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顺应经济新常态 攻坚克难保生存
顺应经济新常态 攻坚克难保生存
——董事长、党委书记强岱民在鹤煤公司首届二次职代 会暨2015年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5年1月2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全体职工代表肩负着公司五万名职工的重托,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圆满完成了首届二次职代会暨2015年工作会各项议程。这次会议认真贯彻了河南能源首届二次职代会暨2015年工作会精神,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目的是动员广大干部职工,顺应经济新常态,攻坚克难保生存,凝聚共识,深化改革,全面完成2015年各项工作任务。下面,结合当前形势和公司实际,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4年工作总体评价
2014年是全国煤炭行业十多年来最为艰难的一年,也是公司困难最大、压力最重、付出最多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凝聚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进中求优”的总基调,不抱怨、不懈怠,直面困难,积极应对,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煤炭产量逆势提升,经营管控得到加强,非煤产业健康发展,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企业风气明显改善。回顾2014年工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第一,敢于担当。面对一些躲不开、绕不过的困难和问题,回避矛盾、推脱责任,当“太平官”是不科学的、不负责任的。2014年,我们把务实重干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从公司领导班子做起,深入基层“接地气”,摸清家底、掌握实情。随着工作的深入,一些历史的、现实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零打碎敲事故不断、工伤事故瞒报,个别干部作风浮漂、吃空饷现象严重,各类检查较多等问题,我们不遮丑、不护短,逐条进行梳理,研究对策,整改纠偏。一年来,清理不良用工和解除劳动合同3378人;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结构调整,38个基层单位的机构总数由796个减至564个,共减少232个。管理人员由5009人减至3677人,其中科级干部净减774人;严厉打击事故瞒报和各种造假行为,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24人次;认真对领导用餐、公车私用、干部跟班值班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了查摆和整改,坚决把正气树起来,把邪气压下去,实现了企业在务实发展中的理性回归。
第二,积极应对。针对宏观经济及煤炭市场变化,我们坚持辩证思维,科学分析,统筹兼顾,以应对挑战来强化管理,以苦练内功来克服困难。工作中,我们既追求均衡、稳定生产,在生产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全年产煤1405万吨,同比提高36万吨;又落实“越是困难越要抓安全”的理念,查隐患、防事故、保安全,实现了安全态势整体稳定,为公司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既集中精力抓好开源,积极推进陕西党家河煤矿项目建设,自9月10日试生产以来,日产原煤3500吨以上,成为鹤煤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多措并举注重节流,认真落实各项降本增效措施,原煤制造成本总额同比减少3.89亿元,严控招待、会议、办公、差旅等支出,“四项费用”同比下降50%。同时,公司各单位自加压力、深挖内潜,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在市场下滑的情况下保证了阵脚不乱。
第三,开放包容。我们注重从公司领导班子做起,倡导简单、坦诚、阳光的工作氛围,乐于听取不同声音,鼓励干部独立思考、阐释自己对工作的真实看法,在全公司征集合理化建议2000余条,为做好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汇聚了民智民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汇总意见387条,相继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451场,提出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意见2600余条,对照中央重点提出的21个事项和省委的36个事项,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一些久治不愈的“四风”顽症得到了有效遏制,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从源头上解决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积极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针对重大节日、全国“两会”等敏感时期维稳工作的特殊要求,积极发挥信访、保卫作用,全方位、多层面排查和疏导不稳定因素,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
总之,以上成绩的取得,是集团公司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职工扎实工作、拼搏奉献的结果,是大家关心企业发展、支持公司班子工作的具体体现。在此,我代表公司党政,向与会的同志并通过大家,向为鹤煤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
董事长、党委书记陈祥恩指出,河南能源当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外部压力递增期、深化改革攻坚期、转型升级关键期、新经济增长点培育期的“四期叠加”阶段。时下,“新常态”成为一个出现频率最高、对当前经济状况最为贴切的判断。所谓新,就是不同以往;所谓常态,就是将长期持续。煤炭行业的十年黄金期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必须要适应煤炭供大于求、煤价持续低迷、企业困难局面长期存在的新常态。
从企业面对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国家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为正轨化推进。有关专家预计,2015年经济增速将降为7.0-7.2%,比2014年还要低。这就表明,国家不会再盲目追求高增长,宁可牺牲发展速度,也要调整产业结构。由此带来的煤炭市场低迷的态势会持续多久、下滑空间会有多大都难以预料。二是市场竞争加剧。目前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日渐突出。随着一些大型煤炭基地产能的集中释放,到2015年末全国煤炭产量要远高于2014年,供过于求的局面仍然难以彻底扭转。三是发展环境制约加大。由于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加强了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刚性约束污染,煤炭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不乐观的发展环境。对此,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更为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趋利避害,有所作为。
