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串标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论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串标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论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串标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内容摘要] 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但目前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充斥着的众多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这一基本原则。串标是招投标中比较常见但又是比较难认定的一种违法行为。本文从介绍串标的定义及表现形式出发,进一步分析串标发生的原因,随后重点对串标的认定及随之带来的法律后果作一论述。
[关键词] 串标
串标的认定
法律后果
“无项目必死,有项目未必生”是建筑施工企业目前生存状况的生动写照。在建设工程普遍实行招投标并且大范围实行低价中标制度的现实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节约成本等方式应对严峻的行业生存环境,但与之相对的是,少部分企业,却将串标作为其追求非法利润的一种“战略选择”。
一、串标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顾名思义,串标是指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行为,即投标人为获取中标而互相串通投标报价、控制中标价格、损害招标人(或项目所有人)或其他投标人利益,或是投标人与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互相串通,损害其他投标人或项目项目所有人利益的行为。[1] 关于串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七部委于2003年颁布施行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下称《招标投标办法》)第46条规定:(1)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2)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在招标项目中分别以高、中、低价位报价;(3)投标人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4)投标人之间其他串通投标报价的行为。实际上,《招标投标办法》规定的三种(第(4)项为兜底条款)投标人串标的具体行为的表述过于简单,远远不能涵盖实践中纷繁复杂的串标行为。据笔者了解,实践中至少还存在许多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如投标人轮流坐庄,即投标人之间事先约定共同投标多个项目,轮流中标;通过挂靠实现垄断,即投标人或者包工头通过挂靠多家企业,同时以多家企业的名义参加投标,形成实质上的投标垄断。[2] 《招标投标办法》第47条则规定了招标人与投标人串标的几种具体表现:(1)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招标文件,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或者协助投标人撤换投标文件,更改报价;(2)招标人向投标人泄露标底;(3)招标人与投标人商定,投标时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或招标人额外补偿;(4)招标人预先内定中标人;(5)其他串通投标行为。在招投标实践中,还存在招标人通过操纵评标委员会对不同投标人实行差别待遇,确保特定投标人中标,甚至在资格预审或招标文件中故意设置某些不合理或特定的要求,对号入座,即对意向中的特定投标人“量身招标”,以排斥其他投标人或潜在投标人,操纵中标结果等串标行为。[3] 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4月2日发布的浙政发[2009]22号《关于严格规范国有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意见》(下称浙政发[2009]22号文)第二条第(十六)款进一步规定了应当认定为串标的行为:(1)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在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协助投标人撤换投标文件、更改报价;(2)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泄露投标人名称、数量或联系方式等应当保密的事项;(3)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个人)编制或提供投标咨询服务;(4)不同投标人使用同一人或者同一单位的资金交纳投标保证金;(5)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人办理投标事宜的或不同投标人与同一投标人联合投标的;(6)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出现非正常一致,或者报价细目呈明显规律性变化;(7)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人员出现同一人的情况;(8)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9)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其他串通投标行为。应当说,浙政发[2009]22号文又进一步细化列举了串标的表现形式,值得肯定。但可惜的是,其适用具有局限性,即仅适用于浙江省内的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
二、串标的成因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串标现象频发且屡禁不止的现状,除少部分企业、少部分人确实存在价值观念畸形、无视法律和职业道德之外,也存在许多深层次的原因。
1、经济原因。项目所有人往往把降低工程造价作为最重要的考虑,目前普遍实行低价中标制度便是明证。而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报高价才能获取高额利润,但报高价往往不能中标并且还要损失投标费用。[4]在此种情况下,串标不失为一个选择:相互串通抬高投标报价,不仅能提高中标几率,而且结果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要么中标获得高额利润,要么不中标获得参与串标的中标人的补偿。可以说,串标是投标人应对低价中标的手段之一。在另一方面,建筑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门槛低,施工企业多,而工程项目有
/ 4 论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串标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限,僧多粥少,造成建设工程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存在现实的迫切的生存问题。为了保障生存,追求利益,一些企业甘心充当“专业陪标手”、靠“陪标补偿费”维持生存。[5] 从另一个角度看,根据经济学原理,企业之所以敢于违背市场规律和法律底线参与市场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无不与另一方在主导市场运作或监管市场运行(参与)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尤其是价值规律)有直或间接关系。[6]因此,串标的产生与项目所有人没有尊重经济规律、一味追求降低工程造价不无关系。项目所有人对低价中标制度的理解偏差也是导致串标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2、法律原因。首先,法律、法规对串标的规定比较原则,不够具体全面,导致相关部门在查处串标时比较被动。其次,串标与招投标活动中发生的其他违法行为相比,其更具隐蔽性,并且除非内部发生矛盾,一般而言很难被发现,也即认定串标事实所需要的证据较难收集。与此相对应的是,行政机关认定串标并进行行政处罚,或者法院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是必须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这也给查处串标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民事责任方面,其他投标人或者招标人搜集证据或者证明损失的难度也很大,因此也很难追究串标人的民事责任。另外,在现有的法律框架范围内,对串标的处罚力度也比较轻,[7]无法对串标人造成有效威慑。上述原因造成串标的违法成本小,实践中因串标被追究责任的很少,这些都导致许多人敢于铤而走险。
