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明市海口林场天保工程建设成效评价
昆明市海口林场天保工程建设成效评价
摘要:介绍了昆明市海口林场天保工程在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林政资源管理、森林病虫害和资金管理方面的情况。分析了昆明市海口林场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同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昆明市海口林场;天保工程;成效评价;建议
中图分类号:S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14203
引言
昆明市海口林场建于1956年,地处昆明市西部,滇池的西南岸,距昆明市约40km。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28′~102°38′ 和北纬24°43′~24°56′之间。辖妥乐、宽地坝、山冲、中宝4个营林区。海口林场现有土地总面积为7563hm2,林种以防护林为主,树种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1998年,昆明市海口林场被昆明市政府列为“天保工程”项目的实施区。2000年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场辖区内所有林地停止商品性采伐。天保工程实施区内生态和经济状况均发生了重大改变,森林资源实现了恢复性生长,生态状况逐渐好转,工程实施区内全面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健康发展。天保工程实施概况
2.1 工程实施范围
昆明市海口林场天保工程实施范围:包括辖区内的山冲林区、中宝林区和妥乐林区,主要承担管护任务,管辖面积4809hm2。
2.2 指导思想及目标
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1\],以国家林业局《天保工程管理办法》和《昆明市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为依据,以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为目的,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降低投资、强化基础、实施全面保护的原\[2,3\],进一步完善森林管护机制,提高管护认识,夯实管护责任,加大管护力度,确保全场森林资源依法得到有效保护\[4\]。
目标任务是以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和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有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按行政管理区域和林地分布特点,以林区划分管护责任区,(即划定责任区,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签订责任合同,做到管护区域、管?o标志、管护单位及责任人、管护办法、奖惩措施五落实)的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将4809hm2的森林管护任务具体落实到山头、地块和人头,坚决停止非政策性采伐,有效减少森林资源的人为和自然消耗,使森林休养生息,充分发挥生态效能,达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的。
2.3 森林资源保护
天保工程启动以来,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昆明市海口林场成立了以场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为主的天然林管护领导小组。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的实施,做好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分工,制定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负责管护工作的组织实施。此外,每年与管护站长和管护人员签订了责任状,确保工作职责落实到位。相应的每一护林点林场在编职工进行驻点,主要负责护林人员的考勤管理、巡山记录、事项报告、森林防火及林政管理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昆明市海口林场现有土地总面积为7563hm2,天保工程实施面积4809hm2,按照《昆明市西山区天保工程实施方案》每300hm2配备一名天保人员的要求,海口林场在天保工程实施范围内设置了16名天保人员。
2.4 森林防火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海口林场将森林防火作为主要任务,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海口林场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到目前为止共有高压细水雾6台,风力灭火机13台,背负式风力灭火机10台,6MF-30A型风力灭火机3台,桶式打水箱31套,小松油锯12台,往复式灭火水枪20支,火场移动中继台1台,火场工具箱1个等。且位于山冲林区的139?t望台,安装了全球眼观测系统,初步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加强防火档案管理,对上级下发的文件材料进行立卷归档,对发生的火情进行登记上报处理;加强防火队伍的建设,不定期的对扑火队员进行防火知识、技能、体能的培训和训练,制定了森林防火相关制度,确保真正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方针。
2.5 林政资源管理
昆明市海口林场自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林场秉持林政事件无小事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件林政事件,积极配合森林公安破除林政案件20余件,并将林政资源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严格兑现惩奖,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2.6 森林病虫害防治
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昆明市海口林场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根据近几年的监测,海口林场的森林病虫害种类主要以零星分布的云南松切梢小蠹和华山松球蚜为主。海口林场为了能进一步控制病虫害,对病虫害采取分级管理、分级控制的措施,场下设3个林区和森林公园为监测站,林区所属护林点和面山护林员为直接观测点。在以上监测系统管理下,该场认真做好责任区内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并将收集的病、虫样本制作成标本,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2016年海口林场开展了2016年度森林病虫害调查,普查结果:发现22种林业有害生物,采集病虫害标本及危害状标本155份,植物标本16份,并在3号水坝防火通道旁和新?t望台安装了7台双灯太阳能智能电网式灭虫器,每周统计诱杀虫量,并根据统计结果制定出森林虫害防治方案,并于同年该场对发生松球蚜虫害的133.3hm2华山松林地开展害虫防治工作。
2.7 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天保工程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财务会计制度和上级下达的计划及批复的作业设计安排使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资金实行单独建帐、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的资金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完善实施单位的会计核算,保障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2,5\]。按照天保工程实施方案,昆明市海口林场制定天保资金使用方案,严格按照天保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年终聘请会计事务所开展审计工作,确保资金的正确流向。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的成效
