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深化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于深化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市政府:
为管理好市级机关国有资产,并建立健全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去年我局随省政府研究室、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组成联合课题组赴成都、长沙等地就机关国有资产管理进行调研,最后形成调研报告,梁保华省长对报告非常重视,很快作出批示。
我市市级机关国有资产是行政资源的重要构成,是党政机关履行职能、维护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其使用和管理的效能,直接关系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廉洁高效责任政府建设。因此建立健全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进行科学有效监管,已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管理、整合行政资源的迫切要求,已成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建设节约型服务型政府的迫切要求。
一、市级机关国有资产分散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市级机关在建设发展中逐步积累了规模不小的国有资产,包括各种宾馆、办公楼、商业店面房、车辆、设备、设施等,粗略估计20亿左右。这些资产绝大部分由各部门直接管理,这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减轻财政负担、保障机关正常运行、改善干部职工福利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种管理体制也存在不少弊端,如资产的租赁经营、管理及收入的分配与处臵等方面,由于没有较 为有效的制度和办法,在一些单位几乎属于独立于监管之外的“自留地”,存在暗箱操作现象。有的将经营性收入划入“小金库”,违规发放干部职工的奖金、福利。有的甚至成了部分机关单位招待、请客送礼、或领导名目繁多花销的另一买单渠道。
由于部门“小而全”分散式管理方式,导致部门间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办公设备等资产配臵上的标准不
一、苦乐不均,重复购臵、不适当购臵普遍存在,造成资产浪费。另外,由于资产占有不均,导致各单位福利待遇相差悬殊。同为国家公务员,福利待遇相差很大,这已是公开的事实。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缩小差距,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大量事实证明,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的分散管理,使其在一些单位成了独立于监管之外,一直清理不完的“小金库”,是一块滋生腐败的温床,是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一个关键性障碍。现行的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弊端丛生,已到了非下决心改革不可的时候。
市级机关的国有资产,粗略估计约20亿元左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土地面积约300亩,公务用车约900辆。这些资产由各部门直接管理,这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减轻财政负担、保障机关正常运行、改善干部职工福利等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这种管理体制也日益显现出产权不明、浪费惊人、效率低下、寻租行为大量滋生等弊端。主要问题及成因大致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体制不顺,所有者“缺位”
目前不少部门具有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职能,由于部门间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缺少产权的人格化代表,结果是谁都不能有效地行使机关国资所有者职能,从而形成实际上的所有者“缺位”。在2002年确定的扬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三定”方案中,规定市级机关国资管理职能划归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局“履行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职能,负责对市级机关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的处理及购臵、转让、保损的审核;建立并管理市级机关国有资产档案,定期组织清理、盘点和检查。”但由于该项职能政府授权不到位,而财政局也没能实施有效管理,以致仍停留在各部门“各自为政”的自管状态;扬州尽管设立了国资委,但只掌管14家企业国有资产,未能涉足机关国资管理。现实的状况是,谁占有、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这种管理体制,不免导致管理分散、效率低下、权属不明,管理失范,监督薄弱,所有者“缺位”。因此尽快明确行政性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健全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实属当务之急。
(二)产权不清,资产使用时有“错位”
由于长期以来认识上的偏差,管理上的缺位,以致造成不少机关趁机将行政性资产挪作它用,并用多种形式进行创收活动。有的单位将国有资产部门化、将行政权力利益化,将经营性收入划入“小金库”,违规发放奖金、福利,给部门腐败留下隐患。
(三)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家底长期不进行清理,因而带来四大突出问题:(1)固定资产明细账册不全,账实不符,以致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无据可依;(2)购臵资产,不按规定及时入账,甚至调入、捐赠所形成的资产也不入账,而变为账外资产;(3)已经办理报废的资产不销账,已销账的资产仍在使用,造成账实不符。(4)土地、房屋帐面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相差甚大。
(四)配臵失衡,苦乐不均
多年来,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由于处于部门分散管理状态,缺少约束机制和统一配臵标准,部门相互攀比,争项目、争资金现象严重,导致了部门之间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办公设备等资产配臵上标准不
一、苦乐不均,一方面是办公用房闲臵,一方面是租房办公,而且重复购臵、不当购臵普遍存在。由于资产占有不均,导致各单位福利待遇相差悬殊,同为公务员,福利待遇相差3-5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现行的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弊端丛生,深刻剖析其根源,主要是管理体制不顺、分散管理所致,因此界定机关资产管理职能、建立权属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已是当务之急。
