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当前社保基金监管体系与制度
我国当前社保基金监管体系与制度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日趋完善,近年来,我国社保基金规模以较高的速度逐年增长。其中,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每年递增在20%以上,这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社会保障能力在增强,但另一方面也给社保基金的风险控制及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有利于确保社保基金的完整与安全,是基金管理的重要的环节,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目前社保基金监管的现状
建国以来,劳动行政部门承担着劳动保险基金监管职责。1997年,实行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财政部介入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行并承担相应的财务监管职能。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也设置了相应的基金监督机构。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有239个地市设立了基金监督机构,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了省级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30个省级和2O5个地市劳动保障部门开通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电话。至此,我国基本建立以行政监管、内部控制和司法部门监督并立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截止到2006年底,先后制定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暂行规定》、《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等社保基金管理法制规定,初步建立起社保基金征缴、支付和投资营运的财务、会计、审计等制度。
我国现行的社保基金监管制度是以行政监督为核心,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社保基金监督模式。基金监管的主体是政府,主要负责制定社保基金征收、投资运营和支付等环节的相关政策、法规,并且监督以上政策、法规的实施。基金监管的客体是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社保事业管理局和基金管理人——投资公司。基金监管有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基金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机构的选定,制定相关的规则和政策,设计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各项指标测量体系,实施社保基金的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实现社会政策目标。
我国社保基金监管体系的内容
一、行政监管体系。社会保险基金的行政监管体系是指由劳动保障、财政、审计等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的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和部门的权限,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进行的监督和检查,它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一种外部监督形式。其职能如下:
(一)劳动和保障部门的行政监管。劳动和保障部门作为社会保险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是国家行政监管体系的主体,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最主要形式。其主要职责是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内容。包括:对经办机构进行监管;对参保单位进行监管。制定严格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和违反规定处罚制度。
(二)财政部门的行政监管。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一是依据《会计法》的规定,对经办机构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财务监督,重点
是检查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会计核算是否及时有效;二是对经办机构的各项基金收支情况进行监督,重点是认真审核经办机构的年度预、决算、监督经办机构上报的基金支出计划是否符合规定,财政部门通过实施监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足额收缴和及时拨付,结余基金及时存入专户,防止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
(三)审计部门的行政监管。审计机关作业对各个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的行政监督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表现在:一是定期对经办机构的基金收支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二是定期对财政部门的基金管理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部门的监管,保证经办机构,参保单位和财政部门的基金收支的管理工作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执行。
二、内部基金监管体系。内部基金监管是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的基础,它是指为了保护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保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遵循合法性、适应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在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及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一)经办机构内部要按照国家的社会保险政策及财务会计制度,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建立可操作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各项制度,明确各项基金管理的程序。包括基金预、决算制度;基金收支会计核算制度;养老、医疗保险个人帐户记录制度;结余基金保值增值制度;与财政部门定期对帐制度;基金收支审核制度等。做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规范化、程序化。
(二)要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按工作程序设置岗位,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立独立于业务、会计机构的内部审计机构,通过这种再监督,使社会保险基金内部监管体系更加完整,各项基金收支管理更有序更安全。
三、社会监管体系。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全社会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监管很有必要。所谓社会监管就是指由不隶属于任何一个部门的社会组织即基金监事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结余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监事会成员由政府代表、参保职工代表、代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包括精通财经理论的人员组成。
四、法律监管体系。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除了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体系外,还应建立健全法律监管体系。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险法律的逐步完善,对社会保险基金依法进行监管势在必行。建立法律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是制定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法律、法规,使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建立严格的执法执纪队伍,定期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律体系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最高层次,也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走上正规化的具体体现。
五、人大的监督。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听取、审议专项工作的报告,二是组织对本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
第二篇:浅谈社保基金监管
浅谈社保基金监管
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如何管好用好社保基金,是全国上下十分关注和十分突出的课题。然而,社保基金监管,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性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需要全社会全方位地进行监督,才能奏效。为此,笔者试就如何强化社保基金监管问题作一探讨,以供商榷。
一、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管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具有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责。因此,审计部门对社保基金的监督,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从近年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情况来看,社保基金审计已成为审计监督的一项重点内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社保基金审计没有建立每年定审制度,各级审计机关对社保基金审计没有正常化、制度化;二是社保基金审计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不够,对社保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中的问题查处还不能完全到位;三是社保基金审计结果公示力度不够,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等。对此,审计机关必须转变观念,建章立制,着力强化审计部门对社保基金的监督。
1、牢固树立民本审计理念,建立社保基金每年必审制度。党中央、国务院在治理重大违法腐败案件和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赋予了社保审计重要的责任。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给予了社保审计极大的关注、期望和信赖。所以,作为审计机关,首先要牢固树立“民本审计”思想,心中要有人民群众。尤其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面向的是广大弱势群体,是重点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的。审计必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抓好社保基 金审计工作。其次要建立社保基金定审制度,并且将社保基金审计结果,纳入到每年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之中,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再次要加大审计结果公示力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转变审计工作思路,准确定位社保基金审计目标。社保基金审计总体思路应以效益审计为总揽,以社保制度运行过程为主线,以社保资金的真实、安全、规范为切入点。在关注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的同时,还需要对社保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揭露社保制度的缺陷,分析现行社保政策的运行效应。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使社保资金能够安全有效运行。根据这一思路,各级审计机关应将“安全与效益、合规与真实、规范与提高”作为社保基金审计的重点目标。着力从财务合规性审计向业务数据的真实拓展,不仅要关注违法违规问题,还要关注效益问题,从宏观上,从体制机制上提出改善管理、完善制度、提高使用效益的意见和建议。要在注重对财务数据进行审计、查处挤占挪用资金的同时向业务数据真实性审计拓展;要注重对现行制度、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通过对执行结果的分析,查找运行机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从重点以查错纠弊为主,发展为以揭露社保制度缺陷、检查现行社保政策的效应和评价社保资金使用效益为主的新型审计。
