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H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5篇

时间:2019-05-13 06:3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H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H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第一篇:3H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3H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3H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实施3H护理服务,制定3H护理实施方案,推出Hotel式礼仪服务,Home式温馨服务以及Hospital式个性化服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开展3H护理服务后,整体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开展3H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3H;护理质量;神经内科;基础护理;护理文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4-0078-02

The Effect of 3H Nursing Service Mode Application in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 Ward/WANG J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14):78-7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3H nursing service mode application in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Method:3H planning nursing service mode was taken in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 ward from January 2014,and 3H nursing implementation was planned,warm service of home type,etiquette service of hotel type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 of hospital type were taken,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ntrasted before implement and after implement of 3H planning nursing service mode.Result:Score of overall nursing quality,nursing documents quality,basic nursing quality,health education quality,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fter implement of 3H planning nursing service mode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implement(P<0.05).Conclusion:3H nursing service mode could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in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 ward,and raise patient satisfaction,and is value for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3H; Nursing quality;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 Basic nursing; Nursing documents

First-author’s address:Hospital of Shandong Liangzhuang Coal Mining Co,Ltd,Xintai 271219,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4.040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根据患者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显得非常重要[1]。要把“护士提供什么服务,患者就得接受什么服务”的理念,转变成“患者需要什么服务,护士就提供什么服务”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神经内科病房作为较大的内科护理单元,护理服务质量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近年来各级医院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护理模式提供护理服务质量,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开展“3H”(Hotel,Hospital,Home)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神经内科病房开设34张病床,共有护理人员17名;年龄22~43岁,平均(32.85±8.14)岁;学历本科3名,大专8名,中专6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12名,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为1∶0.5,自2014年

1月开始实施3H护理服务模式。

1.2 实施方法

1.2.1 3H护理模式培训及计划制定实施3H护理模式前对病区护士进行护理模式和内容培训,使其了解3H这一新型护理服务模式,领会其中的核心内容。根据病区特点和现有条件,制定3H护理实施方案,重新规范各项护理服务措施,进行流程再造,制定适合实际情况的3H护理实施计划。

1.2.2 Hotel式礼仪服务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洁,病区墙上、走廊上张贴优美的风景画、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护理服务理念以及医护人员简介等、通讯联络设施,可随时提供医疗监护设备、专家的随访,并考虑到患者的特殊要求,提供必要的包房和会客室等,设置柔和背景音乐,让患者有一种置身于星级宾馆的感觉。规范护士着装、礼仪及行为,借鉴星级宾馆的服务模式,要求护理人员热情、周到接待患者,做到四个“一些”:入院时多一些理解,治疗时多一些解释,查房时多一些问候,出院时多一些嘱咐,倡导护理人员嘴巴甜一点、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动作快一点、效率高一点,让患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舒适感觉[2]。

1.2.3 Home式温馨服务病区配置独立空调、空气净化器、微波炉、电视等,努力推广“六个一”,即一个整洁环境、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张舒适的床、一个热情详细入院宣教。患者入院时,护士长亲手送上一张早日康复的祝福卡,整个住院期间,实行家庭式温馨服务,管床护士无微不至照料患者,给予亲人般关心,与患者深入、细致交流,做在患者开口之前,强化细节护理,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让患者感觉有家人陪伴身边的感觉。随时为患者着想,适应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避免机械化实施护理措施和护理计划,如患者接待来访,有人探视等,在不影响护理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护理时间,避免患者的抵触心理等。

1.2.4 Hospital式个性化服务结合病区收治患者病种的多样性,护理人员会全面、细致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生活习惯以及健康意识等,针对患者不同个性特点、不同需求,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和康复计划,提供优质护理服务[3]。同时可将护理方案、计划告知患者,征求其意见,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参与护理计划,促进疾病尽快康复,满足患者高层次个体化的需求。

1.3 评价方法

1.3.1 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包括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共四大项,每项满分100分。

1.3.2 患者满意度包括病区环境、护士主动服务、言行举止、操作技术水平以及健康教育落实情况等,采用通用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

1.4 评价范围

评价3H护理模式实施前和3H护理模式实施6个月后各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开展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情况比较

开展3H护理服务模式后,笔者所在科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较开展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1。

2.2 开展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开展后,患者满意度较开展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871,P<0.05),见表2。

