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江西省报刊质量检查实施办法(范文模版)
江西省报刊质量检查暂行办法
为建立健全报刊质量的评价机制,切实增强报刊出版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推进报刊出版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高报刊质量,促进我省报刊业繁荣发展,根据《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检查原则
报刊质量检查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原则,通过开展质量检查,加强对报刊质量的管理,促进各报刊出版单位进一步重视报刊质量工作,进一步完善编校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报刊编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机制。
二、检查内容及标准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参照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报纸质量管理标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和国家科技部颁布的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及有关法规和规章,结合我省报刊实际,分别制订我省报纸期刊质量检查标准。
质量检查包括四项内容:版面内容、文字编校、形式规范、印刷装帧。质量检查结果设置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版面内容、文字编校、形式规范、印刷装帧均合格的,其质量为合格。四项中有一项评分不合格的,其质量为不合格。
具体检查标准另行制订。
三、检查方法及步骤
质量检查采取初评、反馈、复核、公示四个阶段。
1.初评阶段:评委依据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检查,写出综合检查意见,评出合格不合格报刊。
2.反馈阶段:初评结果分别向受检各报刊社反馈。各报刊社对照初评意见进行核实,对有异议的问题,向省新闻出版局提出书面意见。
3.复核阶段:对提出书面意见的报刊,由省新闻出版局组织评审专家进行复核。
4.公布结果:将复核认定后的质量检查结果,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
对公布结果有异议的报刊,可直接向上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请求复核。5.建立检查档案
报刊质量检查每年按类别抽取几类报刊进行检查。报纸分为5类:都市晚报类、机关报类、高校校报类、行业专业报类、广电报类。期刊分为4类:科技类、高校学报类、社会科学类、文化生活类。
所有报刊每三年至少轮检一次,每年的出版物均可能被抽检。每次检查结果记录在案,并进入检查档案。
四、检查工作组织领导
报刊质量检查工作由省新闻出版局领导,设立报刊质量检查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由报刊处具体负责实施。
五、整改措施
根据《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对质量检查不合格报刊,实行警示和退出制度。
第一次检查为不合格报刊的,建议主管、主办单位加强管理,报刊社提出书面整改意见,纳入第2年检查范围。连续两次检查为不合格报刊的,下发警示通知书,建议主管、主办单位对报刊社进行整顿,报刊社提出书面整改意见。连续三次检查为不合格报刊的,省新闻出版局报新闻出版总署,撤销其出版许可证并注销登记。
第二篇:江西省贯彻落实《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江西省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
问责的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
(2009-09-08 16:51:5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促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政令畅通,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根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第三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 问责的情形
第五条 有下列决策失误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不按照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或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程序通过可行性评估和论证、听证、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引起干部群众强烈反映,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决策失误,导致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重复上访,或引发其他严重社会矛盾的;
(五)决策失误,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重大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或环境严重污染的。
第六条 有下列滥用职权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在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监督检查等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法的行政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件的;
--
2民群众的合理诉求长期臵之不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对上级督查、群众反映或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自查发现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落实解决,或因措施不力导致问题重复出现或情况没有明显改观的;
(五)对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
(六)对应由几个地区或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地区或部门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地区或部门不积极支持配合,致使工作延误的;
(七)本部门或属下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态度生硬,服务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的;
(八)发生影响投资环境或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九条 有其他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等行为的。
第十条 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出现问题的,按照《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
第三章 问责的方式与适用
第十一条 本办法的问责方式分为: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第十二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应根据实际情况追究负有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人员的责任。
前款三种责任的划分参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界定。
第十三条 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本办法第五条至第九条所列情形,并且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不配合问责调查的;
(二)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三)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四)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问责调查人员,影响公正实施问责的;
