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水务部门行政效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模版]
我市水务部门行政效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汤志友
【摘要】通过思考当前我市水务部门行政效能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效能建设机制,加强行政法治在行政法律监督体系下建设的作用, 为提高我市水务部门行政效能,适应新形势下水利现代化建设管理的需要,对深入和推进我市水利现代化进程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水务部门 行政效能 存在问题 对策 1 前言
文山县水利水电局成立于1977年12月,2002年1月9日体制改革挂牌为县水务局。2011年文山县撤县设市,文山县水务局更名为文山市水务局,迄今已历经33个春秋,局机关内设综合股、国有资产管理股、水利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股、水利工程管理股、水政股、水土保持办、防汛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管理办公室共9个内设机构;下辖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暮底河水库管理中心,水政监察大队,抗旱服务中心,头塘水库管理所,总工办、布都河水库管理局共7个事业单位。全系统干部职工(含临时工)143人,其中工程师14人,助理工程师30人,技术员17人,会计员3人,党员34人,团员18人。另外,全市九个乡镇共设9个乡镇水务站,1个排灌站,1个管理所。
文山市水务局主要承担全县水资源统一管理,水利建设,水能资源开发等项工作。水务工作面广量大,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市水利事业单位及乡镇水利站所是我市整个水务工作的基础,也是我市水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履行者。我市的水务部门,在过去的水务行政管理工作中,为我市的水利建设、水能资源开发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创建全国水利先进模范单位,构建我市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我市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加快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水利建设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市水务部门领导、机关及基层干部群众思想意识、文化知识、制度等缺乏全面系统的提高,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国家发展农业和水利事业的需求,导致我市水务行政效能低下现象已初 步呈现。因此,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深入思考和剖析我市水务部门行政效能,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理顺其管理体制,确保公益性职能的更好履行,进一步强化基层农业水利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理顺乡镇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深化全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提高我市水务部门行政效能势在必行。2 我市水务部门行政效能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够,领导干部服务意识淡薄
几十年来的我市水务部门行政改革虽然总在追求行政效率,不断推成出新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期提高其行政效能,但近年来,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工作只停留于形式上,往往一项看似很好的制度的建立后,走完制定、宣传、学习这些套路后,就草草总结收场,而贯彻就成了虚无缥缈的事。另外,每项制度的制缺乏深入和系统的调查研究,用通俗的话的来讲,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在贯彻和落实过程中,基层单位和工作人员抵触情绪较大,导致旧的问题尚未解决,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造成目前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究其根源本人认为有以下这几种原因:
1、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水务部门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虽然有了较大转变。但是,还有个别领导和部分机关干部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倚老卖老”思想作祟,管理观念的滞后,服务理念的落后,本末倒置,机关身份高高在上,对具体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指手划脚,干扰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思路,制约了具体工作人员求实上进和创新工作技能的发挥,这不仅破坏了地区和部门的形象,同时阻碍了地区水务工作健康发展。在此,借用某领导的一句至理名言以概之——“多用钢筋,少动脑筋”。
2.急功近利、形式主义思想较为严重。个别领导和部分同志好大喜功,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工作作风飘浮,不求实效,只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不顾条件,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置国家政策于不顾,胆大妄为,个别项目重复立项,套取国家专项资金,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句话就是对这部分领导的真实写 照。
3、思想腐化,作风扭曲,民主意识淡薄。个别领导和工作人员跑官卖官、徇私枉法、任人唯亲,独断专行,以权谋私、变相公款消费等腐化堕落的思想和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扭曲了国家提拔任用干部的政策;工作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公正和透明;基层单位和工作人员不敢讲真话,工作主动性和情绪不高。2.2机关机构编制不合理,干部职工队伍不稳定