从公司内部情况来看,去年,公司上下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迎挑战、稳发展、促提升”实施方案,全力以赴抓安全、保稳定、惠民生,确保了企业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但不可否认,我们在工作中还存着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安全基础仍然薄弱。铁运处“12.24”工亡事故打破了公司近6年的安全周期,不仅给企业及职工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同时给遇难职工家属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二是规模质量和效率没有优势。公司本部矿井井型较小,加之区域瓦斯治理等因素影响,产能不能得到有效释放,导致企业规模小、效益差。同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生产环节较多,导致人均工效、单产单进水平较低,企业效率和发展质量缺乏竞争力。三是对经济形势的严峻性、长期性认识不足。个别单位缺乏应对煤炭市场的针对性措施;有的节俭意识淡薄,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等靠要闹”思想严重,没有扭转被动局面的决心和办法。四是在执行力的认识上有偏差。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担当精神,遇到问题绕着走,以“不知道”“不清楚”为借口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在其位不谋其政。五是维稳工作形势不容乐观。信访工作尽管总体稳定,但是个别单位时不时还出现一些问题,稳定工作信息渠道不畅,没有做到未动先知、有动必知,面对问题束手无策,致使出现了个别越级访、闹访事件。六是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个别干部仍然存在侥幸心理,廉洁自律意识不强,去年有22名管理人员被司法机关查处,败坏了企业形象,玷污了企业风气,也给家庭带来了痛苦,需要大家引以为戒。七是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干部职数较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部分人员年龄偏大、个人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公司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空缺岗位内部调剂非常困难。这些现象和问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是需要立即着手解决的。
同志们,从以上情况看,2015年我们将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可以说,困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形势远比我们估计的严峻。残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当前形势,保持清醒头脑,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肩负起应有的责任,苦练内功,强化管理,努力把成本降下来,把效益提上去,确保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关于2015年工作
2015年是公司深化改革、扭亏脱困的关键一年,是成是败,是进是退,关键看如何把握、如何应对,特别是如何落实。集团公司在2015年工作会上明确指出,今年工作的核心是“稳中求进、改中求效、积极作为”。在这个核心的引领下,我们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顺应新常态,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主动性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深刻分析了新常态的“九个趋势性变化”,作出了“两个没有改变、两个改变”的科学论断,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就公司来讲,必须要进一步强化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实施改革创新,形成新的发展模式。顺应新常态,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目前,公司的确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一些人的信心开始动摇,对公司未来不抱希望。如果大家没有信心,那我们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应该清醒地看到,国家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方向没有变,发展就需要能源,尽管近几年煤炭市场处于低位运行,但向前发展仍然是大势所趋,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仍占主体地位,未来我们有困难,也更有希望,办法总比困难多。顺应新常态,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地冒险蛮干,更不能缺少理性地到处乱撞。实践证明,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是容易拉开差距的时候,更是考验领导干部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时候。我们只有把时不我待的干劲与静水流深的稳劲结合起来,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顺应新常态,我们必须要从工作的被动中找准和破除陈旧观念,冲破制约改革发展的思想藩篱。要摒弃国企的传统老观念,积极探索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新方式,鼓励职工走出去谋发展,以更高的境界和更宽的视野推动观念更新。顺应新常态,我们要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不图形式、不搞形象工程。做企业就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如果我们乱摆花架子,光做表面文章,时间一长,就会引起职工群众的反感。
(二)坚持零容忍,推动安全工作迈出新步伐
公司去年的安全工作总体还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个别单位出现了松懈、麻痹思想,导致了“12.24”事故的发生。从这次事故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抓安全的艰巨性,这就要求我们务必要高度警醒,坚持安全“零”理念不能丢,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决杜绝事故瞒报行为,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去抓安全、保安全。一是依法治安。要深入贯彻新《安全生产法》,保障安全投入,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责任体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经营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落实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各个系统的安全责任。对各类安全事故和重大隐患坚决“零容忍”,对事故处理要依法合规、阳光操作,确保责任倒查、追究到位。二是突出重点。要重点关注影响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关键问题和重点区域,坚持抓大系统、治大隐患,突出抓好“一通三防”、防治水等方面隐患的排查治理,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三是狠反“三违”。要始终把“反三违、规范人的操作行为”当作今年安全工作的关键,增强区队长、班组长的现场指挥管理能力,强化一线职工应急问题分析、判断和处置能力,努力避免零打碎敲事故。四是加强培训。要根据本部与外部、井下与地面、主业与辅业各不相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安全教育培训,持续提升管理人员的现场管控能力、检查人员监督检查能力、职工的安全技能。五是完善机制。要认真总结提炼在安全“双基”建设、质量标准化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创新做法,推动安全管理向更有实效、更高层次迈进。六是加强环保。要全面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科学先进的环保理念,重点围绕矿区沉陷区是否及时治理,工业“三废”是否达标排放,建设项目环保手续、环保工程是否完善到位等方面进行排查治理管控。同时,各地面单位要结合季节特点、区域差异和行业规律,全方位抓好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三)注重提效率,做到均衡稳定组织生产
