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组交接班模式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践
分组交接班模式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践
摘要:[目的]探讨ICU分组交接班模式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方法]在ICU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完善交接班内容,优化交接班流程,明确各职级人员在交接班中的职责。利用《重症外科护理质控检查评分结果》和《SICU护理床边交接班质量考核表》进行实施新的交接班模式后的结果评价。[结果]统计资料显示,实施护理分组交接班模式后,科室护理质控检查的结果2010年较前一年有一定程度的的提高;夜班护理质量检查的不达标率显著下降。[结论]ICU分组交接班模式的实施切实提高了床边交接班的护理质量,其规范性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整个护理行为的安全性。
关键词:护理交接班;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
保障护理安全是卫生部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的首要目标,是医疗机构防范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的自律管理措施。重症医学科(ICU)的护理安全将直接影响到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医院综合效益及学科的发展。交接班制度是护理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控制护理质量的【1】重要环节。护理床边交班既是对本班次患者病情、治疗和护理动作的概括,为下一班护理工作的延续进行提供依据,也是映射当班护理人员班次内整体护理质量的评价窗口,科学的护理交接班模式将切实保障护理行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规范的ICU交接班模式,完善交接班内容,优化交接班流程,提高交接班质量,是保证ICU护理工作连续性和准确性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确保高风险医疗科室临床护理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传统ICU床边交接班均采用交班护士与接班护士一对一的单独护理交接班模式,存在极高的风险系数:一些护士规范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的依从性不够,交接班容易形式化,模糊交接,重要交接班信息衰减甚至遗漏;个别护士由于经验限制、缺乏慎独精神、存在侥幸心理等原因,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但缺乏他人及时的干预和指导。同时交班组护理组长和护士在完成一对一交班后立即下班,护士们无法及时得知班次内护理工作不到位的相关信息,日后回顾却很难追溯。
我科自2010年1月展开了ICU分组交班模式的实践,为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和护理安全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实施方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实际开放床位22张,作为重症外科,承担着全院围手术期重症患者的监护任务,2008-2010年度收治重症患者均为1800例左右,2010年平均住院日3.42天。我科现有有护理人员62位,其中护理员5人,护理员均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护士编制人员57名,女性护士51名,男性6名。全体护士按照ICU准入条件和专科培训制度进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合格后上岗,具体资质见表1。护理排班模式为白班和夜班两班制排班模式,实施护理组长带班制。
表1 护士的资质配置
项目 人数(n)百分比(%)学历
中专 4 7.01 大专 43 75.45 本科 10 17.54 职称
护士 20 35.10 护师 33 57.89 主管护师 4 7.01 从事ICU护理工作时间
≤3年 15 26.32 3-5年 18 31.58 5-10 年 12 21.05 ≥10年 12 21.05
1.2方法
1.2.1交接班分组依据、时间要求、参与人员、站立方位
我科试行的分组交接班模式率先在夜班向白班交班的班次中推行,每日护理集中晨会后进行分组床边交接班,交接班时间45分钟,每组交接十位重症患者。参与分组护理交接班的对象包括护士长、总带教、白班组和夜班组全体护士、护理员、实习生等。交接班进行时,接班护士站立于患者床位右侧的排头,交班护士站立于患者床位左侧的排头,护士长与护理组长分别紧随于交接护士和接班护士右侧,其余人员依据年资顺序依次排序站在患者床旁两侧。ICU实习生可站于患者的床尾便于全面观摩带教老师们的交接班进程。1.2.2优化床边交接班流程
白班护理组长安排各位接班护士分管的具体床位→护士长和总带教分别带领前组和后组接班护士小组开始床边交接班→交班护士按照交班流程和规范要求,对班次内所分管的患者逐床进行交班→接班护士认真听取交班报告,并同步完成接班工作→护理组长点评→护士长进行补充、考核和对查房中存在的护理缺陷、疑难问题进行简短探讨→交班护士全部交接完班次内所分管的患者后,立即参与到交接班小组中,接班护士则留在床边监护患者→护士长带领交接班小组继续与下一位夜班护士的交接班。1.2.3规范床旁交接班内容
护理床边交接班开始时,交班和接班护士首先共同进行患者身份信息的核对确认,接班护士向患者自我介绍,并告知当前需要进行交接班工作及必要性,取得清醒患者的理解。交班护士详细汇报:患者主要病程、昨日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用药情况、饮食及排泄、血管通路置管情况、引流管道效能、皮肤问题、肢体约束,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护理、体位及特殊检查治疗准备情况,当前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下一班次护理观察的重点。最后进行药物交班、医疗费用交班、急救器械、贵重物品或特殊事项交班。接班护士按照交班护士的汇报同步进行相应的护理查体(如查看瞳孔、听诊呼吸音、检查皮肤、检查确认管道等)、各种仪器及参数的查看、物品的清点交班,翻阅特护记录单等。1.2.4明确各层次护理人员在交接班进程中的角色任务
护士长和总带教交接班中负责检查每一床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点评、指导,利用医院的《SICU护理床边交接班质量考核表》,对夜班护士的整体护理质量进行床旁考核,将夜班护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告知本人并如实登记入表内,作为护士工作绩效的评价;并就当前患者的病情部署当日护理工作目标;对疑难和存在问题组织简短的床边护理查房和病例讨论。夜班护理组长须掌握班次内小组护理任务完成的效果及成员工作质量,并组织实时整改或在日后工作中持续改进。白班护理组长通过交接班,明确当班次护理工作重点、特殊事宜以便指导当日护理工作准确和有条不紊展开。其余人员必须全程参与本小组的交接班,认真听取交接班的报告,参与病情讨论,在护理查体和翻身、体疗、肢体功能锻炼、体位摆放时 给予交接班人员必要的协助。1.3效果评价