讨论

神经内科病房在大部分综合医院属较大的科室,病种繁多,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4]。护理服务是病房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较大的影响,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3H护理服务模式是根据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借鉴企业管理先进理念和宾馆服务模式,以整体护理为基础,使患者从生理、心理、精神上得到满足的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5-6],包括宾馆式(hotel)礼仪服务、家庭式(home)温馨服务以及医院式(hospital)个性化服务。它不但可以满足患者的低层次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满足患者的高层次需求[7]。

实施3H护理服务模式需要科室护理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加强对专业业务能力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工作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护理服务流程改造与优化,改变护理服务存在的缺陷,使各项护理服务流程规范化、科学化,流程图示明确,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合理分配护理岗位,责任到人,工作环节层层衔接,监控督查落实到位,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从而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眼睛显示,开展3H护理服务模式后,笔者所在科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较开展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客观标尺[8]。通过3H护理服务的实施,促使护理工作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温馨以及个性化护理服务。努力满足患者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等方面需求。因为这些特殊群体有选择治疗医院的自由,对所患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比较注重个人治疗需要的特殊性和保健指导,在医院的选择上注重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特色服务。研究显示,开展后,患者满意度较开展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在神经内科病房开展3H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病区护理质量,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新力,杜智.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2):105-108.[2]康英,吴娟.特需病房环境建设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4):131-132.[3]陈雪梅.星级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56.[4]吴秀媛,王玉玲.全面流程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09.[5]李东梅,姜文彬,夏海鹏,等.3H护理服务模式在超高龄髋部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9):2897-2898.[6]邱惠仙,谌朝辉,陈兰珍.新型3H护理服务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病区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0):63-64.[7]许玉春.“3H”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与效果[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4):561-562.[8]周松茂.新型“3H”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4):3771-3772.(收稿日期:2016-01-06)

第二篇: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沈寿琴

(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如皋226500)

【摘要】目的报道神经内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病房实施后取得的成效。方法根据卫生部<< 2 0 1 0年“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活动方>>[1],针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多的情况,从2010年4月神经内科作为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先行试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护理人员的思想理念的转变,护理人员的管理(包括护士长合理调整排班模式,知识讲座、每月护理查房、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护理质量分析讨论、学习上级医院先进经验等方式提高了神经内科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包括入院护理、知识宣教、有效沟通、落实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出院护理)等一系列措施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并在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当日及出院后调查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神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出院电话随访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康复护理指导率、住院患者满意度、出院患者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均逐渐提高,无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工作积极性,提升了护理业务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个人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 应用 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引领着当代护理发展的方向,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客观上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根据卫生部<<2 0 1 0年“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活动方案>>[1],从2010年4月神经内科作为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先行试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院领导、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并在心血管内科、普外科、妇产科等其他几个科室中陆续开展。现将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护理人员的思想理念的转变

统一神经内科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思想认识,积极转变传统护士“重专业、重治疗、重技术、轻基础、轻服务”的思想观念。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遵照《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的要求,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要求护理人员自觉接受新观念,倡导人性化服务,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并在病区公示,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落实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及时主动服务于患者。

2.护理人员的管理

2.1护士长合理调整排班模式,实行责任制护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由一名护士负责到底,责任护士固定,服务时间固定,责任护士做到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8小时以外也由相对固定的护士负责。做到人人管病人,每人视能力大小管理轻重、数量不等的病人。

2.2通过科室每日晨会提问、每周知识讲座、每月护理查房、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以及不定期的随机抽查与考试等方法与途径,提高了神经内科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

2.3学习上级医院先进经验。为了解、掌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护理部组织各科护士长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参加各种专科知识交流会,并将学习到的先进经验融入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工作中去。另外,神经内科也每年安排护士去上级医院学习进修。.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

3.1入院护理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病人。准备好床单元,护送病人到床边,妥善安置病人,通知医生接待病人。责任护士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发放护理服务手册以及医院有关管理规定等等,并通知工人送开水到床边。了解病人的主诉、症状、心理状况、自理能力,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建立信赖关系,减轻患者住院的陌生感孤独感。

3.2知识宣教

为患者提供神经内科疾病相关的知识讲解、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各项检查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方法等方面的全面具体的健康教育等等。病区健康教育宣传栏内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科室动态、神经内科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等等,每月更换健康教育内容。

3.3有效沟通

护患沟通既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门艺术。护士主动服务,衣着整齐、语言文明、服务规范,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遇问有人答,遇事有人管,以优质的服务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简化护理文书,结合实际,采用表格式护理记录,运用护士站前移,责任护士下病房,把时间还给病人,走在患者需要之前,走在呼叫铃声响之前,切实为病人服务。

