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沟中学建立满意度调查与师德考核挂钩机制

时间:2019-05-15 00:5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井沟中学建立满意度调查与师德考核挂钩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井沟中学建立满意度调查与师德考核挂钩机制》。

第一篇:井沟中学建立满意度调查与师德考核挂钩机制

井沟中学建立满意度调查与师德考核挂钩机制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建立起学校办学满意度调查与师德考核挂钩机制,让满意度高低与学校考评、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促进学校科学管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成效。

以满意率取代升学率,创新学校考评机制。面向学生和家长,开展对就读学校各项工作满意度的随机调查,用满意率取代升学率,探索学校考评新机制。一是科学设置调查内容。调查指标包括对学校整体办学、班主任管理、任课教师教学、学校后勤服务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等方面,便于学校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二是调查方式公开透明。委托“第三方”——潍坊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测评,保证学生和家长满意度随机测评结果客观公正。三是重视调查结果使用。坚持每年开展两次满意度调查,每学期满意度调查结束后,教育部门逐校、逐项作出分析,并经结果通报学校,由学校逐项落实整改存在问题。各县市区均建立起对满意度达不到85%的学校以及末位学校校长的谈话、诫勉、免职等制度。

将满意度调查与师德考核挂钩,改革师德考核办法。一是建立挂钩机制。将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师德考核“优秀”比例挂钩。办学满意度100%的学校,师德优秀等次人数为教职工总数的60%;满意度在85%(含85%)以下的学校,“师德优秀等次”人数确定为教职工总数的30%;满意度85%以上的学校,每提高1个百分点,师德优秀等次指标在教职工总数30%基础上增加2个百分点。二是学校自主实施。师德考核由学校自主实施,坚持一校一案,细化师德考核标准、程序,学校师德考核方案须交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教职工会议审议通过,使不同学段、不同类别学校的方案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师德前置审核。建立全市学校满意度测评和师德考核信息库,教育部门开展各项评先树优活动,教师参评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职称晋升等,都要实施评先树优师德前置审核制度,非师德优秀者不得参评。

第二篇:木井中学2011教师师德考核工作总结

木井中学2011教师师德考核工作总结

2012年2月21日至2月29日,我校按县局安排部署,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考核,特做如下总结:

一、学校文件进行宣传部署

2月21日,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了《卢龙县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意见》,明确了职责,提高了认识,师德考核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

2月22日第八节课,召开了全体教师会,传达了《卢龙师德考核意见》将教师师德考核与教师专业技术考核有机结合,将师德考核列入教师考核重要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要求全体教师明确认识,端正态度。

二、建立组织机构

2月23日上午经过民主推选学校建立了学校领导小组。组长:李国庆

副组长:朱永山、李民

成员:刘雨民、闫铎、贺永辉、朱义启、魏艳芳、于廷利 考核小组由9人组成,其中群众代表3人。

三、具体安排

2月22日第八节全体教师会,会后教师进行自评打分。

2月23日晚上全体教师进行互评打分,同时进行校级评价打分。2月24日晚上学生评价打分。

2月25日-27日,对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校级考评,按自评占20%,教师互评占20%,学生评价占20%,校级评价占40%,进行核分汇总,确定出优秀、合格人员。

其中优秀人,合格人。

2月28日,考核小组对教师师德做出签定。晚上公布结果,在全体教师会上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

2月29日是,参加考核人员签字。

2012年3月1日

第三篇:夏马勒乡落实考核与待遇挂钩的奖励机制

健全机制、推行待遇与考核挂钩的乡村干部激励机制 强化措施、不断提高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

夏马勒乡位于巴楚县城西南22公里处,辖9个行政村和1个农场,17个站所社,在编机关干部47名,常住农户1447户,总人口11000人,总面积8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5072.72元,人均增收985.9元。全乡共有党支部21个,党员438人,“三老”人员41人,党校教师2人,中心播放户18个,电教播放点13个,远程教育终端站1个,村级终端点9个,乡级党校1个,党员培训基地8个。

