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卖骑手闯红灯现象调查
“美团”“百度”骑手闯红灯现象调查
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网上点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一些网上点餐app迅速成为人们手机中必备软件。当然其中缺少不了人力,需要劳动力给客户送餐。然而,送餐的时间化和质量化使得骑手不顾自身危险,在送餐时间内闯红灯、超车等,这就造成了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本次调查以汉中市部分骑手为研究主体,成员通过调查、采访、座谈等方式调查骑手闯红灯现象,具体了解骑手闯红灯行为的特点、类型和现状等。了解骑手闯红灯给交通秩序带来哪些负面影响,积极探讨骑手给交通秩序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来方法。本次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骑手,在保证自身安全下让送餐质量化和时间化,让交通实现有序化和高速化。
目的:了解外卖骑手闯红灯的行为因素,探讨骑手给交通带来的问题及应当措施。与此同时,调查出外卖火热的原因。
二、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汉中市美团、百度骑手 调查的方式:(1)问卷法:通过网络技术,用星问卷软件设置问题,采取匿名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向汉中市骑手进行发放。
(2)访谈法: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5人,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通过交谈的方式了解骑手目前闯红灯现象的状况。
三、调查过程
1.小组成员对比各个选题,讨论决定选题名称
2.各成员收集整理并阅读关于选题相关的调查资料3.设计、分发、整理调查问卷
4.各成员进行数据整理并讨论调查结果 5.探讨骑手给交通带来的问题与对策
6.各小组成员交流调查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及撰写调研报告
四、调查结果展示与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外卖作为新兴产业逐渐兴起,外卖“骑手”也成为一道风景,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风雨无阻。然而,由他们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时常上演。他们不仅对自身安全不负责,更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秩序。送外卖,要快,但更要安全。可谓是“瞬息万变”“一日千里”。
生活本来就是一种享受,外卖app的发展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时地凸现出来。以下是我们通过访谈式的对5名骑手的调查结果与分析。1.一路飞驰冲刺只为送达更准时 是什么让你们外卖“骑手”急于送餐而忽视交通安全?
采访发现,“限时送达”的行规诱发不少外卖“骑手”铤而走险。此外,部分外卖“骑手”安全意识不强,不遵守交通法规,再加上电动车质量参差不齐,从而频频引发交通事故。
“没有底薪,按件提成,送得多、送得及时赚得就多。”一外卖平台“骑手”小张告诉我。据了解,目前汉中市场各大外卖平台的点单量处于快速增长期,所提供的服务涵盖早餐、中餐、晚餐和下午茶等多个时段的配送。但是由于线上点单量与线下配送能力有时不匹配,特别是高峰期,客户“催单”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平台对“骑手”的考核是接单量及是否按点送达,如果晚点就要扣钱。因此,不少“骑手”只能“见缝插针”与时间赛跑,而将交通法规搁置一边。
以“骑手”小张所在的外卖平台为例,他们公司规定必须在接到顾客订单后半小时内完成送餐,配送半径在六公里之内。“从餐品配菜、出炉再到送出,半小时时间非常紧。有时遇到阴雨天或交通拥堵,根本来不及,只能被扣钱。”小张说。
不仅如此,由于晚点,外卖“骑手”还会遭遇顾客差评,而这也会影响他们的信誉和收入。“有几单明明是商家配菜超时了,但顾客不理解,给了低分,让我很郁闷。”小张说。
除严格的考评机制外,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电动车质量不一也是造成外卖送餐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据陆柯熹介绍,他在工作中,发现不少外卖“骑手”都有侥幸心理,不听从交警指挥,认为闯红灯、逆行、随意穿行等行为不碍事,不会引发交通事故。还有人认为,即使违反了交通法规,顶多被教育一下,也不会受到处罚。
此外,一些外卖“骑手”为节约成本,专门选择二手电动车作为送餐工具。这些电动车大多存在制动不合格、喇叭不响、行车不稳等问题。有的还私自在电动车上加装遮阳棚,影响电动车的安全性能,埋下事故隐患。2.入职门槛低 超时率考核严?
