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岩市教改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龙岩市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作者:教改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1-11-9 17:11:06 访问次数:19
2龙岩市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1]83号)精神,按照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 目的安排,以及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在部分县(市、区)和学校开展教育改革试点,推进教育改革。为使教育改革试点科学有序进 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着力点,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激发活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着力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加强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相结合,力求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所突破,又有计划、有步骤地平稳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
3.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校先行先试。注重整体部署和局部试点有机结合,深入实际,加强协调指导,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各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改革措施,确保试出典型、试出经验,发挥试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4.坚持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发展教育事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集聚改革思路,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目标任务(共7大类37个项目)围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行列”的战略目标,组织实施七大改革试点任务,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 环节改革步伐,着力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上取得突破。到2012年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上 下结合、全面联动的教育改革局面;到2015年力争取得关键性成果,在教育改革试点中做到实施先行、突破先试、进展先进、经验先出;到2017年力争通过 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化和推广,探索一条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现龙岩特点的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1.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7个)
(1)探索建立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新罗区红坊中学1个省级试点项目)。
(2)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新罗区教育局1个省级试点项目)
(3)推进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建立高中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弹性学制等人才培养模式(龙岩一中、永定一中等2个省级试点项目)。
(4)探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方案(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新罗区白沙中心小学、长汀县新桥中心学校等3个省级试点项目)。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2个)
(5)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适度集中办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普通初中的办法(永定县、上杭县等2个省级试点项目)。
3.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7个)
(6)积极探索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永定二中、龙岩三中、龙岩市松涛小学、漳平市实验小学等4个省级试点项目)。(7)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建立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推广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龙岩市教育局1个省级试点项目,确定新罗白沙中小、漳平实小、永定三中、新罗白沙中学、上杭二中、连城朋口中学等6所学校为试点校)。
(8)综合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龙岩市普教室、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等2个省级试点项目)。
4.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10个)
(9)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新罗区1个省级试点项目)。
(10)面向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工培训(长汀县1个省级试点项目)。
(11)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长汀职业中专学校、上杭职业中专学校、永定侨荣职业中专学校等4个省级试点项目)。(12)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龙岩农校2个、永定侨荣职业中专和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合1个、龙岩财校等4个省级试点项目)。5.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3个)
(13)完善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中考中招制度改革(龙岩市教育局1个省级试点项目)。
(14)深化高校入学考试和招录办法改革(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等2个省级试点项目)。
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点(6个)
(15)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动物医学、应用化学)(龙岩学院2个省级试点项目)。
(16)“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龙岩学院1个省级试点项目)。(17)“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龙岩学院1个省级试点项目)。
(18)“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闽西职业技术学院1个省级试点项目)。(19)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改革(闽西职业技术学院1个省级试点项目)。7.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个)(20)组织开展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试点,以服务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上杭县1个省级试点项目)。
(21)全市建立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
三、工作机制
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单位组织实施,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一)由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称市教改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改革工作,统筹协调解决教育改革发 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教改办)设在市教育局,承担市教改办日常工作,市教改办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综合组(设在市普教室)。各相关单位 按照责任分工,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积极推进全市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二)市教育局具体负责试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相应的试点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落实试点项目的日常管理和推进工作。
(三)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按照省、市教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试点方案,推进试点实施,督促检查,宣传推广,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四)试点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按照“市—县—校”分级推进、组织实施;试点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由试点单位领导担任,实施好试点项目工作,并及时向相关业务科室和市教改办提供阶段性材料。
(五)市教育局负责4个市级直属项目,其余项目由相关县(市、区)和高校负责。市教育局各业务科室负责对相关试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了解进展情况,加强指导和推进。市教改办综合组负责汇总上报各阶段有关材料,做好总结、宣传、推广等工作。
四、项目管理
(一)启动实施。纳入省里确定的改革试点,由各县(市、区)、各相关学校提出任务书和具体实施方案,经省教改办审核备案后启动。
(二)过程管理。各试点项目要切实抓好项目启动、进程调控、阶段总结、方案调整、评估检查等关键环节,做好人员 和资源配置工作;充分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预案;及时研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在试点过程中,原则上不得更换负责人及参加人,如确需 调整,经市教育局、高校同意后,向省教改办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备案。
(三)跟踪评估。各试点工作小组会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建立分类指导和评估机制,按分级管理对试点项目进行全程跟 踪,不定期进行调研指导,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检查。每次评估检查,试点工作小组、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向市、省教改办提交评估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市教改领导 小组定期研究试点工作中的问题,统筹协调解决。
(四)动态调整。根据每半年的评估检查情况,市教改办将对试点过程中出现工作效率、组织管理等问题的试点单位进行督办、通报批评;对整改措施不力、逾期不能完成的项目予以撤销。各试点项目,有特色、成效好的,经相关试点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推荐,给予表扬。
(五)项目验收。试点项目完成后,由市教育局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验收评估(高校的项目由高校自行组织),并向省教改办正式提出验收申请。
