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风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嬗变

时间:2019-05-15 01:1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家风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嬗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家风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嬗变》。

第一篇:论家风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嬗变

论家风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嬗变

摘要:众所周知,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耕读传家是传统家风的基本范式,家庭教育、家规家训,是传承家风的主要方式。本文首先阐述了传统家风的文化内涵;其次分析了传统家风的文化差异;最后探讨了传统家风的历史嬗变。

关键词:家风;文化传承;历史嬗变

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家庭、及家族的风俗。传承诚实、友善、敬业、孝敬等一系列优秀的家风对加强当代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促进社会风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家风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热门话题。学界对于家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族家风家学的个案研究,因此,从宏观角度上来探讨传统家风的传承创新问题仍需更进一步的拓展。

一、传统家风的文化内涵

(一)儒家道德规范:传统家风的价值取向

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的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表现方式。儒家率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其中,“仁”又分为六个德目,其中包括“公”“恕”“孝”“慈”“宽”“厚”等,“义”同样也分为六个德目,包括“正”“直”“悌”“勇”“介”“耻”等,“礼”则分为四个德目,包括“敬”“谨”“谦”“让”等,“信”同样也分为四个德目,包括“不二”“真”“诚”“不欺”等。在一系列的道德标准,逐渐成为人们评价一个人家风以及道德修养好坏的重要依据。所以,一个人只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促进自身的进步。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家庭的道德素养,而且极大的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所倡导的五德标准,正是传统家风的主要价值取向。

(二)耕读传家:传统家风的基本范式

传统社会,众多家庭均崇尚“以农为本”的观念,将“耕读传家”作为家庭文化,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以勤俭、刻苦耕读传家为追求的家风。世家大族虽然也崇尚耕读传家,但是他们的生活追求并不局限于农业生产。他们的家训主要是来告诫子孙后代时刻铭记祖先创业的艰难困苦,从而形成“丰家成业”的优良传统。总体来说,能够在祖先留下来的家业中读书务农耕作,繁衍生息,是众多家庭延续了千百年的光荣和梦想。

(三)家教、家学:传统家风的传承方式

家教、家学,是传承家风的重要方式。在传承家风的过程当中,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全社会范围内发生的,而是通过世家大族的引领,不断演变的。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那样:“所谓士族者,起初并不专用其先代之高官厚禄为其唯一之表征,而实以家学及礼法等标异于其他诸族”,“夫士族之特点既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故士族家世相传之学业与当时之政治社会有极重要之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社会中,家学、家教,已经成为引领社会风气、文化的重要方式。

(四)家规、家训:传统家风的符号标识

家族自行制定的一系列家规、家训,不仅用来教育子弟,而且逐渐成为惩罚家族成员不良风气的重要方式,是传统家风的重要符号标识。在我国,传统的家庭不但非常注重伦理规范,而且还很注重家规、家训在家庭中的地位。传统社会,人们常常用家规、家训来告诫子弟切勿不学无术、贪婪等行为。随着人们对于家规、家训的重视程度,更加强化了家风的教化作用。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家庭文化更加的庄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家风的传承。

二、传统家风的文化差异

(一)道德操守的习惯性和自律性差异

我们一般将道德分为习惯道德和自律道德两个部分。习惯道德的特点主要是依靠外部规定的规范和要求来约束的;而自律道德则主要是依靠良心和过失感从而进行保证的。道德个体不用因为外部环境所左右,完全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来规范自身的行为规范。自律道德所主导的家风,使得人们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责任重于一切。在旧社会、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总会有众多的正义之士挺身而出,以大无畏的精神扛起拯救危难的责任。

(二)生存环境性差异

在旧社会,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家族的生存。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家风。例如山东士族,素来以家风淳厚、门风严谨著称。因此,我们不难发现,社会环境极大的影响着家风文化。目前,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世族家风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三、传统家风的历史嬗变

(一)形成与传流:从王谢堂前燕到寻常百姓家

在汉代,由于士大夫拥有强烈的国家观念,因此也就有“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者;到了魏晋时期,人们关注的重点也就逐渐转移到了家族和个体上来;到了唐代初期,李世民和魏征讨论教化之利时还曾遭到封德彝“三代以还,人渐浇漓,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欲化而不能,岂能直而不欲耶”之类的非议;到了明太祖时期,通过各种的方式的来宣传普及家风,通过不断的宣传,逐渐实现了从王谢堂前燕到寻常百姓家的转变。