自1998年被确定为天保工程项目实施区以来,在经营中,海口林场按照“天保工程”的有关规定加大对现有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对一些宜林荒山荒地进行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1998~2010年海口林场每年完成管护面积5754.7 hm2,累计管护面积为74811.1hm2,累计人工模拟飞播造林474.0 hm2,累计完成封山育林106.0 hm2,新建苗圃6.0 hm2。2011年到2016年海口林场每年完成的管护面积6085.2 hm2,累计管护面积36511.2 hm2,累计人工造林268.0 hm2,累计封山育林33.3 hm2,累计森林抚育1000hm2。通?^天保工程的实施昆明市海口林场现今公益林面积森林覆盖率从1996年的64%提高到现有的80.54%;森林蓄积量从11.8万m3提高到23.55万m3;有林地面积从3985.8 hm2提高到7563 hm2。为森林昆明建设提供了生态保障。自1998年海口林场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每年投入天保专职管护人员16人,累计304人,每年投入天保管护资金42.33万元,累计投入天保管护资金811.49万元。存在的问题
4.1 管护难度大
昆明市海口林场位于滇中腹地,管辖范围地跨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街道办事处、碧鸡街道办事处,安宁市连然镇、太平镇,晋宁县古城镇、二街乡6个乡、镇,是滇池的重要水源地,该区域交通及道路情况复杂,地块分散,人员结构复杂,人为带来的生产、生活用火和企业用火多,森林防火任务艰巨,森林管理难度极大。
4.2 矿区植被、地被恢复难度大
海口林场林地下蕴藏丰富的磷矿资源,因利益驱使,导致盗采磷矿石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造成林地遭受破坏,在矿区植被恢复中需要采用工程措施才能进行植被恢复,但目前造林标准过低,使得植被恢复工作难以开展。
4.3 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科技带动发展,但是由于科技经费的不足,导致技术含量较低,造林成效和质量均保持在传统水平,人才引进和科技办公方面力度水平不凸显,需进一步提高\[6\]。对策及建议
天保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保护森林、保护资源需要长期的努力工作,根据海口林场实施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5.1 抓好森林管护工作
从强化宣传,切实提高对推行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重要性的认识上抓好森林管护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及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森林管护的重要性。同时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管护效率。
5.2 强化林政执法
做好普法宣传、提高执法水平、落实执法管理责任、规范执法管理方式、严控报批的征占用林地项目,对在建项目加强监管,此外严格惩治破坏林地行为。
5.3提高造林质量,提升森林生态稳定性
加强现有的低效林改造,矿山采空区和石漠化难造林地植被恢复,采用乡土树种、针阔混交的造林方式,以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群落。
5.4 积极响应科技兴林战略
加强林业科技的研究、推广、示范作用,采用新的科技手段,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监管和病虫害预测防治等工作。以科技为抓收,提高造林成效和质量水平,培养科技人才,不断与时俱进。
第二篇:正安县天保工程成效论文
正安县天保工程实施成效及经验
正安县林业局:骆帝勇
天然林保护,是国家为保护现有的天然林,使已遭受严重破坏的天然林能够尽快的恢复而限制对天然林进行经营性采伐的一项强制性保护措施。它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保护国有林区生态环境的重点建设工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站在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林业历史性转变的难得机遇。自2000年正安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工程区内19个乡镇和1个国有林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工程区内124.72万亩天然林全面停止商品性采伐,采取封山设卡、个体承包等形式对工程区124.72万亩林地严加管护;采取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等方式造林14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工程区初步实现了由森林采伐向森林保护的巨大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设成效 1.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由于采取了管护、封育、飞播等营造林措施,使工程区内的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林地面积和林分质量明显增长。据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林业用地130389.96公顷,森林面积104520.60公顷,增加了14.2%;森林覆盖率为43.2%,增加了12.5%,森林蓄积为352.2万立方米,增加了352.2万立方米,增加了229.1万立方米。随着工程区的森林结构、林分质量和森林覆盖率的显著提高。森林的保水、保土效益明显增强,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工程区内部分地区的小气候得到改善,降雨量和空气湿度明显增加,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对工程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存条件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
2.有效解决了森工企业的国有林场职工的就业问题,全县32名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和安置,完成分流安置10人,一次性安置22人,职工的养老保险统筹和医疗保险资金得到解决;解决森工企业的后顾之忧。
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我县的林业系统的办公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以效益为中心,全部实现计算机办公。通过新建或维修的方式改善各乡镇林业站的站房和办公条件,做到办公环境优雅、卫生、清洁。
4.天保工程后续产业发展迅速,兴林富民取得重要进展,是以工程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六个一百万”工程和县委“四化一强”战略目标,重点打造茶叶、野木瓜、方竹笋三大绿色特色优势产业, 林区经济逐步从采伐和加工木材为主向发展森林旅游、森林食品加工等方面转移,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是茶产业建设步伐加快。茶产业建设 1 是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西部茶都”的支柱产业,我县按照“建标准基地、建专业市场、创名优品牌”的茶叶产业发展要求,在凤仪、瑞溪、市坪等乡镇集中实施了无公害绿茶基地6000亩。二是竹产业、野木瓜产业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截止2006年,建立方竹基地12.7万亩(其中:已低产林改造2.5万亩,优质示范基地5000亩),木瓜基地1.5万亩;通过退耕还林树种结构调整和庭院经济林建设完成以野木瓜、板栗、花椒为主的特色经济林5200亩,完成以四季杨为主的速生丰产工业用材林基地5800亩,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是森林旅游产业建设全面推进。九道水国家级森林公园顺利开园,有效填补我县旅游业的空白,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年门票收入20万元。四是以方竹笋和野木瓜为主的林副产品加工规模进一步壮大。2006年,我县林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4400万元,销售收入4210万元。
