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风险评价法

时间:2019-05-15 00:3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矩阵风险评价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矩阵风险评价法》。

第一篇:矩阵风险评价法

矩阵风险评价法

R=L×S R:危险源风险度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S: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

等级Ⅴ(5分)Ⅳ标准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危险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 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事故发生的可Ⅲ能性L(3分)Ⅱ(2分)Ⅰ(1分)

危险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 危险危害常发生或在预(4分)期情况下发生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臵、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 危险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 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危险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 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 过去偶尔发生危险危害事故或事件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等级Ⅴ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伤害程度发生死亡、火灾、爆炸、群体中毒公司形象影响重大国内影响严重违反法律、法规(5分)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截肢、严重骨折、中毒、复合伤害、致违反法律、法规命伤害、职业癌、其它导致寿命严重缩短的疾病、急性不治之症(4分)Ⅳ行业内影响Ⅲ(3分)Ⅱ划伤、烧伤、脑震荡、严重扭伤、轻微骨折、耳聋、皮炎、哮喘、与工作相关潜在违反法规的上肢损伤、导致永久性轻微功能丧失的疾病省内影响表面损伤、轻微的割伤和擦伤、粉尘对不符合公司的方针眼睛的刺激、烦躁和刺激(如头痛)、公司及周边范围、目标、规定导致暂时性不适的疾病。(2分)Ⅰ(1分)

完全符合几乎无伤害形象没有受损风险度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实施要求Ⅴ不可接受的风险(20-25)不宜开始工作或继续工作,直至风险降低为止,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价。如果即使投入无限的资源也不可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刻纠正Ⅳ重大的风险(15-16)对于尚未进行的工作,则不宜开始工作,直至风险降低为止。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则在继续工作的同时就应采取应立即或近期整改急措施。建立目标,实施管理方案、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价风险程度R及控制要求Ⅲ中等的风险(9-12)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风险减少措施。当中度风险的后果属于“严重伤害”时,有条件、有经费时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以更准确地确定伤治理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考虑建立目标,实施管理方案、建立(修订)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Ⅱ可接受的风险维持现有管理办法,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采用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关键特性定期检测等监测方法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4-8)Ⅰ可忽略的风险(<4)不需要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注:风险评价的结果宜为一个按优先顺序排列的控制措施清单,该清单包含了新设计的控制措施、拟保持的控制措施或加以改进的控制措施。

选择控制措施时宜考虑以下方面:

a)如果可能,则完全消除危险源,例如用安全物质取代危险物质;

b)如果不可能消除,则努力降低风险,例如使用低压电器;

c)尽可能使工作适宜于个体,例如考虑个体的心理和生理接受力;

d)利用技术进步改进控制;

e)措施用于保护每个人;

f)将技术控制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g)对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的需求;

h)在所有其他何选择的控制措施均已考虑之后,作为最终手段而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i)对应急方案的需求;

j)主动性测量指标对于监视控制措施的控制程度是必要的。

还宜考虑建立应急计划,提供与组织的危险源有关的应急设备。

第二篇:基本定量风险评价法:概率危险评价技术

 

基本定量风险评价法:概率危险评价技术

来源:安全资讯网 编辑:冰雪 时间:2009-6-26 14:15:17 概 述

概率危险评价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单个元件(如管路、泵、阀门、压力容器、控制装置、操作人员等)的设计和操作性能来估计整个系统发生事故概率。应用范围

作为危险分析的一部分,定量危险评价包括辨识与公众健康、安全和环境有关的危险并估计危险发生的概率和严重度。自20世纪60年代末概率危险评价方法问世以来,主要应用于下述3个方面:

⑴提供某种技术的危险分析情况,用于制定政策、答复公众咨询、评价环境影响等。

⑵提供危险定量分析值及减小危险的措施,帮助建立有关法律和操作程序。

⑶在工厂设计、运行、质量管理、改造及维修时提出安全改进措施。

概率危险评价是评价和改善技术安全性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可建造导致不希望后果的事件树或故障树,来分析事故原因。通过估算事件发生概率或事故率以及损失值,可定量表示危险性大小。损失值通常用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设备和财产损失表示,有时也用生态危害来表示。评价步骤

在核工业中,概率法用来替代传统的决定论方法评价工厂的安全性。使用概率危险评价方法便于设计冗余安全系统和高度防护装置。概率危险评价通常由3个步骤组成:

⑴辨识引发事件;

⑵对已辨识事件发生的后果及概率建模;

⑶对危险性进行量化分析。

概率危险评价可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核工业中有3种概率危险评价方法:一级评价,仅考虑反应堆芯溶化的概率;二级评价,分析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浓度;三级评价,分析事故产生的个体和群体危险。后者常称作综合性或大规模危险评价。应用分析

概率危险评价为安全评价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该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它的应用范围。

1)完整性和失效数据

概率危险评价要求分析完整和数据充足。这意味着概率危险评价必须考虑可能发生异常的每一事件。此外,完整性还包括人的作用和一般失效事件的建模。然而,完整的分析是不可能的。因为疏忽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完整性为该方法最关键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必须忽略小危险事件。这意味着评价人员必须确定哪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低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如果这类低概率事件确定不可能发生,则结果误差不大。然而,意外的一般性事故会使估计的概率值相差几个数量级,因此这样的简化未必是合理的。随着新信息的出现,早期的估计可能是会比较乐观,如水冷式反应堆导致管受晶间应力腐蚀而开裂等。

地震、洪涝、恶劣气候条件等外因也能导致事故发生。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比工厂内部因素更复杂,结构不清楚,因此,这类危险评价常常是不准确的。在许多危险评价中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假设,即工厂都是按设计建造和维修的。评价过程中很少考虑违反安全技术规定等方面的因素。

限制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广泛应用的另一个因素是人与技术系统的相互作用,三涅岛核电站事故、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等都证明人的因素影响非常大。尽管在人的因素领域已进行了20余年的研究,但除专家判断法外,还没有任何实用方法来辨识人为失误及确定其概率值。

数据的准确性也是限制因素之一。元件失效的经验可用来进行统计外推,计算失效率,但这样计算的失效率是否能够从一种情形借鉴到另一种情形还值得考虑。

2)假设和专家判断法

分析结果与假设条件、系统建模以及将历史数据代入模型所作的判断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整个分析过程中都要使用相当多的专家判断方法。如果专家判断法已被认可,那么分析结果是有效的。但实际上,在进行概率危险评价过程中,技术上和分析方法上使用的判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描述危险特性、选择如何来填补不足的数据、什么样的事件可忽略不计、模拟复杂的物理现象、描述分析结果的可信度、选择表述方式等。整个分析过程中都要进行假设,所有的假设都要求判断是否合适。此外,专家陷入自己的分析思路中,难以按科学的标准鉴别社会技术系统内存在的分歧。

由于专家判断法固有的主观性,因此,所分析人员对同一工厂进行评价时,评价结果相差很大。可靠性计算的经验表明,概率评价能产生2个数量级的误差。早期用概率危险评价方法评价液化天然气贮罐的危险性也出现了类似的误差。当用个体危险性表示工厂附近居民的危险性时,不同概率危险评价的结果也有几个数量级的误差。这类误差并非由于分析方法上的缺陷引起的,而且在评价对象的描述、假设和使用模式方面存在的差异引起的。

核工业部门累积了概率危险评价结果的差异性。目前,美国核反应堆芯熔化损失的概率估计为10—5/年10—3/年。这一差别并非仅仅是设计和场所不同,正如评价权威专家指出的那样,研究的范围、使用的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分析时所作的假设等因素都会影响分析结果。瑞典的研究表明,建模不同也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在一份概率危险评价现状的研究材

