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0804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村庄地籍调查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综[2011]193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闽国土资综„2011‟193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
《福建省村庄地籍调查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闽清县、永春县、石狮市、福安市国土资源局:
开展村庄地籍调查,建立村庄地籍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探索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方法,现将《福建省村庄地籍调查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试点单位要认真按照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尽快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相关措施,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试点中的情况,请 及时与省厅地籍处联系。
二○一一年八月四日
(此件不予公开)
主题词:国土资源 村庄 地籍调查 通知
抄送:厅领导、有关处(室)、省土地登记中心、存档。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011年8月9日印发
福建省村庄地籍调查试点工作方案
根据《福建省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方案》(闽国土调查办[2007]10号),为保证我省村庄地籍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试点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
开展村庄地籍调查,全面查清村庄内部土地利用和权属状况,确定每宗土地的位置、界址、面积、地类等,不仅是建立地籍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满足日常土地管理的需要,而且是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强化农村土地产权管理,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二、试点单位 闽清县塔庄镇饭洋村 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 石狮市蚶江镇厝仔村 福安市(村庄待定)
三、调查范围和工作任务
(一)调查范围
1、以行政村界线作为调查工作线,以土地权属界作为最终调查成果。
2、以村庄内部连片居民点为主要调查区开展地籍调查;对村庄内部连片居民点以外的其他土地(不含林地)开展地籍测量,为今后农村土地登记发证提供基础图件。
(二)工作任务
1、收集整理已登记宗地档案资料,对土地登记档案和土地登记卡进行扫描。
2、开展地形图测量或利用已有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正射影像图制作地籍调查工作底图。
3、以宗地为调查单元逐宗开展调查,查清村庄内部每宗建设用地的位置、权属、界址、面积、地类等。
4、编绘地籍图、宗地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5、汇总统计村庄连片居民点内土地利用现状有关数据。
6、按照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要求,建立村庄地籍调查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四、工作依据
(一)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6号)
3、《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4、《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18号)
5、《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
6、《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国土[籍]字第26号)
7、《福建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
8、《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7号)
9、《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
10、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二)技术依据
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原国家土地管理局TD 1001-93)
2、《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TD/T 1014-2007)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5、《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补充规定》
6、《福建省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方案》(闽国土调查办[2007]10号)
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8、《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
9、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五、技术方法
1、村庄内部连片居民点及其以外的零散宅基地及其他建设用 地,采用解析法按照1:500-1:1000比例尺开展地籍测量,界址点点位中误差±7.5cm,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15cm。
2、村庄内部连片居民点以外的农用地(不含林地)采用1:2000比例尺开展地籍测量,界址点点位中误差±10cm,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20cm。
3、村庄地籍调查可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也可采用地方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根据已有高程基准情况确定。在已有数字化地形图的基础上编绘地籍图,一般采用原图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各地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坐标转换。
4、调查区已有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的,应对其精度和现势性进行全面检核,满足地籍调查要求的,可作为权属调查工作底图。通过对少量新增地物、变化地物进行修测、补测,再利用权属调查(或核实)和界址点测量成果编绘地籍图,并形成调查成果。
5、调查区没有图件的,应按地籍测量精度要求进行测量,形成工作底图,再利用权属调查(或核实)成果编绘地籍图,形成调查成果。
6、逐宗地开展已登记宗地的权属核实,填写土地权属核实表。土地权属核实表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利人姓名或名称、土地坐落、地籍号、土地权属性质、地类、面积、地上建筑物情况、核实情况说明、处理意见、备注等。对权属、界址、地类及面积 发生变化的,应将核实结果在土地权属核实表中注明并说明变化原因。经核实原登记结果发生变化或存在错误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变更。界址发生变化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还应组织相关土地权利人到现场重新进行指界。
7、对未登记的宗地,按初始地籍调查的要求进行权属调查,填写地籍调查表。不符合土地初始登记条件的宗地,要预编地籍号,逐宗调查土地使用者、四至、地类、面积及未登记原因(如违法用地、擅自扩建、存在土地权属纠纷等),并将调查情况以街坊为单位、以宗地号为顺序汇总表成册,方便查阅和管理。
8、在农村土地调查“两个核实”的基础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已明确权属的国有土地和飞地是否剔出进行复核。
9、原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时,以国有河流、公路中心线作为村界的,应重新确定土地权属界,并在集体土地中相应扣减国有河流、公路面积;同一所有者的集体土地被河流、公路等线状地物分割,原登记时未划分宗地分别登记的,本次调查可不再划分宗地。
10、土地权属争议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暂时无法调处的,可将争议土地单独划宗,制作《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并登记造册。
11、村庄内部连片居民点以外的农用地不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地类汇总和数据库建设。
六、试点成果
1、村庄地籍调查技术方案、技术设计书;
2、地籍调查表或权属核实表(含宗地图、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3、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细部测量原始记录;
4、未登记发证宗地汇总表;
5、村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农用地地形图;
6、新旧地号对照表;
7、村庄连片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汇总表、村庄地籍调查数据汇总工作报告;
8、村庄地籍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报告;
9、村庄地籍调查技术总结、工作总结;