3.4落实基础护理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多,基础护理工作非常繁重。每天晨晚间护理,整理床单元,必要时予以更换,病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加强巡视,协助病人翻身,有压疮警报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护士每天精心地为患者剪指甲、剃胡须、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根据病人病情为病人床上擦浴、床上洗头等等,这些也许连家属都没想到或不愿做的事情时,让患者心里会感到护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3.5安全管理

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使各种潜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病房地面采用防滑地板,加强安全知识宣教,为入院病人发放、讲解安全告知书,加强巡视,为患者拉上床栏,悬挂各种警示标识(如防坠床、防压疮、防跌倒、防烫伤、防管道脱落等),使病人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

3.6出院护理

患者出院,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整理好出院带药,指导按时用药,向其讲解服药方法、时间、剂量、并告知服药中的注意事项等等。指导合理饮食,说明出院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知需复查患者复查的时间和方式,保证疾病得到有效诊断及治疗。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护送患者至电梯口,做好出院登记,同时记录患者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出院以后电话随访指导,必要时家庭访视。

4.结果

神经内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基础护理水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护患和谐,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在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当日以及出院后调查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出院电话回访率达100%,健康教育覆盖率由95% 上升至100%,康复护理指导率合格率由90.2% 上升至95.4%、住院患者满意度由94.8% 上升至99.2%、出院患者满意度由93.4% 上升至99.6%,健康教育知晓率由91.7% 上升至97%,无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

5.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积极性、安全意识,提升了护理业务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人生价值。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骄不躁,继续发挥我们的优势,争取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 0 1 0年“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活动方案

第三篇:品管圈在提升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提升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应用在提升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的作用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与对照两组各43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和推广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显著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护理投诉率,增强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情况。

【关键词】品管圈;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09-02

品质管理圈简称为品管圈,是指同部门人员自发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应用品管圈各种统计手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分析自己所在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发现并解决现存和潜在问题,从而达到维持和改善工作现场的目的[1]。品管圈流程步骤组主要包括组织品管圈、主题选择、计划、现状分析、目标选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检查讨论、效果确认、标准化、改进。我院为研究品管圈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做了临床对比试验,现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将其分为试验与对照两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有男28例、女15例,年龄介于24~46岁间,平均年龄(29.5±1.4)岁;对照组患者有男24例、女19例,年龄介于23~47岁间,平均年龄(31.4±1.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性资料上均匹配(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包括一般性护理、生命体征的全面实时监测等。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品管圈活动,具体包括:

(1)成立品管圈小组。首先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QCC相关理论知识,然后采取自愿原则,成立品管圈小组。圈长由学历和资历高的护士来担任,进行统一管理,其它护理成员为圈员。圈长负责对整个小组的管理和协调、上传下达,对圈小组的工作情况随时向医院汇报,把小组的诉求及时传达给上级,对于小组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请求医院其他部门帮助[2]。护士长同时担任组织协调工作,配合圈长。

(2)每月进行问题总结。小组要坚持定期召开会议,在一起互相交流,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报,然后一起互相交流,讨论出解决方法和对策。然后到下一次会议的时候,再对上一次会议所讨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反馈,看是否成功解决,解决方法是否得当。总结有效的改进方法并做好记录。

(3)改善护士的待遇。小组成员可以一起讨论奖励制度,并按照这种制度来激励自己。由圈长像医院提出申请,取得医院的财务支持,然后圈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协调和考核,充分利用奖金的激励作用,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进行人性化管理。由小组人员对目前的近况进行讨论,对遇到的问题,比如职称晋升、培训机会、奖励制度等进行汇总,由圈长统一向医院汇报。为圈员争取更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加强对护士的关心,让护士感受到医院的关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取t检验,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3]。

2、结果

健康教育的知晓包括患者对责任医护人员知晓的情况,对疾病知识以及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具体如下表1:

两组运用Likert量表进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比。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x100%。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1.2%,远远低于实验组的93.0%,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体如下表2:

3、讨论

品管圈管理措施的应用,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质量管理活动,品管圈的有效实施能够让护士发挥主体作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规章制度,而是参与到管理中来。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然后定期召开会议,由小组成员一起,首先对上次会议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汇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对本阶段遇到的新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并互相探讨,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对需要协助的由圈长统一向医院汇报。这样,每一个护理人员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改善护理工作中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价值,激发了问题意识和质量意识,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在本次实验中,经过品管圈管理措施实施的试验组对象,其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团队协作更默契,护理投诉率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同时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情况显著提高,减小了临床护士的护理难度。所以说,品管圈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和主动性,提高自我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医院门诊的整体护理水平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郝贵枝.品管圈在改善护理品质中的应用现状[J].大众科技,2014,02:73-76.[2]李琳凤,张毅,吕海瑛.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1:800-801.[3]徐红卫,陆金英.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士接待患者到位率的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3,08:35-38.

