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关于贯彻实施《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闽国土资综〔2005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关于贯彻实施 《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闽国土资综〔2005〕130号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建设局:
省政府颁布的《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办法》(闽政〔2004〕21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0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按照“纳入规划、简化程序、减免规费、强化监督”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新型的农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制度。为了确保这些新型制度落到实处,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农村住宅用地和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
《办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有利于实施村镇建设规划,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和建设审批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转变工作作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和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国土资源、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执行规划、依法用地、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意识,提高遵守和执行农村新型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充分运用规划手段引导合理建房 抓紧编制或完善规划。各市、县国土资源与建设部门要尽快组织乡(镇)、村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合理编制村庄规划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做好两项规划之间的衔接。未编制村庄规划或者已编制村庄规划但需要修改的,要抓紧组织编制或修改。规划要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编制规划时,可以打破村民小组的界限,统一按规划安排住宅建设用地。经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应当及时公布,增加透明度,引导村民按规划进行建房。
加强住宅建设用地的规划与计划管理。农村村民建住宅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应将年度农用地转用指标的使用情况于次年1月15日前列表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意见》(闽国土资文〔2005〕10号)办理,上报规划修改方案需附具村镇建设规划图件(复印件)。
引导农村建设住宅小区,提供农民建房技术服务。各地要按照鼓励村庄土地整理和旧村改造,鼓励自然村向中心村、集镇集聚,鼓励集中建设农村村民住宅小区的政策导向,引导农民科学选址、合理建房、节约用地。申请村民住宅小区建设用地,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时,需明确小区的建设规模,拟安排村民建房的户数、住宅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县(市)、乡(镇)建设主管部门应协调做好住宅小区总平布置,提供农村住宅通用图集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民按图施工建设,使住宅既美观实用,又与自然环境协调和谐。
三、切实简化住宅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明确用地报批权限与程序。农村住宅小区建设涉及农用地转用的,按规定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审批。县级人民政府的用地请示文中应明确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的地块号、用地面积、用途等内容,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中地块用途栏应注明“农村村民住宅”。
转变行政管理方式。自今年6月1日起。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和村建站应按《办法》要求联合受理村民住宅用地和建设申请,办理村民住宅用地和建设审批手续。住宅用地申请应使用由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统一印制的《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与建设申请表》(附件一)。在审批过程中,乡(镇)国土资源与建设部门要做到“三到场”,即受理村民用地申请后,两部门一起到现场勘测,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并绘制住宅用地规划红线图;住宅用地和建设许可经依法批准后,两部门一起到实地放样定界;村民住宅建成后,一起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界址、用途和其他规划条件要求使用土地和建设。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实施到位。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办法》对住宅用地审批的条件、程序和办事时限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县、乡政府及国土资源、建设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增强服务意识,严格按规则和程式办事,坚决杜绝松懈渎职、互相推诿、久拖不办的现象。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窗口办文”制度,在乡(镇)设立办文窗口,受理用地和建设申请、土地登记等报件,以减化工作环节,方便群众办事,减轻农民负担。
四、严格执行住宅建设用地的优惠政策和收费规定
落实住宅小区用地的优惠政策。基层单位要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安定稳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农村住宅小区建设用地,以及对利用空地、荒杂地和存量土地建设住宅的,应按优惠政策给予鼓励和扶持,按闽政〔2004〕21号文的规定免收相关费用。对农村住宅小区建设,所在村委会支付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收所发生的补偿安置等费用有困难的,可以由所在地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土地收购储备专项资金中予以垫付。待向建房户办理供地手续时按照每户应分摊的金额收回所垫付的资金。
规范土地补偿费收取行为。村民建设住宅使用集体土地,应依法支付土地补偿费。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不得超出法定的补偿标准进行额外收费,不得借机搭车收取其他任何形式的费用。土地补偿费在用地获得批准后支付,严禁在用地申请报批前支付或收取土地补偿费,严禁私下买卖自留地、承包地建设住宅。
五、继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各市、县要按照“以防为主、查处为辅”的方针,健全完善巡查制度,加强执法监察,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对未经批准非法占地建住宅的,要发现一座拆除一座,通过严格执法整肃农村土地管理秩序;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以分户名义多次、多处申请住宅建设用地;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禁止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禁止对农村未批先建的住宅采取以罚款或者变相收费代替审批的办法予以补办手续。农村村民住宅小区用地批准后,不得变相进行经营性房地产开发或者用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村(居)民建房。违反上述规定的,将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六、全面提升农村住宅用地和建设管理水平
