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的现状及治理对策[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1:2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论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的现状及治理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论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第一篇:简论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简论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一、行人违法进入高速的主要形态

结合我们的日常路面巡逻、执勤执法、事故处理工作,针对“高速公路行人”这一群体进行缜密地调研分析,可大致分为以下五类主要人群:

一是精神病患者、智障者、拾荒者及流浪人员。这些人员基本上都是属于无家可归者,且大部分有精神疾病,是社会的底层人群,这类人往往把高速公路及周边地段当成了生存的场所,将其带离高速公路后,又会返回。

二是高速公路沿线的村民、未成年人、企业工人。高速公路大多穿越城乡郊区,阻断了当地居民的通行。居住在沿线村庄的不少中小学生、村民、企业工人由于安全意识不强上高速公路穿行,未成年人则上高速公路玩耍嬉闹。

三是在高速公路沿线上下的乘客。乘客上高速公路候车,和客车在高速公路违停上下客行为屡禁不止。部分客车车主或驾驶员唯利是图,随意停车上下客,我行我素,乘客则安全意识淡薄,抄近路横穿高速,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是高速公路作业人员。高速公路业主员工、施工工人、施救人员,在高速公路管理、维修、养护、施工作业过程中,为图方便,不按规定设置标志标牌,甚至不穿反光背心,超出施工区域随意走动,往往使过往车辆触手不及。

五是高速公路车辆发生故障、事故、堵车或随意停车后下车活动的人员。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或事故后,一些从事货运专业驾驶员,他们大多不去报警寻求帮助,而是占用车道自行修理。多数司乘人员在发生堵车、故障或事故后,下车察看、随意活动、看热闹或争论不休,甚至大小便,这些人员缺乏应有安全意识,极容易导致重特大交通事故。

二、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整体法律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欠缺

1.在高速公路抛洒、遗洒物品,吸引附近居民违法进入高速公路。司乘人员素质各异,将生活垃圾抛洒到高速公路上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如饮料瓶、易拉罐、纸质包装等废品易吸引周边居民、流浪人员、拾荒人员进入高速公路,捡拾废品进行变卖。另外,货运车辆由于没有将货物捆绑牢固,导致货物抛洒、遗洒,这些物品很容易吸引附近村庄的群众、流浪人员等上高速公路拾荒。

2.沿线的居民文化水平低,法律知识欠缺。高速公路途经城市郊区、农村、山区等地域,村民常因生产、生活、上学需要,横穿高速公路,存在着侥幸心理。

3.司乘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车辆发生故障、事故或堵车后,在相关部门到来之前缺乏安全防护和警戒意识,司乘人员置自己于险地,随意下车活动,或占用车道自行修理。

(二)高速公路设计缺陷及维护不到位

1.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随着高速公路沿线经济迅猛发展,因生产生活的需要,两侧村民来往随之增多,原有的跨线桥和涵洞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被高速公路隔断的居民通行的需要,再加上部分地道涵洞年久失修,维护不到位等情况造成涵洞形同虚设,一些村民为了贪图方便,横穿高速公路。

2.防护隔离设施维护不到位。沿线护栏、隔离墙等高速公路上的封闭设施被破坏后维修不及时,为行人上高速提供了入口,很容易形成上高速公路行人的“熟路”,管理起来难度更大。

(三)客运车辆司乘人员铤而走险,随意上下客

1.客运车辆随意上下客。尤其是长途客车,车主或驾驶员不想去正规车站下客,或是怕下收费站多收费,或是明知存在违法怕下收费站后有执法人员检查,而直接选择在高速公路上揽客、抛客。

2.乘客进入高速公路上搭车。为图工作、生活之便,主动要求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就近停车上下或与驾驶人预约乘车地点,在高速公路上等候上车,更有甚者,随意拦停搭乘正常行驶的车辆。

(四)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管理的不到位

1.高速公路通车后没有切实解决好附近群众的通行问题。跨线桥、涵洞等配套设施跟不上,只要群众的出行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行人进入高速公路这一难题就难以得到切实解决。

2.宣传不到位。高速公路相关管理部门对沿线的村庄、学校等还是做得不够。很多村民不理解,民警制止行人时经常会遭到当事人的语言攻击,甚至人身攻击,许多当事人认为不准他们进入高速公路是交警故意为难他们,是交警找麻烦,对自身违法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

三、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的治理对策与事故预防

杜绝行人违法进入高速这一痼疾,需要高速公路各个管理单位的共同协作,需要高速公路沿线村委及政府部门、客运企业的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加大与沿线的村委会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做到情报互通互报