三、串标的认定
一些规章对串标的表现形式,相比《招标投标法》作了进一步的规定,但对如何认定串标,法律、法规、规章却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要认定串标,首先应明确串标的性质。笔者认为,首先串标属侵权行为,它侵犯了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的利益;如果串标行为的情节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并侵害了招投标市场的秩序,串标的性质就可能转化为扰乱市场秩序的行政违法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笔者参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并结合串标的特殊性,着重从主体、主观过错、行为及损害后果四个方面对如何认定串标作一分析。
1、串标主体的认定存在特殊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串标的规定,串标的主体显然是特殊主体。但招投标实践中情况比较复杂,因此首先有必要对串标主体作一分析。招标人是提出招标项目、进行招标的法人或其他组织。通常情况下项目所有人就是招标人,此时招标人串标的,确定行为主体是比较清楚明了的。但招投标实践中也存在这种情况,即招标文件上的招标人和项目所有人不是同一个主体,如项目为集团公司所有,而由下属公司招标;政府项目由某公司负责招标、开发等。严格意义上讲,招标人应当是项目所有人,并由项目所有人招标、签订合同。如果招标文件中的招标人非项目所有人的,从法律关系上,笔者认为是委托关系,也即真正的招标人是项目所有人(委托人),负责招标事宜的招标人是“形式上”的招标人,其法律地位是代理人。如形式上的招标人和投标人串标,而串标又经项目所有人授权或默许,由项目所有人即实际招标人和形式招标人、参与串标的投标人共同承担责任;如串标非经授权或默许,则由形式招标人、参与串标的投标人承担责任。
招标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在招投标实践中也比较普遍。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是同样是委托法律关系。对于招标代理机构是否可以是串标主体,目前存在争议,相关法律如《刑法》第223条[8]规定的串通投标罪就没有将招标代理机构列为犯罪主体;而浙政发[2009]22号文第二条第(十六)款中明确了招标代理机构可以是串标主体。笔者认为,招标代理机构作为招投标活动的参与主体之一,其客观上存在串标的行为条件,将其排除在串标主体之外不利于招投标活动的规范管理要求和打击串标违法行为的目的实现;并且比照前文关于实际招标人和形式招标人的论述,招标代理机构也应可以是串标主体。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实践中发生招标代理机构与投标人串通的情况,如果招标代理机构不能被认定为串标主体,则相对应的投标人的行为如何认定?因此招标代理机构也应可以是串标主体。如招标代理机构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或存在其他与投标人串通的行为,并且经招标人授权或默许,则应当认定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参与串标的投标人是串标主体;如招标代理机构未经招标人授权或默许,则应当认定招标代理机构、参与串标的投标人是串标主体。
串标的另一主体是投标人,投标人是响应招标、参加投标竞争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判断投标人最为直观的方法就是投标书上加盖公章的单位。作为串标主体的投标人必须是实际已参加到招投标活动中的投标人,可能是一人或多人共同参与串标,如潜在投标人接受好处放弃参加投标的,这种情况下潜在投标人不能被认定为串标主体。
2、串标人主观上是故意的。故意是行为人预见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仍然希望或放任结果的发生的心
/ 4 论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串标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理状态。所谓预见到行为的后果,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或可能发生损害他人的后果,至于是否明确地认识到其行为的具体后果及其法律责任,不影响故意的成立。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一般来说,抱希望心理的是直接故意,抱放任心理的是间接故意。招标人或投标人参与串标,其主观上显然是故意的,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处罚当中也应区别对待。
以笔者最近参与处理的一个串标案为例:一个企业联系十几家施工单位挂靠借用资质,参与一个高速公路项目的投标,这十几家施工单位上交的投标保证金实际上是该联系企业事先打入各施工单位帐户的。这是一个明显的串标案。但在具体处理时,毫无疑问,该联系企业是组织者,其主观上是直接故意;而其他施工单位主观上是否是直接故意比较难定论(除非有其他确切证据证明其积极参与组织),但认定间接故意是没有问题的,处罚上也应区别于组织者。
3、串标行为的具体认定。串标行为具有其特殊性,其中投标人串标的行为特征主要体现为串通投标报价,而招标人与投标人串标的行为特征主要体现为招标人向投标人泄漏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投标信息,或是内定中标人,量身定做,走招投标形式。关于串标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上文已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对于具体如何初步认定,以投标人串标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
(1)是否使用个人的资金交投标保证金;企业除依法签订的分包和劳务合同外,是否还签订了其他的承包合同;企业是否除留下管理费外,将大部分工程款转给个人;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是否与投标承诺的人员不一致或未按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到位等。[9](2)从总报价的相似性来判断。如总报价相近,其中各项报价却不合理,又没有合理的解释;总报价相近,其中数项报价有雷同,又提不出计算依据;总报价相近,数项子目单价完全相同却提不出合理的单价组成;总报价相近,主要材料设备价格及其数量也相近;总价相同,没有成本分析,乱调乱压;措施项目和其他项目的报价有雷同。[10](3)检查投标人的标书,尤其是技术标是否雷同。如标书图表内容和尺寸的大小、报价说明书、标书中段落、标点符号,甚至错的地方等是否相同;施工部署、组织管理体系及人员配备、施工方案和方法、进度计划等是否相似。因为当串标已成定局时,往往其他陪同串标的投标人会想方设法的图省事,尽可能降低自己的投标成本,以求更大的利润。[11]
