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按照国务院关于“制定并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全国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各地实施。为了贯彻落实《全国规划》,确保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目标任务的实现,迫切需要加快编制和实施地方各级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特别是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
土地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加快建设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国务院赋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及国务院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当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服务“三农”、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千方百计做好工作,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土地整治规划是开展土地整治和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本依据,是保障土地整治科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快推进地方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切实落实《全国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目标任务。
二、加快推进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全国规划》提出了土地整治的方针政策和总体目标,明确了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确定了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任务。地方各级土地整治规划,要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统筹安排农田和村庄土地整治、损毁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开发,同时,安排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低丘缓坡荒滩土地开发利用、旧城镇旧厂矿改造和城市土地二次开发等各项活动,逐级分解《全国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工矿废弃地集中的县(市、区),可结合实际组织编制土地复垦专项规划。
省级规划重点分解下达土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确定重点工程和投资方向;市级规划重点提出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和区域布局,分解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确定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县级规划重点确定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布局和工程措施,明确实施时序,提出资金安排计划。规划编制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安排。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做好与城乡建设、农业发展、产业布局、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要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调查研究成果,摸清各类土地资源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现状,科学分析土地整治潜力,深入开展重大专题研究,为规划编制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坚持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切实做好规划协调论证,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
本次土地整治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以2015年为规划目标年,展望到2020年。规划成果报经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并做好衔接后,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报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要在2012年6月前完成,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要在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没有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不得安排土地整治项目。
三、抓紧编制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要按照编制规划、制定计划、安排项目统一部署并同步推进的要求,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抓紧制定和分解下达年度计划,编制实施方案,安排落实项目,确保按时、保质、全面完成各项土地整治任务。
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每年依据《全国规划》总体安排,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省(区、市)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状况、土地整治资金征收入库情况,以及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省建设布局、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安排情况,制订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下达各省(区、市)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2012年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见附件。
各省(区、市)要依据《全国规划》和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计划,结合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基本农田划定,应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及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成果,在全面摸清已建成和通过不同整治措施能够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建设规范》)要求的各类基本农田面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建设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等,制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年度计划要坚持“相对集中,连片推进”原则,建一片成一片,避免因分散建设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生产经营效果。已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不得充作新建任务。
实施方案要落实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明确通过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及各种途径能够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面积,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及具体建设任务,并对资金需求进行合理测算,提出具体保障措施。各省(区、市)在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时,要重点向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倾斜。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2012年6月底前把本年度实施方案报部,以后每年2月底前报当年度的实施方案。
四、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省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各地要按照土地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作为主要目标,以土地整治项目为载体,着力推进土地整治示范省、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打造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要加快推进在建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省建设,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加快实施,土地整治示范省建设要按照部省协议要求在2012年内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认真做好总结验收等工作。今年,各地要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引领,在认真总结评估116个示范区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500个示范县特别是已纳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省建设范围的市县土地整治项目安排和工程组织实施,按照《建设规范》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紧实施一批新的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土地整治项目,并同步准备下一批项目,滚动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安排优先考虑建设条件好、地方积极性高、项目实施进展快的地区。