1.要积极与沿线的村委会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完善高速公路周边的基础设施,解决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的困难问题。比如在车流、客流、物流较密集的收费站周边设立长途汽车乘坐点,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同时,可以在行人经常横跨的地方设置跨线桥或者涵洞,方便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2.让养护部门与沿线村庄建立联系,组建由村民和养护工人共同组成的维护队。主要负责对高速路下人行通道的管理和保通工作,督促养护部门及时清理路面垃圾,断了靠上高速捡垃圾营生的行人的“财路”。

3.要积极与地方公安机关派出所协作,对于故意破坏安全设施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要集中处理相关违法犯罪人员,让这种行为成为人人都不敢触碰的高压线。确保安全设施完善。

(二)加强与高速公路各个管理部门的联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强化合作长效机制

1.要与高速公路指挥部门或投资单位合作。高速交警应参与新高速公路的设计,根据实际管理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争取消除规划设计中的缺陷,为日后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横穿高速公路多发地区增加跨线桥、涵洞,解决周边群众的过路难。

2.整合高速公路管理力量,要主动与管理处、路政部门、施救及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整治行人进入高速行为的长效机制,严把高速公路入口关,杜绝行人从收费站、服务区、施工区域随意进入高速公路。

3.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问题。督促养护部门及时整改,特别是对铁丝网等隔离设施损坏的要及时修理。对重点路段,要求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安全防护网等安全设施加高加固,或者增设跨线桥、涵洞等安全通道。

(三)开展调研分析,借助科技力量,加强路面秩序管控能力

1.调研分析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的特点、规律,制定针对性的勤务方案,突出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管控,重点加强对沿线村庄的路段进行重点巡逻,预防和查处高速公路行人随意穿行、翻越护栏和上路候车等违法行为。

2.借助交通科技设备来进行监控,通过网络监控平台进行“电子巡逻”,在行人经常出没的地点或客车上下客的地点不定时的进行网络监控,快速查处。

3.联合安监、运政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加强中、短途客运市场的整顿,坚决依法严厉打击“黄牛”,取缔高速公路上的非法“客运中转站”,加大对违法上下客行为的打击力度。

4.遇事故、故障或堵车,要借助新媒体及时告知,接警员要告知报警人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民警到达现场后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二次事故发生,疏通应急车道,迅速施救、疏堵。现场勘查民警要快速勘察,尽快清理现场,减少因阻塞而产生的滞留人员。

(四)采用多种形式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

1.以高速公路电子显示屏、跨线桥、涵洞等为载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在电子显示屏上24小时不间断的滚动播出交通安全提示语,在跨线桥、涵洞悬挂宣传横幅,制止车内乘客乱扔垃圾,做好货物捆绑等给广大司乘人员以警醒。

2.结合实际需要,在收费站、服务区、沿线村委会张贴标语、悬挂横幅,进家串户走访宣讲,播放相关交通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与相关单位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在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讲,广泛宣传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和客运车辆在高速公路随意停车上下客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3.从源头上抓管理,到辖区各客运站进行宣传,组织客车司机展开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在车上贴放举报电话和警示牌,严禁客车违停上下客,对单位负责人和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与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杜绝客运车辆在高速公路上下乘客。

4.对行人上高速的违法行为登记造册,定期走访,加强监管力度。对沿线进行排摸、调查工作,了解高速公路沿线行人的种类和分布状态,对上高速的行人的身份信息、住址及上高速原因、方式及行走路线进行登记并照像。

5.与新闻媒体单位开展互动,定期组织针对行人上高速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对一些不听劝阻,态度蛮狠的群众要采取媒体曝光,严格处罚,对学生上高速公路的定期通知学生所在学校。

(五)对查获行人上高速的违法行为后期处置

1.对进入高速公路的行人进行登记,每过一段时间将这些数据通报到村小组,村委会甚至派出所,对当事人进行教育批评,对屡教不改的群众深入家庭进行教育,落实处罚措施,督促其及时缴纳罚款。

2.针对精神病人,在对这类人的管控过程中,一定不能让对方受到惊吓,以稳为上。及时制止,加强监管。要周边村庄的精神病人进行统计,与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员进行面谈要求其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进村入户宣传过程中,对有精神病人的住户要着重进行宣传,利用周边居民的力量协助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员做好监管工作。

3.将当事人带回支大队统一移交对当事人进行建档,不但增加违法当事人的时间成本,而且能形成一个违法成本比较。因此,建议要对行人上高速建立档案制度,要求对上高速的行人的身份信息、住址及上高速原因、方式及行走路线进行登记并照像。

4.公安交警部门对管辖沿线的情况进行摸排和摸底调查工作,了解高速公路沿线行人的种类和分布状态,然后针对具体的情况,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联系,请政府参与管理。

