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文化与烟标赏

时间:2019-05-15 01:5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香烟文化与烟标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香烟文化与烟标赏》。

第一篇:香烟文化与烟标赏

《香烟文化与烟标赏析》

课程论文

姓名:@@@

班级:食品质量1111班 学号:1111111111111

烟标文化与收藏

“烟标”是人们对烟盒的雅称,也即是印有香烟品牌商标的外包装。它虽然只是香烟的外包装,但方寸之间见天地,其中蕴藏了许多市井风情、人文变迁。集烟标不如集邮那样普及,也没那么昂贵,却别有一番趣味在其中。

烟标的收藏历史比较久远,它与邮票、火花并称“世界三大平面收藏”。烟草传入我国有400多年历史,但有品牌形成烟标的时间也不过100多年时间。虽然抽烟有损身体健康,不值得宣扬,但烟标作为其发展史的见证,收藏是有一定价值的。通过烟标收藏,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历史。比如有的烟标对自然的介绍,有的烟标可以激发爱国热情,了解革命战斗史,如“遵义”、“古田”、“渡江”、“红旗”等。改革开放以后,烟标收藏也迅速发展成为民间的收藏活动。

香烟商标以社会历史和社会现实作依据,记录了历史,折射了社会生活,以丰富的民情风俗反映了文化,产生了很有价值的烟标文化。正是烟标所具有的历史和文化仍大俗太雅,吸引子无数收藏爱好者。在民间收藏热浪的推动下,形成了一道前所未有的烟标收藏的风景线。

在早期,当时的收藏毕竟不成气候,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人们不可能再把心思放到玩收藏上。在“玩物丧志”旧思想的指斥下,烟标收藏的星火终究还是没有被点燃。然而,我国的改革开放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收藏者迎来了盛世之下的民间收藏高潮。在民间收藏事业的升腾中,开始了。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次的收藏黄金岁月,但是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所谓收藏都是达官贵人这些有钱人的雅事,同普通老百姓毫无干系。即使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私人收藏也被称为一种奢侈,涉足收藏者少之又少。好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迁,人们生活安定而富裕,时逢盛世,真正让有兴趣的人都可以走近收藏。

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始,民间收藏走进了千家万户。中国的古玩、字画、陶瓷乃至钱币、邮票、火花和烟标等一些文化内涵较丰富的物品,都成了收藏的项目和发展的方向。一个火红的收藏年代开始形成,如今的收藏高潮,其质的变化就是民间性,参与收藏的人群在数量上的众多是前所未有的。现在,民间收藏已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喜爱的文化活动。

正是在收藏大浪的强势带动下,中国民间烟标收藏的大军也逐步形成。1980年无锡曹爱葆先生首先在上海淮海公园举办了烟标艺术装璜展览,在收藏界引起了轰鸣。各地的烟标爱好者闻风而动,开始交流交换烟标,互通有无,组织联宜活动等等,热闹非凡的烟标收藏活动拉开了序幕。

基于江南一带的烟标收藏基础,令收藏活动十分健康地展开。据有关资料载,南京的集标活动盛况空前,门庭若市,多时达数百之众。为顺应收藏潮流,中国烟标收藏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收藏组织——南京烟标收藏协会成立,时间定格在一九八五年元月,成为烟标收藏界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之后,大江南北有了众多的烟标收藏团体,从此有规模的收藏活动开始了。这些组织举办烟标艺术展览,开展学术研究讨论,进行市场调剂拍卖,将有声有色的烟标收藏推向了整个社会,中国民间收藏烟标的梦榻真正实现了。为了进一步实践收藏,让我们去领略如何开展 :20世纪80年代之前,烟标收藏者势单力薄,在社会上的影响面甚小。

有了收藏组织,形成了一股骨干力量,他们为烟标收藏摇旗呐喊,收藏队伍不断壮大。二十年来,烟标收藏的文化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所认识和接受,这归功于收藏组织的力量和指导作用,各地的收藏组织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以不同形式进行收藏讲座,以刊物指导收藏活动,以展览展示收藏成果,以调剂促进收藏交流,以评比促进收藏发展。烟标文化节通过收藏者面对面的交流,缩短了距离,促进了情意,增加了藏品,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烟标收藏者纷纷反映,烟标的节日吸引人,烟标的世界很精彩。

2001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烟标、火花精品展,烟标界精稀藏品凸现了独特的魅力。早期烟标经历了悠久年代的跨越,经典品牌显示了珍贵的历史价值;初期烟标具有明显的历史写实特点和艺术的民族特色;“简装”和“语录”专题烟标独具特色,前者曾在新中国烟草史上作为代表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我国人民勤俭建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后者则具有史料研究价值;旅游观光套标可见风光独秀的名胜;博学有东北地区的初期专集,一展“白山黑水”的瑰丽风景。

在这些年的大型烟标活动中,烟标拍卖成为重头戏,从而引发了烟标投资的热潮。参与拍卖的标品大多为早中期的精品,由于时间的流逝,这些烟标存世量较少,已难以寻觅。随着收藏活动的深入,拍卖市场则体现出烟标的经济价值,今年来,拍卖交易额十分可观。

