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胆管癌检查手段选择
胆管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可能阳性。血清和胆汁中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CA-199、CA-50、CA-242在胆管癌中有一定阳性率,可用于辅助诊断和术后随访。
1.直接胆红素增高 实验室检查呈梗阻性黄疸的表现,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表现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2.继发性肝损害的表现 在长期胆道梗阻者,可有继发性肝功能损害,ALT和AST轻度升高是继发性肝损害的表现。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减少系营养不良和肝损害的表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系胆道阻塞和继发性肝损害的表现。γ-GT及碱性磷酸酶增高。在早期未出现黄疸时ALP、γ-GT就有升高,提示胆道阻塞。
3.血象检查 半数以上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在8×109/L以上,若明显升高,提示胆道感染。61%~70%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Hb减少。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诊断梗阻的部位、判断可能的病变性质和估计病变的范围以及和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1.B超 在诸多影像学检查中,B型超声为首选诊断方法。实时超声检查对胆管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的诊断率高,对胆管扩张的检出率可达95%以上,为首选检查。超声导引下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内镜超声(EUS)的探头与胆道系统仅隔一层肠壁,排除了胸腹壁与胃肠道重叠等干扰,可更清晰地观察胆道情况。管腔内超声(intraductal-ultra sonography,IDUS)利用微型超声探头,可经PTC窦道或ERCP途径直接进入胆道扫描,完全排除了遮盖胆道组织的干扰,图像较EUS更为清晰。IDUS能探查到胆管微小癌,胆管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为73%,对胰腺和十二指肠是否受累及的判断准确率达100%。更进一步使用管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ECDUS),可探查胆道系统周围的血管血流,对判断肝动脉和门静脉是否被侵犯的准确率达100%。可见:(1)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
(2)胆管下段或中段癌伴肝外胆管明显扩张及胆囊肿大、肝门胆管癌则见胆囊空虚、肝外胆管不扩张。
(3)在晚期病例于胆管上、中、下段癌肿,分别于肝门区、胆管中段或胆管下段可见低回声团块影,少数胆管癌可见肝实质肿瘤侵犯或转移肿块影。
(4)B超还可显示肿瘤侵犯范围,门静脉、肝动脉受压或被侵犯的程度;在B超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配合下可以提供本病的诊断依据和估计肿瘤切除的可能性。
2.CT CT仍是常规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肝内外胆管的扩张、可见梗阻近段胆管明显扩张,胆囊增大,扩张的胆管突然中断,断端形态不规则,并见块影。有时可见胆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肿大的胆囊以及周围组织器官、血管的受累情况,或从胆管壁突入腔内的小结节影。为病变分期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技术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系列薄层断面的血管影像,三维血管重建技术还为了解肿瘤与血管关系、肝门部肿瘤能否切除提供重要信息。CT扫描可获得与B超相同的效果,且影像更为清晰。
3.超声内镜(EUS)EUS是由内镜与腔内超声两种显像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诊断工具。胆管壁EUS下可分三层:第一层高回声相当黏膜加界面回声;第二层低回声为平滑肌纤维与纤维弹力组织;第三层高回声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加界面回声。胆管癌EUS下呈低回声或高回声的肿块,检出率达96%,并可提示肿物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