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各市(县)国土资源与建设部门要根据城镇化建设目标,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组织乡(镇)、村科学制定旧村庄改造和零散住宅整理归并的总体方案,并按计划、分年度组织实施;要实行“建新退旧”制度,经批准新建住宅后,建房户必须将原旧宅基地退交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安排使用,通过盘整逐步消灭“空心村”。各设区市建设与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若干村庄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旧村庄改造、零散住宅整理归并的途径和方式。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使农村面貌发生明显改变。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适应“高效、便民、公正”为特征的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加大对县、乡两级国土资源和建设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有条件的地方要配置电脑、票证打印机、测量仪等现代办公设备。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各市(县)、乡(镇)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适时录入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申请、审批和土地登记发证等基础数据信息。对于必须向社会公开的信息资料,要及时发布并适时更新。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网站,与省国土资源厅和建设厅网站、设区市政务信息网站链接,逐步实现网上政务公开、信息交流和远程查询。
实行村民住宅用地和建设统计年报制度。从2005年起,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必须按照建设用地备案制度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省国土资源厅上报每个季度的农用地转用审批的统计数据;各县(市)国土资源局必须于每年1月15日前将本县(市)上一年度《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统计表》(附件二)上报设区市国土资源局,由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汇总后于1月25日前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并通过政务专网随传电子文档资料。
各级建设部门要按照村镇建设统计年报和省级村镇住宅试点小区建设情况季报的要求,认真及时做好农村村民住宅统计工作,各县(市)建设局必须于每年1月15日前将本县(市)上一年度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情况汇总上报设区市建设(规划)局,由设区市汇总后于1月25日前上报省建设厅村镇处。附:
1、《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与建设申请表》
2、《××县(市)××年度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统计表》
二〇〇五年五月十三日
附件一(表1):
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与建设申请表
申请人(签章): 申请日期:年月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福建省建设厅监制
填表说明
1、符合农村住宅建设用地申请条件、需要申请单独选址建设住宅的农村村民,应填写本表(一式五份)。
2、本表中的封面、“基本情况”、“申请理由”和“拟申请住宅用地与建设情况”栏由申请人用钢笔如实填写。
3、本表中的“申请理由”栏。必须说明申请建房用地的原因,是否符合“一户一宅”的条件,以及是否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作生产经营用途等。
4、本表中的“拟建房情况”是指新建住宅、原址上翻建住宅、改扩建住宅或分户建房等。
5、本表中的“地质灾害情况”是指村民住宅是否位于地质灾害危险区、易发区,是否需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评估结论。
6、本表中的“房屋四至”须按事实写明距某固定物的距离,并注明长、宽尺寸,不得笼统填写。
7、本表中的“规划要点”是指对总平面布局、与相邻建筑物、路的间距及高度、层数和设计等要求。
8、本表中的“村委会意见”栏需注明申请人原住房情况、家庭人口数、建房用地是否已按规定张榜公布,以及拟收取的土地补偿费数额等。
9、本申请表由乡(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国土资源所,县(市)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和申请人各执一份。基
本
情
况申请人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家庭人口家 庭 其 他 人
员姓名性别年龄与申请人关系身份证号码用地现状原宅基地面积(平方米)人均宅基地面积(平方米)原宅基地性质房屋现状建筑面积(平方米)房屋层数房屋结构申 请 理 由地拟 与申 建请 设住 情宅
况用拟建住宅位置县(市)乡(镇)村拟用地情况用地面积(平方米)人均住宅用地面积
(平方米/人)是否归还旧宅基地拟建房情况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层数房屋面积
(平方米)委托设计或选用通用图纸村 委 会 意
见(签章)审核人:年月日乡、镇 规 划 建 设 部 门 意
见规划红线图、规划要点要求新建、改建 或扩建建筑面积(平方米)房屋 层数建筑总高 度(米)建筑占地面
积(平方米)设计图纸委托设计选通用图房屋 四至东至西至南至北至其他规划要求:(签章)经办人:审核人:年月日住
宅
用
地
审
核、审
批
情
况核 定 用 地 情 况四至
范围东至西至南至北至用地面积(平方米)土地权属地
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小计小计小计耕地园地乡(镇)国土资 源审核意见(同时说明地质灾害情况)(签章)经办人:审核人:年月日乡(镇)人民 政府审核意见(签章)
经办人:审核人:年月日县(市)国土资源 主管部门审核意见(签章)
经办人:审核人:年月日县(市)人民 政府审批意见(签章)
经办人:审核人:年月日乡、镇人民政府 建设许可意见(签章)经办人:审核人:年月日住宅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比例尺1�500)附图:
注意事项
一、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住宅建设用地:
1、因无住房或现有住房用地面积明显低于法定标准(每户为80—120平方米),需要新建住宅或扩大住宅用地面积的;
2、因国家或者集体建设、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拆迁安置的;
3、因发生或防御自然灾害,需要安置的;
4、向中心村、集镇或者农村住宅小区集聚的。
二、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住宅建设用地申请:
1、申请人年龄未满18周岁的;
2、拟建住宅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
3、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作生产经营性用途后又申请新的住宅建设用地的。
三、农村村民建设住宅不得违反下列禁止性规定:
1、严禁未批先建或者违反规划乱占滥用土地建设住宅;
2、严禁私下买卖土地建设住宅;
3、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建设住宅;
4、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翻建、扩建原旧住宅:(1)已取得新的住宅建设用地的;
