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考试重点内容(5篇)

时间:2019-05-15 01:1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准则考试重点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准则考试重点内容》。

第一篇:审计准则考试重点内容

国家审计准则重点考试内容

1、准则的适用范围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适用本准则。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用本准则。

2、约束性条款、指导性条款含义

本准则中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

本准则中使用“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

3、基本审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审计人员应当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

严格依法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规范审计行为。

正直坦诚就是审计人员应当坚持原则,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不歪曲事实,不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廉洁自律,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客观公正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以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实事求是地作出审计评价和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勤勉尽责就是审计人员应当爱岗敬业,勤勉高效,严谨细致,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保守秘密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保守其在执行审计业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对于执行审计业务取得的资料、形成的审计记录和掌握的相关情况,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4、应向审计机关报告的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情形

(一)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二)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

(三)对曾经管理或者直接办理过的相关业务进行审计;

(四)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其他情形。

5、审计计划中的必选审计项目

(一)法律法规规定每年应当审计的项目;

(二)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要求审计的项目;

(三)上级审计机关安排或者授权的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对必选审计项目,可以不进行可行性研究。

6、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范围;

(三)审计内容和重点;

(四)审计工作组织安排;

(五)审计工作要求。

7、审计通知书的内容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依据、审计范围、审计起始时间、审计组组长及其他成员名单和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的要求。同时,还应当向被审计单位告知审计组的审计纪律要求。

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实施审计的,审计通知书应当列明跟踪审计的具体方式和要求。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通知书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8、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范围;

(三)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措施,包括审计事项和根据本准则第七十三条确定的审计应对措施;

(四)审计工作要求,包括项目审计进度安排、审计组内部重要管理事项及职责分工等。

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实施审计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对整个跟踪审计工作作出统筹安排。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9、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二)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

(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四)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

(五)预算、计划和合同;

(六)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和绩效目标;

(七)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数据和历史业绩;

(八)公认的业务惯例或者良好实务;

(九)专业机构或者专家的意见;

(十)其他标准。

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标准的适用性。

10、应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情形:

(一)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方案发生变化的;

(二)审计目标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重要审计事项发生变化的;

(四)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审计组人员及其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的;

(六)需要调整的其他情形。

11、审计实施方案的审批权限

一般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经审计组组长审定,并及时报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备案。

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

12、审计证据的含义 是指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包括审计人员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和对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所获取的证据。

13、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充分性的含义

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真实、可信。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审计人员在评估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和审计证据质量的基础上,决定应当获取审计证据的数量。

14、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方法

(一)检查,是指对纸质、电子或者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查,或者对有形资产进行审查;

(二)观察,是指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者执行的程序;

(三)询问,是指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有关人员了解关于审计事项的信息;

(四)外部调查,是指向与审计事项有关的第三方进行调查;

(五)重新计算,是指以手工方式或者使用信息技术对有关数据计算的正确性进行核对;

(六)重新操作,是指对有关业务程序或者控制活动独立进行重新操作验证;

(七)分析,是指研究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对相关信息作出评价,并关注异常波动和差异。

15、对重要问题围绕哪些方面获取审计证据:

(一)标准,即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问题的依据;

(二)事实,即客观存在和发生的情况。事实与标准之间的差异构成审计发现的问题;

(三)影响,即问题产生的后果;

(四)原因,即问题产生的条件。

16、审计记录的三种类型

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

17、各类审计记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①调查了解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情况;

(二)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情况;

(三)确定的审计事项及其审计应对措施。

调查了解记录的要求:审计人员作出的记录,应当使未参与该项业务的有经验的其他审计人员能够理解其执行的审计措施、获取的审计证据、作出的职业判断和得出的审计结论。

②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审计项目名称;

(二)审计事项名称;

(三)审计过程和结论;

(四)审计人员姓名及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日期并签名;

(五)审核人员姓名、审核意见及审核日期并签名;

(六)索引号及页码;

(七)附件数量。

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审计过程和结论主要包括:

(一)实施审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二)取得的审计证据的名称和来源;

(三)审计认定的事实摘要;

(四)得出的审计结论及其相关标准。

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审计证据材料应当作为调查了解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的附件。一份审计证据材料对应多个审计记录时,审计人员可以将审计证据材料附在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审计记录后面,并在其他审计记录中予以注明。

③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应当记载与审计项目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下列管理事项:

(一)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情形及采取的措施;

(二)所聘请外部人员的相关情况;

(三)被审计单位承诺情况;

(四)征求被审计对象或者相关单位及人员意见的情况、被审计对象或者相关单位及人员反馈的意见及审计组的采纳情况;