三,加强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推进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机关国资的使用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既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应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国资管理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 开的原则,以转变政府职能、保障高效有序运转为目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立一套产权清晰、配臵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力、奖惩分明的新型管理体制。
(二)理顺职能,合理分工
由政府授权机关事务管理局行使出资人职责,对市直机关的国资实行归口管理,建立“所有权集中行使,政府授权管理,单位合理占用,资产及时流动,严格监督考核”的运行管理新机制。同时界定政府部门职能,科学划分事权范围:财政部门工作重点是宏观管理、价值管理,主要进行机关国资管理的政策研究、制度设定、监督检查、资产受益管理、重大资产变更事项审批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避免陷入具体的事务之中;国资委只管政府授权的国有企业;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作为机关后勤保障的专门机构(内设有资产处、房产处、综合处等职能部门),负责机关国有资产具体管理、专业管理,主要实施购建、产权、调剂、清查、统计、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将统计、清查情况向财政部门报送,接受其监督;审计部门负责对机关资产管理情况全面审计;监察部门对资产清查和处臵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机关各单位,需遵守国资管理规定,享有占有、使用权和一定限度的处臵权。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深化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建章立制入手。依据财政部刚出台的《行政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起草制定本 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配臵标准及其他配套实施办法,从而建立起市级机关国资管理的制度框架、管理框架和技术框架。(1)建立制度化的机关国资形成机制,在摸清各部门资产占用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其履行职能需要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固定资产配备标准。同时健全政府采购制度,推行项目代建制,用制度规范资产购臵的决策行为,形成相关部门的制衡机制。(2)建立高效节约的机关国资使用机制,通过清查资产、建立台帐与网络数据库系统、以及制定绩效评价标准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资产有效动态管理。(3)建立规范的机关国资处臵机制,统一调剂,优化配臵,加强资产的出租、报废和非转经的审批。(4)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信息手段,搞活机关资产管理,确保购臵科学、配臵合理、处臵得当、使用高效。
二、国家和外地的基本做法
国务院办公厅早就发文(国办发„2001‟58号)明确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实行统一管理。上海、深圳、吉林、成都、长沙等地已将分散的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规范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建议
对市级机关国有资产进行规范集中统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然产生阻力。为了搞好这项工作,现建议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动市级机关国有资产职能化管理,统一思想是前提,规范职能是重点,组织领导是保障。应紧密结合扬州实际,把建立和完善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突破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加大市级机关国有资产集中管理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纪监、财政、审计、人事、房管、土地、管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对重大事项进行专题研究,作出部署。尽快明确职能管理部门或集中管理部门,建议成立市级机关资产管理办公室,与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合署办公,负责对市级机关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同时要求各单位领导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配合搞好资产移交工作。
(二)统一管理,分类操作。市级机关国有资产存在形式多样,权属性质复杂,应区别不同种类,因地制宜地选择直接管理、委托管理、授权经营和公开处置等方式。
1、直接管理。对市级机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由市集中管理部门直接管理。
2、委托管理。对涉及公益性资产规模较大的系统(包括教育、卫生等部门),可由集中管理部门授权委托市级主管部门管理本系统所属的国有资产。
3、授权经营。授权经营方式主要针对市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市集中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经营权招标或直接授权的方式,将集中管理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或其他机构经营;或参照成都的做法,单独成立资产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市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将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交由国资委管理。
(六)搭建集中管理平台,成立资产管理中心。
4、依法处置。市级机关国有资产处置主要针对闲置、罚没、已达到报废期限、盘亏及非正常损失、经批准置换或转让的资产和经认定需处置的其他资产,处置的方式主要有调拨、拍卖、重组、报损、报废以及“非转经”等。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统一上交省财政,纳入专户管理。