3、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高社保基金审计效果。一是要大力推进计算机审计。随着社保部门、财税征管等部门的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在社保基金的征收发放环节上广泛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大量业务资料通过电子数据库进行存储和操作。面对这一形势,作为审计人员,必须紧跟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和完善新的审计模式,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从业务数据入手,解剖数据管理系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并有效地与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相结合。二是要推行系统化审计。社保基金无论是从征收或来源上,还是在支出和管理方面,涉及面广,资金量大,管理部门多。因此,针对这一特点,审计机关在实施社保基金审计时,必须将此作为系统化审计项目来对待,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看问题,不能就收论收、就支论支、就管论管,确保社保基金审计全面性、完整性、宏观性。
4、突出审计工作重点,提升社保基金审计层次。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社会各界对社保问题日益重视,社保基金管理法规、制度不断完善,相关部门法治意识逐步增强,社保基金已成为人们心中的“高压线”,有意识的违纪违规问题正逐步减少。因此,审计机关对社保基金审计的重点,应由以前的真实合规性审计尽快转向今后的管理效益审计上来,迅速拓宽社保基金审计领域。一是要强化社保基金征收中的效益审计。重点审查各项社保基金征缴面有否达到法规政策规定的要求,是否做好扩面征缴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审查各缴费单位有否瞒报缴费基数,有意偷漏应缴基金问题,是否确保社保基金缴费基数真实准确,做到应缴尽缴;审查征收机关征管基础工作是否扎实,征管力度是否到位,有否存在减缓免行为,做到应征尽征。二是要强化社保基金使用中的效益审计。重点审查社保基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真正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审查社保基金收支是否适度平衡,基金结余或赤字是否合理,是否充分发挥了基金应有的效益;审查各项社保基金分配安排是否坚持公平效益原则,既要关注基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也要关注其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社会效益;审查各项社保基金使用是否节约,是否真正做到以较小的投入办更多更大的事。三是要强化社保基金管理中的效益审计。重点审查各项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管理政策执行是否严格,有否存在因管理不善、失误和制度缺失,而造成社保基金损失和浪费以及减收增支问题;审查社保基金流动环节是否存有漏洞,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安排的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配套拨付,拨付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否可行有效,有无截留、挤占、挪用和违规获取资金等问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成效,有无因资金拨付不及时而影响被保障对象的利益。重点审查社保基金管理是否安全,是否保值增值,有无存在基金管理风险隐患等等。
二、强化税务部门的监管
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税务机关是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主体。因此,税务部门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应重点放在强化社保费的征收方面。这是决定社会保障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环节,没有收就没有支,也就没有保。所以,各级税务机关:
一是要树立正确观念,强化税务机关征收主体地位。要坚决克服“代征”社保费的错误认识,树立税务机关就是社保费征收主体的正确观念,发挥税务机关的征收优势,加强社保费征收管理。要积极推动税务机关社保费全责征收工作,坚持以组织社保费收入为中心,围绕“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强化主体,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组织做好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工作。要树立正确的社保费收入观,依法征费,应收尽收,不得不征、少征、漏征,既不人为调控社保费收入,也坚决不收“过头费”;在征收税费过程中发现应当参加社会保险而未参加的缴费单位,应当督促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及时通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做好参保扩面工作,重点抓好以非公经济、自然人为重点的扩面征收工作,逐步消除参保的盲点,不断增加费源和社保费收入;积极参与社会保险费征收计划的制定,对参保户数、缴费单位、费率、缴费人数等情况进行认真、仔细核对,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以取得共识,实事求是地制定社会保险费征收计划,争取征收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要加强费源管理,努力提高监控水平。要有计划地定期开展费源调查工作,全面掌握社保费费源分布情况;要强化缴费人户籍管理,逐步建立户籍档案,对缴费人实行动态管理;要建立重点费源监控制度,随时掌握其费源变化情况,对重点费源实行重点管理;要利用税务机关的征管优势,不定期对缴 费人数、缴费基数等申报资料进行检查核实,着重解决缴费基数不实的问题,认真核实参保户数和参保人数,凡与缴费基数相关的项目,如缴费人数、缴费工资总额等,都应严格、仔细核定,确保真实和准确。
三是要明确责任,大力做好欠费管理和清理欠费工作。要开展欠费清查工作,加大监控力度;要对欠费和欠费人合理进行分类,实施动态的分类管理,对欠费数额较大的重点欠费人,实施跟踪管理,定期追欠;要将清欠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考核,建立清欠目标责任制。
四是要狠抓规范,着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第一要狠抓管理制度规范。加强征收社保费的法制化建设,强化组织保障措施,完善岗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行税费并举,统一考核,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第二要狠抓征管程序规范。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做到征管程序的六个规范:即规范建档管理程序,规范申报程序,规范征收程序,规范检查程序,规范催缴、处罚程序,规范接受举报及处理程序。第三要狠抓缴费服务规范。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切实维护缴费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提高缴费服务质量。第四要推进信息化和机构人员建设,提高社保费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财政部门的监管
财政部门是社保基金的主要监管部门,具有对社保基金征缴、支付、投资、预算、决算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职责,对社保基金的安全与效益,合规与真实,规范与提高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级财政部门:
一是要切实强化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严格抓好社保基金收支预决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工作,及时检查分析社保基金收支运行中的不足,促进增收节支,堵塞跑冒滴漏。
二是要加强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政专户核算管理;一切收入必须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一切支出必须纳入财政预算,收归收,支归支,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要切实加强和规范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工作,及时下拨资金,不得截留;及时搞好跟踪监督,充分提高有限基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大社会保障投资力度。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社保机构的管理经费支出,必须由财政预算单独安排,不得从社保基金中提取列支。
四是要严格管理社保积累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对社保基金投资运作进行严格的监管,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不得将结余基金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四、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管
社会保险机构是社保基金主管职能部门,社保基金能否管好用好,直接取决于社保部门管理工作的好坏。因此,各级社保机构: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监管。要全面落实《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各项规定,切实搞好扩面征缴工作,严格抓好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制度,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认真审核缴费单位的缴费基数,不得不核、少核、漏核,努力提高征缴率。凡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对拒缴、瞒报少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要依法处理;对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追缴力度,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收尽收。对参保对象要建立缴费记录,建立个人保险帐户,并保证其完整、安全;对参保对象和离退休人员以及其工资基数增减变化情况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核对,严格新增离退休人员的审批,加强动态核查,严防弄虚作假、虚报冒领。二是要广泛深入地搞好调研工作,不断创新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三是要全面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加快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步伐,建立高效运转的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把社会保险的政策落到实处。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标准,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同时,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强化社会各方面的监管
一是要加大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力度。缴费单位应当每年向本单位职工公布本单位全年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接受职工的监督。
二是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社保基金收 支和结余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包括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三是要加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力度。对企业进行营业执照检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时,工商部门应当督促企业依法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对未履行义务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地方税务机关。
四是加大监察机关的监督力度。对国家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社会保险费征缴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职责依法实施监察。
