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严守社保监管制度 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严守社保监管制度 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县人民政府(2011年7月12日)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县坚持把严格落实社保基金制度作为完善业务流程、规范基金管理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为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下面就我县社会保险基金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社会保险参保及基金征收情况
截至6月底,全县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242257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51655人、机关事业保险5732人、新农保184870人),失业保险40051人,职工医疗保险73643人,工伤保险32836人,生育保险23744人。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征收748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850万元,新农保2983万元,失业保险673万元,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6924万元。各项基金累计征收1991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8%。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监管组织领导机制。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命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保证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监督机制,及
234-
第二篇: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近两年来,湖南省理顺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提高技术保障水平,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监管和安全运行,取得明显成效。
理顺工作机制,纪检监察全面介入监管
为确保纪检监察全面介入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明确由省纪委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纪检组长分管基金监督工作,省就业局、省社保局、省医保局配备专职纪检员负责监督所经办的社保基金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监察室、基金监督处、财务处明确工作职责,分别负责基金纪律、经办机构内控机制、基金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完善政策制度,夯实基金安全防护网
建立经办机构内控制度。按照“常规业务一事两岗双审、非常规业务特定审批、系统外不留数据、银行外不见资金”的总体原则,针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险种不同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模式,各经办机构结合本险种的经办模式、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对社保基金的“收、管、发、补”四个关键环节分别制定了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和业务经办流程。基本实现了“钱从银行走、数据网上流、正常经办按程序、非常业务设开关”的经办管理目标。
完善社保基金银行账户管理制度。制定了《关于严格规范社会保险基金银行账户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同时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的开设、变更制定了一套严格程序,对原已开设的各种基金账户进行了规范。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对账制度、银行优惠利率政策。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制定湖南省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对社会保险信息实行定期披露和日常披露相结合,定期公布社保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运作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要情报告制度。建立了湖南省社会保险基金要情报告制度,建立专门报告渠道,明确专人负责,及时报告基金安全状况。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湖南省社会保险基金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建立全省社保基金监督举报系统,全省14个市州开设了基金监督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形成了基金监督举报网络,对举报属实予以奖励。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基金经办管理的技术保障
实现全省社会保险数据集中管理或联网监控。新的企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立了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县级不建数据库,只设业务操作终端,全省各级用户权限由省局统一设置,关键业务操作和全部政策参数设置由省局控制或授权,上级适时联网监控下级的基金运行情况。基本医疗保险系统升级后,基本实现了全省医保系统的联网监控、参保病人转诊转院和异地安置人员就医的异地监管。
实现基金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无缝对接。新的养老保险和基金医疗保险业务经办系统和基金管理系统在同一平台上构建,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相互衔接、相互制约。
实现业务授权的严格管理。新系统明确可见各业务经办人员的职责和系统初审、复审岗位的操作权限;各项业务的办理均有回退、撤销功能,对任何数据的录入、修改、访问、使用均留有经办人员的操作痕迹。严格的业务授权有利于明确经办管理的责任和违纪违规的责任追究。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确保社保基金在阳光下运行
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每年一度的劳动保障工作统计信息新闻发布会上,省本级和全省社保基金运行的基本情况和详细数据都通过全省各大媒体向社会公布。
加强与财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交流沟通。按时向财政部门送达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统计、财务月报表,及时进行社保基金财务数据的核对工作;对社保基金转移支付,社保资金分配、基金专项检查及整改情况及时向市州人民政府通报,争取支持配合,保障信息交流沟通渠道的畅通。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平台作用。不断充实“湖南省劳动保障政务网”和“湖南省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网”的内容和功能,涉及基金管理监管的政策文件及时上网发布,参保职工也可通过本人身份证号码方便地查询到本人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的实时情况,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社保基金管理的知情度与参与度。加大检查力度,保持基金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