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建设规范》及有关工程建设和预算定额标准,认真做好项目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工作。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实施方式,在强化政府主导和完善制度、明确责任、监管到位的前提下,优化、简化项目申报和前期工作程序。有条件的地方,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办法,探索“以补代投、以补促建”,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确需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的,要严格履行程序,并把施工单位能否安排当地农民参与工程项目实施作为综合评标条件之一。
五、加强土地整治中的权属管理,维护好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各地在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要按照中央有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要求,认真做好地籍调查和权属管理工作。
土地整治前,要按照确权在先的原则,做到四至界址清楚、地类面积准确、权属手续合法,没有产权纠纷。土地整治中,整治项目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要在尊重权利人意愿的前提下,及时编制、公告和报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组织签订权属调整协议,并确保调整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土地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土地整治完成后,要根据权属调整方案和调整协议,依法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土地相关权利,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更新地籍调查等相关图件、数据库和统计台帐,建立新的地籍档案并上图入库,确保地籍信息系统的现势性和完整性。
六、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要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发展改革、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机构沟通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二)落实资金保障。在保持现有渠道和用途不变的前提下,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新增费”)为主体,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发挥综合效益。中央分成新增费按照“集中资金,重点投入”的原则,支持各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在分配时与各地上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执行情况挂钩。使用新增费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不受有关新增耕地率规定的限制。要结合土地流转,鼓励民间资金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断拓宽资金渠道。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要按照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同步建设土地整治规划与实施管理数据库。要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进行集中统一、全面全程监管,在线实时报备工作,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现势性强。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监测和绩效评价,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年度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根据考核情况实行奖优罚劣。
(四)强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后管护。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对已建成和新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及时划界、设立标志、上图入库,实行永久保护。要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成果,对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进行质量等级评定。
(五)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和重大示范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宣传力度,及时解读相关文件和工作方案,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一二年四月六日
附件:
2012年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doc
第二篇: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的对策建议
关于推进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的
对策建议
近年来,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日益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多次重要讲话更是指明了当前和今后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明确了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去年,国土资源部出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要把重点放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的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和工程布局上。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我市紧紧抓住了这一有利契机,提出了以建设优质、高效、生态、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打造哈尔滨市半小时现代农业经济圈为目标的哈尔滨市郊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该项目可解决我市中心城区鲜活农副产品和蔬菜供应的问题,可改善阿什河等流域生态环境,是造福全市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对于更好地解决我市“菜篮子”工程问题,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及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由于我市周边土地开发利用比较早,未利用地少,郊区均未达到国家要求的新增耕地率5%的立项标准,一直以来我市未被列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重点。因此,我市在土地整治方面起步较晚,缺乏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积累,科学的运行机制和操作体系尚未形成,而该项工程5年内总投入60.53亿元,整治面积达225万亩,横跨我市6区、2县(市),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利益协调难度大,特别是当今的土地整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已不仅仅是单个土地整理、开发或复垦项目的简单累加,而是区域内各项用地的综合考虑和统筹兼顾,该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可以预知和不可预知的困难,如何稳步开展好如此重大的项目工程是当前市委、市政府急需破解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就推进该项目实施中需要着重处理好的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着力统筹谋划 加强机制创新
为确保该项工程5年内如期完成,真正建设成“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须在统筹谋划的基础上加强机制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长效的规划驱动机制。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依据、重要支撑,是确保土地整治统筹布局的前提。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前瞻和指导作用。因此,我市应高度重视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土地整治规划体系,积极引导项目区所在区、县(市)参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建立并完善区县(市)、乡(镇)及村的三级监管体系,尽早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地。编制规划要立足实施、重在落实,确保可行,要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要确保规划的强制性地位,建立有效的规划效能监督机制,加强规划监督检查,避免重规划、轻实施,使规划失去其价值。切实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维护好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建立完善的部门协调机制。土地整治涉及多个部门,关系多方利益,组织与协调工作极端重要,必须依靠政府主导,才能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形成多方合力。而土地整治中打破部门界限实现“部门协同”是一个大难题。对此,我市必须坚持政府牵头下的多部门协同运作,运用和整合各部门涉农的政策和资源,结合形势变化和任务要求,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项目建设中的领导、组织作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该项工程。