10、地形图测绘验收报告(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站)或地形图修补测验收报告(县级国土资源局);
11、自检报告、预检报告;
七、组织实施
(一)进度安排
1、工作准备:2011年7月15日至9月30日。各试点单位成立试点工作小组,编写技术方案、技术设计书,准备试点所需有关图件、资料,确定作业队伍,进行人员培训等工作。
2、地籍调查: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开展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或核实,查清每宗非农建设用地的位置、界址、面积和地类,编绘各类图件。
3、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2012年2月1日至3月31日。检查和整理调查成果资料,录入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档案数据。
4、验收阶段:2012年4月1日至4月30日。各试点单位自检合格后,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人员对试点成果进行验收。
(二)工作机构
试点县、市国土资源局成立村庄地籍调查试点工作小组,成员由县、市国土资源局分管领导、地籍科、土地登记站、试点村领导、国土资源与环境协管员等组成,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调查工作。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与作业单位的沟通协调,明确具体调查任务和要求,以及各自职责与分工。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及已明确权属的国有土地和飞地是否剔出的复核、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权属调查(或核实)过程中需要进行权属认定及指界等工作必须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开展。
(三)经费保障
村庄地籍调查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前提,各试点单位可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要求,商当地财政部门安排工作经费。
第二篇: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 [国土资源厅] 2010-11-18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闽国土资文〔2010〕240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要求,我厅制定了《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办理。
二○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土地整治 工作方案 通知
抄送:厅领导,存档。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010年11月18日印发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精神,我厅组织开展《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编制工作,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制定《规划》的必要性
土地整治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细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的具体措施,它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并召开视频会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要求各省同步开展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县市级土地整理规划编制试点工作。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方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编制原则
1、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细化和落实《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的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3、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统筹安排全省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做到上下衔接;加强部门协调,做好《规划》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4、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专家队伍,加强协作,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特别要考虑相关利益人的意见,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编制方法
1、充分利用原有成果。规划修编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为基础,充分吸收已有科研成果与相关规划编制成果,加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空间布局研究,夯实规划编制基础。
2、突出“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协调。加强与地方协调,加强与部门协调;二是加强衔接。要做好整治规划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三是加强论证。规划编制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做好咨询论证,重大工程安排要逐个进行论证。
3、做到“三个同步”。土地整治规划文本编制与专题研究同步进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与试点县整治规划编制同步部署;规划编制与规划数据库建设同步开展。
三、《规划》主要任务及规划成果
(一)主要任务
《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2020年为规划期,提出2015年阶段性目标。规划数据以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相衔接。规划的主要任务:
1、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情况,认真研究成功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序推进的意见和措施。
2、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3、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围绕中央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地方实际,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收入使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4、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
5、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布局安排。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粮食产能核心区和战略后备区建设、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项目,提出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安排方案。
6、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补充耕地管理体制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的研究,加强制度创新。
7、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二调成果,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推进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实现规划成果叠加上图、动态更新。
(二)规划成果
1、规划文本。重点阐述土地整治的条件和要求,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土地整治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工程,资金安排与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2、规划说明。简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等确定的依据,以及规划方案拟定、论证、确定的情况。
3、规划图件。包括土地整治潜力分析图、土地整治规划图,以及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图、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增减挂钩等规划专题图。以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比例尺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相一致。
4、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评审论证材料等。
5、规划数据库。按照部数据库标准建设。
四、《规划》编制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五个步骤:
(一)准备工作(2010年11月-2010年12月)。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协调小组和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收集相关规划编制的文件、规程和标准;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有关数据,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等基础资料。
(二)专题研究(2010年11月—2011年4月)。按照《规划》编制要求,设立6个专题研究。
1、福建省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2、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和目标任务研究
3、福建省土地整治战略与重大工程布局安排研究
4、福建省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使用研究
5、福建省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6、福建省土地整治实施保障与措施研究
(三)编制规划成果(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数据库等其它规划成果。
(四)协调评审论证(2011年4月—2011年5月))。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完善规划成果。
(五)规划报批(2011年6月)。规划成果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五、工作组织
(一)成立规划编制协调小组。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为组长,分管副厅长为副组长,省发改委、省农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等单位为成员。协调小组负责协调规划编制中重大问题,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省国土资源厅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厅规划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财务处、耕保处、地籍处、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土地整治规划由规划处组织编制,耕保处配合。具体编制工作由省土地整理中心承担。
附件:
《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专题研究安排
一、福建省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客观评价《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的实施情况,总结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当前各地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方面的探索,提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思路。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担。
二、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和目标任务研究
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根据需要进行补充调查,全面评价福建省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农村宅基地整治和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等土地整治潜力,重点分析评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潜力,明确福建省土地整治目标和主要任务,为编制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由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承担。
三、福建省土地整治战略与重大工程布局安排研究
深入研究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对土地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探讨土地整治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业发展的作用和途径,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基本策略和政策措施。研究提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空间分布和主要工程措施,提出重大工程实施的时序安排和保障措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四、福建省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和增减挂钩收益使用研究
分析我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土地权属管理问题,研究并提出解决权属管理问题的主要方法与对策;调查分析目前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收益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收益的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担。
五、福建省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在分析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生态安全情景下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我省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六、福建省土地整治实施保障与措施研究
对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手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的措施;结合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完善土地整治特别是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机制、手段等,保障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第三篇:关于印发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闽国土资综[2 011]1 5 5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 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
为做好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现将《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按照办理。
(此件不予公开)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后备资源 方案 通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年6月23曰印发 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在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变更调查、已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农用地分等以及农业部门各项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外业调查,查清全省各类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类型和分布情况。
(二)任务
1、调查
以2010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比例尺和上图指标为标准,以已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为参考,结合自然坡度、土质土壤、灌溉水源、水分条件、地质地貌、交通状况、环境影响等条件,调查全省辖区内耕地后备资源,包括可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含未变更为未利用地的废弃园地,不包括滩涂)、可复垦为耕地的废弃建设用地。
2、建立数据库
以2010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运用GIs技术,依据外业调查记录,完成耕地后备资源图斑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入库,建立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3、图件制作
以201 0土地变更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落实耕地后备资源图斑边界,制作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布图。
4、汇总
利用数据库和GIs软件,对入库的耕地后备资源图斑进行面积量算和汇总。
5、分析
根据辖区内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类型、分布情况,对照各类资料,分析评价辖区内耕地后备资源情况。
6、报告编写
编写省、市、县各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报告。
7、检查验收
各县(市、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完成,经县级自检、市级验收后,将辖区内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各项成果上报省厅。省厅组织有关人员对县(市、区)调查成果进行抽查、整理、分析和汇总。