收集2010年度我院护理部对各重症科例行的每月两次的质控检查结果的资料---《重症外科护理质控检查评分结果》,与2009年的同期同类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2010年度的《SICU护理床边交接班质量考核表》以季度为单位,进行实施分组交接班模式后的不同阶段中,对护士展开床旁护理质量检查的项目不合格率的统计学分析。依据上述两项指标进行分组交班模式在ICU交接班及护理安全中应用效果的评价。应用SPSS17.0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xs)表示,定性资料采用率表示。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多个样本率的x²检验分析两组的不同,检验水准α=0.05。1.3.1 重症外科护理质控检查评分结果
将2009年与2010年《重症外科护理质控检查评分结果》的五项检查内容得分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与2010年的各项质控检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实施分组护理交班模式后,我科2010年在医院感染、文件书写、急救安全、病房管理和分级护理方面的护理质量控制优于2009年,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2009年与2010年重症外科护理质控检查评分结果的评价(xs,分)检查次数 24 24 医院 感染
文件 书写
急救 安全
病房 管理
分级 护理 时间 2009年 2010年 t值 P值 88.89±2.89 91.74±1.18 89.32±2.59 89.65±2.66 90.32±2.04 91.61±3.40 93.10±1.34 91.72±3.26 92.54±2.69 92.68±1.99 4.08 <0.05
3.67 <0.05
3.61 <0.05
5.74 <0.05
5.81 <0.05
1.3.2 SICU护理床边交接班质量考核
将2010年度的《SICU护理床边交接班质量考核表》四个季度检查项目的不合格率进行多个样本率的比较,统计结果显示:X²=81.004,P<0.05(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显示分组护理交班模式实施后的各个季度中,我科护理人员夜班护理质量检查的不合格率显著下降,并呈递减趋势。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2010年四个季度护理人员床旁护理质量检查的项目不合格率的比较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不合格 102 110 66 21
合格 118 262 158 219
合计 220 372 224 240
不合格率(%)
46.36 29.57 29.46 8.75 合计 299 757 1056 28.31 讨论:
2.1 规范ICU护理交接班模式是保证危重症患者护理安全的有效举措
护士交接班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在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床边交接班制度是病区常规工作之一,是加强护理工作连续性,保证患者、治疗护理不间断的重要措施【3】。众所周知,危重患者的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ICU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治疗和监护的场所。故建立科学、规范的ICU交接班模式,对重症单元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其规范性和科学性将直接影
.响整个护理行为的安全性。我科就ICU护士交接班这一高危环节,建立了科学交接班模式,既秉承了传统护理床边交班:动态、全面、具体、直接、重点突出的优点,又明确界定了交接班时间、参与人员、站立方位、交接流程和内容、角色任务,克服了两位护理人员单独一对一交班时的不严谨性和随意性。同时创新性的赋予质量考核、业务学习等附件价值。且小组人员共同参加交接班,对于护理风险和隐患的洞察力和防范水平,远远高于两位护士的单独交接班。交班组的护理组员听取了他人分管患者的交接班,在整个班次的护理工作中可起到护士之间互相提醒和交流的效果,以上诸多环节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达到了ICU管理中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要求。科学、完善制定交接班制度及流程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4】。
2.2 实施ICU分组护理交接班模式促进护理人员质量意识和专科护理水平的提高
护理管理者对护士交班流程、病情汇报内容、完成班次内工作情况、护理重点掌握、实施专科护理、潜在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存在问题当面向本人及时提出,缺陷问题的个人能及时知晓班次工作中的失当之处,立即整改。护理管理者将交班中体现出来的质量不合格的护理项目登记入《SICU护理床边交班质量考核表》,作为个人工作绩效评价参考;参与交接班的其余成员,借他人不足之处警示自己护理行为,养成了全体护理人员重视质量的工作意识和慎独的作风。交班中依据患者病情随机展开床边交班小组的业务学习、共享护理资讯、病例分析、护理会诊、讲解讨论、精神传达等,为高年资护理人员经验的积累,低年资护士行为的规范、知识充实和技能提升搭建了平台,提高专科队伍业务素质。规范的交接班流程,为护理质量管理打下了基础,为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通过护理人员的不断培训、不
【5】断提高,使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2.3 ICU分组交接班模式充分发挥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分层次护理模式能及对应,充分体现了各职级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和发展潜力,是现阶段我国主要的护理工作模式。在我科推行的分组交接班模式中,护士长和总带教作为科室护理管理主要责任人,其护理质量控制和学科带头人的职能充分体现在进行护理工作整体监督评价和专科培训;白班护理组长全程参加了交班,便于掌握病室的护理工作动态,了解护理工作重点,有利于班次内护理工作的部署和指导监督。夜班组护理组长透过交班,可以知晓本班次工作中存在的得失,护理组员工作的特点,并持续改进于日后的护理工作中。故护理组长的掌控能力、管理意识在交接班这一环节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高年资护士在交接班后,了解其他患者的病情,工作中可以对低年资护士工作起到指导和提示作用。低年资的护士在分组交班中协助进行翻身、参与护理查体和体疗、肢体功能锻炼,夯实了专科基本的技能,提供迅速成长的空间,也强化了团队的文化建设,营造人人参与的护理工作氛围。2.4 分组护理交班模式的思索
