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1:0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第一篇: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 [国土资源厅] 2010-11-18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闽国土资文〔2010〕240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要求,我厅制定了《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办理。

二○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土地整治 工作方案 通知

抄送:厅领导,存档。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010年11月18日印发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精神,我厅组织开展《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编制工作,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制定《规划》的必要性

土地整治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细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的具体措施,它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并召开视频会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要求各省同步开展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县市级土地整理规划编制试点工作。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方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编制原则

1、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细化和落实《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的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3、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统筹安排全省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做到上下衔接;加强部门协调,做好《规划》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4、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专家队伍,加强协作,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特别要考虑相关利益人的意见,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编制方法

1、充分利用原有成果。规划修编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为基础,充分吸收已有科研成果与相关规划编制成果,加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空间布局研究,夯实规划编制基础。

2、突出“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协调。加强与地方协调,加强与部门协调;二是加强衔接。要做好整治规划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三是加强论证。规划编制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做好咨询论证,重大工程安排要逐个进行论证。

3、做到“三个同步”。土地整治规划文本编制与专题研究同步进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与试点县整治规划编制同步部署;规划编制与规划数据库建设同步开展。

三、《规划》主要任务及规划成果

(一)主要任务

《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2020年为规划期,提出2015年阶段性目标。规划数据以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相衔接。规划的主要任务:

1、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情况,认真研究成功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序推进的意见和措施。

2、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3、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围绕中央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地方实际,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收入使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4、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

5、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布局安排。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粮食产能核心区和战略后备区建设、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项目,提出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安排方案。

6、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补充耕地管理体制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的研究,加强制度创新。

7、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二调成果,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推进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实现规划成果叠加上图、动态更新。

(二)规划成果

1、规划文本。重点阐述土地整治的条件和要求,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土地整治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工程,资金安排与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2、规划说明。简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等确定的依据,以及规划方案拟定、论证、确定的情况。

3、规划图件。包括土地整治潜力分析图、土地整治规划图,以及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图、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增减挂钩等规划专题图。以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比例尺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相一致。

4、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评审论证材料等。

5、规划数据库。按照部数据库标准建设。

四、《规划》编制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五个步骤:

(一)准备工作(2010年11月-2010年12月)。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协调小组和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收集相关规划编制的文件、规程和标准;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有关数据,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等基础资料。

(二)专题研究(2010年11月—2011年4月)。按照《规划》编制要求,设立6个专题研究。

1、福建省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2、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和目标任务研究

3、福建省土地整治战略与重大工程布局安排研究

4、福建省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使用研究

5、福建省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6、福建省土地整治实施保障与措施研究

(三)编制规划成果(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数据库等其它规划成果。

(四)协调评审论证(2011年4月—2011年5月))。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完善规划成果。

(五)规划报批(2011年6月)。规划成果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五、工作组织

(一)成立规划编制协调小组。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为组长,分管副厅长为副组长,省发改委、省农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等单位为成员。协调小组负责协调规划编制中重大问题,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省国土资源厅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厅规划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财务处、耕保处、地籍处、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土地整治规划由规划处组织编制,耕保处配合。具体编制工作由省土地整理中心承担。

附件:

《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专题研究安排

一、福建省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客观评价《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的实施情况,总结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当前各地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方面的探索,提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思路。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担。

二、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和目标任务研究

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根据需要进行补充调查,全面评价福建省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农村宅基地整治和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等土地整治潜力,重点分析评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潜力,明确福建省土地整治目标和主要任务,为编制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由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承担。

三、福建省土地整治战略与重大工程布局安排研究

深入研究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对土地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探讨土地整治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业发展的作用和途径,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基本策略和政策措施。研究提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空间分布和主要工程措施,提出重大工程实施的时序安排和保障措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四、福建省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和增减挂钩收益使用研究

分析我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土地权属管理问题,研究并提出解决权属管理问题的主要方法与对策;调查分析目前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收益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收益的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担。

五、福建省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在分析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生态安全情景下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我省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六、福建省土地整治实施保障与措施研究

对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手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的措施;结合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完善土地整治特别是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机制、手段等,保障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第二篇: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精神,我厅组织开展《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编制工作,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制定《规划》的必要性

土地整治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细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的具体措施,它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并召开视频会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要求各省同步开展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县市级土地整理规划编制试点工作。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方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编制原则

1、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细化和落实《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的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3、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统筹安排全省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做到上下衔接;加强部门协调,做好《规划》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4、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专家队伍,加强协作,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特别要考虑相关利益人的意见,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编制方法