煤炭产业是我们的主体,也是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今年公司产量仍然要保持在1500万吨左右,重点围绕转变煤炭生产方式,做到生产组织科学合理、均衡有序,确保把劳动强度降下来,把生产效率提上去。一是围绕单产单进,突出一个“提”字,提速度、提效率。要持续加大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推广应用新的支护工艺,突破制约生产的瓶颈,为提高单产单进水平创造条件;生产业务部门要积极协助矿井做好系统优化工作,通过发展采掘机械化、减头减面,确保矿井能力充分释放。二是围绕生产组织,突出一个“早”字,早动手,早安排。要从现在抓起,用每一天均衡稳定的产量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生产技术部门要坚持以矿井生产为中心,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正确对待地质构造等影响因素,增强指挥的预见性和统筹能力,加强作业计划、生产技术、机电设备和工程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工作;各矿要认真总结和分析采掘接替工程进展情况,加强对矿井接替计划的落实和考核,对接替中存在的问题要会同公司相关部室协调解决,做到及时沟通,精心组织,形成合力。三是围绕煤质提升,突出一个“严”字,严管理,严考核。各矿井、洗煤厂要把煤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构筑“职责明确、考核严格、奖惩分明”的煤质管理机制,配套制定管理办法和考核激励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煤质,从生产源头、运输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科学合理地组织配采、配洗、配售,并严格考核,确保以质提效。
(四)突出精细化,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过去,我们的利润主要来自于煤炭的高价格,只要有产量就有大利润,往往不算小账。现在我们处在新常态下,就必须从节流上狠下功夫。在矿井质量标准化、工程设计和项目建设等方面都要考虑到节约问题,不求高端大气上档次,每一分钱都要花得值。2015年,基于保生存、保工资的需要,公司煤炭生产成本总额、“四项”费用都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5%以上。在经营管理上,要从严从紧控制资金支出,所有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预算盘子,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严禁年初预算分解与预算编制、执行“两张皮”。要构建资金预警机制,树立“量入为出”的资金使用意识,加大应收账款清收工作力度,提高回款质量,降低资金成本,规范关联单位资金运作,减少关联单位和公司内部之间的资金相互拖欠的现象,规避资金风险。要持续推进内部市场化工作,运用市场机制加强成本管控,激活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市场化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其降本增效作用。要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严格按照董事会、党委会(常委会)、总经理办公会、职代会议事规则等,规范运作。凡涉及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集体作出决定。要严控非生产性支出,严格控制差旅费、招待费、车辆费、办公费、会务费等,能不出差的就不出差,能不开的会就不开,能不买的办公用品就不买,各级机关管理费用也要严格控制,不能大手大脚花钱,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能花,确保全年同比降低5%以上。要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房屋、设备等存量资产的处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切实降低生产经营资金占用。要抓好非煤经济。目前公司非煤单位产品的流向主要还是内部市场,这种经营模式,尽管是省管企业的通行做法,但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锻炼成长。一旦市场出现大的变化,这些企业将无法适应、难以生存。因此,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各非煤单位要积极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大胆走出去,捕捉商机,开拓市场,摆脱对内部市场的依赖,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子。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市场研判力度,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控。
(五)坚决转观念,全面激发改革的动力与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这说明,面对当前GDP亚高速增长的现状,中央已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样,鹤煤作为一个有着58年发展历史的老企业,随着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制约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可以说,乘着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推进企业内部改革正当其时。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是深化改革的前提。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对许多现象和表现就会习以为常,就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尤其是在当前公司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不解放思想,企业发展就没有出路,这不是我们想不想、愿不愿的问题,而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是形势所迫。解放思想,就要摒弃陈旧观念束缚、打破惯性思维禁锢、克服陈规陋习制约,做到“五个坚决破除、五个牢固树立”,即坚决破除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思想,牢固树立居危思安的忧患意识;坚决破除自甘平庸、无所作为的思想,牢固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坚决破除等靠依赖、求稳怕变的思想,牢固树立主动作为的进取意识;坚决破除领导特殊化、干部级别化的“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面向市场的竞争意识;坚决破除人情纷扰、利益固化的羁绊,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引领和推动企业改革。
二是依法治企,保驾护航。今日中国,法治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理念、社会共同信仰。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企业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法律。公司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涉法涉诉案件,不仅影响了企业形象,也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强化法治理念,把依法治企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来抓。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中,不仅要有敢于变革的勇气和能谋善成的智慧,更要强调“决策必问法、违法不决策”,真正做到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不碰政策红线,不越法律底线。