3、建立刚性的责任考评机制。明确市政府为该项工程的责任主体,为该项目负总责,项目区所在区、县(市)为该项目工程的实施主体。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将该项目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并作为各级政府领导任期内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每年依据规划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具体实施措施,明确时间、进度和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先易后难、择优实施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市政府要加强对该项目的监管力度,健全集中统一、分级负责、全面全程的监管制度,坚决杜绝项目推进过程中标准执行不力、工程进度较慢、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发生。在推动该项目实施中各相关部门出现的推诿扯皮、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管理混乱、不按照规定完成任务或项目建设质量差等问题要坚决予以行政问责。
4、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该项工程的监测监管系统,及时全面掌握该项目的建设动态。推进该项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实行项目基础信息备案和动态跟踪监管制度,对该项目的规划、立项、实施和验收全程监管。建议项目实施过程中推行季报、年报和快报制度,定期收集汇总工程实施信息,并逐级上报,确保各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建设动态。建立健全该项目的追踪问效机制,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大对项目实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该项目的招投标管理,规范招投标信息公开、资格审查、评标等工作,确保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加强资金绩效评价与管理,强化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加强工程监理,在充分发挥专业监理单位监督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群众义务监督员的作用,确保工程质量。加强耕地质量评定和监测,确保整治后耕地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加强该项目的廉政建设和市场管理,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和施工队伍管理等等。
5、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在开展土地整治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障,是决定整治工作成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这不仅是因为农民是土地整治工作涉及的最大利益群体,更主要是因为农民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吸纳公众的参与,特别是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和话语权,实实在在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项目在建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基层党委、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项目区所在村党支部和村干部的战斗力和号召力,针对项目区涉及耕地补偿和权属调整等问题,项目实施中应及时向公众公告项目的基本情况、规划设计方案、招投标情况、土地权属调整、补偿政策等相关事项,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征得大多数村民同意,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凡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权利调整的,必须取得相关权益人的一致认同,依法保护农民的财产收益权与处置权。只有广泛依靠基层组织力量,才能使项目实施更加科学,工作进度更加可行,建设成果更加突出。
6、建立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项目区所在区、县(市)政府应当鼓励引导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和“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要求,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发展规模经营,推进土地流转。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对需要流转的承包经营的土地,要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确保集体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同时,建议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适时成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服务中心,免费培训农民其他技能,以此解决流转土地后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夯实工作基础 优化实施环境
在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中,除了在整合资源、统筹谋划的基础上加强机制创新外,笔者认为夯实工作基础,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同样不容忽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环节也应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1、加强宣传、统一思想,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设立宣传日、宣传栏、宣传册等手段,形成强大的自上而下的宣传态势,加强对该项目工程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建设内容的宣传,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配合和参与该项工程的各项工作,营造项目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全市各级各界各部门不断增强土地整治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积极主动投身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中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2、加强管理、规范指导,推进专业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土地整治专门机构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土地整治专业技术队伍是保证高质量、高效益土地整治,促进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市应加强土地整治专业教育,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哈的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设土地整治专业和建设重点实验室。加强土地整治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开展针对土地整治中所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的重点研究。加大基层土地整治人才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健全土地整治从业人员上岗认证和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切实提高土地整治管理和技术人才的专业素养。适应土地整治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全面提升我市各级土地整治机构干部队伍素质,切实增强土地整治相关业务工作、项目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能力。此外,在项目推进中,还要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加大技术指导和审核把关力度,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确保建设任务如期保质完成。
3、着眼长远、注重长效,跟进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各国土地整治管理最能体现土地整治复杂性的环节是各种权利人的利益协调和平衡问题,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机制保障。但目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这方面还没有涉及,全国各地的土地整治工作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市在组织该项目实施中,对涉及的土地确权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维护农民权益等现实性问题,以及各类倾向性、非常规性问题,要积极探索,及时跟进研究,总结经验,化解矛盾,转化成果,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做好土地整治的法制保障,从法律上解决支持和维护大多数人的土地整治权益问题。
4、规范操作、严控慎防,发挥财务验收的增值功能。在严格资金管理的同时,建立健全项目会计核算和内部稽核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严格项目资金竣工决算,规范项目的业绩考评和追踪问效。此外,要充分发挥财务验收的鉴证功能和咨询功能,从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验收资料信息中揭示项目与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其他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正确决策提供借鉴和依据,提供相应的财务管理意见和建议。