5.加强与高速公路路政部门的协调联系,做到情报互通互报,在日常巡查过程中注意发现行人上高速公路的现象,发现一起劝阻一起,消除一起,并且做好登记备案。

总之,作为交通安全管理者的我们“任重而道远”。杜绝行人上高速公路的现象,不能单凭一个部门的力量,需要交通管理者日复一日,扎实有效地工作。同时还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协助,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从而让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第二篇:XX区遏制行人违法上高速公路引发交通事故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XX区遏制行人违法上高速公路引发交通事故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切实提高XX区境内高速公路沿线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坚决遏制行人违法上高速公路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实效,成立以区交通运输局局长罗青为组长,高速交通执法一支队五大队、高速交通执法四支队六大队、高速交警三支队四大队、高速交警三支队七大队、区交通运输局、区公安分局、区公安交警大队、区农业农村局、高速公路营运公司及高速公路沿线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遏制行人违法上高速公路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行人违法上高速公路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在区交通运输局,由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XX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目标

加强宣传力度,高速公路沿线群众知晓率达到100%;高速公路安全配套设施完善率达到95%以上;集中治理高速公路沿线群众赶集出行、做农活,沿线学校学生上学、放学,为图方便,违法进入高速公路;沿线群众违法进入高速公路,拦截搭乘客运车辆及客运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途中随意停车,上下旅客的行为,使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整治时间和工作步骤

整治时间:2019年8月至2019年11月。

(一)集中宣传、排查阶段(2019年8月26日—9月10日)

1.建立一个台账。各乡镇(街道)集中开展排查、宣传,建立辖区内高速公路沿线村组(社区)、涉及村居民台账,并于2019年9月10日前将台账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2.实行领导包村帮扶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明确科级领导一名带队包村帮扶。高速公路沿线各村成立村社宣传队,由村社负责人组织宣传队巡查、逐户走访和宣传,对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行为进行劝导、教育和制止。

3.强化安全宣传。各乡镇(街道)在场镇、重点整治路段悬挂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标语、横幅,营造专项整治氛围。组织开展院坝会、“小手牵大手”活动、事故警示教育、通报查处情况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做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9年9月11日-10月31日)

1.高速公路内整治。由高速交通(交警)大队根据辖区高速公路实际,选取行人事故高发、沿线群众违法上高速公路路段和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专项整治,集中查处行人进入高速公路违法行为。

2.客运车辆源头治理。客运企业加强客运驾驶员宣传教育,严防客运车辆在高速公路内违法上下客;由区公安分局、区公安交警大队、区交通运输局、高速交警三支队四大队和七大队、客运企业共同对高速公路客运车辆违法上下客的行为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从源头加强高速公路违法上下客的治理工作。

3.联合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成员单位针对容易造成行人上道的重点路段、行人事故易发路段开展一次隐患排查工作,对村民出行便道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完善,方便村民出行;及时对高速路隔离设施维修加固,阻断行人上高速的通道。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9年11月1日—11月30日)

集中整治阶段结束后,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强化对行人违法上高速公路治理工作的巩固复查工作,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建立治理行人违法上高速公路长效机制。对整治不彻底、整治效果不明显、整治后又反弹的区域要继续开展专项整治,推动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并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分阶段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

(二)统筹协调,建立会商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每季度召开一次的“一路四方”联席会议上,通报行人违法上高速公路、执法查处、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及时研判形势,制定措施办法,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专人负责,灵通信息。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及时报送工作情况。请各单位于2019年8月30日前将相关人员姓名、联系方式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XX,联系电话:XX;邮箱:XX@XX.com)。

附件:XX市XX区关于遏制行人违法上高速公路引发交通事故专项治理工作沿线乡镇(街道)考核细则

附件:

XX区关于遏制行人违法上高速公路引发交通事故专项治理工作沿线乡镇(街道)考核细则

一、考核内容及分值

考核工作实行100分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一)乡镇(街道)建立专项整治工作机制(10分)。未成立领导小组的扣5分;未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的扣5分。

(二)高速公路沿线群众宣传知晓度(30分)。每个乡镇沿高速公路村社随机抽取10名群众,每有1名群众完全不知晓的扣3分;群众知晓行人不准上高速路,但不了解为什么不准上高速扣2分。

(三)落实村社干部对沿线高速公路巡查情况(20分)。各乡镇村社干部每月不少于4次巡查并记录,乡镇领导带队每年不少于4次,村干部每少一次巡查记录扣2分,乡镇领导带队每少一次扣3分,扣完为止。

(四)群众违法上高速公路行为情况(40分)。每通报和发现一起群众违法上高速扣2分,扣完为止。

二、考核方法及应用

此专项治理工作考核与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一并进行,其考核结果纳入本安全生产单项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三篇:中国农村土地违法现状及相关对策

试探中国农村土地一些违法现状及对策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可耕地人均占有量低,土地科学利用率不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将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因此,针对当前农村土地违法现状,从法学角度认识、分析其存在的客观原因、违法事实, 探讨相关对策,历史意义十分巨大!