第三篇:当前社保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护广大社会保障对象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完整,是社会保障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保险基金的规模将逐步扩大。由于有关法规政策不够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跑、冒、滴、漏”、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运作行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防范和化解基金管理风险,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完整,是社会保险执行及监管部门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劳动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财税等部门都能够认真地贯彻实施这一系列规章和制度,对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在县级社保基金的扩面征缴、支出、投资、预算、决算等诸多环节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保扩面征缴上没有形成合力。《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明确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税务、财政、审计及监察机关对社会保险费征管过程中的职责。而在实际施行过程中,多数税务机关只是按照社保经办机构传递的征缴计划征收社会保险费,而依法对缴费单位的进行监督稽查和欠费追缴及依法作出强制征缴决定等工作基本没有实施;财政部门仅仅对已经征缴到帐的社保基金实施财政专户监督管理,而对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实际支付情况的监督管理并不到位,同时对一些享受上级养老保险资金补助县而言,财政部门为考虑能得到更多的上级补助资金,减少地方财政配套支出,在审核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时,往往不能从应收尽收的角度去思考,而只是从实现当年收支平衡的角度去考量;审计部门虽然经常安排社保基金审计项目,但基本上只对社保经办机构在基金财务管理方面实施审计监督,对缴费单位参保缴费情况未能作跟踪审计。虽然各地政府在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上出台许多地方性法规,要求各部门实行齐抓共管,但事实上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仍然是劳动保障部门一家唱戏,没有真正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2、在基金监管上财政、社保部门没有形成双向制约机制。《社保基金财务制度》规定将社保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防范社保经办机构挤占挪用社保基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这样做,将原来挤占挪用社保基金只发生于社保经办机构环节,变成社保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两个环节,并产生了新的控制漏洞。其一,各项社会保险基金都集中在财政部门专户管理,加之地方财政资金相当紧张,为财政部门挪用基金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且一旦挪用,不易暴露。日前国家审计署对全国各地社保基金审计中发现70多亿元的违规问题,大多数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其二,财政部门对社保基金实行有效监管并不到位。财政部门对社保基金的监督,力量都放在对存入财政专户社保基金的直接管理上,而对社保经办机构的社保基金征收、支付环节却疏于监管,也无力监管。其三,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未能落到实处。按照制度规定,财政部门应根据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的意见,在双方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及时将基金按规定用于购买国家债券或转存定期存款。而实际操作上,社保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推诿扯皮,影响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时在利息分配上,往往根据各险种基金存款进行粗略估算分配,缺乏分配的科学性。其四,部分县由于地方财力紧张等因素,财政预算中未能安排社保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造成了“吃”社会保险基金及利息,长期占用社保基金等现象。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业务和财务管理等基础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社会保险各项业务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不健全完备。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都是通过社保经办机构的各项具体业务来实现的,加强社保基金收支管理,必须从健全完善内部业务运行程序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入手。在这方面,虽然上级政府和部门出台了若干规章制度,但部分社保经办机构未能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二是编制紧缺,人少事多,个别业务、财务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参保职工人数已成倍增加,由于受编制限制,有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十分缺乏。同时,少数工作人员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个别财务人员业务不熟,责任心不强,财务记帐发生差错,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分析,影响了社保工作的健康发展。三是社会保险稽核工作流于形式,未能落到实处。
4、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还有待加强。一是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没有落到实处。虽然劳动保障部下发了《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社会保险审计暂行规定》,但是由于受编制的限制,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基本上都没有专职的基金监督和内部审计机构,基金行政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大都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二是社会监督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按照有关规定,各地人民政府都要成立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委员会,健全社会保障监督体系,依法组织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社会保障基金预决算、征缴、支付、调剂、投资运营、管理等情况实施监督。但实际上各地的监委会大都没有正常开展活动。三是应该向社会披露的社会保险基金相关信息,没有及时披露,无法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
针对存在的问题,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职能部门,要从保障当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把老百姓的“救命钱、养命钱”收好、用好、管好,要从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征缴、支付、调剂、投资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1、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的管理。在国家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前,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认真准确的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计划。同时引入财政部门编制财政支出“零基预算法”,把本地区应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参保单位、参保职工人数、内扩面任务指标、缴费基数、缴费比例、清欠指标等基本数据摸清做实,按照可靠性、真实性、统一性的原则,编制社保基金收入预算,而不是简单的按照上年收入实绩递增一定的比例和幅度编制。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规定的列支范围的标准,编制支出预算,既不能遗漏,也不能超出。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预算方案一经批准,财政、地税和劳动保障部门就必须依法足额的征收应征收的预算收入,同时必须依法及时足额的拨付预算支出资金。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社保基金收支预算的监督检查,要定期的对税务征缴机关和社保经办机构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以此强化预算的约束力。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决算管理,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社保基金决算的审核工作,完善财政、劳动保障两部门联合上报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工作机制,确保有关数据准确、完整。
2、加大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的工作力度。“无源之水”越管越死,社保基金连年出险,监督管理就失去意义了。只有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壮大社会保险基金盘子,监督管理才更有意义,职工群众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履行部门职责,积极会同财政、地税、工商部门,加大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的工作力度。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向政府报告,建立健全扩面征缴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合力;要积极争取审计部门在审计社会保险时,向缴费单位延伸审计,督促单位参保缴费;同时要加大社会保险宣传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行政执法力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3、强化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劳动保障、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强化社保基金的收支管理。一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税务机关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均不得设立收入户或待解户等过渡性账户,征收的社会保险费要按规定及时缴入财政专户。财政收入专户、基金支出专户都要按规定及时结转、解缴资金,严禁坐支。基金利息要按照基金管理的要求纳入基金管理,确保基金保值增值。二要严格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管理,不得擅自调整社会保险待遇标准,不得以任何借口增加支出项目和提高开支标准。三要将社保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坚决杜绝以各种名义“吃”基金现象。四要规范社保基金的支出管理,严谨挤占挪用,各险种基金之间不得相互调剂使用。五要规范凭证管理。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和税务征缴机关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及时、准确传递凭证及有关资料,及时报帐、定期对帐,严禁人为调整收入、支出和结余,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
4、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的规定,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加强基金管理监督队伍的建设,调整充实专职和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各监管部门要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制度,依照规定程序,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向政府建议调整和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定期组织监督活动,同时要认真听取监委会委员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提高监督水平。建立社保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保障社会公众获取社保基金信息的权利和对社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在内的社保基金报告,将社保经办机构基本情况、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支付政策、征收支付情况、欠费单位及金额、基金结余及保值增值情况等涉及参保职工切身利益、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重要事项披露出来,增强基金运行的透明度,接受全社会监督,以透明运行促有效监督、保安全运行。