4、损害后果不应是认定串标的必要构成要件。《招标投标法》第53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从《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来看,似乎只有造成损害后果,才能构成串标,也即只有投标人之间有串标行为或投标人与招标人有串标行为并因此行为而获取中标的,才能对此作出处理。[12]在招投标过程中发现有串标行为或招投标结束后发现有串标行为,但串标人没有中标的,能否认定为串标并作出处理?这在《招标投标法》中找不到法律依据。但笔者认为,如果明知招投标过程中有串标行为时而不能认定串标,必须等到串标行为对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的利益实际造成了损害,也即串标人中标后才能认定并作出处罚,显然不合理。从这点来看,串标认定不能以实际损害后果作为必要构成要件。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七部委于2001年颁布施行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20条对这一问题倒是作出了规定:在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发现投标人以他人的名义投标、串通投标、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或者以其他弄虚作假方式投标的,该投标人的投标应作废标处理。但是笔者认为此条款的合法性有待商榷。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对串标的认定及处罚应当是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对招投标活动行使监督职权的一种表现形式,[13]是行政行为,而这个条款却将串标的认定权赋予了评标委员会,这显然是违背法律规定的。笔者认为,评标委员会在评标过程中如发现有串标嫌疑的,应当提交相关行政监督部门,由行政监督部门查证后,评标委员会根据行政监督部门的审查结论作出是否按废标处理的结论。
四、串标的法律后果
首先,毋庸置疑,因串标而中标的,中标无效。其次,串标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可以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民事责任。串标人首先涉及的就是民事责任。投标人之间串标的,招标人可以不予返还投标保证金,同时要求串标人承担损失赔偿责任,包括招标费用以及重新组织第二次招标的费用等,具体可以根据招标文件的约定不同而不同;未参与串标的投标人同样可以要求串标人承担损失赔偿责任。串标人对招标人、未参与串标的投标人承担的应是连带责任,即招标人、未参与串标的投标人既可以向某个串标人主张,3 / 4 论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串标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也可以向所有串标人主张。
2、行政责任。串标人承担的行政责任主要有罚款、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没收违法所得、取消投标资格、吊销营业执照等。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对《招标投标法》第53条中有关“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的内容的理解存在争议,争议焦点是:公告是否是一项行政处罚,是否只有作出取消投标资格的行政处罚才能进行公告,其他行政处罚是否不能进行公告。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似乎只有作出取消投标资格的行政处罚才能予以公告,从这个角度看,公告应是一种行政处罚,只有违法行为达到某种程度后才能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而不是对行政处罚决定的公布方式。如果公告一旦被定性为是行政处罚,那么公告的适用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笔者认为,公告不应是行政处罚,因为行政处罚是对直接影响被处罚人的实质性利益,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而公告仅是对某种结果的公示方式,并不是对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直接作出某种制裁或对其产生实质性影响,所以公告不应被列为行政处罚。另外,《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中也没有包括公告这一项。行政处罚本身就是对违法行为人的制裁,但它另外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警示和预防作用。如果行政处罚结果不能予以公示,则起不到这个作用,更何况行政处罚也不是属于应当保密的事项。
3、刑事责任。《刑法》第223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根据条文,串标只有在情节严重时才构成犯罪,“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手段十分恶劣;因投标者串通而给招标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投标者与招标者相互勾结而给其他投标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因舞弊获得较大的非法经济利益等等。串通投标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实践中,在串标的同时往往会伴随其他的违法犯罪行为,如行贿受贿、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综上,串标人不仅要承担民事、行政责任,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招标单位或投标单位在进行招投标活动应当自觉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立法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定的同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也应建立健全招投标市场制度,用法律手段管理招投标市场,促使招投标市场步入法制轨道而健康成长。
/ 4
第二篇: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串标现象分析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串标现象分析 0 引言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多为公益性项目,学校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力求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高校在招投标市场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工作人员不全是专业的建设工程招投标人员,往往会忽视细小环节,往往很容易被不良投标人所利用,达到其串标的目的。从近年来看,高校在建设工程领域招投标市场中,投标人串标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
1串标
投标单位之间或投标单位与招标单位相互串通骗取中标就是串标,串标是一种投机行为,其根源是工程建设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由于政府、企业、公众的诚信问题,工程建设上的种种不良、不法行为屡见不鲜,串标只是其一。
我国新刑法第223条规定,串通投标罪是指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1)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在招标项目中分别以高、中、低价位报价.投标人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某一投标人给予其他投标人以适当的经济补偿后,这些投标人的投标均由其组织,不论谁中标,均由其承包。
(2)投标者与招标者串标: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或者协助投标人撤换投标文件,更改报价;招标人向投标人泄露标底;招标人商定,投标时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或招标者额外补偿.招标人预先内定中标人;招标者为某一特定的投标者量身定做招标文件,排斥其他投标者。
