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市县级土地整治
规划调整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8-05-10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冀国土资办字〔2018〕38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国土资源局:
《河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并印发实施,为加快推进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完成规划调整工作
各市应尽快将《调整方案》确定的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抓紧编制市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同步推进县级规划调整工作。市级规划调整在6月底前、县级规划调整在8月底前完成。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积极协调,认真落实《调整方案》要求,确保按时完成规划调整工作。
二、细化落实规划目标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补充耕地任务作为本次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检验规划实施和安排土地整治项目的主要依据。各地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部署要求,细化完善《调整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确定各项土地整治活动,落实各项土地整治任务。
三、编制报批程序
(一)编制规划调整方案。各市要依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及有关要求,一是开展现行规划实施评估,客观评价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二是编制规划调整方案,对规划目标、任务、土地整治项目和保障措施等进行科学合理调整。
(二)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征求同级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业、环保、林业、住建等相关部门意见,并与相关规划做好衔接。需要听证的,应召开由有关部门及利益相关方参加的听证会。根据有关部门意见和听证意见对规划调整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三)专家论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调整方案进行论证,并出具论证意见。
(四)成果报批。与上一级土地整治规划做好衔接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四、有关要求
(一)质量要求。各市要严格按照《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34-2013)、《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35-2013)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地方各级“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7〕44号)要求,切实加强规划调整及数据库建设质量审核,确保成果质量。
(二)成果汇交。规划调整方案经批准后报省厅,应报送以下材料:
1.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关于土地整治规划调整说明;
2.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
3.征求意见情况;
4.论证意见;
5.政府批复;
6.标注调整前、后地块位置的规划图(调整前地块用蓝色标注,调整后地块用红色标注,包含增加区域,其中需要说明整治类型和规模)和调整后最终成果图,图件应加盖市、县局公章;
7.更新后的规划数据库。
以上材料报送省厅2套。
附件: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编写参考提纲
附件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编写参考提纲.docx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编写参考提纲
一、基本情况
说明区域经济、社会、人口、城镇化水平等基本情况。
二、规划阶段性实施评价
包括现行规划的重点内容;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三、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四、规划调整方案
主要说明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工程、重点区域布局调整变化及依据等。涉及规划目标调整的,应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地块,说明调整的依据;涉及土地整治项目调整的,重点说明项目确定的依据,项目整治规模、补充耕地面积与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别等情况;涉及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调整的,重点分析说明项目规模、确定依据是否与相关规划进行衔接等,确保规划能顺利实施。农用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应限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扩展边界以外,确实无法避让的,应先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按照《河北省耕地开垦负面清单》的有关要求进行项目选址。
五、规划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一)对规划目标影响分析。主要对规划调整后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补充耕地面积等规划指标保障程度进行分析。
(二)对土地利用布局影响分析。主要对耕地、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布局变化情况,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三)对环境影响分析。主要是规划调整对土地生态环境影响、对京津冀生态环境改善影响、对在建和已建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四)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主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县域经济、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农业发展、扶贫攻坚等影响与产生的效果、相关规划衔接情况等进行分析。
六、结论 综合说明规划调整的必要性,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提出规划实施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七、重点项目表
包括农用地整理项目(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宜耕后备资源开发项目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并注明整治类型、整治规模和投资规模等。
第二篇: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置换办法》的通知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置换办法》的通知
各设区市、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厅直属各事业单位:
为贯彻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07〕2号),规范土地置换行为,省国土资源厅修订了《土地置换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土地置换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置换行为,增强土地有效供给,引导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07〕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置换应当遵循不占用基本农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农用地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原则。
用于置换的两块土地必须面积相当,并且位于同一设区市范围内。第三条 下列土地可以用于置换:
(一)已经依法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或者建设用地使用证的土地;
(二)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标为建设用地且实际勘查结果为废弃砖瓦窑用地或者村庄废弃建设用地的土地。
第四条 下列土地不能用于置换:
(一)农村打谷场等农用地;
(二)1997年后因违法占地形成的建设用地;
(三)村边坑塘等未利用地。
第五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置换,新的建设用地应当选址在基本农田之外的其他农用地。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建设用地置换,新的建设用地应当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
第六条 经依法批准但尚未使用(以下简称已批未用)的城市、村庄或者独立工矿区建设用地置换,新的建设用地应当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或者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