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
要完善基金管理体系,“只有建立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基金管理体系,我们的社会保障才是完整的、全面的。”社会保险首先要有制度,确定各项社会保险的费用筹集、待遇标准等,其次是经办,包括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保经办、财政的专户、地税部门的征缴、银行收发等,“光有制度和经办,没有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光有制度和监督,没人做事,也不行;有监督、经办,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完善,事情也没法做。” 一个环节也不能逃离监督
扩大基金监督范围,也是于来山提出的基金监管招数之一。“社保经办的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独立于监督之外、逃离监督。”他说。
要完善基金内部控制机制。于来山强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基金管理主体,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根据每一项业务的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关键部门乃至关键岗位,明确相关职责、考核标准和监督检查标准,从制度上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风险。”
要改进基金监督方式,实行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相结合。“现场监督可以了解和查清问题,非现场监督可以进行动态监管,随时监控。”他要求,“以前我们都是事后审计,等出了问题才来查,现在要变成不仅有事后的审计,还要有事中的监督,甚至关口更加前移,事前就要监督,防患于未然。”
社会基金监管三大问题
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的全国性统一法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已经被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列入“十一五”立法规划。不久前,该部委托中国政法大学法语经济学研究中心进行了立法调研。
作为该课题负责人,胡继晔介绍称,调研发现,各地社保基金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于:各地社会监管办法立法层次太低,基金监管部门无力,仅部分地方出台了比较系统的社保基金监管统一办法,而大多数地方的社保基金监管还停留在部门规章层次,跟不上社保机构发展的现实。
现实是目前在社保机构外,各地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相继介入社保基金的日常管理,面对诸多部门和机构,基金监督工作环节增多,链条加长,社保基金监管部门在横向对有关部门、纵向对地方政府时,监督和被监督的主体往往不明确,无处罚权,约束效力差,严重影响基金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个主要问题是,基金保值增值问题严重。胡介绍,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结余基金,都按规定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然而银行利率近年来已低于工资增长率,而适合社保基金投资的国债数量、期限无法满足要求。
专家们还发现,基金支付环节问题突出。胡继晔介绍,在上海社保案后,人们普遍将焦点集中在了基金挪用、侵占的监管;然而,他们在调研中发现:“收支两条线”使得管理机构间互相制约,在绝大部分省份挪用基金的现象已经很少了,而社保基金面临的是支付环节的骗取、冒领问题,特别是在医疗保险领域骗保花样百出。
胡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重庆某区的一家民营企业一共7个员工,其中有6个做了肾透析,已享受400多万元的医保基金,事发后这几人就申请注销了公司。基金增值新路径
对应上述问题,专家们给出了相应建议。
从法律层面讲,胡继晔介绍,首要的在于提高立法层次,利用目前《社会保险法》的制定契机,明确社保基金监督主体的法律地位和基本原则。“在未来该法审议出台后,由国务院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加上其他相关法律规章,形成完整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
针对基金保值增值的问题,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建议,社保基金在现阶段作为一个投资主体,以一定比例投入到赢利前景较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腾出空间让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扩大居民消费内需的直接投资,或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但胡继晔认为,无论何种投资,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应该放在首位,对投资运营商的监管今后需要加强,法律的制定方面也需要注意这些方面。
针对社保基金支付环节存在的问题,专家们建议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将所有的社保经办机构、投资管理机构都要置于“阳光下”。
此外,专家们还从社保监管机构的宏观架构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前述政法大学课题组提出,借鉴国际经验及我国金融业监管机构的模式,在我国设立相对独立的社保基金监管机构,拥有独立于地方的人权、事权、财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刚刚结束了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的社保经办机构课题研究。她提出,鉴于现在社保经办机构人员编制紧张,各种社保体系混乱,在名称、定性、职责流程等方面缺乏统一性、权威性和独立性,建议从2009年起,用3-5年时间,对这些机构职责、名称进行统一。
杨指出,统一的前提在于,国家新设立社会保险总局,由上而下,垂直管理。“届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作为直接决策部门,而社保总局作为政府执行机构——这种机制便于‘政事分开’,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政府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改革。” 对社保基金审计查出问题的初步分析
劳动保障部对近期社保基金审计查出的违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从时间看:1999年以前发生的23.47亿元,大多是涉及基金安全和完整的问题;2000年以后发生的47.88亿元,多数属于管理不规范问题,也有涉及基金安全和完整的问题,甚至有违法犯罪的。
从违规主体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政部门、地方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及相关部门都占一定比例。
“发生这么多问题,不管什么情况,根本原因都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认真执行国家的政策规定。”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说。四大措施整改社保基金审计查出的问题
刘永富表示,劳动保障部将采取四大措施对社保基金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一是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实施。劳动保障部门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在问题汇总分类、制定工作方案、提出解决意见、督促落实等方面,多做具体工作,按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劳动保障部组织的工作小组,将对各地整改情况进行指导和督办,重点省份要现场督办。
二是逐项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清理回收资金。各地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逐一立项,根据问题的类型和难易程度等,进行梳理,明确解决办法和责任单位,分类加以整改。凡能立即整改的,如未按规定实行专户管理、多头开户,要商有关部门立即纠正;不该用基金支出的费用,要按规定把钱冲抵回来;因为合同未到期等特殊情况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限期纠正;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要商财政等部门并向政府汇报,提出清收意见,已经造成损失无法清收的资金,要按要求由同级政府偿还到位。三是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规范管理创造条件。当前社会保险经办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者办不了事而影响工作开展,或者发生挤占挪用而危及基金安全。比如,异地领取养老金的邮寄费问题,这个费用必须支出,而且不能让退休人员负担,但又没有经费来源,要商财政部门解决经费问题。
四是举一反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这次审计的是三项保险基金,而且主要是省本级和省会城市。市县怎么样,其他基金管理得如何,特别是基本保险之外的资金,要防止同类问题的发生。
从制度上加强和改进社保基金监管
刘永富强调,基金管理监督要从多方面着手,研究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强和改进社保基金监管。
“了解社保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行和管理情况是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的基本权利。实现基金管理的公开、透明,也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基金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要研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刘永富说。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基金管理主体,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根据每一项业务的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关键部门乃至关键岗位,明确相关职责、考核标准和监督检查标准,从制度上堵塞漏洞。
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基金和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制度。劳动保障部将定期组织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全面检查,并随时抽查,重点监控,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加强案件查处的指导和督办。明年,将组织基金征缴专项检查。
建立要情报告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对基金管理工作必须做到耳聪目明,及时了解和掌握重要情况。劳动保障部已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建立社会保险基金要情报告制度的通知。
此外,还要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管理;推进基金监督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和机制;研究制定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调研起草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条例。
延伸阅读:
对社会资金被挪用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官员认为,社保基金出现问题,首先是基金监管法规不完善。目前,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只有《劳动法》中有概括性规定。此外,还有一些文件和规定,但都停留在部委一级,法规层次不高,缺乏对违规行为的有效制约。其次管理力量和手段有限。有些地区的基层甚至没有计算机,只能人工记账。另外社保基金管理人手极少,全国基金监管人员不到100人。此外,有些人法制、政策观念淡漠;还有监督不到位。因此,提出如下药方:立法、加强监督。从实际运作来看,社保基金表面上存在着三层监管,一是劳动保障部门和基金管理司的内部监管;二是财政和审计部门的行政监管;三是社会组织、舆论和公民的监管。但这三层监管均很难落实。在地方或部门利益的驱使下,社保基金常常会被当作“准”政府资金支配使用或挪用,一切规范其运作的法律法规只能成为美丽的陪衬。
对于社保基金的管理,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管理社保基金第一是确保安全,第二是实现增值。他说:“这是老百姓的钱,你首先要保证基金的安全;但是老百姓的钱存在这里,像个人账户基金是20年后、30年后退休了才用的,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值,才能应付未来的需要。”