料中美国政府统计办公室认为,概率危险评价结果的差异性限制了它们之间的比较,且也是该方法最致命的问题。

3)表达不确定性

在很大程度上,概率危险评价方法的不确定性取决于分析的完整性、建模的准确性以及参数估计的充分性。后者的不确定性可通过分析扩展数据的概率分布进行计算而得出(假设分析数据充足)。由分析方法本身和模型不完整性引起的不确定性的解决是很困难的。这些因素常用敏感度分析方法来解决。

类似的问题在早期的液化石油气贮存装置的概率危险评价中已有报道。由于不了解持不同意见的专家的看法和不同的评价模型,分析人员总是过高地估计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虽然通过分析人员的判断也减少了一些事故,但掩盖了这种判断本身可能存在的不足,有时选择参数与定性讨论的结果相差几个数量级。在有害化学物质的危险评价中,不能直接说明不确定性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4)复杂性

技术系统日趋复杂和相互渗透产生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大规模的核安全评价包含了无数个不同的系数,要求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计算的数据令人吃惊。一座核电站进行一次概率危险评价要求估计成千上万个参数,报告长达几千页。这阻碍了研究结果的应用交流。然而,核电站危险评价还是—个相对简单且已为人们了解的技术,许多化工厂比核电站要复杂得多,人们了解得也较少。尽管概率危险评价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较适用于评价复杂系统的危险性,但它只适合结构和定义都明确的系统。应用实例

5.1 Canvey岛危险评价

1)概述

1976年,应英国环境与就业大臣的要求,英国卫生与安全管理局(HSE)对Canvey岛/Thurrock地区工业设施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该项研究源于公众质询是否允许在这一地区建1座炼油厂。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现有工业设施及建成炼油厂后对居民造成的危险性。

Canvey岛位于泰晤士河伦敦以北,居民3万人,现有7座工厂,雇工3200人。这些工厂主要贮存、运输、生产汽油和石油产品,约贮存10万t液化天然气、1800万t石油产品。

2)引发事件及其发生概率

该项研究系统分析了各工厂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发生的条件。重点研究了贮存和运输过程能引发事故的下列事件:

(1)管道和贮罐破裂(自发或疲劳);

(2)泵壳破裂;

(3)控制过程失控(压力、温度、流量等)。

此外,爆炸冲击波、爆炸碎片以及贮罐过热等火灾、爆炸事故也会对附近的设施造成损失。

引发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后续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主要通过分析统计资料和技术判断获得。为获得定量的数值和结果,主要采用了下述方法:

(1)分析统计资料;

(2)在统计分析基础上,对个别缺项进行判断补充;

(3)通过已做FTA分析的类似案例,分析估计得出定量数值和结果;

(4)对一些无法获得的数据进行主观判断;

(5)通过分析文献资料获取数据。

3)事故影响

研究对象中可能发生爆炸事故的工业设施距离居民区1km以上。如果这些设施就地爆炸,则后果较小;但若是爆炸性蒸气飘向居民区而发生爆炸,则可能发生下列事故:

(1)直接的爆炸压力伤害;

(2)冲击波伤害;

(3)爆炸热伤害(在爆炸火球范围内);

(4)由爆炸引起的火灾伤害;

(5)窒息伤害;

(6)爆炸火球的热辐射伤害。

Canvey岛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为4000人/km2,通过估算得出了厂区蒸气云爆炸的条件概率和伤亡人数(死亡人数按总伤亡人数的一半计),结果见表1。

表1 蒸气云爆炸的条件概率和伤亡人数

应该注意的是,为计算蒸气云在居民区爆炸的概率,必须了解爆炸性蒸气云的形成概率、爆炸概率以及向居民区运行概率和在该地区被引爆的概率。

假设压力贮罐爆炸后形成了1000t的无水氨蒸气云(20%蒸气,80%液体),在当地气象条件下(风速为6m/s),危险的氨气沿风向分布,形成一个半轴为2.5km和3km的椭球形区域。考虑人口分布及气象条件,得到1000t氨泄漏后的伤亡人数及条件概率,结果见表2。