关键词:土地,违法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农村的土地开发和利用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的确为拉大城市框架,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新思路,新经验。但是,在近十几年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出现非法占地现象, 导致了农村开发区建设规模盲目扩大,肆意圈地,各类土地违法案件层出不穷, 严重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破坏了土地资源良性循环机制,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农村土地资源正遭受着无序开发和不断减少的危险,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加大治理土地违法案件力度势在必行。因此,从法学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农村土地违法现状及相关对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一、中国农村土地违法现状

自古“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旦失去了土地,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社科院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从过重的农民负担到事关当代和子孙后代生存的土地问题,中国农村的社会矛盾正出现重大变化。调查的主持者、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表示,农村土地纠纷正在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中国农村土地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形式

目前,土地违法行为主要有:宅基地审批不够严格;非法租地现象泛滥;个人私搭乱建、违章建房;变相买卖集体土地,侵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另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周边乡镇的土地被征用,造成大批村民失去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可以说:“在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市化规模进程中,数以万计的农民兄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农民没有任何经济收入,一方面要适应城市消费水平,另一方面为生计发愁担忧,因而,少数聪明人、大胆人就想尽一切办法私自建房,尤其在国道两侧、城区出入市口,建成后向外租赁,一月收入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经济利益的巨大驱动,造成农村私搭乱建、违章建房行为屡禁不止。多年来宅基地问题一直是农民心目中的头等大事,由于新城区建设的整体规划,按照当时政策规定,大批宅基地处于停批状态,农民为了解决住房紧张、子女婚嫁问题而不得不托人情找关系,有的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碍于情面,怕得罪人,甚至弄虚作假,违规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区建设整体规划,助长了少数人违法建房的积极性,也侵害了遵纪守法群众的根本利益。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 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可在很多地方,一些村干部为了一己私利,利用手中的权利,把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当成私有财产非法租赁,转让、买卖,所得土地补偿款又对群众不公开、不发放、多数用于购买轿车等奢侈用品,这种违法行为严重侵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了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59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3.75亩的43%,有666个县的土地人均已经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而遥感监测资料表明,从1986年—1995年间,我国净减耕地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超过日本耕地面积总和,耕地的日趋减少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已经给我们敲响了世纪警钟!

(二)当前农村土地违法行为的主要特点

当事人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民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不考虑失去每寸土地给自身及后代造成的恶果,不考虑失去祖辈留下的这份产业,自身如何生存,这是造成土地违法行为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

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带有明显的家族性、其中不乏有村、组干部利用职权顶风作案。

土地违法案件多集中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多数村镇无集体企业,群众收入在当地处于低下水平。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多属共同犯罪,主要涉及审批宅基地、土地出让、土地补偿发放,批准占地等项目。

在大宗的土地违法案件中,多数违法主体是政府机关,这是现阶段土地违法案件呈现的显著特点,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二、中国农村土地违法原因分析

中国有8亿多群体生活在农村,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也是进行物质开发,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一切载体。农村土地违法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同时与现实法律、法规的制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表面上看,违法行为及违法案件的产生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和法制观念淡薄有关,但从深层考虑,作为土地政策的立法者,是否真正尽到了自己的法定义务,尽可能制订出与当前经济发展,社会人文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土地部门的管理者、执法者是否有国土资源不断缺失危在现实,殃及后代的忧患意识,真正履行了自己的法定职责,这一系列问题无论从历史角度和法学角度进行剖析、探讨都有着深刻地社会意义!

(一)法律意识淡薄,《土地法》宣传力度相当滞后 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正逐渐改变原有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意识,如何能“快速脱贫致富”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构想。俗话说:“靠山吃山”,因此农村多数人就在集体土地和自家宅基地上念起了“致富经”,这也是土地违法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3月,湖南枣阳市国土局土地执法人员在三都镇发现,该镇南庄村、双汇村有30多户农民在自家的饭碗里盖房,这是严重违法占地行为,当土地执法人员前往该村执行公务时,遭到该村村民的围攻和漫骂,一些村民还要与执法人员拼命。在这种情况下,执法人员在派出所的配合下采取强制措施,强行拆除了这些违法建筑。今年3月20日,河南省长垣 县土地局联合城建局、公安局对私自占用耕地建厂并打伤执法人员的村民杜东义实行刑事拘留,并拆除了非法建筑„„以上两起案件充分反映了当前农村土地违法行为的猖獗和执法的难度,很多村民认为盖几间房能占多少地?又不是触犯刑律的大罪,你能把我怎么样?抱有这种心态的村民不在少数,绝大多数没有文化,更谈不到法律知识。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的法制观念还很薄弱,遵章守法意识还很差,甚至有的违法案件正是村干部所为,因为村干部手中大小都有一定权力,这就给自身违法行为带来了便利条件。村干部带头违法,群众自然上行下效。而另一方面,作为土地的管理者和执法者,是否真正尽到了管理职责和宣传义务?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群众素质差、文化低,关键看如何宣传、教育、和引导,必要的强制惩罚措施不可少,但平时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法律知识,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将违法案件控制在最底线,这才是土地的管理者和执法者应思考的问题。仅仅靠每年6月25日“土地法宣传日”在乡、镇门口摆几张桌子,挂几条标语等待群众上门咨询是远远不够的!

