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时间:2019-05-13 00:4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第一篇:“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 要】 目的 探讨“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对娄底卫校12级护理02班采用“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对12级护理03班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模式,实验一年后比较两班之间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1302班)内科护理学期末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理1303班)。结论 “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课堂翻转”的最新“互联网+教育”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能明显减轻内科护理学教师的教学负担与教学难度、充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完善,从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 系统化 系统化设计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是内科护士、社区护士等相关岗位群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主要课程之一,在考试中所占份额平均约30%左右。同时,也是我校历届护理学生及各中高职护理院校师生普遍认为的相对最难学、最难教好的一门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学生学业期限作为时间边界,将全部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作为范围边界,将教与学、学与做所采用的全部教学载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化教学载体”,贯穿于学生知识学习及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全面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1]。近年来国内各专家学者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及课程改革上都做了诸多的尝试,例如: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等运用于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类教学的教学改革模式,大多仍采用的是“一个教师负责一本书”,分班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这种教学在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中,其教学效果、考核成绩因教师本身的学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式、语言沟通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且鉴于此门学科的学习难度与复杂程度,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老师讲解的全面完整,很少顾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然停留于老师是课堂的主演,学生是课堂的观众的窘迫现状。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单调,思维模式机械,学习能力低下。基于此,如何根据内科护理学的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是摆在内科护理老师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进行了内科护理学“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对象、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湖南省娄底市卫生学校中专护理专业中生源质量、班级人数、知识基础相近的平行班级护理1202、1203班做为研究对象,护理1202做为实验组,护理1203班做为对照组。

1.2 教材

《内科护理学》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第?版)

1.3 方法

本研究采用教育实验法

1.4 实验经过

对照组护理1203班采用由一名老师从头到尾的一个人完成整本内科护理学教材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护理1202班则采用由四名老师,按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常见多发病进行平均的分配,每人平均负责约一到两个系统中的内科疾病的理论讲授,实现“系统化设计”的教学模式完成整本书的教学任务,两种的进度要求、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仅教学方法不同。结果

2.1 授课完毕后2组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说明实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班。讨论

3.1 授课模式的改革创新

“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突出了课程标准、目标、教学和评价的高致一致性[3],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一改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按科目教学、按班授课的模式,进行按疾病/系统,分章节分老师的授课模式,最大限度的统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确保知识与信息接收一致性的最大化。

3.2 讲授内容的改革创新

讲授过程既考虑了《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同时紧扣《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很好的做到了够用、适用、实用。

3.3 授课方式的改革创新

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结合“项目教学”、“情景模拟”、“多元化考核”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重新建构专业知识体系,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其最终目的都是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问题

目前,新的“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在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实行人机考试的重大变革的新形式下,如何充分利用有限教学资源,如何统一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授课能力,灵活实现与临床最新进展、新动态、最新护士考试大纲内容的对接;如何对内科护理学实施课程改革进行科学评价及实践性检验。“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如何推广到其他临床专业课程中,从而实现护理临床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我校护生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是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申爱民.邹春霞基于“系统化教学载体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02)

[2]李兴武,基于课程标准的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特征与思路[J]教育探索,2013(06)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 号)[Z].2011-09-29.

第二篇: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以及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2-0171-02

一直以来,手术室护理都是广大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其护理要求相对其他科室而言要求更高,稍有不慎往往就容易诱发护理差错,最终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严重时往往还会出现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损失[1-2]。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此次研究所选取的全部为手术患者,同时排除了不愿意接受此次研究的患者。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38.9±6.2)岁,其中外伤性伤口手术的患者有38例,包皮手术患者32例,体表肿块患者有21例,其他手术类型患者有9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9.5±7.5)岁,其中外伤性伤口手术的患者有37例,包皮手术患者31例,体表肿块患者有22例,其他手术类型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首先在手术之前应该遵医嘱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用药,或实施药物注射;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医生指示,传递有关的手术工具,手术结束之后密切关注患者体征的改变,同时做好常规护理,定时的对病房的环境实施清洁与打扫,控制好手术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