法律上规定了基本保险金入财政专户管理,但并不意味着劳动保障部门没有途径来挪用这些钱。法律明文规定社保基金要增值保值,虽然地方上哪个部门负责增值保值有不同的规定,但劳动保障部门确实有很大的空间来动用这笔钱。挪用的实质就是违规投资,监管不到位是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中国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还很低,虽然中央要求做到省级统筹,但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地区仍然停留在市县级统筹的层面,基金的接触面很大,这无疑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各地社保管理部门普遍面临队伍、人才以及手段都跟不上现实监管需要的困境。
但监管要到位更关键的是,必须解决谁来监管的问题。社会保障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制度上的不健全导致单位一把手说了算,监管部门仅作为劳动保障局的一个下属部门来监管局长,这种监管是根本做不到的。
要建立独立于与劳动保障部门的第三方监管机制,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建立董事会或是委员会的制度,对重点的投资决策做出专业的论证和评估,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会同监察部对此建立专项检查制度,每年组成检查组,对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直接对市县进行抽查。虽然这种方式离专业化的第三方监管机制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监察部的加入是一个好消息,它将对社保基金的有效监管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篇: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近两年来,湖南省理顺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提高技术保障水平,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监管和安全运行,取得明显成效。
理顺工作机制,纪检监察全面介入监管
为确保纪检监察全面介入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明确由省纪委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纪检组长分管基金监督工作,省就业局、省社保局、省医保局配备专职纪检员负责监督所经办的社保基金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监察室、基金监督处、财务处明确工作职责,分别负责基金纪律、经办机构内控机制、基金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完善政策制度,夯实基金安全防护网
建立经办机构内控制度。按照“常规业务一事两岗双审、非常规业务特定审批、系统外不留数据、银行外不见资金”的总体原则,针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险种不同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模式,各经办机构结合本险种的经办模式、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对社保基金的“收、管、发、补”四个关键环节分别制定了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和业务经办流程。基本实现了“钱从银行走、数据网上流、正常经办按程序、非常业务设开关”的经办管理目标。
完善社保基金银行账户管理制度。制定了《关于严格规范社会保险基金银行账户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同时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的开设、变更制定了一套严格程序,对原已开设的各种基金账户进行了规范。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对账制度、银行优惠利率政策。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制定湖南省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对社会保险信息实行定期披露和日常披露相结合,定期公布社保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运作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要情报告制度。建立了湖南省社会保险基金要情报告制度,建立专门报告渠道,明确专人负责,及时报告基金安全状况。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湖南省社会保险基金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建立全省社保基金监督举报系统,全省14个市州开设了基金监督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形成了基金监督举报网络,对举报属实予以奖励。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基金经办管理的技术保障
实现全省社会保险数据集中管理或联网监控。新的企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立了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县级不建数据库,只设业务操作终端,全省各级用户权限由省局统一设置,关键业务操作和全部政策参数设置由省局控制或授权,上级适时联网监控下级的基金运行情况。基本医疗保险系统升级后,基本实现了全省医保系统的联网监控、参保病人转诊转院和异地安置人员就医的异地监管。
实现基金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无缝对接。新的养老保险和基金医疗保险业务经办系统和基金管理系统在同一平台上构建,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相互衔接、相互制约。
实现业务授权的严格管理。新系统明确可见各业务经办人员的职责和系统初审、复审岗位的操作权限;各项业务的办理均有回退、撤销功能,对任何数据的录入、修改、访问、使用均留有经办人员的操作痕迹。严格的业务授权有利于明确经办管理的责任和违纪违规的责任追究。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确保社保基金在阳光下运行
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每年一度的劳动保障工作统计信息新闻发布会上,省本级和全省社保基金运行的基本情况和详细数据都通过全省各大媒体向社会公布。
加强与财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交流沟通。按时向财政部门送达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统计、财务月报表,及时进行社保基金财务数据的核对工作;对社保基金转移支付,社保资金分配、基金专项检查及整改情况及时向市州人民政府通报,争取支持配合,保障信息交流沟通渠道的畅通。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平台作用。不断充实“湖南省劳动保障政务网”和“湖南省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网”的内容和功能,涉及基金管理监管的政策文件及时上网发布,参保职工也可通过本人身份证号码方便地查询到本人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的实时情况,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社保基金管理的知情度与参与度。加大检查力度,保持基金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
开展全省社保经办机构内控制度大检查。为进一步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内控制度建设,2008年3月至6月,从省本级和全省14个市州,抽调101名业务骨干,组成11个社保经办机构内控制度检查组,对全省14个市州本级和50%以上的县市区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涉及71家经办机构,检查内容包括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和内部控制监督五个方面,共150个项目;将出现过违规、违纪问题,基础工作较薄弱的基层社保经办机构作为此次检查的重点单位;将“经办机构是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否制定科学合理的经办流程”等内容作为重点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全省通报,对检查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要求限时整改。对逾期不整改的,按未整改基金额的200%相应扣减当年社保补助资金,同时核减下的拨付基数。
认真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在2008年省纠风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九部门制定下发的《湖南省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湖南省社保基金专项治理检查验收工作方案》,并与省社保基金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组织了58名检查人员,分成7个检查组,由相关成员单位厅级领导带队,对全省14个市(州)本级及所辖的57个县(市、区)的7项社保基金专项治理自查自纠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逐一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全省共投入5805人次,治理单位1882家,涉及银行账户3949个,涉及基金金额1821亿元;纠正违反社保基金管理有关规定的问题涉及金额2.15亿元;完善政策法规251个。
第五篇:关于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的思考
关于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的思考(四组 林飞)网易博客网易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险体系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完整,是社会保障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保险基金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保基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违纪违规问题不时存在。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运作行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防范和化解基金风险,保障基金的完整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现状
我市的社会保险基金涵盖了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五大险种。从近几年的监管情况来看,基金的运行、管理情况总体上是良好的。
一是社保基金监管政策依据相对充分,执行比较到位。为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劳动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社会保险基金现场监督规则》、《社会保险稽核办法》等等,根据工作实践,我市制定了《关于冒领社保基金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工伤保险操作规程》等具体规定,不仅为社保基金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也为基金的规范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法制条件。在基金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能严格依法加以贯彻落实,做到依法监管、依法行政、执法有据!
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逐步建立。一是成立了基金监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人劳、财政、地税、卫生、监察、审计等六部门组成,人劳局的社保科负责日常监管事务,建立了基金监管例会制度和各社保经办机构定期自查制度,对日常工作中反映或发现的问题能迅速反应并采取有效整顿措施。二是各社保经办机构逐步建立健全社保基金内控制度,规范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经办管理能力。三是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异情、要情报告制度。三是社会保障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比较规范。各社保经办机构能严格执行基金的财务、会计制度,在基金的筹集、使用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金收入纳入财政专户,专款专用,能按规定使用基金。实行基金分险种建账,能如实反映各险种基金的收支情况。
