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设计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5 00:4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设计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设计管理办法》。

第一篇: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设计管理办法

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管理,保证勘测设计质量,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各级财政投资和社会融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第三条 设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项目的勘测设计管理工作,并对勘测设计活动进行监督。设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委托省国土资源厅公布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项目的测量、设计。测量、设计规模达到公开招标额度的,应组织公开招标。

第四条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勘测设计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的,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切实保护耕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第五条 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勘测设计活动,应坚持先勘测、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第六条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勘测设计单位必须依法进行勘测设计活动,严格执行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标准,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勘测设计的质量负责。

第二章 项目测绘及工程地质勘探

第七条 项目通过前期审核(省级财政资金的项目为立项批复,下同)后,建设单位应组织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进行测绘。同时,项目区外与项目相关的必要的水系、道路及重要参照物必须进行测绘,以反映与区内的相互关系。

第八条 项目区测绘成果必须能满足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量计算、施工放样、拆迁及青苗补偿统计等要求。

第九条 项目的测绘应委托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承担。测绘承担单位应依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测绘技术规程》等相关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依法进行测绘。

第十条 土地开发整理测绘统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第十一条 项目测绘必须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方法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及成图。

第十二条

地表岩石分布较广、软地基等工程地质较复杂的项目以及需修建山塘水库的项目,应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等相关技术规程对项目工程地质状况进行勘探评估。

第十三条

以采用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的项目,应进行项目区和周边水文地质勘查,或提供已有水文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

第十四条

项目涉及拦河坝、农用桥、护堤、护岸、挡墙等建筑物的,项目业主应负责提供地质勘查资料或地质情况说明,设计单位应到现场对地质资料进行核实。

第十五条

项目经实地测量坡度超过有关规定的,测量单位应告知项目业主,并剔除出项目区。经工程地质勘探评估后,工程地质条件不符合要求的,或土地开发整理成本过高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主管部门应申请改点或终止项目实施。

第十六条

项目测量成果由设区市复核,确保质量,同时报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备案予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

第三章 项目初步设计

第十七条

项目初步设计是指项目在通过前期审核和实测地形图基础上,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其他工程等进行设计,并编制投资预算。

第十八条 项目通过立项审核后,项目业主应委托省国土资源厅公布的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初步设计。

第十九条

项目设计方案应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建〔2005〕169号)、《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等国家和省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定及标准进行编制。

第二十条

项目初步设计应进行驻点踏勘,尽可能与项目区地形测绘同步进行。设计人员要与测绘人员进行项目区地形、地物情况的交接,并按省厅要求对项目区土壤、水文地质、基础设施等情况进行调查,填写《现场调查表》,使项目初步设计更加切合实际,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第二十一条

初步设计应充分征求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村民与村委会的意见,讨论成果应形成会议纪要,并作为设计文本的附件。

第二十二条

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应提交以下设计成果:

(一)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二)项目现状图;

(三)项目总体规划图;

(四)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册;

(五)项目投资预算书;

(六)土壤调查报告;

(七)现场调查表及方案讨论会议纪要;

(八)项目区及基础设施相关照片或影视资料;

(九)省国土资源厅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四章 设计审查

第二十三条

省级立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由省国土资源组织评审;市级立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村庄旧宅基地复垦项目由设区市组织评审。

第二十四条

设计单位在项目评审之前必须提交按规定的深度和数量提交初步设计报告,设计单位必须提供相关的设计资料后方可上会审查。

第二十五条

项目评审会设计单位应汇报以下主要内容:

(一)介绍项目区规模、地类等情况,并用CAD程序演示;

(二)结合照片或影视资料分片介绍项目区基本情况、现场调查情况及地材情况,说明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群众的要求、地材情况对结构设计的影响等;

(三)结合照片介绍项目区原有设施现状,在规划图上的位置,及利用和改造的措施;

(四)介绍总平面布置思路和工程设计、预算。第二十六条

项目设计评审会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项目业主根据《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审查要点》及有关文件规定,对设计的方案和预算方面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形成会议纪要。

第二十七条

设计评审会后,设计单位应根据会议纪要和专家意见,对设计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并按纪要规定的时限内报送复审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复审,审核设计对评审会议纪要的落实情况,确定设计方案和投资预算。

第二十八条

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设计、预算经专家评审后,由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批复。

第五章 项目施工图设计

第二十九条 施工图设计是项目工程招投标和施工组织的主要依据。项目初步设计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尽快组织设计单位编制项目施工图设计。

第三十条 项目施工图设计的原则:

(一)应依据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文件的要求进行。

(二)应坚持在工程内容不减少、施工质量不降低、预算投资不突破的前提下,对项目初步设计进行完善和优化。

(三)设计深度应满足工程招投标和工程施工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 项目施工图设计应报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准机关备案。

第三十二条 项目初步设计达到工程招标和施工组织所要求的设计深度的,可直接采用初步设计作为施工图设计。

第三十三条 在工程开工前,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说明工程设计意图,解释工程设计文件;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应派有关技术人员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