年初以来,我乡严格按照“责利互动、酬劳相符”的原则,在机关干部中建立并推行了“三项补贴”和“双百”积分考核结果相挂钩制度,在村干部中建立并推行了“结构工资”和“三评”考核结果相挂钩制度,通过推行待遇与考核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提高了干部待遇,促进了干部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一、建立考核与待遇相挂钩的乡村干部管理机制的背景:

1、由于受集体经济条件的制约,村干部工作报酬相对较低,经济上没“甜头”。近年来,我乡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两基教育投入多,使现任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更少。

2、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障体制,村干部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离职后没“靠头”。虽然从2003年开始对现任支部书记、村主任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对其他村干部没有实行养老保险 1

制度,在职时倍受重视,离职后无人关心,家庭不理解,社会有偏见,自己心里上也不平衡。

3、由于缺乏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一些坏“苗头”。由于村干部待遇得不到保障,村干部岗位对部分村干部吸引力不强,当不当无所谓,乡里布臵的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乡里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也比较难,影响了新农村建设。为此,部分村干部则以没有待遇或待遇较低为由出现不作为、不干事的现象,村民意见较多,影响了农村的党群干群关系。

2008年以来,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充分调动广大村干部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乡建立并落实了待遇与考核相挂钩的乡村干部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村干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建立“三项补贴”和“双百”积分考核结果相挂钩制度,提高干部服务基层的积极性

年初以来,我乡建立健全干部考核与待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在机关干部中落实“三项补贴”,其中,误餐补贴标准为每人150元/月,交通补贴标准为每人40元/月,通讯补贴标准为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50元/月,一般干部每人30元/月,并结合机关干部驻村工作,将领导干部、机关站所社干部,每月考核量化为200分。其中,机关工作考核100分,驻村工作考核100分,并将考核分值细化至机关工作考核每天3分,驻村工作考核每天3分,每月合计180分,剩余的20分作为月度考核奖励分。每月乡党建办根据干部考勤情况、工作态度、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和驻村期间的考勤、驻村服务态度、完成工作任务、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评分。对当月积分为180分的,全额发放误餐、交通、通讯补助;每多1分由乡财政奖励5元,每少1分扣除补贴5元;140分以下的取消补贴待遇。并将月度积分与干部年终考核定等相挂钩,对全年累计4个月以上月度积分在140分以下的,考核一般定等为不称职;累计2个月以上月度积分在140分以下的,考核一般定等为基本称职;有1个月积分在140分以下的,考核不得评优。

通过建立并推行“三项补贴”和“双百”积分考核结果相挂钩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激发了广大干部在基层一线干事创业的热情,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结构工资”与“三评”考核结果相挂钩制度,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为不断提高村干部工作效率及工作业绩,我乡实行工作实绩与村干部工资挂钩,建立健全了《村干部百分考核制度》、《村干部政治学习考勤制度》、《村干部“述廉承诺日”制度》、《村干部月度考核制度》等15项制度,始终坚持走制度管人、制度约束人的管理模式。

1、建立结构工资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由乡党建办具体负责村级干部工资管理与发放,将村干部的工资分为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和奖励工资三个部分,基础工资是村干部享受的财政转移支付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本村当年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确定的工资,村“两委”一把手的绩效工资为当年本村农民人均收入的2倍,再减去基础工资;其余村干部的绩效工资为当年本村农民人均收入的1.5倍,再减去基础工资。奖励工资是指从本村当年集体经济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