分组护理交班模式逐渐推广应用至ICU其他护理交接班的班次中,也可拓展至普通病房的交接班管理中。并以此为基石,建立与交接班质量考核合格率相匹配的绩效评价体系,发挥绩效杠杆机制,激发护士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主动性。使ICU护理交班模式在临床实践基础上,以循证护理思路为导向,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继续探讨以寻求最佳的护理方案和行为。
参考文献
【1】王玉玲,秦力君.我国临床护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J].中华护理杂志,2000 ,35(1):36127 【5】黎贵湘,向代群,涂霖,等.护理程序在晨交班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1 ,17(3):48
第二篇:ICU护理安全管的理中的细节管理
ICU 护理安全管理中的细节管理
25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5月15日 第10卷 第5期
优质护理服务专题
参照2006年国际病人安全管理目标 International Patient Salty Goals[1], 我院ICU完善和改进了一系列有关患 者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现将过程汇 报如下。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简介 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正确 识别患者;②改进有效的沟通;③改善 高警示用药的安全性;④确保手术部 位、手术患者的正确;⑤减少医源性感 染的风险;⑥减小患者跌倒、坠床的风 险。落实方法和改进措施 2.1 正确识别患者
2.1.1 改进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我院 自2003年建院以来,患者的身份管理一 直使用手腕识别带的方式,将患者的姓 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住院 日期、血型等基本信息写于手腕识别带 上。患者入院后护士将按规定填写好的 手腕识别带锁扣在患者腕部,在检查及 治疗中均通过核对腕部识别带的方式进 行患者身份管理。ICU收治的患者都是 心脏手术麻醉后未清醒的患者,由于四 肢在术前需要穿刺动脉,术中需要取 血,所以患者的手腕识别带就会被取下 或被更换位置,多次的更换又会造成识 别带的损坏,护士又会重新抄录患者的 相关信息,而手写信息容易出错。另外, 术后患者,特别是小孩,容易躁动,躁 动后就会把手腕识别带弄掉,甚至由于 护士或其他人员造成丢失。所以,工作 中不能保证正确识别患者。2.1.2 改进后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在 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细节管理 ◆李民 于兰 刘娜娜
作者单位: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ICU,300457 天津市 作者简介:李民,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2005年及2006年国际患者安全目标中, 患者识别作为首条要素被强调,要求对 患者身份的识别必须同时使用患者姓名 及住院号码。而将患者身份进行条码化 管理是按国际医院认证标准研制的患者 身份确认系统,为此我们对患者的身份识 别采取了这种方法,达到了国际的标准。我们将条码化腕带管理及使用带扫 描功能的移动终端扫描枪运用到术后患 者身份识别、给药、临床测试采取血液 样本和其他样本中,不但起到了双重核 对的作用,还保证了患者(特别是意识 模糊者、婴幼儿等)在医院任何时候、任 何地点时身份的正确。对于术后转入 ICU的患者,ICU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 接的第一项即为确定患者情况与腕带信 息一致,再进行其他内容的交接。对于 以下患者我们还有特殊的识别方法:传 染病患者以直径1cm的蓝色圆点标识在 患者腕带和床头卡上;过敏患者以直径 为1cm的红色圆点标识在患者腕带和床 头卡;回民患者以1cm的黄色圆点标识 在患者腕带和床头卡上。此识别方法, 可警示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2.2 改进沟通
护士原则上不接受医生的口头医 嘱,但如遇紧急情况或抢救时,护士在 接受口头医嘱或接收重要检查结果时要 执行“Read Back”程序,即“写下你 听到的,读你所写的,确认口头信息无 误”,借此以确保信息接受者接收到正 确的信息。要求科室建立危急值登记 本,任何人在接收检验科超异常化验结 果电话报告时必须“Read Back”,流 程见图
1、图2。
2.3 改善高警示用药的安全性 我院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 化钠注射液、西地兰、肝素钠注射液、胺 碘酮、胰岛素等药物规定为高危药品, ICU是使用以上高危药品最多的科室。将这些高危药品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的储 存条件进行储存,并且单独存放在标有 醒目标示(黄底黑字)的存储箱内,加 锁保存,使用时有相应的规定。例如: 在使用10%氯化钾注射液时,由医生开 立医嘱,护士在执行医嘱时要按要求稀 释到安全浓度,经双人核对后给患者使 用,以确保高警示用药的安全性。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 Vol.10, No.5May.15, 2010 优质护理服务专题
ICU患者转入转出的无缝化管理实践 ◆孙娜 李民 强薇 李雯 崔颖颖 薛维娜
作者单位: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ICU,300457 天津市 作者简介:孙娜,本科,护师 我院于2009年9月正式通过了JCI 认证。JCI标准提出医疗服务的可行性 与连续性,具体含义是指医护人员应为 患者提供与职责及资源相一致的医疗服 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规程完成本职 工作。医疗服务的连续性要求我们要衔 接好医疗服务过程,要设计和实施为患 者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和在医务人员之 间进行协调的程序,保证医疗护理信息 随患者的转移而传递,保证患者转科、出院、转院后的连续性医疗服务等,提 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1],实现无缝化 管理。为此我院根据各科特点制定了不 同的患者转科入科交接记录单,为各科 室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2],使患者得到 了连续性的医疗护理服务,现以ICU为 例介绍如下。病区至手术室护理交接单 所有护理交接记录单是由我院自行 设计的表格,可作为全院各护理单元转 入或转出患者时的护理交接凭证,并入 病历作为法律依据保存。病区至手术室 交接眉栏包括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拟行手术、交接时间,具 体内容包括6大项。