水务行政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较强的工作,在上级部门制定人员编制时,过分注重人数和对行政人员的定编,忽视了水务行政部门事业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的必要性。导致局机关在忽视基层单位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频繁从基层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以充实自身力量。在这对这些抽调人员的管理上,局机关只用人不管待遇,这不仅影响了基层单位专业技术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干部职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历年基层事业单位人才引进行政干预过大,引进的人才专业素质与单位所需的人才结构、专业结构和工作性质大相径庭,这种现状大大增加了基层单位的管理运行成本和负担。到目前为止,虽然经历多次国家政策性机构和体制改革,但水务部门机关、基层事业之间存在的这个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3机关机构、责权不明,干部任用和选拔机制不健全
水务部门机构较多,人员及涉水事务繁杂,领导之间缺乏信任和基本的明主,责权不明,分管领导往往针对多项涉水事务实行交叉管理,政企不分。纯行政管理领导缺乏涉水事务管理经验,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现行人事制度不完善,其主要表现在干部选拔、任用、培养、员工激励等几个环节上。这些环节往往又以选拔任用亲人、身边人、老好人、拔苗助长现象尤为突出。在这种家庭式组合看家护院的环境下,专业人才缺乏合理流动,专业技术人员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很难做到人人尽其才,并且敢于坚持原则、说真话、干实事的人也得不到重用。这是造成基层工作人员消极工作,水务行政效能不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2.4基层部门缺乏必要的管理运行经费
全市所有乡镇水务站所及基层水务事业单位除公共财政按人员编制核拨的工资和有限的办公经费外,缺乏其它公共财政的支持, 只能依靠水利工程施工等经营性活动收入弥补经费缺口。另外,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被财政调控60%后,还要被局机关收入囊中,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独立已然是名不符实。由于经费来源不落实,基层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名存实亡,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行使的基层水利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职能受到削弱,从而导致事企不分等职能错位。不仅如此,大部分乡镇水务站所和基层事业单位运行管理工作条件差,人员待遇低,导致队伍不稳,专业人才缺乏;乡镇水务站所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到经营创收活动上,行业管理被弱化,公共服务意识下降。由此导致大量小型水利设施带病运行,一旦发生大的水旱灾害,就难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因此,现行的水务行政效能机制已无法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管理的需要,严重影响到我市水利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和推进。3 提高我市水务部门行政效能的几点建议 1、统一认识,完善制度,加强监督
重新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建设优质服务、高效机关作为重点,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和问卷调查表、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找准机关效能建设突出问题,并“对症下药”,明确措施落实整改,进一步转变局机关和基层水务部门工作作风,提高行业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提升水务部门为民服务水平。另外,具体还需落实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认识再提高。通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刻思考近年来水务系统取得的成绩及思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提高对加强行政效能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对行政效能建设实行项目化管理,落实责任制,下发具体工作计划,使行政效能建设与水务业务工作一同布置、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二是制度再完善。重新修订机关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机关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制度、机关考勤考纪办法,实行机关中层干部及重(热)点岗位人员勤廉评议制度,完 善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对机关人员实行月考勤、季考评、年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效挂钩,特别是领导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应增加基层单位和业务对口单位的民主评议意见,与年度评先评优和奖励挂钩,加强机关效能建设长效管理。
三是加强监督,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监督是提高行政效能的保证。多渠道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明察暗访、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活动,建立健全效能建设社会化评价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加大追究力度;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尤其是对重大问题的深度报道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追踪报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公务人员绩效考核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保护干部依法、高效、廉洁从政的科学、规范化行政管理格局;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增强效能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职责,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另外,加大督查的频次,上级和主管部门纪委牵头对局机关工作纪律执行情况每天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局直水利服务窗口单位每周进行抽查,对基层水利站每月进行巡查。扩大督查的范围,将效能检查扩展到各水利工程建设、水行政执法、水行政审批服务等各项工作过程,实现了督查全覆盖。