(二)价值与功能:从涵养精神品格到百姓应世术

在之前,人们通常会对家族子弟进行涵养、精神、品格的培养,使其拥有高贵儒雅的气质、风度。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儒家思想及礼仪风俗也越来越简单化,?c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处世标准。传统的待人宽一分是福等观念,逐步转变为以个人功利为中心的为人处世的方法。

(三)文化内涵:从儒家操存到现代精神

旧社会,儒家道德思想长期控制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经商、考取功名的重要性。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人们也越来越欣赏儒商“公平交易”的思想,厌恶贪官污吏的伪善,从而使得务实家风悄然兴起。

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家庭中的封建等级制度不复存在,家庭成员之间和平相处、尊老爱幼、民主和谐、社会主义新家风悄然形成。

结语

综上所述,家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好坏,可以说是维系家族发展的精神食粮。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应从传统的家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借助现有的政策制度、村规乡约,来构建全新的特色家风,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郝亚飞,李紫烨.中国古代家风建设及当代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2]王秋艳,汪斌锋.家训家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形式[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作者简介:邢晓丹,女,汉族,1987年4月7日出生,辽宁沈阳市人,本科,研究方向:中文。

第二篇:家风文化与传承

家风文化与传承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审议报告时再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查出问题的干部普通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庭家教一时间成为举国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栏目,这个报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了正能量,引起了人们对美好家风内涵的进一步理解。

一、新时期家风的重要性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会议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廉洁齐家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家庭成员齐心协力,和睦相处)。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社会精英层,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对社会风气有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在群众眼里,领导干部的家庭与干部个人是作为一个整体的,领导干部家风好坏,其配偶和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等,直接决定着干部和干部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好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的“防火墙”。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其家规不严、家规不正有很大关系,从大量揭露出来的违规事件、违法案件看,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家风败坏已成为领导干部走向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而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谋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

2015年10月17日,中央纪委在对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原主席周本顺被“双开”的通报中,首次使用了“家风败坏”这个词语。通报指出,周本顺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家风败坏,对配偶、子女放任纵容。中央纪委对江西省委原书记严重违纪违法通报中,指出其“自身严重腐败,并支持纵容亲属利用其特殊身份擅权干政,谋取巨额非法利益,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损害了当地政治生态,性质极其严重,影响十分恶劣”。苏荣落马后在忏悔录中写道:“正常的同志关系,完全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我的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200余名县委书记学员座谈时指出:“身边人害我们这些为官的不在少数,被老婆‘拉下水’,被子女‘拉下水’、被身边秘书‘拉下水’、被七大姑八大姨‘拉下水’。”由此可见,家风败坏是干部创业的负资产,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二、传统的家风文化

家风原与门阀密切联系的,是士族世家讲究的东西,常见的如“书香门第”、“耕读世家”。家风至少有三个特性:一是家族上下约定而成,共同认可;二是祖孙世代相传,风尚自然延续;三是涉及家庭每个成员,每个生活细节的系统言行规则,“风”不是一言半语,风是长期完善形成,又是共同自觉践行的准则和习惯。在古代,孔孟颜曾四大家族之家风弘扬两千多年,这四姓的祖先却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尚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在山东曲阜孔府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告示:乾隆帝赐孔府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不准入家谱。民国9年(1920年)孔子第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国民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传了20个字。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提倡家庭积善。清代曾有《朱子治家巧言》,又名《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当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有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的讨论仍有积极的意义,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还涉及了家与国的关系。今天的时代,当然并非封建时代能比拟的,包括家庭中的许多“老规矩”,也必然被历史所淘汰了,比如“三纲”等内容都应抛弃了,但这不意味着从传统文化中去认真借鉴好东西。

三、当代伟大家风

毛泽东:低调做人,清廉是毛家的家风,毛家的人不经商、不赚钱„„

周恩来: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同志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都是在伯父的教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来的。在我们周家兄妹中,我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

刘少奇的子孙们多自有着不凡的人生,却太多过着平凡的生活,刘婷婷曾说:“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物质财富,但留下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要自立、城市和正直的人”。