(二)农村土地违法行为得以长期存在,并不断蔓延

农村是主要的土地资源集中区,大片耕地良田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本保障,同时也为违法占地获取经济利益提供了便利条件。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等路修好了,畅通了,两边的违法建筑也就应酝而生了,这也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规律,特别在国道两侧,出入市口周边,路边店的整治难度相当大。追根求源还是为了挣“钱”,农民耕作忙碌一年抵不上几间简易房的出租收益,这种巨大的经济反差,足以驱使一部分人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明目张胆地从事土地违法活动。其次,有些村民为了在征地动迁过程中能得到较好的补偿而突击建房,增加房屋面积,占据这种思想的村民也非常普遍。有些是由于统一规划,在本地区停止发放宅基地证,禁止自行盖房,一些村民确实存在住房困难,如子女结婚用房。有些村民不明是非,盲目跟上,看到人家在违法搭建,自己觉得吃亏,所以也跟上,而且越建越多,越建越大。再次,随着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大打“招商牌”,把吸引外商投资,搞活本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作为考核当地行政长官的一个重要指标,有的领导为了出政绩,盲目筹建各类开发区,圈地少则几百亩,多则上千亩,往往是先行开工,后行补办手续,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合法审批。记者在河南安阳市各县搞土地调查时看到,该市前几年搞所谓“千村百万”工程,大面积的非法占地,到现在是企业倒闭,厂院空空。原湖北省副省长孟庆平在担任海南省副省长期间,利用主管土地审批工作之便,多次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14万元,港币10万元,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成克杰的死刑档案里,记载了这位大贪官与土地的不解之缘,为帮助一家房地产公司承接到一大型工程项目,成克杰指示南宁市政府大幅度压低工程土地价格,并要求银行为其发放工程贷款,为此,成克杰得到贿赂款2021万人民币。一方面,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的管理者和执法者,承担着保障社会正常秩序和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责,代表着公平和正义!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另一方面,作为政府一旦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现象,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某一个人,都必将给公众造成信任危机,都会降低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国民一旦丧失了对法制和政府的信赖,后果不堪设想!

(三)农村违法占地行为屡禁不止

1、违法占地案件发现难 由于基层土地管理部门人员少,又缺少交通工具,面对土地案件发案范围大、土地管辖面积广,农民违法占地建房季节性强、时间集中等原因,土地管理人员经常处于顾此失彼状态中,造成狠多案件和违法行为不能发现或发现不及时。具体到乡、镇土地所,这是最基层的土地管理部门,编制最多不超过十人,同时还要兼顾乡、镇中心任务,例如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常年的主要工作,这也是目前农村工作的实际状况。因此,乡、镇土地所管理效能和执法力量无形地被削弱了。

2、发现违法占地制止难

《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管理部门在作出处罚决定后对继续施工者有制止权。但由于没有明确采用何种手段去制止,因此,许多违法者对处罚通知置若罔闻,在执法过程中,土地执法人员被围攻、辱骂、殴打的情况屡有发生,据对14个省的不完全统计,执法人员被殴打辱骂的就有2.7万人,已经有4名土地管理员被殴打致死。

3、形成违法事实处理难

在执法过程中,很多土地违法案件的处理,需要公安机关和法院的配合,使部分土地违法案件处理难。一旦涉及到地方政府或领导干部的案件,土地管理部门便束手无策,有的回避矛盾,有的以罚款代替处罚,或不了了之。河南省2000年就有4000多件土地违法案件未能处理,陕西省也有3200余件。广州市政府越权批地500多宗,面积4万余亩,虽经国务院点名批评,但处理起来仍遇到不少阻力。