(3)投标人与招标代理机构串通:投标人通过招标代理机构违法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而在招投标过程中逛取利益。
2串标的表现形式
串标在招投标活动中常以围标的形式出现:
(1)当前招投标市场往往看重企业资质而轻个人资格,一些没有资质或资质较低的单位和个人,采取同时挂靠多家资质较高企业,编制若干套投标文件,以几个企业的名义参与投标来达到使其中标的目的。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多家企业参加竞标,实际上只有一个真正的投标人,不管评标结果如何,不管是哪一家企业中标,最后的中标者都是同一个。这种串标行为往往是投标人通过不法方式取得招标人或者代理机构的默认而进行的。
(2)在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时,串标针对的工程项目大都是不设标底的,通常以各投标单位报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标基准,由以下公式可以看出:围标人可以依据招标文件及评标办法的缺陷策划投标策略,联合多个承包商串通投标报价,排斥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以非法手段赢取中标;如果估计高价中标的可能性大,就错开报价,哄抬价格,共同约定一个基本接近的较高的报价,由于这些围标人的报价在商务标基准值中占的权重较大,其报价是极易与商务标的基准值接近的,中标概率非常大;如果感觉低报价有优势,就围低价,保证中标。招投标实践中,至少有3个以上陪标人参与围标,并以争取较高价中标获取超额利润居多,以保证中标次之,而低价中标的通常也通过其它方式谋求补偿。
F1FD1D100E公式1 D
F1:投标价得分;
F:评标基准分,投标价与评标基准价相同时得满分
D1:投标人的投标价
D:评标基准价
E:投标价高(低)于基准价时,按每百分比所扣减分值。
(3)在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时,串标往往是通过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来实现中标的目的。由于现阶段“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和企业个别成本的评估与认定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依据,通过“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评标方法所评出来的结果,往往是低于成本的报价中标,客观上鼓励了竞相压价。“最低价”的中标人为了赚钱,就必然产生通过变更索赔等方法慢慢把钱算回来或者压价“转包”甚至偷工减料的怪圈,从而造成“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怪现象。
串通招投标是一种投机行为,其根源在于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导致串标、围标、陪标现象盛行。除了社会治理环境和监管技术方面的原因以外,“合理低价”评标方法相关概念的不明确以及国外先进经验在本土“水土不服”严重异化也是重要原因。;当招标人内部管理日益完善,中标人难以“曲线救国”,不仅失去利润甚至无法保本时,通过串标、围标设法让一个绝对有利的高价披上“合理低价”的外衣也就成为当然选择。
3串标行为的断别方法
常见的串标围标形式主要有:投标人与业主(发包人)串通、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人与招标代理机构串通违规操作等形式。挂靠、围标串标的认定条件,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外,首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定。
一是使用个人的资金交投标保证金;二是企业除依法签订的分包和劳务合同外,还签订了其他的承包合同;三是企业除留下管理费外,将大部分工程款转给个人;四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与投标承诺的人员不一致或未按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到位。
另外,从工程造价方面来认定:一是总报价相近,但其中各项报价不合理,没有合理的解释;二是总报价相近,且其中数项报价雷同,又提不出计算依据;三是总报价相近。数项子耳单价完全相同且提不出合理的单价组成;四是总报价相近,主要材料设备价格及其相近。五是总价相同,没有成本分析,乱调乱压;六是技术标雷同。
4串标行为的防范
首先,从招标程序管理方面,改革现行招投标制度中容易发生问题的程序和方式。一是取消投标报名,采取不记名方式购买标书、图纸。二是取消资格预审。只有估算投资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规模以及少数技术复杂的工程可以对投标人提出类似工程业绩要
求,并实行资格后审,其他项目只要有相应资质就可参加投标,不得设置其他任何附加条件。三是取消集中答疑和投标人统一考察现场程序。投标人自行考察现场和取消集中答疑,避免了投标人相互串通的见面机会,从程序上保证了“背靠背”投标形式的实施。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必须明确告知工程的概况,工程地点、周边的环境、施工现场的状况、招标条件、投标条件,并告知投标人在一定时限内提出对投标文件和现场状况的质疑,招标人将在规定的时间、形式,公布对招投人疑问的答复。四是全面推行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统一范本,最大限度消除人为设置投标“陷阱”,搞“对号入座”的现象。其次,从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加大工程造价改革,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监督。修订和完善现行工程预算价编制方法,改进信息价发布制度,推进施工企业编制企业定额,作为报价和评标质询的依据。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开展工程量清单和预算价编制情况检查,防止围标串标哄抬工程预算价和投标报价。对于不按现行规定编制工程预算价致使工程预算价虚高和投标人盲目压价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记人不良行为档案;对中标价明显偏低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监督,防止低价中标、高价结算。
对投标报价文件必须有:详细的体现人、机、料消耗单价指标详细分析的分部分项汇总表;措施费必须有明确的消耗工程量、单价及使用的部位、标准,并且与所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致;招标文件规定所用主要设备、装饰材料、电气管线、防水材料等容易引起质量通病的材料,必须规定品牌、规格、技术指标、价格档次标准等技术参数。评标时,可以从上述方面,比较各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是否有雷同或比列调整项目发生。
另外,在宏观方面要从多方面人手,分析挂靠围标串标可能的情形和手段,一经发现有挂靠围标串标线索,要组织力量认真查处,坚决制止围标串标行为的发生。(1)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一是由专门的机构来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围标”、“串标”现象,总结特点,探索应对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使“围标”、“串标”现象失去生存的土壤。二是进一步完善招投标信息公开制度,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将招投标全过程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进一步加强资格预审条件的审核,对以不合理的条件排斥和歧视潜在投标人的,坚决予以纠正。四是健全招投标投诉举报制度,将监督管理部门的受理电话、传真和通讯地址向社会公布。对招投标利益关系人的投诉事项,要认真调查核实,对有违法行为的当事人要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2)进一步发挥有形市场的规范监督约束作用。一是依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符合进场条件的招投标活动一定要进场交易,对不按规定进场交易的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二是尽快规范和完善有形市场的运行机制,严格有形市场发布公告、资格预审、发标、开标、评标、定标等招投标全过程的工作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三是严格落实国家及省上有关评标专家的管理办法,建立评标专家信誉评价体系,对违法违纪的评标专家给予严肃处理。