已批未用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项目建设用地置换,只能用于原批准用途。第七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与一般农田进行置换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先作调整。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及时向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因土地置换调整规划的,必须单独组卷进行,土地置换卷与规划调整卷在用地范围上必须保持一致。
第八条 建设用地用于置换的,先对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提出土地置换申请。
用于置换的建设用地的复垦,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立项和验收。第九条 建设用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参照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补充耕地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技术要点》进行。
第十条 申请建设用地复垦立项的,由市、县国土资源局向省国土资源厅呈报下列建设用地复垦立项材料(含电子文档):
(一)市、县国土资源局申请;
(二)建设用地复垦方案;
(三)拟复垦区标准土地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
(四)拟复垦区所在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五)拟复垦区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和勘测定界图;
(六)原建设用地权属材料;
(七)市、县国土资源局组织的专家论证意见;
(八)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意见。
第十一条 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进行现场踏勘并按规定经过会审同意后,下发立项批准文件。
第十二条 市、县国土资源局按照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建设用地复垦方案,组织实施复垦。
第十三条 复垦完成后,市、县国土资源局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验收。省国土资源厅根据申请,参照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补充耕地验收规程》,组织对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文件。
第十四条 国有建设用地用于置换需要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市、县国土资源局应当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协议。
已批未用的国有建设用地用于置换的,市、县国土资源局应当与原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集体土地所有权退回协议。
第十五条 集体建设用地用于置换需要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集体土地使用权收回协议。
第十六条 建设用地置换涉及使用农用地和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的,必须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
第十七条 进行土地置换,应当由市、县政府提出申请,连同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相关材料一起,逐级报国土资源厅审核、省政府审批。其中,扩权县(市)可以直接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核、省政府审批。
除置换出的建设用地用于单独选址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项目或者易燃易爆等危险性工业项目按项目报批外,申请土地置换应当分批次报批。
第十八条 申请建设用地置换,由市、县国土资源局向省国土资源厅呈报建设用地置换材料(含电子文档)。报送的材料,除按省国土资源厅规定的分批次或者单独选址土地转用、征收审批所需报送材料外,还包括以下材料:
(一)市、县政府关于土地置换的请示(主送省政府,同时抄送省国土资源厅);
(二)废弃砖瓦窑用地、村庄废弃建设用地复垦验收文件;
(三)国有建设用地用于置换需要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市、县国土资源局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协议;
(四)已批未用的国有建设用地用于置换的,市、县国土资源局与原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退回协议;
(五)集体建设用地用于置换需要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收回协议;
(六)因土地置换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九条 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所列情形,有关市、县应当向省级缴纳耕地开垦费,标准按照《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规定的高限执行。
第二十条 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进行会审,按规定报经批准后,省政府下达批复文件。第二十一条 土地置换批准后,市、县政府应当根据省政府的批准文件组织实施,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供地方式、用地定额、地价标准等规定供地。第二十二条 土地置换完成后,要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和地类变更登记。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7年3月30日起施行。2005年9月4日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土地置换办法(试行)》(冀国土资发〔2005〕16号)和2005年12月26日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置换有关问题的通知》(冀国土资发〔2005〕23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湖南厅调整土地整治管理方式
湖南厅调整土地整治管理方式
2014-05-13 09:25:00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作者:彭小云针对当前全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近日出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调整原有项目管理方式和制度,将相关中介机构选取、施工招投标、项目验收3项权力下放至县一级,同时强化省级监管,增加省国土资源厅实地核查项目设计成果等内容。
《办法》明确,下放相关中介机构选择权,将相关中介机构由市州土地整治机构选取改为由县级土地整治机构选取。下放施工招投标权,省厅不再硬性规定具体招标方式,将具体招标方式的确定下放至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规定分批次在统一时间段内开展招投标,并由省土地整治局对标段的划分是否符合要求和发标工程量是否与设计一致严格把关。下放项目验收权,将省土地整治局工程验收权下放至县级土地整治机构,市级国土资源部门项目初验权下放至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省国土资源厅项目验收权下放至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同时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项目验收备案和质量抽查,加强监管。
强化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的措施包括:由省土地整治局对相关中介机构和施工单位进行备案管理和诚信考核;增加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对设计成果进行实地核查的规定。
第四篇: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指导意见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指导意见
冀国土资发〔2015〕9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省政府第十八次常务会议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我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和《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的通知》,开展全省不动产登记机构职责整合,将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到一个部门,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信息平台“四统一”,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提高不动产交易效率,维护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权益。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强化责任意识,省、市、县三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负总责,国土资源、机构编制、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地税、法制等部门紧密协作,共同推进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和机构组建工作,理顺关系,优化职能,提高效率,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决定落到实处。