(三)完善制度,考核绩效。研究制定一套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是市级机关国有资产规范管理的重要保障。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扬州市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扬州市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具体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资产形成与配置规范,如资产预算、采购供应制度、调配制度等。二是产权与使用管理规范,如产权登记变更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资产清查制度等。三是重大事项规范,如重大事项界定与确认制度、资产处置制度、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等。四是考核评价规范,如考核机构与考核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与资产配置制度、奖惩制度等。
(四)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底数清、情况明,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市级机关国有资产已多年未能清理,只有通过清产核资才能彻底摸清“家底”,建立规范化的机关资产总台账,建立资产资料档案和数据库系统。
(七)实行“收支两条线”,推行“阳光工资”
资产集中管理,对统一收回的出租房,进行挂牌,竞价招租,既可增加收入和透明度,又可避免暗箱操作和腐败。资产的出售、出租收益和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收益上缴财政统管,实行“收支两条线”,作为市级机关岗位津贴和节日福利的主要资金来源,按照一定的标准给机关工作人员。机关各单位撤销所有账户,预算拨到结算中心,花钱由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再由结算中心审核支付。这样既可解决公务员福利补贴苦乐不均的问题,更有利于重塑公共服务型政府形象。
(四)强化监管,形成合力。按照监管分离的原则,尽快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一是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市集中管理部门要制定职能化管理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积极做好市级机关国有资产清查、管理和处臵工作。监察部门要开展监督检查,依法追究违纪违规者的责任。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审计部门要切实做好审计审核工作。国土、建设、工商等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关手续办理工作。二是积极开展执法检查。切实转变监管方法,进一步增强各单位使用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意识,督促改进和落实基础管理工作,堵塞国有资产管理漏洞,不断提高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三是建立法律、部门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外部监督体系。加快专项立法步伐,强化监管部门职责,积极推行管理信息公开,增强管理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部门管理责任制、主要领导负责制,对 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追究。
2、由政府授权机关事务管理局或其他部门行使出资人职责,对市直机关的国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同时明确纪监、财政、审计、事务管理等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
总之,加强市级机关国有资产规范管理,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同时这又是一项触动利益面广,困难重重的工作。必须领导高度重视,痛下决心,方可取得良好的成效。建议市政府早日就此项工作进行部署。
第二篇:依法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已于2003年5月27日由国务院第378号令公布施行。这是推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标志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依法监督管理国有资产迈出了重大步伐,对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精神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02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近11.83万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为7.69万亿元。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体制性障碍没有真正解决,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没有真正分开,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由多个部门分割行使。一方面造成国有资产出资人不到位,另一方面导致政府对企业进行行政干预,影响了政企分开,制约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此,党的十六大作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提出“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根据十六大精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制度,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关于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决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决定、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授权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加紧研究拟订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法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在有关行政法规出台后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自上而下,有序推进。根据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国务院和省、市(地)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并规定了其主要职责和义务,强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一方面要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要支持企业依法自主经营,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条例还对企业负责人管理、企业重大事项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条例作为规范国有资产监管活动的基本依据,关键在于付诸实施。