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组包干负责制护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

时间:2019-05-15 01:2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责任组包干负责制护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责任组包干负责制护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

第一篇:责任组包干负责制护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

责任组包干负责制护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

博州人民医院ICU

胡爱红

王晓静

布音塔

摘要

目的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其实质是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全面履行护士职责,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2010年我科作为第一批试点病房,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开展并实施了工作,重点深化了责任组护士包干负责制,完善了整体护理责任包干的工作模式,改革了分工方式,落实了责任包干,明确了工作职责。结果

提高了护士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了工作潜能。结论 使基础护理落实到实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 分层管理

责任包干制

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定编床5张,护理人员13人,年龄20—36岁,技术指标: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9名。学历:本科2人,大专3人,中专8人。具有ICU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4人,占ICU护士总人数30.76%。从2010年起,我科全面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将整体护理落实到位。

1.2 方法

根据ICU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制定了ICU护理人员分层的标准。科学划分责任小组,实行三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

1.2.1 划分责任制小组

将病区12名护士,根据年龄、职称、学历、实际工作能力及性格特征等分为4组,把握小组人员优劣互补的的原则,均衡各小组的力量。每个责任组全面完成病人的所有治疗及护理工作。

1.2.2 明确护理组长的定位及职责

护理组长是由较强的管理能力及沟通能力,专业知识扎实,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组长是护理工作主要执行者及护理工作小组的组织者。负责本小组护理人员的分工及指导工作,全面负责分管病人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1.2.3 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的工作改进

每组责任护士在责任组长的指导下,全面、连续地落实患者的各项治疗及护理。尤其在落实基础护理方面,做到分层不分等、人人参与,责任组长对下级护士的病房管理、专业技术质量、安全方面进行指导,全面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及时反馈与整改。

1.2.4 建立护理组长激励机制

本科室在绩效二次分配时,通过提高护理组长岗位系数实施激励,在实施物质激励的同时,通过工作授权,满足职业发展激励,以排班形式明确.护理组长的定位,由护理组长组织,协调一个工作团队,全权负责患者护理工作。

1.2.5 成立质控小组,提升护理质量

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及护理组长组成。职责是负责ICU护理整改措施的计划制定与实施,针对各护理组质量检查中发现的护理问题及时讨论解决,把好护理质量关。对ICU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每位护理组长担任护理质量检查、督察员。2.结果

自2011年1月我科实行责任组包干负责制以来,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均较前有明显的提高。

第二篇:优质护理服务在妇幼保健机构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服务在妇幼保健机构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妇幼保健机构的实施以及效果评价。方法: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并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对我院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我院护理人员由185人增加到220人,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0.12%。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继续努力和发展。

2011年在全国综合医院,卫生部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规范的、全程的护理服务,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达到三满意的效果。2011年6月在本院全院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活动,对妇幼保健院推行的以病人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全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家省级的妇幼保健机构,护理单元共10个,床位156张。包括护士230名,临床护理单元5个:妇科床位28张,新生儿科床位25张,儿科床位47张,产科床位56张,每年收治的住院患者7500人左右。1.2方法

1.2.1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了一个“优质护理服务”的活动小组,并选定了小组的组长与副组长由院长和副院长担任。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方案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①明确好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②时刻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地丰富工作的内涵;③落实基础护理的职责,优化护理的服务;④加强临床护理的质量管理,不断地改进质量;⑤增加临床的护士人员数量;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1.2.2实施步骤

①优化护理服务质量的标准和体系,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不断地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②加强与人事部门的合作,增加护理人员数量;③选择某一区域对该方案试行并进行督察,合理的配制人力资源,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估,明确责任,组织培训学习;④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⑤制定统一的表格,对护理记录严格认真对待。1.3评价方法

采取现场质控的模式,按照百分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月护理质量的评分、日常的护理部检查与护士长夜查房的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对各科室的评价结合护理的不良事件防范等项目。对优质的护理服务先进个人评价除在这个基础上以外还结合同行业的评价结果来进行统计。按照分数高低,选择出成绩优异的工作人员和科室。在年底进行工作总结,从中汲取经验。2结果

2.1建立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与质量评价体系

不断地完善临床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病房管理与基础护理等质量评价的标准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共80项;护理记录的书写要规范。2.2护理人力资源的增加情况

实施后共增加护理人员35人,实施前的护理人员共185人,现已达到220人。2.3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对满意度的调查表进行发放,共650份,全部回收,有效的回收率100%。患者对临床的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是90.12%,被患者提名的最满意的护士共192人,而且通过中国医院协会对一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进行了患者出院后的电话回访,总体满意度高达89.96%,表1对各科的患者满意度进行了比较,如下:

表1

优质护理各病区患者的满意度排序比较

患者了解的内容

满意(人次)

满意率 入院介绍

621/650

95.54% 护士长

593/650

91.23% 主管护士

603/650

92.78% 对护士的服务满意度

617/650

94.92% 护士是否进行健康指导

586/650

90.15% 护士能否主动巡视病房

585/650

90% 2.4各病区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各病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比较

科别

满意度

护理部、夜查房

护理质量考核情

不良事件

合计

(占40%)

抽查(占15%)

况(占45%)

()

(分)产科

36.85%

13.68%

43%

0

93.53% 新生儿科

35.2%

12.05%

40.98%

88.23% 儿科

37.21%

13.56%

42.7%

0

93.47% 妇科

33.5%

14.33%

43.23%

91.06% 3讨论

健全护理服务体系,按照标准实施护理工作,对患者实施入院护理、安全护理、基础护理、出院护理等各项工作,并且严格地按照工作标准进行检查,并同时对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且当场进行回收以及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以及整改。通过对护理文件书写的优化,能够有效地减少护士书写护理文件的时间,能够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相互接触。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使护理工作回归其本位,使护理的专业价值得到体现。我院十分重视人力资源,优化充实了临床护士的队伍,使护士的数量与床护的比例更加符合要求。在护理工作上,做好“基础护理”,做到主动服务,按照不同的护理级别为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将重点放在危重病人、特级以及一级护理的病人身上。优质护理服务自实施以来,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0.12%,值得我们继续努力和发展“优质护理服务”,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参考文献:

[1] 董茜.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病房的实施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4): 225-226.[2] 苏颖殷.优质护理服务在妇幼保健机构的应用和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01(上): 189.[3] 谢丽龙.开展优质护理对提高妇幼保健院服务水平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04(下): 1842.

第三篇: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病房的实施与成效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病房的实施与成效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汤巧会

[摘要]目的: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方法:针对当今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的各项规范化护理服务。

结果:优质服务的实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优质服务护患关系内科护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护士素质和品格的途径,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院内二科自2010年2月开始将优质护理模式运用于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措施

1.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服务观念。

通过会议、学习等方式号召全体护理人员统一思想,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临床护 1

理工作的重要性,由住院的护理模式转向整体护理模式,由被动角色转向直接的主动护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心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护理先行”的护理理念,切实地将各项生活和专科护理落到实处。

1.2营造科室服务氛围。

在病区走廊展示优质服务标语与口号,护理服务明星风采,制定规范示范服务标准、文明用语标准、各项护理常规和生活护理操作标准。同时设置传呼器,使患者随时可以得到护士的帮助。

1.3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流程。

根据患者的特点,开展了温馨优质服务。(1)温馨的礼仪:接待每位病人入院要有微笑,有悦耳的问候。(2)温馨的知识服务:做好入院介绍、全面评估、标准的健康教育、完善的护理纪录及耐心指导。(3)人文服务: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情到位、护理措施到位、基础护理到位、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到位。(4)完善出院指导及电话回访。康复出院出院时送祝福,建立一各长久的友爱与关怀。总之,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得到全程优质服务。

1.4强化三基培训,保证业务过关。

要求护理人员每年进行1次理论考试和技术考试,对不合格者不予上岗。对考核优秀者,给予表彰。

1.5提高护患沟通技术。

每月2次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广泛:(1)如病人因疼痛拒绝翻身叩背的交流方式。(2)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如:翻身叩背的原则、更衣原则、指甲、足部清洁服务原则。(3)长期卧床评价的肢体功能锻炼活动方法。

1.6制定人性化的健康服务。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注重细节,讲究方式,实施有针对性、有计划、连续、动态的健康教育,要向病人及家属调查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工作效果。

1.7效果评价。

护士长每月一查,每天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护士每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保证优质护理服务顺利实施。

2结论

近年来,我院在内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实施优质服务,使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由被动转为主动,使病人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医疗纠纷减少,不但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加深了护患关系的沟通,使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得以真正体现,使护士自身价值得到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吴少珠 “5S”护理模式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第四篇: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其在ICU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ICU病房患者30例,另外选取在我院ICU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本次分析主要是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其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之后,进行分析调查,统计经过护理风险管理之后,ICU病房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统计经过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护理人员在沟通能力方面、操作熟练程度方面、责任心方面等有很大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从而使护患纠纷减少,有在医疗机构推广的价值。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管理;ICU