二、技术依据
(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 1 O 07—2 O 0 3)
(二)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 004—2 00 3)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 1 01 O一2 0 07)
(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 01 4—2 0 07)
(五)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 01 6—2 O 07)
(六)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 1 02 3—2 01 O)
(七)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 024—2 01 0)
(八)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 02 5—2 01 O)
(九)其他有关规范规程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与上图指标,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 1 01 O一2 O 07)国家标准,结合县或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以及农业部门各项工作成果资料,确定调查对象。
以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制作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底图。
开展外业调查,实地核实调查对象的地类、面积和分布等情况,填写外业调查手簿、表格,编绘外业调查成果图。
依据外业调查记录和已立项土地整理项目资料,结合县或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认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借助GIs软件,完成对外业调查信息的转绘和属性录入工作,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统计汇总数据,编制各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图,编写报告。
四、提交成果
(一)县级成果
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外业调查底图、记录、表格
2、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3、标准分幅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图
4、县、乡级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
5、县、乡级耕地后备资源汇总数据及表册
6、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分析报告
(二)市级成果
1、市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2、市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布图
3、市级耕地后备资源汇总数据及表册
4、市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报告
(三)省级成果
1、省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2、省级耕地后备资源汇总数据及表册
3、省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报告
五、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工作部署,我省于2 011年底完成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具体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一)2 01 1年6月1 0日~6月3 O日
编制工作方案,制定《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要求》。
(二)2 01 1年7月1日~7月2 O日
开展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业务培训工作;以2 01 O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县(市、区)提取本辖区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图斑,制作外业调查底图,为外业调查做好准备工作。
(三)2 Ol 1年7月2 1日~8月31日
开展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外业工作。
(四)2 011年9月1日~9月3 O日
开展内业处理工作,建立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编制图件,汇总数据,编写报告。
(五)2 011年1 0月1日~2 0 1 1年1 0月3l目
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相关成果资料整理并自检后报市级验收。
(六)2 01 1年11月1日~2 011年1 2月1 5日
完成省、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数据汇总、图件编制、报告编写等相关工作。
(七)2 01 1年1 2月1 6日~2 01 1年l 2月31日
整理相关成果资料,成果归档。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以县级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部署,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省厅地籍处、规划处、耕保处、整理中心负责相关业务指导。
(二)技术保障
省国土资源厅依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为基础,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要求》,并组织各市、县(区)及作业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开展培训。
为解决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中遇到的技术业务问题,由省规划院组织成立技术组,聘请调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具体负责解决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中遇到的技术业务问题。
各县(市、区)也可参照省厅的做法,加强调查工作技术保障。
(三)经费保障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同本级财政部门做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经费的落实,确保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顺利按时保质完成。
七、成果检查与验收
按照《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检查验收办法》,按照县级自检、市级验收,省级抽查的制度,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行检查验收。
省、市视各县(市、区)成果情况,按一定比例对各县(市、区)调查成果进行实地核实与内业检查。
各县(市、区)对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认真修改并补充完善,凡达不到成果验收要求的不予验收,并限期整改直至验收诵主寸。
第四篇: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的通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的通知 闽国土资综〔2011〕241号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平潭综合试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国土资源系统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土资党发[2010]45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通知如下:
一、健全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全面推动土地交易市场建设,作为显化国有资产价值,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土地市场环境,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在全面总结土地招拍挂出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及解决办法,进一步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
(一)实行不同用途经营性用地差异化的供地方式。对商业、娱乐、高档公寓住宅用地应严格控制供地总量,并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主要采取拍卖方式供地;对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住宅用地可根据房价、户型、面积、企业自有资本、企业信誉、开发业绩(开发面积、房屋质量、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等)、消费者评价、纳税情况和社会责任等多种指标,主要采取综合招标方式供地;对经营性项目用地竞争性不强或申请竞买人数不足两个的,可采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