表2 1000t氨泄漏后的伤亡人数及条件概率

该研究分析了可能出现的38种情况,得出了Canvey岛现有工业设施以及扩建后和经安全改善措施前后4种条件下的风险。

社会风险概率见表3。

表3 社会风险概率和伤亡人数

最大个人风险率见表4。

表4 最大个人风险率

5.2 Riinmond地区危险评价

1979年应荷兰居民安全委员会要求,英国伦敦Cremer & Warner公司和德国法兰克福Battele公司对Rijnmond地区的6个工业设施进行了风险评价。Rijnmond位于鹿特丹到北海的莱茵河三角洲,长40km,宽15km,居民10万人。此研究项目的目的是探索对工业设施进行风险分析的可行性,为实际应用积累经验。

1)工业设施

这6个工业设施分别是:丙烯腈贮罐、液氨贮罐、液氯贮罐群、液化天然气贮罐、丙烯贮罐和二乙醇胺再生炉。

(1)丙烯腈贮罐:该贮罐容积为3700m3,配备有灭火设备和贮罐冷却设备。装置主要是人工控制。研究中对贮罐、输送管道及泵等进行了分析。

(2)液氨贮罐:环形液氨贮罐容积1000m3,平均贮量为250000 kg,相当总贮量40%,贮罐压力高达1.2MPa,温度为室温。装配有应急关闭系统。通常情况下人工操作和远距离控制相结合。该贮罐属于一个生产化工原料和化肥的工厂,仅对贮罐、输送管道、泵及其他附属设备进行了分析。

(3)液氯贮罐群:这是一个大化工厂的液氯贮罐群,由5个90m3容积(每个相当于100t液氯)贮罐、输送管以及废气压缩机组成,贮罐压力0.65MPa,温度为室温。每天罐群的液氯通过量约300t。

(4)液化天然气(LNG)贮罐:对2个液化天然气贮罐及其附属设备进行了研究,每个容积为5700m3,LNG贮存温度-162℃。

(5)丙烯贮罐:为2个球形贮罐,容量共1200t,室温下最大压力0.14MPa,几乎全部靠手动阀控制。

(6)二乙醇胺再生炉(脱硫设备):该装置是汽油脱硫过程的一部分,操作温度约92℃,压力0.06MPa。

经危险预分析,潜在的事故危险有火灾、爆炸、毒物泄漏。

2)分析方法

(1)分析方法。

首先用检查表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辨识失效模式、引发事件及事故。大多数引发事件和事故发生的概率都直接来自统计资料。表5中列出了统计的各贮罐引发事件数和事故类型,对有些缺乏统计资料的事件则用FTA推导其发生概率。

表5 贮罐引发事件数和事故类型的统计资料

(2)事故发生概率。

事故发生概率主要通过统计分析和FTA分析获得。为此要求了解引发事件概率、元件失效率以及人为失误率。主要通过下述3个途径获取:

①收集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②工厂提供有关数据;

③估计。

重点分析对象是:泵、管道、软管、装载臂、阀门、测量仪器、控制装置、电气设备、贮罐、人的失误、外部事件等11类。

3)事故影响

(1)爆炸。

只考虑爆炸冲击波的影响时,冲击波最大压力与损坏程度之间的关系见表6。

表6 冲击波最大压力与损坏程度之间的关系

(2)火灾。

蒸气云爆炸(火球)能量密度与破坏形式和程度的关系见表7。

表7 蒸气云爆炸(火球)能量密度与破坏形式和程度的关系

稳定状态火灾热通量水平与损坏形式和程度的关系见表8。

表8 稳定状态火灾热通量水平与损坏形式和程度的关系

(3)毒性气体影响

在所评价的设施中,有氯气、氨气、硫化氢等3种有毒气体,其毒性见表9。

表9 毒性气体的影响

4)研究结果与结论

经分析计算得出6个设施的风险性,见表10。

表10 评 价 结 果

由上表可见,脱硫设备的危险最低,原因是物质潜在危险性低,工厂设计较好。由于居民区远离液化天然气贮罐,且贮罐有厚达1m的混凝土保护壁,所以危险性较小。丙烯腈设施对居民的危险非常低,因为该设施的危险影响范围小;但对作业人员的危险较高,因为有较高的事故发生率。