(五)审计组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和审计报告讨论的过程及结论;

(六)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 计项目材料的复核情况和意见;

(七)审理机构对审计项目的审理情况和意见;

(八)审计机关对审计报告的审定过程和结论;

(九)审计人员未能遵守本准则规定的约束性条款及其原因;

(十)因外部因素使审计任务无法完成的原因及影响;

(十一)其他重要管理事项。

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可以使用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审计机关内部审批文稿、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审理意见书或者其他书面形式。

18、审计组组长应当审核审计工作底稿的哪些方面:

(一)具体审计目标是否实现;

(二)审计措施是否有效执行;

(三)事实是否清楚;

(四)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

(五)得出的审计结论及其相关标准是否适当;

(六)其他有关重要事项。

审计组组长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下列意见:

(一)予以认可;

(二)责成采取进一步审计措施,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

(三)纠正或者责成纠正不恰当的审计结论。

19、重大违法行为含义 是指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涉及金额比较大、造成国家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对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行为

20、发现重大违法行为的线索,审计组或者审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应对措施:

(一)增派具有相关经验和能力的人员;

(二)避免让有关单位和人员事先知晓检查的时间、事项、范围和方式;

(三)扩大检查范围,使其能够覆盖重大违法行为可能涉及的领域;

(四)获取必要的外部证据;

(五)依法采取保全措施;

(六)提请有关机关予以协助和配合;

(七)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八)其他必要的应对措施。

21、审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定;

(二)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实施的起止时间;

(三)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四)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发表的评价意见;

(五)以往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

(六)审计发现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 支、财务收支行为和其他重要问题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意见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七)审计发现的移送处理事项的事实和移送处理意见,但是涉嫌犯罪等不宜让被审计单位知悉的事项除外;

(八)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的改进建议。审计期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经整改的,审计报告还应当包括有关整改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还应当包括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基本情况,以及被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问题承担的责任。

核查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应当在审计报告中一并反映。

22、审计决定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审计的依据、内容和时间;

(二)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依据;

(三)处理处罚决定执行的期限和被审计单位书面报告审计决定执行结果等要求;

(四)依法提请政府裁决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23、审计移送处理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审计的时间和内容;

(二)依法需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单位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事项的事实、定性及其依据和审 计机关的意见;

(三)移送的依据和移送处理说明,包括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的说明;

(四)所附的审计证据材料。

24、审理机构审理的内容

审理机构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及结果,主要审理下列内容:

(一)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

(二)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

(三)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充分;

(四)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

(五)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是否恰当;

(六)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25、审理后采取的措施

审理机构审理后,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审计组补充重要审计证据;

(二)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进行修改。

审理过程中遇有复杂问题的,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同意后,审理机构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审理机构审理后,应当出具审理意见书。

26、整改情况检查报告的内容 检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包括检查时间、范围、对象、和方式等;

(二)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整改情况;

(三)没有整改或者没有完全整改事项的原因和建议。

27、审计组成员、审计组长、主审的工作职责及质量责任

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包括:

(一)遵守本准则,保持审计独立性;

(二)按照分工完成审计任务,获取审计证据;

(三)如实记录实施的审计工作并报告工作结果;

(四)完成分配的其他工作。审计组成员应当对下列事项承担责任:

(一)未按审计实施方案实施审计导致重大问题未被发现的;

(二)未按照本准则的要求获取审计证据导致审计证据不适当、不充分的;

(三)审计记录不真实、不完整的;

(四)对发现的重要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审计组组长的工作职责包括:

(一)编制或者审定审计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审计工作;

(三)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

(四)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五)组织编制并审核审计组起草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专题报告、审计信息;

(六)配置和管理审计组的资源;

(七)审计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

审计组组长应当对审计项目的总体质量负责,并对下列事项承担责任:

(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或者组织实施不当,造成审计目标未实现或者重要问题未被发现的;

(二)审核未发现或者未纠正审计证据不适当、不充分问题的;

(三)审核未发现或者未纠正审计工作底稿不真实、不完整问题的;

(四)得出的审计结论不正确的;

(五)审计组起草的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反映的问题严重失实的;

(六)提出的审计处理处罚意见或者移送处理意见不正确的;

(七)对审计组发现的重要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八)违反法定审计程序的。

审计组组长将其工作职责委托给主审或者审计组其他 成员的,仍应当对委托事项承担责任。受委托的成员在受托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根据工作需要,审计组可以设立主审。主审根据审计分工和审计组组长的委托,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起草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

(二)对主要审计事项进行审计查证;

(三)协助组织实施审计;