就外卖骑手存在的上述问题,荷花小区和宝洁附近多位提供外卖的商家表示,他们忙起来根本顾不过来,况且,外卖骑手乱停车也就一会儿,影响并不会太大。还有部分商家称,外卖小哥“不是店里的人”,他们管不着。
2月1日下午,就宝洁附近外卖骑手乱停车等问题,我们以市民的身份咨询了市中区交警大队。工作人员表示会加大巡查力度。当我们表示该问题存在多年时,该工作人员称,交警权限没那么大,电动车停在人行道等情况比比皆是,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随后我们就外卖骑手乱停车的情况分别联系了美团外卖、饿了么外卖、百度外卖的客服人员,对方均表示会将问题记录,之后会有相关人员回复,但截至发稿,我们未收到任何一家外卖平台的实质性答复。
成为一名外卖骑手需要什么条件? 2日,我们以应聘者的身份来到唐塔路与宝山路交口附近一处平台的配送部。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的配餐区域长约4公里,宽度不足3公里,目前有40多名骑手,并且还在不断招人中。
据介绍,外卖骑手的工资根据送单量决定,每单提成为6元,送单越多收入越高,送餐时间是30分钟,如果超时未送达提成将被减为3元。此外,月度考核也与超时率、投诉率和差评率有关,根据数据的好坏奖惩。外卖骑手需要自备电动车或摩托车,“现在很多人都用助力车,1600块钱就能买一辆,不需要挂牌或驾驶证。”
关于对骑手的要求,该工作人员称,只要有健康证和身份证,就能来上班,并且他们可协助办理健康证。学历等其他方面均没有要求,“只要会骑电动车和玩手机就行。”
以上骑手的回答恰好表明了闯红灯现象的发生,同时,外卖骑手数量不断的增加,不难免会给交通带来混乱。
四、国外对闯红灯现象的对策 德国:
德国的罚款比较复杂,他们的驾照只有8分。如果因为闯灯扣1分,可在2年半后清除;如果扣2分,则要5年后变红灯1秒内闯红灯罚90欧元,相当于703元人民币,并且扣1分;如果闯红灯还导致了交通事故,则处罚200到240欧,相当于1561到1874元,并且扣2分,还要禁驾1个月。如果变灯已超1秒以上,直接罚款200欧元,再扣2分,禁驾1个月并且还视情况可吊销驾照/刑事处罚。
伊朗:
在伊朗闯红灯的处罚同我国类似,也是扣分加罚款,一次罚款100万里亚尔,也相当于200元人民币,同时家用车扣分5分,公交出租扣10分,一年最多能扣30分。但是他们连闯黄灯的性质都等同于红灯,处罚相同。
美国:
美国驾照是6分制,吊销后同国内相似,需要重考。美国闯红灯一次扣1-2分,罚款500-600美元,若引起事故会更贵。光是罚款就是一个不小的威慑了,另外闯一次红灯还会带来保费的翻倍,假如原来是600美金,之后每年都会涨到1200美金,保持三年的无违规记录,保费才能降回。
显然,国外对闯红灯惩罚力度是相当严格的,所以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乱闯红灯的骑手进行严厉的惩罚,而且跟德国学习,在公共体系内对乱闯红灯的人进行惩罚。这比起让各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处罚更具可操作性,也更公正、有力。而交警在路口当场进行罚款虽然效果明显,但会遭遇很大阻力,也消耗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相较之下,还是德国那样在公共体系内的惩罚手段更有效。
五、对骑手闯红灯现象的对策
首先,严格落实电动车登记上牌制度。电动车上牌既方便广大市民对已丢失电动车的认领,也利于交通事故执法部门更好地开展交通肇事查处工作。外卖“骑手”作为电动车使用的主体,更要严格执行上牌规定,为自己的出行上把“安全锁”。
其次,要提高外卖“骑手”出行安全意识。各外卖平台要积极落实主体责任,科学设置送餐时间和考评体系,尊重外卖“骑手”的付出。同时,定期对员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并建立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制度,一旦发生外卖“骑手”有交通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教育整改,多次违法并造成后果的要进行对应的处罚。
再次,要加大查处力度。结合全市交通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契机,对外卖“骑手”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做到查处一起,处罚一起,教育一起。
此外,要全方位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优势,对外卖“骑手”进行广泛的交通安全意识宣传。
网络订餐平台回应
从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几家网络订餐平台处了解到,骑手的电动车主要由骑手个人自带,而且目前对于外卖电动车的管理,行业也还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几家网络订餐平台均表示,关于“送餐安全”问题,他们一直很重视对骑手的安全教育。
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求全国所有加盟商通过每天早会、定期安全宣导、培训、骑手入职考试认证、当地交警培训等形式,并月度检核,提高骑手的安全意识。”
百度外卖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百度外卖要求百度骑手必须使用规范的电动车,骑行过程中必须佩戴头盔和相关护具,并在骑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交通规则。“每一位百度骑手入职时,都会接受公司举行的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只有通过培训考核才可以上岗。在每天的晨会中,站长也会反复宣导,强调安全出行,文明出行。”不仅如此,百度外卖还有专门的人员对骑手骑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和拍照取证,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骑手,相关人员会第一时间进行劝阻,并责令其改正。同时,针对情节恶劣者会进行相应的处罚,甚至暂停其配送资质,直至再次培训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据几家网络订餐平台介绍,因为用工模式的不同,平台想要对所有配送员都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显然是很困难的。
六、调查总结。
送外卖,要快更要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外卖作为新兴产业逐渐兴起,外卖“骑手”也成为一道风景,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风雨无阻。然而,由他们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时常上演。他们不仅对自身安全不负责,更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秩序。送外卖,要快,但更要安全。
一方面,从外卖平台入手,加强源头管理。平台要避免以送单量为单一考核依据,交通安全也应纳入考核,从制度上倒逼外卖“骑手”遵守交通法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安全培训,增强其文明交通意识。
另一方面,从交通管理部门入手,加强宣传、加大处罚。交警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卖“骑手”及配送车辆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在广泛宣传安全行车、文明出行意识的同时,要形成严管重处的高压态势,遏制外卖行业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
再者,社会也要营造一种氛围,增加对外卖“骑手”工作的体谅和尊重。特别是在高峰期或恶劣天气,如果你点了外卖,不要催单,不要谩骂,多等一分钟,在对他们尊重的同时,也是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支持。“美团”“百度”骑手闯红灯现象调查
您好!为了了解汉中市外卖行业的发展。耽误您两分钟的时间,帮我们填一份调查表,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感谢您的合作!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段?