(2)原旧住宅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3)原旧住宅属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规划确定的保留风貌建筑的。
四、其他应注意事项:
1、申请住宅用地与建设,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一年没有动工,又未申请延期的,所发的《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建设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古迹及有损市政及农村基础设施等情况,应暂停施工,及时报告,听候处理;
3、申请人在申请住宅用地和建设过程中有隐瞒事实、弄虚作假或违反规定进行建设的,依照有关土地、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处理。附件一(表2):
№
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与建设申请表
(住宅小区)
申请人(签章): 申请日期:年月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福建省建设厅监制
填表说明
1、需要建设住宅并符合农村住宅建设用地申请条件的农村村民,申请住宅小区建房的应填写本表。
2、本表中的“基本情况”、“申请理由”、“个人拟申请住宅用地与建设情况”栏由申请人填写,“住宅小区用地情况”栏由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机构负责填写。
3、本表中的“申请理由”栏,必须说明申请建房用地的原因,是否符合“一户一宅”的条件,以及是否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作生产经营用途等。
4、本表中的“村委会或拆迁安置单位意见”栏需注明申请人原住房情况、家庭人口数、建房用地是否已按规定张榜公布,以及拟收取的每户应分摊的土地补偿费数额等。
5、本表中的“地质灾害情况”是指村民住宅是否位于地质灾害危险区、易发区,是否需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评估结论。
6、本表中的“申请人住宅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是指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中每户实际占用的宗地面积所形成宗地红线图。基
本
情
况申请人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家庭人口家 庭 其 他 人
员姓名性别年龄与申请人关系身份证号码用地现状原宅基地面积(平方米)人均宅基地面积(平方米)原宅基地性质房屋现状建筑面积(平方米)房屋层数房屋结构申 请 理
由个人拟申请住宅
用地与建设情况拟建住宅位置县(市)乡(镇)村住宅小区拟用地情况单户用地面积
(平方米)人均住宅用地面积
(平方米/人)是否归还旧宅基地拟建房情况房屋层数建筑总高度(米)房屋结构委托设计或选用通用图纸村委会或拆迁 安置单位意见(签章)审核人:年月日乡、镇 规 划 建 设 部 门 意
见规划红线图、规划要点要求新建、改建 或扩建建筑面积(平方米)房屋 层数建筑总高 度(米)建筑占地面 积(平方米)设计图纸委托设计选通用图房屋 四至东至西至南至北至其他规划要求:(签章)经办人:审核人:年月日住
宅
用
地
审
核、审
批
情
况住宅小区用地情况小区四 至范围东至西至南至北至土地 权属用地总面积(平方米)其 中住宅用地
总面积小区配套设施 用地总面积地
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小计小计小计耕地园地供地方式住宅用地小区配套设施用地乡(镇)国土资
源所审核意见(同时说明地质灾害情况)(签章)经办人:审核人:年月日乡(镇)人民 政府审核意见(签章)
经办人:审核人:年月日县(市)国土资源主管 部门审核确认意见(签章)
经办人:审核人:年月日乡、镇人民政府 建设许可意见(签章)
经办人:审核人:年月日住宅小区总平面布置图(比例尺1�500)小区主要
规划指标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总户数(户)注:在总平面图中应注明申请人宅基地位置附图:住宅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比例尺1�500)附图:
注意事项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统一规划建设农村住宅小区,严格控制单独选址建设住宅:
1、农村村民因国家、集体建设拆迁安置需要建设住宅的;
2、农村土地整理涉及村民建设住宅的;
3、农村新村建设的。
二、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在住宅小区内建设住宅:
1、因无住房或现有住房用地面积明显低于法定标准(每户为80—120平方米),需要新建住宅或扩大住宅用地面积的;
2、因国家或者集体建设、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拆迁安置的;
3、因发生或防御自然灾害,需要安置的;
4、向中心村、集镇或者农村住宅小区集聚的。
三、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住宅建设用地申请:
1、申请人年龄未满18周岁的;
2、拟建住宅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
3、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作生产经营性用途后又申请新的住宅建设用地的。
四、农村村民建设住宅不得违反下列禁止性规定:
1、严禁未批先建或者违反规划乱占滥用土地建设住宅;
2、严禁私下买卖土地建设住宅;
3、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建设住宅;
4、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翻建、扩建原旧住宅:(1)已取得新的住宅建设用地的;
(2)原旧住宅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3)原旧住宅属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规划确定的保留风貌建筑的。
五、其他应注意事项
1、申请住宅用地与建设,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一年没有动工,又未申请延期的,所发的《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建设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古迹及有损市政及农村基础设施等情况,应暂停施工,及时报告,听候处理。
3、申请人在申请住宅用地和建设过程中有隐瞒事实、弄虚作假或违反规定进行建设的,依照有关土地、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处理。
附件二:
市(县)200年度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统计表 单位:户、平方米(横表第5页)
第二篇: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实施《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实施
《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闽建村[2011]11号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1-10-10 各市、县(区)建设局(建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
《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闽政办„2011‟189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1年8月19日颁发实施,为贯彻落实《办法》,确保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和用地管理相关制度落到实处,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农村住宅建设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