(二)整合职责,完善体系。省级不动产登记职责已整合到省国土资源厅。市、县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快明确由一个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不动产登记工作,并接受上级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尽快形成便民高效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体系。
(三)积极稳妥,平稳有序。集中力量,加强协调配合,坚持新制度建设方向,兼顾老办法,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办理环节,保持不动产登记工作平稳过渡和有效衔接。
三、时间安排
2015年6月底前,市级不动产登记职责、机构整合和资料移交要全部完成;年底前,县级不动产登记职责、机构整合和资料移交要全部完成。2016年底前,制度建设、数据整合和各类不动产登记操作系统软件的融合对接要全面完成,形成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正常有效运行。2017年底前,运行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并依法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全面实现登记机构、簿册、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四、重点工作
(一)认真做好各类不动产登记资料移交整合。结合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情况,加强沟通协调,制定详细的不动产登记资料移交方案,明确原保存在有关部门的各类不动产登记图、表、卡、册等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的移交、整理、保存的方式及时间要求等,各有关部门要指派专人按计划开展不动产登记资料移交工作。全面清理和整理不动产登记历史资料,对本行政区域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存量登记数据进行整合。
(二)尽快设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受理窗口。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选择合适场地,设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窗口,实现“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按照国家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标准和规范,使用国家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册,颁发国家统一的证书。按照“权利不变动则证书不更换”的原则,做好新旧权属证书的衔接,原依法发放的证书继续有效,在权利不变动的情况下,不得强制要求更换证书,不得增加企业和群众负担。
(三)加快梳理形成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各部门要抓紧清理有关规范性文件,梳理各类不动产审批、交易、登记、纠纷调处等业务工作流程,将属于不动产登记的申请、受理、审核、登簿以及发证、登记信息管理和查询等职责统一到不动产登记机构,确保不动产登记职责的完整性,形成统一、高效、便民的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及时开展登记工作人员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和掌握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
(四)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负责牵头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与“国土资源云”相衔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信息化工作基础情况,尽快对各类不动产登记操作系统软件进行融合、对接,编制统一登记发证的业务操作系统软件。通过数据交换和抄送等方式,实现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实时互通共享,实现国土资源、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查询系统,方便社会依法查询,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除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不动产登记工作,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将重要指标量化、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按时完成各阶段不动产登记工作任务。
(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动态联系制度,及时汇总、通报各地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工作信息。实行包片联系人制度,强化实时联系,加强对各地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三)做好资金保障。各市、县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将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相关经费支出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切实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四)正确引导舆论。各地要组织做好舆论宣传引导,选择舆论宣传的最佳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咨询解答、培训服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不动产登记制度实施的群众基础,强化权利人对统一登记工作的主体意识,争取社会舆论和民众的最大支持与配合。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2015年3月12日
第五篇: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 [国土资源厅] 2010-11-18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闽国土资文〔2010〕240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要求,我厅制定了《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办理。
二○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土地整治 工作方案 通知
抄送:厅领导,存档。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010年11月18日印发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精神,我厅组织开展《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编制工作,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制定《规划》的必要性
土地整治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细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的具体措施,它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并召开视频会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要求各省同步开展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县市级土地整理规划编制试点工作。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方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编制原则
1、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细化和落实《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的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3、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统筹安排全省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做到上下衔接;加强部门协调,做好《规划》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4、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专家队伍,加强协作,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特别要考虑相关利益人的意见,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编制方法
1、充分利用原有成果。规划修编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为基础,充分吸收已有科研成果与相关规划编制成果,加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空间布局研究,夯实规划编制基础。
2、突出“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协调。加强与地方协调,加强与部门协调;二是加强衔接。要做好整治规划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三是加强论证。规划编制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做好咨询论证,重大工程安排要逐个进行论证。
3、做到“三个同步”。土地整治规划文本编制与专题研究同步进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与试点县整治规划编制同步部署;规划编制与规划数据库建设同步开展。
三、《规划》主要任务及规划成果
(一)主要任务
