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细化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影响护理管理安全风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安全对策。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232例神经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安全风险因素,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
结果: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偏低,护患沟通问题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等。
结论:改善影响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加强风险管理对策,可有效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管理风险因素护理安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2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60-02
护理管理作为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而在医院管理中日渐占据重要地位。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具有任务繁杂,危险性高,强度大的特点,因此,如何对其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纠正,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是现今外科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针对50例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管理干预,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27~65岁,平均(37.8±3.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集中化护理管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统一的集中化管理,且配备技术力量雄厚的医护人员从事神经外科加强监护病区工作,对危重患者进行从入院、手术、出院整个过程全程负责,使治疗、护理整体化、规范化。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干预,对患者在给予集中化护理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细节护理,运用科学、规范、合理、细致的临床护理方法,从环境管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用药管理等方面对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由两组患者对两种护理管理后的效果采取满分100分的评分标准进行判定。
3精细化护理管理
首先,要让每位护士明确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和对患者该负的责任,将护理目标、要求和理念都融入到护理中去,并针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召开护士会议,共同探讨解决策略。护士每月都要进行思想汇报和工作总结,每月都对护士的具体表现进行考核并记录,对表现好的给予奖励,对表现不好的给予教育和辅导。其次,护士应该掌握患者的全部护理知识和护理方法,不仅要承担解除患者痛苦的责任,还要及时做好心理护理,避免给其带来不良刺激,解脱其心理上的痛苦。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加强护士的思想教育,耐心灌输细节的重要性,把“关注细节”时刻牢记在心,并实现于日常护理工作中,争取将每个环节都能很好地完成。同时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哪个环节风险存在比较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有意识地对护士进行细节教育,采用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馈,指导护士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改掉思维定势的不良习惯,培养护士良好的观察力,指导护士凡事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注重细节的好习惯。护士要不断学习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不仅要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感,遇到事情要换位思考,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真正地使其感觉到护士的真心、关心,同时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时候,采用针对性的沟通方式,掌握沟通的技巧和时机。
4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学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深化,越来越多地体现了“经验理念”的概念和色彩。精细化管理是从护士到患者、从生理到心理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和细致的工作,不仅需要对护士进行防范风险等相关知识的教育,还要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加强细节管理,增强护士的主人翁意识,转变工作态度,给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同时保证工作有序、监督有度、修正有据,保证更好地完成护理流程的监督和反馈,使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的修正。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对病房管理、健康宣教、护士态度、技术、解决患者问题、病情及时跟踪观察及患者满意度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精细化护理管理提高了医院的各种管理制度的实行,多方面地呈现了精细化护理管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各方面的评价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提高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意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海英,李珍珍,谭媛.精细化管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7(10):167-168
[2]张秀霞,杨雪飞,刘爱梅,等.细节管理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3(11):91-92
第二篇: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评价(小编推荐)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老苗汤 http://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外科现有床位60张,其中8张抢救床位;共有护士25名,均为女性,其中主管护师7名,护师9名,护士9名。学历:本科4名,专科21名。所取临床数据以2009年风险管理实施至今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900例作为研究组,另取2006年~2008年同时间长度的8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服务反馈情况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