由中国烟草学会等组织举办的烟标博览会,更吸引了民间收藏者的参与,通过展示烟标收藏成果,进行学术研讨,更多的民间收藏者站到了更高层次的领奖台上。

烟标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通过丰富多彩的收藏活动,烟标展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一角。其中最为可喜的是,不少收藏者从单纯的收藏转化为更高地境界,他们热衷于烟标收藏的研究,收藏烟标是一种乐趣,但是收与藏毕竟留停在收藏保存和孤芳自赏的阶段。经过长期收藏,一部分爱好者对烟标的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史料性等特征有了认识,在鉴赏研究中将烟标收藏实践上开到一个新高度。

烟标收藏文化的丰富内涵,始终成为民间收藏永不衰败的生命力。研究烟标,既可以了解烟草工业的发展史,又可以探索民族文化在烟标中的体现。收藏者在对烟标的整理分类过程中,编写了目录,研究了版式的演变以及烟标的起源、变迁、特点等,还创造了一批收藏专用名词。收藏者编著的烟标、鉴赏指南、文化图鉴、图谱等图书和一大批收藏文章见诸报端,为丰富烟标史料和扩大收藏鉴赏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烟标的发展 : 烟标是烟制品的商标,俗称烟盒。烟标和邮票、火花并称为世界三大收藏品。最早的烟标是舶来品,而PINHEAD则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舶来品之一。舶来品烟标设计的一个重要题材就是船,如约翰公司的“快船”牌、大英公司的“帆船”牌和“沙船”牌、花旗公司的“快速舰”牌等。随着香烟的进入,华商烟标逐渐兴起,同时受到了国民的喜爱,民族色彩、爱国主义、民族文化始终是华商烟标表现的主题。如北洋烟草公司的“龙珠”牌。上海三星烟公司生产的“三星”牌,正版为福禄寿三个人物造型,副版用福禄寿三个篆字作装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白鹤”、“喜鹊”、“长城”等都备受人们喜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完成对旧标改造的同时还推出了很多新的烟标,比如“中华”、“飞马”、“解放”、“民主”、“幸福”等,同时还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比

如印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字样。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还引进了很多外国香烟,如555、KENT、Marlboro等。

烟标的分类 :除了按照形状区分,在收藏界又分为老烟标(二十世纪初到建国前)和新中国烟标(建国后生产的烟标),其中中国烟草工业公司成立之前(1950年-1963年之间)所生产的烟标又称为“早期标”。另外还可以根据内容区分,以及一些其他标准区分。

烟标价格的量定 :稀有度:指烟标存市量的多少,越多价格越低,这也是量定烟标价格的首要因素。中国茂生洋行(美国)生产的“铜鼓”牌、天津北洋烟草公司生产的“龙球”牌、北京大象烟草公司生产的“大象”牌都已经是稀世罕见的烟标了。年代:烟标年代的近与远要参考其他几项因素,如解放前“大前门”十支卡标参考价格在60-150元之间,50年代末“恒大”庆祝建国十周年的纪念标参考价格在200-400元之间。代表性:此烟标在家族中是否代表某一时期,或某一品类或某一国家、地区等等。但代表性只是一个考虑因素,不能作为评定价格的唯一因素。证史性:烟标能够证明、证实某件史事或某段历史事实,可证史者价优。比如上海三兴烟草公司为纪念孙中山生产的“大中山”烟标,参考价就在4000-8000元之间。文化性:主要是指烟标在烟草文化中的作用。比如解放初期上海生产的“老刀”牌烟标上明确说明将“老刀”改为“劳动”,这就体现了烟标的文化载体作用。

总之小小烟盒蕴含着大故事,烟标不仅是一种香烟的标志,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时代特征的表现,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烟标收藏价值和收藏爱好者的的增加,烟标收藏界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并欣欣向荣。

第二篇:烟标文化赏析论文

院系: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xx

班级:xx

姓名:秦

学号:xxxxxxxx27

烟标文化赏析

烟标作为卷烟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命名、设计往往具有浓重的民族文化色彩。我国目前卷烟的注册商标有2000余种,其设计形式、内容异彩纷呈。设计形式讲求寓意,如以体现民族庄严与崇高精神的华表为图的咝华牌商标,以代表婚姻幸福美满的“囍”字为图的红双喜牌商标。烟标内容广泛,凡动物植物、山水名胜、历史事件、人物古董等等无所不烟标是卷烟制品的标志,俗称烟盒。烟标能折射出不同时代卷烟制品的历史背景,凝聚着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烟标有其浓厚的通俗文化色彩,迎合人们祈盼美好的愿望。烟标还是一种艺术品,具有宣传性、纪念性和欣赏性,它与邮票和火花同为世界三大藏品。

首先我要说烟标与地名是有很大联系的,它们大概早就结上了不解之缘。翻开某个喜好收藏烟标的人的藏品,你会发现以地名命名的烟标就不下百十种,其中不乏设计新颖,色调和谐的佳作。烟标中的地名,似可分这么几类: 一是以省的简称或直辖市名直接取名,如“湘”、“云”、“贵”、“北京”、“上海”等;二是以省会名称为名的如“长沙”、“太原”、“合肥”、“兰州”等;还有不少烟标名是以烟厂所在地区(市、县)名称定名的,如“开封”、“富川”、“安阳”、“许昌”、“南阳”、“梅州”、“南雄”、“重庆”、“宁波”、“襄阳”、“青岛”、“延安”、“青州” 等等。湖南除“长沙”外,还有“常德”、“龙山”、“郴州”、“新晃” “永州”、“祁东”、“新邵”等牌号的卷烟。