(四)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

(五)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六)组织审计项目归档工作;

(七)完成审计组组长委托的其他工作。

28、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工作职责及质量责任 审计机关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包括:

(一)提出审计组组长人选;

(二)确定聘请外部人员事宜;

(三)指导、监督审计组的审计工作;

(四)复核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材料;

(五)审计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

业务部门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应当承担编制审计工作方案,组织、协调审计实施和汇总审计结果的职责。

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组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对下列事项承担责任:

(一)对审计组请示的问题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导致严重后果的;

(二)复核未发现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材料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的;

(三)复核意见不正确的;

(四)要求审计组不在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中反映重要问题的。

业务部门对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汇总审计结果出现重大错误、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事项承担责任。

29、审理机构工作职责及质量责任 审计机关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包括:

(一)审查修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

(二)提出审理意见;

(三)审计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

审计机关审理机构对下列事项承担责任:

(一)审理意见不正确的;

(二)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作出的修改不正确的;

(三)审理时应当发现而未发现重要问题的。

30、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开展工作不适用准则的情形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下列工作,不适用本准则的规定:

(一)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案件;

(二)与有关部门共同办理检查事项;

(三)接受交办或者接受委托办理不属于法定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

第二篇:考试重点内容

复习题

应用文对于主题的要求。

计划的概念、结构、标题形式、特点。

总结的结构和写法。

消息的特点、分类、标题形式、写作要求。

申请书和一般书信的区别。

简报的报头、结构。

公文眉首、分类、标题、结构。

公文公章的位置、加盖公章的要求。

公告的概念。

通知的概念、分类。

请示的概念、特点、结构。

报告的概念、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批复的结构。

会议纪要的概念、会议纪要和会议记录的区别。

自荐信的称谓写法。个人简历的两种形式。

经济合同的开头写法、以及作用。

商品广告的生命在于真实。

商品说明书的概念。

刑事附带民事诉状、刑事自诉状的概念。

民事起诉状的双方当事人的写法。

消息的写作要求。第一,要素应齐全。写作消息做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六大要素齐全,也就是通常说的“五何”或“5W”和“1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和How(何果)。第二,结构要合理。消息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把“高潮”安排在开头,然后再介绍其他比较次要的内容和材料,将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结尾。第三,形式要精悍。短小精悍的消息有利于抢时间、争速度,向读者提供更多的新消息,扩大报道领域。报道内容要精要,要善于剪裁,要舍得割爱。申请书和一般书信的区别。第一,递交对象不同。一般书信可以是亲戚朋友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也可以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书信往来;申请书却只适用于下级对上级、个人对单位或组织的申请。第二,书写的目的不同。一般书信的内容比较广泛,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申请书则表达的是强烈的愿望和诚恳的请求,目的非常明确。第三,写作手法不同。一般书信写作,可以采用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申请书则通常采用叙述的方式,言辞恳切,概括精炼,并且要求一定要把申请的缘由表述清楚。

个人简历的两种类型。第一,表格式。这种形式包括了求职者的多种资料信息,一目了然易于阅读,通常适用于年轻、缺乏工作经验,但具有诸如所学课程、业余爱好等资料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者。第二,记述式。这是一种使用文章式记述的方法罗列主要内容的个人简历形式。这种形式特别适合年长的或资历丰富的求职者,因为他们的科研成果、参与工程项目的工作经验等可以通过文章形式表达出来。

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的区别。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于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第三篇:中铁六局审计重点内容

附件1 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暨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内容

一、审计内容和要点

(一)集团公司本部

1、财务收支情况

此次审计要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性。

(1)企业损益情况。检查企业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确认是否准确,成本、费用核算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为完成考核指标而虚构业务粉饰业绩等调节利润的问题,有无以假发票列支套取资金等问题,有无截留收入或虚列成本费用设立账外账、“小金库”,以及为职工发放奖金及私分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比审计期间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结构及其变化情况,分析利润来源中主营业务的贡献,关注产品的定价机制是否合理。

(2)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检查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重点检查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的计提是否合规,长短期借款、应付账款、或有负债等项目是否存在多计少计,国家投入资本是否落实产权登记,国有权益是否得到落实,有无同股不同酬影响国有权益的问题。结合企业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和偿债能力,审计期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经营业绩指标变化情况。