(1)患者情况:包括一般情况如生 命体征、腕带核对情况、意识、有无活 动牙齿或义齿、皮肤情况;有无药物过 敏史、有无传染病及具体种类等。(2)术前准备情况:包括手术当日 早晨体重、禁食水时间;术前用药种类;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及时间、留置针型 号;皮肤准备是否合格,是否有皮肤破 损及破损部位;备血情况如血型等;检 验检查报告单种类是否齐全;抗生素药 名、皮试结果及批号等。(3)输注液体及药物:目前注射泵 上药品及剂量,输入液体量等。2.4 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ICU属Ⅱ类区域,设10万级层流空 气净化系统,与外界隔离。病室设置均 为单间,每个单间都有独立的治疗车和 流水洗手设施。要求ICU工作人员只要 进入科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 更换工作鞋,离开时应更换工作服。严 格控制外来人员的进入,病情允许的情 况下可进行视频探视,预防交叉感染的 发生。每月科室的院感质控小组人员都 会组织科室人员(医生、护士、护理员、保洁员、实习生、进修生)学习医院感 染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学习内容有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隔离 措施》、《个人防护》等。考核成绩较差 者重新学习直至考试合格。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ICU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管 理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能够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 制度。在迎接JCI评审前期,在每一个 房间内都贴上“六部洗手法”和“垃圾 分类”提示牌。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 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必要时戴手套、眼罩,严格控制交叉感 染。对于有感染性患者,制定相应的隔 离措施,进一步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2.5 减小患者坠床、跌倒的风险 为了减小患者坠床、跌倒的风险, 将所有收治的患者都视为跌倒高危险 者,常规使用床档,实行专人看护。要 求首次接诊的责任护士了解该患者在病 房中的各种评估情况,特别是对跌倒评 估分值较高和有跌倒史的患者要重点预 防,作好交班;对于清醒的患者,护士 要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其不能随 意乱动的原因,使其认识到跌倒的危害 性,并告之患者所要做的事情必须由护 士和其他人员协助完成;对于任何原因 造成的有视觉障碍、有意识改变、术后 麻醉未醒、烦躁的患者,以及小儿和活 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必要时使用约束 带。使用约束带前,要取得患者和(或)其家属的同意,由医生下医嘱,护士给 予约束并在护理记录单中记录使用约束 带的原因、时间、每15~30min观察的 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约束的时 间等;运送患者时使用安全带。ICU的 40张床的床头都贴有红色警示预防跌倒 标志,警示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 人员在该患者活动时能给予协助或警 告。除运转状态以外,病床和平车的轮 子必须固定。3 小结
JCI评审标准突出强调医疗质量与 病人安全[2]。通过对《国际患者安全目 标》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了ICU 患者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并且有助 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参考文献
[1]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1.Joint Com-mission Imemational Aee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2nd ed.IL:Departmem of Publieations of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2002:1-2.[2] 李亚洁,琳玲,周春兰,等.美国医疗机构国际 联合委员会国际医院认证的启示.中华护理杂志, 2005,403:204-206.[收稿日期:2010-03-11](编辑:张立新)
第三篇: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其在ICU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ICU病房患者30例,另外选取在我院ICU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本次分析主要是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其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之后,进行分析调查,统计经过护理风险管理之后,ICU病房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统计经过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护理人员在沟通能力方面、操作熟练程度方面、责任心方面等有很大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从而使护患纠纷减少,有在医疗机构推广的价值。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管理;ICU