(五)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十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本办法第五条至第九条所列情形,并
--
4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第二十条 被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拒绝或干预调查工作的,调查机关可提请决定机关依照有关规定暂停被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
第二十一条 调查机关一般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情况复杂的,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情况特别复杂的,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调查时间。
第二十二条 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问责建议,应当同时向问责决定机关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三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的陈述和申辩,并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予采纳。
第二十四条 问责决定机关可以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的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
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决定机关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二十五条 问责决定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党政领导干部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六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应当制作《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代问责决定机关草拟。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
第二十七条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应当派出专人与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谈话,做好其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工作交接等后续工作。
第二十八条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事宜,或者由问责决定机关责成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第二十九条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员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条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拒绝执行问责决定的,依照管理权限免去职务后,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
第三篇:江西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办法
江西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保证产前诊断技术的安全、有效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 结合本省实际 , 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产前诊断技术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产前诊断技术项目包括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等。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类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
第四条
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应当以医疗为目的 , 必须符合国家及本省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 , 由经资格认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经省卫生厅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中进行。
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产前诊断技术。
第五条
省卫生厅 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应用的规划,对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的机构进行审批,对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资格认定,对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进行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产前诊断技术应用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章
设置与审批
第六条
产前诊断技术原则上在设区市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符合条件的,每个设区市设一所产前诊断技术机构。
第七条
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专业人员,必须符合卫生部《从事产前诊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条件》,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产前诊断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省卫生厅颁发的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后,方可从事产前诊断技术工作。
第八条
申请开展产前诊断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具备卫生部《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设有妇产科诊疗科目;
(三)具有与所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具有与所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相适应的技术条件和设备;
(五)设有医学伦理委员会;
(六)符合省卫生厅规定的其它标准。
第九条
申请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文件: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
(二)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申请书;
(三)可行性报告;
(四)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规章制度;
(五)省卫生厅规定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十条
提交的可行性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单位名称、基本情况、申请人的姓名、年龄、专业履历;
(二)已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的工作现状 , 服务项目 , 服务的人群 , 年服务的数量等情况;
(三)产科床位编制数和近五年产科出生人数、出生缺陷发生等情况;
(四)保障开展产前诊断的质量控制措施;
(五)拟开展产前诊断应承担的责任 , 职责。
第十一条