要进一步加强建章立制工作,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约束有力的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在经营管理、对外合作、改革改制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到按制度办事、按规则办事、按程序办事,严格追责问责,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要坚持依法维权,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处理商务纠纷、协调劳资关系,维护企业核心利益,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以法律为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调整结构,优化配置。改革究竟改什么?说到底,就是改变旧的利害关系,建立一种新的利害关系,以激发更大的内在动力。说白了,就是结构的调整,包括人力资源结构、薪酬分配结构、体制、机制的调整。当然,无论是体制改革、机构改革或者管理改革,只要动了利害关系,就必定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必定会有阻力。但是,目前公司的情况是,改革还会有一线希望,不改只能死路一条。我们必须要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首先要从机关部门做起,调整组织架构,理顺管理关系,按照机构精简、人员精干、运行高效的原则压缩管理层级、理顺机关部门,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发挥机关部门整体效能,提高工作效率。要在全公司实施“用工转移”。当前,公司一方面是招工难、采掘一线缺人,另一方面是地面人员过多、总量富余。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实行“用工转移”,即:地面人员向井下辅助转移,井下辅助向井下生产一线转移,机关向基层生产转移,女工向地面男工岗位转移,管理、后勤服务岗位向生产操作岗位转移。同时,要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对接沟通,积极开展地企合作用工,促进职工多形式、多渠道就业,帮助职工增加收入、摆脱当前经济困难的现状。要坚持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优化薪酬结构,按照市场化导向和国家“调低、扩中、限高”分配政策,创新收入分配机制,在降低工资总量的基础上,通过减少用工总量、提高人均效益,保证在岗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水平的相对稳定。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有关部门要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教育广大职工彻底扭转老思维、老观念,摒弃“大树底下好乘凉”、“人多好干活”的陈旧思想,转变“国企收入只能升不能降”“盲目攀比工资水平,不比经济效益和劳动效率”等落后观念,树立“岗位凭能力,收入凭业绩、凭贡献”“收入能增能减”的分配导向。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把企业当家,视岗位如命,认识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把功夫下在做贡献、谋发展、干事业上,增强大家立足本职岗位、干事创业的热情。
四是创新驱动,促进发展。创新驱动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源动力。不要一提到创新,大家都认为是“高精尖”的东西,其实它体现在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从大的方面来讲,公司目前还存在着区域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突出区域煤巷掘进、“三下”采煤、单产单进、大采深高应力支护等许多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这既是我们创新的方向,也是攻关的重点。各级技术部门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瞄准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技术课题开展攻关,重点推进“鹤壁矿区松软低透煤层水力冲孔卸压增透一体化技术”“大倾角大采高高应力条件下综采放顶煤开采关键技术”“新型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测定技术”等项目研究工作,以科技带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从小的方面来讲,要在公司积极营造全员创新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鼓励职工群众围绕现场中的难点、疑点去开展技术革新,依靠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创新创效。
(六)集聚正能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政治核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企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是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上下一心谋发展。要紧扣企业形势发展变化,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活动,让广大干部职工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及时了解我省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和“政治新常态”,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形势和经营状况,深刻领会集团公司的战略思路、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坚持上下一条心、公司一盘棋,在贯彻落实上坚决做到不打折扣、不做选择、不搞变通。要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发挥正能量、团结谋发展,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形成同舟共济、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领导干部要多与职工群众面对面谈思想、话家常,主动回应疑问和期待,切实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赢得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多措并举创新企业文化宣贯手段,促使企业文化成为公司危中求机、稳中求进的强大动力。
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强队伍增能量。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持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目前,公司有基层党委(总支)40个,直属党支部11个,基层党支部348个,党员总数11494人。从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基层党组织都能够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大局,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但是,仍然存在少数基层党组织整体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制度落实不到位、重业务轻党建、重形式轻效果;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素质偏低、宗旨意识淡化等问题和现象,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已经形成了党建工作的不良循环,直接影响了公司健康发展。面临新形势、新常态,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方式,健全激励机制,认真做好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推荐、评选工作,真正树立事迹突出、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形成人人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先进能手的良好氛围。