4、基层党委政府一味强调“信访稳定”,怕执法行为引起“乱子“丢了官帽,以致对土地违法案件措施不够、力度不强,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对不断上升的违法案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在农村和城市,稳定都是压倒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没有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就谈不到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这条方针路线丝毫没有错,但同时,正是这条“高压线”不仅束缚了不少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的手脚,更可怕的是麻痹了思想,禁固了头脑!因为每级政府都和上级签订有信访稳定目标责任书,信访工作搞的如何直接与书记、乡长的政绩挂钩。所以,对于本辖区出现的土地违法案件,乡、镇领导一般都慎之又慎,对小宗的违法占地者,且权力背景不复杂的采取一些强制拆除行动,而对大宗占地且已成规模的违法建筑不敢采取强制行为。一是大面积强拆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大,对违法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大。二是强拆行为容易引起群体上访事件,给基层党委政府正常工作造成麻烦。而很多违法者也掌握了这种心理,千方百计把“生米做成熟饭“,期盼日后交些罚款了事。在农村,这种现象已经形成了一种怪圈,或者叫浅规则,有的领导干部只为个人仕途着想,认为只要在自己任期内不出现大的乱子,我何必引火烧身呢?把矛盾留给后任不就行啦!

如何加强基层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为民谋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时期已迫在眉睫,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要求!

三、遏制中国农村土地违法的相关对策

(一)强化管理,严格执法

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严格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在本辖区建立乡、村、组三级预防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到责任人,并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标本兼治,对发现的违法占地行为现场办公,就地处罚,无论涉及到谁决不姑息迁就,只有硬起手腕,铁面无私,才真正起到对违法者的警示震慑作用,同时对广大群众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在这方面,基层党委政府应成为执法部门的坚强后盾,而不是当执法遇到阻力或引起冲突时认为是给党委政府找了麻烦,对执法人员求全责怪,只有这样,执法人员才无后顾之忧,也只有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村土地违法案件才能得到根本扼制。

(二)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和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

逐步改变以往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把能否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作为干部考核、任用、提拔的重要指标,而要把乡镇一级党政一把手对辖区内耕地的保护措施和成绩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中,对治理违法占地业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委以重任。对那些玩忽职守,造成辖区内耕地、基本农田遭到大面积毁坏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要实行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建立能反映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消除地方政府干预征地、供地、土地执法的制度因素,在国家公务员队伍中增强“土地资源不断流失,危在当代,祸及子孙”的忧患意识,引导干部科学、合理、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与公、检、法、行政监察,纪检部门的密切合作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各执法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定期主动通报辖区内的土地违法案件的情况,争取得到大力支持,特别是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合执法。在农村,由于基层土地管理部门没有处罚权,一般都是对违法者下达《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对不听劝阻的大宗土地违法案件上报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土地监察部门后,在会同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联合执法。加上基层土地管理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执法者都是当地人,对乡里乡亲的违法行为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因此不愿执行处罚决定。鉴于这种情况,很有必要建立一支土地公安队伍,和铁路公安、林业公安一样对本系统违法案件独立行使执法权,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只有强有力的强制措施才能保障土地市场的规范秩序,才能打击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从而扭转长期以来土地违法案件执行难的局面。

(四)将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由于农村地广人稀,群众思想觉悟还不高,往往违法建筑一夜之间就耸立起来,执法人员防不胜防,很难发现,而大多数群众又熟视无睹,认为盖几间房违啥法了?因此很少有人举报。如何克服基层土地管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被动的局面,采取日常巡查方式非常重要!在村民中能逐步形成土地违法行为有人管,有人问,而且还将被依法查处这样一种氛围,能起到防范于未燃的作用,并能给村民经济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关键看如何照章执行,不流于形式,真正作到发现一起,查处一宗,把巡查制度作为长期目标任务纳入整个土地管理体系中,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惩治为辅,让这一举措在治理农村土地违法活动中真正收到明显实效!

在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下,各级党委政府都要 认清形式,端正思想,以维护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态度来治理农村土地违法行为,每名土地管理工作者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抱着对国家长治久安、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投身本职工作中,珍惜地球赐予人类的宝贵土地资源,坚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原则,保护基本农田良性循环机制,严打不同时期土地违法案件上升态势,严惩土地违法责任人,使我们脚下每寸土地都能物尽其用,和谐再生,为我们共同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祝愿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英.威廉、韦德著:《土地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2)《国土资源管理常用法律法规规章汇编》,郑州市管城区国土资源局,2002年3月。

(3)罗传贤《土地管理法基础理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4)王名扬《土地市场的管理与监督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5)马怀德《论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处理的适用范围》,《中外法学》2002年第2期。

第四篇: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乌拉特后旗地处巴彦淖尔盟西北部,地域辽阔,地类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平均海拔1300—1500米左右,属干旱荒漠草原,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全旗荒漠化和沙化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