细化督查的方法,局各分管领导及时对水库除加固工程、主干渠修复配套工程、农村小水电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防汛急办工程等重点工程、工程安全生产、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查,督查工程进度、督查解决问题的方法、督查工作效率,对督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调整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程按时保质完成。局机关每周一早上召开一次工作情况总结及通报会,公布督查的结果,对督查情况及时予以通报,公布问题处理和整改情况,接受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监督。在上级主管部门和纪委监察部门主持下,要大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领导干部进行不定期的调查、监督和通报。具体做法是通过问卷调查让不敢说真话和实话的干部职工发扬匿名的“伪民主”,在问卷调查表上把领导干部或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正面和负面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后,以书面形式表述出来,调查对象只需对存在或不存在、有或没有、不知道等情况进行确认。然后对各种情况调查结果及比例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作为领导干部称职与否的民主评判依据,同时也是实现对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民主监督最有效的办法。
2、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强化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从事水务行政的领导干部是涉水事务工作的指挥者和完成者,其政治思想、工作态度、效率观念、业务技能等方面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行政效能的高低。因此,必须要建立高效、廉洁的部门形象,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的部门和行业系统,强化“以人为本”,为领导干部职工学习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在学习中提高行政和专业技术工作综合业务素质。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深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这个平台,加强水利水电行业及其相关行业新技术、新方法、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断总结和创新勘察设计理念及其施工管理机制,加强行业、地区之间专业技术的相互交流和咨询,进一步提高系统领导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从业水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创新,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意识、从业理念、从业水平等始终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其次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从项目实施所在地群众和集体的利益出发,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分析项目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投资建设项目设计方案不偏离实际,项目实施后能迅速产生设计应有的效益。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体的表现,也是“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在行业技术体系创新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在行业和部门内行事时老会多一些实事求是,少一些官僚主义,真正让“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再是一句口号。
3、大胆改革现行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长效的激励竞争机制 要改革现行水务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水务部门基层民主,增强基层组织和下属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大刀阔斧地推进局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及其他各项改革,为水务部门逐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奠定良好基础。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党委领导,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扩大民主,公开透明;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程监督,预防为主原;依法办事,从严查处等六大原则。要全面提高水务部门领导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还必须结合目前水务行政效能实际,不断完善健全我市水务部门基层干部工作的竞争激励机制,全面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迫切要求引入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人才能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打破把个人冒尖与集体主义简单对立起来,片面强调团队精神,忽视个人应有作用的思想;打破中庸思想 和绝对平均主义,既不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又不愿他人“行高于众”的思想;打破精神不振,行为懒散,“论资排辈”,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熬年头等退休的思想。