4.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术(PTC)是胆管肿瘤诊断的基本手段,能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范围,确诊率达90%以上。PTC适用于肝内胆管有扩张的患者,术后可留置导管进行胆汁引流(PTCD)。对B超、CT检查显示有肝内胆管扩张的患者可行PTC检查,不仅可直接显示并明确肿瘤的部位、病变的上缘和累及肝管的范围,同时还可了解肿瘤与肝管的关系。此种检查对术前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其正确诊断率可达90%以上。但此检查属创伤性,且易引起胆汁漏和胆管炎。为避免上述并发症,最好在手术前一天进行检查,在检查后尽量排尽造影剂,并随时准备进行手术。
5.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适用于胆管未完全阻塞的病例,可从胆管远端显示梗阻部位、判断病变范围,术后也可行胆汁引流(ENBD/ERBD)。PTC与ERCP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胆管癌的诊断率。引流的胆汁还可行肿瘤标记物检测和细胞学检测。单独使用ERCP仅能显示胆总管中下部情况,但与PTC合用则有助于明确病变的部位、病灶的上下界限及病变的性质,尤其适用于有胆道不全性梗阻伴有凝血机制障碍者。经ERCP检查,诊断符合率75.5%。
6.纤维胆道镜 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尤其适用于肝内胆管、十二指肠胰腺段胆管的较早期肿瘤,纤维胆道镜不仅可显示病变的形态,并可作活检来明确诊断。经口胆道子母镜(PCS)以及纤维胆道镜更可直视胆管内病变并钳取组织活检或细胞刷检。
7.选择性血管造影(SCAG)及经肝门静脉造影(PTP)可显示肝门部入肝血管的情况及其与肿瘤的关系,胆管癌多属血供较少的肿瘤,血管造影一般不能对肿瘤的性质及范围做出诊断,主要可显示肝门处血管是否受到侵犯。若肝固有动脉及门静脉干受侵犯,则表示肿瘤有肝外扩展,难以施行根治性切除。此项检查有助于术前估计肿瘤的可切除性。
为达到在术前确诊的目的,近10年来,国内外有人用PTC、ERCP等方法取胆汁或取活组织做细胞学、组织学检查,但阳性率不高。
8.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显示近乎100%的肝外胆管,90%不扩张的肝内胆管也可沿肝外胆管向上追踪,85%~100%可明确梗阻部位。优于PTC和ERCP的是,MRCP可同时显示梗阻近端和远端的胆管,因此能计算梗阻的长度以及距离壶腹部的长度,便于手术计划的制订。MRI常规的横断和冠状面扫描还可提供肝脏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第二篇:胆管癌疼痛分析
胆管癌病人为什么会疼痛,该怎么办
胆管癌病人疼痛并不是单一性疼痛,与众多因素有关!但是癌症疼痛主要是肿瘤引起的,但在许多情况下,癌症疼痛是由于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所致,与肿瘤关系不大。不能认为疼痛愈厉害,癌症病情愈重。也就是说,疼痛虽然是癌症的常见症状,但绝不意味着癌症病人只要有疼痛,身上就一定有肿瘤病灶,病就没法治了。
肿瘤病人疼痛的原因极其复杂,远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楚,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肿瘤生长引起的疼痛肿瘤侵犯或堵塞血管,骨转移时刺激骨膜,肿瘤引起脏器梗阻或黏膜炎症坏死,均可产生疼痛。当肿瘤侵犯到椎体或其他神经组织时,自然更会出现疼痛。
(2)肿瘤诊断引起的疼痛从怀疑有癌症开始到治疗后的随访,诊断相关的疼痛始终伴随着病人。采血化验、腰穿、骨穿、穿刺细胞学检查、内镜检查等,可产生短暂但通常能够忍受的疼痛,无需赘述。CT、MRI检查床等坚硬的表面也能引起疼痛且常被忽视。
(3)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治疗后不久至数周内出现的疼痛,如术后疼痛、化疗引起的黏膜炎、放疗引起的食管炎等,容易诊断且能自行好转。但治疗结束后数周到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的迟发性疼痛,有时不易区别这种疼痛究竟是治疗的并发症抑或肿瘤复发。顽固难治的治疗相关的慢性疼痛,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损害与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并无不同。
(4)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病人如同时存在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症、肌肉损伤、带状疱疹等,也可以表现出疼痛,不能误认为是癌症疼痛。
胆管癌患者常表现为免疫力显著降低,容易被外界感染,且易患其他疾病,胆管癌常用化疗,化疗的副作用会导致体内免疫细胞和其它机体细胞大量死亡,使患者处于虚弱状态,因此治疗后的护理非常重要。胆管癌如何护理?最新研究表明现代人参皂苷Rh2是人参中的抗癌活性物质,具有稳定免疫系统的功能,起到抗癌作用,治疗期间或之后服用对癌症病人体力和免疫力恢复具有显著效果。人参皂苷RH2可以使B16细胞阻断在G1期和S期,使G2期细胞数显著下降,细胞周期变化显著,细胞核缩小,胞浆体积增加,进一步证明具有诱导再分化作用。这就提示在肿瘤的手术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就可以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