四是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金规模急剧增强。我市实现了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工伤保险全覆盖,2009年11月医疗保险也打破门槛向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推开。而随着“地税负责征收、财政负责管理、社保负责使用”三位一体格局的确立和“五费合征”步伐的加快推进,基金的征缴率不断提高,基金的规模日益扩大,支付能力也逐渐增强。009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分别为46729万元、17057万元、4233万元、280万元、4150万元,如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达120050万元,按2009年支出测算,支付能力近50个月。
五是社保基金专项审计、检查后有成效,基金管理情况不断向好。2006年开始,审计部门连续三年对社保基金开展专项审计,2008—2009年开展了一次全国性的社保基金专项检查,2010年的医疗保险基金专项检查,通过自查、审计和专项检查,各经办机构对存在的问题积极予以整改落实。如就业处在失业保险金中违法提取的劳务费已全部上缴纪委,相关当事人也予以相应的处理;原存有东海储蓄所(非国有金融机构)的原温岭“3.11”涉案资产28.15万元,财政及时补贴到位;原滞留在过渡性账户的1607.15万元社保基金,已转入财政专户,过渡性账户撤销;改制企业等清欠社会保险费问题部分进行了清缴。社保结余资金加大了定期存款及国债比例,增强了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二、社保基金监管存在问题
我市的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目前仍处于初级和探索阶段,社保基金在扩面征缴、支出、管理等诸多环节存在的不少问题是不容忽视,需要 引以为戒的。
首先政策存在执行偏差,基金不能应收尽收,基金的完整性被破坏。由于社保扩覆实行任务指标考核制度,在执行政策时往往会掺和部门或地方政府利益,因此就造成了政策执行有偏差。一是社保基金的征缴基数被打折扣。为了完成扩覆任务的同时又不削弱企业参保积极性,我市在征缴社会保险基金时对企业申报的职工工资总额分别予以半折、四折等不同程度的打折,客观上造成了社保基金的缴费不足。二是由于企业改制时执行的是“土政策”,致使改制企业清欠社会保险费问题较为突出,久拖不决成历史遗留,经审计后虽然加大了催缴力度,但仍有8家国有市属改制企业的5405.14万元要待其资产变现后才可能到位。三是工伤保险未落实浮动费率制度,导致了工伤保险基金出现了当月收支赤字、累计结余紧缩的困难局面。
其次、社会保险发展不平衡,基金增值不理想,支付压力大。一是我市各险种参保扩覆人数悬殊,2009年末,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分别参保180554、117404、372001、22900、100983人,工伤和生育保险悬殊最大,相差近16倍。二是基金的保值增值方式由于国家只限定用于存款或购买国债,而我市也才在2007年实现将87.5%的结余基金转存定期或购买国债,而定期存款的期限又比较短,利率低,也就影响了基金的增值收益率。三是基金隐性风险大,随着个人账户的逐步做实,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将不断加大,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虽然高达12亿元多,但个人账户储存额(含利息)累计已达13亿多元。四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方面面临扩覆难,另方面由于个人医疗待遇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导致人均医疗费居高不下,医保基金已连续三年收不抵支。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也是险象环生。
再次,社会经办机构内部管理等基础工作和监管队伍建设薄弱。一是社会保险各项业务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都是通过社保经办机构的各项具体业务来实现的,加强社保基金收支管理,必须从健全完善内部业务运行程序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入手。虽然各社保经办机构建立了相应的内控制度,但是内容粗线条,不够细化,操作性欠强。二是社保基金支付的延伸审核力量还较薄弱。由于经办机构力量不足等原因,目前基金支付的延伸审核难以到位,对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骗取保险金的违法行为,查处和打击的力度还不够大。对已死亡的参保人员,由于市殡仪馆缺少相应的身份证登记信息,也给社保经办机构及时核销带来困难。三是编制紧缺,人少事多,而社保基金监管又是项复杂、系统、政策性强的工作,不仅需要监管人员具有高度的政治素养和责任心,更要有专业的技能或精通的业务知识,而这样的监管人才队伍却非常欠缺。
最后,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还有待加强。一是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没有落到实处。虽然劳动保障部下发了《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社会保险审计暂行规定》,但是由于受编制等各种原因限制,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基本上都没有专职的基金监督和内部审计机构,基金行政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实质上是搞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二是社会监督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按照有关规定,各地人民政府都要成立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委员会,健全社会保障监督体系,依法组织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社会保障基金预决算、征缴、支付、调剂、投资运营、管理等情况实施监督。但实际上台州市只有我市没有组建社保基金监管委员会,也就无从正常开展社会监督活动。三是应该向社会披露的社会保险基金相关信息,没有及时披露,无法接受社会监督。
三、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存在的问题,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职能部门,要从保障当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确保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维护和保障社会保险基金资产的质量,防范和化解基金管理风险,及时综合有关情况,评价基金管理、运作状态,分析产生原因和潜在危害,有效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把老百姓的“养命钱、救命钱”收好、用好、管好,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和社保工作的正常运行。一是加强对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思想认识。加强社保基金监管,是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如果社保基金缺乏监管,再好的社保制度也难以维持,所以要充分认识社保基金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领导要重视,组织要确保。各级领导对社保基金监管工作重视是否,直接关系基金监管工作开展的力度、深度和社会参与度,同时也能确保社保监管组织机构的筹建、人员的配备和经费的落实,为基金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政治、组织保障。其次,要确保基金安全,对在执行过程中不合规的政策要尽可能纠正,确保政策执行正确到位,避免和减少因政策执行偏差导致的基金损失。三是要防止滥用权力,要形成相应的权利制衡机制,防止管理人员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乃至挤占挪用社保基金行为的发生,确保社保基金这块大“奶酪”的依法正确使用。四是要确保支付。社保基金事关民生,只有确保社保基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才能安定人心、稳定社会。
二是加大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的工作力度。
“无源之水”越管越死,如果社保基金连年出险,监督管理就失去意义了。只有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壮大社会保险基金盘子,监督管理才更有意义,职工群众利益才能得到保障。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劳动保障职责,积极会同财政、地税、工商部门,加大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的工作力度。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向政府报告,建立健全扩面征缴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合力;要积极争取审计部门在审计社会保险时,向缴费单位延伸审计,督促单位参保缴费;同时要加大社会保险宣传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行政执法力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三是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和收支管理。劳动保障、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各司其责,形成合力,强化社保基金的预决算和收支管理。一要认真准确的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计划,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要加强对基金收支预算的监督,建立考核机制,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同时要加强对基金决算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二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不得设立收入户或待解户等过渡性账户,征收的社会保险费要按规定及时缴入财政专户。财政收入专户、基金支出专户都要按规定及时结转、解缴资金,严禁坐支。基金利息要按照基金管理的要求纳入基金管理,确保基金保值增值。三要严格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管理,不得擅自调整社会保险待遇标准,不得以任何借口增加支出项目和提高开支标准。严禁挤占挪用,各险种基金之间不得相互调剂使用。四要加强社保待遇享受人员资格认证审查,严厉打击侵占、骗取社保基金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社保基金的合规合法支付,防止基金的非正常流失。
四是加强社保基金监管法制建设和内部监控制度建设。一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规定都分散在若干个“决定”、“办法”中,尚未有一个专门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法律,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政策规定模糊、缺位现象,制约和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深入。因此亟待上级监管政府部门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有关基金监管的法律体系,为加强社保基金监管提供行为规范和政策依据。二是强化内部监管,实行会计监管与内部审计,建立内部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社保经办业务流程,指导经办机构整理、优化经办流程,建立约束机制,为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打好基础。建立健全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审核、支付分家,会计、出纳分立、经办机构根据每一项业务的风险点,对关键部门、环节和岗位,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三是推进基金监督信息化建设,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实时监控基金的收入、管理、支付和运营情况,推进“金保工程”,在“金保工程”建设中将基金监督纳入总体规划。五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一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的规定,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一支与当前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基金监管和专业化稽核队伍,选配必要的财会、金融、法律等专业人员,充实社保基金监督队伍,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二各监管部门要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制度,依照规定程序,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定期组织监督活动,多方面听取人大、政协等部门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提高监督水平。三建立社保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保障社会公众获取社保基金信息的权利和对社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形成全社会舆论监督的氛围。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在内的社保基金报告,将社保经办机构基本情况、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支付政策和情况、欠费单位及金额、基金结余及保值增值情况等涉及参保职工切身利益、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重要事项披露出来,增强基金运行的透明度,接受全社会监督,以透明运行促有效监督、保安全运行。