相比之下,液氨贮罐、液氯贮罐和丙烯贮罐的危险要高,主要原因是所贮存物质本身的危险性大、贮量大,并且较接近居民区,以及泄漏后高压液化气体特性等。

5.3 Canvey岛危险评价与Rijnmond地区危险评价的比较

如上所述,Canvey与Rijnmond风险评价研究的目的不同。在Canvey岛风险评价中,主要目的是了解整个地区工业设施对居民的风险。在Rijnmond风险评价中,主要目的是探索什么样的风险评价方法可用于化工厂的安全评价。因此,两项研究的侧重点不同。Canvey没有详细分析工厂细节,着重于在统计资料分析和估计基础上进行总体评价,重点放在工业区一个工厂内发生的事故引发另一个工厂发生事故后造成的总的后果。在Rijnmond研究中,用FTA详细分析了研究对象,由于研究对象仅是工厂的一部分,因此,评价结果不是整个工厂的风险性,此外也没有考虑事故对厂内其他设施的影响。因此,可以说Canvey评价的方法是宏观的,评价的是整个区域,它忽略了一些细节,提出的改善措施也是宏观的,不涉及具体细节。相比之下,Rijnmond评价是针对具体的设计细节。Canvey岛评价更适合用于项目选址阶段,确定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对周边居民、人员、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作一详细论证。Rijnmond方法对项目装置情况分析比较透彻,适合用于在役装置安全评价,评价运行的装置对周边居民及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影响。

理想情况下要把宏观方法和微观方法结合起来。对一般设施可通过统计资料分析获取数据,必要时可用技术判断方法;对危险性很大的设施则用FTA方法分析。

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对我们了解技术的危险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该方法要求对系统进行完整分析,且要求有充足的失效数据,因此,它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工作。要求系统分析的完整性、建模的准确性以及参数估计的充分性和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差异性,限制了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因此它只适合结构和定义都明确的系统。

第三篇: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

这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给予的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提高道德的形成、发展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1)表扬与奖励(2)批评与惩罚(3)评比(4)操作评定。运用品德评价法的要求:(1)要使学生不仅成为评价的对象而且成为评价的主体。(2)品德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3)要贯彻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方法。

所谓FRC品德测评法是事实报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考核性品德测评方法。这种品德测评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借助计算机分析技术,从个体品德结构要素中确定一些基本要素,再从基本要素中选择一些表征行为或事实,然后要求被测评者就自己是否具备这些表征行为与事实予以报告。报告的方式既可以是个别的谈话,也可以是集体的问卷。每个人所表征的行为事实,经过光电信息处理后,即储存于个人品行信息库中,然后计算机根据专家仿真测评系统对被测评人报告的表征行为进行分析,作出定性与定量的评定。但是 目前有种新型的测评法,叫做drfinger大脑多元潜能测评,可以更真实的了解你自身先天的潜能、优弱势、主性格、潜意识性格以及职业规划的建议。建议如果想了解详细,最好做个这样的测评深入了解 品德评价法(1)含义:

是指通过对学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激励其上进,预防和克服不良品德的滋长的方法。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以及操行评定等。

(2)运用品德评价法时要注意的事项

1)奖惩要适当,要有教育意义,不要滥用

2)奖惩要公平合理,实事求是,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3)奖惩要及时,时机要恰当。