1.2.2观察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优质护理模式。首先,手术之前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在手术开始之前要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问题、知识。同时提醒患者手术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患者讲解同类型成功的案例,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其次,手术实施时,护理工作者应该指导患者选择最佳的体位,同时主动为医生传递手术器械以及擦拭汗液,对患者的身体症状进行严格观察,这样是为了保证患者在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之后,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另外,手术结束之后应该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同时预防并发症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饮食计划,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能够充分摄入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物质;有计划性的指导患者翻身,必要时给予患者按摩,要时刻保证床单被褥的干燥与清洁,最大限度的防治其出现并发症。优质护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先进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护理过程中结合不同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质护理和常规临床护理有很大的区别,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需要考虑,对患者实施有目的性的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SAS评分实施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越高,同时SAS评分低,则指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护理满意方面分为三个等级,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10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68例,?M意31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达到了99.0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53例,满意21例,不满意26例,总满意率仅仅为74.00%。在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焦虑状况评分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仅仅为(31.06±5.32)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达到了(61.05±7.51)分。在焦虑状况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指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护理理论知识、临床护理经验以及临床护理技巧,能够保障临床治疗效果[4]。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加强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多项科学护理服务措施,其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护士及患者认同[5]。随着现代医疗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渴望得到优质的临床治疗、护理、饮食指导以及保健服务等,传统的护理措施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优质护理服务应运而生,在现代临床护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6-7]。

本次研究观察组通过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以及SAS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84-1886.[2]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4(12):57-60.[3]陈晓晶,原英姿,姚晓丽,等.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74-176.[4]黄景香,许秀芳,郭丽敏,等.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6):517-519.[5]黄祝疆,曾静,贾杰,等.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宫腔镜检查术患者主观感受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5):2563-2565.[6]胡雪慧,张美霞,闫沛,等.全国介入手术室建设及护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72-74.[7]施瑛,汪丽君,陈伟萍,等.手术标准化护理方案对手术室三维质量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5,24(3):228-230.编辑/雷华

第三篇: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精选)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优质护理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焦虑情绪在护理后的变化情况,并对护理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中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把此护理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效果观察;护理满意度

近几年来,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根据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特点,对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现把相关工作作以下分析及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其中男183例,女 117例,年龄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41.34±3.51)岁;病程为2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1.9±0.7)年。其中急诊儿科为68例,急诊妇科为,45例,急诊外科64例,急诊内科52例,急诊五官科为71例。1.2方法

1.2.1建立完善的制度,使就诊流程不断优化

(1)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对其做好各种基础护理,让患者感觉舒适。

(2)对于急诊患者,先诊疗再挂号,先及时抢救再收费,做好预约工作后再为其转科,尽可能缩短患者的就诊、挂号、住院及手术所用的世界。护理人员应应帮助患者取药,对于输液患者应给其适当帮助,及时协助病重患者联系医生进行诊治[1]。(3)使绿色通道全程亮灯。护理人员应把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情的具体情况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使各部门能够更高效地为急诊患者提供“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优先手术”服务。

(4)严格要求各门、急诊的的注射、输液操作及流程,使其更加有效规范,对各门、急诊的处方及病历进行严格核查,当发现对处方及病历有疑问时,及时向相关医师核查[2]。

1.2.2改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

(1)根据本科室及患者病情特点,定期在科室内部开展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由护士长及主要医护人员每天到留观室、抢救室及输液室检查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执行情况,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健康护理。定期对护理人员对各类疾病及患者的相关知识与护理方法进行考核,以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2)根据各科室、门诊及医院的具体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分为每日考核、月度考核及考核,并由护士长协助各科主要负责人对其进行监督管理[3]。考核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风险强度、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及患者满意度等。对于表现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以使其认识对自身价值,并全体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及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

(3)对各科室的优质护理内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公示,在各科室设立意见箱,并根据各科室特点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或以海报形式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