(六)总结推广。各县(市、区)、相关单位要认真收集、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报送市教改办。市教改 办将通过市教育局工作简报、门户网站以及汇编等,公布阶段工作报告、评估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市教改办将根据改革试点推进情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组织 交流、积极推广。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抓好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切实抓紧抓好。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切实加强管理,科学 制定实施方案,努力推进实施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大力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实施改革试点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将这项工作列入 重要议事日程,落实项目内容和改革措施,掌握进展动态,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二)细化方案,扎实推进。各试点项目围绕改革试点目标,找准突破口,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聚焦体制机制创 新,落实配套措施,制定支持政策,做好各种应对预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和责任人,做到心中有数、责任清楚、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推进。各试点项目要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按照分阶段目标制定好推进措施,对实施中需要突破的政策和规定,要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及时出台指导性文件;对于实施过程中 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实行先期预测、先期评估、先期化解,并做好预案;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汇报,避免出现大的偏差。
(三)统筹协调,确保取得成效。各县(市、区)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本地各学校的各项改革试点要有一个前 瞻性的通盘考虑和整体实施方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及时协调、及时总结,有计划、有步骤地平稳推进。要督促各试点项目按照已经确定的改革 目标、实施内容和进度安排,着力在推进实施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实施先行、突破先试、进展先进、经验先出。根据各试点项目的需要和实际进展情况,各县(市、区)要安排必要资金,为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我市发展大计、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 益,政治性、政策性强,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高度做好宣传发 动工作,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坚定改革发展信心。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改革;要多做问需于民、问计于 民的工作,多做政策宣传、解疑释惑的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教改实施方案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参照南安市确定实施“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我校学校“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为目标,以聚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逐渐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二、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率先推行“先学后教,提高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模式,在准确把握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思路和实验途径,积极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班情、学情的“有效教学”特色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推动学校管理精细化、教育科研校本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验目标
1、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新型课堂。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教改实验切实解决传统教学中轻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教学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准确把握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思路和实验途径,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班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引导实验教师认真领会有效教学的精神实质,吃透实验各环节的操作要领,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改实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推出一批教学水平能体现新课程特点,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教学骨干,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深化校本教研,提升教育科研水平。以“改进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为突破口,把“先学后教、提高学习能力”有效教学与我校校本教研制度结合起来,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强化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等形式,研究和解决有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以有效教学
研究为核心的教研机制,真正让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4、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施“有效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将以推进“有效教学”改革为契机,有针对性的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改革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适应“有效教学”的管理机制,真正落实精细管理,提高管理效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以管理改革促质量提升,不断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三、实施范围
(1)学校年级:二年级、三年级(2)学科:语文、数学、英语
四、实施原则
1、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将研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在教学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互助学习原则: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教学研究活动为平台,组织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积极营造互相听课、评课、平等研讨的氛围,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3、自我评价反思原则:教师个体通过集体备课、教后感、听后感等形式,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总结问题,找出方法,提高能力。
五、实施策略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保障有效教学行动各项内容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有效教学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管理、组织、规划和推进。
我校学校“构建高效课堂”课改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 王校长
副组长: 阚副校长 成 员:
(二)加强学习,强化培训。
1、学习理论,更新观念。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加强校内外教师教育教学研讨交流、开展有效教学理论读书、观看教改先进学校经验光碟、组织外出观摩学习等活动,提高广大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集中分析排查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效低效教学行为”,帮助实验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明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激发实验积极投身教改的热情。
2、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在二、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率先推行,进行探索实践,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骨干带动”等方式,在全校逐步推开,全面推广。
3、搭建平台,宣传交流。邀请市进修学校教研室专家来我校进行业务培训、现场培训指导,同时派实验教师到外校观摩学习或者请相关实验校教师到我校上指导课;对实验目的、要求、措施、意义等方面进行宣传,鼓励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并取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邀请各级领导、学生家长代表深入课堂观摩,体会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4、认真总结,强化反馈。鼓励实验教师积累研究经验,及时总结阶段成果,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叙事等。做好各期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能力对比分析,注意实验文字、图片或音像等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到专人管理,分类归档。进一步加强过程的监督与评价,实行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月查制度、期评制度,完善《教师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建立健全实验评价机制,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实施情况纳入教师评价体系。
(三)立足实际,解决问题。
1、示范引领,解决教师转型问题 发挥有效教学推导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利用专题研讨活动、观摩评议活动、有效教学“同课异构”活动等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转型。利用同科共备的备课方法,发挥教师间优势互补作用,完成优质教案与优质课件,达到资源共享。
2、拟定项目,解决学习方法问题
(1)有效问题的生成研究:以课前预习研究为内容采用“引导—点拨—自主创新”的研究模式展开研究。
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教师引扶。教师指导学生设置预习内容为主;第二阶段:重点点拨。这一阶段逐步体现学生预习内容设置主体作用,教师只要纠偏改差、重点点拨即可。第三阶段:自主创新。最终实现学生独立预设预习内容的目标。此研究课题从三个层面入手:①预习内容的研究。包括预习题目、内容、题量的合理科学设置等;②预习方法的研究。包括学生读、写、画、说等不同方法的选择应用;③预习的有效性研究。通过多种途径,评价预习题目设置的有效性,总结提高。
(2)有效问题的解决研究:以解决预设生成问题的方法训练为主,通过说、写、画、问、评等多种形式,利用“小组合作——个体展示——集体深化”的研究模式进行。学生自备课堂练习本一个,根据实际灵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训练的侧重点。如: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的指导,学生表达的措词用句训练、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