4)奖惩方式要多样化。

5)奖惩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第四篇:冷库风险评价

关于风险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后的废气主要来源于由于采用液氨作为制冷剂而可能导致的氨外逸和燃油锅炉废气、食堂液化石油气燃烧废气及油烟。

1.1冷库氨泄漏事故风险分析

(1)氨的性质简介氨,制冷剂代号R717,是一种理想的制冷工质,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质。在限制和禁止使用CFC物质的形势下,氨由于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使用较广泛。氨(NH3)为无色、有剌激性辛辣味恶臭的气体,分子量17.03。比重0.597。沸点―33.33℃。溶点―77.7℃。爆炸极限为15.7%~27%(容积)。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氨在常温下加压易液化,称为液氨,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与水形成氨水(NH3+H2O=NH3•H2O),呈弱碱性。氨水极不稳定,遇热后分解,1%水溶液PH值为11.7。浓氨水含氨28%~29%。氨在常态下呈气体,比空气轻,易逸出,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故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伤。

(2)风险识别

本项目所用制冷剂氨不属于剧毒物质和一般毒物(属低毒类);氨属火灾、爆炸危险物质;根据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中规定,项目全部冷库使用氨的数量约35t,不超过临界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制冷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制冷工质在系统中藉助压缩机械能输送流动,完成制冷循环。对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规范标准,氨制冷系统属于第二级释放源,制冷装置在正常运行时不会释放易燃物质;即使释放也是在压缩机、氨泵的轴封处和阀门、法蓝、管件接头等密封处偶尔的、短时的发生。第二级释放源存在的区域,可划为2区。2区的概念是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但规范第2.2.5条又说:“当通风良好时,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规范第2.2.2条还同时规定:“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的10%”,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根据《冷库设计规范》(GBJ72-84)第8.0.2条规定“氨压缩机房应设事故排风装置,换气次数应取8次/小时,排风机宜选用防爆型”。据此,氨压缩机房可视为通风良好,应按降低区域等级处理;从上述分析中得知,出现最高浓度能超过爆炸下限10%的概率近似为零。同时氨的比重很轻,在标准状态下,氨的比重是0.59kg/m3。仅为空气的0.546,而且其扩散能力较强,扩散系数为17×10-2cm2/s,仅次于氢、氧。因此,它难以聚集到爆炸极限的浓度。因此,可以将氨制冷系统作为非爆炸危险区看待。同时,冷库氨在正常工况下的自然损耗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发生氨泄漏的常见原因是由于管理不善,工人违章操作以及设备、容器陈旧,管道破裂,阀门损漏,钢瓶或贮槽、贮罐爆炸或运输不当,贮罐暴晒等导致生产性事故或意外事故所造成。

综上所述,本项目冷库环境风险来源于氨泄漏。氨泄漏因素主要有:

(1)管路系统泄漏(包括管道、阀门、连接法兰、泵的密封等设备及部位);

(2)储气罐泄漏;

(3)自然因素,如地震、雷击等。根据类比资料,冷库氨泄漏一般产生自储气罐泄漏,本项目每座冷库氨储罐液氨储量为5~6吨,根据统计资料,该类容器失效允许概率1.0×10—5。本次评价考虑当且仅当有一座冷库氨储罐发生事故时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3)源强分析液氨泄漏速度QL用柏努利方程计算:式中:QL——液体泄漏速度,kg/s;Cd——液体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A——裂口面积,m2;P——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环境压力,Pa;g——重力加速度。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本次评价考虑当氨储罐出现一个1cm2裂口时,此时容器内压力为1.4兆Pa,环境压力设定为1个标准大气压,由于氨储罐一般为卧式,考虑底部出现裂口,高度取1m。将上述数据代入得出此时的氨泄漏速度是0.075kg/s。

(4)后果计算本项目氨泄漏属瞬时或短时间事故,采用烟团模式:式中:C--下风向地面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mg.m-3);--烟团中心坐标;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σX、、σy、σ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m)。常取σX=σy本次评价考虑泄漏时间为30min,预测时间为发生氨泄漏后10min。假设发生泄漏时风速为3m/s。