(3)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情况。检查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会计政策调整、内部交易事项抵消的真实合法性。重点检查将不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参股企业纳入合并报表,人为增加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未将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人为减少负债规模;未按规定对会计政策进行调整,违规确认资产减值、停产或待报废资产损失和计提折旧折耗,多计或少计投资收益;少抵消内部交易事项,相应多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4)企业国有资本运营情况。结合对企业损益真实性的审计,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将国有资本收益及时、足额上缴,有无少计利润造成少交国有资本收益问题,并关注企业留存收益的使用情况;财政拨付企业的国有资本运营预算支出和其他专项资金,有无按规定落实国有资本权益,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滞留闲置、挤占挪用现象,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5)企业税收缴纳情况。检查企业各项税收的缴纳情况,摸清应缴、实缴金额,有无偷逃税款,对多缴、欠缴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重点关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情况。

2、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决策部署情况

(1)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情况。一是检查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政策,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情况。二是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所属行业特点,检查企业推进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情况。三是检查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情况,特别是科研投入使用情况、科技活动产出情况、科技资源配置情况、产学研结合情况。(2)企业制定和执行经营发展战略与规划情况。一是检查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任务是否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等大政方针,是否有利于做大做强主业、突出核心业务,强化国有资本的战略性布局。二是检查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任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重点检查相关任务的完成率、主要成效和问题。三是关注影响企业及所属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风险和隐患,特别是影响国有资产安全、经营安全、能源安全、国防战略安全的问题。四是关注企业执行“走出去”投资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对亏损和损失严重的投资要查清原因,确定责任。

(3)企业完成责任制目标情况。主要检查审计期内与上级签订的责任制目标和上级下达的有关指标的完成情况。

3、企业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本次审计要把握企业经济决策事项总体情况,检查企业决策程序是否合规合法、以及“三重一大”等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主要是:

(1)企业重大工程项目投资情况。检查企业投资计划下达与调整是否恰当,并得到有效执行;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程序,有无简化决策程序、领导个人说了算;是否进行可行性研究,项目论证是否充分;项目立项、实施和竣工等各阶段是否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有无未批先建的情况;是否严格执行招投标相关规定,有无违规转包、串标围标、领导人员违规干预招投标等行为;项目是否取得预期回报,有无出现重大损失浪费或质量安全事故。

(2)企业重大资本运作情况。检查企业改制、收购兼并、重组 上市、股票债券发行、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额委托理财和资产证券化、与外单位的合资合作等重大资本运作事项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程序,有无违反决策程序、领导个人说了算;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尽职调查是否充分,有无按规定经过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和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确认;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发行、管理和筹集资金的投向是否真实合规,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特别是对非国有企业股权的收购,对被收购方的产权、准入资格证照等情况是否进行了必要关注,签订的协议是否制定风险规避条款;有无因资本运作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或收益重大损失。

(3)企业重大资产处置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检查企业重大资产处置事项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程序,是否按规定有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评估,有无违反国家规定低价处置国有资产,通过虚假核销资产损失转移国有资产;有无转让划拨土地、违规改变土地使用权用途、通过转让公司股权名义变相倒卖土地牟取利益等问题;检查企业大额资金运作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程序,重点关注预算内大额度资金调动和使用是否合规,超预算的资金调动和使用有无经过集体决策或上级批准,资金的调配拨付过程是否符合相关操作流程。

(4)企业重大物资及服务采购情况。检查重要设备购置、关键技术引进以及其他大宗物资采购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程序;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是否严格依法履行招投标程序,其他重大物资及服务采购是否制定内部采购制度并严格执行,有无指定供货商或人为增加采购环节、加大采购成本;采购的设备、货物有无出现质量和损失浪 费问题;是否存在企业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向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输送利益,造成国有权益受损等问题。

(5)企业重大担保借款事项。检查企业经济担保及对外出借资金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程序,是否按规定进行保证、抵押和质押,有无违反程序担保以及承担连带责任,因经济担保造成重大损失;是否对借出资金进行有效监控,并可能发生损失时及时采取措施;是否存在违规出借资金情况,有无存在出借资金本息难以收回形成损失等问题。

(6)企业重大对外捐赠情况。检查企业重大对外捐赠事项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或备案程序;有无违规与企业在经营或财务方面具有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单位捐赠,或者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借捐赠之名转移企业资产等问题;重大捐赠税前扣除是否合规;关注有无增加企业负担的摊派性捐赠和赞助的情况。

4、内部管理情况

(1)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情况。重点关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及完善情况,其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实际运行效果如何,是否形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有无因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或流于形式,对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缺乏有效制衡,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尤其是对职务消费、薪酬管理、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公务接待经费、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和企业年金等重要事项的有关 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完善,重点揭示反映上述重要事项有令不行或执行不到位造成的问题。