二、主要经验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实施好天保工程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生态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工程实施中,根据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由地方政府负总责,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的规定,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林业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和县农经委主任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天保工程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工程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天保工程的目标要求、制度措施、方针政策,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2、加强宣传,积极参与。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正安县实际,制定了《正安县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办法》,紧紧围绕“保护天然林,维护生命线”这一主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扎实地开展天保工程宣传活动。一是充分发挥天保工程领导小组的作用,由县政府及时召开由乡(镇)长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天保工程座谈会、培训会,提高各级领导对天保工程的进一步认识;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会议、标语、座谈会、出动宣传车和发简报的形式,广泛宣传实施天保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国家天然林保护政策、法律法规,解决老百姓的思想顾虑。出动宣传车250架次,书写标语6000幅(永久性标语252幅),发放天保宣传年画8万余份、宣传资料45000余份,各级召开天保工程会议1000余次,使天保工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以“天保行动”、“严厉整治行动”等执法活动为契机,开展全方位的林木、林地和野生动植物等执法活动。确保了宣传工作真正收到实效。
3、抓点示范,全面推动。天保工程实施初,为了更好地指导全县各乡镇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我们先后在桴焉林管站、新洲镇建立了天保工程示范点。主要作法是:⑴人员措施落实。组建护林队伍,召开乡、村和护林员参加的“天保工程动员会”,并对护林员进行管护业务培训,同时选出一名有号召力的护林员作中心护林员,加强对其它护林员的管理;⑵ 2 责任措施落实。县政府和乡镇政府签订管护责任状,县林业局与乡镇林业站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各乡镇林业站又与护林员签订森林管护合同,明确划分了每个护林员的管护区域、管护面积和管护报酬。⑶管理措施落实。护林员通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为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如《管护人员主要职责》、《管护人员考核办法》、《管护人员量化评比台》、《管护人员岗位职责》等,都规范上墙。由于我县实施天保工程领导重视、宣传有力、管护制度健全、责任明确,2003年获得全国天保工程先进县。
4、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我县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科学的管护体系。一是按照《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把全县125万亩森林以村和林场为单位进行分解,将任务及时落实到村、社和山头地块。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共聘请农民护林员4344名,严格目标考核,实行一年一聘,使管护不留死角。二是在森林管护人员安排和责任落实上,层层签订管护责任责任状。三是对所确定的森林管护人员由县林业局或委托乡镇林业站组织培训,发“天保工程护林员”护林员证我上岗证,发放护林员巡山记录,明确管护人员的主要职责。
5、精心规划,确保质量。一是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下达后及时组织县林业调查设计队按照《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办法》的规定搞好作业设计,设计批准后才能组织施工。二是施工必须严格依据作业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单位进行招标承包,公益林建设种苗实行政府采购,施工质量由招标单位派人进行监督,施工有施工记录,做到规范操作。三是严格检查验收程序,注重工程施工监督,上一道工序没有完成的绝不允许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从根本上保证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质量。
6、强化管护,巩固成果。进一步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为保护森林资源第一责任人,林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全县设立19个乡镇森林管护站和3个木材检查站,加强对辖县内森林资源的保护;二是根据实际,在全县聘请能坚持逗硬、不怕吃苦和有一定文化的农民护林员组建护林队伍,完善管护网络,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三是以“天保行动”,“严厉整治行动”等执法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案的查处力度,巩固天保工程成果。通过该活动的开展,林业案件大幅度减少,无森林火警、火灾发生,无重大事件、事故发生,无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林区管理井然有序,治安秩序根本好转,全民参与爱林、护林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19个乡镇基本达到“八无”标准,实现了“秩序好、发案少、群众满意”的林区平安总体目标。
7、严格资金管护,确保天保工程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严格按照《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一是坚持“专户存储、单独建帐、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原则使用管理天保资金,坚决杜绝挪用、串用、截留管护资金,对违反天保资金管理规定 3 的进行严肃查处。二是在森林管护事业费的使用上,坚持大部分资金用于护林第一线,按照护林成效与经济收入奖惩挂钩,严格按照检查验收的合格成果,由各管护单位统一到县林业局报帐。三是资金管理严格实行预决算制度和财务审计制度,自觉接受同级和上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
8、加强检查,逗硬奖惩。采取在乡镇自查的基础上,林业局组织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在年终组织全面检查。按照《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考核办法》的要求,认真对工程实施单位和管护人员按照责任落实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作业质量及成效进行严格考评,把考评结果作为其给付工资、兑现奖惩和考核管护人员合格与否的依据。
三、政策建议和意见
1、建议加大对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的投入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前的投入标准过低,有能力的护林人员都外出打工,造成聘请不到优秀护林人员,护林员素质下降,管护效果不是很理想。
2、建议在公益林建设,把低产林(主要是有发展前景的后续产业树种)拿入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中,以此来加大天保工程区后续产业的发展,确保天保工程区林农的增收。
3、对公益林建设项目要用全新的管理办法来运作,要积极稳妥地推行招投标制度和监理制度,严格作业设计程序。