表7-6最大落地浓度和距离表距离(m)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浓度(mg/m3)0.0619 3.8246 6.2080 5.9871 5.1198 4.2591 3.5420 2.9702 距离(m)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浓度(mg/m3)2.5175 2.1463 1.7519 1.1905 0.6179 0.2480 0.0815 0.0233 距离(m)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500 2800 3000 浓度(mg/m3)0.0061 0.0015 0.0004 0.0001 0 0 0 0

地面轴线最大浓度点:最大落地浓度点的下风向距离:Xm=328.9997(m)最大落地浓度:Cm=6.294097(mg/m3)根据*县气象资料,冬春盛行偏北风,夏秋盛行偏南风,根据上表可看出,当发生假设条件的环境风险时,氨的最大落地浓度是下风向约330m处,冬春季将对*县火车站一侧,夏秋季将对雍渡村造成一定的影响。氨侵入途径为吸入,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根据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限值(TJ36-79)0.20mg/m3(一次值),本项目发生假设条件氨泄漏时,将对下风向700m范围内造成污染影响。按照《冷库设计规范》QBJ72—84第3.1.3条之规定,库房与厂内建(构)筑物的卫生防护距离至少为30m。项目应加强制冷设备管理维护,严防氨泄漏的发生。

(5)氨泄漏事故预防措施氨是乙类易燃气体,在适当压力下液化成液氨,一般储存于钢瓶或储罐中,在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当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防止发生泄漏爆炸事故。首先储存氨的容器为压力容器,必须定期检验,钢瓶或储罐应放在阴凉通风的库棚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光直射,与性质相抵触的氟、氯及酸类等危险物品分开储存。其次是在搬运时轻拿轻放,防止钢瓶及瓶阀受损,运输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能超压超量运输,运输车辆应避开高温时段,防止曝晒,同时要保护好附件阀门及液位表。另外在氨制冷工序中,应当注意氨压缩机房的防火要求,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氨压缩机房列为乙类火灾危险的厂房,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冷库设计规范》中对氨压缩机房也有专门的设计要求,应当有足够的泄压面积,电气设备要按Q-2(1区)级防爆要求考虑,并设有紧急泄压装置及可供抢救时喷洒水雾的消火栓。配备必要的防毒面具,有条件的可配备空气呼吸器。

(6)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要注意做好五个方面:一是根据现场情况划分警戒区,处置车辆和人员一般停靠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二是处置人员的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在处置泄漏或有关设备时,应穿着隔绝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直接接触液氨时,应穿着防寒服装。紧急时也可穿棉衣棉裤,扎紧裤袖管,并用浸湿口罩捂住口鼻。三是应迅速清除泄漏区的所有火源和易燃物,并加强通风。如是钢瓶泄漏,处置时应用无火花工具,尽量使泄漏口朝上,以防液化气体大量流淌。关阀和堵漏措施无效时,可考虑将钢瓶浸入水或稀酸溶液中,或转移至空旷地带洗消处理。四是对泄漏的液氨应使用雾状水、开花水流驱散。处置时应尽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五是如发生火灾时应用雾状水、开花水流、抗溶性泡沫、砂土或CO2进行扑救,同时注意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若有可能,应尽快将可移动的物品转移出火场。若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则应立即撤退。

(7)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液氨储槽(罐)应严格控制储存量,避免过量超装,引起液氨冲破安全阀溢出,建议对液氨储存系统安装可靠的液面

第五篇: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培训材料

一、风险评价的概念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过程。

二、风险评价的目的

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中考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找出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潜在的事故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求出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评价装备或生产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针对我司储罐区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进一步辨识液体化学品装卸、储存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危害程度,查找事故隐患,控制、消除危险危害和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具体有以下两点:

1、辨识分析危险性,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为我司之后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2、分析安全现状、提出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以提高安全水平。

三、风险评价的范围

针对我司储罐区风险评价的范围是我司库区的安全设施、公用辅助工程、周边环境、作业过程、设备以及安全管理等,陆域仓储与码头分界以长江大堤江侧坡顶线为界。

四、风险评价的依据

a国家有关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b石化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c公司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d公司安全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e 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相类似的事故统计资料; f《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1]第60号)等法律;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等国务院令;

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2005]第1号)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令[2006]第3号)等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修改)(2009年6月1日施行)2)《江苏省劳动保护条例》(修正版)(2004年7月1日施行)等地方性法规、文件;

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2)《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程》(AQ3009-2007)等安全标准。

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2)《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99)等国家及行业标准。

五、风险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工作危害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架设分析法、危险指数法、事件树分析、人员可靠性分析、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我司选用的有安全检查表(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工作危害分析(JHA)三种方法。

1、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法(1)定义: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和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相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2)特点:

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隐患的一种实用而简单可行的定性分析法。

①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②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

③表的应用方式可以问答式,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表内还可以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重新检查改进的情况;

④简明易懂容易操作。

2、预危险性分析(PHA)法(1)定义:

预先危险性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2)目的:

①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②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③预测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

④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3)需要资料: ①各种设计方案的系统和分系统部件的设计图纸和资料; ②在系统预期的寿命期内,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活动、功能和工作顺序的功能流程图及有关资料;

③在预期的试验、制造、储存、修理、使用等活动中与安全要求有关的背景材料。

(4)分析步骤:

①危害辨识——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②确定可能事故类型——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③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④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按危害等级排定次序,以便按计划处理;

⑤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5)等级划分:

为了评判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以及它们对系统破坏性的影响大小,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给出了各类危险性的划分标准。该法将危险性的划分4个等级。

安全的(I)——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

临界的(II)——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

危险的(III)——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灾难性的(IV)——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3、工作危害分析(JHA)法(1)定义:

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2)方法:

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3)步骤划分:

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作业步骤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4)危害辨识:

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

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受伤害,当然也不能使他人受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受到损害。所以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我们在作业时常常强调“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造成这三种伤害的危害。

(5)具体执行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之后,经过评审,应进一步确定正确的作业步骤,制定此项作业的标准及操作规程。

六、通知各班组全员于1月20日~2月5日进行岗位识别

下载矩阵风险评价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矩阵风险评价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矩阵心得体会

    《矩阵论》学习心得体会 2011-2012第一学期,我在李胜坤老师的引领下,逐步学习了科学出版社出版、徐仲和张凯院等编著的《矩阵论简明教程》第二版。该书是大学本科期间所学习的......

    矩阵分析

    第一章: 了解线性空间(不考证明),维数,基 9页:线性变换,定理1.3 13页:定理1.10,线性空间的内积,正交 要求:线性子空间(3条)非零,加法,数乘 35页,2491011 本章出两道题 第二章: 约旦标准型 相......

    员工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矩阵

    员工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矩阵上级评估 考核指标 评价标准与打分细则 得分 优秀 90100分 良好 8090分 一般 7080分 合格 6070分 不合格 60分以下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对相......

    浅谈档案袋评价法

    浅谈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 我自......

    活动反思评价法

    .活动反思评价法 活动反思评价是基于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心理体验及表现而进行的评价,通过反思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水平,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这种评价过程中,活动反......

    厂长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厂长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 为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 全生产标准化的通知》(安监品管三(2011)24)要求并对公司内进入的危险化学品原料及安全生......

    社会稳定风险评价

    **市**文化园道桥及园区建设**市**文化园道桥及园区建设房屋征收补偿项目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市政府:目前,**文化园道桥及园区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工作即将结束, 根......

    厂长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厂长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 为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通知》(安监品管三(2011)24)要求并对公司内进入的危险化学品原料及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