要完善监督机制,落实党员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不断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要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各层级、尤其是生产一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到的工作。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转变作风树形象。近段时间,公司正在对处级干部进行年度考评,对这次考评,我多次强调:要严格运用考评结果,从实际出发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对工作能力不胜任、长期不到岗、职工群众意见大、考评名次靠后的干部,该降职的降职,该免职的免职。同时,要加强后备干部管理,把那些职工群众认可、素质较高、甘于奉献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我们这样做,就是要形成一种明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干部职数管理方面,必须严格控制,不得突破编制,不得超职数、超机构、超规格提拔干部和违规提高领导干部的职级待遇。公司纪检、组干部门要严肃查处选人用人中的违规行为,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选人用人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持续整治“四风”突出问题,针对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公车私用以及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违规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度化、规范化,按照公司近期印发的《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常态机制》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对基层单位、区队(车间)的调研指导,通过发挥制度的效力,倾听一线职工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努力把作风建设与落实公司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结合起来,形成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的新常态。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执纪树正气。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从公司近两年的实际情况看,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在全国上下高压反腐的态势下,个别人顶风作案、我行我素,不讲规矩、不守纪律,给企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也影响了大家的工作精力。对此,我们必须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切实履行好“两个责任”。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要从对事业负责的高度,以爱护同志的情怀,对班子成员严抓严管、严督严察,使班子成员牢固树立自觉接受党组织和职工群众监督的意识。要健全责任分解机制,重点抓好责任分工、任务分解,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对一些重大问题,要严格落实“一案三查”制度,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倒查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还要倒查追究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要加强内部审计,从源头上查找问题,杜绝和防范腐败行为。在此,我也诚恳地告诫我们的各级干部,一定要珍惜岗位,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经得住权力、金钱考验,时刻守住底线,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五是加强信访稳定防控,千方百计保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困难的形势下,公司内部不稳定因素随时可能集聚和增多。为此,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鹤煤人员多、历史遗留问题多、信访问题复杂。各单位要从推动全局发展的高度,强化信访管理,疏通信访渠道,积极稳妥解决好职工群众反映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各级组织要多做理顺人心的工作,教育引导职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反映利益诉求。要关注民生。民生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是形势困难,越要更加注重为民惠民,更加注重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要健全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坚持物质救助、经济帮扶相结合,节日慰问与日常救助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决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大局。
同志们,现在我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船沉了大家都要落水,只能同舟共济。团结最重要,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一个企业、一个机关、一个团队,我们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充满团队精神,那么,这个企业、这个机关、这个团队就一定是个和谐的团队。这样的团队工作起来就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我相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密配合,信任支持,包容谦让,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势不可挡。
各位代表、同志们,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公司各项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越往前行,碰到的困难可能会越大;越往深抓,遇到的问题可能会越多。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让我们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清新常态、顺应新常态,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推动鹤煤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促进河南能源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篇:顺应新常态捕捉新机遇
顺应新常态
捕捉新机遇
作者:黄勇
文章来源:高新区管委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
安康高新区作为全市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必须善于在新常态下捕捉新机遇,主动作为和创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真正把安康高新区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创新发展的新窗口。
一、认识再深化,发展再定位