省卫生厅收到申请材料后,5 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 并在收到专家论证报告后 15 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经审核批准的,发给《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审核不同意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二条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三年,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 30 日前向省卫生厅提出延续申请。经省卫生厅考核合格后,换发《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申请办理延续手续需要提交的材料及许可程序同首次许可。
第三章
技术与管理
第十三条
实施产前诊断技术应当遵循知情选择的原则 ,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孕妇自行提出进行产前诊断的 , 经治医师可根据其情况提供医学咨询,由孕妇决定是否实施产前诊断技术。
第十四条
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包括开展与产前筛查技术相关的产前咨询、开展胎儿体表及重要脏器的超声筛查、母血生化免疫筛查、进行预防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健康教育)的医疗保健机构要与经许可的产前诊断医疗保健机构建立工作联系 , 保证可疑病例的后续诊断。
第十五条
凡提供产前检查和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 , 在为孕妇进行早孕检查或产前检查时 , 医师应当进行孕期保健和生育健康等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孕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 应当提供咨询服务 , 并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孕妇或其家属 , 建议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一)羊水过多或者过少的;
(二)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有可疑畸形的;
(三)孕早期时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的;
(四)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婴儿的;
(五)曾经有 2 次以上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或新生婴儿死亡的;
(六)年龄超过 35 周岁的;
(七)产前筛查提示出生缺陷风险高。
第十六条
确定进行产前诊断的重点疾病有: 21-三体综合征、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严重肢体短缩、腹裂等。
第十七条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在发现胎儿异常的情况下 , 经治医师必须将继续妊娠和终止妊娠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进一步处理意见 , 以书面形式告知孕妇 , 由孕妇夫妻双方自行选择处理方案 ,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涉及伦理问题的 , 应当交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
第十八条
对于产前诊断技术及诊断结果 , 经治医师应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 , 向孕妇或家属告知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风险性 , 使其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第十九条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做出产前诊断后 , 应当向当事人出具《产前诊断报告》 , 产前诊断报告应当载明疾病的名称、处理意见、复查时间。
第二十条
开展产前诊断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产前诊断报告》 , 应当由 2 名以上经资格认定的执业医师签发 , 并加盖医疗保健机构印章。
《产前诊断报告》应当一式二份 , 当事人一份 , 产前诊断机构存档一份。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 , 可以根据《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申请技术鉴定。
第二十二条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 , 对经产前诊断发现胎儿异常但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 , 应进行追踪监测 , 并应有详细记录。
第二十三条
对经产前诊断并终止妊娠娩出的死胎 ,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在征得其家属同意后 , 进行尸体病理学解剖及相关的遗传学检查。
第二十四条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不得擅自进行胎儿的性别鉴定。对怀疑胎儿可能为伴性遗传病 , 医学上需要进行性别鉴定的 , 由省卫生厅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
第四章
质量控制
第二十五条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应当按批准的服务项目开展技术服务 , 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布的《产前诊断技术规范》。
第二十六条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 , 必须具备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规范 , 应当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管理和追踪观察制度 , 并依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建立健全全省产前诊断技术服务的信息系统。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做好产前诊断技术信息资料的登记、汇总、分析 , 定期上报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幼保健院负责全省产前诊断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 , 并上报省卫生厅。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依法查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机构和人员。违反本实施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非医疗保健机构 ,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
医疗保健机构未取得产前诊断执业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 , 擅自从事产前诊断的 , 按照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第 30 条进行处罚。
第三十条
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个人 , 擅自从事产前诊断的或超越许可范围的 , 按照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第 31 条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实施办法第 24 条规定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 42 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施行前已经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 , 在本实施办法颁发后 6 个月内向省卫生厅提出申请 , 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江西省盐业管理实施办法
江西省盐业管理实施办法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63号(文号)
(1999年2月10日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6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江西省盐业管理实施办法》作如下修改:
1.第四条第二款修改为:“食盐生产企业在办理前款规定手续之前,应当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申领卫生许可证。”