邓小平大女儿邓林回忆,当时邓小平谈到邓家孩子要谨慎、名不要出得太大,要夹着尾巴做人,而且强调要守法,不要脱离国家的法律范围。

四、新时期家风内容

1、尊老爱幼的风尚。

尊重老人,是中国传统家庭的美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古至今,尊重老人,敬重老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所重视的一个道德风尚。当然在尊老的同时,还要强调爱幼,正确地关心、爱护和教育子女,爱子有道。

2、孝敬父母的风尚。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纯真的,父母教育子女一般却作出很大牺牲,孝敬父母是一个人道德良心的传统。试问:一个对父母不孝敬的人,还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吗?离开了对父母的孝敬,不可能有什么道德。

3、勤俭持家的风尚

一般来说,能不能勤俭持家,是一个家庭能否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关键,勤俭持家很重要,一个家庭如果不能养成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家风,子女就必然奢侈浪费,不但不能培养出有作为的子女,而且家庭会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困难时期,周恩来总理和全国人民一样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和米饭。

4、城市守信的风尚

诚实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家风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会说谎和欺骗的儿童,长大了以后,很难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家风的培育,能够对社会公德发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全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

5、勤奋好学的风尚

“励志勉学”、“诗礼传家”是中华民族家风中的一个更重要的要求,培育孩子读书知礼,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富有时代性的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家风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是现代家风传承的内容。虽然良好的家风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涵,但良好的家风是培育价值观、传承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基点。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家庭风气正,家业才能枝繁叶茂。我们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要求的党员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让我们每个家庭的良好家风汇成一股全社会的清风,让我们的社会惠风和畅、使我们的国家风清气正,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永远传承!

宣讲人:王万章 开发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西场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 2016年12月31日

第三篇:文化自信的历史嬗变

文化自信的历史嬗变

摘要: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我??不断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源泉。认识文化发展的历程、正确把握文化发展的大势、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且不断地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前进,不仅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与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并称为四大文明,但是我们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发展下来并且没有中断的文明;这不仅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精神不能分离。任何研究首先要从基本概念着手,因为基本概念不仅仅是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根基。历史不仅仅是研究文化的脉络和逻辑体系,也是我们纵观历史积极吸取和挖掘文化宝库中的精粹、借鉴历史经验延续传统、发展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

一、文化自信的历史演变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界定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中给文化下的定义为文化是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文化具有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所以文化的自信不仅对个人而且对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文化自信是指对身处其中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反思、批判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及文化生命力的确性和肯定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文化自信不仅仅指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的继承、对国外先进的对我们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有用的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指我们要对文化进行不断的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最后,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总书记在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至此,文化自信正式成为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并存的第四个自信。因此,我们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文化自信:一是民族、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强烈认同与自豪感;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着坚定信念,从发展实践中把握文化发展前景;三是对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合理的扬弃。

(二)文化自信的不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我们就有孔子儒家“仁爱”的思想,告诉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道家“中庸”的思想,要有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之道、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物极必反等思想;孟子更是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民贵君轻”和注重民生的思想。这些思想不断得到发展,就有了后来的诸子百家,各家学说,百花齐放的文化大繁荣盛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的大融合,文化也在不断的以更加适应社会的形式出现,更是出现了隋唐盛世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还与其他国家如波斯、天竺等外国的文化进行很好的互相交流,到了明清时期更有郑和下西洋等等,这个时期的文化交流都是一“唯我独尊”的平等的基础上的交流。在文化的发展历程进程中,有辉煌也有曲折,历史上就出现过“焚书坑儒”、文字狱、到了清朝末期更是出现了“闭关锁国”的状态,但是文化的发展始终是主流,文化始终没有间断过发展的脉络。这就是我们何以以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而有文化自信的原因之一。