坚持党的干部路线,牢牢把握公平公正的行为准则,确保人才竞争的正确方向。而人才的竞争,贵在公平,难在公正。在某种意义上说,公平公正就出人才,不公平不公正则埋没人才,甚至人才就在身边也发现不了。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腐朽、丑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往往容易给人才的公平公正竞争带来许多消极影响,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干部部门的选才观一旦发生了扭曲,就会从个人好恶、偏见出发,选出一些庸才、拍才、歪才甚至废才。因此,好的干部激励竞争机制,要靠稳固的政策制度作保证。认真贯彻党的“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不断完善奖优罚劣、褒勤惩懒的政策制度,并切实付诸实施,是提高对优秀人才驱动效能的关键。而建立健全人才激励竞争机制,首先要做到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和制度规定。其次要着力增强考核和选拔干部的科学性。最后要实行严格的岗位淘汰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满足干部正常的精神需求与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干部的引进、选拔、使用、晋升、学习和福利待遇等方面,都注意区分对象层次,显示政策差异,切实加大优待人才、鼓励先进的力度,尽量依靠优惠的政策吸引和褒奖人才,运用科学的规定筛选和培育人才,进而完善具有我市水务部门特色的干部政策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防止和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工作中的随意性,力戒在选人用人时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始终注意保护先进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工作积极性,力求让最优秀的人才,在最佳时间、最佳年龄和最佳位置及时“冒”出来,充分施展其才华。同时不断弘扬正气,纠正歪风,杜绝“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乱的”等问题。
4、树立市场观念,健全水务投资体制,拓宽管理运行经费来源
政府加大公益性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及农业水价改革,加大水务设施利用信贷资金、社会资金以及外资等力度,搭建水务投融资平台。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在加快培育市场、建设市场、完善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上下功夫。大胆引入外资、民间资金,激活现有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机制,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长期发挥效益,实现公用事业的新的发展。对于国家和政府投资兴建的大中型水利设施要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规模经营。
四、结论
要提高基层水务部门行政效能,构建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的水务部门,就要清楚目前行政效能低下的原因,运用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建立健全效能建设机制。利用一切有助于提高行政效能的方法措施不断提高水务部门行政效率, 增加部门工作的透明度,坚持制度管人的原则,加强行政法治在行政法律监督体系建设的作用, 从根本上规范部门行为,从而构建一个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阳光型”水务部门。
声明:本人因长期在水务基层部门从事水利后勤工作,与从事水务的行政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深入的沟通和研究,对单位行政效能的分析仅从耳濡目染、所见所闻及同事的评论中做出的一般思考和判断,而对文中存在问题的真实性缺乏深入调查和考证,因此本文提及的问题仅代表本人的一家之言和相关部门的普遍性,故本人郑重要求本文仅作为本专业学习的理论探讨和参考,不得用于学校以外的人员进行传阅。
参考文献:
1、唐娟,黄飚.关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7,(02).2、邵景均,高度重视提高政府执行力[J].中国行政管理,2006(7).3、沈荣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能的思路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4.4、侯玉兰.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国家行政学院报,2005.5、冯秋婷.改革和完善领导决策机制[J].理论探讨,2003,(04).
第二篇:行政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行政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长效机制不够完善。虽然机关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体系,成立了一系列的组织机构、制订了规章制度、出台了管理办法,但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是有了制度、职责,还没有完全按照职责落实、制度执行,造成管理有漏洞,工作有失误。对工作人员存在工作错误或失误的,只是重说教或批评,没有完全按岗位职责追究责任,造成迁就而再犯的结果。
2、规范化管理不够完善。从机关各项工作管理情况来看,总体是严格的,是较为规范的。但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在管理上还存在不完全规范现象,往往按照常规性、习惯性、陈旧性、依赖性的管理格局处理和解决事务,没有认真去研究、探讨新的管理办法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管理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创新管理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3、部门配合不够默契。虽说机关各职能部门是团结合作的,各项工作任务是按要求完成的。但发现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配合还不够默契,存在整体协调不力、支持不力、合作不力的现象,特别是遇到棘手难办的问题和急需办理的事情时,有少数工作人员力不从心、找理由推诿、依赖领导或他人办理,总认为有领导牵头、有人员负责,与己无关,造成有时工作出现差错。
4、干部形象有待提升。从机关来看,有的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党的方针、政策一知半解,空谈误导;有的干部工作状态时好时差,出现“冷热”现象;有的对党和国家政策规定及机关管理制度不够清楚明白,造成效率低、办理具体工作周期增长,影响了机关整体形象。
5、办事质效有待提高。一些机关干部由于自身学习不主动、知识水平更新不快、专业技术不硬、管理手段缺乏创新,业务工作水平有限,造成办事效率较低,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应有任务。
6、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现实工作中,有极少数干部不能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遇事绕道走,把群众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置于脑后,不能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要求自己,不能用较高的服务水平为群众服务。
二、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对策措施