当前,我省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不按规划建设、建设水平低、不集约节约用地等现象,亟待加强管理。《办法》的颁发实施,是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福建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福建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村镇规划实施,加强农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农村住宅建设水平;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有利于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和用地审批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转变工作作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市、县(区)规划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基层村镇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执行规划、依法用地、科学建房的意识,提高遵守和执行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严格按规划引导村民合理建房
抓紧编制或完善规划。各市、县规划建设与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尽快组织乡(镇)编制村庄规划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做好两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全省要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划主管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镇乡人民政府进行规划审批。取得规划许可后,由镇乡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用地。农村住宅小区建设涉及农用地转用的,按有关规定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审批。县级人民政府的用地请示文中应明确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的地块号、用地面积、用途等内容,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中地块用途栏应注明“农村村民住宅”。
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各乡(镇)村建站和国土资源所应按《办法》要求联合受理村民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办理村民住宅建设和用地审批手续。住宅申请应使用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统一印制的《福建省农村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表》(附件)。在审批过程中,乡(镇)规划建设与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到“三到场”,即受理村民规划建设和用地申请后,两部门一起到现场勘测,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并绘制住宅用地规划红线图;住宅用地和建设许可经依法批准后,两部门一起到实地放样定界;村民住宅建成后,一起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界址、用途和其他规划条件要求使用土地和建设。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实施到位。
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办法》对住宅规划建设及用地审批的条件、程序和办事时限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县、乡政府及规划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增强服务意识,严格按规则和程序办事,坚决杜绝松懈渎职、互相推诿、久拖不办的现象。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窗口办文”制度,在乡(镇)设立办文窗口,受理用地和建设申请、土地登记等报件,以减化工作环节,方便群众办事,减轻农民负担。
四、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各市、县规划建设、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城乡规
第三篇: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
《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
《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出台 一户拥一宅基地
2011/9/9 16:56:38 来源: 东南快报关键字: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
农村村民自建住房将有法可依,新的《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日前经省政府同意正式出台实施。今后,村民自建房,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面积须限制在80至120平方米之间,多余的宅基地将被村集体依法收回统一安排使用。
本次出台的《办法》中明确,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如果村民在原宅基地之外申请新建住宅,就意味着其原有的空闲宅基地将由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并结合村庄土地整理,重新规划后统一安排使用,不过村委会等在收回村民旧住宅用地时应当给予经济补偿,而非无偿收回。
宅基地的面积限额也有具体的规定,即村民建房每户宅基地面积限额为80至120平方米。但利用空闲地、荒坡地和其他未利用地建设住宅,或者对原旧住宅进行改建的,每户可以增加不超过30平方米的用地面积。
那么,哪些村民才能申请自建住房呢?具体有几种情形,如您无住宅或住宅面积过小;兄弟姐妹或子女要求分户;拆迁安置或因灾安置;危房重建等都可以向村委会提出自建房申请。但是,并非所有的申请都能通过,如果您人均住宅面积超过60平方米;申请人不满18岁法定年龄;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与了,类似这些情形都不允许再自建房。
当前,一些地区村民将自住房出售,此类人群再申请自建住房将无法通过审批,同时购买方也可能存在风险。因为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房屋所有人只有使用权,因而房屋所有人是不能随意对宅基地进行处置的。
村民自建房这样申请
《办法》规定,村民建房应当取得规划许可。村民个人申请住宅建设的,应当持下列材料向村委会提出申请:
(一)《村民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表》一式五份;
(二)户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影印件;
(三)申请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并交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重新安排使用的承诺书(没有旧住宅的除外);
(四)属危房改建的,应提供原住宅权属证明以及危房鉴定部门或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出具的危房鉴定书;
(五)拟建房屋与相邻建筑毗连或者涉及到公用、共用、借墙等关系的,应当取得各所有权人一致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或者在申报图纸上签字确认,协议应当经过当地村委会见证或者依法公证;
(六)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具备注册执业资格的设计人员绘制的设计图,或者选用标准通用图。
第四篇: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闽国土资综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转发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
闽国土资综〔2010〕293号(2010年11月11日)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建委)、房地产管理局、规划局,平潭管委会环境和国土资源局:
现将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1号)转发给你们,并经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及时编制公布城市住房用地和住房建设计划
各市、县要认真落实住房用地和住房建设计划常态化管理制度。各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要会同住房保障、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编制城市住房建设计划。房地产主管部门会同住房保障部门,提出城市住房建设目标任务、套型建筑面积结构比例和用地需求计划等,重点明确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任务,交由规划、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规划条件和选择项目地块。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房地产、住房保障、规划等部门编制城市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做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和住房建设计划的衔接,将计划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各市、县城市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和住房建设计划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及开发建设
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安排各类住房用地,必须优先确保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所需的土地供应,并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地块,按照扩内需、保民生、调结构的要求,加快土地供应。对列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各市、县住房保障部门要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及时开发建设,按期完工,确保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三、科学安排供地时序和优化住房结构
各市、县要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和住房结构,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的70%,重点加快推出一批90平方米左右为主、12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供应,并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根据实施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各地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情况,保持合理适度的供地数量、均衡的供地结构和供地时序,科学有序地组织土地供应,防止盲目骤增或骤减,实现供需平衡、结构合理和价格稳定,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四、规范制定土地出让的规划和建设条件
出让各类住房建设用地之前,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并严格依据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具体确定拟出让地块的位置、范围、使用性质、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停车泊位、绿地率、住宅建筑套数和公建配套设施等各项规划指标要求和红线图。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住房建设计划,提出项目计划开竣工时间、建设周期、套型建筑面积结构比例等建设条件;对限价商品住房项目,应提出套型面积、设施条件、项目开竣工时间及建设周期、控制性销售价位及售后管理衔接办法等建设条件和销售 1 要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规划、房地产主管部门等提出的规划和建设条件纳入土地出让公告,并载入土地出让合同。
五、加快住房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各市、县国土资源、规划、建设、房地产等主管部门要加快办理保障性住房、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相关行政许可,尽可能缩短办理时间。施工图审查机构原则上要在受理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总建筑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的项目施工图审查,在受理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0万平方米的项目施工图审查。
六、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
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意见》(国土资源发[2008]178号)有关闲置土地处置完成的政策标准,对尚未处置的闲置土地,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政府主管领导汇报,主动联系配合相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逐宗核实闲置土地的事实、时间和原因,拟订处置方案,加快处置进度。对全省已上报国土资源部的闲置房地产用地要按照闽国土资明电〔2010〕77号的要求认真整改,限期办结。处置完成一宗,要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系统录入上传一宗,对已处置但未录入上传的,也要及时补录上传。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优先供应给保障性住房建设。
七、加强土地供应和批后开发利用的监管
严格土地出让合同管理,在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地价款缴交、项目开工、竣工期限和违约责任。土地出让成交后,必须依法签订出让合同,出让合同应通过“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生成并配有电子监管号。土地供应后应及时将项目用地开工情况、竣工情况等信息通过“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录入报备,确保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对建设项目用地情况全程监管到位。对违反土地出让合同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合同条款进行处罚,违约期间不得参与新的土地出让活动。
八、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管的共同责任机制
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市场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各市、县国土资源、房地产、规划、建设、住房保障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取得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建设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受理土地登记申请,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通过共同责任机制的实施,切实把调整结构、保障民生的房地产政策落到实处。
附件:《国土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1号)
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房地产调控
转发
通知
抄送:本厅领导、有关处室、存档。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010年11月18日印发
第五篇:《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闽政办〔2011〕189号)