(3)有效训练的拓展研究:“问题训练单”内容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学生所困惑的共同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进行精心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和编排,训练时间、训练量、训练难度要根据学生能力适当把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选择恰当时间及时“投放”给学生,每个小组在“学科小组长”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尽量提高准确率和合格率。
通过以上专题项目训练,引导学生逐渐适应有效教学的角色转换需要,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四)加强指导,优化策略
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要求实验教师认真设计导学案,认真研究章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研究学情,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教学方向,真正做到“勤于课前”,力争使导学案充分体现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学会为宗旨,以学生会学为目标”的理念,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鲜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课堂讲解不超过20分钟,努力实现“先学后教,问题评价”。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要精心筛选,分层布置,容量适中,形式灵活,符合学生实际,及时反馈不同类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把课内外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节节清,日日清,周周清。
六、实施步骤
1、目标是建立若干个“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教学改革学科试点班级,并进行实质性研究与探索,初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案例。
2、目标是深入研究与探索、认真总结与改进,形成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为实践研究探索阶段(2011年7月—2013年6月)
1、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制定课改实施方案。
2、通过各类形式的学习,树立教学新理念,为有效教学的开展做好前期舆论导向和理论基础。
3、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与讨论,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已正在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查找 现有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无效低效教学行为,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观。
4、开设有效教学实验,确立实践——反馈——实践——提高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对探索出的已有经验和成果积极认真地进行总结、整合,并通过实验班科任教师上课改达标课,对承担有效教学实验课的个人进行有效评价,从各科中选出课改效果显著的教师上观摩课和示范课,把在课改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升华、整合,通过教研组评课讨论,最终形成有效教学的校本模式。
(二)为实践研究总结提升阶段(2013年7月—2014年6月)
1、进行阶段性总结,完成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统计写出实验报告。总结已有经验,反思存在问题,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形成完善的有效教学管理体系,推动有效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
2、进行课题研究相关展示活动。
3、开设教师论坛,让广大教师畅所欲言,促进教师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探讨解决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成果,并继续推动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七、实验要求
1、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要将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贯穿于实验全程,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推动改革。
2、各实验教师要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精细工作、创新工作、注重实效,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切忌走形式、图热闹、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做法,以免贻误学生,给学校实验工作造成阻碍和影响。
3、各班级要加强对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每周组织召开小组长会和学科组长会议,了解学情、指导小组活动。各科任老师要利用课堂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让学生适应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4、各教研组结合周教研“中心发言人”制度的落实,抓好实验教学的听课、指导、研讨等工作,每周组织听课至少一节,教研活动时间要认真研讨,把有效教学作为教研组的重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
5、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有效教学”研讨会,解决问题,交流经验。通过实践,使参与老师基本达到对有效教学模式熟练驾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篇二:2015年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课堂成为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重建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教学,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为进一步深化我校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促进我校师生全面发展,打造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依据沿河县教育局课程改革的工作精神,结合我校课堂改革实际,特制定我校本学期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总书记“九九”讲话为指导精神,以“四有教师”为总体目标,以“校本研修示范校”为平台,以“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为契机,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根本,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实现师生的同步转型,把课堂还给学生,打造快乐、高效、幸福、人性课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导学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课堂的师生互动和生
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实行差异化教学,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遵循“立德树人”宗旨,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改理念,建立学习小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注重当堂检测反馈。
(二)差异性原则。我校七、八年级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各位授课教师结合不同学段、不同班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边实验,边总结,边改进,边提高。
四、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观:学校、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关注学生成功的活动。关注每个孩子,激励每位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学观:为了学生一切发展。课堂教学(课堂学习)是在种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学过程是:探究、理解教材含义的认识形成与发展的认知活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现多元见解、感受,学习沟通方式和社会交际的社交活动;面向自身的自我启发、自我发展的内省活动。教师的天职就是:努力创造适合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活动。学生观:学生是生命尊严与教师平等的孩子;学生是有潜力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不断发展的。
五,具体措施
1.加强新课程理论培训学习,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我们把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关于新课程理论的专著,阅读5-10篇相关论文,学校提供参考书目,印发学习材料,定期组织培训、交流,并对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行常规检查。通过理论学习,教师转变七种观念,树立七种意识: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改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
(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
(6)由居高临下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
(7)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2.加强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努力提高教学预设水平。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要求,教学预设应突出教学设计的环节,要强化通过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使教学预设落到实处。我们除每周在规定时间、地点集体备课或集体教研1次,讨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进度,探讨教材教法、重点难点疑点外,同时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及时开展研讨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搭建教师研修和展示平台。此外,强力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形成相互听课制度,教师每周必须听课1节。听课后及时开展评课活动,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换意见。
每周一下午: 语文教研 周二下午: 数学教研 周三下午:英语 3.加强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有个性的人”、“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在平等的原则下,具体做到:
(1)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海,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
