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
现将《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月度考核表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2.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年度考核表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3.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月度考核表
(道路运输企业)
4.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年度考核表
(道路运输企业)
交通运输部 2014年12月31日
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国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工作,规范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行为,落实运输企业监控主体责任,提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依据《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4年第5号令)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营运车辆是指旅游客车、包车客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
本办法所称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以下简称联网联控系统)是指由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相关企业建立的依托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监控体系。联网联控系统包括全国道路运输车辆动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全国平台)、地方政府(省级、地市级、县级)监管平台、运输企业监控平台、社会化监控平台。
联网联控系统各级各类平台的考核管理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考核内容 第三条 根据联网联控系统平台各方管理职责,按照分类考核的原则,制定平台运行情况的考核指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考核内容及道路运输企业考核内容。
第四条 基于平台运行情况的考核指标包括:
(一)车辆入网率:截至某一统计时点至少一次向上级平台传输动态信息的车辆数占本辖区内或本企业重点营运车辆总数的比率。
(二)车辆上线率:指统计期间内向上级平台正常上传数据的车辆数占本辖区内或本企业重点营运车辆入网数的比率。
(三)平台断线率:指统计期间内下级平台与上级平台之间数据传输中断时间总和占统计期间总时长(以分钟为单位)的比率。
(四)数据不合格率:指统计期间内下级平台上传的车辆数据存在车牌号、车牌颜色、时间、经度、纬度、速度、方向、海拔等不合格数据的条数占上报条数的比率。
(五)车辆在线时长率:指统计期间内车辆在线时间总和(以分钟为单位)占统计期间运营总时长的比率。车辆运营总时长可从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客运站电子报班系统、旅游包车管理系统、危险化学品电子运单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中统计获取;车辆在线总时长可从联网联控系统统计获取。
(六)平台查岗响应率:指统计期间内政府监管平台不定期向企业监控平台下发查岗指令,监控人员在收到查岗指令后及时(5分钟之内)响应,查岗响应次数占查岗次数的比率。查岗次数每天不低于一次。
(七)超速车辆率:指统计期间内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设定的车辆限速标准,上报超速信息的车辆数占本单位统计期间内上线重点营运车辆数的比率。
(八)超速车辆处理率:指统计期间内上报超速信息并得到企业及时处理的车辆数占本单位上报超速信息的重点营运车辆数的比率。
(九)疲劳驾驶车辆率:指统计期间内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设定的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限制标准,上报疲劳驾驶信息的车辆数占本单位统计期间内上线重点营运车辆数的比率。
(十)疲劳驾驶车辆处理率:指统计期间内上报疲劳驾驶信息并得到企业及时处理的车辆数占本单位上报疲劳驾驶信息重点营运车辆数的比率。
(十一)车辆实时在线率:指某一统计时点实时连接并正常上传动态信息的车辆数占本辖区或本企业重点营运车辆入网数的比率。
第五条 对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考核内容包括:
(一)制度建设情况,辖区联网联控系统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监管平台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故障处理应急预案、运行维护考核管理办法、逐级考核和通报制度等制定情况;
(二)监管平台运行情况,包括:车辆入网率、车辆上线率、平台断线率、数据不合格率、车辆实时在线率(该指标作为参考指标);
(三)监管平台运行维护经费预算的落实情况;
(四)保障监管平台长期稳定运行的其他措施。
第六条 对道路运输企业考核内容包括:
(一)制度建设情况,包括:本企业监控平台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监控平台运行维护管理与考核办法;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使用及维护制度;监控人员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交通违法动态信息处理和统计分析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等;
(二)监控人员的配备情况,包括:人员配备数量情况,人员教育培训情况,工作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三)车辆实时监控情况,包括车辆入网率、车辆上线率、车辆在线时长率、超速车辆率、超速车辆处理率、疲劳驾驶车辆率、疲劳驾驶车辆处理率;
(四)监控平台运行情况,包括:平台断线率、数据不合格率、平台查岗响应率;
(五)车辆数据保存情况,违法驾驶及处理信息存档情况(其中动态监控数据应当至少保存6个月,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应当至少保存3年)。
第三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交通运输部负责联网联控系统全国平台及省级监管平台考核管理工作。
第八条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负责联网联控系统全国平台的运行维护及省级监管平台运行考核指标的统计工作。
第九条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本辖区内联网联控系统的考核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对下级监管平台的考核管理;地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对辖区道路运输企业监控平台的考核管理,履行安全监管责任。
第四章 考核程序及考核结果应用
第十条 考核周期分为月度、年度,月度考核按自然月进行,年度考核周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考核采取系统自动统计分析为主、现场情况勘察为辅的形式。
第十一条 各级各类平台考核实行计分制。道路运输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结果记为0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有第二种情形的,考核结果记为0分:
(一)破坏卫星定位装置以及恶意人为干扰、屏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的;
(二)伪造、篡改、删除车辆动态监控数据的。
第十二条 建立各级各类平台考核结果定期通报制度。交通运输部对省级监管平台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
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地市级监管平台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抄送各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对运输企业的考核结果由负责其考核管理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通过网站等形式予以公告。
被考核单位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向考核单位申诉,由考核单位进行核查,考核结果有误的,应及时更正。
第十三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考核结果应作为部门评优、年度目标考核的依据。
第十四条 道路运输企业考核结果纳入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的内容,作为运输企业班线招标和年度审验的重要依据。
第十五条 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道路运输企业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办法及实际情况制定辖区内政府监管平台、运输企业监控平台及社会化监控平台的考核办法。
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运营商服务质量进行考核。
第十七条 农村客运车辆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参照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交通运输部关于征求对《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交通运输部关于征求对《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
2011年06月29日
关于征求对《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为更好地规范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的运行管理,我司研究制定了《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送你单位征求意见,各地书面意见请于2011年7月8日前反馈我司车辆管理处。