金用于奖励村干部,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给村“两委”班子发放2%的奖金;超过50万元的,再增加超出部分的1%。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后,村干部待遇与农民人均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相挂钩,村干部报酬随着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2、建立“三评”考核制度,综合性考评村干部。为进一步规范村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形成以工作实绩考核评价村干部的良好导向,我乡建立了《村干部“三评”考核制度》,按季度对村干部实行乡党委评议、村班子成员相互评议和群众评议。每季度根据乡党建办和联系点领导对村干部日常考勤、工作态度、工作绩效量化出初评分,集体研究后确定每个村干部的党委评议分,占总评分的60%;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结合本季度班子成员工作情况,按“好、中、差”三个等次打出村干部的班子成员相互评议分和群众评议分,各占总分的20%。每季度评定出季度考核情况,对季度考核在90分以上的,评定为优秀,80分以上的,评定为称职,60分以上的,评定为基本称职,60分以下的,评定为不称职。并将“三评”考核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对全年“三评”考核结果有4个季度评定为优秀的,一般定等为优秀,全年有1个季度评定为不称职的,考核不得评优,全年累计2个季度评定为不称职的,一般定等为基本称职,全年累计3个季度及以上评定为不称职的,一般定等为不称职。通过建立村干部“三评考核”制度,增加了村干部考核评价的透明度,形成了民主、公平、公正的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3、建立待遇与考核挂钩的奖励机制,确保村干部劳酬相符。把村干部所享受的结构工资与“三评”考核结果相挂钩,对全年“三评”

考核结果有4个季度评定为优秀的,定等为优秀,全年有1个季度评定为不称职的,考核不得评优,全年累计2个季度评定为不称职的,定等为不称职,全年累计3个季度及以上评定为不称职的,定等为不称职。考核定等为优秀的,享受全额绩效工资和奖励工资;定等为称职的只享受全额绩效工资,不享受奖励工资;定等为基本称职的,享受60%的绩效工资,不享受奖励工资;定等为不称职的,不享受绩效工资和奖励工资外,根据情况给予待岗处理。通过将村干部所享受的待遇与考核评价结果相挂钩,保证了考核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增强了考核评价工作的权威,确保了村干部劳酬相符。村“两委”班子正职年收入平均达到10700元,村“两委”副职及其他村干部年平均收入达到7300元,村“两委”班子享受电话补助人均600元,45名村干部每年享受免费体检2次。

4、建立“岗位锻炼”制度,提高村干部工作能力。我乡针对部分村干部“不会干事”,主要表现在开展工作没有重点、发展思路不清、方式方法不新、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建立落实了村干部到乡机关进行岗位锻炼制度,对村干部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培训,全面了解乡机关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准确的掌握上级党委各项精神实质,利用村干部岗位跟班锻炼这一新型教育培训方式,让村干部的能力在工作岗位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有效的促进乡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及彻底解决村干部“不会干事”的目的。2月初,乡党委经过调查摸底,分别从1村、6村、8村、9村抽调4名村干部到乡党建办、农业办、稳定办,以机关干部兼村级事务的双重职务身份,进行岗位锻炼,具体负责各村对口业务工作。

1村的支部副书记买买提〃阿不拉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近1个月的党建工作岗位锻炼,使我懂得了如何抓好农村党建工作,我对今后抓党建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决心”。

5、建立“竞聘上岗”制度,激发村干部干事积极性。年初,乡党委在机关干部推行“竞聘上岗”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将“双位竞争、双向选择”的全员竞争上岗工作机制延伸至村干部,建立健全村干部竞争激励机制,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增强岗位吸引力,为农村能人创造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增强村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进一步激发村干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村级干部竞聘上岗这一用人机制,把能干事的“能人”选拔到村干部的队伍中来。7村治安主任因业务不精、工作能力不强,无法胜任保障群众安全这一重任,在村干部竞聘上岗机制中竞聘失利,丢掉了本职工作。

通过建立多项机制,提高乡村干部待遇,改变了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一方面极大的调动了村干部开展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村干部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增强了乡村干部创业干事的积极性。

中共夏马勒乡委员会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日

第四篇:建立党内关怀机制调查与思考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党内关怀机制调查与思考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是十七大提出的目标。**县积极探索,着力构建基层党内关怀机制,让更多基层干部心里塌实,让更多贫困党员挺起腰杆,让更多群众看到榜样,让更多基层组织增添活力、增强动力,以党内和