人参皂苷RH2对B16移植性肿瘤具有诱导再分化作用,注射人参皂苷RH2组的抑制肿瘤的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显示二者差异显著;对诱发性小鼠乳头状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潜伏时间、荷瘤数、荷瘤体积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动物进食、活动力等均好于对照组,特别是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还证实:人参皂苷RH2抑制肿瘤的作用与其浓度呈高度的依赖性,剂量与效果关系明显。
胆管癌晚期患者服用人参皂苷Rh2术后保健良好实例:
患者男,68岁,2011年3月经单位查体查出肝内胆管及胆总管结石并胆系扩张,右肝萎缩。全身呈黄色,眼底也有黄色。3月28日入当地医院消化内科打点滴差不多一周,准备做内窥镜手术取出结石。后经磁共振和造影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之后病人胃口很差,只能吃一点点东西,晚上也没法睡好觉,人瘦了很多。当时病人家属极力要求去北京和上海诊治,医院由于社保问题不放病人走。后经单位协调从北京请了专家过去做了手术。
手术之后,病人开始化疗,体质更加虚弱,白细胞降低,出现感染、恶心、呕吐等反应,癌症生物标记指标也居高不下。医生说无法继续化疗,需要再调整一段时间,然后开了一些保肝的药。
5月中旬经过一位老朋友的推荐,该胆管癌病人家属在网上购买人参皂苷Rh2两个疗程作为术后保健中药,改善目前虚弱的体质,以支持病人接受化疗。
该胆管癌患者患者服用人参皂苷Rh2一个疗程以后,疼痛有所减轻,情绪比较平稳,夜里睡眠质量好转。两个疗程之后,脸色明显没有以前黄,胃口有所改进,饭量增加不少。能自己活动,体质好转。
第三个疗程以后,家属陪病人去医院进行复查,结显示白细胞数正常,稳定在4.7,癌症生物标记指标有所下降,AFP3.0ug/L,CEA2.8ug/L,CA19-9是23。医生建议再做一期化疗防止复发,同时继续服用人参皂苷Rh2,那么该胆管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将得到保障。目前病人已经做完化疗,继续服用人参皂苷Rh2(护命素)进行保养,目前家属无不良反馈。
第三篇:心血管病检查手段大盘点
心血管病检查手段大盘点
带老人去医院做各种检查的经历想必大家都有过,面对名目繁多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检查,往往会让我们无所适从。这些检查项目究竟有什么作用,对诊断心血管疾病又有哪些帮助呢?在听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主任的访谈节目,我终于明白了,所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常规心电图
心电图的检查主要是用来检查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情况。心脏的收缩是在心电的触发活动下发生的,所以我们说心电的触发活动是保证心脏有规律收缩的一个基本条件,心电图就可以检查心电的活动是否有异常。但是,心电图描记时间只是短短几分钟,因此即使心电图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病,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主要是从形态学的结构来看心脏的大小、心脏室壁的厚薄,再有就是心脏运动时情况,再加上心脏瓣膜的关闭状况、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等等这些情况。并且能比较准确的提供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定量数据。超声心动图几乎成为每一个心脏病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造影导管选择性插入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解剖走向及病变,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法。杨主任指出治疗冠心病,除了基础治疗,最好配合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五福心脑清软胶囊,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其中的冰片具有芳香开窍的功效,还能缓解心血管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
寒冷的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了解这些检查项目,更要注重平时的预防。杨主任说,寒冷的季节老人不要“秋冻”,一定要注意保暖,也不用在寒冷的早上晨练,要锻炼可以在暖和的上午或午后。
第四篇:中医药治疗胆管癌感悟
中医药治疗胆管癌感悟
袁宗军
1. 胆管癌治疗现状