联系人:柴晓军电话 010-65293754,传真:010-65292740。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章)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道路运输事故,规范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监管平台、监控平台的建设管理及车载终端的安装使用,保障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以下简称联网联控系统)各级平台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重点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终端的安装、使用、维护应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重点营运车辆是指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以及其它按规定应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以下简称卫星定位装置)的营运车辆。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作为联网联控系统的技术支持单位。
地市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
地市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职责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
第四条联网联控系统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企业为主的原则进行。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五条 道路运输企业职责
(一)负责对本单位所属车辆安装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2011)的卫星定位装置;
(二)负责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并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所属车辆的动态监控工作全面负责;
(三)企业可以选择通过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的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为其提供车辆安全监控服务;
(四)企业应保证所属车辆接入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JT/T796-2011)的监控平台,及时向上级监管平台传输定位数据,并保证数据上传的真实性、准确性、实效性;
(五)企业监控平台应准确、完整地录入车辆和驾驶员的基础资料、车辆技术档案信息,记录车辆行驶情况等信息;
(六)企业应建立动态监控工作台帐,根据车辆行经道路实际情况,设置相应车辆行驶速度限速标准;
(七)企业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监控车辆行驶动态,分析处理动态信息;建立监控值班制度,实现对营运车辆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动态监控;对上级监管平台发出的指令进行应答,并执行相关要求;
(七)企业应保证所属车辆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工作正常,确保车辆在线时间;
(八)企业应按照规定及时纠正和处理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驾驶行为并记录存档,严重违法或多次违法驾驶信息应至少保存1年时间;
(九)企业应对驾驶员人员故意破坏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行为,以及不严格监控车辆行驶动态的值守人员给予处罚。
第六条 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职责
(一)通过交通运输部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的卫星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以下简称运营商)方可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提供卫星定位系统服务;
(二)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维护、使用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及卫星定位终端;
(三)运营商应保证提供给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的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稳定运行,保证所经营的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向管理部门传输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四)运营商应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及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软件升级、设备维修和技术支持,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五)运营商应负责对运输企业监控岗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六)受道路运输企业委托提供各项安全监控服务的运营商,应及时向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所服务的企业提供车辆运行违规信息,并对违规车辆驾驶员进行实时警告。
第七条 地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责
(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
(二)指导、监督、考核运输企业平台监控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将考核结果定期上报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
(三)监督、考核本辖区内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运营商,将考核结果定期上报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
(四)对不能满足安全管理要求和多次违规的运输企业作出相应处罚,并限期整改;
第八条 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责
(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指导、监督下级监管平台、企业监控平台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二)建设和管理本行政区域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监管服务平台;
(三)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运输企业车辆动态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
(四)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级监管、监控平台考核管理办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政府监管平台和企业监控平台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定期上报交通运输部;
(五)对本辖区内从事道路运输行业卫星定位服务的运营商进行监督,组织实施运营商考核、评价活动,规范运营商行为。对无法满足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安全监管监控要求的运营商,取消其为行业提供服务的资格。
第九条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职责
(一)负责全国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交换平台(简称全国平台)的建设、维护、监控和管理工作;
(二)负责对省级监管平台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将运行情况上报交通运输部;
(三)负责联网联控系统的技术支持服务,受部委托组织标准符合性审查工作,对各级监管、监控平台和车载终端进行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并组织对标准符合性审查检测机构的评审和日常管理;
(四)负责协助交通运输部完成对省级监管平台各项考核工作。
第十条 交通运输部职责
(一)统一领导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制定全国联网联控工作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制定技术标准、办法,规范全国道路运输行业卫星定位系统应用工作;
(三)指导、监督和考核各省级平台工作;
(四)建设和管理全国平台,组织技术支持单位保障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正常运行;
(五)领导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工作。
第三章系统维护
第十一条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及运输企业分别负责各自监管平台、监控平台的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对各自所管理的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测,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十二条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及运输企业分别负责各自平台的系统安全。
第十三条 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
(一)网络与计算机设备的日常监测、定期保养、故障诊断与排除;