到了近现代,鸦片战争的来势汹汹打破了“闭关锁关”自我封闭状态和“唯我独尊”的高尚心理,同时西学东渐的开始盛行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的、高能的文化长驱直入。中国以前那种对本国文化的自主权被打破,一直沉浸在盲目自大的酣梦中的中国人的自信被摧垮了。此时,中国的仁人志士和先进思想的代表人物开始向西方学习,从最初的政治变革的努力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之道。一直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的彻底的文化自信始终处于一种低迷的时期。“五四运动”也可以说是分水岭,在此之后中国人民开始更加的清醒,文化自信的重塑越来越多的被付诸实践,更多的学者、作家、社会更阶层的人士投入到复兴文化自信的努力当中,中国社会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看待西方文化,这一时期的文化自信的构建主要体现在向西方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运用于中国当前的社会实践。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事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绝不能生吞活剥的毫无判断的吸收。”改革开放以后,邓小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我们优秀的文化更加欣欣向荣的发展起来,文化自信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心中。

二、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固有的一种底色

(一)文化自信的导向作用

文化自信的导向作用是指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一国文化对个人的行为取向和价值选择的判断。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封建自守的国门,随之而来的是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对人们的压迫;这个阶段开眼看世界的人们采取的态度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仅在经济上、军事上向西方学习,在政治制度上也产生了“百日维新”这样的变革。直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且不断地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引导中国人民以坚强的意志力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以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为坚定地信念,引导中国人民创建了新中国;以“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大庆精神,引导中国人民不断的进行社会经济改革,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声誉。在困难面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论是可怕的洪水还是地动山摇的大地震都不能把我们击垮,因为文化自信在我们的心中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

(二)文化自信的和谐与持续作用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五位一体”得转变,可以十分清楚的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思想。总书记也提出,我们的经济发展,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经济不仅要发展更要可持续发展。这都是与古代思想中注重休养生息的思想息息相关的。文化自信更让我们看清楚世界发展的趋势、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和不足,所以我们可以以更加自信、更加有力的地位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文化自信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

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文化自信加以更深入的解释:“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再次强调了文化自信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上的深远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的一个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上的相对滞后,要看到我国文化发展还不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与一些文化强国发展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更要强调文化自信,不断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推动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高。

(二)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在互相不断地冲击与融合。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改革红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对待外来文化必须要合理的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安全的大背景,我们始终要坚守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阵地,而文化自信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这样的导向作用。改革开放我们不仅仅要更好的发展经济,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我们也要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建立自信自强的社会主义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实的基础。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共有的文化自信的基因,是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上的需要不断借鉴的思想源泉。文化自信,是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且不断努力前行的动力、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的一种态度。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断的奋斗,形成共同的向心力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为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献出自己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探讨,2016.04.[2]周桂英.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冲击及其重塑[J].湖南社会科学,2012:11.[3]胡剑.毛泽东的文化自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3:82.

第四篇:论图书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论图书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 文章通过对图书馆文化与图书馆服务关系的分析,阐述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指出新时期建立图书馆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图书馆文化的新措施。

关键词 图书馆;图书馆文化;图书馆服务

作者简介 刘艳艳,广西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员,广西 南宁,530022;蒙启。四川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中图分类号 G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9)03-0179-0003

一、图书馆文化与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图书馆活动认识、观念、规范及与之适应的工作方式、执政理念和社会评价等。具体含义是工作人员的图书馆观念、意识、价值、评价等。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未来。这说明文化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永久性的影响,短期的号召或专项突击式行动,远抵不过文化教育的内在驱动作用。建立良好的图书馆文化事关图书馆发展进程、全体馆员的根本利益。从理论上分析,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建设的深层次软件要素,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一种道德的软约束。因此,推广良好的办馆理念,培养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意识是非常有益和十分必要的。

21世纪的图书馆为适应随时代变化带来的竞争,就必须努力提升办馆实力,从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考察一个图书馆的办馆实力,除了图书馆的设施、馆员力量等现实能力外,还有一种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隐性实力。这种隐性实力就是指适应时代要求的办馆理念、服务读者方面的具体的价值取向及独具特色的专业建设指向,等等。这两方面的实力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图书馆的整体水平。而所谓的隐性实力,在某种意义上指的就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水平。

图书馆文化是包括图书馆设施环境、馆内文化活动及馆内隐性服务读者方面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在社会大文化背景取向下,全体馆员在馆长率领下,经长期服务实践所形成的服务取向的共同认可、共同追求的心理特征,富有进取性的精神风貌及独具特色的服务风格,等等。它应具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应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特色。