(一)土地利用现状

总土地面积2.5万平方公里,占巴盟总土地面积的38%。其中高平原区2879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78%,山地丘陵区721万亩,占19%,山前套区75万亩,占3%。全旗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35万亩,其中有林地1.4万亩,灌木林地183万亩,疏林地0.0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89万亩,宜林地1147万亩,全旗森林覆被率为5.1%。现有耕地7万亩,全部为沙质耕地,占总面积的0.2%,人均占有耕地2.7亩。草场2395.57万亩,其它用地29.99万亩。其中:沙化土地总面积1627.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4%,其中可治理面积1200万亩。

(二)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全旗平均水资源总量21297.3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年径流5427.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5980.0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资源8910.39万立方米。境内地表水分为两大水系,分水岭南面是以黄河侵蚀基准面的外流水系,主要有13条河沟,大部分为间歇河,水量小;分水岭以北是内陆水系,是南北流向,最终流向蒙古境内和旗境内的戈壁、沙漠地区,内流河水量都很小,常常见不到地表径流。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入渗,渠道渗漏、灌溉入渗以及山前侧渗为主。

(三)牧业资源现状

全旗现有存栏大小畜64万头(只),其中大畜5000峰,小畜63.5只。1999年测算,乌拉特后旗草场的适宜载畜量为28.64万绵羊单位,但实际载畜量则为65万头(只),超出正常载畜量37万头(只)。2003年测算,乌拉特后旗草场的适宜载畜量为32.21万绵羊单位,适宜载畜量88亩/只。年畜牧业产值为8485.1万元,年商品率为28%。

(四)社会经济状况

全旗总人口4897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3667人,占总人口的27.9%;汉族人口34815人,占总人口的71.08%;其它各少数民族496人,占总人口的1.01%。全旗共有城镇人口424871人,占总人口的50.8%;乡村人口24107人,占总人口的49.2%;城乡人口比例为51:49其中:农牧民5210户,20794人,占总人口的42.5%。贫困人口4379人。全旗现辖10个苏木镇、48个嘎查村,114个自然村,旗政府所在地赛乌素镇,现正在搬迁至巴音宝力格镇。

2003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62亿元,同比增长16.7%。农牧业总产值12826.5万元,农牧民人民人均收入1578元,元,贫困人口收入1090元。

一、生态治理及现状

(一)生态建设治理现状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以“改善生态”为首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实施“生态立旗”战略,力争通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根据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分布特点,确立了“建设山前一条线,保护山后一大片”的战略布局,坚持以“封育保护为主,封造飞并举”的林业建设方针,重点防治荒漠化和沙化,“保、封、退、治、禁、移”六管齐下,通过走“大封禁、小治理”的路子,特别是1999年以来,乌拉特后旗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京津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生态债券、梭梭林鼠害防治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通过林业生态建设区禁牧、苁蓉禁挖、天然林禁伐、野生动物禁猎、实施生态移民、实行分类经营、建立采种基地、开展鼠害防治、人工麦草压沙障、营造梭梭林、人工嫁接肉苁蓉和恢复林业局行政职能等强有力的措施,使乌拉特后旗林业事业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1999年—2003年,乌拉特后旗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60万亩,占计划任务的210%,其中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万亩),飞机播种造林24万亩,封沙育林130万亩。义务植树134万株,四旁植树39万亩,新育苗1020亩,造林成活率稳定在80%以上。到2003年底,全旗森林资源面积达到188万亩,是1995年前的2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1%。活方木蓄积达到了6.6万立方米。完成梭梭林鼠害防治面积105万亩,建立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通过几年的建设,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天然林单位生产力、承载力及抗御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许多地方出现了人进沙退、牧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使生态环境短期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累计保存人工种草面积35万亩,改良草地面积65万亩,围栏草场150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8万亩。

(二)生态环境现状

全旗沙漠化土地面积1627.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4%。其中:固定沙地119.8万亩,半固定沙地729.7万亩,流动沙丘453.8万亩,戈壁318.1万亩,重盐碱地5.6万亩。(数据为1995年的)。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466.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3%,非沙漠化土地面积1582万亩。近年来,风沙

第五篇: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乌拉特后旗地处巴彦淖尔盟西北部,地域辽阔,地类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平均海拔1300—1500米左右,属干旱荒漠草原,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全旗荒漠化和沙化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

(一)土地利用现状

总土地面积2.5万平方公里,占巴盟总土地面积的38。其中高

平原区2879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78,山地丘陵区721万亩,占19,山前套区75万亩,占3。全旗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35万亩,其中有林地1.4万亩,灌木林地183万亩,疏林地0.0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89万亩,宜林地1147万亩,全旗森林覆被率为5.1。现有耕地7万亩,全部为沙质耕地,占总面积的0.2,人均占有耕地2.7亩。草场2395.57万亩,其它用地29.99万亩。其中:沙化土地总面积1627.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4,其中可治理面积1200万亩。