2.第十条修改为:“严禁利用井矿盐卤水晒制、熬制食盐。”
3.第十二条修改为:“食盐批发实行批发许可证制度,未取得食盐批发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从事食盐批发业务。
凡经营食用盐零售业务的单位和个人,除依法持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外,必须持有当地盐业部门核发的碘盐零售许可证,并到指定的批发单位进货。各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批发、零售的监督管理。”
4.第十四条修改为:“必须长期供应加碘食盐,非碘盐和不合格碘盐不得进入食盐市场。”
5.第二十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盐业部门有权制止,责令其赔偿损失,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所得额5倍以下的罚款。”
6.第二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盐业部门有权责令其停产,没收违法生产的盐产品、违法所得和生产工具,可以并处违法生产的盐产品价值3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盐业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没收其违法盐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盐产品价值3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无卫生许可证或营业执照经营食盐零售业务的,由卫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无碘盐零售许可证经营食盐零售业务或不到指定的批发单位进货的,由盐业部门责令其停止销售,没收违法经营的盐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经营的盐产品价值3倍以下的罚款。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处理。”
7.删除第二十五条。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江西省盐业管理实施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
江西省盐业管理实施办法(修正)
(1992年3月11日省人民政府第一二五次常务会议通过 1992年3月13日省人民政府令第11号发布 根据1998年2月10日省人民政府令第63号修正)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境内从事盐资源开发、盐业生产和运销活动,均须遵守《条例》和本办法。
第三条 省盐务局是全省盐业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省范围内盐业生产和运销实行统一管理;各地、市、县盐务局是当地盐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盐业部门),具体管理本辖销区盐业工作。
工商、物价、卫生、公安、财政、税务、地矿等有关部门,应配合盐业部门,加强对盐业市场的管理。
第四条 开发盐资源,开办制盐企业,必须经省盐务局审查同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再按有关规定申领营业执照。
食盐生产企业在办理前款规定手续之前,应当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申领卫生
许可证。
私营企业和个人不得开发盐资源。
第五条 开采矿盐,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领取采矿许可证。盐矿的开采方案和卤井的具体位置由省地矿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盐务局确定。
第六条 盐业生产企业不得擅自转产、停产,因故需要转产、停产时,应当经省盐务局审查同意,并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七条 制盐企业的财产和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哄抢制盐企业的卤水和产品,不得侵占、破坏制盐企业的供水、供电、采卤、交通等各项设施。
第八条 省盐业质量检测站是盐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负责对全省生产和运销过程中的盐产品质量进行检测。
各级卫生部门负责依法对食盐产品卫生实施监督。
第九条 制盐企业必须设立产品质检机构,建立质检制度,成品包内须有产品合格证,凡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出企业。
第十条 严禁利用井矿盐卤水晒制、熬制食盐。
第十一条 盐的价格按国家规定执行。食用盐的价区和城乡差价由省盐务局提出方案,报省物价局核定,经销单位不得擅自变动。严禁乱加价、乱收费。
第十二条 食盐批发实行批发许可证制度,未取得食盐批发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从事食盐批发业务。凡经营食用盐零售业务的单位和个人,除依法持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外,必须持有当地盐业部门核发的碘盐零售许可证,并到指定的批发单位进货。各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批发、零售的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工业及其他行业用盐,必须向省内盐业批发单位购买并保证专盐专用。
定点直供的工业用盐,纳入省级盐业计划管理,由定点供应的工业用盐户向省盐业公司指定的产区购盐。
第十四条 必须长期供应加碘食盐,非碘盐和不合格碘盐不得进入食盐市场。
第十五条 国家储备盐及储备盐仓库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害、侵占。
动用储备盐要按规定报批。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私盐:
(一)未经批准而擅自生产的原盐、加工盐、液体盐和以氯化钠为主要成份的各类盐产品;
(二)未经省盐业公司调拨或盐业部门批准而私购、私运、私销的原盐、加工盐、液体盐等各类盐。第十七条 各级盐业部门应当配备盐政执法人员,其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条例》及其他盐业法规、规章;
(二)查处盐业违法行为,对违反盐业法规、规章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或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三)受理公民对盐业违法行为的举报。
第十八条 盐政执法人员凭省盐务局发给的《中国盐政检查证》对盐业市场和各行业用盐户的用盐情况进行检查,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必须据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回答询问。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分别由盐业、地矿、卫生、工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查处。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盐业部门有权制止,责令其赔偿损失,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所得额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分别由当地盐业、卫生、工商、物价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罚。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盐业部门有权责令其停产,没收违法生产的盐产品、违法所得和生产工具,可以并处违法生产的盐产品价值3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盐业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没收其违法盐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盐产品价值3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无卫生许可证或营业执照经营食盐零售业务的,由卫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无碘盐零售许可证经营食盐零售业务或不到指定的批发单位进货的,由盐业部门责令其停止销售,没收违法经营的盐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经营的盐产品价值3倍以下的罚款。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有关税收管理法规的,由税务机关依法处罚。