ICU属于危重症患者治疗的科室,说明在ICU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同时护理人员工作的安全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在ICU病房发生护患关系不和的事件多有发生。风险管理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应对措施的,比如医院通过科学挂你的方式,将存在的风险问题认识和衡量,通过安全有效的办法,将医院的成本降低到最低。目前,在ICU病房比普通病房里发生的风险事件的概率要大,若事件没有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或许会失去生命。然而ICU病房是禁止患者家属进入的,但是其家属往往愤怒暴躁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那么ICU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只有清楚的认识到护理风险事件,完善相关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把娃抵抗风险的基本能力,才能将护理质量提高。本次分析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ICU病房患者30例,另外还有在我院ICU病房的护理人员30名。本次分析主要是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且有了好的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ICU病房患者30例,另外在我院ICU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本次分析主要是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这30名护理人员有14例女性,年龄处于20岁到40岁之间,平均年龄(28.62.4)岁;工作时间在0---20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是(6.83.3)年;16例女性,年龄处于20岁到42岁之间,平均年龄(27.62.3)岁;工作时间在1---20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是(7.01.2)年。这些护理人员的学历情况是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分别为3名、8名、9名、10名。这些护理人员中,护士长、护士主管、护师、护士分别为2名、7名、10名、11名。这些护理人员愿意配合此次分析全程的护理工程,并且愿意参与此次风险会管理工作。而30例患者中,有14例女性,16例男性,年龄处于22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51.22.8)岁。1.2 方法
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之前,将30名护理人员整合成一个小组,护士长任命为小组组长,将药疗小组、质量控制、护理文书、仪器维护、消毒隔离小组进行划分,并且每个小组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小组的工作检查情况由本组的组长负责检查监督,检查时间频率是每个周两次以上,并且每月召开护理风险管理大会,主要是将工作中发生的纠纷事件和事件原因进行归纳整理。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缺点和存在风险及时在大会上咨询并且整改,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控制的认识力度[1]。其次,护理风险管理的小组每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并做相应的记录,主要是让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并且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工作行为。对于一些特殊重症患者,在比较重要的时间段,组长应进行相关工作质量的监督,并及时进行调整,当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改正[2]。再次,对护理记录开展严格管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记录中没有详实的工作记录以及存在的不规范现象,组长应及时告知并且整改。原因是若发生了护患纠纷,这些工作记录将会是医院的法律参照依据。ICU病房患者属于重病患者,护理人员就应该进行全力的救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和反馈才是硬道理[3]。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和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其中内容有护理人员的态度、熟练程度、应急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采用问卷的形式让患者评价护理的满意度,设立总分为100分。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护理人员经过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护理质量的对比,其态度、熟练程度、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大大进步,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风险护理前后护理质量的对此(分)
时间 风险护理后 风险护理前讨论 熟练程度 91.226.12 78.226.44
态度 97.467.44 82.147.22
沟通能力 94.256.31 80.214.35
责任心 92.456.77 81.254.57
应急能力 93.446.57 83.456.44 随着目前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ICU病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护理人员就得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包括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护理人员的素质、工作质量没有提升,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也没有技术更新,那么无疑使护理工作出现风险事件,由此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本次分析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ICU病房患者30例,另外还有在我院ICU病房的护理人员30名。本次分析主要是对这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开展研究。护理人员经过护理风险管理之后,其态度、熟练程度、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大大进步,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对于ICU病房护理工作,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从而使护患纠纷减少,有在医疗机构推广的价值。参考文献
[1]王双,l刘宁,墓恩.灰关联法用于ICU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6):446-448.[2]刘珊珊,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2):98-99.[3]张晴.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91-92.