0人
| 分享到:
阅读(17)| 评论(0)| 引用(0)|举报
2009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字体: 大 中 小】
时间:2010年05月21日 作者: 出处:中国政府网
2009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坚决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就业和社会保障两个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工资收入分配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劳动就业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9708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38.1%;第二产业21684万人,占27.8%;第三产业26603万人,占34.1%。年末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910万人。
2009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533万人。近五年全国就业和城镇就业人数(单位: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02万人,有514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6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全年全国共帮助6.9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3.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近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2.3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8.6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根据各地机构改革进展情况,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导工作开展,有效防止机构改革期间人力资源市场出现“管理空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检查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近10万户次,查处违法案件1.3万件,其中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活动5000多起。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丰富了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水平。
年末全国共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37123所,其中公共职业介绍机构24921所。全年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成功2097.6万人次。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全年五项社会保险(不含农村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6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亿元,增长率为17.7%。基金支出合计1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378亿元,增长率为24.0%。近五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单位:万人)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5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5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7743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80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156万人和503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1万人。年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5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16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年末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3879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5.2%,比上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1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征缴收入9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646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8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2526亿元。
年末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等13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1569亿元。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个省市开展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年末全国有3.35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1179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533亿元。
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86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96万人。全年共有1556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比上年增加1044万人。全年共支付养老金76亿元,比上年增加33.8%。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81亿元。年末有27个省、自治区的320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列入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加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人数2500多万人,约增加1200万人。
(二)医疗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01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325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9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41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82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384万人。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参保职工16410万人,参保退休人员552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422万人和519万人。年末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3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万人。
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3672亿元,支出27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8%和34.2%。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2882亿元,个人账户积累1394亿元。
(三)失业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27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5万人。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16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3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6万人。全年共为108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580亿元,比上年降低0.8%,支出367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524亿元。
(四)工伤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48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09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55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5万人。全年认定工伤95万人,比上年略有增加;全年评定伤残等级人数为39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多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130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240亿元,支出1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和22.7%。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04亿元,储备金结存65亿元。
(五)生育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08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22万人。全年共有174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34万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32亿元,支出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4%和23.5%。年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12亿元。
(六)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基金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基金管理进一步规范。推进企业年金基金市场化管理,已认定了38家机构的58个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机构管理运作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组合数1049个,基金金额1591亿元。
三、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普遍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继续推进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春暖行动”,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
截至2009年末,经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70.3万份,覆盖职工9400多万人。
全年全国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87.5万件(含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68.7万件,案外调解18.8万件)。其中,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处理87.0万件,各级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处理人事争议0.5万件。