A.15以下 B.15-20 C.21-15 D.26-30 E.31-40 F.41-50 G.50以上
3.您现在的最高学位是啥?
小学一下 中专 大专 大学本科 本科以上 4.您是否有过闯红灯现象? A.经常 B.很少 C.没有
5.请问您在什么情况下闯红灯?
A.在紧急情况下 B.等待红灯时间太长 C.公路上没有车 D.从没有闯红灯
6.请问您是否认为闯红灯对自身安全和形象影响不大? 是 否
7.您对闯红灯是什么样的态度?
A.非常危险 B.比较危险 C.无所谓 D.不清楚
8.您认为行人或电动车等乱闯红灯对交通影响大吗? A.非常大 B.一般般C.一点点影响 D.没什么影响
9.怎么看待“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
A.是安全意识薄弱的表现 B.影响社会风气 C.影响国家形象 D.威胁公民生命安全,应杜绝这种行为 10.闯红灯时您确定汽车会停下来避让你吗?
A.会,他不敢撞我 不会这是我错在先 B.不一定,他可能看不见或停不下来
第二篇:行人闯红灯调查
关于行人闯红灯调查与分析
摘要: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后,以一个经济大国的身份站在了世界的面前。国人在沾沾自喜于伟大成就的同时,却放松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方便出行的首选工具,城市交通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行人和车辆对路权的争夺。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迎着闪烁的红灯,一群群的行人跨过斑马线,成为了每一个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法律已经明文禁止闯红灯,并且自身还要面临一定的生命威胁,为何国人还是我行我素,置社会规则于脑后?是什么人会闯红灯,他们为什么闯红灯,难道仅仅归结于他们自身的素质问题。总之,闯红灯这个现象不仅折射出了中国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从侧面反映出了有关监管部门对此行为的无奈和乏力。更深层次的揭露了国人性格的一些缺陷和不足。行人闯红灯,是行人交通违法中最普遍、最明显、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交通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不仅对交通违法者本人的人身存在极大的危险,而且有碍保持道路畅通,更是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极大诱因。要治理行人闯红灯的问题,首先要探究行人这么做的原因以及这他们对于这种行为的看法。找到了“病根”,才能避免“治标不治本”。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首先在校园内进行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闯红灯、原因、现状、素质、调查
一、具体实施步骤:
1、小组讨论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问卷、由组长分配工作
2、在各个宿舍附近、食堂附近、校门口分发调查问卷
3、到南大街的十字路口观察并记录行人闯红灯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30分钟定时计数
4、将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小组讨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写调查报告
二、内容分析:
若把“闯红灯”视作一个风险型决策问题。那么主导行人做决定的就是他会获得的利益、可能遭受的损失以及各自会发生的概率。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大多数人认为只要自己小心,闯红灯并没有那么危险,也就是并不会遭受损失。至于收益,可能并非完全是节约时间,只是觉得等了就“吃亏”,而通过闯红灯则避免了这种损失。而行人在做决策时,基本只关注了自己的利益,没有考虑到对他人、对驾驶员造成的影响。
我们还发现,交通安全的教育极其失败。虽然是法规,但我们倾向于把它看成是道德教育。究其失败的原因,我们的道德教育就只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说法,或是苍白无力的教条,没有触及人们内心的道德需要,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树立起公德意识。