(二)基础支撑软件的日常运行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
(三)平台应用软件的日常运行维护、完善、优化、拓展、升级等;
(四)系统数据的交换、传输与定期备份;
(五)软硬件配置变更管理;
(六)防病毒、防入侵、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安全维护。
第十四条 系统数据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车辆的定位数据源管理:各级监管平台、企业监控平台负责对本辖区、本单位车辆定位数据的采集、存储和转发。平台间数据传输应严格按照《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数据交换》标准实现。
(二)运政数据源管理:运政数据来源于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日常运政业务管理系统。联网联控系统所需运政数据包括经营业户、营运车辆、从业人员、经营线路等信息。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按照部省道路运政信息联网系统规定的统一运政数据格式,将数据传送至交通运输部及各省联网联控系统省级平台,并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对于不符合有关数据标准的数据,由各省组织进行补充和修正。
(三)地图数据源管理:联网联控系统中的地图数据应采用经国家测绘局批准的正规地图数据,并符合国家测绘局的地图数据加密要求。
第十五条 联网联控系统故障等级分为一般故障和严重故障。一般故障是指局部的、影响面较小、不会引发多方面问题的故障;严重故障是指区域性的、影响面较大、可能引发多方面问题的故障。
第十六条 联网联控系统故障事故处理程序。
一般故障的处理程序:发现或接到故障报告后,由系统维护人员检查故障症状,确定故障范围,查找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故障的办法,并向本级平台的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并备案。在不影响其他使用的情况下,尽快排除故障,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各级平台整理汇总一般事故处理的结果,形成月度统计表上报上级监管机构。
严重故障的处理程序:发现或接到故障报告后,管理或系统维护部门要立即检查故障症状,查明故障范围,在查找故障原因的同时,立即报告该级平台的主管领导并备案并上报交通运输部。主管领导根据故障性质启动应急预案,按预案规定程序组织部门抢修。各级平台整理汇总严重事故处理的结果,形成月度统计表上报交通运输部。
第十七条 联网联控系统故障处理根据各级平台的职责分工,由网络管理、系统维护部门(人员)负责解决。
(一)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负责解决全国平台范围内所出现的各类软硬件系统故障;当全国平台与省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确定故障处理责任方,组织监督责任方的故障处理,排除系统故障,对省级平台数据传输的恢复,提供技术支持,向交通运输部上报故障处理报告。
(二)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解决省级平台范围内的所出现的所有的软硬件系统故障;当全国平台与省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将数据中断原因上报到交通运输部,负责恢复省级平台的数据传输,并对全国平台的数据传输的恢复,提供技术协助;当省级平台与企业及地区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确定故障处理责任方,组织监督责任方的故障处理,排除系统故障。
(三)地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解决地区级平台范围内的所出现的所有的软硬件系统故障;当省级平台与地区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将数据中断原因上报省级平台运行维护人员,负责恢复地区级平台的数据传输,并对地区级平台的数据传输的恢复,提供技术协助;当地市级平台与企业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确定故障处理责任方,组织监督责任方的故障处理,排除系统故障。
(三)运输企业和运营商:负责解决企业级平台范围内出现的所有的软硬件系统故障,保证定位数据上传的稳定性;当省级平台或地市级平台与企业级平台发生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企业级平台端数据传输的恢复,并向上级监管平台上报故障报告。
第四章考核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为保证联网联控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各级应逐级建立考核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制度应作为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内容。
第十九条 建立季度考核制度。交通运输部组织联网联控系统季度综合考核,通过全国平台实现对省级平台运行情况的考核,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通过省级监管平台实现对下级监管平台运行情况的考核,地市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通过地市级监管平台或客户端实现对企业监控平台运行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 建立定期考核制度。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定期对下级监管平台、监控平台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各运输企业或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考核情况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进行汇总,统一上报交通运输部。
第二十一条 各级平台考核指标包括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车辆在线率、车辆上线率、车辆入网率、车辆警情处置率、平台故障情况以及数据质量情况。
车辆在线率:10分钟内连接到企业监控平台和政府监管平台且正常定位的车辆总数占入网车辆总数的比率;
车辆上线率:在设定时间内(分为月度、)在线连接到企业监控平台和政府监管平台且当前处于营运状态的车辆总数占入网车辆总数的比率;
车辆入网率:当前或曾经接入企业监控平台和政府监管平台车辆总数占本辖区内所有重点营运车辆的比率;
车辆警情处置率:指监管平台或监控平台处理车辆警情数量占报警总数的比例;
平台故障情况:指监管平台上下级之间或监管平台与监控平台之间由于设备或链路问题引起的数据传输中断时间、中断次数、处理情况等;
数据质量情况:数据质量包括各级监管平台和监控平台上报车辆卫星定位数据质量及运政数据质量情况。
第二十二条 奖惩措施
(一)长期无法达到安全监控工作要求的企业,应按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并接受相应的处罚。企业监控平台运行情况考核应纳入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估、日常安全管理考核和质量信誉考核,作为营运车辆审验依据,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应给予通报,情节严重的吊销其道路运输证。
(二)建立运营商考评制度。不能满足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安全监管监控要求的运营商,应按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并接受相应的处罚;整改不力或造成企业重大安全事故的,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取消其为行业提供服务的资格,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运营商平台考评不合格的,应重新进行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标准符合性审查仍不合格的,取消其进入道路运输行业的服务资格。
(三)部、省、地市各级监管平台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应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标准符合性审查仍不合格的将进行全国通报批评。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 9 月 1 日起实施。
第三篇: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小编推荐]
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
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道路运输事故,规范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监管平台、监控平台的建设管理及车载终端的安装使用,保障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以下简称联网联控系统)各级平台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重点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终端的安装、使用、维护应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重点营运车辆是指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 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以及其它按规定应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以下简称卫星定位装置)的营运车辆。
第三条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作为联网联控系统的技术支持单位。
地市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
第 1 页
地市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职责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
第四条
联网联控系统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企业为主的原则进行。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五条