(3)加强对招标人的监督管理。加强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依法办事的意识,使招标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建立责任追究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人和事,要坚决依法予以处理。按照《招标投标法》、《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严格规定招标投标程序,提高评标委员会在评标、定标过程中的地位,提倡招标方技术经济专家进入评标委员会,避免领导直接参与,削弱和减少招标人在评标、定标过程中的诱导和影响作用。
(4)加强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禁止任何形式的挂靠、出借、借用资质的行为,对代理机构违反资质管理规定的行为,一经查实从严处理。对招标代理机构实行从业人员注册登记备案制度,保持稳定的从业人员队伍。定期开展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执业精神和执业素养。
(5)加快建立投标人的信誉体系。招投标管理部门对投标人建立诚信档案,制定出诚信评价标准,对诚信度差的投标人除依法给予必要的处罚外,还应禁止参加政府投资项目和重
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投标活动。对投标人“围标”、“串标”的行为,在招标文件中作出除法律规定以外的惩罚性约定,如投标人“围标”、“串标”或提供虚假数据和材料的,一经核实,无论中标与否均没收其投标保证金,并承担法律责任。
改进评标办法。围标的核心是中标价。因此采用最低价评标法是防止围标的最直接方法,这也是国际惯例;采用综合评分法的要科学设置拦标价,把不合理投标报价拒之门外。最低价评标法抓住了招标的本质,大大简化了定标的原则,节约了建设资金。毋庸担心,最低价法评标并不会因为价格优先的原则而使投标人忽视投标方案的设计,而恰恰由于是最低价中标,投标人会在投标书上更下功夫,千方百计优化施工方案,从而达到低价中标、优质施工、实现合理利润的目的。
I)编制高质量的标底。聘请技术过硬、信誉高、实力雄厚的造价咨询机构编制标底和工程量清单,使编制出的标底符合社会平均水平,防止高估冒算,防止工程超额利润的发生,降低围标的期望收益。在深圳特区已经要求政府工程必须通过招标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编制标底,再由审计局审定最后标底价就是一个很好提高标底质量的措施。
2)正常情况下,禁止以综合评审法评标,提倡实行合理低价法中标的评标办法。一是可以防止评标时对围标人打高分,而对其他投标人打低分的不公正现象。例如,在对某项目总包信誉分打分时,最后的结果出现了某名不经传的某包工头挂靠的小施工企业信誉分在9分以上,而实力雄厚、信誉极高的某一国家级的企业信誉分仅为6分的怪现象。二是可以防止中标单位获取超额利润,降低围标的期望收益。并且合理低价法中标并不是无序竞争,质量低劣等问题的原因,其根源在于我们的建筑市场环境本身。
3)加大对围标成员的惩罚力度(包括经济、行政、刑事惩罚),降低围标的预期收入。特别是对于陪标人、参与围标的招标人和评标专家而言,虽然参与围标对政府或企业本身造成的损失可能要大大高于G,但由于花的是政府或企业的成本,自己却能得到G,这时的围标行为完全没有预算控制。因此,加大对所有陪标者的处罚,在预期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提高G可以有效降低围标现象的发生。如对于陪标的投标人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严历处罚则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4)提高招标过程的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加强招标过程中的监督是防患于未然的一个有效措施。纪检和监察部门要对各招标中心进行协调、管理和监督。对于不进行招标、假招标或变应公开招标为邀请招标的项目实行专项审查。纪检、监察人员参加整个招标投标过程,并对招标过程程序是否合法、评标专家是否按规定在专家库中抽取、是否按规定的评标办法进行评标、评标时是否公正,有无其他人员在其中进行行政干预等监督;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对有围标行为的招标工程进行揭发,对举报者加以保护和给予奖励。如在深圳政府投资项目中,已要求纪检、审计部门参与招标全过程,这可以起到威慑作用,有效预防围标行为发生。
5)增加人围的投标人数量,降低中标概率;对符合招标文件的投标人用随机抽取的办法抽取人围;全部评标专家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实行异地评标专家本地评标的评标制度;招标人不允许参加评标;提高评标专家的人数,变5位评标专家为7人,甚至9人。目前,深圳已由5人评标专家发展到7人以上,这可以提高围标成本,从而降低围标期望收人。
6)实行公开招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明文规定不适应公开招标的项目才允许邀请招标,防止招标人以邀请招标的名义只邀请围标者参加投标。实际上,经我们审计查处过的所有邀请招标工程中,大多数工程都是围标工程,评标程序只是走走过场。5小结
总之,串标实质上是一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行为,它扰乱了正常的招投标秩序,妨
碍了竞争机制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往往使中标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操纵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而把有实力、有优势的潜在中标人拒之门外,当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时危害更大。因此,只有通过规范化招投标程序、选择合理的评标方法、加大对项目实施的跟踪、加大对串标行为的查处才能有效的遏止这种行为。
第三篇:谈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围标与陪标行为[范文]
谈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围标与陪标行为 2009年08月20日 星期四 13:42 在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围标与陪标行已成为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行业不良社会腐败行为,通过对围标人决策的全过程分析,研究了影响围标人决策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打击围标行为的措施和建议,是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维护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
所谓围标,是指某个投标人通过一定的途径,秘密伙同其他投标人共同商量投标策略,串通投标报价,排斥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以非法手段赢取中标的一种违法行为。围标行为的发起者称为围标人,参与围标行为的投标人称为陪标人。围标是不成熟的建筑招投标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腐败行为。其严重违反了建设工程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违背了招投标的目的,扰乱了建筑行业的市场的秩序,使得业主方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个别围标人中饱私囊。