毫无疑问,仅靠道德制约是远远不够的。至少现阶段,一定需要惩罚措施,这某种程 上是在巩固教育的效果。如果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人们学的是一套,做的却会是另一套。我们通常觉得在发达国家乱闯红灯的人很少,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于那些国家公民的整体素质高。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全面,综观世界各国,不少国家都是采用严厉的措施来处罚闯红灯者。
在新加坡,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约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第二次、第三次再闯,最重可以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到50美元不等,虽然数额相对不大,但处罚记录将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终身不能抹去。在德国没有人贸然闯红灯,因为闯红灯者将会面临很严重的后果。这意味着以后,别人可以分期付款、延期支付,而闯红灯者却必须立即支付。别人可以向银行拿到比较长时间的贷款,而闯红灯者却不可以。并且银行给闯红灯者的贷款利率要远比其他人高。
我想人们闯红灯的一巨大诱因是各个利益的驱使,其核心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所以我们对乱闯红灯的人处以经济上的处罚,从而提高乱闯红灯的成本,从而大大减少了人们乱闯红灯的行为。所以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乱闯红灯的行人进行严厉的惩罚,而且跟德国学习,在公共体系内对乱闯红灯的人进行惩罚。这比起让各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
处罚更具可操作性,也更公正、有力。而交警在路口当场进行罚款虽然效果明显,但会遭遇很大阻力,也消耗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相较之下,还是德国那样在公共体系内的惩罚手段更有效。
三、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闯红灯现象的根源还是交通安全意识淡漠、缺乏社会公德心。“跟风”闯红灯的现象恰恰可以说明这一点,如果不闯红灯是社会主流,那么就应该是闯红灯的人受大众影响,“跟风”守法才对。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乱闯红灯的行人进行严厉的惩罚,而且跟德国学习,在公共体系内对乱闯红灯的人进行惩罚。这比起让各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处罚更具可操作性,也更公正、有力。而交警在路口当场进行罚款虽然效果明显,但会遭遇很大阻力,也消耗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相较之下,还是德国那样在公共体系内的惩罚手段更有效。或许有的人认为这样的处罚太小题大做了,但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对乱穿马路闯红灯者的严管重罚是对生命权的保护和尊重,而不是故意为难行人。而严厉的惩罚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想其原因是根据我之前分析的,人们闯红灯的一巨大诱因是各个利益的驱使,其核心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所以我们对乱闯红灯的人处以经济上的处罚,从而提高乱闯红灯的成本,从而大大减少了人们乱闯红灯的行为。
往往一个违规行为便会形成一起交通事故隐患,一个隐患就会酿成一起交通事故,一起交通事故又会导致一幕悲剧。也许,您从未意识到:车祸是那样无情,瞬间会葬送一个人的生命;车祸是那样惨痛,让人饱尝失去亲人的悲楚。谁不希望我们的生活中再多一份美好?谁不希望我们的身边再多一份平安?为了这份美好,为了这份平安,我们不应该把闯红灯作为习惯。只有遵章守法,平安才会伴您一生,只有文明交通,事故才会与您无缘。
第三篇:闯红灯调查问卷
闯红灯调查问卷
日期:
地点:你曾经闯过红灯吗?
□从不□偶尔□经常□每次
如果你有过闯红灯的行为,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
□赶时间□红灯时间太长
□大家都闯了□下意识的行为,没多想
你看到旁边人闯红灯,你会
□不一定,看情况再决定□呆在原地等绿灯亮再过
□跟着他们一起闯红灯□加以劝阻
别人都闯红灯,有一个人却要等绿灯时再通过,你对他的看法是?
□令人尊敬,我也会跟着这么做□理应如此,我一直这么做
□令人尊敬,但自己该闯还闯□太死板,不灵活,我不会像他这么傻
你认为行人闯红灯与车辆闯红灯,哪一种更为严重?
□车辆更严重□两者一样□行人闯红灯更严重
你认为闯红灯与道德素养有关吗
□有关□无关
如果在国外,你会闯红灯吗?