当前,贯彻落实条例首先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国有企业要站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高度,研究制定学习贯彻的具体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使广大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深刻领会条例的重要性,全面理解条例的主要内容。贯彻落实条例的关键,是要坚持严格依照条例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严格依法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各级政府特别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按照条例的规定,认真组织实施,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所出资企业应当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不得损害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贯彻落实条例还需要抓紧制定完善配套的法规和规章制度。鉴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条例是暂行的,具有原则性、起步性的特点,一些具体制度和规定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国务院国资委和省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条例确定的基本制度和框架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政策措施,增强可操作性。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法规、政策,把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
第三篇: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乐昌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参加第11期韶关初中校长培训论文
乐昌市梅花中学:范美林
摘 要:
本文以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眼光,从微观上分析乐昌教育现状,根据教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和乐昌教育的实际,认为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乐昌当前教育矛盾,促进乐昌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首要与关键,并提出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办法。
正 文:
一、乐昌教育事业近几年取得的主要成绩简述:
乐昌这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认真策划、组织下,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办学不断规范,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全市已基本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普教、职教、成教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教育框架,为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很多学校的面貌已焕然一新。目前全市中小学有多媒体电教平台182个,语音室41间,课件制作室10间,电脑室66间,电脑3993台,高考闭路电视监控系统3套,校园网主控室3间,电子阅览室4间。现已基本完成了省基础教育专网的建设,全部中小学校都已接通光纤;全市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学以及镇中心小学都已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全市小学早已从三年级起开设了英语课。
中小学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育资源进一步得到整合优化。从2003年,全市已撤并中小学99所,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民办学校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现民办教育机构有57个,其中,民办幼儿园56所,民办中学1所。
这几年我市还加快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围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实施办大、办强乐昌一中为工作重点,加快全市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的发展步伐,不断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高中阶段入学率逐年提高。加大乐昌职业教育改革力度,乐昌职业中学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进步提高。
而且,这些年乐昌的教学成绩有所提高,2007年韶关中考总分状元出在我们乐昌,高考成绩不断进步,考取重点本科的人数逐年增多,各类学科竞赛我们有很多学生获得大奖。教师教学论文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取得成绩的主要经验:
1、以创办等级学校或规范化学校为动力,使更多的学校不断规范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并以一批学校辐射和带动全市各类学校的发展。在高中阶段形成了乐昌一中、乐昌职中等重点学校,在初中阶段形成了新时代这样的样板学校,在小学阶段有乐昌小学,乐昌一小这样具有一定特色和名气的小学。
2、市教育局加强了对学校常规管理的检查与监督。这几年每年都会对各校进行教育工作大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校的规范管理。
3、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师德教育,重视教师的业务学习与培训,树立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同时不断改进教师市内调动办法,使教师流动更趋合理。一系列措施的采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全市教师爱学习,勤学习,乐奉献的风气不断浓厚。
4、新一任教育局领导锐意进取,积极改进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办法,充分发挥民主,注意从优秀教师中选拔德才兼备,有较高群众威信的中青年教师担任学校领导,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长期以来困扰乐昌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
1、学校自我管理能力弱,缺乏竞争力。很多学校没有明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更谈不上自主创新,一切来自上级的指示和按部就班的工作,甚至连个别重点学校仍然依赖教育行政部门在生源政策等方面的照顾,一旦离开就成了无米之炊。
2、教师素质与工作积极性需要大面积的提高,守旧、观望、混日子、发牢骚成了形容部分教师的最佳词汇,当然这与乐昌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密切相关,但作为学校如何从工资因素外去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也尤其重要。