4、进一步强化森林管护目标责任制,搞好管护检查验收工作,依管护实绩支付管护费用。
5、进一步完善天保工程政策保障体系,实行封山禁牧政策,规范木材市场秩序,加强林政监管,优化重点工程布局,为天保工程的实施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第三篇:丰丽林场实施天保工程工作总结
天保工程实施工作总结
丰丽林场,全场共有施业区面积22099公顷,计51个林班,居民364户,人口1063人,其中工人322人,青年414人,退休职工197人。全场林业用地面积21729公顷,其中公益林8129公顷,限伐林9368公顷,商品林4232公顷,非林业用地面积370公顷。随着“天保”工程的启动实施,我们丰丽林场根据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天保条例”,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本着“远山区封山设卡,近山区管护经营”的原则,扎实抓好林业天保工程建设。截至于2010年底已对35个林班实行封山设卡并设卡4个,管护人数42人,管护面积14941公顷,近山区实行了管护经营,划分为112个个人责任区,计16个林班,总面积6788公顷,落实管护经营112户。目前,全场已完成天保工程造林2000亩,其中人工造林800亩,封山育林10000亩;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80%上升到2010年末的89%,全场已连续5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21729公顷森林资源得到常年性有效管护,有力地推进了我场生态环境建设及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体现在:
一、加强宣传、建立机构、层层落实责任。
自1998年以来,为全面贯彻执行《天保工程条例》及国家相关天保工程建设政策、规定。我们一是统一思想,召开了干部大会,职工、群众代表大会。利用板报、有线电视,进行广泛宣传森林资源管护经营的目的、意义、帮助职工群众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二是以保护森林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发挥
资源综合效益、富民兴场为宗旨,以深化林地经营管护责任制、建立科学的利益驱动机制,进一步调动生产者经营的积极性,提高经营、管护、开发的效果。三是召开座谈会、讨论会,集思广益,征求好的见议,好的做法。探讨在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工作中适应我场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从而极大调动了职工参与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工作的积极性,为我场全面实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工作奠定基础。四是成立了由场长任组长,主管营林生产副场长和林政资源站长为副组长,专业技术员、档案员、调度员、防火专责、会计为成员的“丰丽林场天保领导小组”,并相应成立由场长任组长,主管营林生产副场长和林政资源站长为副组长,会计、出纳、工资员、技术员为成员的“丰丽林场天保工程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专职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五是制定了“丰丽林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并层层签定了“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防火”等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切实将责任落实到山头、人头。
二、整章建制严格管理,确保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工作的健康运行。没有规距,不能成方圆。建立完善整套的规章制度,是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工作健康运行的保证,因此,我们场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管护分队,针对在管护经营中暴露出的问题制定了13项制度,用制度来加以规范管理,确保责任区内林地资源不受破坏和侵犯。发现问题及时严肃处理,专业管护分队对管护区内按期巡护,各路口,各卡每日都有专人把守,对入山人员进行严格检查,登记。对易发生案件的地域派专人死看死守,昼夜又不离岗,场领导不定期下去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及时整改,从而杜绝了违法案件及掠夺性乱采乱挖林
副产品现象的发生,达到了管护好森林资源的目的,确保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的健康运行。
三、加大森林管护力度,积极打造“平安场区”。成立场长为组长、主管营林生产副场长和林政资源站长为副组长,专业技术员、档案员、调度员、防火专责、会计为成员的“丰丽林场森林资源管护承包领导小组”,自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职责同步、奖惩并重”的工作思路,一是在场内建立了森林管护队,对35个林班实行封山设卡4个,切实做到:“四个环节一起抓”,即签定下达管护任务、明确管护责任、狠抓政策培训、严格考核奖惩。有效地保护了现有森林资源的安全。二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副场长为副组长,防火专责、武装助理为成员的护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三是落实专(兼)职巡山护林员,制定了林场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四是狠抓破坏森林资源的打拉烧柴等违法行为、狠抓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五是加强护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确保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杜绝了乱砍滥伐、偷拉盗运、毁林开荒、乱占林地的行为发生。维护了全场平安,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管护,同时也为我区连续6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严格天保管理,确保成效。
管理情况:(1)组建专业专业营林生产队伍,配备专用造林工具,施工及技术人员实行岗前业务技术和现场操作技能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2)严格种苗供应程序:派技术人员对造林所调苗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监管,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上山栽植。(3)明确造林质量由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一是每个阶段结束都必须经过验收之后方可进入下阶段的工序,做到整地
不合格不栽植、苗木质量不合格不栽植、栽植(包括苗木质量)不合格不验收。二是做到每个造林小班、每个施工环节都有具体人员负责监管质量,三是做到结束一个阶段,申请验收一个阶段,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
成效情况:自一九九八年开始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我场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五、加快步伐,依托森林管护经营优势、发展林下经济。近年来,在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工作中,我场依托林下种植黑木耳的龙头优势建基地,以管护促经营、以示范带发展,开发替代产业,形成特色经济,以示范带群体,推动各项产业发展。实践中,我们围绕林场森林管护经济的发展和林场的发展进行定位。即立足当前求创新、又着眼未来求发展,制定:山里求生存,转变观念抓引导;山中寻优势,因地制宜抓推进;山上建基地,发挥优势上规模;山下搞开发,加工增值蓄后劲;城里找商机,带着产品闯市场的林下经济工作思路。并积极谋划于2011年集资40万元建成了丰丽山特产品加工厂,把职工群众采集的山特产品、养殖的黑木耳,实行工厂化管理、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管护自营经济和林场经济的发展搭建了平台。此外我们还引进樟子松嫁接红松结果技术建设300公顷的红松坚果园。先后引进两户投资者落户该场,共计投资500万元,该项目的引进不仅为全场的管护经营和全民创业开辟一条新渠道,又为发展山特产品加工厂提供了足量的原料储备,增强了森林管护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赢。通过多项基地的带动,极大的调动了全场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养鸡、养羊、獭兔、个体运输经商