根据机关效能建设总体要求,要想完成“效率高、质量高、效益高、能力强”的目标,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机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干部观念。做好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这项工作,必须解决思想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效能建设认识不到位,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把加强机关干部的思想教育摆到突出位置,贯穿效能建设始终。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子中工业新城建设为契机,积极提倡立说立行、雷厉风行、敢于负责的作风,在职工中组织开展“抓效能、促发展”主题教育,改造好干部职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宗旨观、政绩观、发展观。重点加强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认真解决政治上不清醒问题;加强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认真解决工作上不清政的问题;加强机关干部的廉政建设,认真解决意识上不清白的问题;加强机关干部的纪律建设,认真解决纪律上不清晰的问题。引导全体机关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提高队伍素质,练好办事内功。从提高办事能力、办事效率出发,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制、责任追究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业务培训,实施对机关干部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切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同时,认真落实每个干部的岗位职责,做到职、责、权明确,分工合理,任务清楚,实行目标管理体系,严格对干部的考核奖惩。考核奖惩制度要力求量化、具体、有操作性。完善考核奖惩制度,要在激励干部创先争优上抓落实,形成“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的良好态势。
3、积极建章立制,保证效能长效。为确保机关效能建设深入持久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要针对机关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入手,既抓当前突出问题的对照整改、又抓长效管理的落实,着重建立健全三方面的制度。一是日常管理制度。对以前出台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纪律管理、目标考核制等一系列制度加以整理和完善,使机关工作日常工作有章可循,高效运转。二是工作效能制度。围绕创新改革、发展至上的要求,积极转变职能,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推行服务承诺制、集中办事制、首问责任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工作监督制度。为畅通监督渠道,提高效能监督效果,在机关设立效能监督小组,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公布举报信箱,负责受理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把机关效能建设的好坏评议权交给群众,交给服务对象,努力使机关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效能建设运行机制,推动城乡建设水平又好又快发展。
4、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良好的作风是效能建设的具体体现。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是反映机关效能建设成效的一面镜子,没有好的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就是一句空话。要切实增强公仆意识,摆正与群众的关系,提高为群众服务的主动性。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对于上级决定、上级交办的事情,要速决速行,立说立行,雷厉风行,马上就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必须最终体现到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上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办事层次和环节过多的弊病,真正把机关职能从过去微观管理为主转到宏观管理、依法管理和搞好服务上来。
第三篇: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为使我市提前1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建整办、小康办合并组建为市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至3月份,先后从有关单位抽调8名工作人员到位。机构组建后,办公室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围绕“班子强、农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全面小康目标,加强了基层指导,狠抓了工作督促,全面推进了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发展。
一、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工作运行情况
(一)抓工作部署,促整体推进。为创造性地开展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工作,形成城乡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起草文件,积极参谋。市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拟了《关于2005—2010年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工作安排的意见》和《资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施方案》(送审稿)提交市委研究,经市委审定后由市委行文下发全市,出台了《资兴市2005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工作要点》,起草了《资兴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送审稿)和《资兴市2005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送审稿)。