3、厌学的学生有增无减,尤其是农村初中厌学成了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学校教育如何吸引学生成了当务之急。
4、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任重而道远,全体学生个人素质的整体提升任务繁重。
5、教育现代化之路进展仍然有很大的实现空间,换言之,我们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仍然需要走很长的路和付出更大的辛劳。
四、解决问题的关键——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一)为什么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教育虽然是一个社会性复杂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尤其是需要政府在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但目前乐昌现有财政仅是吃饭财政,而更上一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尚未形成全面而明确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成了首选,也是唯一可以操之在手的因素。
2、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是变革教育现状的一种内因,政府的支持是一种外因,而按照唯物论的观点,事物的变化是内因与外因变化的结果,而内因才是变化的决定因素,只有内因变了才是真正变了。同样,评价我们教育变革是否取得成功,最后要体现在学校的这个层面上。
3、学校是教育最基层的单位,我们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入手,就是从基层入手,如果有了一线的实践经验,再加以理论的总结与提升,就走了一条从实践到理论的创新之路,也为政府下一步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二)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
1、教育行政部门平等对待每一所学校,取消对原有重点学校的政策倾斜,帮扶薄弱学校,让各学校各显神通,均衡发展。
2、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各学校实行目标管理。要求校长制定三年奋斗目标、目标,各校建立健全岗位(部门)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教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给校长在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有教育教学指挥权、资金使用分配权和校产设备使用权等。着手研究把人事权放给学校,草拟全员聘任制的改革方案。在全市中小学实行全员聘任制,把学校领导班子的组阁权、教师的聘任权(人事调配权)交给校长。
3、做好一系列的配套工作,加强对校长的监督与考查。
一、抓学校党支部建设。实现一校一支部,开展党员目标和支部目标管理,注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支部活动,建立支部和行政班子联席会议制度,为校长负责制的推行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二、抓教代会、工会建设。健全教代会组织,制定《乐昌市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开展党政工团建家达标升级活动,并依靠教代会开展民主评议党政领导工作,评选支持教代会工会工作的先进党政领导和先进教代会、教工之家,不断增强教代会、工会民主管理、参政议政的力度,强化校长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意识。
4、加强对全市中小幼的办学(办园)水平的日常性评估和督导,继续完善一年一度的教育工作大检查制度,让更多的人(包括学生家长)都来参与对学校的评价,努力促使全市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关注学校亮点,培育特色学校,造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象。
5、学校内部倡导人性管理,建设和谐校园。提出学生至上,员工为本的口号。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生负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同时给予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在同一间学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与班级,改活教育教学手段,丰富校园生活,充分吸引学生,化解学生的厌学情绪。充分尊重教职员工,搞好福利待遇,利用教师节这个平台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关心老教师生活,充分考虑从学校行政岗位上退下的老领导去向、关心年青教师成长,对教职工本人的婚丧大事,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要关心过问甚至主持,尤其是对教师的退休与逝世要给予高度重视,这要作为全面评价教师,提升教师精神,激励在职教师,增强教师凝聚力,教育学生与感动社会的机会。同时改革日常评价机制,不仅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也不仅仅以教学成绩评论教师,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奖惩本着综合考量,长期发展、民主测评的原则由各校制定相应办法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监督工作。目标是营造和谐上进的校园氛围。
6、设立局长基金,主要奖给能自主创新,特色明显,有较强竞争力、良好社会影响以及突出管理成绩的学校和校长。
7、合理引导教师流动,制定更加科学的市内教师调动办法,平衡城乡待遇,对扎根乡镇和广大乡村的教师在工资与福利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对其中的优秀教师和学校领导在职务提升等方面要给予特别关照。
8、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流控缀机制,就学校这一块,建议给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一定的防流控缀的责任,有奖惩办法,促使学校和教师想办法留住学生。
现在,我们明显感觉到了乐昌市教育局领导正在酝酿着一场新的教育变革,前段时间局里举行的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就是吹响乐昌教育变革的冲锋号,随后一系列新措施的出台显示了乐昌教育局变革乐昌教育的努力与决心。此时,我忽然有一种冲动,于是趁写校长培训的论文,写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可能有很多不成熟或以偏盖全的东西,但我仍然希望这些小想法能给领导们一点参考。
第四篇: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居民增收或难跑赢GDP