(3)检查集团本部对下属单位的管控能力。关注企业是否由于管理层级过多、链条过长导致对所属单位管理失控,重点揭示反映因集团本部缺乏对制度执行的检查监督而造成有关下属单位制度执行不到位,从而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损失的问题。

(4)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情况。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建立高风险业务、重大海外投资并购等重要事项风险评估制度,是否在各层级单位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关注全面风险管理与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融合情况,关注企业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应对措施及影响。

5、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情况

(1)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检查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摸清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规划以及企业主要财务业务信息系统的投资规模、功能用途、覆盖范围。

(2)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有效经济性。检查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控制和安全技术控制情况、对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能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而导致设备利用率低、大量系统闲置浪费的情况。

(3)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情况。检查信息化建设的立项申报、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验收管理、运行管理等情况,重点关注信息系统建设管理控制缺失问题,是否存在应招标未招标、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有无存在购买是否非正版软件等行为。

6、企业领导人员遵纪守法和廉洁从业情况

检查企业领导人员遵守财经法律和廉洁从业有关规定情况,核实对企业领导人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线索。重点关注:一是企业领导人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个人廉洁从业情况,是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有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造成国有资产权益受损;有无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牟取不正当利益,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有无违反规定兼职领取报酬;有无超标准超范围职务消费或违规开展股权激励、领取薪酬;有无授意、指示或强令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违反财经法纪的活动。二是领导人员推进企业廉洁从业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三是领导人员推动企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

7、以前审计整改落实情况

检查以前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审计处理决定的执行审计意见及建议的采纳情况。

(二)三级公司本部

三级公司本部审计中除关注上述

(一)中所提及的问题和情况外,还应当关注以下问题:

1、项目投标及前期工作的管理,招投标和分包的管理,对各施工项目部的管理是否可控。

2、单位对项目管理方面的内控执行情况

关注备用金管理是否规范,有无备用金长期挂账,离职未归还且无催款的情况;合同签订程序是否合规,项目是否建立合同台账,建立是否完整,档案管理是否规范。

3、对各项目盈亏情况分析

要从项目谈判、招投标、供应商确定、材料供应、项目管理、工程款的收回及设备材料款的支付,到项目竣工各级验收、工程竣工结算的全过程进行疏理,分析招投标环节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因为投标前工程量估算不足、投标前预算及估算工作未经计划与经济人员审核等原因造成项目亏损;合同签订环节是否存在未签订总包合同情况下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的情况,是否存在合同执行情况变更较大导致决算过程争议及长期不能结算工程款的等情况;项目执行环节是否存在项目分包商未履约仍向其支付进度款的慰问,设备质量出现问题未向其索赔导致工程成本增加的情况;项目其他费用支出是否超总包合同报价等。竣工验收及收款环节是否存在项目应收账款未按照合同约定收回及投标保证金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收回的情况等

要针对公司各业务部门的性质及业务内容,分析及公司管理和项目管理以及投资的规范性。

4、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方面

(1)会计核算存在执行会计准则是否严格、是否规范 审查项目确认收入与完工进度是否相符,成本的确认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否有大额潜亏挂账,对一些典型的项目的主营业务成本调整情况及影响利润情况进行调整分析说明;制造费用分摊是否合理;账务核算是否规范、及时。

(2)成本费用报销是否规范

是否有使用不合规发票报销,存在职务侵占和补税风险的事项;有无通过发票报销的方式违规发放职工福利的情况,列支的劳务费等单据是否规范,会议费、培训费程序是否规范,各类发票是否合规等。

(三)工程项目部

除关注上述

(二)所提及的问题和情况外,还应当关注:

1、是否签订了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合同评审(标书评审、标前、合同前、修订前),合同是否经过法务合约部审签,合同内容是否合规完整,权、责、利划分是否明确。

工程项目进行分包的应审查工程分包合同(包括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分包方是否按规定选择,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的履约能力,分包方考核及分包合同签定是否按规定进行评审。

工程物资自行采购的应审查工程购销合同,是否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进行采购,询价记录是否齐全。

工程所用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由外部租赁的应审查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租赁合同,租赁方式是否合理,租赁价格有无异常。

在对以上四类合同进行审查时均应对其主要条款进行分析,包括合同承包内容、合同单价、付款方式、工期要求、质量安全、双方权利与义务等,审计人员应对其中不合理或存在潜在风险性的条款发表审计意见。

2、现场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配置能否满足需要,项目部的机构设置、定员、人员素质能否符合管理要求,达到精干高效、结构合理。