1.2神经外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1.2.1存在的风险护理人员不足:随着现今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车祸、酗酒等精神因素导致以及家庭纠纷、抑郁自杀等心理因素导致的脑出血、颅脑损伤等神经外科常见疾患的发生率激增,导致神经外科护理的服务需要量与实际人员所能提供的服务相比而言,出现了较大差距,人员不足凸显。急救知识不全面:神经外科疾病种类繁多,其临床治疗过程中诊断复杂,稍有疏忽即可导致患者不适或者并发症的产生,而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对于时间的要求性较高,导致很多护理人员虽经验丰富,但是由于以前所在科室接触疾病较为片面,同时神经外科工作繁重不堪,未有足够的时间补充其他专科的急救知识,如:在脑外伤患者中及时观察瞳孔变化防止脑疝发生;准确判断室速、室颤等等。管理措施不完善:神经外科工作中有章可循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护理工作的查对、患者病情动态变化记录等,从而给予主管医生提供及时的参考,在急救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抢救仪器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专人管理而出现清理不及时,乱摆乱放,甚或
是设备故障等现象,从而延误护理工作,导致出现差错以及医患纠纷。
1.2.2风险管理对策设立二级三班值勤制:根据神经外科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合理调配我科的资源,设立早中晚轮班制度,每个班预留一线、二线两级值班人员,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同时,合理安排调配护理工作的人员调配,做到新老搭配,尤其是夜间值班有经验的配合经验较少的新护理人员,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的护理梯队,使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疏漏均易引发护理风险,从而不仅为抢救赢得时间,也可合理调整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减少应激刺激。加强护理业务学习:鉴于我科工作的繁重性,对于科室的护理人员在培训上采用抽调轮训的方式进行,不再设专门的讲座等,主要通过在科室工作中进行强化培训,如:常见的神经外科急救技术随时考核,使我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强化知识,每月组织抢救病例讨论1次,临床业务考核1次,主要侧重于患者病情变化预测及对策分析。
同时,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工作,由于护理文件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漏记、错记等均可能造成日后医患纠纷的根源。因此,在工作中要求每位护士养成谨慎、周密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规范工作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以培养其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一般而言,多指操作程序的不可更改性、查对的重要性、根据病情进行护理不能主观判断以及对于实习生的严格监督机制,通过各种措施严把质量考核关,发生错漏即不断完善,及时纠临床护理下无游离气体,这符合小肠穿孔特点,因小肠内一般无气体,乙状结肠内气体较多,穿孔后容易形成气腹。发病时空肠扩张,其内可见液气平,形成小肠梗阻征象,且当时全消造影显示肠动力低下,钡剂排空缓慢。
发病时结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全消化道造影显示小肠系膜冗长,肠管活动度很大,考虑小肠扭转形成梗阻,既而肠管缺血坏死穿孔形成腹膜炎,局部化脓后侵蚀结肠壁,穿透后形成瘘管。影像医学飞速发展,但是对消化道检查仍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小肠段,虽然小肠内窥镜已经应用,还远远未能普及,并且因患者身体状况,适应症受到很大限制。传统钡餐造影仍是小肠段病变重要检查手段,对于有梗阻的患者,一般不能应用钡餐,可适当选用76%泛影葡胺,造影后如果胃、上段小肠内存留过多对比剂,可在检查完成后胃肠减压抽出,结肠一般用结肠内窥镜检查,当粪便多或患者体弱不能耐受时,应选用钡灌肠造影,对于结肠蠕动减弱或者年老卧床患者,在造影检查结束后可再用肥皂水灌肠帮助钡剂排除,以免钡剂停留时间久后水分吸收,形成干燥钡斑、钡团,加重梗阻症状。
第三篇: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通过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来推广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的住院患者中选择120例患者,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对照组则采取普通的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满意程度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中有极大的临床效果,具有推广价值。【关键词】舒适护理 神经内科;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舒适护理(comfortcave)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是台湾人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舒适护理模式又称为“萧式双C护理模式”,他认为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重点,使基础护理更加注重舒适以及病人的感受。在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期间,我科开展了舒适护理,有效地提高了住院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的120名住院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60例(n=60),对照组组患者60例(n=60)。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38例。患者年龄在2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6岁。患者体重女性体重平均为61.1斤,男性体重平均为71.8斤。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在2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8岁。患者体重女性体重平均为59.9斤,男性体重平均为71.3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遍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舒适护理进行护理。
对照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在治疗开始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疾病宣教。在治疗过程中,定时给患者发药,嘱咐患者吃药。同时,护士经常查看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舒适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2.1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
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护士人员要随时确保病房干净、整洁,让患者在舒适的病房环境中放松自我,配合治疗。
1.2.2保持患者心理放松
保持患者心理放松是舒适护理较之传统普通护理的重要特点。保持患者心理放松侧重于患者的心理。神经内科患者的年龄一般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对病痛有着天然的抗拒和恐惧。因此,护士人员采取舒适护理确保其心理放松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1.2.3提高护理操作舒适度