道路运输企业职责
(一)负责对本单位所属车辆安装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2011)的卫星定位装置;
(二)负责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并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所属车辆的动态监控工作全面负责;
(三)企业可以选择通过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的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为其提供车辆安全监控服务;
(四)企业应保证所属车辆接入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JT/T796-2011)的监控平台,及时向上级监管平台传输定位数据,并保证数据上传的真实性、准确性、实效性;
(五)企业监控平台应准确、完整地录入车辆和驾驶员的基础资料、车辆技术档案信息,记录车辆行驶情况等信息;
(六)企业应建立动态监控工作台帐,根据车辆行经道路实际情况,设置相应车辆行驶速度限速标准;
(七)企业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监控车辆行驶动态,分析处理动
第 2 页
态信息;建立监控值班制度,实现对营运车辆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动态监控;对上级监管平台发出的指令进行应答,并执行相关要求;
(七)企业应保证所属车辆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工作正常,确保车辆在线时间;
(八)企业应按照规定及时纠正和处理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驾驶行为并记录存档,严重违法或多次违法驾驶信息应至少保存1年时间;
(九)企业应对驾驶员人员故意破坏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行为,以及不严格监控车辆行驶动态的值守人员给予处罚。
第六条 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职责
(一)通过交通运输部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的卫星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以下简称运营商)方可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提供卫星定位系统服务;
(二)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维护、使用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及卫星定位终端;
(三)运营商应保证提供给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的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稳定运行,保证所经营的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向管理部门传输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四)运营商应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及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软件升级、设备维修和技术支持,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五)运营商应负责对运输企业监控岗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六)受道路运输企业委托提供各项安全监控服务的运营商,应及时向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所服务的企业提供车辆运行违规信息,并对违规车辆驾驶员进行实时警告。
第 3 页
第七条
地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责
(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
(二)指导、监督、考核运输企业平台监控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将考核结果定期上报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
(三)监督、考核本辖区内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运营商,将考核结果定期上报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
(四)对不能满足安全管理要求和多次违规的运输企业作出相应处罚,并限期整改;
第八条
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责
(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指导、监督下级监管平台、企业监控平台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二)建设和管理本行政区域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监管服务平台;
(三)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运输企业车辆动态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
(四)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级监管、监控平台考核管理办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政府监管平台和企业监控平台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定期上报交通运输部;
(五)对本辖区内从事道路运输行业卫星定位服务的运营商进行监督,组织实施运营商考核、评价活动,规范运营商行为。对无法满足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安全监管监控要求的运营商,取消其为行业提供服务的资格。
第 4 页
第九条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职责
(一)负责全国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交换平台(简称全国平台)的建设、维护、监控和管理工作;
(二)负责对省级监管平台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将运行情况上报交通运输部;
(三)负责联网联控系统的技术支持服务,受部委托组织标准符合性审查工作,对各级监管、监控平台和车载终端进行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并组织对标准符合性审查检测机构的评审和日常管理;
(四)负责协助交通运输部完成对省级监管平台各项考核工作。第十条
交通运输部职责
(一)统一领导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工作,制定全国联网联控工作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制定技术标准、办法,规范全国道路运输行业卫星定位系统应用工作;
(三)指导、监督和考核各省级平台工作;
(四)建设和管理全国平台,组织技术支持单位保障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正常运行;
(五)领导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工作。
第三章 系统维护
第十一条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及运输企业分别负责各自监管平台、监控平台的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对各自所管理的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测,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 5 页
第十二条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及运输企业分别负责各自平台的系统安全。
第十三条
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
(一)网络与计算机设备的日常监测、定期保养、故障诊断与排除;
(二)基础支撑软件的日常运行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
(三)平台应用软件的日常运行维护、完善、优化、拓展、升级等;
(四)系统数据的交换、传输与定期备份;
(五)软硬件配置变更管理;
(六)防病毒、防入侵、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安全维护。第十四条
系统数据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车辆的定位数据源管理:各级监管平台、企业监控平台负责对本辖区、本单位车辆定位数据的采集、存储和转发。平台间数据传输应严格按照《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数据交换》标准实现。
(二)运政数据源管理:运政数据来源于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日常运政业务管理系统。联网联控系统所需运政数据包括经营业户、营运车辆、从业人员、经营线路等信息。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按照部省道路运政信息联网系统规定的统一运政数据格式,将数据传送至交通运输部及各省联网联控系统省级平台,并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对于不符合有关数据标准的数据,由各省组织进行补充和修正。
(三)地图数据源管理:联网联控系统中的地图数据应采用经国
第 6 页
家测绘局批准的正规地图数据,并符合国家测绘局的地图数据加密要求。
第十五条
联网联控系统故障等级分为一般故障和严重故障。一般故障是指局部的、影响面较小、不会引发多方面问题的故障;严重故障是指区域性的、影响面较大、可能引发多方面问题的故障。
第十六条
联网联控系统故障事故处理程序。