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及用地要求 第三章建房审批 第四章建设管理 第五章技术标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村民(以下简称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提高农村住宅建设水平,促进集约合理用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镇乡、村庄(不含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村庄)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土地上村民新建、扩建、改建个人住宅(以下统称村民建房)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村庄村民建房按照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开发区的规划和有关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第三条 村民建房应当坚持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的原则,应符合规划、节约用地、注重防灾、安全施工、保护环境,体现农村地域特色,并妥善处理通风采光等相邻关系。
第四条 村民建房包括集中建房和个人建房。个人建房是指单户村民自行建造自住住宅的活动,包括在原宅基地上改建或扩建、异地新建;集中建房是指镇乡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集中建设自住住宅的活动,包括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一旧村改造等方式。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村民向中心村、集镇或小城镇集聚,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小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小区:
(一)因国家、集体建设拆迁安置需要集中建设住宅的;
(二)农村土地整理涉及村民新建住宅的;
(三)灾后集中统一建设的;
(四)实施造福工程、地质灾害搬迁统一建设的。
第五条 村民建房规划管理要方便群众,高效管理。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将其职权范围内的镇乡、村庄规划管理具体事务委托镇乡人民政府实施。
第二章
规划及用地要求
第六条 村民建房应当符合镇乡、村庄规划和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原则。不符合规划或者未编制上述规划的,不得审批村民建房和住宅用地。第七条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加快镇乡、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进度。村庄规划编制内容和深度应当符合《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规划编制要注重村民参与,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方便生产生活。村民建房应按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整治规划的要求建设。
第八条 村民建房应当充分利用旧宅基地、空闲地和其它未利用地,严格控制使用耕地和生态公益林地。禁止村民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建设住宅。
第九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在原宅基地之外申请新建住宅的,其原有的空闲宅基地由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并结合村庄土地整理,重新规划后统一安排使用。
村委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收回农村村民旧住宅用地的,应当给予经济补偿。
第十条 村民建房每户宅基地面积限额为8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利用空闲地、荒坡地和其他未利用地建设住宅,或者对原旧住宅进行改建的,每户可以增加不超过30平方米的用地面积。
前款所称宅基地面积,是指住宅建筑物、构筑物(含基础)垂直投影范围内的占地面积。
第三章
建房审批
第十一条 村民建房申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因无住宅或现有住宅宅基地面积明显低于法定标准,需要新建或扩建住宅的;
(二)同户中兄弟姐妹或者子女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要求分户的;
(三)因国家或者集体建设、实施镇乡、村庄规划以及进行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拆迁安置的;
(四)因发生或防御自然灾害,需要安置的;
(五)原有住宅属D级危房需要拆除重建的;
(六)向中心村、集镇、小城镇或者农村住宅小区集聚的;
(七)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经批准回原村庄定居的港、澳、台胞和华侨需要建设住宅的,参照本办法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村民建房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现有宅基地面积虽明显低于法定标准,但现有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超过60平方米的;
(二)分户前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超过60平方米的;
(三)年龄未满18周岁的;
(四)不符合镇乡、村庄规划和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五)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作生产经营用途的;
(六)不符合“一户一宅”政策规定的。
第十三条 村民建房应当取得规划许可。镇规划区内村民建房应当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庄规划区内村民建房应当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村民建房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村民个人申请住宅建设的,应当持下列材料向村委会提出申请:
(一)《村民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表》一式五份;
(二)户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影印件;
(三)申请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并交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重新安排使用的承诺书(没有旧住宅的除外);
(四)属危房改建的,应提供原住宅权属证明以及危房鉴定部门或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出具的危房鉴定书;
(五)拟建房屋与相邻建筑毗连或者涉及到公用、共用、借墙等关系的,应当取得各所有权人一致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或者在申报图纸(含四至范围)上签字确认,协议应当经过当地村委会见证或者依法公证;
(六)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具备注册执业资格的设计人员绘制的设计图,或者选用标准通用图。
村委会应当根据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整治规划要求,与建房户充分沟通,合理安排建房宅基地,并在接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或者每一个月集中申请材料,依法召开村委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对申请材料和村民建房宅基地安排情况进行审议,在本村张榜公布征询本村村民的意见;在张榜公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本村村民未提出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应当在《村民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表》中签署意见,证明申请人的原住宅情况和家庭成员现居住情况和确认宅基地情况,并报镇乡人民政府。
