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中的浮躁
教育中的浮躁
关于教育问题,三字经开篇便有这样的词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一个人所受的教育经历首先是从家庭开始,进而步入课堂,最终走向社会。尤其是身处在现今,信息流通极度发达的时代,一个学生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受到家长和学校的影响,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也同样的在无形的影响着。身在学生队伍中,不难发现我国教育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浮躁。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1.培养孩子急功近利,把父母一辈的期望都寄托在后一代身上。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教育。教育,是国家民族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在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家长往往对的寄托都是无限的。现在很多家长文化层次比过去要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他有自己一生的遗憾,他想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各种补习培训班不计其数。周末或节假期间,练琴、画画、书法等等都成为了当下孩子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长们毫不放松地盯着孩子,督促他们。家长们往往这样带来一种很急切的心态,使得整个的学校、家庭包括社会的教育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产生了矛盾。
无论是学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大人们每天制定计划要孩子练琴,画画或者做题,如果对此他都不感兴趣,即使能够得到大人们想要的结果那有有什么意义呢?有哪位在其工作或研究领域出类拔萃的人不是因为自身的热情而取得成功的,而是因为他人的管
教呢?所以,我觉得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独立性,给孩子一个空间更大的成长环境,去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当然,这绝不是让孩子想干什么干什么,子不教肯定是父之过,但是不是要把父母一辈的期望都寄托在后一代身上?我认为这样不好。
2.学校教育商业化。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与商业化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如今的学校教育也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商业的最大特点为以追求效益为最终目标。可想而知,商业化的教育其追求的会变得急功近利。考试分数是教育最快速,最直接的成果反映,因此,分数高于一切。问题随之而来,社会需要的就只是分数吗?很明显,不是。
如近来我们所见的各种社会负面新闻,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教育怎么了?自然的我们找出解答方案: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于是乎小学生开始念《三字经》、《弟子规》,全民开始国学热。这当然是个好的现象,但这一定会带了很好的效果吗?我认为不然。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学到大学思想品德方面的课就没断过,所以并不是书看的少或课开得少。拿美国来说,没听说他们开什么思想教育之类的课,但我们谁能说美国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不行呢?再说大人,龙应台曾说:“一个人必须在十八岁以前教育,否则有些东西以后再也无法改变了。”就算国学对成人能够有所教育,其影响的深度及广度也绝不是靠一股热就能维持的。知识也好,品德修养也罢,都
是需要环境氛围和时间积淀的,这一切不同于快餐店都是快不来的,都是不能浮躁的。如果教育都可以立马见效果,那“厚积薄发”这个词或许就变得没意义了。
3.社会更注重结果。人是社会性动物,都是与社会相联系的。教育不仅存于学校或者家庭,来自社会的教育更为直接与有效。各种社会现象在无形当中带给大家各种教育。社会风气与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几年一直有房奴、车奴等说法,这是我们生活的无奈,也是整个社会浮躁的集中体现。我们所有人努力的目标就是房和车而不是美好的生活,或者认为美好的生活就是有房和车。事实上有了这些我们也并不一定幸福快乐,但这个社会看重结果,有这些别人就是会更看好你。
中国人多住房紧张这是可想而知的,但这房价真的是应为供求所决定的吗?当然不是。我们都知道房价是被炒出来的。除了炒房外还有炒大蒜、大豆和姜等食物的。不得不说整个社会太过浮躁。电视、报纸和杂志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一夜爆红,刚被人们认识就失踪了。媒体报道各种成功人物,但却淡化了人们在背后的付出。正如汤唯所说:“《色戒》在成就我的同时,也轻易地将我此前的成绩轻轻抹去。”电视剧中各种富二代形象也被从多青少年所追捧。人们看到的都是些光鲜亮丽的事物,很难深刻体会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这一简单的道理,急功近利的心态也就自然形成了。现代生活中,大众媒
体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各路媒体多传播一些“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信息,我们的社会心态应该会更健康。
现代化的教育我们大部分学习的是美国,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们当然离美国还有一定的距离。例如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究其原因,我们学习的是人家的结果而非原因。倘若要拿出什么比赢它,那一定是我们的历史。因为很多很多的习惯才形成一点风俗,很多很多的风俗才形成一点文化,很多很多的文化才形成一点历史。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而这也是别人最难以模仿的。形象一点的讲,就如同外国人穿上唐装,怎么看都不是中国味。
教育是民族大计,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构建一个健康的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成长空间,需要拥有一种远离浮躁平静的心态,需要一个尊重知识、热爱知识、崇尚道德的社会氛围。
第二篇:浮躁孩子,家长该如何教育?
浮躁孩子,家长该如何教育?
浮躁孩子会在很多方面缺乏耐心,容易暴躁,那么,面对容易浮躁的孩子家长该如何教育呢?