3、是否编制了工程项目成本预算、费用预算、资金预算,编制依据是否充分,内容是否完整,预算定额是否合理。

4、是否建立工程预算管理、合同管理、薪酬管理、成本管理、设备材料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分包工程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各项制度是否完善、严密。审查各项内控制度是否贯彻实施,有无流于形式而造成管理失控,对分包工程是否进行有效管理,是否存在只包不管或以包代管现象,有无因管理不善而造成返工窝工等现象,影响工期和效益。

5、通过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等构成成本五大要素的逐一审查,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和建议。

(1)审查工资、奖金是否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有无不按规定多发工资,巧立名目发奖金;有无违反规定将其他费用列入人工费,使人工费超支加大;分包方人工费结算是否及时,未结算分包费用预提是否准确。

(2)审查材料物资采购、消耗有无计划(包括工程总体物料消耗计划、月度计划、临时采购计划等)、是否按计划进行采购,材料实际消耗与预算定额(或物料消耗计划)的差额是否合理,材料的采购、管理、消耗手续是否齐备,有无损失浪费现象,余料是否盘点,周转材料是否按规定分摊,废旧物资的处理是否规范,回收款项是否及时上交财务部门。

(3)自有机械设备台帐是否完整、真实,折旧计提及费用分摊是否准确、合理。外租机械设备租赁费结算是否及时,预提是否准确。

(4)审查直接费、间接费的开支是否有严格控制,有无违反规定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乱挤乱列成本的现象,费用摊销是否合理。

6、审查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有无违规操作而导致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造成经济损失。

7、工程价款收入支出是否真实,是否得到业主及监理的审批;工程结算是否符合规定,验工计价是否及时,手续资料是否完备。

二、审计重点审查事项

此次审计,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亏损企业和亏损项目审计,根据国家历年来对施工企业的审计重点,进一步突出以下自审自查重点内容:

(一)工程项目管理有规不依的问题。重点审查单位和项目在工程管理方面是否存在以下行为:违反国家法规转包、分包工程,或把工程肢解为若干个工序,分包给自然人;招标方式、程序违规,劳务分包、重大设备及物资采购不公开招标,存在标前议价、二次竞价;通过中介承揽工程项目,并以咨询费、材料款以及劳务分包等形式大额支付中介费用;将承揽的工程提点转包给中介方导致项目效益流失;劳务队伍使用不当,直接导致项目经济损失;劳务分包未结算先付款,结算扣款不严格;劳务结算超业主计量,存在较大亏损风险;废旧物资管理漏洞较大;违规出借建设资金;变更未取得正式设计变更通知单,施工记录不完善;违规出借资质,实际提点卖牌子;合同管理存在漏洞,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违反税法相关规定,涉及税种多、金额大;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经营成果不实;海外工程项目管控不力,发生重大损失等。

(二)物资贸易违法违规的问题。重点审查单位在物资贸易方面是否存在以下行为:通过物资贸易进行利益输送;通过虚假贸易或借 取备用金等方式挪用、占用公司资金,变相侵占国有财产;虚假确认债务,违规协助供应商获取银行授信,违反金融秩序,让企业承担连带风险;违规开展无实质交易的票据融资;因仓储诈骗、贸易诈骗、货权纠纷等产生经济诉讼,存在资产损失风险;从事融资性贸易,未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致使逾期应收款和预付款难以回收;大额贸易资金支付缺乏管控,导致资金直接损失。

(三)投资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重点审查单位和项目在投资领域是否存在以下行为:通过隐形交易手段,获得土地和矿产,涉嫌利益输送;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房地产项目,收购股权程序违规,同股不同权,被小股东侵占利益;涉嫌违规取得土地,对内房产售价偏低;对外投资效益较差,损失了上市公司权益;重大投资未经审批,投资项目亏损较严重;矿产资源投资隐患严重,造成巨大风险。

(四)内部控制失控问题。重点审查单位和项目在内部控制方面是否存在以下行为:违规套取现金,侵占公款;以备用金形式公款私存,长期占用项目资金,存在资金被挪用和流失的风险;利息收入汇入个人账户被私分;虚列工资,发放空饷,超发劳务工费等。违规对外拆借巨额资金,本金和利息难以收回;违规对外提供表外隐性担保,潜在风险巨大;资产转让价格不公允、违规侵占;单位决策未执行“三重一大”相关规定造成资产损失等。

(五)党风廉政建设问题。重点审查单位和项目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是否存在以下行为:私设“小金库”、领导干部年薪外收入、违规介绍或指定协力队伍形成特权包工队、违规介绍物资设备供应商产生特权供应商、业务招待费严重超标、违规娱乐消费和超标准配车等。