开展全省社保经办机构内控制度大检查。为进一步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内控制度建设,2008年3月至6月,从省本级和全省14个市州,抽调101名业务骨干,组成11个社保经办机构内控制度检查组,对全省14个市州本级和50%以上的县市区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涉及71家经办机构,检查内容包括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和内部控制监督五个方面,共150个项目;将出现过违规、违纪问题,基础工作较薄弱的基层社保经办机构作为此次检查的重点单位;将“经办机构是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否制定科学合理的经办流程”等内容作为重点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全省通报,对检查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要求限时整改。对逾期不整改的,按未整改基金额的200%相应扣减当年社保补助资金,同时核减下的拨付基数。
认真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在2008年省纠风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九部门制定下发的《湖南省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湖南省社保基金专项治理检查验收工作方案》,并与省社保基金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组织了58名检查人员,分成7个检查组,由相关成员单位厅级领导带队,对全省14个市(州)本级及所辖的57个县(市、区)的7项社保基金专项治理自查自纠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逐一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全省共投入5805人次,治理单位1882家,涉及银行账户3949个,涉及基金金额1821亿元;纠正违反社保基金管理有关规定的问题涉及金额2.15亿元;完善政策法规251个。
第三篇:加强监管,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
加强监管 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
新农合基金监管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在县合监委、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县财政局等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县合管中心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制定措施,监督资金运行的全过程,确保了基金的运行安全,保障了参合农民的利益。总结多年来的做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新农合基金的监管:
一、健全机构,建立和完善制度。我们始终坚持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县成立了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新农合管理中心,设置稽查科室,先后建立完善了新农合筹资、财务管理、住院统筹、门诊统筹、方案调整、住院结报、大额公示、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使统筹层次和管理水平得到了规范化、制度化。
二、规范基金收支的监管。坚持遵守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按照银行管钱不管帐,经办机构管帐不管钱,专户储存,收支分离,封闭运行的基金管理模式,在商业银行设立财政专户,从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等每一个细节入手,规范基金监管,健全运行机制,及时对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控,保障基金安全运行。
三、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一是信息化监管。县内实行医院HIS系统与新农合系统对接、信息实时传递,实现报账审核与在线监控一体化管理,各定点医疗机构参合病人的住院治疗情况、费用明细、及补助情况实行网上实时传送,实时监控。二是制度化常态化监管。新农合随时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在院病人住院及治疗情况进行巡查,对各定点医疗机构上报的初审补助进一步结合病历进行复审;县合管中心稽查科定期、不定期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督查和指导;县合管中心每月对新农合资金运行及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情况进行分析,实行次均住院医药费用通报和警示告诫制度,同时向监委会成员单位及县主要领导报送每月基金运行情况报告;每季度或半年县卫计局组织人员开展新农合专项督查;县合监委每年亦组织督查组对全县的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及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督查2次以上,保证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全面、到位。同时为了提高和促进监管工作,我县先后亦推行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抽查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费用专家评审制度》,以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行为,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和不合理增长,逐步降低不合理费用比率,促进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四、切实做好参合农民的监管工作
一是坚持身份核对制度。对住院农合病人进行参合发票、医疗证、户口本(或身份证)三核对,发现不符则拒付。
二是坚持外伤及10000元以上费用调查核实公示制度。对外伤及县外非直报材料总医疗费用超过10000元以上的,由经办人员通过电话、信函、传真文件等方式进行调查取证,并将调查结果做好记录作为报销材料附件,有效防止骗取套取新农合基金行为的发生。
三是坚持推行三级公示制度。注重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约束作用,坚持推行县、乡、村三级公示补助情况制度,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五、多举措遏制新农合费用不合理增长。一是全县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统一招标采购,让参合农民用上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药品。二是制定专门规定规范医疗机构行为。印发了《关于规范中医医疗技术和临床适宜技术服务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重点规范中医、民族医特色治疗服务行为。三是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执行新农合基金总额预算控制实施方案,与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实行协议化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六、搞好新农合就医和结报便民服务。一是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报制度。参合群众持合作医疗证能在全县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出院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服务窗口即可直接领取到初审补助。在省、市及外县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出院后到县乡新农合经办机构直接办理补助程序,手续齐全、单次费用10000元以下者当时即可以办理报销手续;单次费用10000元以上者,15个工作日内入村调查、核实、公示,情况属实、符合规定的及时补助。二是实行便条式告知方式。参合农民报销时,经办人员对缺交材料进行书面勾选告知,便于参合农民一目了然,减少往返时间,提高结报效率。