(2)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满腔热忱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学生充满信心,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我安排学习时机的机会。使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3)宽容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课堂上允许学生出错并鼓励、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4.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开展师生教学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所谓教学互动,就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的过程,就是把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的过程。为了能有效地开展师生教学互动,我们对教师作了如下要求:
(1)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新课程强调课前的预习。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自主探究。任科教师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布置预习提纲或预习练习,促使学生预习,并在课前或课堂上作适当的检查。
(2)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确立每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可操作,既要有知识、能力目标,又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目标可在预习提纲中呈示。
(3)创设情境并设问:围绕学习目标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小黑板、现代教育技术、实物、图示等)呈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设置有层次、能促使学生探究的问题,设问应具体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4)诱思探究:启发、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自主性学习活动。每堂课至少组织学生开展2次小型讨论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在10人次以上。教师讲授总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学生思考、探究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教学反思: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每位教师至少写6篇教学反思(教学感悟、教学小结、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经验点滴也可),每篇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到时将要收集、整理,装订成册。
6,开展“微课”竞赛活动
要求每位课改班级的老师根据自己的上课班级,上课科目、上课篇三: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本,我校各项工作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妥善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务,努力做好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二是转变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三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根据我校实际,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管理目标,完善各项制度,本学总体遍地计划如下:
一、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本,我们将继续组织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政治学习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让他们对待学生应有“爱生如子”美好品德,以自己的行动来塑造学生的心灵,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同时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和学习做人的道德,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二、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参与、探索。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机会。只有更新教学观念,教育才能发展。
首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带领大家学习有关课改精神,摒弃旧的教学观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实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研读假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书籍及所授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新课标之间异同点,把握教学脉络,每周四、五进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注意收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充实教研学习的内容,切实使教师
把教学理论用于课堂教学,有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来丰富教师备课的内容。引导教师课堂教学为中心,深入体会,研读教材,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三、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出就是抓好备、教、批、辅、考五个基本五五环节,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前提。
1、本,我们将加大备课力度,采取不定时的推门听课,查看所备与所教的内容是否一致性,打破备、教不一致的现象,切实要钻研教材,熟悉新的课改精神,因材实教,超前一周备课。不允许课一半备课笔记以“抄”光的现象。同时,加大集体备课,鼓励教师敢于创新,积极提供教学资源。备课笔记做到每月检查一次,备课的内容力求详细、工整,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同时填写教学后的心得。
2、教学时,教师语言要规范,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严禁体罚学生,转变教学的旧观念,把教学时间让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转换课堂角色,教师努力转变观念,成为民主型、合作型、研究型的教师。
3、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出现的错误应及时反馈给学生,纠正其错误,杜绝“√”“x”到底的不负责的现象。控制布置机械抄写的重复性的作业,更不得有体罚性的作业。作文批改有眉批和总批,加大写小练笔的次数,培养学生支持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对待作文评语提倡多鼓励、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语、数两笠的课堂作业以基础训练,作文为主,其他作业为辅,作业批改要同步,及时,不得有漏改、缺改,代改的现象,作业量要严格按照国家教委的规定,不得加重学生生的作业负担。每月教导处将对各科作业全面检查,分别记放教师业务
档案。
4、辅导:注意平时辅导学生是每教师应尽义务,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转化,教师须花费一定的心血,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利用早读和活动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带可以利用其他业余时间分类指导,培养优生,转化差生,促进中等生,整体提高。对学困生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
5、考核:逐步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宽松环境和有利条件,要支持中学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中学要减少书面考试次数,书面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同时建立完整的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各项考核细则,做到集中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完善评价体系。
四、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大考课力度
1、落实课程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加大考课力度,杜绝教师私自调课或不按课表上课的现象。
3、加强艺体常识课课堂教学的规范化,杜绝把此类课采取不定期查访活动,真正把艺体常识课落实到位。
4、课堂教学禁带与教学无关的书刊、报纸等书籍,违者以旷课论处。
5、本将继续开设英语课,着重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及兴趣。
五、提高教研质量
1、建立健全教研组织。本学期对语数外教研组及综合教研组,做到职责分明,各负其职。活动正常的开展,各教研组要加强课题研究,教改动向的讨论,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活动,不断提高教研质量。
2、继续抓教师的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鼓励中青年教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接受新的教学信息。
3、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观摩课,公开课等,开展“比教学”的活动,让教师之间进行互听互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本每位教师上两次公开课,提供互学的机会。(2)每位教师每学期听别人课不少于8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5节,教导主任不少于20节,听课要认真记录并有针对性的评价意见,教研组长签字,教导处盖章方可有效。听课采取“推门听课”制度。(3)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撰写一篇教学方面的论文,总结经验,不得有抄袭,敷衍的现象。
六、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
本我们将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外知识更好地服务于课内知识。同时要认真落实一年级的地方课程。
七、其它方面
1、本教导处将分别举行中高年级演讲和乒乓球比赛,作文比赛,对获奖的学生与辅导老师给予一定精神与物质奖励。
2、进一步完善教师的业务档案,这样有得于教师职责的晋升,职务的评定,提供有力的证据。
3、建立竞争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根据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成果来根本30%浮动工资,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加强各年级平行班级的考绩,评比工作,对奖励资金合理分配,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大锅饭”现象。
5、尽师满足教师在教学方面所需要的器材和书籍,努力做好教师的后期服务工作。篇四:教研教改实施方案
教研教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规划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思想,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和深化课程改革,认真做好教研工作。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研真正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增长点。
二、成立组织
学校成立教研教改工作领导组。
组 长:赵勇
副组长:刘新红
成 员:常美荣 常文祥 冀小丰
三、工作重点