其实如果你收藏烟标较多的话,你会发现烟标上的书法也是烟标的一大特色。

卷烟商标,不仅是卷烟产品的包装,而且是一定文化的反映。我国自卷烟生产和销售以来,卷烟包装上的文字就充分展现着我国书法艺术。从古至今各家字体浩如烟海。书法的选用是依据烟标设计的结构特征,线条的运动和变化,色彩的搭配和图案的总体构成去考虑的。能与烟标兼容并蓄,意韵浓郁。

纵观我国烟标上的书法,正、草、隶、篆均广泛用之,同时还使用了大量的美术字。例如,我国正楷线条比较瘦劲,力度内蕴如棉里藏针。其行笔工整、精细,结构严谨,给人感觉是精致完美,质朴协调。烟标中南京烟厂的“雪峰”,哈尔滨烟厂的“太阳岛”,杭州烟厂的“大红鹰”,济南烟厂的“金鹤”等牌便是这样的。品味其书法给人以端庄平和中有一种简静、轻松的韵味。而篆书却是纵横奇屈,线条曲折,行笔稳重,强调对称,以奇巧取胜,太原烟厂的 “双头凤”,柳州烟厂的“碧莲”,益都烟厂的“飞龙”,重庆烟厂的“宝鼎”等烟标给人感觉便是奇姿、古朴。又例如,我国隶书线条浑厚刚劲,行笔沉着凝重,结体端正平稳,北京烟厂的“礼花”,德州烟厂的“嘉奖”,塍县烟厂的“海龙”,许昌烟厂的“双狮”等牌选用这种书法,给人以雄浑执着中有含蓄蕴藉之感。根据卷烟市场消费对象和书法特色,既要求有审美价值,也应便于识别,故草书因其变化复杂,行笔似庐山乱云飞渡,使人不识真面目,在烟标上使用较少。但行草也偶有运用,且运用得当也能起到令人拍案叫绝的效果。如滁州烟厂的“寿”牌,昭通烟厂的“ 画苑”,绥江雪茄烟厂的“云翠”,昆明烟厂的“云烟”等烟标,特别是四川烟厂的“恐龙”,看上去书法豪迈潇洒,就像烟标上的恐龙气势奔放,无拘无束。至于烟标中使用较多的变形美术字,是模拟正草隶篆书法而又有所创造,采用夸张,怪诞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有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如开封烟厂的“如意”,郑州烟厂的“邙山”,南海烟厂的“劲牌”,什邡烟厂的

院系: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xx

班级:xx

姓名:秦

学号:xxxxxxxx27

“三峡”,绵阳烟厂的“奔驰”等烟标。

另外烟标文化如果离开了烟标收藏的文化,那也是不全面的,而且二者之间关系非常密切,离开了烟标收藏的文化只谈烟标那是毫无意义的。

烟标收藏中文化蕴涵折射出时代的色彩,透视着社会的景色,含盖了人类的美色。当我们想到这一点时,无不为烟标文化的递进和扩散而为之鼓与呼,为之乐而兴,当然,之所以称为烟标文化,无不与烟标收藏者有着不可分割的毗连。也就是说,烟标收藏者为烟标文化注入了活力,而烟标文化又为烟标收藏者加进了新的内容。

我们可以断言,烟标收藏中的文化蕴涵,是综合式的,是有丰富多彩内容的,当人们收集藏存烟标时,就已经和历史、社会、人类、政治、经济等等联系在一起了,这也包括烟标文化、收藏文化和烟标收藏文化。尤其在当代,衡量一个是否为成功的烟标收藏者的标志,就是看文化的印记和文化的投入。一个文盲收集烟标也仅仅是出于好奇,根本谈不上文化的投入或付出,是不可能有收藏的业绩和研究的功绩的。实际上,烟标收藏者的文化层次越高,赋予烟标文化的意义就越大。之所以研究有成就,也完全在于烟标收藏者的文化层位、品位。当一个有文化的人收藏烟标时,就意味着文化人收藏文化,文化人收藏历史,文化人收藏文化“品种”。文化人同烟草文化、烟标文化完全掺和在一起。可以这样说,毫无文化的人,就是烟标藏量可观,其意义也不大,其原因就在于烟标文化在收藏者身上体现不出来。

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讲,烟标收藏者是有文化层位和文化品位的,这种文化层位和文化品位不一定指大专文化或大学文化,而是指只要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只要肯把文化的质量用在业余爱好上,这种文化会象自然增加一样,看来文盲是不可能收藏烟标的。这并不是说文化高的人就一定能集好烟标,而是说一般情况下,烟标收藏者都有一定的文化,或者说是有一定的文化涵养,甚至是有一定的文化层位的。至于说到烟标藏量、质量和烟标研究文论情况,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凡文化现象,凡文化“品种”,都必需有相应的文化人来待之,历史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况且,收藏文化又不同于其它文化,因为其它文化都是以物为载体而透射出文化意味的,烟标收藏中的文化则不同,主要区别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文化品位,不仅有文化载体,还有文化现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烟标收藏中的文化成果是丰富多样的,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全国烟标收藏界的烟标研究文论相当惊人,这是值得庆贺的。

许多烟标收藏爱好者,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给烟标收藏进行分类。第一类:原始开发类

1、打样原稿:是卷烟厂和印刷厂家联合为卷烟品牌设计的“烟标”稿样,没有上机印刷。在普及计算机以前,主要依靠手工画稿和人工制版。随着时代的发展,烟标设计、制版逐渐由计算机完成,从而有了现代出品的精美烟标,主要被专业人士和行业内人士收藏保存。