七、抓好新农合人员能力建设培训,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利用上级补助的新农合能力建设培训项目资金及县级财政配套的培训经费,每年组织举办多期新农合能力建设培训班,对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经办服务人员从新农合政策、业务操作、财务法规、职业道德、行风建议等多方面进行培训,使新农合管理、经办、服务人员业务素质、服务意识、服务效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做好全县新农合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我县新农合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2014年全县共有1008025人参合,参合率99.18%,与上年相比增加32801人参合,增长3.13%,共筹集到基金42400万元。全年基金支出38009万元,共有1598009人次享受,受益率158.53%,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比为60%,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金监管,继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切实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第四篇:严守监管制度确保安全运行
严守监管制度确保安全运行
盱眙县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17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盱眙社保基金工作着力强化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基金监管机制、拓展基金监管渠道、健全基金监管制度,认真打造“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管理体系,严把“征收、运行、支付”三个关口,牢固树立“高压线、生命线、标志线”三种意识,全力管好群众“养老金”和“活命钱”,确保社保基金有效监管和安全运行。截止到目前,全县征收养老、医疗等社保基金约3.18亿元,发放养老金1.54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100%。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打造社保基金安全监管体系 盱眙始终把加强社保基金监管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县财政、监察、审计、人社等部门负责人和用人单位、参保人员代表为成员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履行决策、协调和监督职能。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社保基金监管工作。各经办机构也相应成立了社保基金监督领导小组,形成了以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为统领,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二是提高思想认识。通过举行社保基金安全运行警示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了社保基-1-
金是“高压线”,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侵占挪用;社保基金是“生命线”,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基础;社保基金安全是“标志线”,是基金监管工作基本要求的思想意识。同时每年举办两次基金安全监管培训,并进行结业考试,不合格人员坚决调岗。三是严格落实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将社保基金安全监管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明确各部门一把手是社保基金安全监管第一责任人,建立起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职能科室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三级责任落实体系,从源头上、制度上防范和化解基金管理风险。
二、优化措施,多措并举,健全社保基金安全监管制度我们先后下发了《盱眙县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和《盱眙县社会保险基金现场监督实施办法》,并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一是建立要情报告制度。建立专门渠道,明确专人负责,及时报告社保基金安全状况。做到重要事项即时上报,突发事项主动汇报,基础工作一天一报。二是建立经办机构内控制度。针对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大险种不同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模式,对社保基金的“征收、运行、支付”三个关键环节分别制定了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和业务经办流程。实现“钱从银行走、数据网上流、经办按程序”的管理目标。三是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由县人社局、财政局和监察局联合制定了《盱眙县社保基金举报奖励办法》,开设专门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形成监督举报网络,对属实举报一经验证立即奖励。
三、创新手段,齐抓共管,提升社保基金安全监管质量 采取多种手段,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始终保持基金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一是深化公开透明。社保基金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导关注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盱眙坚持强化动态公开,把动态公开贯穿于社保基金运行决策、执行和结果各个环节。在利用工作手册、电子显示屏、新闻媒体等公开形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实行“科技+制度”监控机制,对社会保险信息实行定期披露和日常披露相结合,及时公布社保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运作情况,深化社保基金公开透明力度。二是加大检查力度。审计、人社、财政、监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相继展开审计和检查工作。同时,各经办机构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社保基金管理自查,每半年县政府组织一次社保基金专项检查,实行动态、全面、适时监控,不断增强管理者自觉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通过督促整改,使问题、隐患在规定时限内得到纠正。形成有效制约机制。三是强化监督管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每年对各项社保基金的征缴、支出、结余等方面进行现场监督,同时开展非现场监督。对所有审核审批事项和经办业务工作建立严格的规范流程,做到“集中的权力分散化、隐蔽的权力公开化、审核审批事项程序化、资金支付制度化”,形成了相互制约、全程监督、控制严密的机制。
各位领导,同志们,当前,我县的社保基金管理监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和不足依然存在。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高经办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基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第五篇:浅谈社保基金监管
浅谈社保基金监管
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如何管好用好社保基金,是全国上下十分关注和十分突出的课题。然而,社保基金监管,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性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需要全社会全方位地进行监督,才能奏效。为此,笔者试就如何强化社保基金监管问题作一探讨,以供商榷。