教育孩子从小立长志: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爸爸妈妈们只有帮助宝宝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使宝宝明确生活的目的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对生活和学习的高度责任感,这对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
爸爸妈妈们在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扬长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或看到社会上什么挣大钱,就想做什么工作。
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爸爸妈妈们应该告诫宝宝,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爸爸妈妈们要告诉宝宝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
要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正如赫伯特所说:“人不论志气大小,只要尽力而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偿。”
造成浮躁孩子的心理原因:
1、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高效率的社会,动不动就是畅销读物、排行榜、新奇的标题、离奇的情节、夸张的形式,这让抵抗力还不高的孩子眼花缭乱。在这种娱乐化和感官化的刺激下,便有了只注意表面而不注重内在的风气,他们追求速度和解决方法的捷径,对知识的认知就变得肤浅,根本不愿意去深入研究知识。
2、家庭的影响。激烈竞争的压力使父母的要求过高,压力和竞争也直接影响着孩子浮躁的性格,竞争促使他们期望快速优化学习成绩,对学习结果认知的错误导致他们适得其反。
3、还有的孩子缺乏恒心,他们遇到困难就采取草草了事来逃避,甚至安慰自己已经学会了,这也是意志薄弱、怕苦怕累的表现,往往是由于孩子在家里过于娇惯而使他们不愿过多投入精力,“浪费”自己的脑细胞。
4、孩子做其他事情可能就有沉不住气、易冲动的毛病,所以学习上也容易急躁、不踏实。
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
当孩子性格浮躁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用榜样,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比方出门旅行,要先决定目的地与路线:上台演讲,应先准备讲稿。爸爸妈妈们要引导宝宝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
二、要求宝宝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一点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的最后即可达到目标。有针对性地“磨炼”。
爸爸妈妈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炼”宝宝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宝宝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耐心和韧性。还有,爸爸妈妈们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不安分的情绪。比方说,在做事的时候,孩子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
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孩子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用榜样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爸爸妈妈们要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鼓励孩子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韧不拔的意志。
第三篇:浮躁读后感
.<浮躁》读后感
贾平凹的小说第一次看,对他的商州文学不怎么了解,甚至以说是不明白为什么叫商州文学,只知道我们现当代老师还是极力推崇他的终于把他的《浮躁》看完了,以前只觉得这本书应该是讲个人的性格之类的书吧,没想到却也是中国作家都关心的特别时代的产物,作为一个中国人没办法逃避也没办法忽视的一个时代,我觉得这本书之所以叫浮躁,用作者的一段原话既可以很好的概括:
“在我们今天的时代里,是浮动着我们这种特有的心态的,我们可以说更远一点的,五十年代,我们国家处于苦战后胜利的高度兴奋中,那时的心态是积极的,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我们这个民族由他自身的先天不足,正常的兴奋转变为病态的亢奋,自信便化成无知的狂热,一九五七年的失误,一九五八的挫折,一九五九年的持续抗旱,一直到文革十年,现在一旦真开眼,看看世界,人家早已把我们甩出一个世纪那么远,心里的觉醒就成了心理的失重,狂妄的自尊转化为沉重的自卑,因此狂躁不安,烦乱不已,莫衷一是,一切像是堕入五里雾中,一切都不信任,一切都怀疑,人人都要顽强的表现自己的主体意识,强调自我存在,觉得怎么都不合适,怎么也不舒服,虚妄的理想主义摇身一变成最近视的现实主义。”
我觉得作者这是对这个社会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我想这需要作者有着对生活的无限热情还有着清醒的认识才可能写得那么准确,同时具备艺术魅力
抛开这一切文学所反映的东西,我个人觉得此小说还告诉我:
社会就是一个大的环境,什么人都有,你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人身观世界观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我们要于自己的内心,不管是爱情还是事业
爱着一个人是一种幸福,被爱同样是一种幸福
爱才是永恒的主题
人要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一直走下去
一个人不仅要实现自我价值还要实现社会价值
爱情有时候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错过了都还有机会的,要抓住机会,自己争取
一个女人也可以很自己保护自己,不一定一定要靠男人
一个人的成长总得经历一些事情,磨难只是在考验我们成长
第四篇:干部浮躁问题
如何看待干部浮躁问题?