ICU属于危重症患者治疗的科室,说明在ICU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同时护理人员工作的安全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在ICU病房发生护患关系不和的事件多有发生。风险管理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应对措施的,比如医院通过科学挂你的方式,将存在的风险问题认识和衡量,通过安全有效的办法,将医院的成本降低到最低。目前,在ICU病房比普通病房里发生的风险事件的概率要大,若事件没有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或许会失去生命。然而ICU病房是禁止患者家属进入的,但是其家属往往愤怒暴躁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那么ICU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只有清楚的认识到护理风险事件,完善相关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把娃抵抗风险的基本能力,才能将护理质量提高。本次分析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ICU病房患者30例,另外还有在我院ICU病房的护理人员30名。本次分析主要是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且有了好的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ICU病房患者30例,另外在我院ICU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本次分析主要是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这30名护理人员有14例女性,年龄处于20岁到40岁之间,平均年龄(28.62.4)岁;工作时间在0---20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是(6.83.3)年;16例女性,年龄处于20岁到42岁之间,平均年龄(27.62.3)岁;工作时间在1---20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是(7.01.2)年。这些护理人员的学历情况是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分别为3名、8名、9名、10名。这些护理人员中,护士长、护士主管、护师、护士分别为2名、7名、10名、11名。这些护理人员愿意配合此次分析全程的护理工程,并且愿意参与此次风险会管理工作。而30例患者中,有14例女性,16例男性,年龄处于22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51.22.8)岁。1.2 方法

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之前,将30名护理人员整合成一个小组,护士长任命为小组组长,将药疗小组、质量控制、护理文书、仪器维护、消毒隔离小组进行划分,并且每个小组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小组的工作检查情况由本组的组长负责检查监督,检查时间频率是每个周两次以上,并且每月召开护理风险管理大会,主要是将工作中发生的纠纷事件和事件原因进行归纳整理。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缺点和存在风险及时在大会上咨询并且整改,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控制的认识力度[1]。其次,护理风险管理的小组每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并做相应的记录,主要是让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并且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工作行为。对于一些特殊重症患者,在比较重要的时间段,组长应进行相关工作质量的监督,并及时进行调整,当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改正[2]。再次,对护理记录开展严格管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记录中没有详实的工作记录以及存在的不规范现象,组长应及时告知并且整改。原因是若发生了护患纠纷,这些工作记录将会是医院的法律参照依据。ICU病房患者属于重病患者,护理人员就应该进行全力的救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和反馈才是硬道理[3]。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和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其中内容有护理人员的态度、熟练程度、应急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采用问卷的形式让患者评价护理的满意度,设立总分为100分。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护理人员经过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护理质量的对比,其态度、熟练程度、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大大进步,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风险护理前后护理质量的对此(分)

时间 风险护理后 风险护理前讨论 熟练程度 91.226.12 78.226.44

态度 97.467.44 82.147.22

沟通能力 94.256.31 80.214.35

责任心 92.456.77 81.254.57

应急能力 93.446.57 83.456.44 随着目前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ICU病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护理人员就得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包括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护理人员的素质、工作质量没有提升,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也没有技术更新,那么无疑使护理工作出现风险事件,由此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本次分析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ICU病房患者30例,另外还有在我院ICU病房的护理人员30名。本次分析主要是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开展研究。护理人员经过护理风险管理之后,其态度、熟练程度、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大大进步,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对于ICU病房护理工作,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从而使护患纠纷减少,有在医疗机构推广的价值。参考文献

[1]王双,l刘宁,墓恩.灰关联法用于ICU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6):446-448.[2]刘珊珊,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2):98-99.[3]张晴.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91-92.