5、完善制度、发挥效益,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护。土地整治的后期管护是实现土地整治工程综合效益长期发挥的保证,也是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建设与管护并重必将是未来土地整治工程开展的趋势。目前我国对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研究不多,而土地整治后期管护方面也缺乏相关的制度规定,为了实现土地整治工程综合效益的长期发挥,我们应不断提高对土地整治后期管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项目后期管护工作列入重要日程,落实责任,明确任务。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加大土地整治后期管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土地整治后期管护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开展好土地整治后期管护工作是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问题。在后期管护方面我们应参照一些地区的先进经验,通过对落实明确的管护主体、建立完善的土地整理工程后期管护制度、建立后期管护主体各级责任制度,理清各主体的权、责、利。可以建立以农户为执行主体、村委领导、国土局监督的管护体系;参照某些地区先进的经验,开拓多方面的管护资金筹集渠道等后期管护的机制研究是顺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的有效方式,建立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土地整理后期管护制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第一,应该在工程竣工后及时的层层签订合同,第二,由于土地整理后期管护客体的差异,可以建立各单项工程管护制度,分别对耕地保护、农田水利设施保护、道路工程防护和农田防护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制定管护制度和规定;第三,设立后期管护的奖惩制度,加强管护的积极性,减少违法管护行为。后期管护引入市场机制。
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是一举多得、利国富民的好事,又是一项开拓性、前瞻性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任重而道远。在其5年的项目建设期内,我们还应大力鼓励和宣传在项目建设中不断涌现的创新、创意和创举,认真梳理和总结项目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为今后我市的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带有规律性的、模板式的、能复制的有效做法,努力走出一条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新路,真正使该项目在推动我市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土地整治规划、高标准基本农田、复垦设计关于路沟渠的设计
土地整治规划关于路沟渠的设计
一 规划路沟渠标注在土地整理规划图的绘制中
斗沟、斗渠、田间道通常要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编号。常规的做法是,首先标注第一条(比如“斗沟1”),而后依次复制到其它的标注对象旁边,然后顺次修改标注内容(将“斗沟1”改为“斗沟2”,“斗沟3”„„),最后改标注字头的朝向(沿着标注对象的方向)。这样显然繁琐,我们的做法步骤如下(仍以斗沟标注为例):
(1)在mapgis中,添加一个“编号”字段,暂时将该字段的值统改为“沟”(由于mapgis“线标注”设计上的缺陷,两个以上文字标注时会被以单个字方式分隔开,这会给修改标注和点线属性连接带来麻烦,所以这里“编号”字段只填入一个汉字。
(2)在mapgis输入编辑子模块中,通过“自动线标注”,将“编号”字段内容标注到图面上,同时保存标注为点文件,文件可命名为“沟标注.wt”。
(3)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改标注名称。
至此,标注的工作已经完成,斗渠和田间道的标注可如法炮制。比起传统做法,我们省去了逐一修改字头朝向的步骤,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不会出现标注和标注对象不对应的错误(有多少条沟就会有多少个标注)。更重要的是,它为路沟渠的统计提供了极大方便,详见下一节内容。
二 规划路沟渠长度统计
在上节里我们谈到了路沟渠的标注,以此为基础,只需做如下两步,即可完成路沟渠长度的详细统计表。
(1)在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软件中,运用“基于空间位置属性连接”的方法,连接“沟标注.wt”和“斗沟.wl“文件,使斗沟线的“编号”属性得到真正的编号内容。
(2)将斗沟所在文件的属性导出到excel里,至此,斗沟统计表制作完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无需逐一去量算每条线状地物的长度,节省统计时间。而且结果准确。
三 交叉建筑物的定位和统计 农田水利是土地整理四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物在规划图上表现为点(即交叉建筑物)和线(即沟渠)实体(对象、图元)。以线形式存在的农田水利工程(即沟渠)的相关操作和处理在上一节已经涉及过了,这里重点谈谈如何在规划图上定位标注和统计交叉水工建筑。
(一)交叉水工建筑的定位标注 在定位标注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交叉建筑的种类,各类交叉建筑物会出现的位置。当然,有些位置可供选择的交叉建筑物会有几种。比如,在田间道和斗渠的交汇处,可供选择的交叉建筑物就有机耕桥、倒虹吸和涵管等几种,这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渠判断。修什么是其次,这些地方总归要有个东西摆着。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到这些地方,即交叉处。
“找”这些地方,我们运用了gis软件空间分析的方法,步骤如下(以找田间道和斗渠的交汇处为例):
(1)将田间道和斗渠分别另存线文件,命名为“田间道.wl”和“斗渠.wl”,在mapgis的空间分析模块中,分别装入“田间道.wl”和“斗渠.wl”两个文件,做缓冲区分析,半径可定义为2。所得到的两个文件分别命名为“田间道.wp”和“斗渠.wp”。
(2)仍然在空间分析模块,同时装入“田间道.wp”和“斗渠.wp”文件,做相交分析,结果文件保存为“田间道交斗渠.wp”,该结果文件中有多少个区图元,即意味着会有多少交叉建筑,而每个区图元的位置处,就应该放置一个交叉建筑。至于交叉建筑的方向,要看该处田间道和斗渠的走向而定。其它类型的交叉水工建筑物的处理方法亦同。
至此,交叉水工建筑物的标注和统计问题解决。该方法的优点显而易见:准确,节约时间。
四 防护林在规划图上的绘制
防护林一般种植于田间道两旁,在规划图上,防护林用绿色点状虚线表示,该线与田间道平行,两者距离一般为6个单位。
由于防护林的布局取决于田间道,所以防护林的绘制一般在规划图制图的后期。传统比较好的绘制防护林的方法是“线偏移”法,即将每条田间道左右各偏移复制一条线,再改下线性、图层和颜色等参数。该方法比起一般方法已经够“先进”了,但是我们在江西土地整理施工设计项目的实践中,发现了更节省时间,更准确的好方法。在这里将此成果与大家共享:
(1)将第三节处理好的“田间道.wp”文件在mapgis的“输入编辑”子系统下打开。
(2)在“其它”菜单下,选“弧段转线”子菜单,另存线文件,可命名为“防护林.wl”。
(3)打开“防护林.wl”文件,按照规划图中防护林的参数标准统改线参数,即得到所有防护林的布局图。五 路沟渠纵断面设计
本操作在南方cass软件下进行。
这次土地整理施工设计,路沟渠数目繁多,要绘制的路沟渠单体也特别多,用手工的方法绘制显然无法完成。因此采取在南方cass支持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完成各项纵断面图的绘制。步骤如下(以田间道为例):
(1)将测量所得高程点另存文件为“xxxgcd.dat”(xxx为项目名),在此步骤前还需剔除异常数值高程点,方法从略。
(2)关闭其它图层,只打开田间道和田间道标注图层(前提:已经从mapgis将相关图元转入到autocad,方法从略),运用南方cass“工程应用”菜单下“生成里程文件”和“道路断面设计”等功能,即可绘制出每条田间道的纵断面图(其实亦可绘制出横断面图,但是这对测量要求较高,在这里即使绘制出来也无意义)。
在此过程中,一些参数的选择是有讲究的,比如横向比例尺和纵向比例尺,假定单体图以A3纸打印,绘图有效区域也已确定,平原地区纵向比例尺可统一选1:100;而横向比例尺的选择依线状地物长度而定,根据我们的经验,用这个公式可得出合适的横向比例尺:r=a*1000/340(其中,r为比例尺,a表示线状地物长度,340为经验值,表示A3纸有效打印宽度)。
第四篇: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0-10-27 8:57:02 新闻来源:中国证券报
国土资源部新近下发通知要求,同步开展全国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2011 年 6 月底前将全面完成全国、省级规划编制及市县规划编制试点各项工作。根据国土部出台的《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土地整治规划编制 将以农用地整治为重点,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 目,推进散乱、废弃、损毁、闲置、低效建设用地集中整治。国土部要求,各省份以及 试点市县要把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列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土地整治规划将以 2010 年为规 划基期,以 2020 年为规划期,并提出 2015 年阶段性目标。各省要按照全国、省级规 划编制和市县规划编制试点同步推进的要求,2011 年 6 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 于 务。部要求同步开展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时间: 时间:2010-10-19 记者从 10 月 15 日召开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暨 2009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补充调查视频会上获悉,国土资源 部将全面启动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开展市县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市县土地 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明确规划编制思路、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及有关要求。