第六章 项目设计变更

第三十四条 项目初步设计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复文件组织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施工,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按规定报批,原则上一个项目变更不得超过一次。

第三十五条 项目设计变更的原则:

(一)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建筑物安全,保证工程效能正常发挥,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二)设计变更的方案不得降低原设计标准,不得减少批复的项目规模。

(三)属财政全额投资的项目,设计变更的方案原则不得增加项目投资。

第三十六条 项目设计变更分为技术性小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

(一)技术性设计变更包括下列情形:

(1)灌排沟渠、泵站、桥梁、涵洞、堤岸、道路等工程的基础地质情况以及实地地形与原勘测成果不符,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修改建筑物的基础处理设计或小距离地移动位置。或者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作相应调整,整个建筑物的功能不受损,设计标准不降低。

(2)由于市场行情变化,设备、原材料采购不到,需要采用其他设备、原材料进行替代,根据新设备、新材料的工程技术参数对建筑物的原设计重新复核、修改。

修改后建筑物的功能及设计标准不降低。

(3)由于施工季节、工期变化,按照原施工组织设计不能按时完工或保证工程质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确保按质按时完成工程建筑。

(4)施工期间土地权属调整有困难或为满足当地群众的合理要求,适当移动路、沟、渠的位置,不破坏田块、路、沟、渠原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

技术性小变更应控制在项目工程施工费3%以内。

(二)重大设计变更包括下列情形:

(1)项目建设范围有较大变更;项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发生变化。

(2)项目区主要取水方式、灌溉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3)设计标准降低。包括以下情形:降低防洪堤的堤顶高程、减少断面尺寸降低安全标准;减少引灌渠的引水流量,减少断面尺寸,降低灌溉标准;改用次等级的建筑材料等。

(4)因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强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项目无法按原设计方案实施,需修改设计方案的。

重大设计变更应控制在项目工程施工费3%-15%以内,超过15%的原则上不予变更。

第三十七条 项目设计变更一般由项目业主、施工单位或涉及土地权属单位提出,并由设计单位编制设计变更方案。省、市国土资源局在接到变更申请后,应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涉及土地权属单位对设计变更方案进行论证,取得一致意见。

第三十八条 技术性设计变更由设计单位批准,并报原初步设计批准机关备案。

重大设计变更须逐级上报原初步设计批准机关审批。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推荐具备资质的单位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量、设计,省厅将在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推荐及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定期公布更新机构名单。

第四十条

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应选择效率高、质量优良的相应机构承担业务;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在选择机构时,应要求其提交承诺函,并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将检查情况及时报告省厅。

第四十一条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配合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加强对项目测量、设计业务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量与设计成果质量。

第四十二条

省国土资源厅建立机构淘汰机制和不良行为的通报制度,会同设区市国土资源局不定期对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发现测量、设计单位存在以下问题的,第一次予以通报,第二次将不允许其从事我省土地开发整理相关业务。

(一)弄虚作假:包括未如实反映项目现状、未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编造水文数据、不如实反映项目区土壤情况、坡度情况等;

(二)工作马虎、质量低劣:包括测量或设计出现重大差错、因测量或设计原因造成重大设计变更、重复出现同类设计差错等;

(三)时间拖延、进度缓慢:包括因测量、设计单位原因未按省厅要求时间提交成果等;

(四)转包和非法分包等不良行为的。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福建省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13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3-06-16 【生效日期】1993-06-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建省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

(1993年6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吸引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以下简称成片土地开发项目),使成片土地开发项目符合全省国土规划和生产力布局,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国务院《 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成片土地开发项目开发面积应不少于20公顷。

第三条 第三条 成片土地开发项目,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成片土地开发项目建议书(或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下同),逐级上报到省人民政府审批(属厦门市的由厦门市政府审批)或国务院审批,同时抄报省计委、经贸委、建委、土地局、开放办、环保局等部门,由省政府委托省计委组织有关部门会审。上报项目建议书应包括下列附件:

1.中外双方合作、合资协议书,或外资企业申请书;

2.外商投资企业章程及投资者的身份证明;

3.投资者资信证明;

4.开发区域的初步规划图和规划说明;

5.经批准的预约用地申请表;

6.开发区域的总体环境影响初步意见书。

成片土地开发项目经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批准立项后,由投资者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将合同、章程及附件上报省经贸委审批,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成立开发企业。

第四条 第四条 成片土地开发项目的总投资与注册资本的比例及缴资期限,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执行。投资者按合同、章程规定的投资期限投入资金后,应依法委托在中国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验资,验资报告送省经贸委、土地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

第五条 第五条 由开发企业委托国内有资格的规划设计单位,按国家规定内容编制开发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选择境外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成片土地开发的规划设计,按国家计委和经贸部颁发的《 中外合作设计工程项目暂行规定》执行。

成片土地开发规划应符合下列技术规定:

1.成片土地开发项目的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应不少于80%,生活配套设施用地应不高于20%(农业综合开发区和旅游开发区除外);

2.绿地率不低于30%;

3.停车场(库)规划应符合公安部、建设部《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定(暂行)》的要求;

4.建筑间距,一般地区应不小于1:1,需要抗震防护的地区,按抗震防护要求执行;

5.成片土地开发工业用地的建筑容积率按不低于1:2控制;

6.规划布局还应符合消防、环卫、劳动安全保护等有关技术规定。

成片土地开发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有规划设计资格的机构评估论证后,由省建委组织评审,报省政府审批。开发建设过程中如需调整或修改规划,须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六条 第六条 开发企业委托持证(甲级)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总体评价报告,报省环保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准文件应抄送参与项目建议书会审的有关单位。环境影响总体评价报告审批后,由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对开发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监督。

第七条 第七条 外商投资开发成片土地,应向项目所在地的市、县土地管理局办理土地预约登记,支付公顷不少于4.5万元的预约金后,领取土地预约证书,土地预约期最长为一年,逾期不办理用地报批手续或辞约的,预约金不予退还。如成片土地开发项目未能获得政府批准立项,应退还预约金。

第八条 第八条 成片土地开发项目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向开发企业出让土地使用权,应明确地块范围、用途、年限、出让金及其支付方式、期限和土地使用、转让条件。使用期满后外方如需延期,可依法申办延期手续。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批准后,开发企业应在十五天内向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交纳20%的出让金,六十天内应交纳全部出让金,逾期未交清的,解除土地使用合同。土地出让金的管理与使用由省政府另行规定。

第九条 第九条 各地市都应成立由土地、计划、物价、财政、建设、税务、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以及法律和科研部门的专家组成的土地估价委员会,设立地产评估事务所。成片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应根据土地所在区位、规划设计要求、地面物、基础设施配套情况、拆迁移民、使用年限、土地等级情况,分类评估。以公开招标、公开拍卖方式出让的成片土地价格,由市场确定,招标、拍卖的底价由地、市土地估价委员会评估确定。以协议方式出让的成片土地价格,经地、市土地估价委员会评估后,报省土地估价委员会审定,省土地估价委员会必须在接到报告之日起,十五天内予以批复,逾期未批复的视为认可。

第十条 第十条 成片土地开发项目建设期限限定为:40公顷以下不超过二年,40公顷至60公顷不超过三年,60公顷至100公顷不超过四年,100公顷以上不超过七年。凡取得土地使用权之日起二年内未动工开发的,取消项目,由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对开发建设期满后开发的部分土地由政府依法收回。确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建设期的,经省政府批准,可适当延长建设期限,延长期不超过两年,并按下列标准计收土地闲置费:

1.闲置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按出让金总额的10%计收;

2.闲置一年以上、二年以下的,按出让金总额的20%计收;

3.闲置二年以上的,无偿收回其未使用部分的土地使用权。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开发企业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必须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许可证,申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许可证,应具备以下条件:

1.持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土地使用证;

2.已经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的土地;

3.已交清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国家规定的有关税费。

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应在十天内确定是否发给转让、出租许可证。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和受让方应在签订合同之日起一个月内,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权属变更登记,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

未经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的,转让出租合同无效。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当地政府有权优先购买,成片土地开发企业应按规定缴纳土地增值费,具体标准及征收办法,由省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成片土地开发应尽量利用荒山、荒地、荒滩。确须使用耕地的,应依照“用一造一”的原则,由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开垦新耕地,成片土地开发占用耕地和新开耕地,原则上由用地所在地区和省辖市范围内统筹安排,自求平衡。如所在地(市)无法实现“用一造一”计划,可由地(市)土地管理局申请委托省土地管理局统一安排,易地开发。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占用耕地的成片开发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县土地管理局向开发者加收耕地开发专项基金,其标准为:水田每公顷4.5万元,旱地每公顷3万元,专项用于造地改地。占用鱼塘菜地的,按福建省新菜地开发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投资以及国内企业,在福建省内从事成片土地开发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建省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办法

福建省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办法

闽政[1992]43号

第一条 为加强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建立土地管理正常秩序,依法保障和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动,积累城镇建设和土地开发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以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第三条 使用划拨土地或需要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条例》和本办法。

第四条 依法使用划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享有按确定用途的土地使用权,需要转让(含以土地使用权作为与他人合资、合作条件)、出租、抵押时,必须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补交出让金。

第五条 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按照《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办理。其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金额,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一九九○年五月十九日(含当日)以后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按签订出让合同之日的标定地价扣除当时已支付费用的差额支付;

(二)一九九○年五月十九日以前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按不低于签订合同之日的标定地价的30%支付。具体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条 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原土地使用者可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也可按月(或按年)向政府缴纳土地使用权租金。