第二十四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阻碍盐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
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盐业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盐业部门申请复议;上一级盐业部门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二年五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八年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江西省盐业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施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盐务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江西省二级建造师注册实施办法
江西省二级建造师注册实施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二级建造师注册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注册管理适用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 省建设厅为二级建造师注册机关,负责全省二级建造师注册审批工作。
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二级建造师注册申请受理、初审工作。
省交通、水利部门负责全省公路、水利水电专业二级建造师注册审核工作。
第四条 取得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可对应下述专业申请注册: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矿业工程、机电工程。
资格证书所注专业为房屋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的,按建筑工程专业申请注册;资格证书所注专业为矿山工程的按矿业工程专业申请注册;资格证书所注专业为冶炼工程的,可选矿业工程或机电工程之中的一个专业申请注册;资格证书所注专业为电力工程、石油化工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的,按机电工程专业申请注册。
二、注册申报程序
第五条 申请人申请注册前,应取得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书并受聘于一个具有建设工程施工或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资质的企业,与聘用企业依法签订聘用劳动合同。申请人向聘用企业如实提供有关申请材料并对内容真实性负责,通过聘用单位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注册申请。聘用单位为省直企业和在赣中央企业的,由企业通过省直有关厅(局、集团公司)、在赣中央企业主管局向省建设厅提出注册申请。
第六条 注册申请包括初始注册、延续注册、变更注册、增项注册、注销注册和重新注册。注册建造师因遗失或污损注册证书、执业印章的,可申请补办或更换。
第七条 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注册申请实行网上申报和书面申报相结合的申报方式,申请人应在江西建设网二级建造师注册管理系统上进行填报,网上申报成功后自动生成打印所需申请表。
第八条 初始注册
申请人自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书签发之日起3年内可申请初始注册。逾期未申请者,须符合本专业继续教育的要求后方可申请初始注册。
申请二级建造师初始注册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二级建造师初始注册申请表》(附表1-1);
(二)资格证书、身份证和学历证复印件;
(三)申请人与聘用企业签订的聘用劳动合同复印件或申请人所在企业出具的劳动、人事、工资关系证明;
(四)逾期申请初始注册的,应提供达到继续教育要求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聘用企业将《企业二级建造师初始注册申请汇总表》(附表1-2)和申请人的申请表、材料附件报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直有关厅(局、集团公司)、中央驻赣企业主管局。其中,申请建筑、矿业、机电专业注册的,应提交申请表一式二份和材料附件一式二份;申请公路、水利水电、市政专业注册的,应提交申请表一式三份和材料附件一式三份;申请公路、水利水电、市政专业增项注册的,每增加一个专业应增加申请表一式一份和材料附件一式一份。
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直有关厅(局、集团公司)、中央驻赣企业主管局将《二级建造师初始注册初审意见表》(附表1-3)、《二级建造师初始注册初审汇总表(企业申请人)》(附表1-4)、《二级建造师初始注册初审汇总表(专业)》(附表1-5)和申请人的申请表、材料附件报省建设厅。其中,申请建筑、矿业、机电专业注册的,应提交申请表和材料附件一式一份;申请公路、水利水电、市政专业注册的,应提交申请表一式二份和材料附件一式二份;申请公路、水利水电、市政专业增项注册的,每增加一个专业应增加申请表一式一份和材料附件一式一份。报送省建设厅材料按《二级建造师注册申请材料报送目录》(附表1-6)要求办理。
涉及公路、水利水电等申请注册的,省建设厅将申请人的申请表一式一份和材料附件一式一份送省直有关专业部门。省直有关专业部门对申请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填写《省直有关专业部门二级建造师初始注册审核意见表》(附表1-7),连同按企业申请人汇总后生成的《省直有关专业部门二级建造师初始注册审核汇总表》(附表1-8)移送省建设厅。
第九条
延续注册
二级注册建造师注册有效期为3年,注册期满需继续执业的,应在注册有效期满前30日前申请延续注册。在注册有效期届满30日前未提出延续注册申请的,在有效期满后,其注册执业证书和执业印章自动失效,需继续执业的,应申请重新注册。
申请二级注册建造师延续注册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二级注册建造师延续注册申请表》(附表2-1);
(二)原注册证书;
(三)申请人与聘用企业签订的聘用劳动合同或申请人聘用企业出具的劳动、人事、工资关系证明;
(四)申请人注册有效期内达到继续教育要求证明材料复印件。
申报程序和材料份数按初始注册要求办理。
第十条 变更注册
在注册有效期内,发生执业企业变更、所在聘用企业名称变更、注册建造师姓名变更等情形的,应及时申请变更注册。变更注册后,有效期执行原注册证书的有效期。
申请二级注册建造师变更注册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二级注册建造师变更注册申请表》(附表3-1);
(二)注册证书原件和执业印章;
(三)执业企业变更的,应提供申请人与新聘用企业签订的聘用劳动合同,或申请人聘用企业出具的劳动、人事、工资关系证明,以及工作调动证明复印件(与原聘用企业解除聘用合同或聘用合同到期的证明文件、退休人员的退休证明);
(四)申请人所在聘用企业名称发生变更的,应提供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五)注册建造师姓名变更的,应提供变更后的身份证明原件或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
建造师办理执业企业变更注册后,6个月内原则上不再受理执业企业变更申请。
第十一条 增项注册
二级注册建造师取得相应专业资格证书可申请增项注册。取得增项专业资格证书超过3年未注册的,应提供该专业最近一个注册有效期继续教育学习证明。准予增项注册后,原专业注册有效截止日期保持不变。
申请二级建造师增项注册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二级注册建造师增项注册申请表》(附表4-1);
(二)增项专业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复印件;
(三)注册证书原件和执业印章;
(四)增项专业达到继续教育要求证明材料复印件。
申报程序和材料份数按初始注册要求办理。
第十二条 注销注册
注册建造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册建造师本人和聘用企业应及时通过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直有关厅(局、集团公司)、中央驻赣企业主管局向省建设厅提出注销注册申请,由省建设厅办理注销手续。
(一)聘用单位破产的;
(二)聘用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三)聘用单位被吊销或者撤回资质证书的;
(四)已与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合同关系的;
(五)注册有效期满且未延续注册的;
(六)年龄超过65周岁的;