一、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管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具有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责。因此,审计部门对社保基金的监督,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从近年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情况来看,社保基金审计已成为审计监督的一项重点内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社保基金审计没有建立每年定审制度,各级审计机关对社保基金审计没有正常化、制度化;二是社保基金审计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不够,对社保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中的问题查处还不能完全到位;三是社保基金审计结果公示力度不够,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等。对此,审计机关必须转变观念,建章立制,着力强化审计部门对社保基金的监督。
1、牢固树立民本审计理念,建立社保基金每年必审制度。党中央、国务院在治理重大违法腐败案件和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赋予了社保审计重要的责任。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给予了社保审计极大的关注、期望和信赖。所以,作为审计机关,首先要牢固树立“民本审计”思想,心中要有人民群众。尤其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面向的是广大弱势群体,是重点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的。审计必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抓好社保基 金审计工作。其次要建立社保基金定审制度,并且将社保基金审计结果,纳入到每年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之中,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再次要加大审计结果公示力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转变审计工作思路,准确定位社保基金审计目标。社保基金审计总体思路应以效益审计为总揽,以社保制度运行过程为主线,以社保资金的真实、安全、规范为切入点。在关注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的同时,还需要对社保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揭露社保制度的缺陷,分析现行社保政策的运行效应。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使社保资金能够安全有效运行。根据这一思路,各级审计机关应将“安全与效益、合规与真实、规范与提高”作为社保基金审计的重点目标。着力从财务合规性审计向业务数据的真实拓展,不仅要关注违法违规问题,还要关注效益问题,从宏观上,从体制机制上提出改善管理、完善制度、提高使用效益的意见和建议。要在注重对财务数据进行审计、查处挤占挪用资金的同时向业务数据真实性审计拓展;要注重对现行制度、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通过对执行结果的分析,查找运行机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从重点以查错纠弊为主,发展为以揭露社保制度缺陷、检查现行社保政策的效应和评价社保资金使用效益为主的新型审计。
3、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高社保基金审计效果。一是要大力推进计算机审计。随着社保部门、财税征管等部门的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在社保基金的征收发放环节上广泛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大量业务资料通过电子数据库进行存储和操作。面对这一形势,作为审计人员,必须紧跟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和完善新的审计模式,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从业务数据入手,解剖数据管理系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并有效地与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相结合。二是要推行系统化审计。社保基金无论是从征收或来源上,还是在支出和管理方面,涉及面广,资金量大,管理部门多。因此,针对这一特点,审计机关在实施社保基金审计时,必须将此作为系统化审计项目来对待,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看问题,不能就收论收、就支论支、就管论管,确保社保基金审计全面性、完整性、宏观性。
4、突出审计工作重点,提升社保基金审计层次。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社会各界对社保问题日益重视,社保基金管理法规、制度不断完善,相关部门法治意识逐步增强,社保基金已成为人们心中的“高压线”,有意识的违纪违规问题正逐步减少。因此,审计机关对社保基金审计的重点,应由以前的真实合规性审计尽快转向今后的管理效益审计上来,迅速拓宽社保基金审计领域。一是要强化社保基金征收中的效益审计。重点审查各项社保基金征缴面有否达到法规政策规定的要求,是否做好扩面征缴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审查各缴费单位有否瞒报缴费基数,有意偷漏应缴基金问题,是否确保社保基金缴费基数真实准确,做到应缴尽缴;审查征收机关征管基础工作是否扎实,征管力度是否到位,有否存在减缓免行为,做到应征尽征。二是要强化社保基金使用中的效益审计。重点审查社保基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真正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审查社保基金收支是否适度平衡,基金结余或赤字是否合理,是否充分发挥了基金应有的效益;审查各项社保基金分配安排是否坚持公平效益原则,既要关注基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也要关注其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社会效益;审查各项社保基金使用是否节约,是否真正做到以较小的投入办更多更大的事。三是要强化社保基金管理中的效益审计。重点审查各项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管理政策执行是否严格,有否存在因管理不善、失误和制度缺失,而造成社保基金损失和浪费以及减收增支问题;审查社保基金流动环节是否存有漏洞,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安排的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配套拨付,拨付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否可行有效,有无截留、挤占、挪用和违规获取资金等问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成效,有无因资金拨付不及时而影响被保障对象的利益。重点审查社保基金管理是否安全,是否保值增值,有无存在基金管理风险隐患等等。
二、强化税务部门的监管
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税务机关是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主体。因此,税务部门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应重点放在强化社保费的征收方面。这是决定社会保障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环节,没有收就没有支,也就没有保。所以,各级税务机关:
一是要树立正确观念,强化税务机关征收主体地位。要坚决克服“代征”社保费的错误认识,树立税务机关就是社保费征收主体的正确观念,发挥税务机关的征收优势,加强社保费征收管理。要积极推动税务机关社保费全责征收工作,坚持以组织社保费收入为中心,围绕“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强化主体,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组织做好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工作。要树立正确的社保费收入观,依法征费,应收尽收,不得不征、少征、漏征,既不人为调控社保费收入,也坚决不收“过头费”;在征收税费过程中发现应当参加社会保险而未参加的缴费单位,应当督促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及时通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做好参保扩面工作,重点抓好以非公经济、自然人为重点的扩面征收工作,逐步消除参保的盲点,不断增加费源和社保费收入;积极参与社会保险费征收计划的制定,对参保户数、缴费单位、费率、缴费人数等情况进行认真、仔细核对,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以取得共识,实事求是地制定社会保险费征收计划,争取征收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要加强费源管理,努力提高监控水平。要有计划地定期开展费源调查工作,全面掌握社保费费源分布情况;要强化缴费人户籍管理,逐步建立户籍档案,对缴费人实行动态管理;要建立重点费源监控制度,随时掌握其费源变化情况,对重点费源实行重点管理;要利用税务机关的征管优势,不定期对缴 费人数、缴费基数等申报资料进行检查核实,着重解决缴费基数不实的问题,认真核实参保户数和参保人数,凡与缴费基数相关的项目,如缴费人数、缴费工资总额等,都应严格、仔细核定,确保真实和准确。
三是要明确责任,大力做好欠费管理和清理欠费工作。要开展欠费清查工作,加大监控力度;要对欠费和欠费人合理进行分类,实施动态的分类管理,对欠费数额较大的重点欠费人,实施跟踪管理,定期追欠;要将清欠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考核,建立清欠目标责任制。
四是要狠抓规范,着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第一要狠抓管理制度规范。加强征收社保费的法制化建设,强化组织保障措施,完善岗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行税费并举,统一考核,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第二要狠抓征管程序规范。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做到征管程序的六个规范:即规范建档管理程序,规范申报程序,规范征收程序,规范检查程序,规范催缴、处罚程序,规范接受举报及处理程序。第三要狠抓缴费服务规范。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切实维护缴费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提高缴费服务质量。第四要推进信息化和机构人员建设,提高社保费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财政部门的监管
财政部门是社保基金的主要监管部门,具有对社保基金征缴、支付、投资、预算、决算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职责,对社保基金的安全与效益,合规与真实,规范与提高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级财政部门:
一是要切实强化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严格抓好社保基金收支预决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工作,及时检查分析社保基金收支运行中的不足,促进增收节支,堵塞跑冒滴漏。
二是要加强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政专户核算管理;一切收入必须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一切支出必须纳入财政预算,收归收,支归支,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要切实加强和规范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工作,及时下拨资金,不得截留;及时搞好跟踪监督,充分提高有限基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大社会保障投资力度。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社保机构的管理经费支出,必须由财政预算单独安排,不得从社保基金中提取列支。
四是要严格管理社保积累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对社保基金投资运作进行严格的监管,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不得将结余基金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四、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管
社会保险机构是社保基金主管职能部门,社保基金能否管好用好,直接取决于社保部门管理工作的好坏。因此,各级社保机构: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监管。要全面落实《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各项规定,切实搞好扩面征缴工作,严格抓好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制度,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认真审核缴费单位的缴费基数,不得不核、少核、漏核,努力提高征缴率。凡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对拒缴、瞒报少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要依法处理;对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追缴力度,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收尽收。对参保对象要建立缴费记录,建立个人保险帐户,并保证其完整、安全;对参保对象和离退休人员以及其工资基数增减变化情况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核对,严格新增离退休人员的审批,加强动态核查,严防弄虚作假、虚报冒领。二是要广泛深入地搞好调研工作,不断创新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三是要全面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加快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步伐,建立高效运转的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把社会保险的政策落到实处。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标准,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同时,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强化社会各方面的监管
一是要加大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力度。缴费单位应当每年向本单位职工公布本单位全年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接受职工的监督。
二是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社保基金收 支和结余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包括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三是要加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力度。对企业进行营业执照检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时,工商部门应当督促企业依法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对未履行义务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地方税务机关。
四是加大监察机关的监督力度。对国家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社会保险费征缴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职责依法实施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