胆管癌是发生于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根据其解剖学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肝内胆管癌、肝门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胆管癌恶性程度高,由于所在部位结构复杂、位置深在、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处于癌症晚期,预后很差[1]。即使是能手术的患者,联合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8.7个月;对于未手术的患者,联合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未联合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3.1个月[2]。
根据2016年2月3日至5日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召开的第三届胆管癌基金会上一些国际专家的新观点,胆管癌的手术切除是唯一潜在的治愈手段,但是前提条件是早期发现。即使能够进行R0切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也小于20--30%,其手术死亡率为3%~18%。肝移植仅限于某些经严格筛选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胆管癌对放疗不敏感,全身化疗或放化疗疗效不确切。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仍在研究中。
作为中国的特色医学,基于传统方法的中医药治疗胆管癌,由于存在治疗矛盾和缺乏针对性,鲜有有效的病例报道。且与中医药治疗其他恶性肿瘤类似,这种多变量输入的黑箱试错法治疗,由于没有按照西医肿瘤学观点对输入的变量进行性质和范围的限制,即使是个别有效病例也基本上没有参考价值。
通过检讨文献资料上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和方剂,笔者发现,目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普遍存在两大严重缺陷,第一个严重缺陷是治疗矛盾,恶性肿瘤病人普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不宜使用免疫抑制剂,但是不少抗癌处方都使用冬虫夏草、丹皮、苏木、夏枯草、山茱萸、白芍等这些既无抗癌作用却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对于肝癌患者滥用苦参,对食道癌患者滥用山豆根,导致病人食欲不振,脾胃功能减退。对肺癌患者竟用数个活血化瘀药,据临证观察,肺癌患者出现气滞血瘀,证属危候,很难救治,使用活血化瘀药只能加速病人死亡。诸如此类符合了中医理论却违反了西医理论或者遵守了西医学说却违背了中医学说的中西学对立的方剂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书刊杂志文章上比比皆是。第二个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就是治疗缺乏针对性,以肺癌治疗为例,一首方剂少则十几味药,多则二、三十味药,但是有针对性抗肺癌的中药仅三、五味,甚至一味都没有。通过检讨文献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笔者提出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第一、按照“双符合理论”的要求遣药组方,所用中药既要符合中医理论,又要符合西医理论
[3,4]
。第二、方剂中的中药符合“中药抗癌四项原则”的要求。“中药抗癌四项原则”是指①有针对性的抗癌;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③顾护脾胃功能;④方剂在整体上药症相符。2.中医药治疗胆管癌的感悟
2.1胆管癌的本质是脾虚 胆管癌患者就诊时主要症状是黄疸、腹痛、腹胀和发热等,但是几乎所有患者都伴有食欲不振、苔厚。所以中医药治疗胆管癌首先要健脾。
2.2对黄疸的治疗 胆管癌患者出现的黄疸是阻塞性黄疸,中医药治疗基本无效,甚至加剧肝损伤。滞留肝内的胆汁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和肝内扩张的胆管对血窦压迫造成肝缺血,而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从中医角度来讲,虽然阻塞性黄疸也表现出湿热症状,但是病因是肝内瘀积的胆汁,清热祛湿退黄的中药并不能疏通胆管,所以对阻塞性黄疸无效。不仅如此,从西医角度来讲,清热祛湿退黄的中药如大黄、栀子、附子等主药,多为免疫抑制剂,有可能加速恶性肿瘤生长和扩散。根据我们长期的临床观察,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免疫增强剂不易建功,而免疫抑制剂容易显过。一味免疫抑制剂就能使一个有效的抗癌方剂失效。如果放任阻塞性黄疸不顾,以健脾为主,进行抗癌治疗,情况同样糟糕。从中医角度来讲,健脾中药都温性中药,而阻塞性黄疸表现出的是湿热症状,显然用温性中药治疗湿热症状肯定有助邪之嫌。从西医角度来讲,健脾中药多为免疫增强剂,能增强炎症反应,从而加剧肝损害。上述推断与我们的临床观察相符。基于以上分析,中医药不宜治疗胆管癌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此种黄疸只能西医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置入胆道金属记忆支架,对远端胆管癌,还可以通过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疏通胆管。即使胆管疏通了,在肝功能恢复正常之前,亦不能进行抗癌治疗,必须等到肝功能恢复正常以后方可进行。