1、充分利用原有成果。规划修编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为基础,充分吸收已有科研成果与相关规划编制成果,加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空间布局研究,夯实规划编制基础。

2、突出“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协调。加强与地方协调,加强与部门协调;二是加强衔接。要做好整治规划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三是加强论证。规划编制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做好咨询论证,重大工程安排要逐个进行论证。

3、做到“三个同步”。土地整治规划文本编制与专题研究同步进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与试点县整治规划编制同步部署;规划编制与规划数据库建设同步开展。

三、《规划》主要任务及规划成果

(一)主要任务

《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2020年为规划期,提出2015年阶段性目标。规划数据以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相衔接。规划的主要任务:

1、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情况,认真研究成功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序推进的意见和措施。

2、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3、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围绕中央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地方实际,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收入使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4、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

5、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布局安排。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粮食产能核心区和战略后备区建设、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项目,提出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安排方案。

6、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补充耕地管理体制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的研究,加强制度创新。

7、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二调成果,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推进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实现规划成果叠加上图、动态更新。

(二)规划成果

1、规划文本。重点阐述土地整治的条件和要求,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土地整治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工程,资金安排与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2、规划说明。简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等确定的依据,以及规划方案拟定、论证、确定的情况。

3、规划图件。包括土地整治潜力分析图、土地整治规划图,以及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图、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增减挂钩等规划专题图。以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比例尺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相一致。

4、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评审论证材料等。

5、规划数据库。按照部数据库标准建设。

四、《规划》编制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五个步骤:

(一)准备工作(2010年11月-2010年12月)。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协调小组和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收集相关规划编制的文件、规程和标准;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有关数据,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等基础资料。

(二)专题研究(2010年11月—2011年4月)。按照《规划》编制要求,设立6个专题研究。

1、福建省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2、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和目标任务研究

3、福建省土地整治战略与重大工程布局安排研究

4、福建省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使用研究

5、福建省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6、福建省土地整治实施保障与措施研究

(三)编制规划成果(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数据库等其它规划成果。

(四)协调评审论证(2011年4月—2011年5月))。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完善规划成果。

(五)规划报批(2011年6月)。规划成果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五、工作组织

(一)成立规划编制协调小组。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为组长,分管副厅长为副组长,省发改委、省农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等单位为成员。协调小组负责协调规划编制中重大问题,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省国土资源厅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厅规划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财务处、耕保处、地籍处、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土地整治规划由规划处组织编制,耕保处配合。具体编制工作由省土地整理中心承担。附件:

《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专题研究安排

一、福建省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客观评价《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的实施情况,总结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当前各地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方面的探索,提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思路。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担。

二、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和目标任务研究

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根据需要进行补充调查,全面评价福建省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农村宅基地整治和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等土地整治潜力,重点分析评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潜力,明确福建省土地整治目标和主要任务,为编制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由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承担。

三、福建省土地整治战略与重大工程布局安排研究 深入研究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对土地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探讨土地整治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业发展的作用和途径,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基本策略和政策措施。研究提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空间分布和主要工程措施,提出重大工程实施的时序安排和保障措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四、福建省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和增减挂钩收益使用研究 分析我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土地权属管理问题,研究并提出解决权属管理问题的主要方法与对策;调查分析目前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收益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收益的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担。

五、福建省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在分析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生态安全情景下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我省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六、福建省土地整治实施保障与措施研究

对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手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的措施;结合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完善土地整治特别是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机制、手段等,保障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第三篇: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2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的要求,为保证我市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指导原则及主要方法

(一)目的意义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及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精神,为落实《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黑龙江省土地整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和《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指导各地规划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有必要开展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引导资金,规划推进各项土地整治活动,优化用地结构,促进耕地保

护和集约节约用地;有利于统筹协调农村土地整治、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民居住条件改善、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抓手作用。

(二)指导原则

1.要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落实《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对土地整治的任务安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整治规模和范围、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点工程或项目、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区、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科学可行。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活动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3.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等,统筹安排土地整治任务,广泛听取意见,在重要指标、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安排上必须做到省市县三级相互衔接;加强部门协调,重

点做好与城乡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业规划、林业规划、水利规划、交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4.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加强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听证、公示等形式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编制方法

1、充分利用原有成果。规划修编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为基础,充分吸收已有科研成果与相关规划编制成果,加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空间布局研究,夯实规划编制基础。