其中,图书馆文化可指图书馆的整体布局设计。独具匠心的场馆建设、建筑的特色风格及别致的花草树木、引人注目的展板标语等各个方面,将这些看似表象的东西,赋予深刻的寓意,使它变成馆舍内一曲无声的歌,成为具有灵性的陶醉人情探索的工具。图书馆文化同时还包括了对图书馆服务本质的认知,对图书馆功能的思考,对图书馆社会责任的理解。馆内的人际氛围,领导和员工的互动,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时代特征的充分体现,团结友善的亲和关系,民主平等的愉悦气氛,馆内各种运作中产生的那种心灵上的默契等等,上述因素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图书馆文化。

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图书馆文化亦指图书馆在馆长的带领下,馆内领导员工在长期服务中培养而形成的那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精神追求、共同的探索指向等,它影响到馆内管理、服务的风格、政策目标的制定及运行的模式等各个方面。它是图书馆发展的精神上的内在驱动力,它反映一个图书馆办馆品味的高低。

此外,图书馆之间的竞争除了硬件设施、馆藏信息及馆员水平外,更加实质的差距就是在服务质量上。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和读者所需的信息量的多少。两个需求相同的读者在提供服务质量不同的图书馆里,得到的服务态度和所需的信息量是完全不同的。

而图书馆最重要的文化内容是图书馆对读者的影响。除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外,还有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的和谐默契,以及通过这一切反映出图书馆内明显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理想目标愿望及追求。实质上这些无声无形的东西才是图书馆服务读者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内容。图书馆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其主要目的不仅是吸引来了多少读者,而且是为来了的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读者是接受图书馆服务的直接对象,我们看重读者是因为读者对提供的服务的满意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质量。从这个角度看,图书馆努力的首要目标应当是读者所需要的良好的服务质量。要强化和提升图书馆隐性功能,就必须注重图书馆文化的培育和建设,围绕图书馆的目标的培育,致力于图书馆独特的文化色彩并具有明显价值取向的图书馆文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二、当前对培育图书馆文化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一)对培育图书馆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

通常我们会很容易误把现状的图书馆文化当作应有的良好的图书馆文化,认为图书馆只要正常运转,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部就班就万事大吉了。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文化传统客观存在。作为图书馆习惯的价值取向、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先进的还是落后的,都在图书馆活动中长期发挥作用,产生重要影响。但是,面对着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色彩的新形势,过去的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色彩的思维定势、价值取向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二)对培育图书馆文化的耐性不够。未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很多的图书馆创建时间相对较短,少了现在发展的深厚底蕴,缺少长期的文化积淀,这是一个明显的短处。固有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新的文化的形成没有足够的认识,总想通过短期的强化作用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培育和建设图书馆文化还没有做到深入挖掘图书馆文化的内涵,甚至错误地把它当成是简单的几句口号和表面上的几个标语,长远的忧患意识不够,永葆图书馆事业青春的活力不够,人才、科技装备、技术都有待提高。

当前培育图书馆文化的理念还没能融入到每个图书馆人的日常工作中,馆员的头脑中没有时时处处都有一种从点点滴滴做起的意识,没有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完满,即还没能做到自然行之,还没能形成一种氛围。图书馆员之间没能做到互相影响、互相监督,且没认识到在培育图书馆文化中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没有让为培育图书馆良好文化做点什么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

(三)不能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图书馆事业有悠久的的历史,有许多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加以继承和发扬。但是根据形势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没能与时俱进。图书馆工作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但我们很多时候在工作中还是凭老经验,这个“老经验”的后果是工作没有创新、工作没有动力、工作没有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知识信息数量的迅猛增加和传播手段的日益丰富完善,广大公众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增多,单纯来图书馆读书看报及查资料的读者,较以往有减少的趋势,从“传递科学情报”这一图书馆的传统职能角度来讲,其利用率会相对降低。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发展,但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够。

(四)缺乏有个性、充满活力的图书馆文化品牌

图书馆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大文化它具有自己的突出个性,这个个性就表现在它是为图书馆服务的,它是在图书馆长期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图书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服务的。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基本特点的体现,是一个图书馆独特的价值观和风格的具体反映,并以其鲜明的个性区别于其他图书馆,形成自己的具体特点,这就是图书馆的独特性。现阶段的很多图书馆的图书馆文化不能反映图书馆的实体地位,不能反映图书馆的独特服务,不具备这样的独特的个性。