□会□不会如果有规定闯红灯要被罚款,你对这个规定怎么看
□对我没有影响□会在闯红灯前考虑是否继续□不会闯红灯
原因分析:
一 行人闯红灯是个人素质问题。很多行人交通法规意识淡漠,认为闯红灯是小事,没必要大惊小怪。还有些人觉得生命是自己的,闯红灯纯属个人行为,与他人无关。总之,闯红灯的人,能想出种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
二 是管理不够严。用同学们的话说是“行人闯红灯零成本”。同学们说,在交通法规中,行人闯红灯是要受处罚的,但根据他们的调查,这个法规似乎很少实行过。这其中也许有警力不够、实行有难度等诸多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人正是因为闯红灯的“零成本”才闯的。同学们发现,在调查过程中,很少看到交警或协警对闯红灯行为有过劝导或处罚,因此,执法部门对这方面的一些松懈管理应该是有责任的。在调查报告中,同学们查找了一些国外的做法。比如新加坡,行人第一次闯红灯重罚;第二次、第三次再闯,最重可以判监禁。美国对乱闯红灯者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
三 是守法环境淡漠。不少国家的交通文明程度是比较高的,闯红灯等行为,不仅会受处罚,还会遭受舆论的谴责。同学们认为,这是一种“从众心理”,不少人看到身边的人在闯红灯时,也会不自觉地追随而去,进而恶化成红灯如同摆设的交通窘境。一个不文明行为就这样相互感染扩散成了群体行为,久而久之就成了很多人眼里正常的行为。而当看到别人闯红灯时,四 是不少红绿灯设置不合理。
第四篇:外卖网站资料调查
到家美食会
公司业务:
1、为中高端人群提供特色餐厅外卖服务;
2、有自建的物流团队
目前经营地:北京(2012年4月,790家餐厅)、上海(2011年10月,687家餐厅)、杭州(88家餐厅)
经营时间: 11:30-14:30 ;17:30-21:30 送餐时间:1个小时左右,有时候达到2个小时到3个小时,顾客普遍反映等待时间较长 服务费用:每家餐厅收6元送餐费,单一餐厅订餐金额超过200元,免送餐费;推出36元的贵宾卡,免90天的送餐费
订餐付费方式:餐到付款 服务对象:中高级餐厅
送餐团队500多人,融资历史:
1、2010年7月获得晨兴创投的风险投资 2、2011年7月获得鼎辉,北极光(100W美金)等创投基金的风险投资 3、2013年9月2日获得京东、晨兴投资 运营情况:2011年12月用户规模突破15万
2012年总产值1500万人民币
其他:
1、运营公司为北京时尚人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饿了么
公司业务:
1、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极致体验,同时为餐厅提供一体化运营解决方案;
2、没有物流团队。
目前经营地:2009年成立,业务主要覆盖全国12个城市,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苏州、天津、福州、哈尔滨、深圳、南京、长春、厦门。
送餐时间:参照每个商家的经营时间
服务费用:
1、商家入驻平台费用。线下外卖餐厅入驻饿了么平台,需要缴纳一定额度的入驻费用,一般分为三月期、半年期和一年期三种收费形式。这是目前网站主要营收途径。
2、竞位排名展示。这个有点类似百度的竞价排名,但不是按点击数收取费用,更贴切的说是有排名顺序的推荐广告位,在什么位置收取多少展示费用。
订餐付费方式:餐到付款
服务对象:中低端餐厅占80%,客户一般是大学生或者年轻白领 团队:张旭豪(上海交大研究生)、康嘉(上海交大研究生,毕业就开始创业)、CTO汪渊、邓烨;运营团队200多人
融资历史:A轮的金沙江创投200万美元;
B轮经纬创投300万美元;
C轮2013年11月27日,完成2500万美元C轮融资,领投方为红杉资本,跟投方经纬创投、金沙江创投,在该轮融资中,“饿了么”估值接近1亿美元。
投资人:朱啸虎(100万美金投资)
运营情况:日均订单为10万,每单均价30元,入驻商家为2万;
2012年6亿的交易额 2013年10亿左右的交易额,约占70%的市场份额
美餐网
公司业务:
1、2010年10月成立,提供周边外卖菜单,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来订餐;、2、没有物流团队;公司并不主打搜索功能,而是采用地图的形式来寻找周围餐厅。
目前经营地:北京、天津、广州、深圳和上海五个城市,超过27000家餐厅 送餐时间:参照每个商家的经营时间
服务费用:提供多种方式,供商家接收订单。为商家安装终端设备是其中之一,还包括Web端后台,短信等手段。”在商业模式上,网站依据平台上生成的每笔订单,向商家收取10%至20%的佣金,但对用户免费。
订餐付费方式:提供帐户,支持在线支付。团队:赵骁、徐杨;
融资历史:
1、12年2月,美餐网获得来自徐小平真格基金及九合创投基金的联合投资,金额不详,大致是数百万人民币;
投资人:徐小平运营情况:不详
备注:美餐网模仿美国的GrubHub公司,通过搭建一个O2O的服务平台让餐厅统一进驻,方便用户集中在线订餐,以订单向餐厅收取10%-20%的佣金。其模式可替代性较强,如何提高用户黏性,并做到充分挖掘用户使用习惯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饭统网
公司业务:
1、是中国第一家免费提供餐厅预订服务、免费提供餐饮优惠折扣服务的在线餐饮综合服务企业;同时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提供中英文双语餐饮预订服务的网站;此外,还能承办如公司年会商务宴、婚宴、生日聚会、会议培训、家宴团体用餐等各种大型、专业的特色餐饮服务;
2、无物流团队。
目前经营地:饭统网拥有中国80个主流城市50万家餐厅第一手信息,可为消费者提供实时准确的餐饮服务信息(有点类似大众点评)。
经营时间:电话服务时间为09:30-19:30 送餐时间: 参照各商家