2、打样标:大家现在收藏的各类烟标实际上都是由打样标演变整改而来的。打样标是在某一个品牌创建前,特别制作的几种或几百种打样烟标,专供烟草生产企业领导审查和定夺的。“样品”烟标的诞生和上市出品,是从几十种到几百种打样标中严格筛选出来的,最后一张烟标将形成正式出品产品。笔者认为其收藏价值比在产“标”要高,因为收藏就讲究“物以稀为贵”。而且打样标可以告诉大家某个烟标的产生过程,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研究意义。打样标主要被专业人士和行业内人士收藏保存。

院系: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xx

班级:xx

姓名:秦

学号:xxxxxxxx27

第二类:解放前后早期类

1、老标:多以拼音、外文为主,图案也主要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收藏此类标多数是通过价购,很少以交换的方式。

2、早期标:主要是软标,指建国后至中烟标出现之前这段时期的烟标。特点是繁体字较多,有公私合营标、地方国营标。

3、中烟标:是指烟盒上的厂名处只印有“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出品”,国内约有61个卷烟厂同时使用此名称。从1963年中国烟草工业公司成立,到1968年公司撤消为止。该烟标大约1000余种,因为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受到广大收藏者的喜爱。

4、文革标:主要是软标,从1966年到1975年文革时期出品的烟标。特点以主席语录、题词标、革命口号、文革时期特定图案的烟标为主。

5、三无标:软标居多。烟标上无焦油含量、无R、无过滤嘴,生产年代为1975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6、下马标(是指已经下马的烟厂产品标):1986年前被中国烟草总公司勒令关、停、并、转的原烟厂产品烟标。

第三类:在产烟烟标类

1、软标:主要用于低档烟,设计精美,有横、直(竖)两种,但个别高中档烟也会使用,保留自己的风格。

2、卡标:主要以现在生产的20、16、12支装、硬盒烟烟盒为主。

3、系列标:指同一名称品牌、不同图案、不同字、样、颜色的系列烟标。

4、条码标:烟标上印有商品条码的烟标。主要显示注册标志,分别代表国家、行业,如690代表中国,1028代表烟草行业。后5位代码是厂家编号,一般每个厂家有200个号,最后一个代码具有防伪功能。

5、含焦标:现在香烟产品必须加印焦油含量及高、中、低含量等字样,烟标侧面上印有焦油含量。含焦标的使用也象征着与国际接轨的开始。

6、套标:3枚以上不同图案、一个品牌的为套标,俗称3*1或10*1等,以地方风景、人物类较多。该标的收集对一般收藏者来讲比较困难。

7、色套标:指烟标上的商标名称、文字、图案完全相同,仅配色不同的烟标,色套标最少为三枚以上。

8、纪念标:主要是卷烟厂家为庆祝、纪念有意义的事件临时开发设计的,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如厂庆、各届运动会、国庆,香港、澳门回归等。此标一般产量较小,销售范围有限。

第四类:“发烧标”或“趣味标”

主要是收藏爱好者和烟标协会为纪念协会成立或庆典活动,大胆设计、少量印刷的烟标,供爱好者收藏。

第五类:香烟插卡、封口条、广告画类 1.香烟插卡:也叫画片,是厂家为了宣传而放入烟盒里的艺术画片。有人物、油画、风景等。

2.封口条:主要是用于香烟小盒封口和条盒两头封口,多数用于软盒包装。3.香烟广告画:由来已久,从人类开始生产香烟起,就发行广告画作为宣传。第六类:烟具附属品类

1.烟斗类:在烟斗家族中,品质、用材、造型是烟斗身份、等级的明显标志。因此,在历代制造的烟斗中,不乏制造精细、用料考究者,渐渐地突显出独特的艺术收藏价值。

院系: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xx

班级:xx

姓名:秦

学号:xxxxxxxx27

2.打火机类:现在除了市面上品种繁多的打火机外,各烟厂为搞促销活动也开始定制礼品打火机,高、中、低档应有尽有,成为收藏者的收藏对象。

3.鼻烟壶、烟缸类:精美的鼻烟壶已成为世界各地收藏家的珍爱藏品。烟缸由纯金、纯银、水晶、琉璃、玻璃等特殊材料制成。

烟标在收藏界地位的地位也是不容小觑的烟标是世界四大收藏之一,全世界都有烟标收集者。对于他们来说,烟标的设计、印刷、制作水平和风 格才是主要的,一个珍奇烟标的价值在他们心目中的价值远远高过香烟本身。他们的爱好决不是难以索解的怪癖,因为所有的烟草厂商都在为自己的产品外观不遗余力地寻求最佳设计,为香烟热销铺平道路。

烟标虽小,但烟标中有世界,有历史,有政治,有文化„„小中见大,小中见多,玩味其中,令人神往,让人陶醉。通过烟标赏析课程的学习,我对烟标的了解真的又加深了很多很多。

第三篇:香烟与烈酒抒情散文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染上了瘾,爱上了烈酒和香烟的味道。她们的出现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为我解忧为我愁。

一个人的时候,我习惯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吮吸。那种感觉好似在亲吻少女的红唇,让我忘掉寂寞空虚。其实这只是自己在骗自己,这是一个消除烦恼的借口罢了。午夜时分,我总会不成眠。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小红点忽明忽暗,那是我在抽着烟。