第四篇: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应晓薇
随着法制的健全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我国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民主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举证责任倒置”
[1],在法律上对医疗护理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CU多为危重病人或大手术后病人,病情重、变化快,需要及时合理诊治;病人无家属陪伴,自理能力差;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故在护理技术和医疗设备上要求很高。另外家属希望了解病人的治疗、用药、护理等情况,一旦有不满之处,就容易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要求ICU护士不但要有过硬的抢救技术,而且要有风险意识、证据意识,使护理行为合情、合理、合法。因此,风险管理是ICU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RM)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为目的。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医疗风险的分析,寻求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2]。护理纠纷是医疗纠纷的范畴之一,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衡量和评价、处理、效果评价4个阶段。护理风险识别
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连续系统地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和过程。
2.1 护理管理方面 护患比例不符合规定;各项制度建立不全,落实不力;医疗用物,尤其是植入性器材管理不当;无执照护理人员顶班、签名;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独立操作;清洁工拖地后或下雨天防滑标识不明显等。
2.2 护理技能方面 未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操作,如皮试前未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没有医嘱而漏做皮试,因医嘱错误而使药物剂量与病人实际年龄、病情不符;用物准备不充分导致抢救时手忙脚乱;护理操作前解释不力、估计不足、自身心理素质和能力不够导致操作失败,尤其是有创操作;观察不及时,保护性措施不力,工作态度不严谨;心理护理不到位,病人和家属期望过高等。
2.3 护理病历书写方面 页码未标或错误;未及时记录;书写不规范,如涂改、语句缺乏条理性,观察重点不突出,评估不全面,无健康宣教,无相应护理措施,无心理状态描写及护理措施,治疗处理后未再评价,漏记、错记,甚至病情描述与医生记录不一致。护理风险衡量和评价
护理风险评价是在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后,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性进行估计。对护理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根据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危害程度确定风险等级,为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不管是护理操作,药物治疗,新业务、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还是无执照护士及护生的临床实践,都要严格按职业标准、护理程序执行和防范,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降低医院的经济损失。护理风险处理
护理风险处理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预防和风险处置两方面[3]。
4.1 护理风险预防 是在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在风险事件出现前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4.1.1 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 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法律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及证据意识。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熟悉护理纠纷处理中的应对方法。分析典型案例,从中吸取教训。ICU病人无家属陪护,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病人的特护记录单,因此ICU护士每做一项治疗和护理,病人每时每刻的病情变化、用药时间、疗效观察,都要详细记录。如家属要了解病人病情时,请他向主管大夫咨询,避免因护理人员解释不当引发纠纷。
4.1.2 加强护理风险监控 结合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护理程序,并采取措施保证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围绕确保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优质高效”的原则,做“我应该做的”,写“我应该写的”,改变过去那种上级制定下级执行的被动局面,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保证对服务对象有承诺就必须兑现。对于不切实际的许诺进行修订,避免潜在的违约风险责任,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实行弹性排班,在危重病人多时相应增加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安全。
4.1.3 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 护理纪录是发生护理纠纷时重要的法律文件,一旦发生护理纠纷诉讼,护理记录将被封存,不能修改。研究显示,护理记录存在许多缺陷,包括关键内容记录不全或无记载,记录不规范、涂改等[4]。我院对护理文书书写格式、内容、要求进行培训,实施护理部、病案室、科室三级管理,专人督察病历书写,对共性和重要个性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作为培训教材,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护理部制定一种护理表格的标准样板供临床参考,并要求不合格的病历不出科,奖励优秀病历书写者。ICU护士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完成每项操作后都要及时登记,如遇到抢救病人或紧急情况下用药,事后一定要督促医生及时补写医嘱,避免护理记录与医嘱单不符。保证护理记录单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4.1.4 提高护理业务水平,确保护理安全 通过晨会提问、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定期培训和考试,使人人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对预期或潜在的风险能够做出评估,并将评估产生的有关风险及时告知病人或家属。通过三级护理质控和三定三不定(三定指定期、定内容、定形式的护理质控;三不定指不定时、不定内容、不定形式的护理质控查房)方法,督促检查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严格查对制度,认真交接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四肢活动情况、各种管道通畅情况。手术结束入ICU的病人,要特别注意各种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护士在接引流管时一定要认真核对医嘱单和麻醉单,防止遗漏或连接错误。正确连接后要牢固固定,防止脱落。以上各项都要做好登记和记录,防止差错发生。意识不清的病人,为防止病人意外拔管,要视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约束并加床挡,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保证各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耗材物品准备充足。ICU的设备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耗材要及时补充领取,抢救药物认真交接。以免因物品不足、设备器械故障等,导致抢救时间延误或护理工作受阻引发医疗事故。
4.1.5 增强服务意识,端正行为规范 提高服务质量,转变服务观念、服务模式和服务功能,是医院走出纠纷困惑的第一步[5]。护理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医德规范,严格执行《服务规范》《文明用语》,做到“五心”,即对病人疾苦关心,对病人服务热心,护理治疗细心,解答问题耐心,听取意见虚心