一、乡镇干部浮躁问题的主要表现:作风飘浮,不务实;急于升迁,本职工作还没做好,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升迁图”;虚报浮夸,华而不实,用水分制造“政绩”;懒惰松懈,贪图安逸,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实际等。这种浮躁之气,在使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纪律出现涣散的同时,也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偏离正道,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二、干部浮躁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的方面,更多的是领导干部主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社会转型期负面效应诱导;当前干部考核体系不够科学,评价指标不尽合理;乡镇工作任务超负荷、压力过重等原因引发所致。从主观上看,“官本位”思想严重,不能正确对待职务的升迁留转和待遇的高低不平;心理承受能力弱,不能主动适应环境变迁,致使信念不够坚定、心理不够成熟、情绪不够稳定。
三、化解和根治干部浮躁问题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要突出强化乡镇领导干部思想教育。“心病终需心药治。”浮躁心理的根源在心、在脑、在思想深处。要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帮助乡镇领导干部进一步坚定信仰、坚定信心、坚守情操,做到不为功名所缠,不为利禄束缚。
二要建立符合乡镇实际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增强考核评价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那些在乡镇任职时间长、工作敬业的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完善干部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畅通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对那些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投机钻营的干部,及时予以批评教育惩处,切实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创业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氛围。
三要凸显以人为本,正确疏导化解浮躁心理。综合考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问题,尽量“一碗水端平”,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会工作、能干事的人吃亏。乡镇领导干部自身也不能着急出名、着急当官;而要宁静致远,甘于寂寞,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紧迫感,增强进取心,只有这样,浮躁才会远离我们。
第五篇:读《浮躁》有感
读《浮躁》有感
其实也已经忘了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读浮躁,就是很喜欢贾平凹,喜欢读他的《秦腔》,读他笔下的家乡,读他写的民俗文化。
州河在陕西省属于第三条大河,但却是最有特点和个性的河,它流经三个省,四十六个县,全长二百八十里,深深浅浅弯弯直直,变化无穷,也可以说它是这块边境内最深最长也最浮躁的河。这个浮躁的河上有个名叫仙游川的村子,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这篇小说主要围绕着金狗和小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改革开放初始阶段出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
金狗——浮躁的男主角,从务农到参军到他与三个人(小水、英英、和石华)的婚恋关系,再到做州报记者以及最后的辞职跑河运的坎坷经历。他本人并不浮躁,只是浮躁他人的浮躁。他敢于与命运抗争,敢于揭露当时红军干部的腐朽,包括地厅级,省级等高层干部,也许这也是作者本人对当时现实的深刻认识。不知怎么了,总是觉得金狗就是贾平凹本人。
金狗对爱情的执着,他始终只爱着一个人——小水。即使途中也有令他心动的人。文中写道小水是菩萨,而英英是小兽,可是菩萨总是令人敬而远之啊!忽然间又想到了《秦腔》中的角色,白雪,可是水生就没金狗的命好啊!言归正传吧,虽然金狗和小水之初没成眷属,但更考验了他们的感情。由于英英的插入,小水嫁给了一个小男人,结果结婚那天小男人病倒了,不久就死了,小水也就做了寡妇。后来小水为了不让金狗难为,又嫁给了福运,有了个孩子名叫鸿鹏,可是不知是不是天公不作美啊„„福运也走了。最后还是金狗和小水在一块了。明明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却彼此折磨。我也只能这么说。
当金狗与田家对抗时他没有胆怯,但当他成功时,他没有预期的亢奋,只觉得包含着巨大的耻辱。他希望自己悲悲壮壮地大干一番。而他却不得不忍受自己的油滑,油滑又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正派的人所不能干的啊!这会儿他是浮躁的,他浮躁自己的无力,浮躁自
己的油滑,浮躁自己的处境,浮躁着有权人的虚拟与龌龊,可他也只能自己浮躁着。
还有一个角色雷大空令我印象深刻,他原来买假老鼠药做了几年牢,出来之后无所事事,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后来跟福运合伙做生意,由于受到田家势力的打压,没法做了。雷大空经过金狗贷款开公司,生意越做越大,他由一开始的性格浮躁演变到内心的浮躁,他开始贿赂高官,但他都记录着贿赂过的官员有了开始也就预示着结局,大空去坐牢了而且不明不白的死了,其实谁都能猜出为何,高官亦浮躁啊!大空由一个衣衫不整的农民做到西装革履的大老板,在那个浮躁的年代,也许只有浮躁的人才敢去尝试。
田中正乡村长,狡猾、老奸巨猾、好色,也只因他头上有人。具体事例我还不想在这里说了只能说当时官场的浮躁,官官相护。
在这本书中,好像只有两人不太浮躁,一个是不静岗的和尚和一个来仙游川考察的人。和尚说:“空者,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又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说实话不太理解,只是会有种共鸣的感觉,也只可意会罢了。
还有一个女人——石华。在金狗因为大空的事坐牢,石华求别人让别人去救他,一个女子手无寸铁,只能„„她为了她的爱情而献身,即使哭了,也无悔,可是金狗对于她的付出却一无所知,唉,如果没有小水,也许„„
我之所以不讲考察人的事迹是想引出更深层次的升华。
在那个的时代里,是浮动着这种特有的时代心态的。可以说的更远,50年代,我们国家处于苦战胜利后的高度兴奋之中,那时的心态是积极的,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我们民族有他自身的先天不足,正常的兴奋转化成病态的亢奋,自信便化为无知的狂热。1957年的失误,1958年的挫折,1959年的持久亢奋,一直到十年“文化大革命”。现在睁眼看世界,人家早已把我们甩了一个世纪,心灵的觉醒就转化为心理的失重,虚妄的自尊逆转为沉重的自卑,因此狂
躁不安,烦乱不已,莫衷一是,一切像坠入五里雾中,一切都不信任,一切都怀疑。
其实说读后感也却不像,也只是写了一下各个角色在我心中的感受,他们所经历的事是我所不能经历的,也只能去感受去思考。其实看完每本书我都想把每个角色都捏出来摆在桌子上,去想他(她)经历的事迹。
这篇读后感,可能写的不全备,也只是写一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没有套路,亦没有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