(4)根据医院规模及就诊情况在院内定点设置数量急诊流动治疗车,并在车上常备过敏性休克抢救盒、消毒剂等医疗用品,这样既能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又能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得到有效减轻。1.2.3加强专业知识及业务培训,转变服务观念

制定120、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方案,通过知识竞赛、讲座等形式对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使其沟通技巧、服务礼仪、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一定 程度提高,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1.2.4优化排班方式,明确岗位职责

以APN为准则,根据经验、工作能力让护理人员以意愿方式搭配排班,对值班方式进行不断优化,使各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有更充分的认识,把单线值班改为双线或三线值班方式,由专人负责对门诊进行夜间巡视,以减轻值班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这样也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4]。1.3统计学分析

使用卡方软件 V1.61对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紧张焦虑情绪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P<0.05为差异,表现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2.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急诊患者的焦虑情况为:正常0例,轻度72例,中度167例,重度61例,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64例(21.33%),总有效率为17.1%,对护理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0例,满意127例,一般满意80例,不满意93例,满意度为42.33%;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急诊患者的焦虑情况为:正常86例,轻度174例,中度34例,重度6例,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258例(86%),总有效率为88.2%,对护理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94例,满意156例,一般满意27例,不满意23例,满意度为83.33%;由此可知,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3.讨论

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后,护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了服务观念及目标,对患者的急诊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可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5]。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风险强度、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及患者满意度等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可有效激发起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可使其工作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此外,良好的就诊环境及个性化的健康宣教与护理,能使患者的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本研究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后,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均比实施优质护理前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鲍向红.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2):102-105.[2]陈祥莺,陈祥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20-123.[3]张同艳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3):101-103.[4]刘智文,黄泽云.急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5):102-105.[5]申红玲.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6):120-124.

第四篇:李淑芝 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疗区

李淑芝 028000 邮寄地址: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疗区

李淑芝 028000 电话:*** 摘要:就内科护理而言,是临床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也是临床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基础护理知识的基础,学生对内科护理课程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是学生今后深层次学习以及今后参加实习和工作的基础。本文主要就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详尽论述,希望对于提升内科护理教学质量能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案例法 内科护理 教学应用 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临床护理专业的相关观念也开始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不同的病人在就医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因自身情况的特殊性而产生一些特殊的护理需求,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内科护理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不仅是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有效改善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提高医护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变能力以及实际护理能力的必然途径。就现阶段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详细报告如下。

一、案例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从前文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我们大致可以将内科护理教学案例法的实施过程分解为以下几步:

(一)案例的合理选择

就内科护理教学来说,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结合临床护理的部分个案,挑选和收集了一部分具有较强针对性,并且适用于具体教学内容的护理案例。在选取案例的过程中,笔者大致总结了案例选择的几个要点:一,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必须是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来的,并且最好具有单一性特点,这样一来,在进行具体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在有可能很好的做到针对性护理教学;第二,所选的案例应具备知识性的特点。就内科护理教学案例法的有效应用来说,所采用的案例必须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融入。除了以上两点需要注意的原则之外,在运用案例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还应对插入案例的时间进行合理的选择,对于一堂完整的课程来说,最好是酌情将案例放在课前、课中或是课尾某一时间段。

(二)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对案例进行有效的选取和收集之后,还应结合学生的具体知识层次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知识点,对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设问。就案例问题的设置来说,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启迪性以及诱导性,争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研讨学习价值的问题。

(三)讨论环节的有效进行

就内科护理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讨论环节是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关键。将案例展示与学生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相应的案例问题展开有效的讨论,按照护理的完整程序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以及护理目标,并且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可以对每个单一的信息源进行有效的综合,从而起到“集思广益”的最终目的。

(四)总结讲评工作的开展

案例教学的第四个步骤是总结讲评工作的开展。建议首先可以根据具体的讨论情况对学生案例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点评,继而再对作业过程中遇到易错点和难点进行有效的总结,并且和学生一起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最后就是针对个别学生遇到问题的特殊性进行单独解疑。