土地使用权租金标准及缴纳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自行确定,报省土地局备案。

第七条 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无法依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抵押人可在征得抵押权人同意后,与市、县土地管理部门签订附有下列条件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一)当处分划拨土地使用权时,本出让合同生效。

(二)处分抵押物的价款先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再偿还债务。

抵押人未交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而且划拨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权的额度应扣除未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数额。

第八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权租金,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收取后上交财政,其使用管理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应于每季度结束后十日内将上季批准转让、出租、抵押划拨的土地使用权的宗数、土地面积、收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租金数额上报省、地(市)土地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

第十条 用地单位或个人在获得划拨土地使用权二年内未能投资建设使用土地的,如有正当理由,可于期满前三个月向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延期使用申请。经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后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同意延期或不同意延期使用的决定。

延期使用的年限不超过两年。

第十一条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延期使用土地的,用地单位或个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向市、县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土地闲置费:

(一)延期一年的,按批准延期使用之日的标定地价的5%收取;

(二)延期二年的,按批准延期使用之日的标定地价的10%收取。

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收取的土地闲置费全额上交财政,用于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

第十二条 使用划拨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收回用地单位或个人的土地使用权:

(一)用地单位已经撤销、迁移、解散、破产或者其他原因停止使用土地的;

(二)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连续二年未使用的;

(三)不按批准的用途使用的;

(四)实施城市规划,需调整用地的;

(五)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

第十三条 依照前条规定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依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批准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当日即予公告,并书面通知用地单位或个人。

(三)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通知使用权人限期呈缴原批准文书及建设用地许可证,办理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手续;逾期不缴者,宣告其批准文书无效。

(四)划拨土地使用权自公告收回之日起,即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第十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对依法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可视具体情况给原用地单位或个人以适当补偿。对未按前条

(三)项规定期限办理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的,不予补偿。

第十五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主动退出原使用范围内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可从处置该土地的收益中提取适当比例予以奖励。

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主动申请从商业中心区迁出的,市、县人民政府应提供安置用地,对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给予相应补偿,并予以奖励。

前两款的奖励办法由省土地管理局会同省财政厅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 凡未依本办法规定,擅自将划拨土地使用权进行转让、出租、抵押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土地登记,并依法给予处理。

第十七条 土地管理部门在对划拨土地使用及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阅、复制与划拨土地使用监督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

(二)要求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或者报送与划拨土地使用监督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及其他必要情况;

(三)责令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停止正在进行的土地违法行为。

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第十八条 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除没收其非法所得外,并根据情节轻重处以非法所得50%以下罚款。法律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办理。第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标定地价,系指市、县人民政府以省、市、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基准地价为依据,根据土地市场交易价以及地块使用条件、所处区位、出让年限等条件评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土地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

第二十一条 因继承房屋、分家析产、住房制度改革等非营利性划拨土地使用权变更,以及因实施城市规划而重新调整划拨土地的,不适用本办法。

企业兼并、分立或改组、新设股份制企业的,其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管理,由省政府另行规定。第二十二条 经济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需要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参照本办法办理。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2002]第13号)

《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7月11日省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1989年2月27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河北省荒废土地开发利用暂行规定》(省政府令[1989]第20号)同时废止。

省长 钮茂生

二00二年九月十日

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土地开发,是指通过一定的工程或者生物措施,将未利用地变为耕地的活动。本规定所称的土地整理,是指通过对农村的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第四条 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

(二)增加耕地面积,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适度进行土地开发,鼓励开展土地整理;

(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 省、设区市、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的管理工作。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第二章 项目立项

第七条 本省实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制度。

省、设区市和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和当地土地后备资源状况,建立本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

第八条 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土地后备资源状况等情况,拟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并在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逐级

向有立项批准权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有立项批准权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立项申请报告和有关材料后,应当在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材料审查和现场勘察,做出综合评价,并决定批准或者不予批准。批准立项的,应当向申请立项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立项批复;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九条 申请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经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立项。

申请使用省级耕地开垦专项资金和列入省、设区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的项目,报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立项。

申请使用设区市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项目和列入县(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的项目,由设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并自批准立项之日起10日内报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申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二)项目相对集中连片;

(三)达到国家和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规模;

(四)土地权属清楚,界址明确,地类准确;

(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六)开垦坡度小于二十五度。

第十一条 申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资金来源;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图、项目规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五)土地权属证明。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二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批准立项后,由主管该项目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第十三条 土地开发整理任务由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对本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优先开发整理的权利。

第十四条 除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外,其他单位和个人开发整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应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开发整理合同,取得3年以内的土地开发整理权或者50年以内的土地使用权。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前,主管该项目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从事集体土地开发整理的单位和个人,签订土地开发整理合同,约定开发整理期限、质量标准、资金来源和其他有关内容。

第十五条 从事国有土地开发整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土地开发整理合同,约定开发整理期限、质量标准、资金来源和其他有关内容,取得3年以内的土地开发整理权或者50年以内的土地使用权。