一般故障的处理程序:发现或接到故障报告后,由系统维护人员检查故障症状,确定故障范围,查找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故障的办法,并向本级平台的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并备案。在不影响其他使用的情况下,尽快排除故障,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各级平台整理汇总一般事故处理的结果,形成月度统计表上报上级监管机构。
严重故障的处理程序:发现或接到故障报告后,管理或系统维护部门要立即检查故障症状,查明故障范围,在查找故障原因的同时,立即报告该级平台的主管领导并备案并上报交通运输部。主管领导根据故障性质启动应急预案,按预案规定程序组织部门抢修。各级平台整理汇总严重事故处理的结果,形成月度统计表上报交通运输部。
第十七条
联网联控系统故障处理根据各级平台的职责分工,由网络管理、系统维护部门(人员)负责解决。
(一)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负责解决全国平台范围内所出现的各类软硬件系统故障;当全国平台与省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确定故障处理责任方,组织监督责任方的故障处理,排除系统故障,对省级平台数据传输的恢复,提供技术支持,向交通运输部上报故障处理报告。
(二)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解决省级平台范围内的所出
第 7 页
现的所有的软硬件系统故障;当全国平台与省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将数据中断原因上报到交通运输部,负责恢复省级平台的数据传输,并对全国平台的数据传输的恢复,提供技术协助;当省级平台与企业及地区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确定故障处理责任方,组织监督责任方的故障处理,排除系统故障。
(三)地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解决地区级平台范围内的所出现的所有的软硬件系统故障;当省级平台与地区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将数据中断原因上报省级平台运行维护人员,负责恢复地区级平台的数据传输,并对地区级平台的数据传输的恢复,提供技术协助;当地市级平台与企业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确定故障处理责任方,组织监督责任方的故障处理,排除系统故障。
(三)运输企业和运营商:负责解决企业级平台范围内出现的所有的软硬件系统故障,保证定位数据上传的稳定性;当省级平台或地市级平台与企业级平台发生数据传输中断时,负责企业级平台端数据传输的恢复,并向上级监管平台上报故障报告。
第四章 考核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为保证联网联控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各级应逐级建立考核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制度应作为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内容。
第十九条
建立季度考核制度。交通运输部组织联网联控系统季
第 8 页
度综合考核,通过全国平台实现对省级平台运行情况的考核,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通过省级监管平台实现对下级监管平台运行情况的考核,地市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通过地市级监管平台或客户端实现对企业监控平台运行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
建立定期考核制度。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定期对下级监管平台、监控平台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各运输企业或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考核情况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进行汇总,统一上报交通运输部。
第二十一条
各级平台考核指标包括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车辆在线率、车辆上线率、车辆入网率、车辆警情处置率、平台故障情况以及数据质量情况。
车辆在线率:10分钟内连接到企业监控平台和政府监管平台且正常定位的车辆总数占入网车辆总数的比率;
车辆上线率:在设定时间内(分为月度、)在线连接到企业监控平台和政府监管平台且当前处于营运状态的车辆总数占入网车辆总数的比率;
车辆入网率:当前或曾经接入企业监控平台和政府监管平台车辆总数占本辖区内所有重点营运车辆的比率;
车辆警情处置率:指监管平台或监控平台处理车辆警情数量占报警总数的比例;
平台故障情况:指监管平台上下级之间或监管平台与监控平台之间由于设备或链路问题引起的数据传输中断时间、中断次数、处理情况等;
数据质量情况:数据质量包括各级监管平台和监控平台上报车辆
第 9 页
卫星定位数据质量及运政数据质量情况。
第二十二条
奖惩措施
(一)长期无法达到安全监控工作要求的企业,应按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并接受相应的处罚。企业监控平台运行情况考核应纳入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估、日常安全管理考核和质量信誉考核,作为营运车辆审验依据,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应给予通报,情节严重的吊销其道路运输证。
(二)建立运营商考评制度。不能满足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安全监管监控要求的运营商,应按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并接受相应的处罚;整改不力或造成企业重大安全事故的,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取消其为行业提供服务的资格,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运营商平台考评不合格的,应重新进行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标准符合性审查仍不合格的,取消其进入道路运输行业的服务资格。
(三)部、省、地市各级监管平台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应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标准符合性审查仍不合格的将进行全国通报批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 9月 1日起实施。
第 10 页
第四篇:泉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营运车辆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泉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营运车辆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通
知
来源:
发布单位:泉州市地方税务局
文号:泉地税发〔2009〕98 号
索引号:QZ00807-0200-2009-00004 发布日期: 2009-12-04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营运车辆税收征管,现将《营运车辆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市局征管科反馈。
附件1:泉州市营运车辆税收最低定额标准表
附件2: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自行申报(申报变更)纳税定额表
附件3: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申报确认表 附件4: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明细表
附件5: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增减变动明细表 附件6:代征车辆户管台账 附件7:代征车辆分户台账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四日
营运车辆税收征收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市营运车辆税收征收管理,规范征管秩序、防止税款流失,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征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对象
(一)在泉州市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登记注册,并使用机动运输车辆提供公路客货运输劳务的企事业单位、个体户;
(二)提供公路客货运输劳务,其运营的机动车辆车籍地在泉州市的个人;
(三)未依法登记注册,车辆又未落籍,但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在泉州市内,使用机动运输车辆提供公路客货运输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以上适用对象均为本办法所称的“营运车辆纳税人”。
二、户籍管理
(一)提供公路客货运输劳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户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但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内;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其机构所在地地税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上述纳税人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向其机构所在地地税机关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1.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2.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3.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4.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业主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