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8.4万件,比上年下降1.3%;涉及劳动者101.7万人,比上年下降16.3 %。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1.4万件,涉及劳动者30.0万人。仲裁机构当期审结劳动争议案件69.0万件,结案率有所提高。
截至2009年末,全国共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3291个,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配备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2.3万人。
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和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等专项检查活动,全年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175.1万户,对179.6万户用人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查,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43.9万件,较上年下降9.1%。其中,调查处理举报投诉案件37.3万件,较上年下降22.5%。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责令用人单位为593.1万名劳动者补发工资等待遇89.2亿元,督促9.1万户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督促14.1万户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46.4亿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7131户,责令用人单位退还收取劳动者的风险抵押金0.6亿元。
四、公共人事管理
履行公共人事管理职能,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进一步规范。
圆满完成2009年公务员录用考试任务,全国共录用公务员13万余人。政府彰奖励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共彰先进集体2466个、先进个人4744名,追授9名个人部级荣誉称号。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聘用制度推行范围继续扩大,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的比例达到80%。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稳步推进,国务院各部门完成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达到77%,中央党群系统备案核准率为52%,全国有25个省区市启动了岗位设置工作。公开招聘制度进一步落实,22个省区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占新进人员总数的80%以上。
全年安置军队转业干部4.2万名。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2009年基本兑现到位,会同财政部、卫生部印发了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公务员津贴补贴进一步规范。
五、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截至目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累计评选出15.8万人。2009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0.83万人,比2008增长56.2%。从1978年到2009年底,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49.74万人。到2009年底,全国共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149家,其中我部与地方政府共建创业园36家,入园企业超过8000家。年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达到16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2146个。全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0093人。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达3000万人次,举办79期高级研修班,培训4000多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新疆、西藏人才特殊培养工程共培养468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青海三江源人才培养工程共培养2420名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取得新进展。2009全国共有480万人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其中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74.7万人。截止2009年底,全国共有1843.3万人取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年末全国共有技工学校3064所,在校学生4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全年技工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4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年末全国共有就业训练中心3332所,民办培训机构2.1万所。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3000余万人次,其中,政府财政补贴的各类职业培训约2160万人次,包括困难企业职工培训260多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100万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450万人次,劳动预备制培训240万人次,创业培训110万人次。
年末全国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9538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23.2万人。全年共有1492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比上年增长11.6%;1232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有41.8万人,比上年增加3.7万人,增长9.7%。
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险法制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09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二审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2009年1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
行政法规项目顺利推进。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进行多次研究修改,其中《工伤保险条例》、《职业技能培训壶定条例(草案)》等已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草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修订草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修改。
一系列部门规章公布实施,包括:《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试行)》、《公务员辞退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的通知》、《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
七、基础建设
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和基础建设,通过实施劳动保障“十一五”规划项目和人才创新、三支一扶、引智、学术带头人、留学人员创业园等重点工程,有效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基本完成。截至2009年底,全国地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均已不同程度地建立了数据中心,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部中央数据中心的网络联接,有89.1%的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了与省数据中心的联网,城域网已经联接到89.3%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并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130多个地区发放了符合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实际持卡人数7000多万人,272个地级以上城市开通了12333专用公益服务电话。各地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上传的基本养老保险联网监测月度数据涉及参保人员已达到1.8亿人。
注:
1.本公报中的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2.本公报中的有关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部分数据有所不同。
3.就业人员和农民工有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4.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增量及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前数据计算。,参保人数由2000年的 22.5万人增长到2006年的90多万人(其中还剔除了每年产生的退保人数),增加了70万人。就湖北省而言,在社会保险法未出台之前,应首先通过地方法规,实行地税全责征收,并赋予必要的强制征收手段,这必将有力解决扩面难的现状。
(三)利用企业所得税汇算条件,创新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根据税法规定,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在成本中列支,在所得税前扣除。对已经参保的企业,汇算所得税时,必须扣除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金额;对未参保的企业,汇算所得税时,直接计提社会保险费予以扣除并征收,让企业体会到社会保险费不仅只是企业利润的减少,而且还是国家所得税的减少。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参保缴费意识。一方面,教育私企业主提高竞争意识和人才意识,懂得要发展企业就必须留住人才及解决职工后顾之忧问题。另一方面,提高私企职工的维权意识,要把缴费、记账、计算退休待遇的方式、方法教给职工,让他们尝到甜头,激发其缴费积极性,自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发现业主不参保、不缴费的,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五)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由于城乡差别的长期存在,在短期内完全消除社会保险体系的城乡二元性的条件尚不成熟。在目前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宜实行由沿海到内地循序渐进式的梯度战略,突破农民个人是养老保险承担主体的束缚,建立家庭、村集体、社会相结合的农民综合养老模式,再逐步过渡到统一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六)加快开征社会保障税步伐。社会保障税比缴费制筹集资金更有效率和约束机制,更能体现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性。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150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00多个开征了社会保障税或类似税种。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实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等诸多方面权衡,已经基本具备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条件。全社会对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全国人大、政协对此十分关注,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建议开征社会保障税。许多学者、有识之士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甚至提出许多具体方案,在社会上形成共识。因此国家应积极借鉴外国积累的成功经验,加快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研究,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
作者单位:黄石市地方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