三、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图书馆文化

(一)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办馆理念

图书馆文化建立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新的服务方式的探索寻求过程。图书馆文化的建立需要有一个新的服务理念和思想作为引领,因为图书馆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新的办馆理念和服务思想在图书馆服务各个环节的体现和反映。因而,图书馆文化建立首先应是认真学习研究新形势下服务涌现的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从而去探索把握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确立符合客观实际,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创新服务的新的办馆理念和思想,并由此引领培育和建立创新服务的图书馆文化环境。

(二)要把建立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培育成一种习惯

建立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是一种办馆理念和思想的实施与把握,不是短期就能见成效的,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图书馆文化需要一个培养形成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全体图书馆馆员的认同和执行,形成图书馆内全体员工的无形规则及上下左右之间那种互动和谐,才能发挥出它的独特威力和作用,唯有让它成为一种习惯,才能让它长久、持续地发展更新。很多图书馆有着良好的传统,这个基础很好,只是随着环境的改变,我们的意识淡薄了,这种现象必须加以纠正和正确的引导,加以培育。图书馆文化深入人心后,人们都接受着各种良好的文化的熏陶,就会自我约束,良好的意识就会增强,就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培育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形成一种习惯。

(三)正确看待传统与时代创新的关系

图书馆事业有悠久的历史,在这方面很多的图书馆都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了长期的积淀形成的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有许多传统是需要传承发扬的,并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去感受时代精神的召唤,实现图书馆文化的创新。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与时俱进,要开拓创新。因此,我们的丁作也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永远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跟上前进的步伐,才能使图书馆事业永远保持旺盛的活力。要创新,就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工作。要把学习、培训作为今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在学习问题上,每个人都不能特殊,通过学习提高每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馆员这支队伍的素质。

为增加图书馆的人气,吸引更多的读者光顾图书馆,图书馆应采取新措施,扩展图书馆的读者面,提高公众利用图书馆的便利性。图书馆不但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社会教育中心,也是实行终身教育的理想场所。社会教育作为图书馆的四大社会职能之一应备受重视。图书馆应由过去单纯的“文献服务”提升为综合性的“文化服务”,应由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文献中心”,转变为适应当代需求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让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创新的服务领域和吸引人气的新措施,使图书馆的读者人气保持旺盛。

(四)培育自己的特色、建立充满活力的图书馆文化品牌

要根据本馆的实际去开拓、创建适应自己的、对读者有吸引力的、具有本馆特色的个性服务的图书馆文化。图书馆文化培育要紧紧围绕办馆的理念,办馆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以人为本,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感受社会大文化发展的脉搏。要转变服务观念,变“人人需要我服务”为“我需要为人人服务”。从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到馆藏资源、馆员的言行举止都应以读者需求为目的,追求读者满意最大化,努力提升服务品质,赢得读者的好评,努力打造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图书馆文化品牌。

第五篇:走进家庭文化,传承家风家训

走进家庭文化,传承家风家训

在去年2月份,习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就说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国家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庭是由无数个有血缘关系的小家庭组成的,为了繁荣发展着中国这个大家庭,大力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文化是很有必要的。这次回家利用寒假的时间我深入了解调查了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家庭教育和居家礼仪三个方面。