服务费用:餐厅预定返佣、餐厅会员行销服务、广告业务 订餐付费方式:餐到付款 团队:臧力(创始人、CEO)
融资历史: 1、2008年6月,饭统网全资收购了广州“天下饭庄”网站 2、2008年7月,饭统网获得日本亚洲投资为代表的四家海外风险投资企业近3000万元人民币(400万美元)风险投资。
运营情况:截止2009年12月,饭统网成立6年多来已累计为1600多万消费者提供了餐饮预订服务,累计订单超过350万张,为中国餐饮行业累计贡献消费额高达15亿元以上。(数据截止于2009年12月);但目前发展状况都不太理想,无论是企业营收和网站流量增长都陷入停滞状态,开始慢慢淡出公众视野。
其他:2003年,由北京锋讯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订餐小秘书
公司业务:主要针对中高端用户免费进行餐厅预定、现金券团购、婚宴预订、年会预订等业务
目前经营地: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厦门、武汉、西安、沈阳和青岛等地设有分公司
团队:刘力(CEO),目前有员工超过600人、融资历史: 2007年,订餐小秘书获得启明创投500万美金风险投资。
2011年1月,订餐小秘书获得携程旅行网战略投资。
运营情况:
1、截止2008年,累计三百二十万人次使用了订餐小秘书的订餐服务,数据库涵盖上海30000家餐厅,呼叫中心每日的呼入量达到5000~10000个; 2、2010年04月,在上海,平均每天有10000名客户使用订餐小秘书提供的服务 3、2010年12月,上海超过150万会员,北京超过30万,北京商户已超过千余家 4、2010年12月,全年通过小秘书预订的餐饮消费额近9个亿 5、2011年01月,携程与订餐小秘书签订战略合作,携程特商频道将更名为美食订餐频道,订餐小秘书将全面负责携程现有的订餐业务及特商业务的运营管理。
其他:2004年,由上海邦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立
其他资讯:
大众点评:
1、大众点评已经开通了上海的外卖服务,其他城市暂未开通,上海的开通餐厅约3000
家;
2、腾讯以4亿美元买了大众点评20%的股份,并且,还拥有一项在大众点评IPO前,再增持5%股权的权利。大众点评对腾讯最渴望的是,微信上归类于本地生活服务类目的独家入口。链接来源
3、大众点评CEO张涛新年致辞:全速冲击O2O;全文 美团:
1、美团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10亿,预计覆盖100个城市,并和各城市当地的外卖配送团队建立合作,实现以分钟为单位的即时配送。”
淘点点:
1、高德地图、淘点点宣布在产品应用和商户数据方面进行打通,首期推出的地图点菜功能已经上线;
2、淘点点目前重点拓展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等一线城市,入驻的商户大约在30万。
第五篇:挂职现象调查
挂职现象调查
-尹冬华
挂职的现实运作并不尽如人意,而是存在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挂职现象是认识中国现实政治运作的一个绝好切入点。
尽管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干部挂职却在中国走过了20多个春秋,并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从中央到地方的一项重要的惯例性政治现象,甚至可以当作一项制度而加以看待。作为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挂职对于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对于中国现实政治的运行,无疑具有深刻影响。
如果挂职制度设计完美,运行良好的话,无论是对整个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提高,还是对于实现国家的善治和民众的福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事实上,挂职的现实运作并不尽如人意,而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挂职现象是认识中国现实政治运作的一个绝好切入点。
为了了解挂职在不同地区的运行状况,作者先后在河北武安市、湖南株洲市、吉林省吉林市、江西九江市等4个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现场观察。在这4个点的调研中,作者不单搜集了大量的地方相关文件,还对54名地方干部进行了访谈,包括1场焦点小组讨论。
不同地方挂职现象比较
调查发现,挂职通常有四种形式:一是到下级机关挂职,即“下挂”,最为典型的是通常所谓的基层锻炼;二是到上级机关乃至中央国家机关挂职,即“上挂”;三是到其他地区的机关挂职;四是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然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许多地方政府往往突破常规,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挂职锻炼形式。如有的地方政府借助其他地区机关的牵线搭桥,组织公务员到当地民营企业挂职,学习其管理经验,进行招商引资;有的地方政府选派大量的年轻公务员到村级“两委”担任职务,进行锻炼。
由于区位环境和领导工作思路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挂职工作开展得并不均衡,甚至在一地的不同辖区,挂职也迥然不同。就挂职的类型来说,“下挂”最为盛行,并逐渐趋于制度化;到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挂职,近年来开始在河北、江西这种内地省份逐渐兴起,并且在未来若干年内呈扩大趋势;至于“上挂”,地方政府没太多发言权,主要取决于上级政府的安排。