(二)探索改革经营性用地单一的公开出让方式。切实改变过去单一以出让方式有偿供应建设用地的做法,积极探索有利于土地节约高效利用的供地方式。对加油站、工业仓储类项目和其他生产经营周期较短的项目用地,逐步实行租赁制,采取招拍挂方式出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期限不超过20年。
(三)逐步扩大土地市场化配范围。各地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坚持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以市场竞争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范围。严格控制并逐步缩小划拨方式供地范围,对经营性的交通、能源、水利发电等基础设施(产业)用地,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各类社会事业用地中的经营性用地,应逐步纳入有偿使用范围,条件成熟的,可以试行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对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历史遗留的划拨用地,要按规定逐步转为有偿使用。
(四)积极推行土地使用权网上出让制度。积极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网上出让,逐步实现全省各市、县出让人在网上发布出让公告、交易公告、结果公示;竞买人网上报名登记、报价、竞价,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增强信息透明度,促进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二、着力规范土地供应和地价评估行为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着力解决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中违规设置出让条件、擅自调整土地出让条件和土地储备、供应信息不公开、不对称等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严禁违规设置土地出让条件。除工业项目用地可以设定产业类型、投资规模、投入产出、环保要求、建设标准和竞买人资格等准入条件外,其他经营性项目用地除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定另有规定外,在发布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或租赁公告时,不得设置竞买人的资格或资质条件;不得以政府纪要和部门文件等方式,为某些特定的开发主体量身定做,设置有违公平竞争的排他条款。对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定需要有特定资质条件的,凡符合公告资格条件的,不论何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不论本地或异地企业,一律允许公平竞争,不得差别对待,或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和歧视政策。
(二)认真执行“净地”出让和出让面积限额制度。经营性用地出让要严格执行“净地”出让的规定,落实好土地产权、补偿安置等经济法律关系,完成必要的“三通一平”前期开发工作。对于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允许采取有条件“毛地”出让的方式进行供地,但事先应先明确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等,经充分征求被拆迁人的意见后,再组织招标以确定改造项目建设单位,切实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商品住房用地单宗出让面积规定,不得将两宗以上地块捆绑出让。
(三)进一步明确土地供应方式。按照国家现行政策,政府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面向经济适用房对象供应的公共租赁住房),以及《划拨用地目录》中所列的建设项目,其建设用地可实行划拨方式供应。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或城市拆迁改造项目安置房中属于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的,也可以实行划拨方式供地。除上述项目用地外,其他项目用地原则上均实行有偿出让或租赁,其中,属于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必须采取“招拍挂”等方式公开出让。
(四)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最低价制度。土地出让价格不得低于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定确定的最低价标准。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出让底价不得低于同级别、同用途的基准地价的70%(基准地价设有最低价和最高价幅度的,取中间值);基准地价尚未覆盖的区域,不得低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地(拆迁)补偿费用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应当缴纳的有关税费之和。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属于我省重点扶持的产业,其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可按不低于所在的土地等别相对应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6]307号文件规定,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范围外的土地,且土地前期开发由土地使用者自行完成的;或使用未列入耕地后备资源且尚未确定土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人)的国有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国有未利用地的工业项目,在其执行最低价标准后,应于正式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建设项目用地及地价确定情况上报省厅备案,再由省厅上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五)切实规范土地出让价格评估行为。经营性用地出让底价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专业评估后确定,或者按不低于该地段基准地价的原则经集体研究后确定。地价评估可由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者其所属事业单位组织其专业人员进行评估,也可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选择并委托具有土地估价资格的中介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土地估价机构执业行为和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省级土地估价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强化对机构和执业人员的资质审查和管理,按照《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转发省土地估价行业协会关于加强土地估价行业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07]85号)的要求,对不遵守土地估价技术规范、粗制滥造、迎合客户不合理要求、严重背离客观地价水平的估价报告等违规评估行为,要予以严肃查处。省级土地估价行业协会要将处理结果通过协会网站或其他形式向社会公告,并记入其信用档案。
三、加强土地二级市场管理
(一)完善划拨土地使用权入市管理制度。未经批准,划拨土地使用权不得改变用途,不得转让、出租、抵押。企业在破产或“退二进三”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其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用于商品房住宅开发的,应由政府统一收储并重新组织招拍挂出让,收购方或企业不得擅自与开发单位进行合作开发。除商品住宅用地外,划拨土地使用权人将原低效利用的划拨土地出租或用于商业、旅游、金融、保险、电信、娱乐等经营性项目使用的,应按规定实行有偿使用,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或租赁手续,并通过评估后补交出让金或租金。
(二)加强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入市管理。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必须按出让合同的约定付清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完成开发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后,方可将受让的全部或部分土地使用权转让。对逾期未缴清土地出让金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允许其参加新的土地使用权竞买,不得予以办理土地转让、抵押、出租登记手续。
(三)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按照“三旧”改造政策用于商业(限于自用)、旅游、金融、保险、电信、娱乐等经营性用途的,应参考土地市场价格并按新的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条件评估后,补交土地出让金差价。工业企业自建的行政办公及配套生活设置用地,仅限于企业自用,不得作为商品房进行建设和销售,不得单独办理土地确权发证手续。
(四)防止随意变更土地使用条件。除因城市规划调整和国家政策因素允许修改或调整土地使用条件外,建设项目供地后,不得随意修改或调整变更容积率等土地利用条件。改变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出让合同或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定等明确规定或约定应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招拍挂出让。各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配合规划主管部门,重点加强对商品住宅项目容积率的监管,制止擅自修改调整容积率等土地利用规划条件的违规违法行为。工业用地在出让期限内,允许受让人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增加容积率,对增加的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出让价款。