会议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要充分认识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 强领导、周密组织、协调各方、抓紧落实。各省(区、市)和试点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列 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按照全国、省级规划编制和市县规划 试点同步推进、上下双向衔接的要求,全力推进,确保明 年 6 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已经确定,指 导原则和工作目标已经明确,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 格按照有关部署要求推进工作、抓好落实。目前,《全国 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 年)修编工作正按计划进行,》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土地整治战略研究、土地整 治重大工程布局研究等 8 个专题研究已完成初稿,省级和 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已 启动,为全面启动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开展市县级试 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奠定了一定基础。国土资源部要求,抓紧开展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 作,扎实做好市县试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 的主要任务为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深入 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明确土 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布局安排、制定保 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在各省(区、市)推荐的基础上,部确定了开展土地整 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部分市、县,其中市级 8 个,县级 6 个。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应确定 1 个县 级单位,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2010 年 6 月底,为指导各地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国土资源部通过《关于推进土地整治规划工作 月底,为指导各地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国土资源部通过《 的总体安排》(以下简称《总体安排》),正式启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 年)》(以 的总体安排》(以下简称《总体安排》),》(以下简称 》),下简称《全国规划》)修编工作。总体安排》要求,一要明确规划定位。正确处理土地整治规划与土 一要明确规划定位。一要明确规划定位 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关系,合理确定规划目标任务。规划修编既要落实好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的部署安排,服务于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的实施,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实现;又 要体现新要求,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平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二 二 要完善规划体系。要完善规划体系。以满足统筹土地整治需要为原则,组织开展全国、省、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搞好各级规划的衔接。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制乡级和村土地整治规划。三是建立制度规范 三是建立制度规范。按照有利于 三是建立制度规范 提高规划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制定完善土地整治规划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保证规划 编制和实施的顺利完成。四是科学编制规划 四是科学编制规划。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政
府领导、部门合作、四是科学编制规划 上下结合、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 划期间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和“增减挂钩”的任务,确定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和相关政策措施 等。五是严格规划实施。坚持以规划统筹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土地整理、废弃地复垦和后备资源开发 五是严格规划实施。五是严格规划实施 等土地整治活动都必须符合规划;土地整治工程、整治示范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等的审 批、实施和验收,都必须依据规划;各项土地整治资金投入,应重点保障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大工 程和整治示范项目。《总体安排》明确,全国和省级规划同步编制,交叉双向推进;市、县级规划编制先行开展试点,并在总结试点经验,修订、编制规划的基础上,部署编制工作;乡、村结合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城乡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安排等,以乡(镇)、多村或单村为单位,因地制宜编制乡(镇)土地整治 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治项目区规划。具体工作安排如下:一是组织开展《全国土地整治规 一是组织开展《全国土地整治规 一是组织开展)》。在客观评价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全面总结取得的成效、经验和问题,组 划(2011—2020 年)》。织开展相关重大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修编《全国规划》。二是部署开展地方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或 二是部署开展地方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或 修编工作。修编工作。在抓紧修编《全国规划》的同时,同步部署省级规划修编工作;在不同地区分别选择 3~ 5 个市、县,开展市、县级规划编制试点。三是修订完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和实施办法,制 三是修订完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和实施办法,三是修订完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和实施办法 定土地整治项目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四是积极探索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农村土地整治示 定土地整治项目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四是积极探索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范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安排,研究制定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指导意见,探索开展村土 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五是加快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 五是加快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五是加快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 署,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同步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管理 信息化建设。7 月 26~27 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 年)》修编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研讨会在京召开 修编研讨会在京召开。~ ~ 务是交流各地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情况,评估上一轮规划实施效果,研讨新一轮规划修编中有关重大问 题。研讨会上,部土地整理中心有关负责人通报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的总体情况、规划专题 设置和总体技术思路,广西、海南、湖南、河南、福建、四川等六省(区)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全 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 年)》的 8 个专题研究小组分别进行了汇报。会议指出,本轮土地整 治规划修编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参与修编工作的各单位、各部门要顺应土地整治新形 势的需要,围绕中心,主动作为,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研究起草 工作。各省级土地整理机构要积极配合开展《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 年)》修编工作,积 极参与省级规划修编工作。分组讨论中,围绕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新 一轮规划潜力分析评价、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布局安排、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具体问题,与会代表畅所 欲言,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意义重大,内涵丰富,对于指 导《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 年)》修编和省级规划修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据 了解,《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 年)》修编已于 6 月 25 日启动,目前,省级规划和市县级 规划试点工作尚在积极筹备中。10 月 13 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主持召开第 29 次部长办公会,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次部长办公会,审议并原则通过《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 审议并原则通过《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通知》。通知》。会议认为,编制省级土地整治规划