12月9日,被认为是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扩大内需”放在突出位置,明确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不振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短板。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面对萎靡的国外消费,被寄予厚望的国内需求也同样处于萎靡状态。经济学者指出,内需萎靡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分配存在重大扭曲。
反映贫富差距状况的常用指标为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0.4应为一条预警线,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社会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况。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由于相当数额的灰色收入没有被计入在内,再加上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中国实际的基尼系数可能已经高于0.5。
基于此,中国政府高度关注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实现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更是在各级政府的施政纲领中一再被提及。
但从2011年的情况看,今年居民收入要全面跑赢GDP难言乐观。从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7%,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
事实上,在2005至2010年,除极少数年份,居民收入增幅绝大多数情况下低于GDP增幅。
“不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消费就上不来;收入分配问题改善了,消费下降的趋势才有可能遏止。”王小鲁说。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贫富差距问题跟主要的经济结构出现偏差有很大关系。目前的核心问题是在城市化这个大的背景下,土地问题和贫富问题这两个大的问题出了大的偏差。”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学者分析,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核心在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领域都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在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收入尤其是中低级劳动者收入增长过于缓慢,居民收入与政府、企业收入相比增长缓慢,垄断收益与资源收益被极不公平地分配。
在再分配领域,部分财税政策导致了财富的逆分配,本来应该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反而导致了差距的扩大;社保制度不完善,农民工等最需要社保的低收入者往往没有覆盖在内,社保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再次发挥逆调节作用。
为此学者指出,明年是政府换届之年,很难预计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个复杂的难题上有多大的推进,但可以肯定的是,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来解决收入分配这个问题,否则拖得越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伤害就越大。
王小鲁认为,腐败和制度不健全导致的收入分配格局被扭曲是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王小鲁2010年的研究,中国居民未计入统计的“灰色收入”高达5.4万亿元,导致中国实际收入差距大大高于统计数据显示出来的收入差距。此外,现行土地出让制度使得高达数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游离在预算之外,成为地方政府补充财政收入不足的一大来源。由于缺乏监管,这部分收入的使用相当随意,也进一步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
为此,王小鲁建议,根子上是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如此方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
而从具体操作上看,无论是着眼于宏观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还是致力于保证劳动者增收的《工资条例》,都是历经五六年甚至更久的酝酿至今难产。
“这些方案出来之后能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起多大的作用都还很难说。但是迟迟不出来却传递出一个信号,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是,不管怎样,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没有什么退路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济学者坦言。
第五篇:关于深化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于深化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当前我国科技领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行政力量分配资源、成果评价由少数专家说了算、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现在需要我们拿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用壮士断腕的精神加以推进。
变立项研发为主为公开采购为主
现行的由财政资金投入立项,进行科学研究取得科研成果的方式,存在项目选择难、评选过程“黑箱操作”、评委负责而又无人负责、成果含金量差等问题。我们建议将主持科学研究的方式从过去的“前端立项投入”为主改为“采购已有科研成果”为主的方式,即用财政资金直接购买已经取得的成果,激励科研人员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专心搞科研。这样做的具体办法是,需要国家财政资金支持进行研究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前先行进行公开采购,凡是项目预期的科研成果能够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得到,就没有必要资助进行重复性研究。只有那些不能在市场上公开采购得到的预期科研成果,才可以用财政资金支持立项研究。
这样做会带来以下好处:一是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了解、争论科研成果和科研成果的水平,将真正有水平的科研人员发现出来,实现科研成果的显性化展现和科研力量的社会化认知;二是通过公开采购,在科研成果的公开评比、比较和定价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给予科研成果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发现市场交易价格,另一方面让科研人员能够了解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差距,赋予其奋起直追的动力;三是通过公开的评价、论争和采购,可以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对科研成果的认知,引导和鼓励市场力量、民间力量先行采购,只有那些民间力量不愿采购国家又非常需要的科研成果,政府才可用财政资金进行引导性采购。只有社会上、市场上没有的科研成果,政府才可以立项支持进行前瞻性、创造性研究。