继续加大教研和素质教育的力度,以塑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前提,以先导性和高效率为宗旨,以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为中心,行之有效的开展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优化活动课程与环境课程的育人功能。在研究中谋发展,在研究中求创新。通过教研的指导,努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切实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四、实施要点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⑴ 加大“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宣传力度,通过集中学习和 考察等活动,宣传“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全校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良好舆论氛围。
⑵ 抓好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每周利用教职工例会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信息动态,课程改革有关信息以及教育教学形势分析,积极传播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信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全体教职工的科研兴校意识。
⑶ 切实有效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对于新教师,注重以实践任务为主线;对于3至5年的初级教师要突出知识的更新和实践经验的反思,旨在形成教师的自我意识,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对于中高级教师要以教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重点,实现“通过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促进他们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过渡”。探索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积极推进科研兴校进程。
2、强化常规,夯实基础,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加强常规教育教学管理,确实做好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科研水平的基础,我校将进一步规范常规管理。⑴ 继续完善教师公开教学交流制度,及时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全校每位教师都必须上一堂公开课,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评价,切实把教研抓到实处。
⑵ 定期举行新教师指导课、骨干教师观摩课,做到有个案研究,有教学讨论与小结。每次活动由各备课组集体备课,由主讲教师在全校讲课,各学科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⑶ 加强备课组建设,落实备课组“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切实抓好集体备课制度。
⑷ 加强与兄弟学校教研交流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与兄弟学校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
⑸ 继续开展校级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课、优秀论文教学“三优”的评选工作,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常规展览、评选优秀备课组等活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⑹ 积极为青年教师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3、以老带新,注重培养,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⑴ 继续推行“新教师——指导教师制”,以老带新,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⑵ 鼓励教师、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师资学习或培训,为教师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机会。
⑶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组织他们在本校开展举办讲座,上示范课等活动,并且不断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
⑷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属师范专业与教师所教学科紧密相关的提高学历层次和第二学历教育的学习。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⑸组织优秀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4、加强领导,建立制度,提高“科研兴校”成效
⑴ 定期召开“科研兴校”领导组会议,研究和探讨教科研阶段情况。
⑵ 建立激励机制,把是否参与教研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⑶ 对课改、教改、教研有成效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⑷ 学期末做好教研总结,做好课题小结,健全档案资料,实行规范管理。
五、实施流程 篇五:教研教改实施方案
新柳小学“教研教改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课程改革,认真做好教研工作,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研真正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增长点。
二、成立组织
为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特成立“教研教改突破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荣源 副组长:杨光泽 成 员:胡贤明 杨梓键 龙启思 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组
(一)协调组
组 长:刘荣源
成 员:杨秀云 杨梓键
主要负责制定活动方案、人员分工、资金安排、考核等工作。检查组 组 长:杨光泽
成 员:胡贤明 潘兰芳
主要负责对活动开展的过程指导与检查、定期公示活动开展情况。
(三)宣传组
组 长:龙启思 成 员:杨吉英 龙家持
主要负责收集、整理信息,对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报道。
三、工作目标
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意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优化活动课程与环境课程的育人功能。在研究中谋发展,在研究中求创新。通过教研的指导,努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切实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四、实施要点
(一)强化常规,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学科教师使用好教学仪器和教学设备,切实上好实验课、音体美课。
2、严格执行“周周清”模式。按照“周周清”的要求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做好检查、统计、公示等工作。
3、完成相关质量指标。一至六年级学科知识教学质量检(监)测指标:优秀率:25%,合格率:67%,低分率:23%;六年级毕业水平检测指标:优秀率:16%,合格率:47%。
(二)开展教研,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全学区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和召开一次以教研教改为主要内容的专题会议。
2、全学区每学期开展一次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的组内教学研讨活动,教龄三年一下的新教师一学期上一节汇报课。
3、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全学区教师每人设计一份优秀教案,制作一个教学课件,写好一篇教学反思,撰写一篇教学论文。通过“四个一”活动开展,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把优秀教案和课件在网上晒课,学习和借鉴外校优秀教师教学方法。
5、每位教师有针对性地互相听、评课,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听课节数要求:校长20以上节,副校长18节以上,教导主任18节以上,副教导主任18节以上,教研组长13节以上,科任教师10节以上。
(三)抓好校本培训。
1、加强“一德四新”培训。即加强师德培训;强化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每学期不低于20学时,有培训记录、培训教案、参训教师笔记、一篇学习培训心得。
2、加强现代教学技术培训。(1)多媒体教室的运用;(2)电子白板教室上课;(3)教学课件制作;(4)word排版与编辑、电子表格操作、网络知识的学习。
(四)以老带新,注重培养,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继续推行“新教师——指导教师制”,以老带新,使青年教师成长。
1、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所用教案须由指导教师在课前认真审查和签字。
2、指导教师每两周要听被帮扶教师授课一节以上,被帮扶教师每两周至少听指导教师的一节示范课。
3、学校行政人员每学期至少听任务对象的新授课3——5节。
(五)开展集体备课,提升备课质量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成立两个集体备课组:即语文备课组和数学备课组。
2、原则上各备课组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3、每次集体备课要收集好以下材料:①集体备课通知。②主备人主备教案。③集体备课记录。④集体备课复备教案。⑤集体备课示范课通知。⑥集体备课示范课评课记录。
(六)构建有效课堂
1、每位教师通过“有效的适用教材、有效的备课、有效的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2、在网上学习并借鉴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等模式。
(七)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积极参加县课题研究工作培训会。
2、积极参加县级课题申报工作。
3、主动参与校级课题研究。
五、工作要求
1、按照教研教改活动的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制度做好此项工作。
2、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及时收集材料,交学校存档。
3、每学期教研教改的经费投入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10%,用于购买教学资料、教学仪器、电教设备等,以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对不及时完成各项工作的教师,其不完成一项,在每次绩效考核中扣其0.5分,扣完5分为止,在考核中扣其1分,扣完5分为止。
5、对积极主动完成各项工作且获得镇以上表彰奖励的教师,按照《新柳学区2014——2015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和《新柳学区2014——2015学教师考核方案》给予加分。
六、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5年3月2日——3月23日)
1、制定活动方案。召开会议,明确开展“教研教改突破年”活动的具体要求。
2、组织动员。召开“教研教改突破年”活动动员大会,部署活动相关工作。
3、统一思想。围绕活动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把思想统一到此次活动的目的上来。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3月24日——12月10日)
1、健全教研组织机构。健全教研组、备课组等教研组织。
2、开展自查。查找学校、教师在教研教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3、认真按照学校“教研教改突破年”活动方案开展工作。
(三)自查自评阶段(2015年12月11日——12月30日)整理材料、建档归档、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第三篇:教改教研实施方案
教改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增强教研师培意识,鼓励和督促教师搞好教研教改工作,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思想,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全体教师必须积极投入此项工作,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形成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良好教研风气。