要围绕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增加耕地与保护耕地并重主 线,遵循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采取上下结合深入调研、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原则,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有序推进土地整治、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实现提高土地的节约集约水平为根本目的,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和城市人口分布,科学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以农用地整治为重点,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重 点项目。会议提出,土地整治规划以 2010 年为规划基期,以 2020 年为规划期,提出 2015 年阶段性 目标。规划基础数据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 数据衔接一致。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明确土地整治的 目标任务、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布局安排、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 设。对于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会议确立了试点目的和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程序和 方法、工作成果要求等内容,并确定了部分试点市县名单。2011 年 6 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省级规划编制及市县规划编制试点各项工作 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省级规划编制及市县规划编制试点各项工作.日前,国土资源部印 发《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决定同步开展全国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市县土 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保障土地整治有序、规范、有效实施。通知》强调,编制土地整治规划要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要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有序推进土地整治、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增加 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 耕地与提高耕地质量并重、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 耕地与提高耕地质量并重、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方针和目标,以农用地整治为重点,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方针和目标,以农用地整治为重点,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 模布局、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布局安排,确保田、模布局、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布局安排,确保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坚守耕地红线,村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的统一;推进散乱、废弃、损毁、闲置、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的统一;推进散乱、废弃、损毁、闲置、低效建设用 地集中整治,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设施逐步完善,地集中整治,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设施逐步完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显著改 明显提高 善,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知》明确,土地整治规划以 2010 年为规划基期,以 2020 年为规划期,提出 2015 年阶段性目 标。规划数据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 据衔接一致。《通知》要求,同步开展市、县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各省(区、市)要按照全国、省级 规划编制和市县规划编制试点同步推进、上下双向衔接的要求,抓紧部署、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于 2011 年 6 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部和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确定的试点分别由 部和省(区、市)分别组织验收
第五篇:20101015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_国土资发〔2010〕162号
国土资源部文件
国土资发(20l0)162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
编制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为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精神,统筹安排、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部决定同步开展全国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市县试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冶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要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了规划期内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近年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坚守耕地红线和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由点到面深入推进,特别是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基本农田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迫切需要制定土地整治规划,保障土地整治有序、规范、有效实施。
土地整治规划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冒标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指导地方科学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协调各方、统一部署、周密组织,抓紧落实。
二、遵循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原则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应当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一)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落实和细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整治规模和范围、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点工程或项习、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区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科学可行。
(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要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三)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等,统筹安排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广泛听取意见,在重要指标、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安排上必须做到省市县三级相互衔接;加强部门协调,重点做好与城乡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的衔接。