时常会叫上几个小伙聚在一起,举杯共饮。有时候我们会相互吐露生活中的一些事和人,这样能让我们心灵得到安慰。三五杯烈酒下肚,已经醉意浓浓。我一定是伙伴当中喝酒最多的一个,因为我对她有瘾。多么希望醉酒以后可以忘记不想记起的事,但事实却是残酷的。发酵的酒精麻可以醉神经,同样会却泛起内心深处的丝丝忧愁,那种感觉让人奇妙而心痛。

生活中一些不愿和无奈,会让我疲惫不堪。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一会不安和无奈。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有香烟和烈酒的陪伴,让我有勇气去扛起生活。香烟和烈酒伴我一路同行……

第四篇:香烟与裙摆爱情诗歌

偶尔会想起,

窗旁似曾沉默的影子,像是手指间缭绕的烟雾,飘渺的气息

与难言的情怀。

始终没忘着,雨中淋漓渐远的身影,像是山脊间翱翔的孤鸟,高傲的身姿,与华丽的衣裳。

你如若我难以割舍的烟蒂,纵使夜间璀璨的花火,点燃澎湃的思念,还会有着不息的缠绵!

我如若你爱不释手的裙摆,纵使清晨摇曳的舞曲,撩动忧柔的情殇,也不消逝娇美的容颜。

我们都没忘着,我们都还望着,时间苍老,岁月无声,沉睡的香烟所剩无几,艳丽的裙摆光华褪去。

煦宸子骄

第五篇:漫谈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

漫谈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

安阳

周水滨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利用天然石块为工具和武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从营巢穴居时期简单的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到现代化豪宅中大量应用的花岗岩、大理石装饰材料;从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石制饰物,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各种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逐步走向现代文明。赏石文化的发展在我国更是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当前我国的赏石文化活动此起彼伏,方兴未艾,还要伴随着我们走向久远的未来,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赏石文化这朵石文化史中的奇葩,无疑将进一步推动赏石文化发展前进的步伐。

2009-12-16 16:36 上传下载(214.78 KB)

一:考古证明了赏石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考古发现:距今2.8万年的前峙峪人制作的石墨装饰品;距今1.3万年至2万年的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赤铁矿碎块、玩赏用的玛瑙、滑石、绿松石、碧玉、软玉、蛋白石;距今1.1至2.2万年的安阳小南海遗址发现带孔石珠;距今5至6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度文化层中发现陪葬用的石子;距今5千年的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发现石头陪葬品、石头装饰品和76枚雨花石。这些发现反映出了我国远古时期石文化的萌芽。

二:历代文献记录见证了我国赏石文化发展的历程

早在殷商时代,石玩市场已具一定规模,据记载,周武王灭商时“得宝石一万四千、佩玉有八万”。春秋战国时代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录了当时各地名山所产观赏石,有珉石、婴石、采石、文石、硌石、怪石、磐石等,其中关于矿物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赏石文献资料。另外,当时还有一部著作《尚书》中的‘禹贡’篇中记载了泰山谷中盛产怪石,并已作为地方向中央上缴的贡品。如青州的“铅松怪石”、徐州的“泗滨浮磬”等。

作为真正意义的奇石收藏赏玩起始于魏晋时代。据《阔子》记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现焉”。这一段文字就很具体的描述了这一点。魏晋时代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博学善文,喜爱雅石。他自家后院有一块山石,名曰“醉石”。每逢微醉朦胧时,便下榻石上。这块醉石是历史记载最早的被名人雅士命名的观赏石,现放于庐山南麓虎爪崖下。后来清朝一个赏石家写诗赞曰:“先生容易醉,偶而石上眠,谁知一拳石,绝传千万年。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不如此石占桑,胜似穹碑万丈长”。南北朝梁代的“建康同泰寺”(现南京鸡鸣寺)前有五块那个时期的奇石,其中有四块曾被赐封为“三品”,俗称“三品石”,另一块叫“奇礓石”,长一丈六尺。是梁武帝与大臣在溉下下棋赢的,又叫“到公石”。一千年后,清朝袁枚诗曰:“到公有奇石,曾向华林朴。千年幽人得,风丹一起古。当作石交看,摩挲日三五”。

观赏石赏玩及观赏石文化的发展成熟于唐宋时期。唐代由于经济繁荣,建筑业特别是庭院建筑的发展,相应促进了石艺事业的发展。文人雅士在民间开始广泛收集、赏玩奇花异石,同时流入宫廷府邸,成为宫苑装饰和赏玩珍品。当时,士大夫以玩奇石为时尚,许多文人雅士爱石成癖,四处搜罗奇峰异石,大者放置庭院,小者置几案作供石,以领略自然之趣。唐代有三位曾任宰相的赏石家,一是李员卿,藏有名石“罗浮山、海门山”。二是曾为太子之师的牛僧孺,对太湖石偏爱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在洛阳的府邸中收藏了很多太湖石,还把太湖石按大小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每类又评出上、中、下三等。据记载,牛僧孺痴石到了“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的地步,赏石进入了“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境界。三是李德裕,在洛阳城他的平泉山庄中,聚各地奇花异木、珍松怪石于一园,成为当时的一大景观,来自各地的奇石在他的园中被精心布置成名山大川模样,而且都有命题,如:礼星石、狮子石、华岳掌、仙人迹等,其中最有名和最为他珍爱的是“醒酒石”,比东晋时代的陶渊明的“醉石”还要出名。据说此石有醒酒之效,所以李德裕喝醉了酒就要睡在上面。据记载这块石头奇妙的地方还在于“以手摩之,皆隐现云霞、龙风、草树之形”。古人推测其为云南大理石,今人考证其为洛阳黄河石。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是赏石大家,他十分喜欢太湖石,曾赋写《天竺记》、《太湖石记》等著名诗篇,指出:“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太湖石奥妙就在于三山五岳、万洞千谷尽收在一块石头上”。白居易是最早从“形、质、姿、势、怪、丑、老、灵、气、色和纹”诸多方面提出赏石之美理论观点的赏石家。白居易在洛阳履道坊宅园中点缀了数块奇石,有五块是从苏州离任时带回的,有两块天竺石是从杭州带回的,有白居易的诗作为证:“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到了宋代,观赏石已成为知识阶层和上流社会的普遍审美对象,观赏石收藏赏玩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全新的面貌,观赏石的赏玩标准开始了最初的系统的研究,出现了许多赏石专著,最早最突出的就是杜绾编撰的《云林石谱》。这本书收录了各地产的观赏石116种,介绍了每种观赏石的产地、特征、质量、评价、开采方法,其中还涉及到矿物晶体和化石观赏石。另外还有范成大编撰的《太湖石志》、常懋的《宣和石谱》、渔阳公的《渔阳石谱》等。