2、突出“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协调。加强与地方协调,加强与部门协调;二是加强衔接。要做好整治规划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三是加强论证。规划编制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做好咨询论证,重大工程安排要逐个进行论证。

3、做到“三个同步”。土地整治规划文本编制与专题研究同步进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与试点县整治规划编制同步部署;规划编制与规划数据库建设同步开展。

二、总体要求

(一)规划定位

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是落实上级规划要求和指导下级规划编制的衔接性规划,是统筹区域内土地整治的纲领性文件,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审批的基本依据。

(二)规划期限

土地整治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提出2015年阶段性目标。

三、目标任务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增加耕地与提高耕地质量并重、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方针和目标,农用地整治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并重,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布局安排。

(一)规划目标

1.坚守耕地红线,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的统一。

2.有序开展、整村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逐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显著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推进散乱、废弃、损毁、闲置、低效建设用地集中整治,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

(二)规划主要任务

1.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

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工作情况,认真研究成功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序推进的意见和措施。

2.摸清基本农田现状

认真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措施。摸清基本农田的数量和区位落实情况、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基本农田实际利用情况、基本农田质量情况。

3.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

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结合土地整治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4.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

围绕中央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安排、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的土地收入使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5.提出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任务

依据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遵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导向,落实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对本市域内的土地整治任务的安排和指引,根据规划区内的土地及其有关资源环境承载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潜力评价结果及现有的土地整治力度,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区域内的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

6.确定土地整治区域布局

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规划要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范围和项目区。

7.确定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粮食产能核心区和战略后备区建设、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重点工程和重点

项目,提出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安排方案。

8.进行资金供需分析和效益评价

本次规划哈尔滨市土地整治资金总需求测算采用分类型综合加总法。土地整治资金需求主要按四种类型计算:农用地整治、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土地整治的资金筹措渠道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用地开发的部分、土地复垦费、社会投资和其他投资。

科学的分析规划实施效益,是规划编制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地整治规划效益评价,论证土地整治投资在保护耕地、保障国民经济发展、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等国家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土地整治的整体效益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为提高公共管理绩效提供依据。有利于提高规划决策水平,为土地整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有助于及时发现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偏差,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9.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包括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整治土地权属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等政策的研究,加强制度创新。

10.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

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二调成果,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实现规

划成果叠加上图、动态更新。

四、技术准备

(一)基础资料收集

根据规划需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目标任务,有针对性地调查收集以下基本资料:

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等资料。

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耕地后备资源、城乡建设用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资料。

经济社会条件: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农业统计、农用地分等、区域交通、农田水利、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资源等资料。

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包括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评估、监测等资料。

有关规划、标准及调查: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涉及的土地、农业、林业、牧业、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环境保护、旅游、文化等部门规划、标准及调查资料等。

(二)规划基数确定

规划数据应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数据,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相衔接。

(三)基础图件准备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图件的基础上,结合同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及近期土地利用的变化,编绘规划基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规划工作底图。根据土地整治规划要求选择和收集其他有关基础图件。

五、编制程序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组织准备。建立由政府负责,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建设、环保、水利等部门参加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审查规划方案、协调重大问题、落实编制经费等。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牵头设立规划编制工作组,负责规划编制具体工作。

(二)调查分析。以县为单元,收集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相关规划及标准等基础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核实和补充调查,分析评价土地整治条件和潜力,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

(三)拟定方案。在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与相关规划相协调,提出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并与上级规划相衔接。

(四)协调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组织有关部

门、专家对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修改、确定规划方案,完善规划成果。

(五)评审报批。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规划成果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批。

六、规划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规划附件、规划数据库和专题研究组成。

(一)规划文本。要求目标任务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

(二)规划说明。规划说明主要阐述规划编制依据和工作过程,是规划实施中配合规划文本应用的主要参考和说明。

(三)规划图件。规划图件成果为挂图和图册,一般应包括以下图件: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图 4.农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5.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6.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 7.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分布图 8.土地整治总体布局规划图

9.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分布图 10.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及项目分布图 1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分布图 12.其他图件

(四)规划附件。包括规划编制工作报告、调研报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以及反映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技术路线、规划论证、工作协调方面的报告或图件。

(五)规划数据库。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要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同步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数据库应包括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的规划图件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规划文档、规划表格、元数据等,数据库内容应与纸质的规划成果内容一致。

(六)专题研究。包括上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土地整治战略研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