二、内科护理案例法的体会

就内科护理案例法的开展而言,是立足临床护理的实例,因此案例教学法过程中提出的护理措施不仅符合病人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顾及病人的利益。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得出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所谓案例教学,是建立在临床护理实例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所有的案例都来源于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了解到实际临床护理的具体要求,同时在面临实际案例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病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对一些护理现场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在分析之后,还需根据病人的实际需求给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到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同时也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与理论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另外一个较大的优势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兴趣。如果是单调枯燥的理论教学,学生在接受相应知识点以及护理信息的过程中难免感到单调和乏味;案例教学法则对这一弊端进行了有效的避免,通过典型实例的教学以及设问的有效进行,学生不仅能很快的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同时还能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

(三)知识的有效巩固

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临床护理的案例,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还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有效阶段的能力。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还会自主的对自身的知识构成进行有效更新,从而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三、总结

通过教学实践测试,笔者对民意测验的最后结果进行了有效的统计,其中,超过89%的学生认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参与的兴趣,增进理解的程度,提高学生对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另外,根据学生病例报告书显示的结果来看,超过90%的学会僧认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并且对于促进学生完善自我知识构成也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临床护理中的应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起到了一定的培养作用。因此,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就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来说,可以起到提升内科护理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的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英男.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2:352-353.[2]栾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04:158-159.[3]李领.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2.[4]郭金达.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9,23:81-82.

第五篇: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两组自然分娩成功率均为100.00%。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量表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量、总产程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对本次产科护理服务满意率(80.43%)显著高于对照组(52.17%)(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产科;人性化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中?D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妊娠、分娩均属于人体特殊的生理时期,产妇、家属、胎儿等多方面因素均将显著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难度[1]。本文将选取我院产科于2015年3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92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实际效果,为确保产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28.16±0.64)岁,孕周38-42周、平均(40.16±0.13)周。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92例产妇均分为研究组(n=46)、对照组(n=46),各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与排除标准:①已婚足月并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②排除存在妊娠相关并发症者;③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残疾等异常情况者;④具有正常的心肝肾功能;⑤排除存在精神、免疫、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者;⑥排除恶性肿瘤患者;⑦排除胎儿异常者,如脐带绕颈、畸形等;⑧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研究前指导患者独立签署由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制定的知情同意书;⑨本次研究内容通过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审核。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如遵医嘱配合产妇完成各项检查、根据处方提供相应治疗药物、严密监测母婴生命体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各类产后并发症、给予科学的喂养指导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病房布置主选淡粉、淡黄等暖色调,病房内可适当放置绿色植物,此举有利于产妇感受家庭温馨,消除或缓解因陌生环境所致紧张、恐惧情绪;②由于产科检查项目及围分娩期的多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均涉及身体私密部位,因此产科护理人员可为产妇提供布帘、挡板或给予单人病房等形式为产妇创造独立的住院空间,此举有利于保护产妇个人隐私,同时应注意在行各项检查治疗服务时尽量避免非目标区域肢体过度暴露;③加强护理人员与产妇、家属的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其现阶段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过度担心母婴安全者可例举既往成功分娩的典型病例提高其自然分娩自信心,耐心及时的解答产妇及家属关于母婴分娩的相关疑问,可通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自身实际状态的掌握程度,缓解因不了解母婴状态、惧怕分娩疼痛所致焦虑、恐惧情绪;④可根据产妇日常爱好提供音乐、书籍、电视等物品,此举有利于通过分散产妇注意力从而缓解其身心不适感,日常饮食也应根据患者口味喜好提供健康食物,此举有利于避免围分娩期缺乏进食欲望从而导致的各类营养问题,应注意食物需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切忌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⑤护理过程中需耐心倾听产妇主观感受并表示同情、理解,主动询问产妇所需,积极满足产妇合理需求,指导家属积极配合产妇并提供各项支持,如饮食、经济、心理等,从而消除产妇分娩后顾之忧;⑥分娩过程中对产妇提供积极的语言、肢体鼓励,及时告知产程进展,分娩完成后及时告知产妇分娩情况,可尽早使母婴相互接触,通过改变称呼(妈妈)从而使产妇尽快转变社会角色。