提高护士人员的护理操作舒适度是对护士操作方面的要求。舒适护理要求护士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不要造成大的噪音。根据近笔者的工作实践发现,提高护理操作的舒适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均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 检验。经统计分析,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技术指标:比较两组住院患者康复时间、满意程度等指标。满意度依据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含不满意、一般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四个级别。2结果
在住院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康复时间的指标,观察组患者大都是在一个月内出院,而对照组患者则是集中在两个月内出院。在患者满意程度方面,接受舒适护理的患者在满意程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效果比较
半个月内出组 别
院
观察组27(n=60)对照组16(n=60)
P<0.05
P<0.05
出院 一个月内
两个月内出院
院 三个月内出
P值
2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的效果比较
组 别 不满意 一般满意 比较满意 非常满意 P值
观察组3(n=60)
P<0.05 对照组8(n=60)
3讨论
3.1舒适护理模式明确了护理的主要内容,使病人迅速得益
目前,在临床上护理人员为了提高其地位,强调角色的重要,便从医生的职责里,分些工作来做。另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又给护理人员增加了非医务性工作。舒适护理模式认为病人到医院有两大需求:治疗与舒适。医生给予治疗,护理人员给予舒适,病人在享受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达到一个人的身、心、社会、心灵的舒适状态,强调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重点,在考虑房间温度、湿度、高度、颜色及其他如冷敷、热敷、姿势、音乐、按摩等各种因素时,发现解决舒适问题的方法。某些医疗行为究竟是医生的职权还是护理人员可行使的职权,舒适护理模式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分界点:属于舒适的,是护理人员职权;属于治疗行为的,仍应还给医生。凡是牵涉单纯的舒适问题,护理人员中的舒适专家有权也有能力给予病人任何方式的舒适处方。
3.2舒适护理模式明确了护理研究方向,能迅速提高护理专业地位
舒适护理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基本舒适护理和舒适护理研究。舒适护理研究是需要科学论证的,当中又可分为较容易的普通舒适研究和较难的舒适护理研究,普遍舒适护理研究大部分是属于物理性因子对人体的影响,如皮肤瘙痒的病人,最好几天洗澡,穿什么衣服,房间温度保持几度合适等等。高级舒适护理研究除了要熟悉护理知识外,还须深入其他领域,如皮肤瘙痒的病人不能使用肥皂,应使用什么来保护皮扶;咳嗽病人什么样的病床角度、什么样的姿势可能减轻咳嗽等等。
[3]18 9 P<0.05 3.3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的一致性
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的一致性在于其目的都是使病人达到最佳的身、心、社会、灵性的健康状态,其细微差别我认为在于舒适护理模式更实际直观、操作性强、可接受,而整体护理模式更理论化些。萧先生认为“舒适护理模式”能否成为一个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舒适”提出来代表护理界的“专业”。我认为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如果接受舒适护理模式,并应用于临床,整体护理将得到更深入地开展,使护理内容更明确,护理发展方向更清楚,病人受益更多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发现,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舒适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和速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都有极好的效果。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推广舒适护理,进一步为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而努力。参考文献:
[1]韩杰,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体会与分析,柳州医学,2010.[2]李云,临床护理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全科护理,2009.[3]萧丰富,萧中舒适护理模式,第6版台湾: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9 [4]谭艳.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健康必读,2011,12(3):23—24.[4]
第四篇: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两组自然分娩成功率均为100.00%。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量表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量、总产程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对本次产科护理服务满意率(80.43%)显著高于对照组(52.17%)(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产科;人性化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中?D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妊娠、分娩均属于人体特殊的生理时期,产妇、家属、胎儿等多方面因素均将显著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难度[1]。本文将选取我院产科于2015年3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92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实际效果,为确保产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28.16±0.64)岁,孕周38-42周、平均(40.16±0.13)周。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92例产妇均分为研究组(n=46)、对照组(n=46),各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与排除标准:①已婚足月并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②排除存在妊娠相关并发症者;③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残疾等异常情况者;④具有正常的心肝肾功能;⑤排除存在精神、免疫、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者;⑥排除恶性肿瘤患者;⑦排除胎儿异常者,如脐带绕颈、畸形等;⑧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研究前指导患者独立签署由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制定的知情同意书;⑨本次研究内容通过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审核。