七、组织实施

(一)进度安排

1.准备工作(2012年7月—8月20日)(1)建立组织机构

(2)确定编制单位

2.资料调查收集(2012年8月21日—8月31日)3.专题研究工作(2012年9月1日—9月30日)

4.编制规划成果(2012年10月1日—11月30日)5.规划成果评审报批(2012年12月1日—12月30日)

(二)保障措施

本市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高,经费支出大。为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按时保质完成,要在加强领导、改进方法、落实经费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充分有效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迅速启动。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议事协调机制,成立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加强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及时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改进方法,加强指导。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科学安排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切实提高规划决策水平。市国土资源部门要抓紧组织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立足自身力量,注重发挥土地整理机构作用,加强规划编制人员培训,切实掌握各项编制要求;参与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专业技术队伍,必须具备土地规划编制相应资质。

3.落实经费,加快进度。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规划编制经费。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列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按照市级规划编制的要求,全力推进,确保按时完成规划工作任务。

(三)宣传培训

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和渠道,大力宣传土地整治规划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资源、环境、社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市土地整治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参加编制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制定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安排培训课程,按照培训教材,培训统一的规划技术要求和方法。

第四篇: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5-25 | 作者: | 来源: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川国土资发〔2011〕35号

各市(州)、县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的要求,我们制订了《四川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并已经2011年3月29日厅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请各地按照《工作方案》的工作部署和进度安排,落实保障措施,加强宣传培训,认真组织开展并如期完成我省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工作。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四川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的要求,为保证我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及指导原则

(二)目的意义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及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精神,为落实《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和《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指导各地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有必要开展各级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工作。

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引导资金,规范推进各项土地整治活动,优化用地结构,促进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有利于统筹协调农村土地整治、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环境治理,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抓手作用。

(二)指导原则

一要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落实《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和《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土地整治的任务安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整治规模和范围、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点工程或项目、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科学可行。

二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三要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等,统筹安排土地整治任务。广泛听取意见,在重要指标、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安排上必须做到省市县三级相互衔接,并与四川省农村土地土综合整治——“金土地工程”衔接;加强部门协调,重点做好与城乡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业规划、林业规划、水利规划、交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四要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加强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听证、公示等形式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二、总体要求

(一)规划定位

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是落实上级规划要求和指导下级规划编制的衔接性规划,是统筹区域内土地整治的纲领性文件,是“金土地工程”的行动计划,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审批的基本依据。

(二)规划体系

本轮规划包括国家、省、市(州)、县(市、区)、乡(镇)五级。乡(镇)级规划根据需要编制。

(三)规划期限

土地整治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提出2015年阶段性目标。

三、目标任务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增加耕地与提高耕地质量并重、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方针和目标,农用地整治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并重,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布局安排。

(一)规划目标

1.坚守耕地红线,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的统一。

2.有序开展、整村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逐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显著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推进散乱、废弃、损毁、闲置、低效建设用地集中整治,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

(二)规划主要任务

1.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金土地工程”实施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情况,认真研究成功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序推进的意见和措施。

2.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分布等。

3.组织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围绕中央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我省实际,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4.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规模和重点区域布局,合理预留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5.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布局安排。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粮食产能核心区和战略后备区建设、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项目,提出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安排方案。

6.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整治土地权属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等政策的研究,加强制度创新。

7.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二调成果,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同步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实现规划成果叠加上图、动态更新。

四、技术准备

(一)基础资料收集

根据规划需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目标任务,有针对性地调查收集以下基本资料:

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等资料。

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耕地后备资源、城乡建设用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资料。

经济社会条件: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农业统计、农用地分等、区域交通、农田水利、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资源等资料。

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包括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评估、监测等资料。

有关规划、标准及调查: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涉及的土地、农业、林业、牧业、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环境保护、旅游、文化等部门规划、标准及调查资料等。

(二)规划基数确定

规划数据应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数据,再按土地规划分类转换,形成规划基数。

(三)基础图件准备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图件的基础上,结合同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及近期土地利用的变化,编绘规划基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规划工作底图。根据土地整治规划要求选择和收集其他有关基础图件。

五、编制程序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组织准备。建立由政府负责,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建设、环保、水利等部门参加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审查规划方案、协调重大问题、落实编制经费等。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牵头设立规划编制工作组,负责规划编制具体工作。

(二)调查分析。以县为单元,收集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相关规划及标准等基础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核实和补充调查,分析评价土地整治条件和潜力,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

(三)拟定方案。在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与相关规划相协调,提出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并与上级规划相衔接。