第四篇:管理审计重点内容剖析

管理审计重点内容剖析

本文就企业战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计划和企业内部控制等管理审计中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探讨。

(一)对企业战略的审查

对企业战略的审查应成为管理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战略的审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审查企业有无战略。一般而言,业务单

一、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不存在明确的战略方案,业务多元化、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战略方案。企业规模越大,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就越重要,因此,战略审查的第一步就是审查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是否制定出了明确的战略方案。

2、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行业性质相适应。在确定企业已制定出明确战略方案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行业性质相适应。如处在分散行业中的企业常采用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横向合并等战略来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又如,处于成熟行业中的企业常采用缩减产品系列、降低成本、提高现有顾客的购买量等战略来保持原有的竞争地位或采用创新、发展国际化经营等战略来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3、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相适应。在确定企业战略与行业性质相适应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还要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相适应。

4、审查企业战略方案能否有效贯彻执行。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审查,确定企业已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战略方案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审查企业战略能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可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各事业部或各职能部门是否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制定出各事业部或各职能部门的战略方案,审查各事业部的战略方案是否详细说明了本事业部所确定的经营活动范围和目标,审查各职能部门能否把事业部或企业的经营战略转化成指挥与协调活动,以保证总体战略的具体实施;(2)审查是否存在资源分配与工作计划不衔接的风险;(3)审查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战略的具体形式是否适当;(4)审查企业为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确定的纠正措施和权变计划是否适当。

(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审查

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审查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对纵向分工结构的审查。对纵向分工结构的审查,重点在于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是否过多,对此,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1)集权和分权的程度是否恰当;(2)中层管理人员人数是否过多;(3)信息能否在组织中及时有效传递;(4)管理人员的协调与激励行为是否受到过多地限制。

2、对横向分工结构的审查。常见的企业横向分工结构有:直线制结构,直线职能制结构,事业部结构,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结构。对横向分工结构的审查,可结合每一种结构各自的适用范围进行。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还需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经营战略、技术特点和管理体制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企业的横向分工结构形式是否合理。

(三)对企业计划的审查

企业计划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对企业计划工作的审查应成为管理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计划的审查应重点关注(1)企业是否设计出了适合本企业的计划系统。这一审计内容包括:对各类计划是否确定了适当的计划制定者、计划范围和计划形式,计划是否与资源配置相协调,计划是否与业绩评价相协调等。(2)计划是否与企业目标相符合,是否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3)计划是否对影响计划完成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有所估计,并确定了相应的应变措施。(4)计划是否建立在对历史数据的正确分析和对未来合理预测的基础之上。(5)计划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即:完成计划所取得的收益是否大于执行计划所需要的成本。(6)各部门之间的计划是否协调,企业计划正式下达之前是否征求了计划执行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意见。(7)每一项具体计划是否有计量其业绩的标准和方法,能否为评价和考核计划执行情况提供依据。(8)是否存在保证计划能够按预定方案执行的控制手段,计划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能否及时传送给计划的控制者,计划控制者能否对计划执行过程出现的偏差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四)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应成为管理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这一审计内容包括:(1)审查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凡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部控制制度一律应予以废除;(2)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在已确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合法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规模、业务特点、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经营环境等因素对其合理性进行综合考虑,注意制度之间的综合平衡,切忌畸高畸低、畸松畸严、畸轻畸重;(3)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在确定内部控制制度合法合理的基础上,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能否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4)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协调性,审查企业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各事业部之间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不协调,甚至相互“打架”的现象。

2、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这一内容的审查可重点关注两个方面:(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一是对企业的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穿行测试,观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二是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是否建立了必要的信息反馈环节,能否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及其原因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以便管理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三是审查企业是否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进行考核,促进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2)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性。一是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以后,是否规范了管理,使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损失浪费、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因而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二是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所花费的成本与其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匡算出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带来多大经济效益。

第五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最终版]

审计重点

主要包括被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财务收支状况真实性审计、资产质量审计、经营成果审计、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审计、经营合法合规性审计等内容。

一、财务收支状况真实性审计。

根据国家统一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了解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的财务收支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账实、账账、账表是否相符,判断企业会计核算的合规性,检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财务收支状况真实性审计应重点关注对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存货、固定资产、应付工资等科目,以及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

二、任职期间资产质量审计。

结合内控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查实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实际质量状况。重点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资产质量变动情况,特别是任职期间不良资产的变动情况,审计确认任职期初到任职期末各年的不良资产总额、任期内新增不良资产及任期内消化不良资产的情况。

对不良资产进行审计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待处理资产净损失,重点审查任期末待处理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净损失,以及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真实性、合规性;