5.道路运输证; 6.机动车行驶证。
(二)营运车辆纳税人机构所在地地址、所属车辆数量或核定载质量(客数)等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三)营运车辆纳税人因机构所在地地址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注销登记前,或者机构所在地地址变动前,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自注销税务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迁达地地税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三、征收管理
(一)征管模式。对营运车辆纳税人的征收管理,地税机关可分别采取自管、委托代征、自管与委托代征相结合等模式,具体模式由各县级局根据管征实际确定。
凡具备直接征收条件的,如货运、客运公司(包括出租车公司)应纳入自管范围。
纳入自管范围的营运车辆纳税人以下简称“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委托代征单位代征的营运车辆纳税人以下简称“委托代征营运车辆纳税人”。
(二)征收方式及标准。
1.对账证健全,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总额,按规定提供纳税资料、办理纳税申报、履行纳税义务的营运车辆纳税人,实行查账征收。2.对有《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所列情形之一的营运车辆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其中,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的,或者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的,企业类营运车辆纳税人实行定期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个体类营运车辆纳税人实行定期定率征收;除此之外的,实行定期定额征收。
对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单车最低定额标准详见《泉州市营运车辆税收最低定额标准表》(附件1)。没有固定营运线路、始发站点、发车时间的旅游车辆,月最低核定营业额按对应客运车辆标准的80%执行,其他专用车辆月最低核定营业额由各县级局确定后向市局征管部门报备。
各级地税机关应积极引导营运车辆纳税人健全账证,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核算,逐步扩大查账征收的范围。
(三)定额核定。对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营运车辆纳税人按以下程序核定定额:
1.自行申报。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要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并填报《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自行申报(申报变更)纳税定额表》(详见附件2)。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申报的经营额为预估数。
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所属车辆数量、核定载质量(客数)、月经营额发生变化的,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变更,并填报《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自行申报(申报变更)纳税定额表》。
2.核定定额。主管地税机关根据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自行申报情况和《泉州市营运车辆税收最低定额标准表》,在调查基础上,采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核定方法初步核定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的具体定额,并计算应纳税额,填制《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审批表》。
3.定额公示。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将核定定额的初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五个工作日。
主管地税机关应当收集、整理公示意见和建议,对意见集中的纳税人组织调查、分析,对需要调整的应予调整,不予调整的也应记录理由备案。
4.上级核准。主管地税机关将《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审批表》以及相关资料报经县级局审核批准后,填制《核定定额通知书》。
5.下达定额。主管地税机关将《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自行申报(申报变更)纳税定额表》附在《核定定额通知书》后一并送达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执行。
6.公布定额。主管地税机关将最终确定的定额和应纳税额情况在原公示范围内进行公布。
(四)申报纳税期限。营运车辆纳税人必须依照税务机关确定的期限向主管地税机关或代征单位申报缴纳营运车辆税收。
(五)停、复驶管理。
1.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营运车辆纳税人(含个人)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地税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在申报办理停业登记时,应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如实填写《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说明停业理由、停业期限、停业前的纳税情况和发票的领、用、存情况,并注明停驶车辆的停放地点。地税机关应收存其税务登记证件及副本、发票领购簿、未使用完的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
营运车辆纳税人所属车辆出现停驶的,应当在停驶前向主管地税机关填报《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具体列明停驶车辆的行驶证号牌号码、车辆类型、核定载质量(客数),说明停驶理由、停驶期限、停放地点。
车辆停驶事由有下列特殊情形的,应在填报《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时,一并提供相应的材料:
(1)车辆肇事的,应出具交警部门对肇事车辆的《暂扣通知单》;(2)车辆被盗的,应提供公安机关出具的车辆被盗立案证明。2.营运车辆纳税人在申报停业、车辆停驶期间发生纳税义务 的,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报缴纳税款。
3.营运车辆纳税人应当在恢复营运之前,申报办理复业登记,填写《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领回并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及其停业前领购的发票等。
4.各县级局应扎实做好停驶车辆的检查核实工作。对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应按月逐户开展实地核查,并由两位以上税管员签注说明核查情况;对委托代征营运车辆纳税人,应按月获取代征单位停、复驶车辆信息(信息内容包含停复驶车辆的行驶证号牌号码、车辆类型、停复驶日期等),实地开展抽查比对工作,防止税款流失。
(六)车辆跨区转让管理。营运车辆纳税人跨县(市、区)转让车辆的,如转让的车辆已在原车籍地缴纳相关税费,且纳税人能够提供、出具相关完税证明的,新车籍地主管地税机关或其代征单位,不再征收或代征相关税费。
不论何种原因形成重复纳税的,由新车籍地主管地税机关给予办理退税或在下一个申报纳税期的应纳税款中给予抵缴。
代征单位对营运车辆纳税人所属车辆,在原车籍地所缴纳的税费等存在疑问或异议的,应及时与委托代征单位联系解决。
(七)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的审核确认。1.审核确认的对象:
车辆营运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应税劳务(即“自货自运”),或者属于“服务业”税目征税范围的应税劳务。
车辆营运行为的界定以行驶证上载明的使用性质为营运性质,或者有办理道路运输证为准。
2.审核确认的流程:
所有人(车主)填报《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申报确认表》→县级局审核确认→书面通知所有人(车主)审核情况→(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委托代征营运车辆纳税人)书面通知代征单位。
3.国家机关、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审核确认的要件:(1)应提供的资料:《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申报确认表》(详见附件3)和机动车行驶证复印件。
(2)审核确认的必备条件:
①国家机关、行政部门审核内容:机动车行驶证登记的所有人与《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申报确认表》中申报人印章名称相对应。
②企事业单位审核内容:一是车辆为纳税人购置并拥有。机动车行驶证登记的所有人应与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法人名称相对应。二是财务制度较规范。购置车辆的各项费用由单位账上支出;车辆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与车辆相关的各项费用(包括驾驶员工资、汽车维修维护费、保险费、油费等)列入成本费用核算。
③属于“服务业”税目征税范围的应税劳务的审核内容除上述①、②两点外,还应对营运车辆纳税人已纳“服务业”营业税的情况进行审查。
4.对个人车主审核确认的要件,包括其应提供的资料及必须具备的条件等由各县级局参照上述国家机关、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审核内容具体确定。
(八)自管营运车辆信息的管理。
1.县级局应于每年12月10日前将下《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明细表》(详见附件4)传递给代征单位。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的车辆,凡未在本表中列明的,一律由代征单位代征相关税费。