认真筹备了3月16日全市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各包村单位负责人与市委、市政府签订了《资兴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确立了“一定三年,逐年考核,三年验收”的小康建设工作机制。落实了责任,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二是分类定级,明确目标。根据全市各行政村的经济基础,对全市266个行政村进行了分类定级,将全市266个行政村划分为一、二、三类,其中一类村106个、二类村114个、三类村46个,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目标、一村一要求、一村一考核”的要求,一类村用3年时间(到2008年)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二类村用6年时间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三类村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为强化工作责任,我市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工作实行1个市直单位包1个村,三年不变,一包到底,确保所包村小康社会指标全面实现。确立了“市级领导办点、市直单位包村、小康专干驻村、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联村”的工作机制,全市36名市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村,53个市直单位各包一个村,并确定53名分管领导和59名小康专干具体抓,28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包村51个,上级确定省级小康示范村2个。三是履行职责,全方位工作。为确保办公室工作规范、有序,强化了内部管理,出台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合理分工,明确了各自职责。1至7月,办公室8名工作人员先后到28个乡镇(街道)80多个小康示范村进行调研180多人次,深入乡村进行指导和督促。
(二)抓规划制定,促思路清晰。理清工作思路、制定规划,是提前1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基础。为此,狠抓了全市106个小康示范村的3年总体规划和2005年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到5月30日止,各小康示范村都报送了总体规划
和工作计划。规划体现了“因地制定、内容全面、突出发展、整体推进”的特点。同时,建立了106个小康示范一类村2005—2008年以人口、户数、主导产业项目、人均可支配收入、集体经济收入等为主要内容的小康台帐,并制版上墙。
(三)抓组织建设,促班子优化。一是以农村支村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优化村级班子建设。全市106个小康示范村换届选举工作获得圆满成功。支、村两委换届后,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有42人,占16,“两委”交叉任职181名,交叉任职率35。交叉任职后,“两委”成员比上届减少223名,减幅为28.5。一大批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农村能人”充实到了支、村两委班子中。二是举办农村支书、主任培训班,提高村干部素质。积极参与配合举办村支书、主任培训班,7月10-18日,组织全市266个行政村488名支书、主任系统学习了全面小康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村级组织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内容。这次培训帮助支书、主任树立了“发展消除贫困和合作共赢”的理念,提高了他们执行上级政策、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和依法治村的能力,增强了他们提前10年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四)抓项目带动,促产业发展。各小康示范村把发展产业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项目发展来势喜人。1至7月,全市各乡镇(街道)、市直包村单位干部职工有4400人计划投资参股528万元参与11大支柱产业项目建设,带动了农户积极参与
第四篇: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扶贫开发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为使我市提前1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建整办、小康办合并组建为市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的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至3月份,先后从有关单位抽调8名人员到位。机构组建后,办公室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围绕“班子强、农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全面小康目标,加强了基层指导,狠抓了督促,全面推进了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发展。
一、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运行情况
(一)抓部署,促整体推进。为创造性地开展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形成城乡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一是起草文件,积极参谋。市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初拟了《关于2005—2010年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安排的意见》和《资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施方案》(送审稿)提交市委研究,经市委审定后由市委行文下发全市,出台了《资兴市2005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要点》,起草了《资兴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送审稿)和《资兴市2005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送审稿)。认真筹备了3月16日全市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会议。会上,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各包村单位负责人与市委、市政府签订了《资兴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确立了“一定三年,逐年考核,三年验收”的小康建设机制。落实了责任,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二是分类定级,明确目标。