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如遵医嘱配合产妇完成各项检查、根据处方提供相应治疗药物、严密监测母婴生命体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各类产后并发症、给予科学的喂养指导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病房布置主选淡粉、淡黄等暖色调,病房内可适当放置绿色植物,此举有利于产妇感受家庭温馨,消除或缓解因陌生环境所致紧张、恐惧情绪;②由于产科检查项目及围分娩期的多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均涉及身体私密部位,因此产科护理人员可为产妇提供布帘、挡板或给予单人病房等形式为产妇创造独立的住院空间,此举有利于保护产妇个人隐私,同时应注意在行各项检查治疗服务时尽量避免非目标区域肢体过度暴露;③加强护理人员与产妇、家属的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其现阶段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过度担心母婴安全者可例举既往成功分娩的典型病例提高其自然分娩自信心,耐心及时的解答产妇及家属关于母婴分娩的相关疑问,可通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自身实际状态的掌握程度,缓解因不了解母婴状态、惧怕分娩疼痛所致焦虑、恐惧情绪;④可根据产妇日常爱好提供音乐、书籍、电视等物品,此举有利于通过分散产妇注意力从而缓解其身心不适感,日常饮食也应根据患者口味喜好提供健康食物,此举有利于避免围分娩期缺乏进食欲望从而导致的各类营养问题,应注意食物需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切忌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⑤护理过程中需耐心倾听产妇主观感受并表示同情、理解,主动询问产妇所需,积极满足产妇合理需求,指导家属积极配合产妇并提供各项支持,如饮食、经济、心理等,从而消除产妇分娩后顾之忧;⑥分娩过程中对产妇提供积极的语言、肢体鼓励,及时告知产程进展,分娩完成后及时告知产妇分娩情况,可尽早使母婴相互接触,通过改变称呼(妈妈)从而使产妇尽快转变社会角色。
1.2.2 观察指标①负面情绪:记录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负面情绪包括焦虑、抑郁,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予以评价,各量表分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得分结果超过分界值则分数越高、对应负面情绪程度越重[2];②满意度:利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产妇对本次护理服务质量[3],该量表内容涉及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服务态度等项目,采取独立、不记名填写形式,量表总评分12-60分(共12个条目、每条目得分1-5分),其中20分以下不满意、20-40分一般、40分以上满意;③分娩情况:记录两组产妇总产程所需时间、出血量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两组产妇SAS、SDS量表评分情况(护理前、后)、总产程所需时间、出血量等数据均属于计量资料,经()表示;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评价结果属于计数资料,经n(%)表示,数据传入SPSS.19软件并实施相应检验(t、),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负面情绪两组产妇均顺利完成自然分娩,无中转剖腹、产钳助产、分娩中死亡等异常情况,分娩成功率均为100.00%。经分析可知,两组产妇护理前负面情绪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下降(P0.05),如表1。
2.2 分娩情况研究组产妇出血量、总产程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如表2)。
2.3 满意度研究组产妇对本次产科护理服务满意率高达80.43%,对照组仅为52.17%,数据对比P<0.05(如表3)。
讨论
研究表明[2],妊娠、分娩均属于机体应激反应,产妇围分娩期将处于严重的生理不适状态,加之部分产妇由于过度担心母婴安全、惧怕分娩疼痛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的共同压力,从而使其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目前已有相关资料发现,程度较重的负面情绪并不利于顺利分娩,甚至将因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状态从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母婴安全随之受到威胁[4]。此外有研究显示[5],围分娩期产妇身体机能差、身心不适导致进食欲望下降,而胎儿(新生儿)所需营养多由母体提供,因此确保产妇每日营养摄入量对母婴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而以往临床产科护理仅侧重于生理层面的服务内容,指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产妇生理不适感,确保临床各项检查及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最终目的在于确保顺利分娩及母婴安全,往往对产妇心理、饮食等情况并未过多关注[6]。
人性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的新型理念,其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指在临床护理中融入个体化、针对性、创造性的服务内容,在确保临床护理有效性的同时,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状态,从而使其积极主动配合相应治疗及护理服务,最?K目的在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保障患者疗效、预后[7]。研究表明[3],随着近年来医学服务领域的侧重点逐渐由单一的生理层面向社会、生理、心理等多元化发展,加之产妇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对产科护理服务要求随之提高。基于此,有学者认为在产科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若加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则有利于通过改善患者营养、情绪等方面状态,从而有效改善产妇生理、心理状态,提高其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工作依从性,最终使其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后发现,接受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研究组产妇负面情绪改善效果较优,出血量、总产程均少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率(80.43%)优于对照组(52.17%),此结论与杨佳彤[7]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银云琳.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12(4):188-189.聂芹.产科分娩室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75-78.黄秀月.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9(9):430-431.王红梅,苏敬珍.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护理部管理中的应用与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3):271-272.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57-160.寿凤仙.产科分娩室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4):92-94.杨佳彤.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科护理质量、患者心理状况和舒适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3):3227-3229.