(四)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加强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认真听取土地整治范围内的群众意见,坚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编制规划,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明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增加耕地与提高耕地质量并重、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方针和目标,以农用地整治为重点,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布局安排,确保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的统一;推进散乱、废弃、损毁、闲置、低效建设用地集中整治,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设施逐步完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土地整治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提出2015年阶段性目标。规划数据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相衔接。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是:
(一)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情况,认真研究成功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序推进的意见和措施。
(二)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三)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围绕中央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地方实际,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收入使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四)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省级规划要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规模和重点区域布局,市、县规划要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范围和项目区。
(五)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布局安排。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粮食产能核心区和战略后备区建设、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项目,提出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安排方案。
(六)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整治土地权属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等政策研究,加强制度创新。
(七)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二调成果,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同步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实现规划成果叠加上图、动态更新。
四、规范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程序和成果要求
(一)编制程序。
1组织准备。建立由政府负责,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建设、环保、水利等部门参加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审查规划方案、协调重大问题、落实编制经费等。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牵头设立规划编制工作组,负责规划编制具体工作。
2.调查分析。省级规划以县为单元,市、县规划以乡镇为单元,收集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相关规划及标准等基础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核实和补充调查,分析评价土地整治条件和潜力,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
3..拟定方案。在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与相关规划相协调,提出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并与上级规划相衔接。
4.协调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修改、确定规划方案,完善规划成果。
5.评审报批。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规划成果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批。
(二)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规划附件等组成。1.规划文本。重点阐述土地整治的条件和要求,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土地整治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资金安排与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2.规划说明。筒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等确定的依据,以及规划方案拟定、论证、确定的情况。
3.规划图件。包括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土地整治规划图,以及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图、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增减挂钩等规划专题图。以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比例尺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相一致。
4.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评审论证材料等。
5.规划数据库。
五、把握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重点
为更好地指导各地全面开展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部决定同步开展市、县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在各省(区、市)推荐的基础上,确定了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部分市、县(见附件)。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应确定1个县级单位,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
各试点单位要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研究土地整治与促进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的关系,明确规划的原则、目的、任务、内容和重点;探索上下结合、落实和细化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的途径和要求,探索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着重研究土地整治规模、结构和布局安排的方法和措施,特别是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的规划方法,为修订完善市、县规划编制技术规范提供基础;探索研究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为有效实施规划提供保障,为修订规划实施管理办法提供参考。通过试点探索,为全面推进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经验。
六、强化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省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议事协调机制,及时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改进工作方式。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科学安排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切实提高规划决策水平。成立有广泛代表性的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承担规划的咨询、论证和评估工作。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公众参与。
(三)落实人员经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立足自身力量,注重发挥土地整治机构作用,加强规划编制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参与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专业技术队伍,必须具备土地规划编制相应资质;协调财政部门,落实规划编制经费。
(四)加快工作进度。各省(区、市)要按照全国、省级规划编制和市县规划试点同步推进、上下双向衔接的要求,抓紧部署、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于201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部和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确定的试点分别由部和省(区、市)分别组织验收。部将在批准实施全国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系统总结市、县试点工作基础上,于2011年下半年全面部署开展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市、县规划试点工作,及时向部反馈工作进展、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部规划司将会同有关司局和部土地整理中心,加强对工作的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二O一O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