一、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各种围标与陪标行为
1.围标人联合多个承包商哄抬行业价格提高报价进行合谋围标
按照伯川德竞争模型,即使市场上只有两家对称的寡头企业,也会按照边际成本法则定价且获得零利润。这样,使得承包商具有了降价的激励,努力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然而,在现实中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卡他尔模型:如果先行动的企业A预测到企业B在看到自己选择“不降价”后也会同样选择“不降价”,从而两个企业通过协商结成价格同盟。这种合谋在招投标过程中进一步被发展为围标行为,即围标人联合多个承包商哄抬行业价格提高报价进行合谋围标。
2.一个承包商多家挂靠施工企业进行围标
在某一项建设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一些没有资质或资质较低的单位或个人为了提高中标机会设法挂靠多家资质较高的施工企业参与投标,并做各份不同或类同的投标书,以各个施工企业的名义进行投标承揽工程任务。对于一个标的,表面上各个投标主体是不同的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各份投标书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但真正的投标者都是同一个老板或包工头,通常情况下,被挂靠的大多数是资质较高的国营施工企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建筑市场实行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双重准入的过程中,由于传统理念的因素,往往侧重于企业资格,而忽视个人执业资格。在评标时侧重于评审企业资历和实力等,而轻视项目经理的资质、履历及拥有的资金、设备等。
3.一些竞争力不强或亏损企业迫于生计,无奈陪同围标
我国目前建筑市场退出机制不够完善,行业退出壁垒较高,一些竞争力不强或亏损企业迫于生计难以退出建筑市场,故在一定利益驱动下会选择陪标。通常,阻碍亏损企业退出的原因包括资产专用性、退出的固定成本、内部战略联系、情感障碍等。一个资产专用性很强的企业退出该行业后,它所拥有的资本就有可能成为沉没资本,从而使得企业退出具有很高的成本,所以会参与围标人发起的围标行为以期获得一定利润来支撑企业生存。
二、围标人决策的全过程分析
围标的机会主要有:一是承包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围标提高报价,一旦成功即可获得高额利润。二是建筑市场上有“寻租”行为,明招暗定的现象比比皆是。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失控或越轨后导致以包代管,或允许企业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从而多家挂靠行为成为可能。四是一些竞争力不强或亏损的施工企业无路可走,存在陪标潜在市场。五是招投标法律监管不力,投机分子有机可乘。
1.围标成本分析
(1)围标人对招标人,评标专家的权钱交易成本。通常情况下围标人首先会与招标人取得联系,招标人与围标人达成一致协定,进行权钱交易(实物或货币)。通过权钱交易,在得到招标人的承诺后围标人就以实物或货币去寻找陪标人,希望其他陪标人对即将招标的工程进行投标,共同制定投标策略,以期以合理、合法的程序赢取中标。
(2)围标人对陪标人参与围标的补偿成本。通常情况下围标人会在建筑市场上寻找一些施工企业作为陪标人共同参与围标,围标人与陪标人达成合作协议后,参与陪标的施工企业会在围标人的授意下以一般投标人的身份编制投标文件并和围标人共同参与招标人组织的招标。在整个围标过程中陪标人必须严格遵守双方合作协议要求以保证围标人能顺利中标,并对整个围标活动保密。围标成功后,围标人给予陪标人全部投标费用补偿以及一定的合作报酬,此间发生的所有相关费用计入围标成本
2.围标风险分析
(1)围标是一违法行为,故存在一经发现被监查机关惩处的风险,政府部门有法律条例明文规定禁止承包商之间的合谋。《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32条规定:招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围标活动全过程伴随有高额罚款风险或被迫退出建筑市场的风险。
(2)围标本身是一个多方参与合作的过程,每一方都会依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围标过程存在一定的合作背叛风险。参与围标的承包商各方之间的合作是极不稳定的,在一般商品市场中买方之间的博弈并不是长期的,而是短期的甚至是一次性的,参与者总是理性地、无可奈何地选择背叛策略。同时,在围标过程中或围标后,由于存在被查处的可能性,参与围标的各方均需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使其交易带来的期望收入下降。
(3)围标不中标的风险。一是出现多家围标,导致不中标。二是出现实力较强的投标人导致不中标。三是围标行为被发现导致不中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1)工程利润的大小与围标的预期收入成正比,利润的大小是产生围标的关键因素。利润越可观,围标行为越激烈,以至于有些项目出现了从伙人围标的壮观场面。
(2)惩罚力度的大小同样影响着围标的发生,当惩罚损失超过围标预期收益所能承担的最高限制时,围标人会选择退出围标。
(3)当围标不被查处的概率很大时,围标的欲望很强烈。因此,加大围标的查处力度,使用各种手段方法,提高整个招标投标过程的透明度是降低围标发生的重要举措。
(4)参与围标的人数与总投标人数的比例越高,有招标人和评标专家参与围标的工程,越易中标。特别地,当所有投标人均成为围标集团成员时,围标人中标的概率等于1,则一切的评标程序、规则、内容均告失效,招标流于形式。
(5)不管是围标人数的增加,还是贿赂费用的提高,围标费用的投入均加大,从而导致围标预期收益下降,围标发生概率下降。
三、打击围标行为的措施和建议
(1)编制高质量的标底。聘请技术过硬、信誉高、实力雄厚的造价咨询机构编制标底和工程量清单,使编制出的标底符合社会平均水平,防止高估冒算,防止工程超额利润的发生,降低围标的期望收益。
(2)完善专家评审制度,提高评标活动的公正性。加强对评标专家和评标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保证招标投标活动的客观公正,进行跨部门、跨地区的专家组建评标专家库,专家的抽取管理按照《招标投标法》执行,严格进行回避制度,杜绝项目主管部门和行政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为专家和评标委员会成员参与评标。
(3)在招标文件的评标程序中除了对标书的纵向符合性评审,还应加强投标文件的横向符合性评审。目前,评标方法中的初步符合性评审往往只注重投标单位的纵向独立性评审,即对各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包括商务符合性和技术符合性作独立的检查,看各标书是否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的所有条款、条件、有无显著差异或保留,称之为纵向评审。相对于评审过程中各标书的相互检查比较,称之为横向符合性评审。通过标书横向的初步符合性评审可以找出的围标行为,剔除不正当竞争的投标单位进入下一阶段评标,规范建筑招投标市场,并对违规单位按招标投标法作行政处罚。
(4)大力扶持和鼓励民营施工企业与股份制施工企业的成立和成长,让其朝靠技术优势与品牌效应的方向良性发展,并逐步降低行业退出壁垒。
(5)规范代理行为,建立代理行为,建立招投行业自律机制。招标代理机构必须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招标代理机构可以依法跨区域开展业务,建立和完善招投标行业自律机制,推动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招标投标协会,由协会制定行业技术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行业自律,维护招投标活动的秩序。
(6)在目前建筑市场双重准入体制的基础下,逐步弱化企业单位资质,强化个执业资格(如项目经理或建造师)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履行建设施工许可和质量监理制度,对中标的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进场和施工过程中,非特殊情况不得更换,否则按“转包”论处。