(四)协调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修改、确定规划方案,完善规划成果。

(五)评审报批。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规划成果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批。

六、规划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规划附件、规划数据库和专题研究组成。

(一)规划文本。要求目标任务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前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范围和期限等;

2.规划背景: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土地利用基本情况,上一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情况评价,规划期内土地整治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等;

3.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4.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各类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及分级等;

5.规划战略与目标:土地整治战略、总体目标、主要调控指标、乡镇土地整治安排、规划期内应遵循的基本政策导向等;

6.土地整治布局:整治分区与整治重点区域等;县级规划要体现项目的布局和时序安排。

7.农地保护与绿色空间格局构建:阐明农用地特别是耕

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策略,提出生态安全格局建设方向以及生态功能区内土地整治的要点;

8.镇村体系空间布局优化:阐明城乡建设用地布局、镇村体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整治模式等;

9.基本农田整备空间安排:包括基本农田整备区的范围、规模、整治目标及措施等;

10.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排: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的规模、布局和结构等;

11.土地整治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分别阐明交通、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空间布局及有关建设标准;

12.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安排:分别阐明土地整治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类型、范围、规模等;

13.规划投资与筹资分析:阐明土地整治的投资规模、筹资能力及渠道;

14.近期规划:提出近期土地整治内容及要点;

15.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阐明实施规划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

16.规划实施效益影响评价:阐明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17.文本附表。包括《xx县农用地整理潜力汇总表》、《xx县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汇总表》、《xx县未利用地开发潜力汇总表》、《xx县废弃土地复垦潜力汇总表》、《xx县土地整治规划结构调整表》、《xx县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 表》、《xx县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一览表》和《xx县土地整治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表》。

(二)规划说明。规划说明主要阐述规划编制依据和工作过程,是规划实施中配合规划文本应用的主要参考和说明。规划说明内容应翔实充分,一般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规划背景,阐述规划的目的意义、任务来源、编制机构及编制人员;

2.编制规划的工作过程;

3.对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4.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包括规划基础数据的来源,规划基数的确定,基础图件编制,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方法,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和测算方法,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等确定的依据,规划方案比选情况等;

5.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与上下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协调,与其他有关规划的协调,公众参与情况和不同意见的处理等;

6.规划影响及效益评价说明;

7.拟定规划实施措施的依据和条件;

8.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三)规划图件。规划图件成果为挂图和图册,一般应包括以下图件: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图

4.农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5.耕地等级提高潜力图

6.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7.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

8.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分布图

9.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

10.土地整治总体布局规划图

11.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分布图

12.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及项目分布图

1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分布图

14.基本农田整备区规划图

15.其他图件

(四)规划附件。包括规划编制工作报告、调研报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以及反映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技术路线、规划论证、工作协调方面的报告或图件。

(五)规划数据库。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要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同步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数据库应包括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的规划图件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规划文档、规划表格、元数据等,数据库内容应与纸质的规划成果内容一致。

(六)专题研究。包括上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土地整治工作评价,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土地整治战略研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布局安排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的研究。

七、组织实施

(一)进度安排

按照省、市(州)、县(市区)规划同步开展同步推进,我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进度安排如下:

1.组织开展《全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全省规划》)修编工作。在客观评价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全面总结取得的成效、经验和问题,组织开展相关重大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修编《全省规划》。进度安排如下:

(1)2011年3月,研究制订《全省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确定我省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试点单位。

(2)2011年4月,部署开展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估和相关重大专题调研工作;

(3)2011年5月,提出《全省规划》征求意见稿;

(4)2011年6月上旬,征求地方和部门意见,组织专家论证;

(5)2011年6月底前,形成规划送审稿报审;

(6)2012年10月底前,完成省级规划数据库建设。

2.市、县级政府组织开展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修编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1)2011年6月,部署开展土地整治规划专题研究特别是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工作;

(2)2012年4月,编制各市、县土地整治规划初稿;

(3)2012年5月,完成各市、县土地整治规划征求意见稿;

(4)2012年6月前,组织论证,并修改完善,报审。

(二)保障措施

全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高,经费支出大。为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按时保质完成,要在加强领导、改进方法、落实经费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充分有效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迅速启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议事协调机制,及时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中心负责编制省级土地整治规划,并承担与此次规划任务相应的技术性、事务性工作,负责对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开展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及成果初审工作。

