊端,在代理双方之间产生可能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当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同时经营着其他投资业务之时,稍不注意,往往容易形成自营利益与代理利益上的模糊、混淆乃至混同,这样会出现一些不公平现象,或导致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第九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健全治理结构,防范不正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和内部人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解读:

在健全治理结构的同时,本条特别强调了风险防范,特别是对不正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内部人控制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的明令禁止,表明了监管层杜绝老鼠仓和内幕交易的决心。第十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组织结构应当体现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必要的防火墙制度与业务隔离制度,各部门有合理及明确的授权分工,操作相互独立。关键:

墙制度与业务隔离制度的设立,以保障内部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职责的健全,相互制约,相互独立,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第十一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工作人员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具备至少2名高级管理人员。解读: 第二款是新增的一款,私募基金的高管人员一般要求有基金从业资格。本款明确了基金管理人高级管理人员最低人数(2人),从人力资源上保证了私募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第十二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设置负责合规风控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合规风控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独立地履行对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评价、报告和建议的职能,对因失职渎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的,应承担相关责任。解读:

本条将《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五条合并为第十二条,并将“负责合规风控的高级管理人员与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负责人共同对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相关责任”的条款变更为:“负责合规风控的高级管理人员因失职渎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的,应承担相关责任。”不同于《征求意见稿》的是,私募基金负责人不再与负责合规风控的高管共同承担赔偿责任。而且,将合规风控高管承担责任的条件限定为“失职渎职”。第十三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解读:

该条规定了风险评估,并要求管理人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导读:

第十四条至第二十四条规定了控制活动。从业务流程控制、授权控制、募集控制、财产分离、防范利益冲突、投资控制、托管控制、外包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和会计系统控制等具体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规范。第十四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科学严谨的业务操作流程,利用部门分设、岗位分设、外包、托管等方式实现业务流程的控制。第十五条

授权控制应当贯穿于私募基金管理人资金募集、投资研究、投资运作、运营保障和信息披露等主要环节的始终。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授权标准和程序,确保授权制度的贯彻执行。第十六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募集私募基金的,应设置有效机制,切实保障募集结算资金安全;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合格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解读:

私募基金分管理人自行募集和委托募集。自募基金需要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机制以防范风险。第十七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募集的,应当委托获得中国证监会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且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机构募集私募基金,并制定募集机构遴选制度,切实保障募集结算资金安全;确保私募基金向合格投资者募集以及不变相进行公募。解读:

本条相比于《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将“私募基金管理人只能委托具有公募基金销售资格的机构募集私募基金”变更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募集的,应当委托获得中国证监会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且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机构募集私募基金”,扩展了私募基金的募集方式,只是该类委托募集方式有了资质上的要求。本条的修改,以求与之前《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一致。第十八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完善的财产分离制度,私募基金财产与私募基金管理人固有财产之间、不同私募基金财产之间、私募基金财产和其他财产之间要实行独立运作,分别核算。解读:

本条强调了财产分离制度。第十九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防范管理的各私募基金之间的利益输送和利益冲突,公平对待管理的各私募基金,保护投资者利益。关键:

本条要求基金管理人公平对待管理的各个基金,严防利益输送和利益冲突给投资者权益造成损害。第二十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投资业务控制,保证投资决策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符合基金合同所规定的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投资组合和投资限制等要求。第二十一条

除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外,私募基金应当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建立健全私募基金托管人遴选制度,切实保障资金安全。基金合同约定私募基金不进行托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建立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解读:

针对托管和不托管两种不同模式,本条的规定侧重强调在财产安全的制度性安排。第二十二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业务外包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框架及制度。私募基金管理人根据审慎经营原则制定其业务外包实施规划,确定与其经营水平相适宜的外包活动范围。解读:

对于开展外包业务,管理人应当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框架及制度。第二十三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建立健全外包业务控制,并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全面的外包业务风险评估。在开展业务外包的各个阶段,关注外包机构是否存在与外包服务相冲突的业务,以及外包机构是否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解读:

本条强调对外包业务的风险评估和监控。第二十四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承担信息技术和会计核算等职能的,应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和会计系统,保证信息技术和会计核算等的顺利运行。解读: 本条为新增的一条。针对有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自建或者委托第三方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本条规定了完成会计核算或估值等服务时的义务承担。第二十五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控制,维护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保证向投资者、监管机构及中国基金业协会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解读:

本条强调信息披露的合规。第二十六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保存私募基金内部控制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及相关资料,确保信息的完整、连续、准确和可追溯,保存期限自私募基金清算终止之日起不得少于10 年。解读:

本条强调内控资料的完善保存。第二十七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及评价,排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缺陷及实施中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予以改进,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解读:

本条强调检查、监督及评价的内部监督。第四章 检查和监督 导读:

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一条规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制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填报及上传相关制度的义务,同时还明确了中国基金业协会在行业自律管理、合规性自律检查及惩处违反自律规则行为等方面的职责。第二十八条

中国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第二十九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制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填报及上传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关键:

本条明确了基金管理人应当按要求制定内控制度并上传至登记备案系统。第三十条

中国基金业协会按照相关自律规则,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人员、内部控制、业务活动及信息披露等合规情况进行业务检查,业务检查可通过现场或非现场方式进行,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相关人员应予以配合。解读:

本条明确中国基金业协会对管理人内控的业务检查及其方式。第三十一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未按本指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导致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自律规则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可以视情节轻重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主要负责人采取书面警示、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措施。关键:

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及主要负责人可能被处罚。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指引由中国基金业协会负责解释。解读:

《内控指引》的解释权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第三十三条

本指引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解读:

《内控指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应当看到,目前对于设立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并没有行政审批的前置程序,并且对私募的监管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样,市场上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良莠不齐,可能会给私募基金行业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建立促进经营机构规范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的风险控制,为此,《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明确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依据指引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经营合法合规、安全稳健,促进整个私募基金行业的合规发展,更好地维护私募基金管理人及投资者利益。

可喜的是,《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正式发布稿,相对于《征求意见稿》而言,增加了部分内容,既尊重了私募基金相对灵活的管理形式,又吸收借鉴了公募基金管理的优秀经验。该指引的颁布,表明监管层对于贯穿资金募集、投资研究、投资运作、运营保障和信息披露环节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制度的高度重视,是强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的又一重要举措。该指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私募行业步入规范发展时代,后续还将有涉及募集行为、信息披露、合同指引、投资顾问、私募托管与外包服务等多个私募规则发布。我们期待有关私募的其他若干规则及早出台,使得私募基金行业运行环境更加优化,推动私募基金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二篇:私募基金管理人内控制度清单

私募基金管理人内控制度清单(股权)

为了迎接证监局的场检,建议贵司设置内控制度清单如下:

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合格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已有);

3、财产分离制度;

4、运营风险制度;

5、投资决策制度;

6、私募基金托管人遴选制度;

7、外包服务机构遴选制度;

8、信息披露制度;

9、防范内幕、利益冲突的投资交易制度;

10、合格投资者风险揭示制度;

11、私募基金宣传推介、募集制度;

12、内部交易记录制度。

私募基金管理人内控制度清单(证券)

为了迎接证监局的场检,建议贵司设置内控制度清单如下:

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合格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已有);

3、财产分离制度;

4、运营风险制度;

5、投资决策制度;

6、私募基金托管人遴选制度;

7、外包服务机构遴选制度;

8、信息披露制度;

9、防范内幕、利益冲突的投资交易制度;

10、合格投资者风险揭示制度;

11、私募基金宣传推介、募集制度;

12、内部交易记录制度;

13、公平交易制度;

14、从业人员买卖证券申报制度。

第三篇:《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解读(附全文)

《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解读(附全文)

2016年2月5号,中国基金业协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规定,并发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指引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应当提交法律意见书。我们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对出具法律意见书作出初步梳理如下: 一、五种情况,私募基金管理人必须聘请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

依据公告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如下五种情况下,需要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并进行备案:

1)自2016年2月5日起,私募基金管理人申请登记备案的需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

2)2016年2月5日前已提交申请但尚未办结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申请机构,应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3)已登记且尚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在首次申请备案私募基金产品之前,补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

4)已登记且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国基金业协会将视具体情形要求其补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

5)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申请变更控股股东、变更实际控制人、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等重大事项或中国基金业协会审慎认定的其他重大事项的,应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专项法律意见书》。