第十五条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村委会上报的村民建房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组织镇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一同到实地勘测,并对是否符合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条件,是否符合镇乡、村庄规划和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房屋建设技术标准,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等事项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镇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机构现场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在5个工作日内绘制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并分新建、扩建和改建两种情形报批。
第十六条 属利用原宅基地改建的,不需办理用地批准手续,直接办理规划建设许可手续,由镇乡人民政府根据镇乡、村庄规划进行审批,符合条件的在10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村民即可开工建设。
第十七条 属新建、扩建的,应报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镇乡人民政府进行规划审批。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镇乡人民政府上报的有关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批,受委托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村民建房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批,对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由镇乡人民政府在5个工作日内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用地。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镇乡人民政府上报的有关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期限除外)进行审核,予以批准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第十八条 采取集中建房的,村民应向村民委员会提交以下材料:
(一)《村民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表》一式五份;
(二)户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影印件;
(三)申请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并交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重新安排使用的承诺书(没有旧住宅的除外)。
由组织集中建房的镇乡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依据经批准的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建房户需求和数量,划定集中建房范围,制定统一建设方案,按照十五条、十七条新建扩建情形规定程序,统一、分户办理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属于文物保护建筑和控制性保护建筑范围内的危房改建,镇乡人民政府在规划审批前,应将其改建方案书面征得文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十条 对村民建房规划申请不予批准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对村民建房用地申请不予批准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镇乡人民政府提交的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村民建房规划和用地审批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镇乡人民政府应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一并发给申请人,并组织镇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和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一同到实地放样,划定四至范围,村民即可开工建设。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实施住宅建设,逾期不建设且未申请延期的,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届满前三十日内,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延期一次,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三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镇乡、村庄建设用地区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将农用地转为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方可批准建设用地。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国土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将村民建房的申请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审批工作时限等相关规定和村民建房审批情况进行公示。村民委员会应将村民建房申请和审批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五条 村民建房应当严格按照规划许可核准的内容进行建设,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发证机关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第二十六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对村民建房是否符合城乡规划实施监督和检查,被检查者应自觉接受监督和检查,如实提供情况和必要的资料,不得隐瞒、妨碍和阻扰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负责规划许可审批后管理工作,建立村民住宅建设档案,做好放线、核样工作,并加强施工期间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质量、安全管理。
第二十七条 村民建房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或者具备注册执业资格的设计人员设计,或者选用省级和当地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编印的村镇住宅建设通用图。选用通用图建房的,应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住宅基础施工。建设多层单元式住宅的,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第二十八条 农村住宅施工质量和安全由建房村民和参与建设各方共同负责。农村住宅建设一定规模以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或者集中统建的),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承接施工,对集中统建的农村住房项目应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一定规模以下的可由建房村民自行选择农村建筑工匠或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承接施工。农村建房村民或者组织村民建房的单位应与参与建设各方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按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对所承建的工程承担相应的质量安全责任。