2.改进方法,加强指导。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科学安排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切实提高规划决策水平。省国土资源部门既要抓紧组织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又要加强对试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要立足自身力量,注重发挥土地整理机构作用,加强规划编制人员培训,切实掌握各项编制要求;参与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专业技术队伍,必须具备土地规划编制相应资质。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加强对工作的指导。

3.落实经费,加快进度。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规划编制经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列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按照省级规划编制的要求,全力推进,确保按时完成规划工作任务。

(三)宣传培训

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和渠道,大力宣传土地整治规划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资源、环境、社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省土地整治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参加编制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制定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安排培训课程,按照培训教材,培训统一的规划技术要求和方法。

第五篇: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编制

土地整治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提高农村土地质量和效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灌溉保证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农业生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进行全域规划,全面设计,将直接改善项目区内灌溉不力,交通不畅,土地产出低下的问题。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要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了规划期内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近年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坚守耕地红线和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由点到面深入推进,特别是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基本农田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保障土地整治有序、规范、有效实施。

土地整治规划通过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进行全域规划,有利于整治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原则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应当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一)依法依规科学规划

项目区规划设计要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农业、水利、林业、交通、城镇等部门的专项规划相协调,综合考虑土地整治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树立“大破大立”的主导思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坚决打破

过去由于权属界、承包界、个人自发开垦等原因形成的地块零乱、渠系、道路弯曲,不符合自然规律、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的生产现状,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二)因地制宜

项目区建设要因地制宜,针对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障碍因素,通过水利、农业等措施,对项目区田、水﹙渠、沟﹚、路、林、村等综合配套治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使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通畅、渠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标准化农田。

(三)专家领衔公众参与

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加强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公众参与,认真听取土地整治范围内的群众意见,坚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编制规划,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中资金统筹开展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结合项目区实际,开展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和村屯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更新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在项目区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整治,增加耕地面积,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工作任务

1、加强标准化优质农田建设,促进农田集中规模经营。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平整土地,归并分割细碎的地块,形成土地的规模经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改良土壤质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田地力等级和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单产能力。

2、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建设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和小型水库、山塘、陂坝、灌排泵站等水源工程,改善农用地灌溉条件,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构建田村路网、提高道路通达度和建设标准、方便农产品输送,降低农产品输送成本。因地制宜开展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提高农田防灾抗灾能力。

3、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促进自然村落适度撤并、对腾退宅基地、村内废弃地、闲置地进行整治、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合理利用,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4、开展村庄基础设施更新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结合项目区实际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开展项目区内村屯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更新建设,促进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开展项目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消除灾害隐患,保护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工作步骤

1、加大宣传力度,配合国土局搞好土地整治宣传工作,为项目踏勘及规划设计夯实基础。

2、进行现场踏勘,做深、做细项目区的各项基础工作。现场踏勘需当地村组的负责人陪同,踏勘人员可现场咨询了解项目区内的水源及走向,交通设施情况及村民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下一步的规划施工图设计提供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3、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按照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要求,结合《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标准》及《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标准》以及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项目区内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统一工程布局,拟定初步布局方案。

4、初步布局方案拟定后,邀请当地的相关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进行充分讨论,提出相关的具体意见,规划设计人员针对相关意见和要求结合土地整治标准,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形成最终规划成果上报省国土厅。

五、人员及时间安排

项目区建设规模较大,根据项目工作量的情况,在具体的工作中全程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和组织,技术负责人协调具体项目操作过程。

1、项目踏勘阶段

在项目踏勘阶段,由技术负责人牵头规划设计人员白天踏勘,晚上上图,边踏勘边上图,一是可以充分节约时间,二是对白天现场踏勘的回顾,加深印象。

2、初步拟定方案阶段

踏勘完成后,进入内业制图,拟定初步布局方案。根据踏勘上图的结果,调整和新增规划,全盘布局。

3、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布局方案拟定后,根据项目初步拟定方案,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投资预算等。进行项目区内重要水工建筑物(桥、涵、闸、泵站等)单体图的设计,设计人员开始统计项目区内的工程量,编制项目区的投资预算,编写施工图设计报告,形成初步成果。

4、意见征询阶段

初步成果形成后,所有项目技术人员参与,根据初步设计成果到项目区征求当地有关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的专家、及村民的意见,然后根据专家及村民们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5、内部审核及上报阶段

公司技术质量审核小组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立即提供反馈意见,规划设计人员迅速对反馈意见核实和进行必要的修改,形成本项目的最终规划设计成果,上报给省国土资源厅。

下载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