第十六条 对国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质量监理制。

第十七条 从事土地开发整理的单位和个人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的约定施工。不得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第十八条 主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十九条 通过开发整理形成的耕地,应当达到下列标准:

(一)耕地的平整度能够保证田块均匀接受水分,喷灌或者滴灌的地面坡度不大于二十五度,其他的地面坡度不大于五度;

(二)耕地的覆土厚度折算为自然沉实土壤,山区不小于四十厘米,平原区不小于六十厘米;

(三)耕地的耕作层厚度不小于二十厘米,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和土壤结构应当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要;

(四)耕地的排灌设施符合排灌技术要求。

第二十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后,项目承担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验收申请之日起15日内组织验收。

经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使用省级耕地开垦专项资金的项目和列入省、设区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的项目,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列入县(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的项目,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设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第二十一条 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项目验收结束之日起10日内,出具验收报告。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验收报告,变更土地利用现状图。

设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接受委托并验收合格的,应当自项目验收结束之日起10日内,将验收报告报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验收不合格的,组织验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项目验收结束之日起10日内,提出整改意见,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第二十二条 取得土地开发整理权的单位和个人完成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当根据土地所有权性质,将土地移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并依照合同约定取得报酬。

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完成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当依照合同约定使用土地并取得报酬,并有权在合同约定的用地期限内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

第二十三条 省、设区市、县(市)发整理项目库的项目完成后,经验收合格的,应当将新增加的耕地分别纳入同级补充耕地储备库。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纳入补充耕地储备库。

第二十四条 纳入补充耕地储备库的耕地,用于抵顶建设占用耕地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耕地减少。

使用设区市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的耕地可以用于补充因为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所造成的耕地减少,不得用于抵顶因为建设占用耕地所造成的耕地减少。

第五章 项目资金

第二十五条 本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第二十六条 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以依照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所签订的合同的约定,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有关项目资金。

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项目的,凭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验收报告,在同一设区市范围内的县(市)之间,可以有偿转让补充耕地指标。

实施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其项目资金由国家有关部门拨付,本省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予以资金配套。

第二十七条 设区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供应建设用地时,应当把土地开发整理费用计入供地成本。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耕地开垦专项资金。

耕地开垦专项资金由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闲置费、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新型墙体材料开发费分成、土地使用税以及人民政府拨付的其他资金组成。

第二十九条 耕地开垦专项资金,由本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计划,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本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的项目资金、上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配套资金、当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补助资金,以及土地后备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验收、信息发布等费用,不得挪作他用。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报送同级财政部门,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联合下达项目计划和预算。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当对耕地开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防止截留和挪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禁止开垦区内从事开垦活动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水土流失、盐渍化和荒漠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对擅自截留、挪用耕地开垦专项资金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等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在开发整理的土地上可以建设直接服务于生产的临时性房屋,但不得擅自建设永久性建筑物。确需建设永久性建筑物的,应当按照建设用地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报经批准。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河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2年09月10日 实施日期:2002年10月01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精选)

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 资金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工作,促进资金和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以及《福建省土地整理暂行办法》(闽政[2001]5号)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以下简称农发土地整理)是指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要求,由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以下简称农发办)组织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

第三条

农发土地整理的任务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等实行综合整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第四条 农发土地整理资金和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二)规模开发,注重效益;(三)群众自愿,先易后难;(四)量力而行,集中投入;(五)择优立项,奖优罚劣。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实行自下而上申报,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

第二章 资金管理

第五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的资金包括: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资金;省级财政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以下简称省级耕地开发专项资金)中安排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的资金;各市、县(区)可根据本级财力状况安排配套资金。

第六条 中央财政资金根据财政部下达的指标由预算直接划拨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户;省级耕地开发专项资金根据项目计划列入省国土资源厅部门预算并按进度拨入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户。资金拨付根据项目工程进度从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户直接下拨县(市、区)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报账专户。

第七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每亩安排省以上财政补助资金不高于2000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400元,其余部分从省级耕地开发专项资金中安排。每亩投资超过2000元的,由各项目市、县(区)自筹解决。

第八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资金使用范围包括:

(一)土地平整工程。主要用于土方开挖或表土剥离及平整所需的机械作业台班费;表土回填和改良土壤所需的客土、客沙费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所发生的土壤检测费;筑田坎和挡土墙所需的费用。

(二)农田水利工程。主要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片内的地面库建设和灌排渠道开挖、疏浚、衬砌及配套建筑物;总装机容量在100KW以下的机电排灌站的改造、续建、新建、及其配套的10KV以下输变电设备;新打、修复机电井及配套的机、泵和10KV以下的输变电设备;发展节水灌溉所需的建材、管材。

(三)田间道路工程。用于服务土地整理项目片的干支道、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建设所需的工程补助。

(四)其它工程及设备购臵。主要用于保护土地整理项目片的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所需的苗木购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所需的工程设施;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制图和检查、验收必要的测量仪器和设备购臵。第九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的其它费用支出,包括前期工作费、拆迁补偿费、业主管理费、竣工验收费和不可预见费等,提取标准及使用范围:

(一)前期工作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5%提取,主要用于立项审查及报批、土地清查和项目勘察、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项目及工程招标、工程监理等方面开支,其中,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费按工程施工费的2%-3%提取,工程监理费按工程施工费的1%-1.5%提取。

(二)项目竣工验收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3%计算,主要用于项目工程完工后组织的工程验收、项目决算的编制及决算的审计、整理后土地的重估与登记、基本农田重划及标记设定、工程质检等方面开支。

(三)拆迁补偿费。控制在总投资的5%左右,主要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须拆迁的房屋、林木及青苗等所发生的适当补偿费用支出。

(四)业主管理费。按不超过项目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和竣工验收费三项费用合计的2%计算。主要用于项目承建单位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

(五)不可预见费。按不超过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和竣工验收费三项费用合计的3%计算。主要用于施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设计变更及不可预计因素的变化而增加的费用。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的上述费用计入项目总投资,从省级耕地开发专项资金中列支,具体拨付和核算办法另行制定。

此外,按照省农发办批准下达的项目设计省以上财政资金补助额的3%计算提取项目管理费,不列入项目的总投资,分别按1%和2%比例由设区的市和县(市、区)农发(财政)机构按规定范围管理使用。主要用于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第十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资金要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会计制度。实行统一科目、统一会计账簿、统一记账方法,使用农发财务会计电算软件,纳入“在线监控”管理。

项目资金收支可在“拨入上级资金”、“农发资金支出”等科目下设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明细科目反映。

第十一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省级以上资金拨款根据项目工程进度按4:4:2 的比例拨付,工程开工前先拨付40%,工程量完成一半后再拨40%,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财务决算审批后结算拨付工程余款。

第十二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实行农业综合开发县级财政报账制。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报账制度规定的程序和手续及时办理报账。报账资金的拨付实行转账结算,由农业综合开发报账专户直接拨到项目工程中标单位,严格控制现金支出,严禁白条入账。

第十三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监理费,实行省级财政报帐办法。

第十四条 市、县(区)农发办在项目完工提交验收前必须采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等方式进行工程资金审计,并积极配合审计、财政监督机构等部门的审计和督查工作。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农发办应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建立土地整理项目库。存入项目库的项目应达到项目建议书的要求。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包括:开发整理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建设范围、规模及主要整治措施,预计新增耕地情况,权属管理、投资估算及来源,效益预测等。

项目建议书经省级或地级农发、财政部门实地考察合格,可存入项目库,拟建设项目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

整理面积5000亩以上的农发土地整理项目要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等现状,水资源评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整理范围、地点、规模;工程量及主要工程;权属调整方案;新增耕地面积情况;项目区现状及工程平面布臵图;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 综合效益评价;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

第十六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申报一般应在上申报下的农发土地整理项目。

各级农发办应积极推行项目招投标,及时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在较大范围内择优选项。

第十七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立项条件:

(一)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整理的项目区应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项目建后计划新增的耕地面积占整理面积10%左右;

(二)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项目区整体坡度不超过6度;

(三)项目区水源、土壤、光照等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四)由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建设单位;

(五)单片整理项目规模应大于1000亩,项目应位于同一乡镇,且片数不多于3片。

第十八条 申报立项应提交的材料:

(一)项目县及设区市农发、财政部门申请报告;

(二)项目申报审批表;

(三)圈有项目红线的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地形图;

(四)土地整理地块的权属材料(应附有项目所涉及各村民小组的意见);

(五)项目现状相关影像资料(图片及光盘);

(六)项目所在地县级政府30年不改变项目区农业用途的承诺书;

(七)涉及林业、农业、交通、水利、环保、水土保持等事宜的,还应当附具相关部门签署的意见。

第十九条 项目申报立项程序:

(一)项目申报。县(市、区)农发办、财政局根据省农发办的计划安排,拟定申请列入计划的农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方案,并上报设区市农发办和财政局,设区市农发办和财政局进行审核筛选后上报省农发办。

(二)项目踏勘。省农发办对申请列入农发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初步审核,提出审查意见后,组织省级农业、水利、林业等专家组成项目踏勘组对项目进行实地踏勘。

(三)项目确定。省农发办根椐项目踏勘情况研究确定立项项目,并纳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同时,将项目立项情况抄送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二十条 项目测量。按照省里确定的立项项目,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单位要根据项目测量实施难度及工作量大小,委托丙级以上的测量资质单位对项目区进行测量,并与测绘单位签订测绘合同。必要时省农发办可以统一委托具有甲级测量资质单位进行测量。项目测量工作一般不超过20个工作日,项目建设单位应积极配合测量单位作好测量工作。