二、出具法律意见书,律师至少需要审核十三大项内容

根据基协给出的指引文件的规定,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应当对下列内容逐项发表法律意见:

(一)申请机构是否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并有效存续。

(二)申请机构的工商登记文件所记载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机构的名称和经营范围中是否含有“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与私募基金管理人业务属性密切相关字样;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称中是否含有“私募”相关字样。

(三)申请机构是否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22条专业化经营原则,说明申请机构主营业务是否为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申请机构的工商经营范围或实际经营业务中,是否兼营可能与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存在冲突的业务、是否兼营与“投资管理”的买方业务存在冲突的业务、是否兼营其他非金融业务。

(四)申请机构股东的股权结构情况。申请机构是否有直接或间接控股或参股的境外股东,若有,请说明穿透后其境外股东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规定。

(五)申请机构是否具有实际控制人;若有,请说明实际控制人的身份或工商注册信息,以及实际控制人与申请机构的控制关系,并说明实际控制人能够对机构起到的实际支配作用。

(六)申请机构是否存在子公司(持股5%以上的金融企业、上市公司及持股20%以上的其他企业)、分支机构和其他关联方(受同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金融企业、资产管理机构或相关服务机构)。若有,请说明情况及其子公司、关联方是否已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七)申请机构是否按规定具有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所需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资本金等企业运营基本设施和条件。

(八)申请机构是否已制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已经根据其拟申请的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类型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包括(视具体业务类型而定)运营风险控制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机构内部交易记录制度、防范内幕交易、利益冲突的投资交易制度、合格投资者风险揭示制度、合格投资者内部审核流程及相关制度、私募基金宣传推介、募集相关规范制度以及(适用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公平交易制度、从业人员买卖证券申报制度等配套管理制度。

(九)申请机构是否与其他机构签署基金外包服务协议,并说明其外包服务协议情况,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十)申请机构的高管人员是否具备基金从业资格,高管岗位设置是否符合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要求。高管人员包括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总经理、副总经理(如有)和合规风控负责人等。

(十一)申请机构是否受到刑事处罚、金融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或者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申请机构及其高管人员是否受到行业协会的纪律处分;是否在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中存在负面信息;是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否被列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企业名录;是否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等。

(十二)申请机构最近三年涉诉或仲裁的情况。

(十三)申请机构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十四)经办执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 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

申请机构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基金业协会)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聘请中国律师事务所依照本指引出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以下简称《法律意见书》)。中国基金业协会将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公示信息中列明出具《法律意见书》的经办执业律师信息及律师事务所名称。

一、按照本指引,经办执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应当勤勉尽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律师事务所证券法律业务执业规则(试行)》及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相关规定,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对本指引规定的内容发表明确的法律意见,制作工作底稿并留存,独立、客观、公正地出具《法律意见书》,保证《法律意见书》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及重大遗漏。

二、《法律意见书》应当由两名执业律师签名,加盖律师事务所印章,并签署日期。用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法律意见书》的签署日期应在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之日前的一个月内。《法律意见书》报送后,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修改其提交的私募登记申请材料;若确需补充或更正,经中国基金业协会同意,应由原经办执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另行出具《补充法律意见书》。

三、《法律意见书》的结论应当明晰,不得使用“基本符合条件”等含糊措辞。对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事项,或已勤勉尽责仍不能对其法律性质或其合法性作出准确判断的事项,律师事务所及经办律师应发表保留意见,并说明相应的理由。

四、经办执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应在充分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就下述内容逐项发表法律意见,并就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是否符合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相关要求发表整体结论性意见。不存在下列事项的,也应明确说明。若引用或使用其他中介机构结论性意见的应当独立对其真实性进行核查。

(一)申请机构是否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并有效存续。

(二)申请机构的工商登记文件所记载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机构的名称和经营范围中是否含有“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与私募基金管理人业务属性密切相关字样;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称中是否含有“私募”相关字样。

(三)申请机构是否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22条专业化经营原则,说明申请机构主营业务是否为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申请机构的工商经营范围或实际经营业务中,是否兼营可能与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存在冲突的业务、是否兼营与“投资管理”的买方业务存在冲突的业务、是否兼营其他非金融业务。