北宋时期四大书画家:米芾、苏轼、蔡襄、黄庭坚同时又是四大赏石家。其中米芾号称“石癫”。米芾最早提出赏石“瘦、皱、透、漏”的赏石标准。米芾“爱石成癖”,每见奇石必纳头便拜。曾有一次一连三天抱着一块奇石入眠。传说他有一块柿形雨花石,随身携带,随时把玩。一次在南京燕子矶舟把玩,不慎掉入水中,直至第二年才从水中打捞出来。米芾嘱其家人待其死后与此石同葬。爱石至死,可谓一往情深。从古到今,“米芾拜石”一直是传统国画的绘画题材。苏轼、苏东坡是众人皆知的文墨大家,也是一个赏石大家,不少关于他的爱石佳话流传至今。如:苏轼在河北定州为官时,在其住所附近发现一块奇石,黑底白纹,遂取名为“雪浪石”,并称自己的住所为“雪浪斋”,还作有一首诗和一篇铭文流传至今。“雪浪石”也由于苏东坡的喜爱成为历史上的北方名石。

元代流传下来的赏石记载资料不多,只有少数上层人物:官吏、画家、佛道参与奇石收藏赏玩和石谱编写。

从明清两代开始,我国赏石文化的发展逐渐进入鼎盛时期。明清时期赏石文化全面向文人雅士的庭园、书斋亭阁和文化领域渗透,与丝竹之声相配,融入文章、书法、美学、绘画。玩石队伍中增加了“学者”,这些学者成了玩石队伍的带头人,从此“雅”与“俗”分野,明代的徐霞客就是比较突出的代表。他曾考察了北起津、冀,南抵粤、桂、黔、滇的广大地区,研究了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和成因。徐霞客特别钟爱大理石,对大理石评价很高。听一听他说的一句话就可知评价有多高了。他曰:“故知造物之愈出愈奇,从此丹青一家,皆为俗笔,而画苑可废矣”。有一次徐霞客到当时的一个藏石家叫张顺宁的家中观赏其收藏的大理石后写道:“新石之妙,莫如张顺宁所寄大空山楼间诸石,中有极其神妙更逾旧者------张石大径二尺,约50块,块块皆奇,俱绝妙着色山水,危峰断壑,飞瀑随云,雪崖映水,层叠远近,笔笔灵异,云皆能活,水如有声,不特五色烂然而已”。

明代还有三位赏石家不能不了解。一位是明朝大司马.芦若腾,赴台湾因病滞流于澎湖,每日浸滩拣拾“五彩夜光文石”,并与宝剑供一处,十分喜爱。还写有“澎湖文石歌”。一位是明朝名士米万钟。当时在京城的三座别墅里安放的奇峰怪石是最有名的。为玩奇石,他还有一个不惜倾家荡产的真实的故事:米氏在房山县相中一块巨大的园林石,就倾其所有雇人运往京城,因那时的路不好走,修桥铺路,非常艰难,终因家财耗尽弃于良乡郊野。该石被人称为“败家石”。清乾隆皇帝后来听说后,由皇家出钱运回安放于颐和园,并取名为“青芝岫”。现在仍存放于颐和园中。乾隆皇帝还有一个故事,北京颐和园长廊西端北侧有个“石丈亭”,里边有一快太湖石,高4米,宽1.5米,是京华传世名石中独峰最高的,原在扬州的九峰园内,乾隆南巡见到九块太湖石爱不释手,选了两块运往京城。一块置于园明园,一块置于清漪园(颐和园前身)。乾隆亲自命名放奇石的院子为“石丈亭”。既表达了爱石之情,又反映了对米芾的推崇。(米芾曾称无为县衙门口的一块奇石为“石丈”,并跪而拜之)。明代还有一位叫钱惟善,曾在南京附近的栖霞山得到一方奇石,将其供石室内,并模仿东坡居士,将其住所命为“栖霞山房”。栖霞山的造型石,兼太湖、灵壁之美,至今仍有人去栖霞山捡石。