等产业蓬勃发展, 促进了全场职工自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场迅速掀起了发展经济的新高潮。截至2011年底全场实现了总产值3000万元,户均收入8.2万元,人均收入3万元。使管护经营户见到了效益,尝到了甜头,全场呈现出社会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管护自营经济项目遍地开花,硕果累累的大好局面。
几年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按照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和提高。
六、存在的问题。
天保工程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量大。在以前的工程建设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还存在着;二是执行国家关于天保工程工程实施和资金管理规定有待进一步规范;三是宣传工作还需加强,还没有真正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四是林场经营面积小,职工又地处偏远,目前靠管护资金维持,一但停止将危及林场职工的生存。
今后几年,我们场将以黑木耳种植的支柱产业优势,走招商引资上项目、上规模、精深加工提高木耳附加值的产业路子,并逐步带动各项产业的发展,形成以种、养、服、加等行业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繁荣局面。
丰 丽 林 场2011年10月20日
第四篇: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管理办法
附件三: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
公益林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管理,提高公益林建设成效,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西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省(区、市)天保工程实施单位。
第三条 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是指天保工程实施的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建设项目。
第四条 公益林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五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级林业部门根据《实施方案》及省级实施方案,编制投资计划申请报告,按通知要求联合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林业局。第六条 国家林业局根据地方上报的投资计划申请报告,结合各省上工程实施情况及以往核查考评情况,汇总编制投资计划建议,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对投资计划建议进行审查和平衡后,联合国家林业局下达投资计划。
第七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级林业部门根据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分解转发下达明细计划。各县(局、场)等实施单位(以下简称“县级实施单位”)根据下达的明细计划,编制作业设计,于明细计划下达一个月内上报上级发展改革、林业部门联合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三章 调查设计
第八条 调查设计是公益林建设重要的基础性文件,是保障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强和规范调查设计管理,提高设计质量,确保公益林建设成效。
第九条 公益林建设要因地制宜,调查设计选择的对象。封山育林:选择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沙)荒地实施封山(沙)育林,根据立地条件及母树、幼苗幼树、萌蘖根株等情况,合理确定封禁类型和育林措施;
飞播造林:选择在宜林荒山(沙)荒地、灌木林地实施飞播造林,补充适量种源,并辅以适当的人工措施,集“飞、封、补、管”综合手段恢复、改善和扩大地表植被。
人工造林:选择宜林荒山(沙)荒地、无立木林地等林地,采取人工植苗方式加快森林植被恢复,增加森林面积。
第十条 调查设计应由具有丁级以上(含丁级)资质的林业调 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其中,采用飞机播种的,设计单位应具有乙级以上的资质),实行调查设计质量终身负责制。
在同等条件下,实施单位要择优选用资质较高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调查设计任务,以确保设计质量。调查设计费用可列入公益林建设成本,费用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从地方配套投资中列支。
第十一条 设计单位应按照国家林业局《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以及现行的《造林技术规程》、《飞播造林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调查设计。
第十二条 调查设计成果由县级实施单位林业部门组织有关人员采取小班抽取和全面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设计资料进行全面审核。
第十三条 公益林建设调查设计成果未经批准,不得组织施工作业;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按照上述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
第十四条 省级林业部门可根据上年县级实施单位作业设计核查情况,区分不同的实施单位,实行免检、抽查和核查,实行核查的县级实施单位按公益林建设内容分层抽取1%进行现地核实认证,合格后审批实施。
第四章 施工管理
第十五条 除了跨区域的大面积飞播造林任务可由省、地(市)级林业部门联合组织有关单位实施外,其他公益林建设任务由县级实施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施工作业单位或承包人要严格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 组织施工。实施过程中确实需要修改设计内容的,须报经原审批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七条 强化作业质量管理。各县级实施单位和施工作业单位或承包人要实行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主要工序管理人员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八条 公益林建设要优先使用经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林木良种或种子生产基地生产的种子,禁止使用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
第十九条 公益林建设应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积极推广多树种配置,大力营造混交林。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立地条件较好地段的人工造林,可选择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树种,提高林地产出率。
第二十条 农村能源紧缺的地方,要在集居地周围的宜林荒山荒地营造一部分薪炭林,有效解决天然林禁伐和封山育林后当地的烧柴问题,大力推进节柴改灶,鼓励农村发展各种新型替代能源。
第二十一条 积极推行公益林建设法人负责制、合同制、报账制等制度。
第二十二条 森工企业等国有单位承担的公益林建设任务,要优先组织本单位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保质保量完成。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内部招投标制,不得擅自将工程进行二次转包或分包。
第二十三条 实施单位应按照调查设计的要求,对新造林地进行补植补造、抚育和管护,确保公益林建设达到设计要求。