(七)死亡或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八)依法被撤销注册的;
(九)依法被吊销注册证书的;
(十)受到刑事处罚的;
(十一)注册建造师本人或聘用单位需要申请注销注册
(十二)其他导致注册失效的情形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注销注册的其他情形。
申请二级建造师注销注册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二级注册建造师注销注册申请表》(附表5-1);
(二)注册证书原件和执业印章;
(三)符合申请注销情形的证明复印件。
第十三条 重新注册
二级建造师注册失效后或被注销注册的,在重新具备注册条件后,可申请重新注册。二级建造师重新注册按初始注册要求办理。
申请二级建造师重新注册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二级建造师重新注册申请表》(附表6-1);
(二)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和身份证明复印件;
(三)申请人与聘用企业签订的聘用劳动合同复印件或聘用企业出具的劳动、人事、工资关系证明;
(四)达到继续教育要求证明材料复印件。
申报程序和材料份数按初始注册要求办理。
第十四条 注册证书、执业印章遗失补办
二级注册建造师遗失注册证书、执业印章的,应通过聘用企业,向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直有关厅(局、集团公司)、中央驻赣企业主管局申请,报省建设厅补办,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二级注册建造师注册证书、执业印章遗失补办或污损更换申请表》(附表7-1)
(二)身份证明复印件;
(三)省级以上报纸刊登的遗失声明原件。
第十五条 注册证书、执业印章污损更换
注册证书、执业印章污损的,可通过聘用企业向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直有关厅(局、集团公司)、中央驻赣企业主管局申请报省建设厅更换,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二级注册建造师注册证书、执业印章遗失补办或污损更换申请表》;
(二)身份证明复印件;
(三)污损的注册证书原件、执业印章。
三、受理和初审
第十六条 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二级建造师注册申请的受理、初审工作,按照初始注册、延续注册、变更注册、增项注册、重新注册、遗失补办、污损更换和注销注册有关规定,对注册申请人材料的完整性进行查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应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申请注册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受理申请人的注册申请,并向申请人出具《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申请材料不符合本规定或材料不齐全,应当场或者在5日内向申请人出具《行政许可补正有关材料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注册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时,应认真核对资格证书、学历证书、身份证明、继续教育证明和聘用合同原件与复印件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注册条件,并按规定填写初审意见。
第十七条 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或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申请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企业注册的;
(三)未达到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要求的;
(四)受到刑事处罚,刑事处罚尚未执行完毕的;
(五)因执业活动受到刑事处罚,自刑事处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5年的;
(六)因前项规定以外的原因受到刑事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3年的;
(七)被吊销注册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八)在申请注册之日前3年内担任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期间,所负责项目发生过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
(九)申请人的聘用企业不符合注册企业要求的;
(十)年龄超过65周岁的;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不予注册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 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初始注册、重新注册、增项注册,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注册条件和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书面初审意见;对申请延续注册的,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日内对申请人注册条件和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书面初审意见。初审意见为不同意的需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 省直有关厅(局、集团公司)、中央驻赣企业主管局负责所属二级建造师注册申请的受理,其材料报送要求,比照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执行。
四、审核与审批
第二十条 对申请初始注册的、重新注册、增项注册的,省建设厅自收到初审上报材料后,20工作日内作出审核意见结论。对涉及省交通、水利等专业部门的,自收到全部注册申请材料后,及时转送省直相关专业部门审核,省直相关专业部门审核完毕作出书面审核意见汇总后移送省建设厅。省建设厅将审核意见结果汇总并向社会公示10日,公示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间之内。公示无异议的,准予注册。
第二十一条 申请延续注册的,省建设厅收到初审意见后,10日内作出审核意见结论。对涉及省交通、水利等专业部门的,自收到全部注册申请材料后,及时转送省直相关专业部门审核,省直相关专业部门审核完毕作出书面审核意见汇总后移送省建设厅。省建设厅将审核结果汇总后向社会公示10日,公示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间之内。公示无异议的,准予注册。审批日期为注册证书签发日期,注册证书自签发之日起有效期3年,执业印章与注册证书有效期相同。
第二十二条 对申请变更注册、注销注册,注册证书、执业印章遗失补办或污损更换的,省建设厅在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二十三条 省建设厅定期将核准的初始注册、延续注册、变更注册、增项注册、重新注册的二级建造师名单向社会公布,同时定期将注销注册的二级建造师名单向社会公布。
五、其它
第二十四条 二级建造师注册后,在领取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时,应将原持有的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交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收回,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证书销毁并报省建设厅备案;申请人聘用单位为省直企业和在赣中央企业,应将原持有的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交省建设厅销毁。
第二十五条
二级注册建造师的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由省建设厅按照建设部统一样式印制。
第二十六条 二级注册建造师与原聘用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申请变更执业单位,原聘用单位有义务协助完成变更手续,若未解除劳动关系或发生劳动纠纷的,应待解除劳动关系或劳动纠纷解决后,申请办理变理手续。
第二十七条 发现二级注册建造师有《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第十七条所列情形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注册机关举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及时告知注册机关。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