(五)杜绝保障性住房用地变更为经营性用地。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后,不得从事经营性房地产开发,因城市规划调整需要改变的,应由政府收回,但应另选地块作为保障性住房用地。以行政划拨的方式取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的,不得采取补办土地出让手续、补收土地出让金的办法,准许建设单位或承包开发商从事商品住房开发建设与销售。凡经济适用住宅上市转让的,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未住满5年的或不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予以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变更登记手续。
四、进一步规范土地收储管理
(一)实行土地收储与开发机构脱钩。各市、县(区)土地收储机构必须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与其下设或挂靠的从事土地开发相关业务的机构彻底脱钩。今后,全省各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不得直接从事土地一级市场开发,严禁行政管理人员在经营性事业单位或中介机构交叉任职。
(二)健全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管理制度。各市、县要认真做好土地储备计划和中长期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工作,合理确定土地储备的总量、结构和分布,有计划地开展土地储备工作。要完善土地储备项目的审批和实施程序,加强对土地储备项目的管理和运营。要根据国土资源部《国有建设用地计划编制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小城镇改革、“三旧”改造开展土地供应计划的编制工作,完善土地供应计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程序,发挥土地供应计划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作用。
五、加大土地市场的监管力度
(一)健全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将本地的土地储备、土地供应计划和土地出让信息等在部门户网站(中国土地市场网)发布,并在当地的土地有形市场和相关媒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着力解决土地出让相关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可查询制度,方便群众查阅了解相关宗地土地出让、收储、供应及开发利用等相关信息,让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加强对各类项目供地的监管。各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土地出让公告和合同约定内容的适时监管,对市、县(区)发布公告中存在捆绑出让、超用地面积限额、“毛地”出让、超规定开发期限出让土地的,要责令立即撤销公告,调整出让方案重新出让。
(三)认真做好建设用地供应备案工作。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依托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和监管系统,及时录入上报各类建设项目供地信息,定期对已供的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的开竣工、开发建设条件执行等情况进行实地巡查,发现有违法违规问题的,必须及时予以纠正或提请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与住建、规划、房管、发改、财税、银监、证券等部门的协调,及时将土地收储、土地出让及土地开发利用等相关信息通报有关部门,取得相关部门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培育发展土地市场,规范土地市场秩序。要发挥信息正面的宣传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合理投资和消费,稳定市场信心,稳定消费者心理预期,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五)严肃查处违规土地交易行为。各级领导干部不得以任何形式插手干预土地出让审批工作,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不得以任何形式减免或返还土地出让金。对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插手土地出让、转让、抵押、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涉及土地估价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过严肃查处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启用福建省城乡增减挂钩信息系统的通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启用福建省城乡增减挂钩信息系统的通知
闽国土资综 [2010]109号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见的通知》,2010年我省在21个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和6个土地整治试点县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为做好增减挂钩指标流转的交易管理,省厅组织开发了“福建省城乡增减挂钩信息系统”,并于近日举办了系统操作培训视频会议。经研究,决定自2010年5月25日起在全省国土资源部门正式开通启用该系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行挂钩指标全程化网络管理
(一)建立指标供应发布和洽商平台。省厅通过系统下达各试点镇和试点县的预核定挂钩指标,并根据各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批准情况和项目验收情况对先行核定的挂钩指标、核定指标进行核算确认,形成全省可供使用的挂钩指标库。各试点镇和试点县要科学预测本地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占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数,合理确定自行使用的挂钩指标和拟转让的挂钩指标,及时对平台上交易指标及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录入、更新、发布。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通过平台对指标供应信息进行查询、浏览,确定交易对象,商定挂钩指标使用价格,为挂钩指标正常流转创造条件。
(二)实施交易合同的网络填报。系统对指标交易合同实行全程网络化、电子化管理。指标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后,由转让方起草合同,录入转让面积、转让单价、转让总价、成交时间等信息,系统会生成唯一的合同编号,并将合同提交受让方确定。受让方确认合同无误后通过系统下载合同范本进行打印,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合同状态修改成转让方资金到位确认,当转让方收到资金进行确认后,合同自动生效。合同生效后形成的交易指标才能由受让方用于经营性房地产用地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报批。
(三)实行增减挂钩指标联动管理。城乡增减挂钩信息系统同建设用地报件网络审查系统联动运行,系统会自动检测各地指标交易、指标流转情况,未经网络进行合同填报、网络交易或增减挂钩指标不足的,建设用地报件网络审查系统将拒绝进行经营性房地产用地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报件网络申报。同时系统能记载各地挂钩指标提供情况、各批次经营性房地产用地使用挂钩指标情况,核销已使用的挂钩指标,形成实时、准确的挂钩指标台账。
二、做好系统运行各项工作
(一)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要建立相应工作制度,耕保科(股)负责系统使用和管理,由专人专岗负责数据录入、传输上报、审核等工作。如人员岗位调整需要创建新用户和分配权限的,由设区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和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系统管理员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维护。
(二)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要落实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微机等硬件设备,为系统正常运行创造条件。
(三)本系统运行在福建省政务信息网上,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保证网络接点的畅通,接入网络的微机和其他设备要与Internet网物理隔离。各单位要有效防止病毒、黑客程序侵入系统,定期修改密码,维护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系统运行维护联系方式
系统运行过程中,如遇到业务问题,请与省厅耕保处联系,电话:0591-87665651;如遇到技术问题,请与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联系,电话:0591-87665797、87665796,具体问题也可以在“福建省城乡增减挂钩信息系统”论坛上留言。本系统使用手册可以在系统首页上下载。
二○一○年五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