第二十九条 农村建筑工匠从事村民建房施工,应具备相应的建筑施工技能。县(市、区)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建筑工匠培训,将建筑工匠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按相关政策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提高建筑工匠技能,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发给资格证书。鼓励和引导村民建房选择有资格证书的建筑工匠。
第三十条 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应依法对集中统建的农村住宅项目质量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依据《福建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村民建房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
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应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特别在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屋顶防水施工等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安拆模板、搭拆脚手架等关键环节加强必要的技术指导。
第三十一条 村民建房按镇乡、村庄规划建设的,只收取土地证书和房屋产权证书工本费,不得收取规划许可证书工本费、征地管理费、基础设施配套费、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三十二条 村民经批准使用集体土地建设住宅,只需参照《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和办法,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委会支付土地补偿费用。村民对原旧住宅进行原址翻建、申请新的住宅用地后将原旧住宅用地退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不缴纳土地补偿费用。
第三十三条 农村住宅小区建设使用村民承包地的,所在地村委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调整数量、质量相当的土地归原承包方继续承包经营;没有条件调整承包地的,村委会或者负责拆迁安置的单位应当依照法定征地补偿标准和办法,向原承包方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由住宅小区内的建房户分摊缴纳。
第三十四条 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取的土地补偿安置费用,应当用于本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或者用于发展生产,安置或者补偿被用地农业人口,不得侵占、挪用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使用。
第三十五条 县(市、区)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免费提供住宅通用图纸,加大技术宣传力度,主动向村民宣传住宅小区规划、建房技术标准、质量安全要求、减灾防灾知识、生态环境保护和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关规定。
鼓励社会各方面技术力量支持农村住宅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区)可组建农村住宅建设技术服务机构,为农村住宅建设服务。
第三十六条 新建、扩建、改建村民住宅,应当自房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依法申请办理土地初始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手续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房屋所有权证书。
第五章
技术标准
第三十七条 村民建房应当遵守以下技术标准规定:
(一)选址:应避开地质复杂、地基承载力差、地势低洼不易排涝以及易受风口、滑坡、雷电和洪水侵袭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
(二)规划:集中建设的住宅小区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个人建房要符合村庄整治规划,靠近城市、县城、镇所在地住宅小区,引导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相关标准,建设多层单元式住宅。
(三)层数和面积:农村独栋式、并联式或联排式自建住宅不得超过三层,每户住宅建筑面积控制在300平方米以内。建设多层单元式住宅的,每户住宅建筑面积控制在200平方米左右。
(四)层高:层高控制应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一般3米左右。
(五)间距和朝向:住宅建筑前后间距与前建筑高度比一般不低于1:1,相邻房屋山墙之间(外墙至外墙)的间距不低于4米,建筑宜朝南、朝南偏东或偏西布置。新建建筑宜后退村庄干路红线3米以上,后退村庄支路红线1米以上。
(六)抗震:新建住宅必须符合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板、梁、柱不得采用石结构。
(七)建筑单体:应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住宅平面布局应设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储藏间(农具堆放间),应满足面积、通风、采光等要求。房屋造型简洁美观,宜采用坡屋面,具有地方特色,外观应进行一次性装修。
(八)配套:应同步配建化粪池等处理设施;集中建设住宅小区的,给水排水、电力通信、道路、广电、绿化和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要同步规划建设,小区建筑密度控制在30%左右,绿地率不低于30%。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对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第三十九条 未取得规划许可证书的,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批准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并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
非法批准土地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四十条 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在乡、村庄规划区内的,由镇乡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在镇规划区内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村(居)民委员会发现本区域内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当及时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乡人民政府报告。
严禁对村民未批先建的住宅采取以罚款或者变相收取费用代替审批的办法予以补办手续。
第四十一条 参与农村住宅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建筑工匠依法对住宅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向申请住宅建设用地的村民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退还,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三条 实施村民建房规划建设和用地管理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对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1年8月19日起施行。原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