第四篇: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以及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2-0171-02

一直以来,手术室护理都是广大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其护理要求相对其他科室而言要求更高,稍有不慎往往就容易诱发护理差错,最终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严重时往往还会出现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损失[1-2]。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此次研究所选取的全部为手术患者,同时排除了不愿意接受此次研究的患者。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38.9±6.2)岁,其中外伤性伤口手术的患者有38例,包皮手术患者32例,体表肿块患者有21例,其他手术类型患者有9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9.5±7.5)岁,其中外伤性伤口手术的患者有37例,包皮手术患者31例,体表肿块患者有22例,其他手术类型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首先在手术之前应该遵医嘱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用药,或实施药物注射;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医生指示,传递有关的手术工具,手术结束之后密切关注患者体征的改变,同时做好常规护理,定时的对病房的环境实施清洁与打扫,控制好手术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

1.2.2观察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优质护理模式。首先,手术之前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在手术开始之前要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问题、知识。同时提醒患者手术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患者讲解同类型成功的案例,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其次,手术实施时,护理工作者应该指导患者选择最佳的体位,同时主动为医生传递手术器械以及擦拭汗液,对患者的身体症状进行严格观察,这样是为了保证患者在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之后,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另外,手术结束之后应该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同时预防并发症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饮食计划,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能够充分摄入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物质;有计划性的指导患者翻身,必要时给予患者按摩,要时刻保证床单被褥的干燥与清洁,最大限度的防治其出现并发症。优质护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先进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护理过程中结合不同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质护理和常规临床护理有很大的区别,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需要考虑,对患者实施有目的性的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SAS评分实施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越高,同时SAS评分低,则指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护理满意方面分为三个等级,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10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68例,?M意31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达到了99.0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53例,满意21例,不满意26例,总满意率仅仅为74.00%。在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焦虑状况评分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仅仅为(31.06±5.32)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达到了(61.05±7.51)分。在焦虑状况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指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护理理论知识、临床护理经验以及临床护理技巧,能够保障临床治疗效果[4]。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加强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多项科学护理服务措施,其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护士及患者认同[5]。随着现代医疗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渴望得到优质的临床治疗、护理、饮食指导以及保健服务等,传统的护理措施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优质护理服务应运而生,在现代临床护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6-7]。

本次研究观察组通过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以及SAS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84-1886.[2]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4(12):57-60.[3]陈晓晶,原英姿,姚晓丽,等.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74-176.[4]黄景香,许秀芳,郭丽敏,等.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6):517-519.[5]黄祝疆,曾静,贾杰,等.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宫腔镜检查术患者主观感受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5):2563-2565.[6]胡雪慧,张美霞,闫沛,等.全国介入手术室建设及护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72-74.[7]施瑛,汪丽君,陈伟萍,等.手术标准化护理方案对手术室三维质量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5,24(3):228-230.编辑/雷华

第五篇: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两组自然分娩成功率均为100.00%。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量表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量、总产程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对本次产科护理服务满意率(80.43%)显著高于对照组(52.17%)(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产科;人性化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中?D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妊娠、分娩均属于人体特殊的生理时期,产妇、家属、胎儿等多方面因素均将显著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难度[1]。本文将选取我院产科于2015年3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92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实际效果,为确保产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28.16±0.64)岁,孕周38-42周、平均(40.16±0.13)周。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92例产妇均分为研究组(n=46)、对照组(n=46),各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与排除标准:①已婚足月并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②排除存在妊娠相关并发症者;③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残疾等异常情况者;④具有正常的心肝肾功能;⑤排除存在精神、免疫、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者;⑥排除恶性肿瘤患者;⑦排除胎儿异常者,如脐带绕颈、畸形等;⑧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研究前指导患者独立签署由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制定的知情同意书;⑨本次研究内容通过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审核。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如遵医嘱配合产妇完成各项检查、根据处方提供相应治疗药物、严密监测母婴生命体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各类产后并发症、给予科学的喂养指导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病房布置主选淡粉、淡黄等暖色调,病房内可适当放置绿色植物,此举有利于产妇感受家庭温馨,消除或缓解因陌生环境所致紧张、恐惧情绪;②由于产科检查项目及围分娩期的多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均涉及身体私密部位,因此产科护理人员可为产妇提供布帘、挡板或给予单人病房等形式为产妇创造独立的住院空间,此举有利于保护产妇个人隐私,同时应注意在行各项检查治疗服务时尽量避免非目标区域肢体过度暴露;③加强护理人员与产妇、家属的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其现阶段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过度担心母婴安全者可例举既往成功分娩的典型病例提高其自然分娩自信心,耐心及时的解答产妇及家属关于母婴分娩的相关疑问,可通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自身实际状态的掌握程度,缓解因不了解母婴状态、惧怕分娩疼痛所致焦虑、恐惧情绪;④可根据产妇日常爱好提供音乐、书籍、电视等物品,此举有利于通过分散产妇注意力从而缓解其身心不适感,日常饮食也应根据患者口味喜好提供健康食物,此举有利于避免围分娩期缺乏进食欲望从而导致的各类营养问题,应注意食物需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切忌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⑤护理过程中需耐心倾听产妇主观感受并表示同情、理解,主动询问产妇所需,积极满足产妇合理需求,指导家属积极配合产妇并提供各项支持,如饮食、经济、心理等,从而消除产妇分娩后顾之忧;⑥分娩过程中对产妇提供积极的语言、肢体鼓励,及时告知产程进展,分娩完成后及时告知产妇分娩情况,可尽早使母婴相互接触,通过改变称呼(妈妈)从而使产妇尽快转变社会角色。