2.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所属车辆数量如发生增减变动的,应于变动当月将相关车辆的有关资料(包括机动车行驶证号牌号码、车辆类型、核定载质量或客数、具体事由)报送主管地税机关。由主管地税机关核实、县级局审核后,将《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增减变动明细表》(详见附件5)传递给代征单位,代征单位对本表中新增的车辆不再代征相关税费,而对减少的正常营运车辆应代征相关税费。
3.县级局及代征单位应设置税务机关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台账,并根据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增减变动情况及时给予调整,做到台账信息与纳税人信息、税务机关信息与代征单位信息一一对应。
4.县级局应在每年11月底前与代征单位联合开展当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税收专项清理工作。清理中如发现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信息与申报纳税情况不匹配或有逃税行为的,可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八十条之规定相应延长清理期限。
5.市局直属分局、外税分局应根据本款第1、2项的规定,将《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明细表》、《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增减变动明细表》于相应时间内报送对应的县级局,由县级局统一传递给代征单位;专项清理工作应根据本款第4项的规定自行组织开展。
四、发票管理
符合代开发票条件的营运车辆纳税人,可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代开发票,申报征收窗口依据经审查同意的《代开发票申请表》为其代开发票。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营运车辆纳税人,当月到地税机关开具货运发票所缴纳的税款可抵减其当月的应纳定额税款,具体操作按《福建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对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的通知》(闽地税政一〔2003〕17号)执行。代征单位代征税款费时,纳税人能提供对应申报期完税凭证的,按本条规定执行。
五、档案管理
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以及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委托代征营运车辆纳税人,其征管资料档案的管理根据各级有关规定、要求收集归档。其他委托代征营运车辆纳税人的征管资料档案管理按以下要求执行:
(一)车辆户籍基础资料。县级局应协调代征单位根据委托代征的车辆户籍信息建立《代征车辆户管台账》(详见附件6),并根据当各月的车辆代征信息、交通、交警等部门的比对信息,及时更新、修正、补充征管台账。征管台账主要内容依次为序号、行驶证号牌号码、所有人(车主)、经济类型、车辆类型、核定载客数(客车)、核定载质量(货车)、购置日期、落籍日期、车籍登记地、道路运输证发证日期、是否已办理税务登记、征收方式、月核定最低营业额等。
(二)车辆申报资料。代征单位应建立《代征车辆分户台账》(详见附件7),根据代征营运车辆纳税人申报缴纳情况逐日逐笔录入,完税凭证及其他涉税资料也与分户台账对应的先后顺序收集,按日归档。月份终了后,形成按日排序、按月汇总的分户台账。代征单位如设置多个窗口代征税款的,分户台账和涉税资料应每日进行归集,确保两者间的对应关系。
(三)交接归档。县级局应指定专人通过一定的介质,按月获取代征单位的征管台账和分户台账,核对、接收完税凭证和停复业等其他涉税资料,以及欠税信息等,并给予整理、归档。
六、其他规定
(一)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审核确认和自管营运车辆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车辆车籍登记地与机构所在地不一致的,机构所在地县级局应将《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申报确认表》或《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明细表》报送市局征管部门,由市局征管部门传递给相应的代征单位。
(二)县级局应主动加强与车辆税收代征单位的协调联系,确保代征单位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定额标准代征税费款,做到标准、税率适用准确,税目区分清晰,税费征收齐全。
(三)县级局应根据车辆税收委托代征工作实际,特别是代征单位反馈的意见建议,通过运维管理平台及时反映车辆税收征管软件完善、升级方面的有关需求,进一步推进营运车辆税收征收管理。
(四)县级局应深入做好宣传工作,将营运车辆纳税人应尽的纳税义务、享受的权利,申报纳税地点、纳税期限等,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短信等多种渠道与方式告知纳税人,并积极作好引导工作。
(五)县级局应加大营运车辆税收征管协税护税网络的构建力度,加强与代征单位以及交警等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及时获取营运车辆落籍、年检等相关信息,进一步强化税源监控。同时,依托有关部门在税源控管等方面的优势,协同开展欠税清理工作。
七、本办法未涉及的营运车辆纳税人应纳的其他地方税收,如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税等,依照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执行。
八、本办法未涉及的市内公共汽车(包括小公共汽车)所提供的城市客运劳务,由各县级局参照本办法规定的单车最低定额标准等,结合当地实际具体制定相应的管征措施。
九、本办法自2010年1月份(申报期)起执行。原《泉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重新调整营运车辆税收核定标准的通知》(泉地税发〔2008〕122号)同时废止。
【附件1】: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自行申报(申报变更)纳税定额表 【附件2】:泉州市营运车辆税收最低定额标准表
【附件3】: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申报确认表 【附件4】: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明细表
【附件5】: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增减变动明细表 【附件6】:代征车辆户管台账 【附件7】:代征车辆分户台账
阅读次数: 1026
第五篇: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交公路
【发布单位】交通运输部
【发布文号】交公路发〔2009〕731号 【发布日期】2009-11-27 【生效日期】2009-11-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交公路发〔2009〕7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建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
现将《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公路 信息 办法 通知
抄送:驻部纪检监察局、部质量监督总站。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09年12月1日印发
文档附件:
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doc
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市场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 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征集、更新、发布、管理等活动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是指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建设管理有关部门或单位、公路行业社团组织、司法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以及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记录、归集的能够反映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市场表现等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
第四条第四条 信用信息管理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第五条 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第六条第六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发布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许可的公路工程从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奖惩记录、信用评价结果,以及国家审批或核准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信息等;
(三)指导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工作。
第七条第七条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实施细则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和完善省级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三)发布以下信息:
1.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基本情况(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发布的除外);
2.本行政区域内从业单位的奖惩记录和信用评价结果;
3.公路建设项目信息;
4.其他与公路建设市场有关的信息。
(四)向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送从业单位奖惩信息、信用评价结果、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信息、其他与公路建设市场有关的信息。
第三章 信用信息内容