第五篇: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两组自然分娩成功率均为100.00%。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量表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量、总产程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对本次产科护理服务满意率(80.43%)显著高于对照组(52.17%)(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产科;人性化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中?D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妊娠、分娩均属于人体特殊的生理时期,产妇、家属、胎儿等多方面因素均将显著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难度[1]。本文将选取我院产科于2015年3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92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实际效果,为确保产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28.16±0.64)岁,孕周38-42周、平均(40.16±0.13)周。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92例产妇均分为研究组(n=46)、对照组(n=46),各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与排除标准:①已婚足月并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②排除存在妊娠相关并发症者;③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残疾等异常情况者;④具有正常的心肝肾功能;⑤排除存在精神、免疫、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者;⑥排除恶性肿瘤患者;⑦排除胎儿异常者,如脐带绕颈、畸形等;⑧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研究前指导患者独立签署由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制定的知情同意书;⑨本次研究内容通过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审核。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如遵医嘱配合产妇完成各项检查、根据处方提供相应治疗药物、严密监测母婴生命体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各类产后并发症、给予科学的喂养指导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病房布置主选淡粉、淡黄等暖色调,病房内可适当放置绿色植物,此举有利于产妇感受家庭温馨,消除或缓解因陌生环境所致紧张、恐惧情绪;②由于产科检查项目及围分娩期的多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均涉及身体私密部位,因此产科护理人员可为产妇提供布帘、挡板或给予单人病房等形式为产妇创造独立的住院空间,此举有利于保护产妇个人隐私,同时应注意在行各项检查治疗服务时尽量避免非目标区域肢体过度暴露;③加强护理人员与产妇、家属的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其现阶段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过度担心母婴安全者可例举既往成功分娩的典型病例提高其自然分娩自信心,耐心及时的解答产妇及家属关于母婴分娩的相关疑问,可通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自身实际状态的掌握程度,缓解因不了解母婴状态、惧怕分娩疼痛所致焦虑、恐惧情绪;④可根据产妇日常爱好提供音乐、书籍、电视等物品,此举有利于通过分散产妇注意力从而缓解其身心不适感,日常饮食也应根据患者口味喜好提供健康食物,此举有利于避免围分娩期缺乏进食欲望从而导致的各类营养问题,应注意食物需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切忌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⑤护理过程中需耐心倾听产妇主观感受并表示同情、理解,主动询问产妇所需,积极满足产妇合理需求,指导家属积极配合产妇并提供各项支持,如饮食、经济、心理等,从而消除产妇分娩后顾之忧;⑥分娩过程中对产妇提供积极的语言、肢体鼓励,及时告知产程进展,分娩完成后及时告知产妇分娩情况,可尽早使母婴相互接触,通过改变称呼(妈妈)从而使产妇尽快转变社会角色。

1.2.2 观察指标①负面情绪:记录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负面情绪包括焦虑、抑郁,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予以评价,各量表分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得分结果超过分界值则分数越高、对应负面情绪程度越重[2];②满意度:利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产妇对本次护理服务质量[3],该量表内容涉及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服务态度等项目,采取独立、不记名填写形式,量表总评分12-60分(共12个条目、每条目得分1-5分),其中20分以下不满意、20-40分一般、40分以上满意;③分娩情况:记录两组产妇总产程所需时间、出血量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两组产妇SAS、SDS量表评分情况(护理前、后)、总产程所需时间、出血量等数据均属于计量资料,经()表示;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评价结果属于计数资料,经n(%)表示,数据传入SPSS.19软件并实施相应检验(t、),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负面情绪两组产妇均顺利完成自然分娩,无中转剖腹、产钳助产、分娩中死亡等异常情况,分娩成功率均为100.00%。经分析可知,两组产妇护理前负面情绪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下降(P0.05),如表1。

2.2 分娩情况研究组产妇出血量、总产程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如表2)。

2.3 满意度研究组产妇对本次产科护理服务满意率高达80.43%,对照组仅为52.17%,数据对比P<0.05(如表3)。

讨论

研究表明[2],妊娠、分娩均属于机体应激反应,产妇围分娩期将处于严重的生理不适状态,加之部分产妇由于过度担心母婴安全、惧怕分娩疼痛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的共同压力,从而使其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目前已有相关资料发现,程度较重的负面情绪并不利于顺利分娩,甚至将因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状态从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母婴安全随之受到威胁[4]。此外有研究显示[5],围分娩期产妇身体机能差、身心不适导致进食欲望下降,而胎儿(新生儿)所需营养多由母体提供,因此确保产妇每日营养摄入量对母婴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而以往临床产科护理仅侧重于生理层面的服务内容,指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产妇生理不适感,确保临床各项检查及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最终目的在于确保顺利分娩及母婴安全,往往对产妇心理、饮食等情况并未过多关注[6]。

人性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的新型理念,其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指在临床护理中融入个体化、针对性、创造性的服务内容,在确保临床护理有效性的同时,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状态,从而使其积极主动配合相应治疗及护理服务,最?K目的在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保障患者疗效、预后[7]。研究表明[3],随着近年来医学服务领域的侧重点逐渐由单一的生理层面向社会、生理、心理等多元化发展,加之产妇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对产科护理服务要求随之提高。基于此,有学者认为在产科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若加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则有利于通过改善患者营养、情绪等方面状态,从而有效改善产妇生理、心理状态,提高其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工作依从性,最终使其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后发现,接受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研究组产妇负面情绪改善效果较优,出血量、总产程均少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率(80.43%)优于对照组(52.17%),此结论与杨佳彤[7]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银云琳.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12(4):188-189.聂芹.产科分娩室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75-78.黄秀月.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9(9):430-431.王红梅,苏敬珍.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护理部管理中的应用与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3):271-272.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57-160.寿凤仙.产科分娩室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4):92-94.杨佳彤.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科护理质量、患者心理状况和舒适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3):3227-3229.

下载责任组包干负责制护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责任组包干负责制护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