第二十四条 要大力推广和应用实用科技成果,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尤其是对立地条件差的造林配套技术,以及病虫鼠兔危害的防治技术等,要加大科技配套措施的综合应用。第二十五条 实施单位要严格执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和会计核算办法,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公益林建设资金。
第五章 检查验收
第二十六条 公益林建设检查验收分为县级实施单位全面检查验收(以下称自查),省级核查验收(以下称核查),国家级抽查(以下称抽查)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县级实施单位自查结束后要形成自查验收报告报省级林业部门,省级林业部门核查结束后要形成省级核查验收报告报国家林业局。
第二十七条 为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监督,实行技术质量负责制。有条件的,可聘请有造林监理资质的单位,对实施单位的公益林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理。监理费用可列入公益林建设成本,监理费用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从地方配套投资中列支。
第二十八条 公益林建设检查和核查具体工作,由各级林业部门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调查设计单位及专业调查人员承担。
第二十九条 公益林建设任务完成、达到调查设计成效验收年限并达到合格标准的,实施单位应按程序提请有关省级林业部门检查验收。验收的年限一般按照人工造林3年,封山育林、飞播造林5年进行,具体以调查设计确定的年限为准。
第三十条 省级林业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法规,组织对实施单位公益林建设地块的成效逐块进行检查验收。达不到成效验收标准的,责成实施单位进一步采取补植补造等措施,直至达标后再行验 收。省级批准验收成果的相关部门和承担验收的单位及相关人员,对验收成果实行终身负责制。省级检查验收报告应及时上报国家林业局备案,必要时国家林业局将组织抽查。
第三十一条 由于自然灾害或人力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公益林建设损毁,应按照民政部《灾情统计、核定、报告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实事求是地对损毁的公益林建设进行核销。
公益林建设损毁,是指由于等级较高、破坏力较强的干旱、洪涝、风雹(包括龙卷风、沙尘暴、飓风等)、地震、低温冷冻、雪灾、病虫鼠兔危害、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异常自然现象和森林火灾造成的灾害损失。
第三十二条 损毁面积的调查须由具有乙级以上(含乙级)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并出具损毁调查报告。
第三十三条 损毁核销申请由实施单位向上级林业部门提出。提交材料包括: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包括计划、设计、施工文件、受灾等级、县级以上气象部门的气象资料和灾害发生认定书、损毁调查报告等)。
第三十四条 省级林业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灾情的统计、核实、核销,汇总后向国家林业局备案。国家林业局根据省级林业部门提报的情况,必要时对核销的公益林建设面积进行核查。
第三十五条 经核销后的地块,适宜继续开展公益林建设的,可重新纳入调查设计范围。
第六章 组织管理
第三十六条 天保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公益林建设的监督指导、检查验收、效益监测和绩效考评。各级天保工程实施单位要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公益林建设的组织管理,落实任务,明确职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七条 公益林建设成果验收后,需要移交林权所有者管理的,实施单位应及时移交。合股造林的,按照有关协议办理。
第三十八条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认真总结公益林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完善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九条 要加强工程管理、技术、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针对工程管理设计及施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及时开展工程调查设计、质量标准、质量管理与控制、栽培技术,以及调查、检查和验收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第四十条 省级林业部门和工程实施单位要建立完备的公益林建设管理档案,及时更新公益林建设的有关数据,实行科学化、电子化管理。
第四十一条 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各级林业部门要定期报送生产进度等相关信息,准确提交有关报表和信息,及时反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四十二条 实行绩效考评机制,国家根据各省公益林建设绩效考评结果,调整下一的建设任务。省级实施单位也要根据县级实施单位绩效考评结果,安排下一的建设任务。
第四十三条 探索公益林建设有效途径,创新机制,充分调动林区广大干部职工和林农参与公益林建设,研究森林管护与公益林建设相结合的承包模式,努力增加职工和林农收入。
第七章 奖惩
第四十四条 对公益林建设质量高、成效好、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林业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成效差、严重不合格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四十五条 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造成质量事故的,要依照《国家林业局关于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六条 实施单位应将自查的结果,作为对公益林建设支付报酬的主要依据;省级核查结果,应当作为对实施单位公益林建设资金和任务进行调整和安排的主要依据;国家抽查结果和绩效考评,应作为对省级单位公益林建设资金和任务进行调整和安排的主要依据。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林业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国有林场危房改造工程建设专项规划
国有林场危房改造工程建设专项规划
1、总
论
1.1工程建设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林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林业举足轻重。建设新林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内容,加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全面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林业发展、改善职工生活的基本条件”、“要把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为有效解决长期以来我市国有林区存在的基础设施条件差,住房难的矛盾,按照国家林业局计建函[2006]162号文件要求,编制了全市21个国有林场2007-2015年林区危房改造建设专项规划。
1.2规划编制依据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二)温家宝总理关于“要把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指示;
(三)国家林业局计建函[2006]162号文件;
(四)《四川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条理》;
(五)《林业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LYJ101-86);(六)《四川省土建工程计价定额》SGD1—2000;(七)《四川省建设工程费用》SGD7—2000; 1.3工程概况
1.3.1工程建设地点:主要是我市12个国有林场场部、工区、护林哨等房屋建设及危房改造。