1.2.2 观察指标①负面情绪:记录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负面情绪包括焦虑、抑郁,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予以评价,各量表分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得分结果超过分界值则分数越高、对应负面情绪程度越重[2];②满意度:利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产妇对本次护理服务质量[3],该量表内容涉及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服务态度等项目,采取独立、不记名填写形式,量表总评分12-60分(共12个条目、每条目得分1-5分),其中20分以下不满意、20-40分一般、40分以上满意;③分娩情况:记录两组产妇总产程所需时间、出血量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两组产妇SAS、SDS量表评分情况(护理前、后)、总产程所需时间、出血量等数据均属于计量资料,经()表示;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评价结果属于计数资料,经n(%)表示,数据传入SPSS.19软件并实施相应检验(t、),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负面情绪两组产妇均顺利完成自然分娩,无中转剖腹、产钳助产、分娩中死亡等异常情况,分娩成功率均为100.00%。经分析可知,两组产妇护理前负面情绪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下降(P0.05),如表1。

2.2 分娩情况研究组产妇出血量、总产程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如表2)。

2.3 满意度研究组产妇对本次产科护理服务满意率高达80.43%,对照组仅为52.17%,数据对比P<0.05(如表3)。

讨论

研究表明[2],妊娠、分娩均属于机体应激反应,产妇围分娩期将处于严重的生理不适状态,加之部分产妇由于过度担心母婴安全、惧怕分娩疼痛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的共同压力,从而使其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目前已有相关资料发现,程度较重的负面情绪并不利于顺利分娩,甚至将因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状态从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母婴安全随之受到威胁[4]。此外有研究显示[5],围分娩期产妇身体机能差、身心不适导致进食欲望下降,而胎儿(新生儿)所需营养多由母体提供,因此确保产妇每日营养摄入量对母婴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而以往临床产科护理仅侧重于生理层面的服务内容,指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产妇生理不适感,确保临床各项检查及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最终目的在于确保顺利分娩及母婴安全,往往对产妇心理、饮食等情况并未过多关注[6]。

人性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的新型理念,其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指在临床护理中融入个体化、针对性、创造性的服务内容,在确保临床护理有效性的同时,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状态,从而使其积极主动配合相应治疗及护理服务,最?K目的在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保障患者疗效、预后[7]。研究表明[3],随着近年来医学服务领域的侧重点逐渐由单一的生理层面向社会、生理、心理等多元化发展,加之产妇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对产科护理服务要求随之提高。基于此,有学者认为在产科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若加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则有利于通过改善患者营养、情绪等方面状态,从而有效改善产妇生理、心理状态,提高其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工作依从性,最终使其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后发现,接受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研究组产妇负面情绪改善效果较优,出血量、总产程均少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率(80.43%)优于对照组(52.17%),此结论与杨佳彤[7]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银云琳.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12(4):188-189.聂芹.产科分娩室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75-78.黄秀月.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9(9):430-431.王红梅,苏敬珍.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护理部管理中的应用与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3):271-272.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57-160.寿凤仙.产科分娩室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4):92-94.杨佳彤.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科护理质量、患者心理状况和舒适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3):3227-3229.

下载“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三明市梅列区实验小学 杨瑞花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先从观察套娃开始,比一比套娃模型的大小。本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是,通过活......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观察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常常......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读书笔记 《系统化教学设计》(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第六版)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皮连......

    人文素质教育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共5篇)

    人文素质教育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从人文素质教育的概述入手,深入分析内科护理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人文素质教育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希望能......

    生成性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修改稿)

    生成性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生成性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护理专业的100名学生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生成性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模版)

    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2011级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两个班共72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设计探析

    内容摘要: 论文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 中职汽修专业 工作过程 课堂教学模式 论文摘 要: 以课堂为载体,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既能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又能适应学校教学管理特点......

    PBL教学模式在脑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五篇

    PBL教学模式在脑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绩测评及自制评价量表评价我校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