根据全市各行政村的经济基础,对全市266个行政村进行了分类定级,将全市266个行政村划分为一、二、三类,其中一类村106个、二类村114个、三类村46个,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目标、一村一要求、一村一考核”的要求,一类村用3年时间(到2008年)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二类村用6年时间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三类村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为强化责任,我市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实行1个市直单位包1个村,三年不变,一包到底,确保所包村小康社会指标全面实现。确立了“市级领导办点、市直单位包村、小康专干驻村、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联村”的机制,全市36名市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村,53个市直单位各包一个村,并确定53名分管领导和59名小康专干具体抓,28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包村51个,上级确定省级小康示范村2个。三是履行职责,全方位。为确保办公室规范、有序,强化了内部管理,出台了《办公室人员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对人员进行了合理分工,明确了各自职责。1至7月,办公室8名人员先后到28个乡镇(街道)80多个小康示范村进行调研180多人次,深入乡村进行指导和督促。
(二)抓规划制定,促思路清晰。理清思路、制定规划,是提前1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基础。为此,狠抓了全市106个小康示范村的3年总体规划和2005年计划的制定。到5月30日止,各小康示范村都报送了总体规划
和计划。规划体现了“因地制定、内容全面、突出发展、整体推进”的特点。同时,建立了106个小康示范一类村2005—2008年以人口、户数、主导产业项目、人均可支配收入、集体经济收入等为主要内容的小康台帐,并制版上墙。
(三)抓组织建设,促班子优化。一是以农村支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优化村级班子建设。全市106个小康示范村换届选举获得圆满成功。支、村两委换届后,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有42人,占16,“两委”交叉任职181名,交叉任职率35。交叉任职后,“两委”成员比上届减少223名,减幅为28.5。一大批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农村能人”充实到了支、村两委班子中。二是举办农村支书、主任培训班,提高村干部素质。积极参与配合举办村支书、主任培训班,7月10-18日,组织全市266个行政村488名支书、主任系统学习了全面小康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村级组织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内容。这次培训帮助支书、主任树立了“发展消除贫困和合作共赢”的理念,提高了他们执行上级政策、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和依法治村的能力,增强了他们提前10年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四)抓项目带动,促产业发展。各小康示范村把发展产业项目作为经济的重中之重,产业项目发展来势喜人。1至7月,全市各乡镇(街道)、市直包村单位干部职工有4400人计划投资参股528万元参与11大支柱产业项目建设,带动了农户积极参与
产业化建设,已发展网箱养鱼5061口,新增1953口,1—7月存栏生猪36.32万头、出栏30.98万头,存栏黑山羊8.27万只、出栏4.8万只,存栏家禽239.12万羽、出栏246.27万羽,开发东江果3000亩,开发狗脑贡茶2000亩,种植优质稻20万亩,杂交制种2.5万亩,种植无公害蔬菜5万亩,造林5.22万亩,开发楠竹1.27万亩,新增种养殖大户100户,新增村集体企业50家。在农业产业化中,白廊乡白廊村、高码乡高码村、团结瑶族乡半垅村走规模化养殖之路,成功新办了股份制养鸡场;白廊乡白廊村、黄草镇前程村各新增网箱养鱼上百口;七里镇茅坪村、高坡村连片规模制种2000亩;州门司镇黄旗洞村、白筱村开发东江果1000亩;烟坪乡烟坪村招商引资开发巴西菇30个大棚,这些产业项目的开发都颇具成效。
(五)抓环境改善,促村庄美化。“村庄美”是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办牵头着力推动了农村小康改房,全面推动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线等。会同市规划处、市设计院优选了我市农村小康住宅户型,先后组织设计了3轮小康住房户型设计图型,最后经市有关领导审核确定了8套不同档次的小康住宅户型效果图、平面图和施工图供农户建房参考选择。根据市农村改房会议精神,各乡镇(街道)将小康建房计划分别报送市农村办和我办备案,截止7月24日,全市28个乡镇(街道)已有22个乡镇上报建房计划3223户,我办会同市规划处、市设计院对提出了规划申请的10个乡镇19个村组260户进行了小康建房实地规划。据统计,上半年小康建房有90多户正在建设之中,其中青腰镇青腰村22户已完成旧房拆迁任务,正在动工兴建,彭市乡塘家湾村12户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装修阶段、三宝村30户已完成规划选址正在拆迁旧房,汤市乡汤边村11户农户正在开挖基础,唐洞街道办事处新民村农民别墅住宅区7户已完成基础工程,兰市乡横丘村15户建房主体工程即将峻工;改水、改厕、改路等建设全面启动,106个小康示范村兴修水利工程267处,解决饮水困难4000人,修筑村组公路279千米,新建沼气池200口,启动改栏、改厕1570户。其中汤市乡青林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完成改水20多户,高码乡坪石村改厕改栏力度大,集中连片完成5栋35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运行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上半年支村两委换届村干部新老交替,以致小康规划落实普遍偏缓;二是产业项目发展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不多;三是受资金制约,材料上涨、成本增加、部门的配套政策没有及时到位等因素,农村小康集中建房进展缓慢,高标准建房户不多;四是发展不平衡,有包村单位的小康示范村力度相对大些,而部分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联系村相对滞后;五是个别乡镇(街道)、包村单位领导及小康专干对小康建设力度不大,存在畏难和怨烦情绪;六是小康示范村普遍反映村集体经济增收压力大;七是部分村还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三、几点建设
1.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突出以“五个绝大部分”为标准,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和党员发展力度,建立健全村级各项规章制度。