第二十一条 项目设计。农发土地整理项目在获得省立项批准后,建设单位开始规划设计阶段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选择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收集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产权造册与确定拆迁补偿方案、参与设计论证等。参与农发土地整理项目勘察设计的应具备相应的勘查资质和农林行业全行业资质或农林行业(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业生态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一般由建设单位自行择优委托省级以上设计单位,必要时由省农发办统一委托设计单位,其中整理面积5000亩以上的项目由省农发办通过招投标形式确定设计单位。规划设计编制时间一般不超过40工作日。第二十二条 项目设计审查严格实行“预审、会审、复审”三审制。

(一)预审。项目规划设计经建设单位认可后,由设计单位报省农发办,由省农发办组织审核小组预审。审核小组根据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设计编制大纲》、《预算编制办法》及相关法律规程的要求进行预审,并在5个工作日内,向省农发办提出项目能否参加会审的建议。

(二)会审。项目规划设计经过预审基本符合规范要求的,由省农发办组织召开由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等专家组成的项目审查会,对项目规划设计的技术和概算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审查意见,并形成会议纪要。

(三)复审。设计单位根椐会审意见将修改后的项目设计报省农发办,由省农发办委托福建省财政厅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根据审查会议纪要,审核设计修改情况,并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投资规模,由省农发办批复,同时,将项目初步设计及预算批复文件抄送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二十三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应当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审计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成立以乡镇主要领导和国土资源所、财政所、水利站、农技(机)站以及项目村负责人等人员组成的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包括权属调整和赔青,确定项目法人,派驻现场代表,审查施工、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图纸会审等各项工作。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投资计划和项目设计组织实施,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或降低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建设内容。

第二十六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期为1-2年。凡经批准的投资项目,应如期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第二十七条 各级农发、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路、沟、渠、田面整理和防护工程等施工现场;资金到位、拨付、使用和管理;施工单位的施工日记、施工组织、进度计划、材料合格证,监理单位的监理日记、细则和规划等相关的内业资料。

第二十八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应按以下要求及时整改:

(一)省财政厅、省农发办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到设区市财政、农发部门和县级财政、农发部门,县级财政、农发部门应组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存在的问题及要求整改的内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建设单位将整改完毕后的情况填写整改反馈单,上报省农发办。整改反馈的内容作为中期检查的重点之一。(二)监理单位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向施工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乃至停工令,建设单位应根据监理单位的备案,相应调整月资金拨付额。

(三)建设单位发现监理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责令其整改。

对于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施工队没有及时整改的,建设单位可根据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要求相关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十九条

项目投资计划和设计的调整、变更和终止,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对项目投资计划和设计进行调整、变更的内容,意见需统一,意见不统一的,不予受理。

(二)对于需要调整、变更设计的项目,应先报请批准后施工,若存在先动工后申请调整、变更的项目,不予受理。

(三)建设单位出具调整、变更设计请示函,应明确申请调整、变更设计的内容、位臵及理由等,同时依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设计变更表》格式认真填写并盖章,其中《设计变更投资概算对比表》应由设计单位出具并盖章,并提供原设计图件文字资料及申请变更后的图纸各一份。

(四)设计调整、变更的专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五)设计的调整、变更未经批准,不予结算项目投资及工程量。

(六)县农发、财政部门对建设单位提出的项目调整、变更要求进行审核后,逐级上报省农发办批准。设计的调整、变更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会同设计单位依照省农发办的要求,完成图件绘制及变更前后工程量、投资对比表(由设计单位出具),上报省农发办审查、备案,作为今后项目验收的依据之一。

(七)项目设计调整、变更的方案不得降低原设计标准,应比原设计更为优化,所增加的投资部分,不予补助,节约资金应予扣回。

(八)经批准终止项目的省以上财政资金,县农发办和财政局须在收到项目终止正式通知一个月内逐级上缴还返省农发办。

(九)项目终止经省农发办批准后,县农发办、财政局应及时将项目终止的决定正式通知项目建设单位,告知农民群众,并说明项目终止的理由。

(十)终止项目已发生的有关费用支出,原则上由项目建设单位自行负担。

(十一)所有项目的调整、变更或终止,应在项目立项当年年底或次年5月底之前集中申报,逾期由省农发办逐级收回资金。

第三十条 农发土地整理竣工项目由省农发办组织验收。县农发办、财政局和项目建设单位应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前的准备工作,设区市农发办、财政局进行督查。

(一)竣工项目验收的组织形式和程序:

项目自验。工程竣工后,县农发办、财政局会同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进行自验,形成自验报告,经市级复查后,由市级上报申请省级验收。省级预验。省农发办组织预验收组,对项目工程量、工程质量、工程造价、项目区面积等进行复核,并委托有资质的审计中介机构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工程量进行审核。

省级验收。建设单位依据省级预验提出的意见整改完毕后,省农发办组织由财政厅、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厅等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项目进行验收,提出验收结论和资金结算意见。项目验收后一个月内,将项目验收报告及新增耕地面积确认变更登记情况抄送省国土资源厅,统筹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二)竣工项目验收依据。农发土地整理竣工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土地整理施工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福建省耕地开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及补充规定,省农发办批复的规划设计文件及设计变更文件及其它相关规定。