一、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将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推进新课程实验。实现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二、学校教研工作。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调查研究、协作解决、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l、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请校外名师来本校进行示范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利用刊物或远程教育资源网络等已有资源进行学习研讨。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三、教研组工作。
成立教研组,语文组长王晓芳,数学组长李潘,英语组长陈孝娟。
(一)组长职责
1、教研组长要做到思想端正,学习风气浓,有改革、创新意识,服务基层意识强,工作态度好,敬业好学、肯钻研。
2、每一学年初制订本组教研工作计划,并组织教师订出学期及学年教学进度安排和复习迎考计划。
3、组织好本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学习大纲教材,分析考题考点考试动向,积极探索教法,组织示范课或者研究课,组织专题讲座等。对活动内容及成果及总结、推广,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及相互听课活动。
4、组织好分段检测,主动承担出题任务,对考试结果组织认真分析。能同本组教师共同研究把握好考题动向、难易程度等。
5、按照“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原则,组内教师必须积极配合教研组长工作。有价值的信息相互传达,实现资源共享。
(二)每学年给与教研组一定工作及考核经费。
四、教师教研教改工作。
各教师要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听课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
1、按时参加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2、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3、实施“七个一”工程:
①学——每两周学习一篇教育教改理论文章; ②记——写好每堂课教学后记; ③听——每两周至少听课一节;
④思——每两周写一次教学反思,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
⑤讲——每学期主讲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⑥读——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
⑦研——每学期写一篇研讨论文。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校本教研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每学期要上一节公开课,开一个讲座,辅导一个教师。出一节样本教案,写一篇示范性教学论文。
五、设“四个一”活动奖励
1、优质课获奖;
2、好文章好活动案例设计、好教案奖。
3、参加上级组织的由教师直接参加的活动辅导奖。
六、以上教研工作将作为考核和职称评聘及各类优秀表彰的考核依据之一。对教研教改漠不关心、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等。
第四篇:2021年关于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2021年关于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为扎实做好我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工作,推动全区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转变,根据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做好xxxx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试点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指导意见》、《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关于下达xxxx年农业生产托管资金计划及任务清单的通知》以及省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区辖x乡x镇x个街道办、xxx个行政村,耕地面积xx.xx万亩,全区粮食播种面积xx.xx万亩(其中玉米面积x.xx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xx.x%)。
截至xxxx年底,我区大中型拖拉机总量达到xx台,配套农具总量达到xxx台(套);玉米收获机总量达到xx台,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x.x万千瓦。全区机械化耕地面积达到xx.x万亩,机械化播种面积达到xx.x万亩,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x.x万亩。
二、项目实施的范围及任务
以玉米、马铃薯、杂粮等产业为主,引导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走现代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道路,着力解决小农户分散化生产问题。以支持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在尊重农户独立经营主体地位前提下集中连片推进规模化生产。
xxxx年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x.xx万亩(其中:信义镇xxxx亩,吴城镇xxxx亩,枣林乡xxxx亩),发放补助资金xxx万元(其中:中央资金xx万元,市级资金xx万元),推动稳定活跃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快速形成,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和项目管理运行机制。
三、项目实施内容
(一)补助对象。
全区范围内有一定规模、服务能力较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型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托管服务组织。(二)补助作物品种。
主要包括:玉米、马铃薯、谷子、杂粮等。(三)补助环节。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施的环节主要包括:玉米、马铃薯、谷子、杂粮等机播、机收、机耕、秸秆还田、旋地以及玉米机械化烘干等环节。(四)补助标准。
坚持以市场为主导,补助标准不得干扰我区农业服务市场的正常运行。原则上财政补助占服务价格的比例不超过xx%,单季作物亩均补助规模不超过xxx元;已享受相同试点项目补贴的不再重复享受;防止“政策垒大户”,重点支持小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服务小农户的补助资金和面积不少于xx%,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生产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单个补助金额不得高于x万元。服务组织只向农户收取补助后的差价,具体环节补助标准如下:(1)机耕作业服务成本xx元/亩,财政补助资金xx元/亩,补助金额占服务价格的xx%;
(2)农作物的机播服务作业成本xx元/亩,财政补助资金xx元/亩,补助金额占服务价格的xx%;
(3)秸秆还田(或捡拾打捆)服务作业成本xx元/亩,财政补助资金xx元/亩,补助金额占服务价格的xx%;
(4)农作物的机收服务作业(包括运输),玉米成本xxx元/亩,财政补助资金xx元/亩,马铃薯成本xxx元/亩,财政补助资金xx元/亩,谷子成本xxx元/亩,财政补助资金xxx元/亩,杂粮成本xxx元/亩,财政补助资金xx元/亩,补助金额占服务价格的xx%;
(5)玉米烘干作业服务成本xx元/亩,财政补助资金xx元/亩,补助金额占服务价格的xx%;
(6)玉米青贮服务作业成本xxx元/亩,财政补助资金xx元/亩,补助金额占服务价格的xx%;
(7)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本xx元/亩,财政补助资金xx元/亩,补助金额占服务价格的xx%;
(8)农作物苗期管理、中耕、追肥管理作业服务成本xx元/亩,财政补助资金xx元/亩,补助金额占服务价格的xx%。
财政专项补助资金xxx万元全部用于以上环节,单环节财政补助金额占服务价格的xx%,环节合计财政补助资金每亩不超xxx元,补助农田面积x.xx万亩,具体补助金额按实际完成量为准。
(五)托管服务效果及标准。
1.作业机手要严格按照机械调试标准进行规范操作,确保托管环节作业到位。
2.耕要深浅一致,纵到边横到面,不留死角,作业面平整。
3.种要下籽均匀,深度适当,不断点,不遗漏。
4.防要做到药水配释到位,作业区内喷洒匀称,覆盖无死角,机械平缓作业。
5.收要做到无明显漏收漏割,籽粒破损率在最低范围内。
以上标准在不适宜机械大面积作业等情况不参照。
四、项目实施流程
(一)宣传发动。
印发宣传资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学习,召开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调研座谈会,学习领会上级有关试点工作政策精神,讨论试点方案编制要求,布置落实试点工作任务,明确试点工作责任。(二)优选服务组织。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农经部门及所涉乡镇(街道办)要深入调研,广泛了解广大农户和规模生产经营主体需求意愿,掌握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规模、能力、信誉、服务价格等情况,公开规范择优选择服务组织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确保服务效果。要通过公众网站等公共媒体公示服务组织名单,并公示举报电话。农业生产服务组织的标准
1.服务能力强、服务范围广,财务管理规范、制度健全;
2.有一定的社会化服务经营,原则上从事社会化服务达两年以上;
3.拥有与其服务内容、服务能力相匹配的专业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技术力量,各类机械经过年审,农机人员证照齐全;
4.在农民群众中享有良好的信誉,与其提供的服务在质量和价格方面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和好评;
5.能够接受社会化服务行业管理部门监管;
6社会化服务组织应在我区相关部门登记注册。
(三)签订服务合同。
参与项目实施的服务组织要与用户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地块、服务内容、作业时间、作业标准、验收方式等,同时参与项目实施的服务组织要与区农经中心及所涉乡镇(街道办)签订目标责任书。(四)提供作业服务。
服务组织按照服务合同要求提供相关服务。(五)检查验收。
乡(镇)、村在服务组织实施作业期间,要对项目实施区域、服务对象、作业环节、作业面积、作业质量严格把关,及时登记和公示;作业完成后对作业质量、作业面积进行核实验收(见附件x),掌握基本情况,并对本村享受项目作业补贴的农户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户登记、汇总、整理备案。乡(镇)、村对服务组织实际作业情况和备案资料的一致性、准确性、真实性把关负责,完工后进行全面验收。区项目领导组不定时对各环节进行随机抽查,区抽验农户比例不低于作业户数的x%,并出具验收报告。项目完成后,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明确的整改措施,对验收不合格整改后仍不符合标准的,取消其补助资格。(六)兑付补助资金。
资金补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先服务后补助的方式,即每个环节实施完毕并经审核验收合格后,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服务组织按环节或年底完工后兑付补助资金。区农经中心对服务组织或村提供的每一个服务环节服务面积、服务质量进行科学核查,及时汇总有关资料,对资料的合规性进行审核,无异议后,及时兑付补助资金(见附件x)不得拖延。(七)监督项目实施。
项目乡(镇)政府负责组织村委落实计划任务和核实验收作业面积工作。项目村负责本村项目任务实施,按照下达任务指标,监督服务组织和农户签订服务合同,组织协调服务组织完成作业任务,作业单位要认真填写托管服务作业单(见附件x)。区农经部门负责试点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组织协调、督查验收工作。区财政按照服务合同实际作业量对服务组织进行补助。(八)总结及绩效评价。