(四)申请机构股东的股权结构情况。申请机构是否有直接或间接控股或参股的境外股东,若有,请说明穿透后其境外股东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规定。

(五)申请机构是否具有实际控制人;若有,请说明实际控制人的身份或工商注册信息,以及实际控制人与申请机构的控制关系,并说明实际控制人能够对机构起到的实际支配作用。

(六)申请机构是否存在子公司(持股5%以上的金融企业、上市公司及持股20%以上的其他企业)、分支机构和其他关联方(受同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金融企业、资产管理机构或相关服务机构)。若有,请说明情况及其子公司、关联方是否已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七)申请机构是否按规定具有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所需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资本金等企业运营基本设施和条件。

(八)申请机构是否已制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已经根据其拟申请的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类型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包括(视具体业务类型而定)运营风险控制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机构内部交易记录制度、防范内幕交易、利益冲突的投资交易制度、合格投资者风险揭示制度、合格投资者内部审核流程及相关制度、私募基金宣传推介、募集相关规范制度以及(适用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公平交易制度、从业人员买卖证券申报制度等配套管理制度。

(九)申请机构是否与其他机构签署基金外包服务协议,并说明其外包服务协议情况,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十)申请机构的高管人员是否具备基金从业资格,高管岗位设置是否符合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要求。高管人员包括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总经理、副总经理(如有)和合规风控负责人等。

(十一)申请机构是否受到刑事处罚、金融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或者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申请机构及其高管人员是否受到行业协会的纪律处分;是否在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中存在负面信息;是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否被列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企业名录;是否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等。

(十二)申请机构最近三年涉诉或仲裁的情况。

(十三)申请机构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十四)经办执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五、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若申请变更控股股东、变更实际控制人、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等重大事项或中国基金业协会审慎认定的其他重大事项,需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专项法律意见书》,对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的相关事项逐项明确发表结论性意见。《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专项法律意见书》的要求参见上述《法律意见书》的相关要求。

第四篇: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3号

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3号(合伙协议必备条款指引)

一、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基金法》)、《合伙企业法》、《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私募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登记备案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二、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有限合伙形式募集设立私募投资基金的,应当按照本指引制定有限合伙协议(以下简称“合伙协议”)。合伙协议中应当载明本指引规定的必备条款,本指引必备条款未尽事宜,可以参考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1号的相关内容。协议当事人订立的合伙协议应当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对合伙协议的法定基本要求。

三、本指引所称合伙型基金是指投资者依据《合伙企业法》成立有限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由基金管理人具体负责投资运作的私募投资基金。

四、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私募基金投资者应在合伙协议首页用加粗字体进行如下声明与承诺,包括但不限于:

私募基金管理人保证在募集资金前已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并列明管理人登记编码。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向投资者进一步声明,中国基金业协会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办理登记备案不构成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持续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对基金财产安全的保证。私募基金管理人保证已在签订本合同前揭示了相关风险;已经了解私募基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私募基金管理人承诺按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运用基金财产,不对基金活动的盈利性和最低收益作出承诺。

私募基金投资者声明其为符合《私募办法》规定的合格投资者,保证财产的来源及用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已充分理解本合同条款,了解相关权利义务,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所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愿意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私募基金投资者承诺其向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的有关投资目的、投资偏好、投资限制、财产收入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基本情况真实、完整、准确、合法,不存在任何重大遗漏或误导。

五、合伙型基金的合伙协议应当具备如下条款:

(一)【基本情况】合伙协议应列明如下信息,同时可以对变更该等信息的条件作出说明:

1、合伙企业的名称(标明“合伙企业”字样);

2、主要经营场所地址;

3、合伙目的和合伙经营范围(应含有“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能体现私募投资基金性质的字样);

4、合伙期限。(二)作出说明。

(三)【合伙人的权利义务】合伙协议应列明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合伙人及其出资】合伙协议应列明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姓名或名称、住所、出资方式、出资数额、出资比例和缴付期限,同时可以对合伙人相关信息发生变更时应履行的程序(四)【执行事务合伙人】合伙协议应约定由普通合伙人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有权对合伙企业的财产进行投资、管理、运用和处置,并接受其他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监督。合伙协议应列明执行事务合伙人应具备的条件及选择程序、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权限及违约处理办法、执行事务合伙人的除名条件和更换程序,同时可以对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事务的报酬(包括绩效分成)及报酬提取方式、利益冲突及关联交易等事项做出约定。