1.3.2工程建设规模:规划房屋建设99601平方米。其中新建房屋36700平方米,危房改造62901平方米。到建设期末全县国有林场住宅总面积达99601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37平方米,可安排居住人口2702人。
1.3.3 建设:2007—2015年
1.3.4估算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435万元。争取国家投入2500万元,自筹4935万元。
1.4结论:工程结束后,将大大改善林区职工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林区面貌将焕然一新,大大激发林业职工爱林、护林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2、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条件:我市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高差悬殊较大。全市分为四个地貌类型区,即北部中山区,中部低山区,南部平行岭谷区,低山浅丘区。
2.2国有林场基本情况:21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 29961公顷,其中有林地27012公顷,林木蓄积218万立方
米。林区总人口3142人,其中林业人中2071人,在职工 901人。现有房屋总面积75446平方米,人均23平方米。在现有房屋中,按建成年代分:1990年后建成的有8713平方米,占12%,1970年至1989年建成的有42084平方米,占56%,1969年前的有用4649平方米,占32%。按结构分:砖混14512平方米,占19%,砖木38050平方米,占50%,土 木22884平方米,占28%。现有房屋中,危房62057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2%),涉及人口2445人。
3、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近几年,随着国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转变,林场生产发展举步维艰,各种问题和矛盾更加突显。一是我市国有林场规模小,属中小型林场,立地条件差,资源的数量、质量、功能、结构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林地生产力水平低,平均蓄积大都在5立方米左右,在实行分类经营前,绝大数森林是按用材林经营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由于禁伐和限伐,采伐指标和采伐范围的缩减,林场收入大幅度减少,尽管国家给予一定补助,但杯水车薪。难有资金用于生产发展和改善职工生活条件。二是现行的管理体制与国有林场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我市21个国有林场都分布在高山之颠,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生态脆弱地方,承担着相当重的生态建设保护任务,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而林场实行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
理的体制,在建设生态的同时,还要面向市场找饭吃,这种不企不事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林场的发展,林场建设乏力。三是林场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计划经济时代,林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由国家安排,林场衣食无忧。现在大规模的造林任务已经结束,仅有一些森林管护和采伐迹地更新任务,产生了大量的富裕人员,各种社会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国家虽然在林业发展战略上实行了根本性转变,但关于林场改革和一些配套的相关政策确迟迟未出台,林场发展方向不明,林场改革严重滞后,“大锅饭”,“铁饭碗”的体制在林场内部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打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林场内部机制运行缺乏活力,经济效益差。四是林场欠帐多,遗留问题多。职工多,离退休人员多,待遇低,过去由于把握市场的能力不强,管理上失误,不少项目亏损倒闭,到处是债务,以致人心不稳,单位不安定,事业难以发展。五是林场投入不足,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过去国有林场发展,国家曾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比如:林场收入不上缴,部分产品减免税收,育林基金返还等等,但现阶段实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任务后,仅有这些政策是不够的,要及时出台与生态建设同步的林场发展的产业政策,急需研究新的林场扶持政策,解决林场发展资金不足,投资乏力以及生态效益补偿,富裕人员分流安臵,社会保障措施;六是林场管理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下,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由于林场长期地处山区,偏僻遥远,信息闭塞,林场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比较存旧、保守,市场经济意思不强,知识结构、管理水平与当前的形势和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目前林场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十分苦难的情况下,新的好人材进不愿来,原有的优秀人才留不住,更进一步拉大了这种差距。七是由于我市国有林场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边远偏僻山区,远离城镇。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不少林场工区、护林点路不通,电不通,电视看不到,“饮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难死了林场、难死了林业职工。绝大数林场职工基本上都居住在六、七十年代修建的集体宿舍里,低矮潮湿,设施简陋,风雨摇曳。有的职工甚至是一把椅子一张床,一张桌子一间房。文化娱乐设施匮乏,生活单调乏味。很多年轻人忍受不了这种清贫寂寞的生活,不愿意从事林业工作,林场职工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年长的职工是“献了青春献子孙”。的确是生活凄苦、悲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制约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林区极不适应。
3.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林业、林区、林农 “三林”问题寓于“三农”问题之中。解决“三林”问题也是解决“三
农”问题之一,解决好“三林”问题才能促进林区发展。我县国有林场分布在偏远山区,与农村交错相溶,是农村基础条件最薄弱,经济极不发达的地方,加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职工住宅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通过改善林区职工住宅条件,有利于改变林区面貌,提高林区人口生活质量;有利于建设和谐林区,安定林区;通过改善林区人口生活条件,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有利于安定林区职工人心,才能使林场常年留得住一批坚守岗位的绿色卫士。这既是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4、规划总体思路
4.1规划指导思想: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加快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林区职工人居环境,构建和谐、平安、稳定林区,促进林区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达到林区面貌大改变,全面提升林区人口生活质量,使林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点——绿色生态文明社区。