《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2020年为规划期,提出2015年阶段性目标。规划数据以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相衔接。规划的主要任务:
1、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情况,认真研究成功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序推进的意见和措施。
2、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3、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围绕中央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地方实际,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收入使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4、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
5、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布局安排。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粮食产能核心区和战略后备区建设、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项目,提出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安排方案。
6、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补充耕地管理体制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的研究,加强制度创新。
7、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二调成果,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推进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实现规划成果叠加上图、动态更新。
(二)规划成果
1、规划文本。重点阐述土地整治的条件和要求,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土地整治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工程,资金安排与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2、规划说明。简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等确定的依据,以及规划方案拟定、论证、确定的情况。
3、规划图件。包括土地整治潜力分析图、土地整治规划图,以及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图、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增减挂钩等规划专题图。以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比例尺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相一致。
4、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评审论证材料等。
5、规划数据库。按照部数据库标准建设。
四、《规划》编制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五个步骤:
(一)准备工作(2010年11月-2010年12月)。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协调小组和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收集相关规划编制的文件、规程和标准;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有关数据,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等基础资料。
(二)专题研究(2010年11月—2011年4月)。按照《规划》编制要求,设立6个专题研究。
1、福建省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2、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和目标任务研究
3、福建省土地整治战略与重大工程布局安排研究
4、福建省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使用研究
5、福建省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6、福建省土地整治实施保障与措施研究
(三)编制规划成果(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数据库等其它规划成果。
(四)协调评审论证(2011年4月—2011年5月))。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完善规划成果。
(五)规划报批(2011年6月)。规划成果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五、工作组织
(一)成立规划编制协调小组。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为组长,分管副厅长为副组长,省发改委、省农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等单位为成员。协调小组负责协调规划编制中重大问题,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省国土资源厅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厅规划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财务处、耕保处、地籍处、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土地整治规划由规划处组织编制,耕保处配合。具体编制工作由省土地整理中心承担。
附件:
《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专题研究安排
一、福建省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客观评价《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的实施情况,总结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当前各地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方面的探索,提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思路。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担。
二、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和目标任务研究
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根据需要进行补充调查,全面评价福建省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农村宅基地整治和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等土地整治潜力,重点分析评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潜力,明确福建省土地整治目标和主要任务,为编制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由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承担。
三、福建省土地整治战略与重大工程布局安排研究
深入研究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对土地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探讨土地整治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业发展的作用和途径,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基本策略和政策措施。研究提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空间分布和主要工程措施,提出重大工程实施的时序安排和保障措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四、福建省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和增减挂钩收益使用研究
分析我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土地权属管理问题,研究并提出解决权属管理问题的主要方法与对策;调查分析目前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收益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收益的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担。
五、福建省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在分析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生态安全情景下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我省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六、福建省土地整治实施保障与措施研究
对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手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的措施;结合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完善土地整治特别是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机制、手段等,保障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