谐促进社会和谐。

党员缺归属,干部欠主动

催生党内关怀机制诞生

**县有17个乡镇党委,188个行政村党组织,全县党员9156名,其中农村党员5223名。**是山区农业县,年仅1600万元的地方财政收入直接影响着村级党员干部的待遇。全县占10%的农村党员仍处在贫困状态,30%以上的党员普遍认为缺少归属感和荣誉感,作用发挥不明显,难以为群众做表率;40%以上的村干部心存顾虑,工作积极性不高。佐龙镇蜡烛村党支部书记李延安对此深有感触:平时对农村党员要求多,享受实惠少,难免在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村干部过去把精力基本上用在村上,对家庭照顾少,长期下来村上变化了,自己条件还不如别人,就产生了消极心理。

久而久之,农村党组织面临的问题开始逐步显现:部分村干部缺少工作主动性,农村党员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群众入党积极性下降。针对存在的问题,**县从稳定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出发,坚持三路并举,以解决党员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构建包括贫困党员、老党员、在任村干部和离任村干部在内的党内关怀体系,真正做到对基层党员、干部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扶、感情上关怀、条件上改善、精神上激励。

建立村干部激励机制。自2007年始,在3个乡镇试点村干部养老保险,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制定出台《**县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意见》,并于2008年全面实施。全县符合条件的359名村干部统一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者每人每年可得到县、乡、村补贴1500元。同时配套实施村干部健康体检制度和抚恤金制度,建立村干部健康档案,定期对在任村干部免费进行体检,县委组织部对累计任职30年以上村干部一次性发放抚恤金3000元,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彻底解决。对离任村干部实行补贴金制度,从2007年7月1日起,对连续或累计任职30年以上的95名离任村干部,每人每月补贴生活费50元,使其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激发发挥作用积极性。

建立党员慰问机制。从2007年7月起,对全县146名年满80周岁的老党员,每人每月发放慰问金20元,经费由县乡共同承担。同时规范党员慰问制度,建立全县老党员、贫困党员台帐,利用节假日对老干部、老党员和贫困党员进行定期慰问。去年全县共慰问党员552名,落实慰问经费18.91万元。

建立城乡帮扶机制。以联系和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在全县深入开展“双强双联争十佳,共建和谐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要求每个机关党支部联建1个农村党支部,每名机关党员帮扶1名农村贫困党员,着力构建支部联建、党员联帮的长效机制。每年评选全县“十佳”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党员,各奖励1000元。

顺应民意,严格操作

保证党内关怀机制实施

党内关怀机制的推行,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直接牵涉着很多人的利益,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县采取四步运行法,确保了该项工作的有条不紊推进。

广泛宣传,增强感染力和鼓动性。县上坚持把党内关怀机制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级党组织层层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党内关怀机制的各项政策,在关心爱护党员的同时,注重教育引导,增强党员干部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举行党的生日庆祝大会及党内关怀机制启动仪式,邀请离任村干部和老党员代表到会参加,以热烈的氛围使其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规范运作,保证执行政策的严肃性。为保证党内关怀机制的有效落实,县委出台了《离任村干部退休金制度和农村老党员慰问补贴制度实施意见》、《“党员帮困基金”实施意见》和《**县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意见》。严格按照乡镇摸底申报、组织部实地核查、初步人选公示等步骤,确定最终享受对象。每年5月由村党支部申报、乡镇党委核实上报、组织部审核确定,按时将离任村干部退休金和老党员慰问补贴金打入个人帐户,并以“工资卡”的形式,由乡镇负责统一发放给享受对象。定期组织由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评审团,加强资金监管,并在县级媒体公布资金使用途径。县委组织部设立热线电话和举报信箱,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强化保障,形成制度化和长效化。县委成立党内关怀责任领导小组,凡是相关问题,都由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从2007年起,全县建立各级财政党建经费专项预算制度,县财政每年预算30万元,作为村干部养老保险补贴资金。乡镇财政每年党建经费预

算不低于总预算的15%,其中党内关怀经费不低于党建经费的30%,2007年全县各级财政用于党内关怀机制的专项资金达300万元。同时建立“党员帮困基金”,通过县级财政专项预算、县管党费投入和上级组织支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捐赠等方式,共筹集基金17.36万元。2007年8.7特大洪灾中,基金支出6万元,对140名受灾党员进行了慰问