第五篇:PICC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PICC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 10-11-08 09:22:00 ]
作者:高丽梅
编辑:studa09042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其在我院神经外科率先使用。由于神经外科病人在输液管理上存在几大特点:一是分时段使用脱水药物,多次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较大。二是治疗周期长,多在10天以上。三是病人存在意识障碍及躁动等,普通钢针及留置针容易脱针。四是重症病人需要肠外高营养治疗及留置静脉通道。鉴于以上几点原因,我们对适应病人在早期进行了置管,大大提高了病人的输液管理,从而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现就具体护理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5年10月至今共置管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脑外伤34例,高血压脑出血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
1.2材料
均采用美国贝朗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穿刺包,20毫升注射器2个,无菌手套2副,碘伏,棉签,肝素盐水一瓶,皮尺,弹力绷带。
1.3方法
1.3.1插管前的告知,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插管的目的及方法,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置管后的常规护理,征得同意后签知情同意书。
1.3.2插管前的皮肤准备及血管评估对穿刺侧上肢用肥皂液清洗干净,如病情不允许,局部用温水毛巾擦净。通常选用右侧的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通常还选一条备用血管,以备穿刺不成功时待用。
1.3.3插管时的体位
病人平卧于床上,插管侧手臂外展90度,指导患者头偏向同侧并贴近肩部。如患者不能配合,则请助手协助摆体位及肢体的约束。
1.3.4测量置管长度
置管长度为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后向下至第三肋间。
1.3.5操作步骤
消毒穿刺点周围10厘米范围的皮肤两遍后,戴手套,铺洞巾,建立无菌区。助手在穿刺点上方10厘米外结扎止血带,穿刺插管鞘成功后抽出针芯,送入PICC导管,导管至测量长度后抽出导丝,用肝素盐水冲洗管道,接肝素帽,穿刺点用一8×10厘米的8层纱布压迫外加一弹力绷带包扎压迫穿刺处,术后拍片证实导管位置。
1.4置管的护理
1.4.1严格无菌操作谨防导管源性感染的发生
操作者在操作前应洗手,操作中避免污染导管,术后24小时更换贴膜1次,如无渗血以后可5—7天更换1次贴膜。更换贴膜时,由下向上撕去贴膜。用碘伏彻底消毒穿刺点及周围外露管线,消毒范围大于3 m贴膜面积。要注意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对排除疾病本身造成的发热患者,应高度警惕导管源性的感染,必要时拔管,作导管尖端的培养。
[ 10-11-08 09:22:00 ]
作者:高丽梅
编辑:studa090420
1.4.2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护士应该统一学习,对家属应指导到位,在输液完毕勿慌,勿夹闭输液器,翻身后应及时检查理顺管道。此外,应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及时巡视病房及时更换液体,密切观察输液速度及通畅度。统一护士封管方法,采用20ml注射器抽取20u/ml肝素盐水10ml行脉冲式的正压封管,也可使用正压堵头类。如输注液体为甘露醇、营养液、血浆等黏滞性药物后,则应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再用肝素盐水封管。
1.4.3进行安全评估,预防导管脱出
对病人的意识情况、合作程度等及时作出评估,并采取约束措施,加强导管末端的再固定。翻身时注意避免管道的牵拉折曲,班班加强对导管的重点交接班,检查导管的留置刻度,发现贴膜固定不牢靠时及时更换贴膜,重新固定。如导管发生移位时,应密切观察导管功能,及时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位置。
1.4.4局部渗血的护理
我们通常采用一8×10厘米的8层纱布覆盖外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行加压包扎期间指导抬高穿刺侧肢体,观察穿刺侧肢体有无水肿,并及时调整松紧度。对躁动患者进行肢体约束以减轻导管对血管的刺激损伤,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结果
本组置管60例中,除2例导管堵塞而未达到预期留置时间外,其余导管留置时间在31-58日,均达到了治疗周期,并无其它置管并发症的发生。讨论
PICC在输液管理上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其由于操作简单,在神经外科病人的使用中具有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等优势,已在广大的医院病区开展。但由于PICC为深静脉置管技术,其操作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并发症,而且神经外科病人由于本身存在的意识程度上的障碍,不能积极配合的因素等,极易造成置管期间导管堵塞、脱出甚至断裂等潜在性危险。故对待PICC要有正确的认识及处理流程,对适合病人早期即置管,以免血管破坏过多才想起置管,而增加了置管难度。对置管病人及家属进行详尽的讲解,取得置管前后的配合。对护士采取统一学习、统一手法,加强护士的慎独精神及严肃认真工作态度,及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从而最终达到PICC置管病人的安全有效的输液管理。参 考 文 献
[1]车杰.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要点.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0(8B):5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