[6]。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加强与病人和家属的交流,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疑问,关心体贴病人,确保护理到位。ICU的护士不能一味依赖监护设备所监测到的客观数据,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巡视病人,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观感受,对病人的主观感受表示理解同情并给予安慰和恰当处理。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保持安静,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每台监护仪的报警参数,减少设备噪音,切忌大声喧哗。公开收费标准,合理收费。严格执行一日清单制度,每天按时打印清单,交于家属手中,如家属有疑问,要耐心解释,直到满意为止。医保病人使用贵重耗材,如一次性换能器、抗感染静脉导管、可来福接头等,自费的治疗项目一定要告知家属,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以免日后因费用问题引发纠纷。
4.1.6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依法施护 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法规,遵守劳动纪律,做到“四要”,即解释病情要科学,签字手续要完善,执行制度要严格,说话办事要谨慎[7]。面对护理争议或纠纷时要谨慎处之,同时要吸取经验教训。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不回避矛盾,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理解护理工作的难处,尽力化解矛盾,必要时按法律程序尽快解决纠纷,避免长期纠纷给护理人员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7]。
4.2 护理风险处置 护理风险处置分二类。风险滞留指将风险损失的承担责任保留在机构内部。护理风险转移指将护理风险责任转移给其他机构,如向国外的医护人员学习,购买医疗保险等。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就是信息反馈。医疗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医院内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均称为风险。任何临床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所有的医疗护理程序都是风险与效益并存的[8]。通过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衡量和评价、处理、效果评价4个阶段的护理风险管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9]。如通过问卷调查、护理文书抽检、不定期组织理论考试等监测护理书写合格率是否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是否增强等。
总之,为提高ICU的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和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应加强风险管理,使ICU护士人人树立风险意识[10]、法律意识,学法、懂法、用法,在完成繁重的护理工作的同时,时时处处树立证据意识,保留完整的书面证据,以便实施“举证倒置”,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病人利益,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3.[2]程红群,陈国良,蔡忠羊,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20(7):405-406.[3] 邓雨珍.关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问题座谈会召开[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2,6(5):31.[4] 王淑云,丁荣双,鞠桂芳,等.900份护理文书检查情况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75.[5] 李殿富,于志超,诸英.医院如何摆脱医疗纠纷的困惑[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9):56-57.[6] 罗卫东.医疗纠纷起因与对策[J].中华医院杂志,1999,15(11):700.[7] 姚爱群,胡娟,何淑燕.护理纠纷后护士的心理调查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2,7(4):61.[8] 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569-572.[9] 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0(1):94-95.[10] 陈丽芳.加强急诊风险管理 防止护患纠纷发生[J].护理研究,2004,18(8A):1392.作者简介:应晓薇(1968—),女,浙江省奉化人,主管护师,本科,从事ICU护理工作,工作单位:315500,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
第五篇:重症ICU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ICU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830011
刘丽
【摘要】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影响着病人的安危。尤其是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由于重症监护室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是医疗风险最高的科室。因此,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患纠纷,加强护理安全是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相关因素,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提出防范措施,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及对多起临床纠纷案例分析总结,分析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护理人员的工作执行力、设备以及规章制度、服务沟通等角度入手,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结论:正确认识和评估护理安全相关因素,实施并推进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是降低重症患者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患者 护理安全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主要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病人在法律规章允许的范围之内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和身体的障碍或者死亡。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是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的人,因此护理人员在重症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护理人员需要建立起护理安全的意识与护理安全的技能。而护理质量作为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护理安全的提高既是为了满足患者治疗的需求,也是减少医疗风险的需要。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病种多样,涉及面广,因具有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的特点,作为护理对象有着复杂及特殊的一面,而护理安全隐患贯穿在护理操作和抢救过程的各环节中,若处理不慎,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或引起护理差错事故。为了更好的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成为重要环节。
在重症护理工作中往往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只有加强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减少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提高
护理质量。对重症患者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才可以更好的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对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作用。
1.重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娴熟的工作技能 通常情况下,ICU的患者往往情况危急、病情变化发展较快且较为复杂,身上管道多、监护仪器多、高难度治疗操作多,并且无家属陪护。而几乎所有各种护理操作项目,在ICU都能用上。因此对护理人员就有更强的工作要求。但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对危重病人的评估能力差。结合现代医院人员配置的特点,则难免有较多低年资的护士需要肩负此重任,因此在病情观察这一方面也就存在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1.2医疗设备管理不到位 ICU是医院各种先进医疗设备最为集中的地方,有种类多、精密度高、操作复杂等特点,如不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势必会对仪器性能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治疗质量或耽误抢救,造成不安全因素。同时重症患者因治疗种类繁多,侵入性操作较多,加之重症病人自身身体素质条件差,极大的提高了感染的风险,重症监护室也因此成为医院感染的重点控制区域,对环境的要求也极为严格。