从善积德、家风传世

说起家风家训,每个家庭可能都不一样,有各自的侧重点,但细细根究,又会发现,这些家风家训在大体上是一致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脉相承。正所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风气。寒假在家中和爷爷聊到祖父,祖父是邵阳市隆回县周旺铺镇上的一个医生,算不上是名医,但是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并且备受尊重,行医做到“三不”:不坐轿、不乱收费、不误诊。遇到困苦的患者,抓药全免,遇灾年月,开仓济民,一一相送,有乡人赠匾誉为“德医”,在很早祖上就留传有着:“从善积德,善举光宗”的家风,爷爷现在则是一名退休的人民教师,在自己邵阳老家一所公办学校教书育人40年载,在爷爷任职教师期间,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但是尽管如此,他依然牢记祖辈留下来的“善举光宗”,仍以扶助他人为己任,送教送学,帮农帮耕,深得乡亲称赞。到了父亲这一辈,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父亲、叔叔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商业上小有成就,虽然有句话说:无奸不商,但是爸爸和叔叔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儒商”二字,诚信经营自己的生意,我在他们身上也看到了生意人的成功从来是取决于做人的成功,他们每年都会拿出生意经营来的钱来投资慈善,也常常教育我做慈善最不应该的是想着回报,一个人一辈子都做些善事总不会太差,人生在世,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伸出你的手拉别人一把,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也会将这种温暖更好的传递,我想爸爸对我说做人一定要与人为善的教育是离不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风:从善积德,善举光宗。可能受到父辈的影响,我也有着自己小小的生意经,在大学之后,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我曾经一个人摆过地摊、在学校做过一些小生意跑过宽带业务等等,每次我都会记得父亲告诉我的:做生意你卖出你的产品的同时你一定要记得给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态度和服务,在一些商业实战中我也更加明白了父亲教给我的:做一个善良有德行的人远比做生意要重要!在大学就读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或许曾经当初有过没有学经济的一丝遗憾,但是对自己选择这个专业至始至终没有后悔过,一直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希望有一天能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讲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让他们以后在人生的路途中走得更顺利,习主席说过: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所以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如此崇高伟大的职业我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但是我会为这个从小的梦想努力,希望将来有朝一日也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四字家训:勤学俭孝

爷爷说他小的时候他的爷爷就教育他要做到“勤学俭孝”,从小爷爷也常跟我说,“勤”很重要,因此排首位,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家底,什么处境,勤以致富,懒惰败家,这也是他常常教育他的孙子和学生的口头禅;“学”即学问、学识、学习,一个人不论多聪明,一日不学就会变得愚笨,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知书达理,“俭”在当今社会尤不能丢,虽然当今时代物质丰裕,但是还是要做到节俭,“孝”心德为本,百善孝为先,只有孝者才能真正做到报效祖国,福及后人。爷爷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着家训,一辈子踏踏实实教书,踏踏实实做人,因为是一名教师,对于做学问尤为认真,他至今仍然保留着年轻时候养成的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阅读两个小时的习惯,白天会用钓鱼、下棋、学烹饪和看新闻等来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记得从小在爷爷家里最爱的也就是那一堆满各种图书的书柜,爸爸叔叔从小也被教育一定要勤奋好学,世界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人一定要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成长,上行下效,从小我也接受着这种教育,喜欢在阅读中思考人生,反思自己走过的路,记得一个哲学家说过:“我思故我在”,我常思考常和自己的灵魂独处、和它对话才能让自己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我觉得做到孝是容易的,但是做到既孝且顺是一件难以两全的事情,在中国的传统中提倡的都是“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也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留在自己身边,能多陪伴他们,但是孩子长大之后,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去追寻的天地,尤其现在处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做事情最追求效率和效益,随之北上广成了大部分的毕业生的首选,父母大多希望孩子能留在家乡有份简单的工作,这一简单而实际的矛盾就很难做到“顺”这个字,所以一定要学会平衡这种矛盾,在我家庭里,爸爸很年轻的时候就从家乡出来在广东打拼,然后有了一些小积蓄之后就在岳阳成家,爸爸在岳阳一安定下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爷爷奶奶也接到岳阳来生活,爸爸叔叔平常对爷爷奶奶都非常照顾,每天晚上都会陪爷爷奶奶唠嗑儿、下棋。我每次从学校回去去的最多的地方也就是爷爷奶奶家和外婆家,老年人最害怕的就是孤单,希望有人能多陪陪他们说说话,听他们聊聊家常,我每次去爷爷奶奶家和外婆家都会帮他们做家务,减少他们的劳动量,他们为儿女孙子辈操劳了一辈子真的不容易!所以即使再忙,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情感比亲情更伟大。