2.3对疼痛、腹胀的治疗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疼痛是由于血瘀所致。对于隐痛,活血化瘀治疗有效。我们通常用三棱和莪术治疗胆管癌引起的腹痛、背痛,疗效肯定。三棱和莪术有行气止痛作用,对腹胀也有明显效果。从西医角度来讲,三棱和莪术都有抗癌作用,胆管癌患者使用,与“双符合理论”相一致。
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基于“双符合理论”和“中药抗癌四项原则”遣药组方治疗胆管癌,疗效肯定。按照Basedovsky提出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网络)”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这三个系统不是互不相干的独立系统,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整体。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恶性肿瘤是NEI网络上多机制调节异常造成的,中药方剂对机体是多靶点的作用。据笔者临证观察,与西药相比,中药方剂的多靶点作用有如下的优点:第一、一旦治疗有效,恶性肿瘤不易产生耐药性;第二、药物将机体调整到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的状态后,即使停药,这种状态也能维持一定时间。不会因为停药,导致这种抑制恶性肿瘤
[5]
生长的状态立即消失[6]。
由于西医对胆管癌的治疗只能是早发现,早手术,所以中医药治疗就成为不能手术根治的胆管癌患者的唯一选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严重问题,那些西医已经不能治疗或相信中医药的胆管癌患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所以笔者想把自己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与经验拿出来与同仁共享,以便共同提高,惠及更多患者。与西医类似,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也不是万能的,根据笔者临证观察,只有肿瘤负荷较小,胃气尚存的患者,中医药治疗才可能有效。甚至是那些KPS评分已不再适合西医治疗的病人,只要肿瘤负荷较小,胃气尚存,中医都能有效治疗。
另外一点,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肿瘤病灶消失的,几率极小,大多数患者是肿瘤病灶稳定,或是生长延缓、生存期延长。临证甚至发现过这样的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身上的数处肿瘤病灶有的消失了,有的却长大了。就象何裕民教授说的那样,恶性肿瘤就是一种慢性病。当然前提条件是,中医药治疗要能使患者要能长期生存,当然要长期用药。
[参考文献] [1] 费健,韩天权.胆管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分型、分期的研究进展[J/CD].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5,4(4):199-201.[2] 詹茜,沈柏用,邓侠兴等.手术切除联合化疗对胆管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242例病例的多变量分析[J].上海医学,2011(11):828-830.[3] 袁宗军.对中西医学结合研究的反思[J].时珍国医国药,2003(3):120-122.[4] 袁宗军.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江苏中医药,2008(1):23-26.[5] 袁宗军.从中西医学两个角度认识恶性肿瘤的扶正治疗[J].江苏中医药,2003(4):17-19.[6] 袁宗军.抗癌中药临证选择探索[J].中医药信息,2002,19(2):4-6.
第五篇: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xiexiebang推荐)
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使用多媒体之前,应该明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性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成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环境。
比如《谁咬了我的大饼》这课时,多媒体自然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但他们识字有限,所以我对故事的讲解——口头阐述就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