第八条第八条 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包括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基本信息、表彰奖励类良好行为信息、不良行为信息和信用评价信息。
第九条第九条 从业单位基本信息是区分从业单位身份、反映从业单位状况的信息,主要有:
(一)从业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登记基本情况及组织机构代码;
(二)基本财务指标、在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帐户情况;
(三)资质、资格情况;
(四)主要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从业人员的职称及执业资格基本状况;
(五)自有设备基本状况;
(六)近5年主要业绩及全部在建的公路项目情况等。
第十条第十条 从业单位表彰奖励类良好行为信息主要有:
(一)模范履约、诚信经营,受到市级及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公路建设有关的政府监督部门或机构表彰和奖励的信息;
(二)被省级及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评价为最高信用等级(AA级)的记录。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从业单位不良行为信息主要有:
(一)从业单位在从事公路建设活动以及信用信息填报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要求,受到市级及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公路建设有关的政府监督部门或机构行政处罚及通报批评的信息;
(二)司法机关、审计部门认定的违法违规信息;
(三)被省级及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评价为最低信用等级(D级)的记录。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信用评价信息是省级及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公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企业信用评价规则,对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从业行为状况的评价结果。
第四章 信用信息征集与更新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按以下方式征集,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汇总录入:
(一)基本信息由从业单位按规定自行登录填报,对真实性负责;
(二)表彰奖励类良好行为信息由市级及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公路建设有关的单位或涉及的从业单位提供。从业单位自主提供的,需附相关表彰奖励确认文件;
(三)不良行为信息由市级及以上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公路建设有关的单位提供;
(四)信用评价信息由国务院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分别录入。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公路建设项目法人或建设管理单位应及时将在建项目情况及从业单位承担项目情况、履约情况,按项目管理权限报相关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复核后记入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其他政府监督部门、司法机关、金融机构的联系,逐步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渠道,保证从业单位信用信息征集及时、完整、准确。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工程所在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从业单位主要业绩和在建项目信息真实性进行动态审核,并负责受理举报。从业单位注册所在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其他基本信息进行动态审核,并负责受理举报。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均可对从业单位基本信息进行复核、调查。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从业单位基本信息在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处于锁定状态,发生变化的,应于10个工作日内向负责公布相应信息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后予以更新。
公路建设市场其他信用信息按照随时报送、随时复核、随时更新的原则,实现动态更新。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省级及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工作制度,指定专人或委托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保证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及时更新。
第五章 信用信息发布与管理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省级及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通过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发布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按照部、省两级建立。省级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应按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布的接口标准与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做到互联互通。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信用信息发布应保守从业单位商业秘密和从业人员个人隐私,不得侵犯其合法权益。从业单位基本帐户等商业信息仅供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市场管理用,不对外公布。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信用信息发布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设定:
(一)从业单位基本信息公布期限为长期;
(二)表彰奖励类良好行为信息、不良行为信息公布期限为2年,信用评价信息公布期限为1年,期满后系统自动解除公布,转为系统档案信息。
行政处罚期未满的不良行为信息将延长至行政处罚期满。
上述期限均自认定相应行为或作出相应决定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从业单位基本信息虚假的,均可向负责公布从业单位基本信息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举报。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省级及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查实从业单位填报信息虚假的,即列入不良行为信息,并按相关评价规则扣减其信用评价得分。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从业单位认为公布的信用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应及时向负责公布相应信息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负责公布信用信息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并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发布的从业单位基本信息是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审批资质企业进入公路建设市场的基础资料,企业参与公路工程资格审查和投标时,可不再提交有关业绩、主要人员资历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可查阅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信息。
未记录在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从业单位、业绩和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公路建设项目投标时可不予认定。
上述具体要求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规定。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省级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规定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定。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激励机制。对信用好的从业单位在参与投标数量、资格审查、履约担保金额、质量保证金额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奖励,对信用等级低和不良行为较多的从业单位要重点监管,根据不同情节提出限制条件。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省级及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动态管理中,发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的人员、业绩等指标低于相关资质、资格标准要求的,应对该单位提出整改预警,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可采取限制投标的措施,直至依法降低其资质等级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公路建设市场中实行执业资格制度的各类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