1.2.2 观察指标①负面情绪:记录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负面情绪包括焦虑、抑郁,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予以评价,各量表分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得分结果超过分界值则分数越高、对应负面情绪程度越重[2];②满意度:利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产妇对本次护理服务质量[3],该量表内容涉及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服务态度等项目,采取独立、不记名填写形式,量表总评分12-60分(共12个条目、每条目得分1-5分),其中20分以下不满意、20-40分一般、40分以上满意;③分娩情况:记录两组产妇总产程所需时间、出血量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两组产妇SAS、SDS量表评分情况(护理前、后)、总产程所需时间、出血量等数据均属于计量资料,经()表示;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评价结果属于计数资料,经n(%)表示,数据传入SPSS.19软件并实施相应检验(t、),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负面情绪两组产妇均顺利完成自然分娩,无中转剖腹、产钳助产、分娩中死亡等异常情况,分娩成功率均为100.00%。经分析可知,两组产妇护理前负面情绪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下降(P0.05),如表1。

2.2 分娩情况研究组产妇出血量、总产程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如表2)。

2.3 满意度研究组产妇对本次产科护理服务满意率高达80.43%,对照组仅为52.17%,数据对比P<0.05(如表3)。

讨论

研究表明[2],妊娠、分娩均属于机体应激反应,产妇围分娩期将处于严重的生理不适状态,加之部分产妇由于过度担心母婴安全、惧怕分娩疼痛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的共同压力,从而使其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目前已有相关资料发现,程度较重的负面情绪并不利于顺利分娩,甚至将因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状态从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母婴安全随之受到威胁[4]。此外有研究显示[5],围分娩期产妇身体机能差、身心不适导致进食欲望下降,而胎儿(新生儿)所需营养多由母体提供,因此确保产妇每日营养摄入量对母婴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而以往临床产科护理仅侧重于生理层面的服务内容,指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产妇生理不适感,确保临床各项检查及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最终目的在于确保顺利分娩及母婴安全,往往对产妇心理、饮食等情况并未过多关注[6]。

人性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的新型理念,其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指在临床护理中融入个体化、针对性、创造性的服务内容,在确保临床护理有效性的同时,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状态,从而使其积极主动配合相应治疗及护理服务,最?K目的在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保障患者疗效、预后[7]。研究表明[3],随着近年来医学服务领域的侧重点逐渐由单一的生理层面向社会、生理、心理等多元化发展,加之产妇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对产科护理服务要求随之提高。基于此,有学者认为在产科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若加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则有利于通过改善患者营养、情绪等方面状态,从而有效改善产妇生理、心理状态,提高其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工作依从性,最终使其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后发现,接受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研究组产妇负面情绪改善效果较优,出血量、总产程均少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率(80.43%)优于对照组(52.17%),此结论与杨佳彤[7]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银云琳.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12(4):188-189.聂芹.产科分娩室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75-78.黄秀月.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9(9):430-431.王红梅,苏敬珍.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护理部管理中的应用与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3):271-272.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57-160.寿凤仙.产科分娩室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4):92-94.杨佳彤.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科护理质量、患者心理状况和舒适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3):3227-3229.

下载3H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3H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