1.3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执行力的不够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的制定是为了预见危害,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不健全或有章不循都会对护理安全产生不良影响。ICU繁多的治疗、护理操作加大了在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为了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就必须有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制度,针对每一个工作细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流程,从而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和确保护理质量的可靠性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同时结合条件的变化,各种制度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与健全。另一方面,封闭的工作环境也对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庇护,在缺少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有章不循的可能性也极大的增加了。
1.4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欠佳、沟通交流不良 不少患者家属因无法陪伴患者,常常担心护理人员是否可以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护理。而不间断的监护及治疗使得医护人员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患者疾病的治疗上而忽略了与患者以及
家属的沟通,加之ICU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方式,家属无法陪护,从而加重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在客观上造成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间的隔阂,因沟通交流不良导致家属不信任,进而产生误解甚至出现不必要的纠纷,也都对医疗安全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
1.5医嘱执行不及时或不准确、医护文书不一致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为达到诊疗的目的而拟定的,由医护人员共同执行。在临床工作中护理重症患者时因为有较多的治疗措施需要执行,极易发生遗漏,或执行不及时,从而对患者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医生无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给患者做对症处理。但重症患者因突发状况较多,遇抢救危重患者的紧急情况时,为抢救患者生命,保证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医生需要下达口头医嘱,因此医嘱与执行不一致的情况就更容易出现,从而增加安全风险。
2.加强护理安全的管理措施
2.1新进ICU工作的护士应进行短期规范化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及方法,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等,重视新进人员的带教,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法律知识及职业道德培训、护理安全管理相关理念、患者安全管理目标等相关培训,有侧重的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及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及心理素质,不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使她们具有更全面的工作能力,病情观察更加到位,才能高质量地实施护理,以确保护理质量安全,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准。
2.2 ICU仪器种类较多,且大多都十分的昂贵。对医疗设备的管理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科室内需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保障每一台设备的运行不会出差错。这就要求每一天都应有护理人员对仪器的运转进行检查。对于仪器设备班班交班,并定期、定专人检查其工作性能及工作状态,同时培训医护人员正确规范操作,做好日常维护,确保各种抢救物品及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2.3针对科室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而ICU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都是具有明确规定的,因此每一位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规定的护理流程对患者
实施护理,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护理措施。通过对护理人员培训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来加强安全环节管理,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风险。
2.4对于促进护患关系以及与家属的关系则需要通过更多的交流来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护理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待病人如亲人,服务态度好,业务技术高,谦虚谨慎,仪表端庄,动作轻巧,对病人施行身心护理,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近况,让患者家属能够安心。同时应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尽量的包容患者家属,理解患者及家属的不安与恐惧,换位思考,耐心做好解释与宣教指导。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予以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加患者与家属的信任与理解。在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探视时,也需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告知患者家属应遵循探视要求,这样不仅仅是有利于院方的管理,同时对患者也是有好处的。在双方的理解下,降低护患纠纷,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护理环境。
2.5一旦产生法律纠纷时,患者的病例是最有效的法律依据。对于医嘱的执行,应按照规范的程序缓急分配执行,尽可能不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情况下按照相应制度执行。要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及合法性,符合病例书写要求。定期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增强法律意识,认真检查护理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书写格式不正确或内容不规范的病例找到当事人,要求其修改。确保与医疗记录的一致性,以避免纠纷的产生
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和法律制度健全,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护理安全质量是病人选择医院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用心维护病人安全是医疗最重要的宗旨。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预防风险、安全第一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在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虽然有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存在,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安全隐患就能尽可能的降至最低,从而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保证患者及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王佩璐.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护理研究,2008,22(2):533-534.2刘迎春.护理安全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1-02-20 3王芳歌,薛嘉欣,张春玲.浅述护理安全管理.首席医学网 ,200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