清代画家林有麟,著有《素园石谱》,这一洋洋四卷的石书,记录了许多有关赏石的诗词文章。历史上许多名石能流传至今,林有麟潜心临摹奇峰异石并著书立说功不可没。清代官吏中有一位叫徐昆的,曾任金华太守,他在《豚斋偶笔》中对金华的硅化木作了精彩描述。他写道:“余守金华,见金华出此石,皮癣酷似枯松,几不能辩,举之不能动,方讶为石。然莫知其所由成也,大者及丈,小者数尺。置园中极可玩,土人亦贵重也”。“极可玩”三个字很生动,与当前玩石概念一脉相承。“亦贵重”三字反映出了作为观赏石的硅化木在当时当地的崇高地位。清朝的文人雅士赏石水平较高,如袁枚、黄元治、曹雪芹等。袁枚写过不少赏石的诗作,如前文介绍的诗句。黄元治十分喜爱大理石,曾写《点苍山石歌》,他在文中赞道:“石质石纹确奇绝,白如戴脂如积雪,绿青浓淡间微黄,山水草木尽天设。”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家曹雪芹,儿时常去雨花台玩,对拣雨花石和当时的村姑向游人兜售雨花石十分熟悉。所以有红学专家认为红楼梦中的“贾雨村”的名字可能就来源于雨花村;贾宝玉、林黛玉可以看作两快雨花石的化身。特别是《红楼梦》第八回对贾宝玉口里衔的宝玉的描写:“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恰是雨花石的四个特点,这充分显示了曹雪芹赏玩雨花石的水平。

2009-12-16 16:36 上传下载(167.3 KB)

清末到民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争和社会动荡,观赏石文化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但由于科学的发展,对观赏石的科学性的研究却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另外新中国建国前后有几位赏石名人的赏石轶事值得了解。开国总理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同国民党谈判期间,和邓颖超每次去雨花台凭吊烈士时,都要检些雨花石回来,特别是把那些白中夹红的,如鲜血凝聚的雨花石放在中共代表团会客室桌子上的大碗内,用清水供养,以石励志,对大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郭沫若曾为此题词:“雨花石的宁静、明郎、坚实、似乎象征着主人的精神”。解放后,郭沫若在《访南京》一诗中对总理收藏的雨花石这样描写:“雨花有石凝鲜血,养以清泉岂禅劳”。郭沫若也是一位赏石家,喜爱赋诗咏石。1961年在云南大理参观访问时,对大理石画称赞不已,遂赋诗两首。一首《大理石厂》“三塔矜高古,回思贞观年。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肘腋间。天功人力代,海外竟珍传”。一首《洱海月》“拾来洱海月,上有乌云玷。黑白两分明,月云不相染”叶剑英元帅也是一位赏石名人,曾赋诗赞美山东蓬莱庙岛列岛的北长山岛的“珠矶石球”,他诗曰:“内长三岛月牙湾,勤事渔民并石田。昂价石球生异彩,妇孺岂惜指头艰。”叶帅诗赞的石球是在海水冲刷溶蚀下的五彩卵石,十分漂亮,不过现在长山岛的砾石滩已建成公园,不在允许成千上万的人们随便拣拾,但如果去旅游,不妨进园一试。我国的著名文人、宗教界的领袖人物赵朴初也和总理一样,喜爱雨花石。他诗曰:“花非花,石非石,暮之霞,朝之光。千磨坚石见丹心,百拂园融昭素质。”诗句不多,却深刻揭示了雨花石的象征和品质。另外原中国民盟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沈钧儒,非常钟爱特种石,他曾收藏过四块有意义的纪念石。一是到原苏联访问时,在列宁躲藏过的拉兹里夫草棚旁拾了一块长圆形的红石头,上面有灰色、黑色斑点,夹着金色星光;二是在鸭绿江旁国界桥附近拾的一块石头;三是在罗盛教烈士墓拾的一块石头;四是友人送的从原苏联伊塞克湖边拾的一块长圆形的白石头。伊塞克湖是唐僧在《大唐西域记》一书中记载的大清池。还有一位赏石家,叫朱启钤,曾担任过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协委员。现北京中山公园内置放的四大名太湖石“青莲朵、青云片、绘月、搴芝”原在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毁坏圆明园中得以幸存,是朱启钤慷慨出钱,组织人力将这四块巨石运到中山公园加以保护,才使今天我们能一睹四大名石的风采。

三: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观赏石文化的飞速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为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文革十年使石文化的兴起又受到了重创,在那一场可以被称为浩劫的运动中,几乎所有文化形态的收藏和鉴赏都被斥之为封资修的残渣余孽,被贬为没落阶级的“低级趣味”。但国人潜意识中永远没有也不会排斥观赏石文化这朵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观赏石文化的迅速兴起就是有力的证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民间对观赏石的爱好和赏玩活动一浪高过一浪,从开始的小型石展到现在的大型国际性石展,从个人赏玩到国家、省、市、区县、企业纷纷成立观赏石赏玩组织。各种级别的奇石展销会此起彼伏,各种石报、石刊、石书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版发行,当前的观赏石赏玩已渐入佳境,奇石收藏和石头装饰已成现代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专家教授、公务员、教师、公司白领,还是各级政府官员、将军、市民、农民、个体业者,观赏石爱好者几乎遍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观赏石还登上了互联网的高速信息平台,现在上网点击“奇石”二字,马上就能检索到国内外大量的观赏石信息。我国的台湾省观赏石文化活动非常活跃,有“中华雅石会、中华观赏石文化协会、春秋雅石会”等百余个群众性赏石组织,约有三十万爱好者。台湾称观赏石为“雅石”,提倡“素、雅、简朴”的赏石观和形意交融的“石人合一”观。台湾将赏玩水平分为“五道段次”,即:石道初段(趣味观)、石道二段(美术观)、石道三段(道德观)、石道四段(抽象观)、石道五段(哲学观)。我们河南近几年观赏石文化活动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在省观赏石协会大力支持下,市、县、区、企业的观赏石爱好者纷纷成立了民间组织,安阳也于2004年元月成立了“赏石根艺学会”,并举办了数次展览和展销活动。