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
科技成果从产生到转化为有用的技术、样品、产品,然后再将其商品化、产业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风险,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推动。和科研活动一样,政府可以将目前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用于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性成果的直接采购。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与科研领域一样,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也存在着效果不明显、只重视能否立项和资金多少而不关注最终成果的问题。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性成果的政府公开采购平台,将带来以下好处:一是让奋战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有机会、有平台向市场、向社会公开他们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科研成果,通过市场公开交易和政府公开采购,使这些成果有机会、有可能得到认可、得到资金回报,形成成果导向的正激励:二是借助于政府支持的、市场化的公开采购平台,科技成果的供求双方均可以不断交流信息、不断得到市场的反馈、得到社会的评价,使其有可能在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下达成中间成果的转让,让市场力量进行科技成果定价和激励;三是对于那些市场需求不明、科技成果购买者有限、对国家和产业的未来发展有较大潜在贡献的中间成果,国家可以先行采购,储备起来,待时机成熟时再转售,以肯
定科研人员的努力,引导科技发展方向,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
产业化是建立在科技成果的样品化、产品化、商品化基础之上,通过大量投入来实现大量销售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许多环节,通常很容易失败,这是导致当前我国社会盗版、模仿、挖人、窃取技术秘密等各种投机行为盛行的客观原因。政府出资鼓励和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可以打破这种僵局,赢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政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也要建立市场化的促进平台,直接采购产业化各个环节上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主要由成果发明创造者、样品生产制造者、产品生产线的设计制造者、大批量销售的前期市场开拓者、产业化标准的制定者等多个主体提供,政府和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绝大多数很难收回,在国外主要是由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在我国风险投资机构还很不发达,需要政府力量介入以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政府在这方面介入的时候,也要借助于市场力量,只有在市场力量失效、失灵,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断的情况下,政府才可以用直接采购的办法介入促进,以疏通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资本化、产品化、产业化的整个链条,建立科研与经济良性互动、有效对接的通路和桥梁,解决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改革科技评审和公示制度
现行的科技领域公示和异议争议制度,常常因为只公布项目名称、申请人、获奖等级或经费金额,不公布项目具体内容、预期成果和专家意见而流于形式,在许多情况下项目申请人也不知道自己项目为什么被批准或否决,其他人更难提出异议。如果继续沿用这种评价制度,政府出资进行科技成果及其各个转化阶段成果的采购,就有可能又变成新的“暗箱操作”,形成更大腐败,因此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首先,要采用专家实名网上公开评价制度,将专家的评价意见向社会公开并征求再评价意见,让专家个人的评价结论接受社会其他专家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真正的专家,进行客观的评价。在科学问题评价上,我们需要的是专家的明确意见,而不是评委会投票的折中结果。
其次,凡是非涉密项目,无论是科研立项、科技评奖,还是科技成果采购、成果转化过程购买,均应当公开公示目标、内容、预期成果和评价意见等实质性内容,只对这些内容的公开讨论和争论,才能避免重复立项,防止重复奖励,杜绝低水平研发,才能使全社会形成重视科研、追求真理、激励创新的良好风气。
改革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
软件在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我国当前的软件保护存在以下致命缺陷:一是软件著作权登记机关不进行实质性审查,只进行形式审查,这样做的结果是那些通过盗版、偷窃、挖人等方式获得他人源程序的企业或个人,也和原创者一样,非常容易地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并获得合法保护;二是我国的专利法规定“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授予专利”,这又使得大量软件领域的知识产权、发明创造得不到专利法的保护。这种著作权法和专利法都不能对软件方面的创造创新进行有效保护的现状,非常不利用我国软件产业、企业和研究开发工作的发展。因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国家版权局在登记软件著作权的时候要进行实质性审查。登记机关不进行这种审查,就再没有其他更合适的机构可以做这件事情,因为软件著作权申请人均将源程序在申请时提交给了登记机关。只有登记机关有条件进行源程序的比对,将盗版者、偷盗源程序者从一开始就拒绝于著作权保护之外。
第二,修改国家专利法,允许软件产品申请专利。现在美国、欧盟等均准许“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申请专利,导致我国企业和个人在这方面的创造发明被准许这些方面申请专利的国家的企业和个人占用。在知识经济、智慧产业、智能商务大发展的智能化时代,我国企业不能申请这种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将非常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我们不能在软件领域长期让侵权者得到合法保护,让创新者失望。
只有拿出壮士断腕的精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真正扭转存在于科技领域的各种不正之风,形成风清气正、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环境。
(作者:黄群慧、张金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