不同地方的挂职在目标指向上也各有侧重:河北武安主要谋求培养锻炼干部和响应上级号召(如援坝、援藏);湖南株洲偏重培养锻炼干部、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吉林市主要是出于增强企业活力,进行企业改制的考虑;而江西九江则更注重锻炼干部和发展本地经济。
调查显示,各种挂职活动的主角往往是那些相对年轻的挂职人员,尽管导演这一出戏的是各个地方的组织部门。这些挂职人员,大多数都是人们所谓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相对于那些从政经验较为丰富的领导来说,这些年轻干部理想主义色彩有余,老练程度不足。年轻,意味着他们精力充沛、顾虑较少,并敢于开创。正是基于此,组织部门往往愿意派他们到新的环境中经受磨练。然而,也正是因为年轻能干,他们在原单位往往充当着业务骨干的角色,这使得其单位领导在推荐时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在上级要求和本单位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从干部的意愿来看,他们更愿意去上级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而不是到贫穷落后的乡镇和村挂职,因为两者带来的诱惑实在差别太大。从挂职的内容来看,下派干部主要是进行资金和项目方面的帮扶;异地挂职(去发达地区)干部以招商引资为主,附带学习交流;而上派挂职人员基本上停留在学习提高上。从挂职的体会来看,下派挂职能真正锻炼干部,磨掉他们身上的官僚气息;异地挂职人员则获得了思想观念上的洗礼;而上挂人员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宏观思维方式。
准程序化的政府实践
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专门的条例来规范挂职的运作,但各地都按照某种既定的操作方案安排不同挂职活动,而且各地已经根据实践发展出趋同的“准制度安排”。这种准程序化的政府实践方式,为比较不同地方的挂职活动提供了一个起码的依据,也是今后中央提供相关制度供给的基础。
各地在选派挂职干部时,不仅强调政治素质好和工作能力强,而且对年龄和学历都有硬性要求。如武安和吉林选派挂职干部时,规定年龄不得超过40岁;而株洲和九江则规定挂职人员必须在35周岁以下。至于学历,基本上清一色要求大专以上。此外,不同的挂职类型还附加一些特殊的标准,如到基层挂职往往强调热爱农村工作;到异地挂职则强调纪律观念和大局意识;到上级机关挂职往往是一些重要后备干部。
有人认为挂职人员的选派过程充满着权力斗争,比如一些单位领导更愿意将那些不服从自己领导的“异见分子”派出去,有些单位领导可能出于平衡的考虑将彼此不合的下属“挪”一个出去,还有的则是因为面临升迁但职位又不够而“暂时” 被安排去挂职。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挂职的选拔程序上,个人自愿所起的作用似乎更大。如果一个人自己不愿去挂职,不管领导怎么安排,不管单位怎么推荐,也很难成事。
接收单位的选择方式更多地跟挂职类型相关,跟地方政府的差别关联较小。颇有意思的是,异地挂职的启动有时取决于两地领导的人际关系。在异地挂职相对较多的两个调研地区,其成功背后都有着很强的人际色彩:河北武安与北京通州的合作始于通州代表团赴冀考察“一制三化”时所受的热忱接待,而九江干部赴北京石景山挂职则跟两地组织部长的私下协定有关。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中国政治的人际化运作的生动注脚。
挂职人员的职务安排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虚职,如xx助理,农村工作指导员;二是实职,包括副县长、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乡(镇)长、副主任等党政副职和村党支部书记等少量正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下派挂职一般担任实职居多,而去异地挂职和“上挂”,绝大多数都是出任虚职。这种差别的出现主要跟接收单位的谈判能力有关,下级政府肯定要义务性地给“上面”派下来的人以实质性的锻炼;而上级政府和其他地区则可能出于种种顾虑而不敢让挂职人员担纲。
各地对挂职人员的管理与考核也基本上大同小异,而挂职的评价则涉及挂职成效与提拔使用。除九江外,其他三地的各种挂职文件,都清一色地规定了“挂职期满后,表现优秀的人员,可优先提拔使用”。像吉林,还将挂职成效分为“优秀” 与“特别优秀”两个层次:对于经考核为优秀的人员,可优先考虑职称、职级晋升;对于特别优秀而且具备提拔条件的,要予以提拔重用。
尽管九江市委组织部的官员反复强调,挂职(哪怕表现很优秀)并不意味着提拔,它只是一种正常的干部锻炼途径。然而庐山区的挂职实践,似乎刚好与此说法相反。据笔者观察,庐山区的驻村挂职干部中,表现优秀的,基本上都被提拔了。
可见,不管是书面规定上还是实际政治实践中,挂职已经成为影响干部升迁的一个重要因素。唯一需要厘清的是,挂职在提拔条件里面占据多大权重,提拔依据的是组织部门的书面考核结论还是干部的实际挂职成效。
挂职出发点与效果的差距
调查发现,挂职的运作并不尽如人意,而是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挂职这项准制度的出发点和现实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出入”,影响了该制度的绩效。