(三)竣工项目验收内容。农发土地整理竣工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执行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情况,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土地面积开发整理前后的变化情况,土地权属调整管理情况,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项目运行管理和开发整理成果归档情况等。

经验收评定不合格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整改结束后,重新申请验收。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具体办法由省农发办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省农发办应对农发土地整理竣工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市、县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在限期内未能认真整改的,可以调减投资规模或者暂停投资。

对于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农业综合开发县收回项目财政资金,建议暂停或取消其开发县资格。

第三十二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当明确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管护主体应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各级农发办应做好后期项目监测评价工作,为改进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十三条 农发土地整理项目区应按照“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筹集项目运行管护费用;推行建立自主管理灌排区的投资、养护管理机制;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对形成的资产实行有效管理。

第四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三十四条 农发土地整理权属管理是指在农村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调整、确认以及变更登记的行为。土地所有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之间、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土地之间的权属调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他项权利调整包括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因所有权或使用权调整而产生的他项权利的调整。

第三十五条 土地权属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全面落实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的各项工作程序,界定各项土地权利,合理分配土地收益,避免出现土地权属争议;准确反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位臵、界线、地类、面积等土地利用现状,确保地类认定上的真实性等。

第三十六条 农发土地整理权属管理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公开、公平的原则。对权属事先要摸清现状,事中要冻结土地权利和利用现状的变更,事后要准确合理地划分。

(二)坚持参与开发整理各方原有位臵基本不变,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益的原则。

(三)坚持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原则。

第三十七条 农发土地整理权属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土地权属和利用现状调查和确认、编制权属调整方案、公告及异议处理、权属调整方案报批、停止受理登记、补充说明因规划设计变更引起的权属调整情况、权属调整方案的实施、土地权属和利用变更登记、建立资料档案等。

项目立项阶段:

(一)成立土地整理权属管理协调小组。协调小组成员由县领导,农发、财政、农业、国土资源部门和项目所涉乡镇、村负责人以及有关人员组成。

(二)确定土地权属调整范围。遵照土地所有权尽量不变和土地使用位臵面积可适当调整的原则,确定土地权属调整范围。除飞地、插花地外,项目区范围内土地所有权原则上尽量不调整;对需要调整的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土地使用位臵面积应尽量与开发整理前保持一致或大致相当。

(三)编制土地开发整理权属调整方案。县农发、财政、国土资源、农业部门、乡镇和村委会要组织有关村民代表就土地权属调整进行协商,调解异议,形成初步方案,其内容包括:项目区内土地权属状况、权属调整的范围、开发整理人与土地权利人签订的协议等。土地开发整理权属调整方案应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土地权利人同意后,在有关项目乡(镇)、村进行公示。

(四)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方案应报项目所在县农发办会同农业部门审查批准。

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项目乡镇和县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应冻结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对确实发生变化的情况应组织有关方面进行协商,及时解决。

项目实施阶段:

(一)县农发、财政部门和项目建设乡镇应按照有关规定核实项目区地类、面积、界址、权属及补偿方案等,保证地类、面积准确,界址清楚,权属合法,权属调整方案和补偿方案等无争议。

(二)冻结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

(三)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的权属调整涉及地面物赔偿时,赔偿金额不得超过工程总造价的5%,超出的部分由建设单位自行解决。

(四)因规划设计变更,造成土地权属重新调整的,应按有关规定对原权属调整方案补充、说明,并报项目所在县农发、农业部门批准确定。

(五)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竣工后,要按照经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权益,并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

(六)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及时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变更登记,重新发放土地所有权证,建立新的地籍档案。

新增耕地归集体所有,原则上由村经济组织经营,收益用于弥补土地整理过程所造成的公益损毁及土地整理范围内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的日常维护。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数。第三十九条 设区市农发办、财政局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农发办备案。

第四十条

本办法中对农发土地整理资金和项目管理未作具体规定的,参照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和福建省财政厅印发的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资金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设计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设计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山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来源:省国土厅门户网站发布:陈晨时间:2012-04-24 14:39:57 浏览:72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使用省级和国家级财政专项资金土地开发整理......

    龙里县土地复垦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龙府办发〔2010〕309号龙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里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有关工作部门:《龙里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试......

    舟山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舟山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信息类型:法律法规 信息发布时间:2003-4-7 信息浏览次数:699 一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确保全市......

    安徽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安徽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皖国土资〔2009〕155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保护耕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

    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结算管理办法

    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价款结算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结算,维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市场正常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理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云府登331号 大政办发〔2007〕29号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等四个文件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国家行政机关各委办局(司行社......

    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办法

    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办法 2007-3-8 10:18:06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

    广西城镇经济开发区土地征用开发管理办法

    广西城镇经济开发区土地征用开发管理办法 2010-06-21 | 作者: |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网站 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城市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