补助,鼓励他们搞好生产自救。

严格考核,促进工作落实和创新。县委把党内关怀机制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项检查,建立重奖重惩制度。对落实不力、贯彻不实的党组织通报批评,并取消县级补助经费,责令自行解决兑现。对在工作中落实到位、积极创新的党组织,奖励10000元予以鼓励。2007年,全县有5个乡镇建立了基层“党员帮困基金”,筹集资金36万元,有6个乡镇放宽准入条件,增加享受对象229人。

城乡共建,党群共赢

加速党内关怀机制转化

党内关怀机制的建立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党建工作新理念,适应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需求,成为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催化剂,初步实现了城乡共建、党群共赢互动双赢目标。

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健康体检和抚恤金制度的实施,让村干部吃下“定心丸”。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饶在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出现了从不想干到想干,从不愿干到主动干的良好局面。蔺河乡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刘修兵在村干部的位置上已经干了近10年,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还能摊上这样的好政策。他说,现在组织上给了这么大的照顾,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村上的各项工作干好。

困难党员慰问制度、党员帮困基金制度、老党员生活补贴制度的实施,让基层党员队伍焕发无限活力。许多老村干部、老党员主动带领年轻党员搞建设,引导农村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出现了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齐心的良好局面。2007年8.7洪灾中,佐龙镇金珠沟村级公路受阻,离任村干部陈开珍带领6名老党员的子女,自发义务抢修通公路,使村民到集镇不用再绕道行走了,为全村党员群众作出榜样。他们说,村上老党员、老干部都在为村上的事情忙前忙后,我们年轻人更不能推卸。

村干部干劲十足,党员“双带”能力增强,干群关系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以前村干部无人愿当、群众不愿入党的闲暇已逐渐好转,一批年富力强、责任心强、敬业精神好、群众基础好的村干部和党员脱颖而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蔺河乡光明村党支部提出全力打造全县经济强村口号,抓住大型工程和城镇开发的有利时机,相继办起了加工厂、砖厂、运输车队等经济实体,由村“两委”成员分工负责,现在集体资产达到30余万元。据统计,2007年,全县发展农村党员234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党员87名,比2006年增长40%和35%,改善和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

城乡帮扶机制的推行,从更加广泛的层面实现了城乡资源的共享,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城市机关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源源不断地涌向农村,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城乡共建、和谐共赢的局面初步形成。目前,全县共有156个机关党支部联建188个农村党支部,1986名机关党员帮扶2550名农村党员产业大户和贫困党员,共承诺事项3816件,向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援助资金、物资共计129.52万元。

第五篇:建立规范化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规范化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组织作为农村最基层的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基本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村委会、经济合作社为重点,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等其他组织相配套的村级组织体系,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发挥了巨大作用。面对农村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建立健全规范化、透明化、制度化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在城乡统筹和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是当前“三套班子”换届结束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民主政治进程的逐步推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的积极性,给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突出的是村级组织领导方式、领导体制、领导水平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在工作制度、职责分工、决策程序、民主监督等方面不够规范,特别是在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资源贫乏,随着“内聚外迁”进程的加快,山上人口转移加速,剩余劳动力通过培训后,有序向二三产业转移。“从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使村组织特别是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导致整体素质不高,有的村新当选的干部不知道开展工作如何入手。

当前村级组织工作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经验型。有的村议事规则和程序不健全,有些甚至落后于新的形势,仍习惯于凭经验,按惯例办事,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由于总体上文化素质低下,仍制约着村干部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等能力的提高,对新时期农村工作缺乏必要认识。二是随意型。没有建立或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使制度仅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工作无目的、无计划,办事无主张、无原则,对村级组织的工作或敷衍了事,或置之不理,“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三是任务型。村两委会职责不明确,不具体,只把乡镇下达的任务当作村里工作的全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特色,不是积极寻求发展机会,而是“守株待兔”。