四: 观赏石赏玩热正在向全球漫延

也许是由于文化底蕴的关系,亚州赏石热度较高。亚洲赏石活动较活跃的国家主要有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等。其中韩国和日本赏石文化比较兴盛。韩国早在公元七世纪就受到中国唐代赏石文化的影响,奠定了赏玩奇石的社会和文化基础,后几经兴衰中断,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又兴起现代赏石热。韩国称观赏石为“寿石”,民间的赏石组织称为“寿石会”和“爱石人总联合会”。韩国石友赏玩的观赏石的石质一般要求硬度在5左右,其奇石的种类有:山水景石、象形石(包括造型石和图纹石)、色彩石、抽象石、传来石(即外国的奇石)、珍奇石(化石、钟乳石等)。日本自十三世纪开始,在我国唐宋观赏石文化影响下,掀起了赏石热,此后时断时续。上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振兴,迅速普及。日本石友称观赏石为“水石”,全国大大小小的石协组织约有300多家,规模大的有“全日本爱石协会、全国爱石联合会、日本水石协会”。日本石刊办的较好的有“爱石之友、树石”。日本石友主要崇尚山水景观石为特色的水石文化,讲究将禅宗思想融入本土文化,营造寂静、空灵、内省反观的审美气氛,强调一种安定感和平衡感。

西方国家赏玩观赏石与我国有些区别,西方国家石

友赏玩的主体和东方国家相比较石种较少,主要局限于矿物(晶体)、化石、陨石。西方赏石活动的兴起实际上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延续或是科学家们工作之余的爱好,是探索矿物岩石的产状、用途过程的延伸。因此,西方观赏石文化关注科学和历史的内涵,有比较直观和明确的科学理念,是地球科学知识在石头中的展示和印证。比如,面对一方化石观赏石和一块陨石标本,东方人往往先从审美角度来欣赏,西方人则是先问——从哪里来?为什么?这样深层次的科学历史问题。另外西方国家如欧洲、美国、加拿大等有专门的矿物标本公司,专营矿物晶体和陨石的业务,在西方,陨石的经济价值比黄金贵重得多。目前观赏石的美好已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认识。国际性的观赏石文化交流活动十分活跃,我国举办的几次大型国际性石展,日本、韩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收藏家送展的外国观赏石的数量都占到了20%以上。巴西的紫水晶、日本的菊花石和神居古潭石、缅甸的翡翠和硅化木、印度的赤玉石等深受各国奇石爱好者青睐,各国间的石种交流大受欢迎。在国内外交往中,观赏石文化的味道也越来越浓。198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将雨花石作为“幸运石”带到汉城奥运会上。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桂林受赠一方题名为“还珠洞”的彩

2009-12-16 16:36 上传下载(139.73 KB)陶石。澳门回归祖国,重庆赠澳门一方大型三峡石,题名为“三峡百年情思”。我国东北抚顺煤矿所产矿物晶体“煤晶”已作为国礼用于国际交往活动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附近有一个“十二门徒公园”,把海边的十二块孤石演绎为耶稣的十二门徒的故事,其文化味已十分浓厚了。我们国家的广大赏石爱好者不光继承了源远流长的传统赏石文化,目前已把观赏石赏玩的范围扩大到了矿物晶体、化石和陨石,东西方的赏石文化正在日益交融,“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健身、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世人的共识。

2009-12-16 16:36 上传下载(196.73 KB)

本主题由 Louie 于 2010-5-13 23:46 移动

下载香烟文化与烟标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香烟文化与烟标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余秋雨文化苦旅散文赏2

    余秋雨文化苦旅散文赏析 【摘要】:《文化苦旅》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共37篇,是作者与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

    品经典古诗 赏文化魅力 -五篇

    品经典古诗 赏文化魅力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谈 安徽省 五河县实验小学 王静 联系 *** 邮编233300 经典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孩子们......

    共赏民俗活动 传承端午文化

    共赏民俗活动 传承端午文化 题图:6月20日,浙江温州200多艘龙舟汇聚温瑞塘河,挥桨逐浪过端午。苏巧将摄/光明图片 6月20日,一名参赛选手在香港端午节龙舟比赛前自拍。 新华社记者......

    美酒与香烟的杂文随笔(最终版)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自古就有对美酒的诠释。香烟同样让人牵绊,他的历史虽然没有那么光彩,但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也是奇货可居,炙手可热的。美酒与香烟,是男人在生活中的乐趣,缓压......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共5篇)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背景材料】 2016年4月15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落下帷幕。当晚安徽霍山县19岁女大学生殷怡航在‚诗词大会‛总共10场比赛中第一次亮相,......

    元宵赏灯诗词与元宵灯联

    元宵赏灯诗词与元宵灯联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

    名 著 阅 读 与 欣 赏

    名 著 阅 读 与 欣 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x09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x09了解全书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3、x09......

    影 视 鉴 赏 与 影 视 评 论

    影 视 鉴 赏 与 影 视 评 论 影视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 影视都是新兴的,独特的现代艺术。由基本体形态的共性和个性决定。因此,影视鉴赏活动必然带有各自的鲜明特点。既有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