(7)依法实施管理,完善招投标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对相关领域招投标过程中泄露保密资料、泄露标底、串通围标、包标、陪标等违法活动的监督执法和查处力度,加大对围标成员的惩罚力度,包括经济、行政和刑事惩罚,降低围标的预期收入。
(8)正常情况下,禁止以综合评审法评标,提倡实行合理低价法中标的评标办法。一是可以防止评标时受贿赂的评标专家对围标人打高分,而对其他投标人打低分的不公正现象。二是可以防止中标单位获取超额利润,降低围标的期望收益。
(9)增加入围的投标人数量,降低中标概率;对符合招标文件的投标人用随机抽取的办法抽取入围;全部评标专家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实行异地评标专家本地评标的评标制度;招标人不允许参加评标;提高评标专家的人数,变5位评标专家为7人,甚至9人。
(10)实行公告制度,提高招投标活动的透明度。提倡公开招标,防止招标人以邀招标的名义只邀请围标者参加投标。
(11)提高招标过程的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和加强监督是防患于未然的一个有效措施。纪检和监察部门要对各招标中心进行协调、管理和监督;对于不进行招标、假招标或变应公开招标为邀请招标的项目实行专项审查。纪检、监察人员参加整个招标投标过程,对招标程序是否合法、评标专家是否按规定在专家库中抽取、是否按规定评标办法进行评标、评标是否公正,以及有无其他人员在其中干预等进行监督。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对有围标行为的招标工程进行揭发,对举报者加以保护和给予奖励。
第四篇:我市建设工程项目围标串标行为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出台
我市建设工程项目围标串标行为认定标准
和处理办法出台
随着建设工程招投标实践的快速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特别是受立法效力层次的限制,配套规则在打击围、串标、虚假招标等行为方面力度不够,包括缺乏明确具体的认定标准,以及必要的法律责任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招投标违法手段不断翻新,违法行为越来越隐蔽,给调查和处理招投标违法行为造成了极大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具体的监管制度,行政监督部门在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市场行为,预防和遏制围标、串标行为的发生,维护招、投标各方主体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和《新余市建筑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近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监察局联合发文出台了《关于印发新余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围标、串标行为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余住建字[2012)124号)。
该《办法》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和评标专家在招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了约束,明确了政府投资的公开招标项目一律实行资格后审和最低价评标法,割断投标人围、串标的途径,同时对招标人设定不合理条件或虚假招标或与投标人串通招标进行了分类和界定,对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投标人与招标人,投标人及评标专家之间工作职责和行为进行了明确,建立了投标人行贿犯罪记录查询制度和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及相关人员“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实施重点监管。该办法的出台,将为我市查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出现的围标、串标行为提出制度保证,也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对规范我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市场秩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浅析工程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问题
浅析工程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招投标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招标投标的行为逐步规范,招标投标事业发展迅速,在打破行业垄断和区域封锁,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益,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预防和减少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工程建设市场发育尚不规范,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围标串标现象严重,这已越来越成为招投标过程中的毒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招投标过程中围标串标行为的表现形式,出现的根源,造成的危害,从而试图找到解决围标串标的办法。
一、围标串标的定义
所谓围标,是在某项建设工程的招标过程中,同一投标人挂靠几个施工企业或多个施工企业约定轮流“坐庄”,并做出多份不同或雷同的投标文件,以各施工企业的名义进行投标,承揽工程项目。
所谓串标,是投标人通过“相互串通投标报价”,彼此之间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就投标报价的形式相互通气,达到避免相互竞争,共同损害国家、招标人及合法投标人利益的目的。
围标、串标既属于工程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属于犯罪行为(见《刑法》第223条),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广义上讲,围标以串标为基础又高于串标,围标是串标的发展和深化。
二、围标串标的表现形式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的暂行规定》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中的表述和现实招投标活动中发现的围标、串标现象来看,围标、串标主要有两类表现形式。一类是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进行串通。主要表现形式有:招标者与投标者串通,利用限制性条款实施排挤竞争对手公平竞争;招标者内定中标者,在确定中标者时有针对性地决定取舍;招标者在公开开标前,开启标书,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者,或者协助投标者撤换标书,更换报价;招标者向投标者泄漏标底;投标者与招标者商定,在招标投标时压低或者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者或者招标者额外补偿。另一类是投标者之间进行串通。主要表现形式有: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在投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价或低价中标;投标者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2010年1月,广州市出台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更是以法规形式列举了11种串通投标情形。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中,往往发现五六个标书,事实上是同一家企业或某个“包工头”进行暗箱操作的现象 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招投标市场的正常运行。有的是一家企业在投标报名前,借用多个企业的资质来报名,最后入围、中标的企业实际上还是同一家企业或某个“包工头”;有的是同一投标人挂靠几个企业,以各企业的名义进行投标,尽量加大中标面来承揽工程项目;有的是事前商量好,一家公司中标后,工程按照不同的工程段,由同谋的几家公司来承担具体的工程施工,客观上形成了工程分包现象,正常的招投标活动事实上变成了“走过场”。围标串标行为虽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本质都是投标人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排挤其他竞争者,以达到中标,从而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三、围标串标产生的危害