家庭教育:学会独立与提高修养

在我受的家庭教育里可能影响我最深的是爸爸告诉我的: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学会独立,一个不独立的人是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情的。虽然是女孩子,但是家里对我的教育也是非常严格,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按照“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育子方针在教育孩子,我的家庭里我和弟弟是一视同仁的,都是严格对待,从来不娇生惯养,告诉我们自己想要的一定要自己争取,任何想用的东西都是靠努力挣来的,所以从小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我都会努力去做,专注的去做。在我读初中的时候,爸爸就把我放在了学校的寄宿部,而且交代妈妈不再给我洗衣服,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学会更好的照顾自己,也养成了一些受益终生的好习惯,记得刚进入大学时,身边有些同学不适应离家这么远,也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而我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这都依赖于从小父亲对我独立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也是实践了我国青年教育专家赵雨林于2008年提出了“三道”中的“为生之道”的生命发展教育理论。妈妈常和我说:一个人的修养很重要,尤其是女孩子。妈妈在平常的生活中,为人处世,接人待物都和蔼可亲,小区里的邻居街坊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妈妈帮帮忙、唠唠嗑,互相关照,邻里关系非常和谐,我们家庭在小区每年一度的“示范家庭”中都被评为“和谐示范家庭”,受妈妈的影响,在待人接物上我也谦恭有礼,在提高自己的修养上,除了多看一些课外阅读书籍,还尤其热爱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总觉得在现在的社会有一股浮躁之风,在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守住内心的那一份宁静,只有这样,以后毕业后在面临社会的各种诱惑的时候,也可泰然处之,让自己的灵魂不会随波漂流,思想才有精神家园。

居家礼仪

:家和万事兴

家庭礼仪,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称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我们家的礼仪往往都体现在很小的细节之中,家庭是一个集合体,家庭的成员都是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所以即使是如此亲的亲人我们都不会过多的干涉其它成员的生活,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很疏远很淡漠,恰恰相反正是这样我们的家庭关系更和谐,这是对亲人的一份信任和自由,记得小时候我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我的日记本从来不会像班上同桌那样每次写完都会锁在抽屉里,妈妈从来不会翻看我的日记本,也不会每天督促我背书看书,因为自觉学习这一习惯在父亲的行为习惯中我已经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这是妈妈对我的一份信任。在日常生活中,每次出门前我都会和妈妈交代清楚去哪里,不让长辈担心,每次进妈妈房间,我也都会敲门,得到允许后才会进去,吃饭的时候一家人都会围着桌子一起吃,吃饭不离开餐桌,吃饭也不准发出不雅的声音。中国有“礼仪之邦”之称,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礼崩乐坏,他游走了很多国家来推行“礼”,认为只有每个国人只有遵循礼法一个国家才会兴旺,寒假在家里看了老师推荐的电视剧《孔子》,被孔子那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感而深深感动和折服,作为后人的我们,也应该时刻不忘先人的教诲,按礼行事,以礼待人。

以上四点是寒假对自己家庭的调查情况,我会和父亲一样,把家风家训一代代的传下去,发扬家庭里做得好的长处,及时反思,有做得不好的要不断改正和完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基础,因此,一定要重视家庭文化的构与建,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这个大家庭建设好。

姓名:李丹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2001306010113 联系方式:***

下载论家风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嬗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家风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嬗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 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每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我们只有在严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才会健康幸福地成长,我们家最重要的家风......

    传承家风

    传承家风——我心中的美德 中华民族的历史孕育许多优秀传统美德,有些是以“家风”的形式世代传承的,家风通过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中传承,形成不同家庭的不同家风,对家风而言,个人行......

    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 我家的祖传家风是:勤劳善良,忠厚传家,为人正直,包容谦让、乐善向上,不计个人得失。 我的祖父、父亲都是勤劳善良质朴的庄稼人。以最普通的方式,在大地上辛勤的耕耘着自己......

    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观后感 实验小学二年三班吴奕霖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一部短视频,是关于家风的传承。我在这段视频里看到了有一位阿姨陪着一群福利院里的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还有......

    传承家风

    用良好的家风来传承中华美德 汪正芳 女 向阳中学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

    论清明节的传统内涵与文化传承

    论清明节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意义 摘 要:在阐述清明节与其习俗定义和清明祭祖由来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揭示了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内涵,清明是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承载着丰富、......

    传承家教家风 发挥文化正能量

    传承家教家风,发挥文化正能量 家庭是一个人社会生活的中心,家庭教育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最为重要的教育途径。家风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是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准则,是一......

    文化是一种历史传承(最终版)

    文化是一种历史传承,精神是一种高度凝练。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部门,更需要切身的思想共识、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让一向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