2.加大包村力度。各乡镇(街道)、市直包村单位对各小康示范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要切实做到指导到位,资金物质到位,任务落实到位,全面增强包村单位、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和各小康专干的责任感。
3.抓好规划落实到位。各小康示范村要按照所制定的三年总体规划和计划,持之以恒抓好到位,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确保完成小康建设各项指标,特别是在抓产业、上项目上要有实实在在的成效。
4.加强小康建房规划督促检查。重点督导好S322公路沿线及东部乡镇和全市第一批小康示范村小康建房和“五改”,确保完成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000户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
5.召开专题会议或流动现场会。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建议市委、市政府召集各乡镇(街道)、市直各包村单位党政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或流动现场会,研究和部署基层组织和小康建设,强化责任,采取措施,完成任务,迎接考核。
6.尽快出台《资兴市2005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建设》考核体系。
第五篇: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庭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培养、品格情操陶冶,文化积淀和智力开发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抓好家庭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构建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存在偏差。我市大多数家庭把“子女分数第一,学业至上”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而不注重子女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导致部分孩子产生不良思想行为。据调查,约有40%的学生感到压力很大,有30%的学生长期处于紧张、厌倦、压抑和烦燥之中,有8%左右的学生产生反叛心理,自暴自弃或远离校园,混迹社会。
(二)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落后。我市家庭教育中,普遍现象存在着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新旧家庭教育观之间互相碰撞的现象。这对子女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产生了不良影响。亲子之间感情隔阂,关系紧张,父母痛苦,子女产生了发泄欲望,出现反叛心态和“过激’,行为,有些孩子夜不归宿,整天泡在网吧,甚至干那些偷窃、勒索等违法事情。
(三)家庭教育教化功能缺失,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障碍。如下三种情况不容忽视:
(1)暴力替代教育。一些孩子在被嫌弃、打骂、捆绑、驱赶中走上歧途。
(2)溺爱替代教育。孩子从小滋长了骄、娇、霸、惰气,不出问题不教育,出了问题错误教育。这些家庭的孩子长大后,在思想、意志等方面会变得非常脆弱。
(3)放弃教育或无能力教育。这些家长长期不看书,不读报,不沟通,不作为,整天打牌、打私彩、看碟,脑子里根本没有家庭教育的概念,这类家长在我市城乡中为数不少。
我市家庭教育存在的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影一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是决不能忽视的,因此,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是当务之急。
二、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全市建立的各类家长学校3405所,其中小学家长学校2524所,“一费制”后能坚持办家长学校的学校2287所,占90%,农村妇女学校1380所,其中开设家庭教育课程1091所,占86%,家长学校骨干教师8246人,家教志愿者1965人,家教讲师团823人。虽然全市大多数家长学校能坚持办校,有些甚至坚持得不错,但相当部分是维持现状,甚至有些滑坡和萎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地方领导认为家庭教育工作不是中心工作,也不属于某个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因为未能把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有的是临时应付,短期行为,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二)家教队伍不够大、不够强。我市有60多万名中学生,106多万名小学生,这意味着我们要面对166万学生家长,要为他们不断地提供家教的新方法、新观念,但目前我们的家教骨干队伍仅有1万人左右,这与家教工作的需要是很不适应的。除了人数欠缺外,骨干队伍的专业知识也缺乏,大多数家教骨干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教学经验不足且欠缺指导知识。这影响了我市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家庭教育工作的加快发展。
(三)教材不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据调查,目前有的学校仍然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内容较陈旧;有的学校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家教内容为家长上课,其内容的选择也缺乏系统性;有的学校自编上课内容,但欠深度,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由于教材不适合各层次家长的需求,降低了家长学校的吸引力,影响了家长上课的积极性。
(四)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全市中小学校实施“一费制”收费后,取消了家长学校收费政策,有的学校,尤其是农村和困难地方的中小学由于无法解决家长学校的办学经费,家长学校已名存实亡,或者干脆取消;有的学校只能靠学校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提取极其有限的一点经费,在苦苦支撑;有的学校让上课的教师发扬奉献精神维持家长学校的运作,但家长学校的各项活动的开展,家长学校的课本、资料、上课的补助等,都因经费不足而受到严重影响。
三、关于加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教育是关系到社会全局,影响极其深远和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格局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更具有天然的优势和特殊重要的作用。中央8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