(一)扰乱了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在工程建设的招投标过程中,通过采用围标、串标手段来中标,比其它的恶意压价,通过行贿等手段中标等不法行为更加难以被人觉察,更具有隐蔽性。有时,即便是被人发现,招标人和招投标管理部门也难以进行有效制裁,往往只有通过刑事立案侦查,才能有效制裁。
(二)侵害了其它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围标串标现象实质上就是工程建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造成的一种无序的、恶意竞争的行为,必然会使中标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操纵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而使有优势、有实力中标的潜在中标人被挡在了门外,这不仅破坏了工程建设市场的正常管理和诚信环 境,严重影响到招标投标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而且还会侵害大多数投标人的利益,同时也给招投标监管公信力带来质疑。
(三)损害了招标人的利益。当无标底招标而又不采取最低价中标时,由于参与围标、串标的企业一般会有某种形式的利益分成,导致他们操纵的标价超出了合理低价范围,从而加大了招标人的成本。
(四)难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参与围标、串标的企业诚信度不高,自身素质较差,在赌博心理占了上风的情况下,多数企业编制的投标文件着眼点仅仅放在价格上,对施工方案不认真研究,无合理应对措施,即使中标,也不大可能认真组织项目实施,会对工程建设留下隐患。
四、围标串标产生的原因
(一)招投标法制不尽完善。虽然我国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招投标法》、《刑法》、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也对围标、串标行为作出了处理规定,但在认定围标、串标行为的具体规定方面还不健全。而在实际发生的围标串标工程中,往往是由组织围标串标的投标人给予了其他投标人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所以其他投标企业往往不会举报或投诉围标串标的行为,政府工作人员事后难以查证。再者即使查证属实,相关的处罚力度也不够。一方面,法律法规中对投标 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罚金数额规定较小,其违规违法的成本远小于所得,难以有效遏制少数不法企业的投机心理。另一方面,从规定上看,处罚对象应是所有参与串通投标的单位,但是从实际处罚案件来看,如果串通不成一般是不会受到处罚的,发现串通投标的单位中了标,有关部门在处理时一般往往只是针对中标者,而对其它参与串通的单位多数不予制裁,助长了围标、串标行为的继续发生。
(二)投标人诚信度较低。围标、串标是一种目光短浅、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其根源就在于当前工程建设领域里的诚信缺失。一方面部分投标人投机心理严重,不是通过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来增强竞争力,经过公平竞争达到中标的目的,而是注重短期行为,想通过串标获得一点眼前利益或谋取中标。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招投标,充当陪标的角色已经成为部分企业的重要“经营收入”而轻松获利。
(三)分包转包的客观存在。施工企业允许外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从而使多家挂靠行为成为可能。目前,在建筑市场中,大部分围标串标中标的企业都不是实际建筑施工人。大量的工程往往通过围标串标中标后,层层转包,层层分包。中标企业或个人往往不实际参与工程的经营或管理,只是通过非法手段承包工程,从而获取非法承包工程的高额利润。
(四)中介机构违规操作。目前,招标代理机构过多过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招标代理机构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承揽到代理项目,往往会采取违法违规的手段,共谋串通损害国家利益或其他投标人利益,掩盖招标人的一些违法行为。事实上,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导致一些靠各种关系搞违法违规操作的招标代理机构能揽到更多的业务,而一些资质信誉好、业务能力强、依法办事的招标代理机构反而代理业务较少。这种不良市场导向使越来越多的代理机构违规操作,导致不正之风盛行,各种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五、围标串标的防范对策
(一)完善招投标法制体系。推广广州市的经验,以立法形式明确围标串标的情形,加大对围标串标行为的处罚力度,使招投标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招投标活动有法可循。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按照我国的法律原则,还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大力开展招标投标法规的宣传,教育招标投标双方及代理中介组织、行政监督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学法、自觉用法、自觉守法。
(二)建立市场诚信机制。在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上,放开招投标市场,多引进外来企业参加竞标活动,采取“不良档案”记录管理办法,让诚信守规的企业和招标代理机构准入市场,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一旦发现有单位暗箱操作、查证属实后,把这些单位列入“黑名单”,在规定的年限里不得进入招投标市场。
(三)强化招投标全程监督。事前,抓好宣传教育和资格审查工作,严把入口关,以宣传造势,震慑违纪违法行为;事中,推进投标人资格会审,要求项目经理为投标委托代理人,本人必须持身份证、法人委托书、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建造师)证等原件全程参加招投标活动,投标保证金由投标单位基本帐户划入专用帐户,剔除挂靠资质、借用资质的投标主体,采取规范、改进、优化评标程序来杜绝围标、陪标、串标行为;事后采取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现场监督等办法,严厉打击肢解、分包工程行为。
(四)推行拦标价审计制。严格设定作为上限价格的预定价格,大力推行拦标价审计制,对所有政府投资达一定数额以上的标底,开标前必须经当地审计部门审计认定。尽量减小串标的作用,让企业即使串标也不会取得过大收益,从而有效地遏制围标、串标现象的发生。
(五)加大中标悔约追究力度。对于中标人有放弃中标、提出附加条件更改合同实质性内容、不按招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的规定与招标人订立合同、拒不提交履约保证金等情形的,招标人有权取消其中标资格,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同时责成违约方赔偿招标人发包价与原中标价差额的等额违约金。
作者:朱仕军 应城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