(五)【有限合伙人】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合伙企业。但有限合伙人的下列行为,不视为执行合伙事务:

1、参与决定普通合伙人入伙、退伙;

2、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

3、参与选择承办合伙企业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4、获取经审计的合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5、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查阅合伙企业财务会计账簿等财务资料;

6、在合伙企业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向有责任的合伙人主张权利或者提起诉讼;

7、执行事务合伙人怠于行使权利时,督促其行使权利或者为了合伙企业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8、依法为合伙企业提供担保。

合伙协议可以对有限合伙人的权限及违约处理办法做出约定,但是不得做出有限合伙人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参与或变相参与超出前款规定的八种不视为执行合伙事务行为的约定。

(六)(七)【合伙人会议】合伙协议应列明合伙人会议的召开条件、程序及表决方式等内容。【管理方式】合伙型基金的管理人可以是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也可以委托给其他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合伙协议中应明确管理人和管理方式,并列明管理人的权限及管理费的计算和支付方式。

(八)【托管事项】合伙企业财产进行托管的,应在合伙协议中明确托管机构的名称或明确全体合伙人在托管事宜上对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授权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挑选托管人、签署托管协议等。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不托管的,应在合伙协议中明确约定本合伙型基金不进行托管,并明确保障投资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

(九)(十)【入伙、退伙、合伙权益转让和身份转变】合伙协议应列明合伙人入伙、退伙、合伙【投资事项】合伙协议应列明本合伙型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运作方式、投资限制、权益转让的条件、程序及相关责任,及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相互转变程序。

投资决策程序、关联方认定标准及关联方投资的回避制度,以及投资后对被投资企业的持续监控、投资风险防范、投资退出、所投资标的担保措施、举债及担保限制等作出约定。

(十一)【利润分配及亏损分担】合伙协议应列明与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及亏损分担方式有关的事项,具体可以包括利润分配原则及顺序、利润分配方式、亏损分担原则及顺序等。

(十二)【税务承担】合伙协议应列明合伙企业的税务承担事项。

(十三)【费用和支出】合伙协议应列明与合伙企业费用的核算和支付有关的事项,具体可以包括合伙企业费用的计提原则、承担费用的范围、计算及支付方式、应由普通合伙人承担的费用等。

(十四)【财务会计制度】合伙协议应对合伙企业的记账、会计、审计、报告、查阅会计账簿的条件等事项作出约定。

(十五)【信息披露制度】合伙协议应对本合伙型基金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频度等内容作出约定。

(十六)【终止、解散与清算】合伙协议应列明合伙企业终止、解散与清算有关的事项,具体 可以包括合伙企业终止、解散的条件、清算程序、清算人及任命条件、清偿及分配等。

(十七)【合伙协议的修订】合伙协议应列明协议的修订事由及程序。(十八)【争议解决】合伙协议应列明争议的解决方式。

(十九)【一致性】合伙协议应明确规定当合伙协议的内容与合伙人之间的其他协议或文件内容相冲突的,以合伙协议为准。若合伙协议有多个版本且内容相冲突的,以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版本为准。

(二十)【份额信息备份】订明全体合伙人同意私募基金管理人、份额登记机构或其他份额登记义务人应当按照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规定办理基金份额登记(全体合伙人)数据的备份。

(二十一)【报送披露信息】订明全体合伙人同意私募基金管理人或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规定对基金信息披露信息进行备份。

六、本指引由中国基金业协会负责解释,自2016年7月15日起施行。

第五篇:解读合伙型私募基金

【私募学院】三分钟让你看懂:有限合伙私募基金

有限合伙私募基金虽然起步较晚,但因其机制灵活而备受追捧,发展极其迅速。那到底什么是有限合伙私募基金,它的设立条件、投资限制、抗风险能力、与其他组织形式相比的优势又是什么呢?三分钟让你看懂:有限合伙私募基金。

有限合伙私募基金,是以《合伙企业法》为基础,采取合伙制企业的组织形式,简而言之就是由一个管理团队(GP)和一个投资团队(LP)合伙成立的以基金规模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的采用公司制运作的基金。