(二)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全旗平均水资源总量21297.3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年径流5427.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5980.0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资源8910.39万立方米。境内地表水分为两大水系,分水岭南面是以黄河侵蚀基准面的外流水系,主要有13条河沟,大部分为间歇河,水量小;分水岭以北是内陆水系,是南北流向,最终流向蒙古境内和旗境内的戈壁、沙漠地区,内流河水量都很小,常常见不到地表径流。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入渗,渠道渗漏、灌溉入渗以及山前侧渗为主。

(三)牧业资源现状

全旗现有存栏大小畜64万头(只),其中大畜5000峰,小畜63.5只。1999年测算,乌拉特后旗草场的适宜载畜量为28.64万绵羊单位,但实际载畜量则为65万头(只),超出正常载畜量37万头(只)。2003年测算,乌拉特后旗草场的适宜载畜量为32.21万绵羊单位,适宜载畜量88亩/只。年畜牧业产值为8485.1万元,年商品率为28。

(四)社会经济状况

全旗总人口4897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3667人,占总人口的27.9%;汉族人口34815人,占总人口的71.08%;其它各少数民族496人,占总人口的1.01%。全旗共有城镇人口424871人,占总人口的50.8%;乡村人口24107人,占总人口的49.2%;城乡人口比例为51:49其中:农牧民5210户,20794人,占总人口的42.5%。贫困人口4379人。全旗现辖10个苏木镇、48个嘎查村,114个自然村,旗政府所在地赛乌素镇,现正在搬迁至巴音宝力格镇。

2003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62亿元,同比增长16.7%。农牧业总产值12826.5万元,农牧民人民人均收入1578元,元,贫困人口收入1090元。

一、生态治理及现状

(一)生态建设治理现状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以“改善生态”为首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实施“生态立旗”战略,力争通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根据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分布特点,确立了“建设山前一条线,保护山后一大片”的战略布局,坚持以“封育保护为主,封造飞并举”的林业建设方针,重点防治荒漠化和沙化,“保、封、退、治、禁、移”六管齐下,通过走“大封禁、小治理”的路子,特别是1999年以来,乌拉特后旗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京津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生态债券、梭梭林鼠害防治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通过林业生态建设区禁牧、苁蓉禁挖、天然林禁伐、野生动物禁猎、实施生态移民、实行分类经营、建立采种基地、开展鼠害防治、人工麦草压沙障、营造梭梭林、人工嫁接肉苁蓉和恢复林业局行政职能等强有力的措施,使乌拉特后旗林业事业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1999年—2003年,乌拉特后旗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60万亩,占计划任务的210,其中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万亩),飞机播种造林24万亩,封沙育林130万亩。义务植树134万株,四旁植树39万亩,新育苗1020亩,造林成活率稳定在80以上。到2003年底,全旗森林资源面积达到188万亩,是1995年前的2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1。活方木蓄积达到了6.6万立方米。完成梭梭林鼠害防治面积105万亩,建立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通过几年的建设,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天然林单位生产力、承载力及抗御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许多地方出现了人进沙退、牧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使生态环境短期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累计保存人工种草面积35万亩,改良

下载简论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的现状及治理对策[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论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的现状及治理对策[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贸市场现状及治理对策思考

    邛崃市农贸市场现状及治理对策思考 作 者: 傅君 日 期: 2010-08-05 16:52:46 来 源: 办公室 城乡农贸市场是城乡居民进行交易的重要场所,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发展经济有着......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 要:由于对保护水资源认识不足,执法不严及有关水的法制不健全等原因,我国水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应从调控农村面源污染、控......

    浅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 本文首先介绍了富源县营上镇生活污水处理开展工作的具体做法,然后详细讨论了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现状及对策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现状及对策 张小溪 南开大学经管法试点班2004级 【内容摘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治理环境污染的......

    中国电子垃圾现状及治理对策

    中国电子垃圾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电子垃圾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以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作为电子产品的制造与消费大国,面临着更加严重的电子垃圾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电......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人与环境》课程论文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姓名:陈学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联系电话: 俊 100612020210-2 ***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随......

    论我国当前腐败现状及治理对策

    论我国当前腐败现状、原因及对策 高美君 摘要 腐败现象是中国社会最具破坏力的社会问题之一,关系着人性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社会任务。十八大指出“坚......

    简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5篇]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本效益;激励与约束机制;治理对策 论文摘要: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影响了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其原因是成本效益、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会计信息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