从挂职人员、派出单位、接收单位三方分别来看,首先挂职人员自身存在认识偏差。有些挂职人员把挂职锻炼看作一个过场,将自己视作当地的一个“短暂过客”,认为挂职期间只需应付一下就可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满足于敷衍被动地开展工作,而非主动承担相应的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有些挂职人员(主要是下派挂职干部),则将自己置于挂职单位的约束之上,借助原单位的强势地位,无端干涉接收单位的工作,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这两种极端的认识,都偏离了挂职人员应有的角色定位,造成了负面效果。
其次,挂职人员派出单位有不少“尴尬”。参加挂职锻炼的人员,一般是年轻的、有培养前途的公务员,将他们派出去挂职,对于派出单位来说在短期内无疑是一种损失,特别是那些人员较少、工作量大的单位。而且在此期间,派出单位还要负担挂职人员的工资奖金以及一定量的挂职补贴,有的地方甚至要求派出单位作为对口支持单位而对挂职地区(一般是乡镇和村)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有的派出单位干脆形象地将这种做法称之为“为他人作嫁衣”。正因如此,有些派出单位要求挂职人员兼顾原来的工作,而不是按规定彻底与之脱钩。在访谈的33名挂职干部中,挂职期间真正与原单位工作脱钩的不到50 %。
同时,挂职人员接收单位颇有“顾虑”。一是职位安排上的顾虑。挂职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出于对挂职人员不熟悉情况和短期行为的担心,接收单位一般不敢安排主管或分管某方面工作的实职,而只是安排一些辅助性的虚职,这样挂职人员很难得到实际的锻炼。在一些沿海地区,前来挂职锻炼的干部太多,多的乡镇领导干部达到20多个,少的也有15—16个,这种“僧多粥少”的现实导致接收单位很难合理地给挂职人员安排工作。二是费用方面的顾虑。尽管挂职人员的工资奖金由原单位承担,但接收单位要为挂职人员提供相应的办公场所和经费,如果是挂领导职务,还要配备秘书、司机和小车,这些费用累计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于那些财政收入较少的贫困地区来说,这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三是后果方面的顾虑。如果挂职人员的工作确有成效,接收单位负担上述费用还是值得的;但如果挂职人员的工作毫无起色甚至出现负面效应,接收单位无疑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制度的缺失
理解中国政治现象,一个极为重要的法则就是政治原则与实践的脱节,或者说表达结构与实践结构的脱节。本着这种思路,不难了解挂职现象运行这么多年却无成文制度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原则与实践的脱节,干部挂职问题丛生,严重背离了其本来目的。
由于挂职牵涉到作为具体实施单位的组织部门、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和挂职人员等诸多行为主体,它需要极为精巧和完善的制度设计,否则其中的任何纰漏都会影响挂职效果。调查发现,挂职管理体制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改进。
一是实施单位、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和挂职人员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各主体的权限和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二是对挂职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出现“真空”状态。作为实施单位的组织部门一般满足于结束阶段的考察,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接收单位的日常业务管理很难与组织部门的终期考核相衔接,而派出单位在人事行政上的管理则“鞭长莫及”,这种管理与考核上的 “真空”,容易导致挂职人员放任自流甚至违法乱纪。三是挂职与提拔使用的关系。挂职是不是提拔的必要条件?如果是,它在提拔条件里该占多大权重?如何衡量挂职优秀与否?这些问题,各个地方的挂职文件中都未详细加以说明,只是笼统地规定 “挂职表现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四是全国缺少一部统一的挂职条例。目前对挂职进行部署和安排,都是依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门文件进行的,缺少一部全国统一的条例。在《公务员法》中,挂职锻炼只是作为公务员的交流形式之一而被简单提及,缺少具体的操作性规定。
在调查中,笔者经常听到地方干部对于“制度匮乏”的感叹。他们告诉我,虽然制度并非万能,但若没有一项全国性的挂职条例或规则,开展工作时总感觉无所适从。笔者深以为然。的确,正是因为制度的供给不足,才导致挂职人员和所涉单位缺少行为准则,进而造成挂职问题丛生乃至发生“畸变”。
由于制度不足,在挂职中真正起着调节作用的是中国社会和政治文化,以及盛行于官场的各种“潜规则”。这些文化和“潜规则”,积极进步的成分很少,消极落后的成分居多。
例如,由于挂职后可以留任,个别事业单位成员将挂职当作转入国家机关的跳板;因挂职人员要到接收单位所在地区工作,那些家人分居两地的人将挂职变成了亲人团聚的好机会;有的干部借异地挂职之名,行旅游观光和走亲访友之实;还有的单位领导将选派干部挂职当作“发配”机关人员的合法手段。如果是带着上述目的去挂职,很难想象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接收单位出于不愿与人为敌,宁愿一团和气、与人为善的考虑,导致难于有效管理和评价挂职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