有限合伙人是资金主要提供者,不参与企业日常管理。普通合伙人作为企业管理者的相应出资比例约占合伙资金的1%左右,作为激励,普通合伙人未来获得业绩报酬的分配比例可达20%上下。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此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在这种模式下,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绕过信托公司独立筹集和运作基金,而除了在法律范围内的特殊性和不存在信托管理人以外,这种新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运营架构与阳光私募信托基金并无二致。

在设立方面

有限合伙制的私募投资基金需要委托一家基金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因此,在设立基金的同时也需要设立一家基金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另外有限合伙私募基金还应满足总募集金额不得低于1000万元;合伙人人数必须在2个以上,50个以下等基本设立条件。

在投资方面

由于私募投资属于高风险投资,因此对投资范围、投资方式及项目分配投资比例等都有严格的约束,在实践中采用“否定性约束”的方式达到控制投资风险的目的。

在激励机制方面

有限合伙的激励机制在于利益捆绑。有限合伙制通常规定,普通合伙人出资1%,而取得风险投资机构收益的20%,有限合伙人出资 99%,而取得风险投资机构收益的80%。这种制度安排,比较充分地考虑了对风险投资家的利益激励,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风险投资家将尽全力争取成功。

在风险方面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有限合伙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通俗来讲,就是投资项目发生风险的时候,有限合伙人将面临资金损失的风险,而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赔到破产为止。当然,投资通常都是利益导向的,所以不论GP还是LP都不希望看到项目失败的情形。

在形式方面

有限合伙私募基金相较于公司制、信托制等私募基金组织形式更加的灵活高效。首先有限合伙人即为管理人,因此拥有更大的自主决策权、运作也更加的简洁高效;其次,有限合伙制能有效规避双重纳税。因为合伙企业作为非纳税主体,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再次,有限合伙制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更高。因为投资人的出资实行“承诺出资”,注册时无需验资,这样可以保证在没有项目的时候,认缴资本暂时不用到位;而等到有好的投资项目出现时,再通知所有合伙人分批注资,进而有效避免了资金的积压,强化了资金使用率。

综合来看,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在募(集)、投(资)、管(理)、退(出)流程上更加的灵活高效。即:

募集上有限合伙制以契约为主,充分保障合伙人利益;

投资上更利于调动各合伙人的投资热情;

管理上降低投资风险,实行专业化管理;

退出上提供便捷的退出通道,基金到期合伙企业解散,投资者拿回自己的本金和收益。

在有限合伙中,既有人合因素又有资合因素,它承载了无限责任和有限责任两种责任形式,既能扩大融资渠道,又能积极防范“道德危险因素”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司制风险投资机构的弊端,从而在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投资业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风险投资业的最佳组织形式。

在欧美发达的资本市场中,有限合伙制早已是对冲基金的主流运作模式,如股神巴菲特最初是在1956年与几个亲戚成立了合伙人公司,在这个起点上开始了他传奇的投资人生。

下载业界必读:专家逐条解读《私募基金内控指引》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业界必读:专家逐条解读《私募基金内控指引》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1号5则范文

    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1号 (契约型私募基金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推荐阅读)

    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 [日期:2016-02-17] 来源:海耀所 作者:佚名 [字体:大中小] 申请机构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基金业协会)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私募投资基金募集与转让业务指引

    私募投资基金募集与转让业务指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私募投资基金在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以下称“报价系统”)的募集、转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报......

    《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范文模版)

    2016年2月5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指引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应当提交法律意见书。 一、法律意见书内容要求 1、管理人登记需提交法律意见......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协议指引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协议指引 发布时间: 第一条 为规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行为,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提高签约效率,特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通过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

    内控问题—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不重视的问题(5篇)

    内控问题—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2016年2月1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下称“《内控指引》”),进一步明确了私募基金监管的范围和要求,......

    深入解读《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

    深入解读《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 私募基金募集管理办法9大重点内容 明确私募基金两类销售主体 (1)私募基金的募集/销售活动仅分为两种:私募基金管理人直销;具有基金......

    私募基金基础知识及案例解读宣传手册(定稿)

    一、 有关私募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主席令第55号发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