4.2基本原则: 4.2.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4.2.2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林区住宅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着力解决林区职工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一线职工的住宅条件的改善。
4.2.3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客观现实,不搞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树立长远目标,持之以恒地把工程建设好,抓到底,抓出成效。
4.2.4讲求科学、统筹规划的原则。林区职工住宅的改善,不仅仅是简单的修房建屋。要科学规划,注重国土利用、环境保护、美观大方、经济实用、自然和谐。
4.2.5服从大局、协调统一的原则。改善林区职工住宅,是加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组成部分,要与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相一致。因此工程建设要与当地村社、社区新农村建设统一协调、步调一致、共生共荣。
4.2.6政府引导、职工广泛参与的原则。工程建设要充分发挥林场职工的主体地位作用,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群策群力,共促发展。
4.3规划期限:2007年—2015年,分两步实施。第一阶段
2007年—2010年,第二阶段2011年—2015年。
4.4目标任务: 4.4.1目标: 围绕“文明、整洁、和谐、发展”的目标,从2007年开始在国有林区试点;到2015年通过改造、新建全面完成林区人口住宅改造工程,改造新建住宅面积99601平方米,其中改造62901平方米,新建33700平方米,力争到工程结束时使林区人口达到人平37平方米。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宅容宅貌整洁的生态文明村。
4.4.2主要任务: 首先按照计委、国土、建设等部门的规定做好工程建设的立项,手续的批准工作;其次完成林区住宅改造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设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三是抓紧做好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职工的动员教育,施工场地,材料运输道路的加固维护;四是做好项目的资金筹措,广泛发动职工集资,社会筹措,金融部门融资等。五是加强管理,统筹协调,精心组织施工建设。
5.规划建设方案
5.1建设性质:危房改造和新建。
5.2建设范围:我市21个国有林场管辖的工区、护林点、哨卡和林场的场部建设。
5.3需求预测:按照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到2015年我县国有林区人口增长情况,结合周边农区,预计需
职工住宅面积99601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需37平方米。
5.4建设内容:主要房屋建设或改造的土建和附属设备建设。土建指地面基础和房屋主体工程、墙体粉刷,贴面等;附属设备建设指房屋的水、电、光纤、闭路电视等安装。
5.5建设布局:按照有利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工程建设主要按现有林场、工区、护林点、护林哨卡位臵布局,对少有的有地质灾害和生活不方便的地方重新规划地点。达到布局科学合理,有利于林场的建设和发展。
5.6建设规模:根据需求全县共需危房改造和新建职工住宅99601平方米,其中危房改造62901平方米,新建33700平方米。
5.7建设期及进度:
5.7.1建设期:2007年—2015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年-2010年,第二阶段2011年-2015年。
5.7.2建设进度:2007年—2010年建设住宅面积68871平方米,其中新建25120平方米,危房改造43751平方米;2011年—2015年建设住宅面积30730平方米,其中新建11580平方米,危房改造19150平方米。
6.投资测算与资金筹措: 6.1测算依据:(1)《四川省土建工程计价定额》SGD1—2000(2)《四川省建设工程费用》SGD7—2000
(3)《四川省装饰工程计价定额》SGD2—2000(4)《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四川省估价表》SGD5—2000(5)《四川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SGD3—2000(6)《四川省维修工程计价定额》SGD—2000(7)《四川省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计价定额》SGD6—2000 6.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按照上述定额结合我市建筑材料价格,危房改造标准700元/平方米(包括土建、贴面、装饰等),水电100元/平方米(水电设备、水沟建设等);新建房屋土建1000元/平方米(包括土建、贴面、装饰等),水电200元/平方米(水电设备、水沟建设等)。
6.3投资概算:经概算工程建设工需总投资7435万元,其中:2007年—2010年需投资4929万元,2011年—2015年需投资2506元。按建设性质分:新建需投资37104万元(其中:2007年—2010年投资2060万元,2011年—2015年需投资1110万元),危房改建需投资4266万元(其中:2007年—2010年投资3865万元,2011年—2015年需投资1360万元);按建设构成分:土建需投资6541万元,设施设备需投资741万元。
6.4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435万元,申请国家补助2500万元,自筹4935万元。
7.工程建设综合评价:该项目建设符合现阶段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我县
国有林区职工住宅条件,构筑安逸舒适的人居环境,可全面提升林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对构建和谐、平安、稳定林区,促进林区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8.工程实施的保障措施与建议:
8.1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这是一项十分艰巨任务,要完成该项工程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重大意义,把建设新林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组成内容的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班子,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科学规划,精心施工:改善林区职工住宅条件是一件“民心工程”,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要着眼林区生产发展需要,有利于职工生产、生活的方便,要注重林区特色,自然和谐、美观大方、经济使用,与周边社区和谐,统一。严格施工建设,搞好建设质量,把好事办好。
(3)强化政策扶持:林区住宅建设主要在偏远山区,建设条件差,加之山区潮湿,房屋建设要求高。国家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特别是国土、建设、环保、消防等部门要在手续办理,费用收取上给于积极支持。
(4)加大资金支持: 国有林场地处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地方,林业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后,国有林场职工
主要以生态保护为主,收入低。要完成这项工程,仅靠职工和林业部门是不够的,除了国家加大资金支持外,必须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和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以及社会力量的投入,确保工程建设有稳定资金投入。
8.2建议:林区危房改造工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心,是“人心工程”,更是林区职工的“安居工程”。希望上级尽快付诸实施;同时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尽快出台优惠政策;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相应的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的指导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