现行村级组织工作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村级组织工作的现行机制的一些弊端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效应,如少数干部办事不民主,财务不公开,处事不公道,法制观念欠缺,群众观念淡薄,工作简单粗暴,甚至以权谋私,纪律松散,使矛盾激化,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上访不断。同时随着各方面体制的变革和调整,上级党政部门对村级组织控制力度减弱,而一些村工作机制不健全,村级组织软弱涣散,也给其他一些势力,如封建宗族势力乘虚而入、占领阵地的机会,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而从源头上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干部素质不高。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村干部,他们的思想、知识结构、业务能力是其行动的指南。然而现实中不少村干部文化程度较低,学习、吸收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薄弱,思

路不开阔,市场竞争观念、依法治村观念淡薄,超前意识不强,致富门路狭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显得力不从心,部分村干部又由于年龄偏大,工作精力跟不上,家庭负担较大,工作进取心和开拓精神不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开展村级工作的需要。

2、村级经济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受交通条件、自然资源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全市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差异较大,在从温饱到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四明山区,竹笋、茶叶、花卉是当地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致使农产品比较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山区各村由于受资金和资源环境的影响,境内无力也不能发展工业,第二产业基本空白,村级经济薄弱甚至举债度日,使得村级组织运行困难,甚至使部分村日常开门经费得不到保证,影响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制度建设不全。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和农民利益的多样化,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里存在制度建设不适应的问题。这些年在农村,虽制定了一些好的制度和办法,在发挥农村党政组织作用,规范“两务”活动管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有的制度已经过时,有的制度约束力不够,有的制度不管用等等,使新干部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不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由此造成对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或拖而不决,或盲目拍板,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村级组织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对策和措施

中央下发的《关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中,重新规范了“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创建目标,从农村工作现状看,工作机制好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的关键,没有好的工作机制作保证,其他“四个好”就无从谈起。针对上述村级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规范化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对于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来说着重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水平。村干部是村级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村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否得到贯彻落实,也直接决定了村级组织各项工作机制的是否有效,所以我们鹿亭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作为推进村级组织工作机制规范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1)强化教育培训,提高综合技能。乡政府建立了干部上岗培训和在岗轮训制度、思想谈心制度等,同时,坚持每季一次对村干部进行政策、法律、法规轮训,利用村电教点定期组织村干部收看党员电教片、农业科技讲座和农家科技节目,并由乡党政班子成员对所联各村的村干部进行谈话谈心,交流思想,提高认识;(2)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增强村干部队伍活力。为帮助村干部转变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领导方式,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需要,目前已有3名干部到行政村任书记和副书记,此举不仅充实了村干部队伍,规范了村级工作运作,还加快了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推动了后进村的转化;(3)建立村后备干部队伍,合理增加女性比例。由乡组织、纪检部门会同各行政村通过笔试、面试程序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对他们进行动态管理,每个村确定2-3名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考虑到在山区,由于中青年男性忙于外出打工挣钱,不愿或无暇从事村干部工作,在今后的两委会选举中,我们通过向选民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村民代表和村干部中的女性比例,为充分挖掘女性才能、增强

村班子活力进行有效探索;(4)利用结对帮扶,加强干部交流。为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鹿亭乡与临山镇临浦村等3个示范村建立互访互学制度、挂职锻炼制度等,经常性的交流不仅增强了感情,促进了工作,并且使山区村干部增长了才干。