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完成后,所实施乡镇要及时总结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将绩效评价报告、工作总结和下工作计划,报送区农经中心,区农经中心汇总总结上报市农村经济管理局,并书面申请省、市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经中心,农经中心主任李卫平兼任办公室主任,人员从区农经中心、财政局等成员单位抽调。领导组负责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的领导工作,财政局主要承担项目资金的安全使用,农经中心主要负责项目工作日常事务,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试点内容、支持环节和运行机制,聘请农机等专家顾问开展项目技术指导,做好项目落实和政策典型宣传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强化督促指导。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明确分工,强化责任,扎实做好巡回督导和业务指导工作。要强化社会监督,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区乡农经部门要加强调研督导,组织巡回检查,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推广先进典型做法,及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推动行业规范管理,推进项目顺利实施。(三)保障工作经费。
区财政安排项目前期不低于x万元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专家团队服务,宣传培训与入户指导,监督检查、试点项目验收与工作指导,试点经验总结与完善政策措施等。(四)严格资金管理。
农经部门要建立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业单》、《核验汇总表》、《支付表》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补贴档案”。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报账制、国库直接支付等财政管理制度,确保补贴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受益人最终是小农户,不得抵扣任何费用,并保证及时、足额发放到位。验收不合格的试点项目任务不得兑付补贴资金。对违规冒领补助资金、挪用或挤占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要及时查处通报。第五篇:特大型沼气工程试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特大型沼气工程试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发改委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的意见》中关于“研究制定特大型沼气工程补贴标准,充分利用粪便、秸秆、生物垃圾等多种原料,发展大型沼气工程,鼓励高值利用”的要求,为启动实施好特大型沼气工程试点项目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中的特大型沼气工程是指厌氧发酵罐总容积大于5000m3,工程采用高浓度(包括干发酵)中温或高温厌氧发酵工艺,池容产气率不低于1.0m3/(m3•d)。
一、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城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生物质资源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农作物秸秆可收集利用量7.8亿吨,人畜粪便排泄量近40亿吨,城乡生活垃圾近10亿吨,酒业、醋业、食品和果品加工业、牲畜屠宰业等主要农产品加工业有机废弃物产量5500万吨。与此同时,全国每年有机污水排放量约700亿吨。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乡各种垃圾激增,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导致一些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已严重影响城乡环境和人类健康。据统计,目前中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250-300亿元,如果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如有机垃圾生产沼气),每年至少可创造产值2500亿元。通过建设特大型沼气工程,对于实现生物质资源高效化利用,维护生态平衡,发展循环经济,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拓展沼气应用领域和替代化石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11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072亿m3,成为世界第四大天然气消费国。据国家能源局和中石油系统预测,到“十二五”末,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将达到2300-2600亿m3,较2011年翻一番,年均增速将达到25%以上;天然气消费量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由2011年的4%提高到2015年的8%以上。统计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环比增长11.3个百分点,进口量达到1.07亿吨。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60%,到2030年达到65%,可见,我国化石能源供给形势极为严峻。据测算,一个池容10000m3的特大型沼气工程每年可产沼气400万m3,可替代常规能源2856吨标准煤,相当于240万m3天然气或2000吨原油,减排CO2 7120吨。建设2.5万个10000m3的特大型沼气工程,年产沼气1000亿m3,可替代原油5000万吨,相当于2个胜利油田的全年原油产量;可减排CO2 1.78亿吨,相当于“十二五”国家CO2减排任务的12%。建设特大型沼气工程,将沼气的应用领域由传统的民用供气和沼气发电向工业用气、车用燃料等高值利用领域拓展,是增加优质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
3、有利于吸引大量社会投资,促进沼气工程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2012年,我国沼气项目中央投资为43亿元,其中大中型沼气工程投资占14%,约6亿元,仅相当于德国联邦政府当年沼气工程发电补贴450亿元的1.34%;目前我国已建设沼气工程的规模化养殖场仅占适宜建设沼气工程规模化养殖场的7%,同时已建成的沼气工程技术水平不高、工程规模较小(全国大中型沼气工程平均日产气320m3,德国为3300m3)运行效益偏低。启动建设日产气5000m3以上的特大型沼气工程,建立商业化的可持续运行模式,有利于促进沼气工程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有利于民用供气、发电、工业用气、车用燃料等领域的业主和大型企业及社会资本增加对沼气工程建设的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和沼气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4、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实现沼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主要支持规模养殖场业主建设沼气工程,导致投资主体和原料来源单一,难以形成沼气工程建设的专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启动建设特大型沼气工程,是沼气工程建设由投资推动向效益拉动转变的重大改革,有利于实现沼气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有利于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采用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促进沼气产业形成上、中、下游结合,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可行性
1、具有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党中央和国务院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沼气建设,始终将其作为国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中明确强调各级人民政府要“鼓励和支持大力发展沼气”。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农村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化利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9号)明确提出,要全面推广生活垃圾“生物处理”资源化利用方式。《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达到15%左右。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沼气发展的工程建设投资、财政补贴政策。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通过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大力支持沼气工程建设,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实施的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项目中也把大型沼气工程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在过去10年,仅中央支持的沼气工程建设资金就达??亿元。这些政策为沼气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具有成熟的工艺技术支撑。我国沼气技术发展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近年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技术引进,我国沼气工程的发酵工艺、设计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产品生产和装备制造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已具备与世界先进国家竞争的能力。同时,在组织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过程中,我国还十分注重沼气标准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全国沼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5),已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沼气技术委员会(ISO/TC255)主席国,制定和发布了沼气工程标准10余项,培养各类沼气技术与职业人员30多万人,不少大型和龙头企业建立了沼气产品研发、检测机构,为沼气工程的设计水平、建设质量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3、具有成功的工程实践案例。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已经建设各种类型沼气工程6.8万多处,其中大中型沼气工程4978处。近年来,为了改善农村用能结构和解决国家能源供给矛盾,许多地方建设了一批特大型沼气工程。例如,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内蒙古蒙牛澳亚牧场沼气工程、北京德清源沼气工程和山东民和沼气工程,不仅实现发电上网,而且通过了CDM项目审批,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沼气工程成功建设与持续运行的典范;又如,河南天冠集团的沼气工程以酒精废水废渣为原料,连续为南阳市居民提供沼气燃料超过20年,沼气生产能力已达到日产50万m3,使南阳市成为“国家生物能源示范市”;再如,XX南宁和河南安阳等地以多种生活有机垃圾和工业有机废水废渣为原料,建设特大型沼气工程,并将沼气提纯、压缩后作为汽车燃料,已形成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这些成功的工程案例,为今后大规模推广特大型沼气工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4、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可利用的各类生物质资源具有5000亿m3以上的沼气生产潜力,相当于2012年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2.5倍。伴随着常规能源供应的紧张和价格的上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看好沼气开发利用市场,通过规模化生产、高值化利用,将其作为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途径之一,列入当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
二、指导原则
1、政府引导,业主自愿。充分发挥政府补贴的引导作用,扶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坚持业主自愿申报和建设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律。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技术水平,因地制宜确定特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模式,推广以粪便、秸秆、工业有机废弃物、城镇有机垃圾(餐厨垃圾和污泥等)为主要原料的沼气工程,确保建设质量和效益。