(2)长期积压商品物资,重点审查任期末积压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但尚未丧失使用价值的商品物资;

(3)不良投资,重点审查由于被投资企业(或项目)濒临破产、倒闭、发生长期亏损(一般指连续三年以上)等原因造成难以收回的投资等,包括未确认的投资损失;

(4)三年以上应收款项可能导致的潜在损失;

(5)处于对外经济担保、未决诉讼、应收票据贴现等状态下的资产可能导致的潜在损失;

(6)潜亏,重点审查企业未足额计提或者摊销的成本费用;(7)挂账,重点审查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或者政策性等因素形成的,并经财务认定和记录,但又未纳入企业当年损益核算或者进行相应财务处理的损失、费用等;

(8)经营亏损挂账,重点审查因经营活动因素产生的累计未弥补亏损总额;

(9)关停并转企业和未纳入财务决算范围企业的不良资产;(10)其他因素引起的资产损失。

对企业不良资产审计中,应当重点对以下情况进行审计分析:(1)审计分析企业清产核资结果是否如实披露。对于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未披露的损失(除政策性原因允许企业暂不处理的损失外),一般视同为清产核资后企业负责人任期的不良资产损失。

(2)审计分析企业任期内资产质量变动的原因。分析产生不良资产的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指国际环境、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主观因素主要指决策失误、经营不善等。

(3)审计分析企业任期内不良资产责任划分。按照企业负责人任期职责、任期时间及不良资产产生原因等情况,分清企业不良资产的责任,审计分析企业任职期间不良资产情形: ① 核实任期以前存在的不良资产;

② 核实任期内消化的任期以前的不良资产; ③ 核实任期间内新增不良资产;

④ 核实任期间因客观因素而新增的不良资产。

三、任职期间经营成果审计

在财务收支审计与资产质量审计的基础上,审计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审计确认企业负责人任期初至任期末各年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等财务定量评价指标。审计中应当重点关注:

(1)任期企业收入确认和核算是否真实、完整、及时,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虚列、多列或透支未来收入,少列、漏列或者转移当期收入等问题。

(2)任期企业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成本核算是否真实、完整,符合配比原则,有无错列、多列、少列或者漏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3)任期经营成果的调整。如果企业存在经营成果不实问题,应当根据审计结果对企业相关的会计数据进行调整,对任期产生的不良资产进行扣除,并做出调整后的新的会计报表。

(4)确认任期企业实际业绩利润。企业负责人任期实际业绩利润一般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任期实际业绩利润=经过审计调整核实后的任期利润总额(已扣除任期产生的不良资产)+消化任期以前不良资产

四、任职期间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审计

重点关注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过程是否合法合规,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等。

(1)对外投资、担保、大额采购、改组改制、融资上市、兼并破产等重大经营活动和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规定;

(2)有关决策是否有相关管理控制制度;

(3)有关决策是否履行相关管理控制制度,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4)有关决策协议或者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是否存在损害本企业的条款,其中有无个人谋利行为;

(5)有关决策的执行是否明确了具体的实施管理部门,有无进行过程监控;

(6)有关决策结果有无给企业造成损失等。

五、任职期间企业经营合法合规性审计

主要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有关经营、管理等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等。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情况:

(一)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资金账外循环;

(二)违规越权炒作股票、期货等高风险金融品种;

(三)违规对外拆借、出借账户;

(四)违规对外出借资金等。

下载审计准则考试重点内容(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准则考试重点内容(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内容与重点

    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内容与重点 (一)工程立项及前期费用审计 1、审核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现行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程序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

    马原考试重点总结准大全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建立在对立统......

    农业资源管理 考试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1.农业资源与环境:是自然界中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种要素的总称,是农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绿肥:绿肥是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种绿肥不仅是增辟肥......

    浅析中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重点

    浅析中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重点 随着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的加大,中学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逐步受到市、县级组织部门的重视,同时也成为市、县两级审......

    浅谈产业结构审计的重点和内容

    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一直把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作为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企业审计应与时俱进,积极转变审计思路,以企业结构、产权结构、......

    工程审计全过程监督的重点内容

    工程审计全过程监督的重点内容 工程审计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内部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调......

    政府采购审计的内容与重点

    政府采购审计的内容与重点 2009-3-30 9:37 张伟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政府采购审计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各级行政机关对政府采购的当事人实施政府采购的情况和......

    电力工程审计全过程监督的重点内容

    电力工程审计全过程监督的重点内容 【摘要】电力工程项目审计,是指对电力工程项目从投标中标、组织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和管理进行的审计,并对其最终绩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