2、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增强合力、凝聚人心的物质基础,是影响村级组织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更是村级组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近年来,各地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山区乡镇与平原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集体经济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山区各村新增长点匮乏、增长速度趋缓等现象,鹿亭乡作为山区乡镇,按照“有钱办事”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开源节流,不断增强各村的造血功能。(1)水电站技改扩容。农村小水电具有收入稳定,受益时间长和环境无污染等诸多优点,素有“绿色银行”之称。为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我们积极筹划龙溪水库上游三只水库的挖方清淤工作,增加库容,以提高蓄水指数,实现下游各水电站循环用水,持续发电,并已投入410万元进行白鹿一、二级电站扩建,白鹿三级电站、东岗一级电站重建和中村电站的技改工程。(2)水电站股份共享。鹿亭现有大小水电站18座,沿溪8个村直接或参股建有电站,具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为增加其余4个无资源村的经济收入,我们从2002年开始,采取乡股让村的方式,使这些村在3年内分别获得7-10万元的固定回报,确保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作。(3)合理调节扶贫结对。鹿亭乡曾是宁波市15个贫困乡镇之一,于1997年脱贫,现仍有经济薄弱村5个,为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乡政府通过充分调研,在扶贫工作思路调整和扶贫项目的认定上,建言献策,统筹兼顾。(4)量入为出,勤俭办事。鼓励各行政村通过盘活校舍、厂房等闲置资产来改善村办公和文化娱乐条件,坚持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推进村级建设,乡政府出台村级公务零招待办法,严格控制各类消费,切实减轻村级经济负担,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村内各项“实事工程”上。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把一个村搞好,除了有一位好的“带头人”外,一套好的制度是有效保证,有了好的制度,广大农村干部就能够按照程序和有关制度办事,就能够尊重村民的民主权利,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化解各种矛盾和不安定因素。近几年,鹿亭乡围绕“有章理事”的要求不断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了诸如村“两委会”议事程序和决策程序、联席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议制度、集中办公制度等,深入推进了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的规范化建设:(1)健全例会制度,规范议事规则。例会制度要求各村在每月的第一星期择日召开一次全体村干部工作会议,会议交流各线工作,明确本月各线工作重点,乡书记办公会议成员一月一次择村参加例会,各村有关村领导、驻村指导员、联村干部一月两次参加例会,帮助理思路、解难题,这样既推进了村务工作又培养了村干部的动手、动口能力。(2)健全财务制度,规范非生产性支出。为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执行,乡政府不仅下发了《行政村非生产性开支限额审批制度》和《行政村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明确了非生产性开支的范围、限额和审批原则,并对货币资金的保管、使用等重新作了梳理和规定,同时又加强了对村两务公开的监督和审计。(3)健全招投标制度,规范建设行为。乡政府制订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详细规定立项、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审计、建设资金管理等有关细则,对全部或部分由乡、村两级投资、融资的乡一次性投资在2万元以上和村一次性投资在5000元以上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众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以及政府机构、社团组织向社会募集资金兴办的项目,均进行公开招标,并由乡招标办公室负责承办,这样既保证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又促进了各行政村建设项目的健康有序推进

一、农村基层组织的组成农村基层组织,包括设在镇(办事处)和村一级的各种组织,主要是指村级组织。包括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和其它组织三个方面,主要有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民兵连及“两新”组织(“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由此可知,农村基层组织涵盖了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

二、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基础党组织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有组织的统一整体,它是由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其中,党的中央组织是党的首脑和核心,党的地方组织是连接中央和基层的中间环节,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农村基层组织更是这基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到200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593.1万名,现有基层组织371.8万个,而全国34324个乡镇中,34321个乡镇建立了党组织。60.6万个建制村中,60.5万个建制村建立了党组织,占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建制村总数的99.98%。正是这些农村基层组织,成为党组织发展壮大从而服务于广大农民的坚实的基础。

2.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立在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场,居于农民群众之中,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同农民群众保持着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因而成为党的领导机关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基本纽带。这种纽带作用的具体表现是:一方面农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困难和愿望,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反映到党的领导机关中来;另一方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贯彻到农民中去,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3.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和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首先表现在3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全党的战斗力就是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之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体现在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在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完成各项任务上。

4.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

在我国广大农村,存在着的各种社会组织,如行政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等,在这许多组织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这种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有利于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有利于协调乡镇、乡村各种组织的关系,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有利于对农村各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保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主要是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农村党支部建设。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求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妇女、青年、民兵等群众组织都必须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加强基础组织建设,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和乡镇企业工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要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动力、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抓手。

下载井沟中学建立满意度调查与师德考核挂钩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井沟中学建立满意度调查与师德考核挂钩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