3、创新机制,持续发展。积极引入各类大型实力企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等经济组织投资建设特大型沼气工程,实行市场化运行。中央投资补贴采取先建后补的拨付方式,项目验收合格后国家给予一次性补贴。
4、加强管理,确保质量。建立项目建设、验收、管理和评估制度,规范项目建设和运行。实行规范化设计、专业化施工、标准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推广实用技术和先进设备,确保项目工程使用期达到国家要求,否则收回中央投资并进行相应处罚。供气项目要加强用户满意度测评。
三、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原料收储与预处理系统、厌氧发酵系统、沼气净化与储存系统、沼肥储存与利用系统以及消防、安全、给排水、电气自控、增温保温设施、围墙、绿化、道路等内容。其中,民用供气和工业用气工程包括管网工程和入户设施设备,如果将沼气注入天然气管道,需增加提纯设施设备;车用燃料沼气工程包括提纯罐装系统;沼气发电(热电联产)工程包括发电、并(上)网和余热利用设施设备。
(二)建设规模
2013年,在全国试点建设30个特大型沼气工程。其中5000~10000m3的沼气工程10个,10000~20000m3的沼气工程10个,20000m3以上的沼气工程10个。年产沼气2.79亿m3,有效利用量1.68亿m3(40%沼气用于厌氧发酵增温)。2015年之前,全国共建设300个特大型沼气工程,其中以粪便为主要原料的工程100个,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工程100个,以工业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工程50个,以城镇有机垃圾(餐厨垃圾和污泥等)为主要原料的工程50个。年产沼气28亿m3,有效利用量17亿m3,可替代常规能源2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16.80亿m3天然气或140万吨原油,减排CO2 500万吨。
四、试点项目申报条件和建设布局
(一)申报条件
1、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等均可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2、建设地点符合规划、建设、土地、环保等部门的相关规定,提供有效的土地使用证明。
3、具有资金自筹能力,自筹资金保证,业主应提供由第三方出具的企业资产状况、盈利水平等资信证明。
4、项目建设地点合理半径内具备足够的生物质资源,并提供资源购买合同或意向协议。
5、有合理的沼气利用方式和可持续运营模式,能够提供与终端用户签订的用气或上网、并网协议。
6、具有足够农田或园林消纳沼渣沼液,不具备消纳条件的,必须将沼渣沼液加工成符合行业标准的液态或固态沼肥,杜绝二次污染。
7、享受国家先建后补特大型沼气工程补贴的项目必须按基本建设要求逐级申报,并纳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
(二)建设布局
1、在居民相对集中的地区,建设用于居民集中供气(包括管道供气和提纯罐装供气)的特大型沼气工程7个,其中厌氧发酵罐总池容5000-10000m³沼气工程5个、10000-20000m³沼气工程2个。
2、在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建设用于工业用气的特大型沼气工程10个,其中厌氧发酵罐总池容5000-10000m³沼气工程2个、10000-20000m³沼气工程3个、20000m³以上的沼气工程5个。
3、在汽油价格较高的地区,建设用于车用燃料(纯化达车用燃气标准)的特大型沼气工程8个,其中厌氧发酵罐总池容10000-20000m³的沼气工程3个、20000m³以上的沼气工程5个。
4、在缺电、少电的地区,建设用于发电并网(热电联产)的特大型沼气工程5个,其中厌氧发酵罐总池容5000-10000m³沼气工程3个、10000-20000m³沼气工程2个。
五、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标准
1、本方案分别概算了总体厌氧发酵池容5000m3、10000 m3和20000m3的特大型沼气工程总投资,总体概算结果详见附表1。
2、本方案按沼气提纯罐装工艺进行工程投资测算,包括沼气生产、沼气提纯和有机肥生产三个环节的投资。5000-10000m3的沼气工程单项工程投资2312-4172万元,平均按3242万元测算;10000-20000m3的沼气工程单项工程投资4172-6842万元,平均按5507万元测算;20000m3以上的沼气工程单项工程平均按9500万元测算。
3、如将沼气用于民用供气和工业用气,需考虑供气管网和入户设施投资;如将沼气用于发电(热电联产),需考虑发电机组、并(上)网和余热回收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投资。同时扣除沼气提纯设施和设备投资。沼气不同利用方式相应规模的单项工程平均投资比较见附表2。
4、中央补贴占工程总投资的比重随着规模增加适度降低,其中5000-10000m3的沼气工程中央补助占总投资的40%,10000~20000m3的沼气工程中央补助占总投资的38%,20000m3以上的沼气工程中央补助占总投资的35%。
5、地方配套不低于工程总投资的5%。
6、特大型沼气工程采用高浓度中温或高温发酵工艺,5000m3的沼气工程池容产气率1.2m3/(m3•d),10000m3和20000m3的沼气工程池容产气率1.5m3/(m3•d)。
7、沼气工程全面采用能量闭合循环方式,冬季产气的40%用于沼气工程厌氧发酵加温(南北方平均),实现全年恒温运行和均衡产气。
(二)投资概算 1、2013年,在全国试点建设30个特大型沼气工程,总投资18.249亿元,其中:5000-10000m3的沼气工程中央投资1.2968亿元,占19.31%;10000~20000m3的沼气工程中央投资2.0927亿元,占31.17%;20000m3以上的沼气工程中央投资3.325亿元,占49.52%。详见附表1。
2、按生产周期20年计算,总体池容5000m3的沼气工程,平均每立方米沼气分摊中央补贴0.18元;总体池容10000m3的沼气工程,中央补贴0.12元;总体池容20000m3的沼气工程,中央补贴0.10元。
(三)资金筹措 2013年,全国30个特大型沼气工程总投资中,中央投资6.7145亿元,占总投资的36.79%;地方配套0.9126亿元,占5%;业主自筹10.6219亿元,占58.21%。
中央补贴主要用于主体设备购置,包括厌氧发酵罐、储气柜、提纯净化设备或沼气发电设备、进出料设备、沼气锅炉、电气程控设备、沼肥加工利用设备等。
六、保障措施(这部分写得比较粗,请你们重点完善)(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组建全国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宏观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有关试点省及县要建立由政府牵头,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等部门参与的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和分工,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编制项目投资计划,财政部门负责资金落实,农业部门负责项目落实;成立全国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技术指导专家组,开展技术咨询、培训和服务工作。(二)规范建设程序
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下发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申报通知,各省县按要求组织申报。县级农业(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编制试点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进度安排,资金筹措方案和实施主体,提出保障项目可持续运行的综合措施。编制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对项目的运行机制、经济性、原料来源等进行分析。经省级农业(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审核后,联合上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组织专家对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方案进行评审并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后下达投资计划。评审通过的实施方案,将作为项目建设和考核验收的主要依据。农业部通过招标方式,统一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生产设备采购目录。各省组织业主根据需求,按照政府采购办法实行集中采购。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以及设备生产单位,应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应进行安全预评价、编制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待其通过审查后方可进行施工。项目建成试运行3个月以后需要单独进行安全验收。
(三)创新项目管理 各省农业主管单位要督促项目业主及时足额落实自筹资金。农业部组织专家对承担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的业主进行考核,包括资金实力、建设机制、技术水平以及项目的经济性,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对建设进度较慢的项目,将视情况缓拨或停拨中央投资对未达到规定目标的项目,将相应扣减中央投资。
深化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不断破除制约沼气工程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人为障碍。鼓励有关省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具有普遍意义、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的管理措施,提炼上升为政策,以政策突破并推动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
(四)多方筹集资金
按照政府支持、业主负责的多元化融资原则,建立健全以业主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的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按照中央财政补助一点、地方财政配套一点、业主自筹一点的方式,解决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按照《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地方财政按中央补助金的5%配套项目管理经费,用于各级推广部门开展立项审核、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审查、技术指导和培训等工作。不安排配套资金的省、县将不予立项。
(五)强化技术支撑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科研院所的骨干和引领作用,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沼气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沼气科技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建设特大型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基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高科技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特大型沼气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并组织做好标准宣贯工作。充分发挥特大型沼气工程技术指导专家组的作用,针对有关人员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培养一批懂安全、会管理的特大型沼气工程技术人员,实行就业准入、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的研究推广和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先进实用的技术和设备。
(六)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公开项目政策、建设内容、补助标准,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接受社会监督,开发手持终端,建立健全项目档案,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健全检查制度、职业技能和安全培训制度。农业、发改等部门对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实行全过程跟踪,并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制定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安全评价制度、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和审核办法、检查验收办法和考核评价体系,以便于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确保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