安康高新区自2010年成立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高新区”的战略部署,确定了“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招商为要、创新推动”的总体思路,实行了“政府架构、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发展模式,推行了“依托土地、融资推动、有序开发、滚动发展”的运营机制,不断推进现代城市新区、高新产业聚集区和创新示范区建设,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30%以上,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重大项目落地的主平台。
1、规划引领持续强化,核心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坚持用“森林高新”、“科技高新”和“产城融合”的大新区理念,将规划和国家高新区创建、发展模式、项目策划、产业招商等紧密结合,完成了全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完善了不同层次的规划体系建设,构建了“一带、两大板块、三大主轴、四大产业、五大园区”的空间结构,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
2、基础设施系统配套,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坚持重大基础配套和城市功能要素同步完善,推进产业落地和人口聚集。路网建设方面,建成秦岭大道、汉江路、高新大道等20余条路网,辖区通车里程达到22公里。生态环境方面,建成三大生态公园和三大市民广场,路网绿化同步推进,累计绿化面积近3000亩。社会事业方面,高新国际中学、高新第一小学、高新幼儿园等5所新建学校建成开学,高新医院即将正式运营。体育设施方面,建成高新运动中心、安康欢乐世界和公园、社区大众健身场馆。市场商贸方面,安康国际饭店等5个大型餐饮项目加快推进,开工6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建成交付20万平方米。新型社区方面,开工建设六大社区,建成各类保障房、安置房和商品房1.5万套。土地收储方面,坚持安置先行、就业保障、民生政策综合配套等综合措施,四年累计收储土地2万亩。科技服务方面,组建了科技创业孵化中心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其中科技创业孵化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产业建设集群推进,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功能定位、国家高新区创建要求、安康的特色资源和环境区位优势、自身的规划布局和承载基础等因素,确定了“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四大产业,规划布局了五大产业园区,并有针对性地分类深入研究招商方案和招商模式,不遗余力地推进选商引资工作。北医大制药、钒氮合金、帝奥电梯等10余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金属镍循环产业园、上海复星天贸物流城、南水汽配等40余个产业项目加快推进。
4、运行体制务实高效,开发建设效能显著提升。通过不断完善与高新区大发展相适应的各类管理要素,努力构建既要快捷高效、又要依法规范的经营运转体制和责任落实机制。一是在人才管理方面,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完善了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和末位淘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组建了法律顾问、重点领域专家咨询等机构,借智聚力推进快速发展。二是在开发运营方面,坚持把投入、产出、经营的理念贯穿始终,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创新盘活各类资源要素,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整合社会力量投资兴业,实现了高新区特别是现代城市新区的快速繁荣。三是在投融资体制方面,与国开行、农发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探索建立了宽领域、多途径、深层次、可持续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同时,围绕企业融资,组建了财信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公司、金融仓储物流公司,引进了多家金融机构入驻,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
二、目标再明确,任务再攻坚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高新区将围绕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主线,坚持总量提升、质量提高、效益提速“三大任务”,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三大战略”,深化产业支撑、招商引资、开发运营“三大重点”,破解土地收储、融资保障、社会稳定“三大难题”,奋力推进现代城市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创新示范区“三区建设”,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10%左右。
1、突出大产业支撑,进一步做强经济总量。产业建设事关高新区发展战略全局,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性举措。一是强化产业园区建设。强力推进“五大园区”建设,加快“飞地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食品医药园区、新型材料园区建设速度,推进总部经济与科技研发园区、临空经济与物流园区招商引资,尽快形成体系框架。二是加快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全力抓好以金属镍为代表的工业产业项目,以天贸物流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项目,以仓房楼文化休闲美食中心为代表的餐饮酒店产业项目,以居尚现代城为代表的地产产业项目,努力培育一批“行业巨人”、打造一批“企业航母”。三是繁荣活跃第三产业。不遗余力地抓好中元商业中心等10个商业配套产业建设,做优做强以文体休闲、商贸流通、科技信息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为高新区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2、突出大基础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项目落地的重要前提,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必备硬件。一是抓开工和进度。在道路配套上,续建和新建道路10条,形成完善的路网配套体系。在系统配套上,加快管网、绿化、停车场以及文体健身等公共体系配套。在社区配套上,加快居尚社区、建民社区等六大社区建设,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和移民搬迁工作。在公建配套上,力促安康中心医院一期、市妇幼保健院建成运营,加快生产促进中心与科技创业孵化中心等建设。二是抓谋划和争取。在挖掘自身发展潜力的同时,善于利用国家政策导向争取项目支持,深刻分析中、省两个层面投资的战略方向,力争在产业化、城镇化、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支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优势特色产业项目。三是抓服务和保障。继续实行 “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和“五定”责任分解落实机制,为项目建设保筹划、保开工、保进度、保投产、保环境,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展开。
3、突出大战略招商,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招商引资是决定高新区发展速度快慢、发展质量高低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是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一是转变招商理念,实施精准招商。找准新常态下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新的发展方向,按照“建设一批、洽谈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严把拟入区企业准入关、项目建设时间进度关,从“捡到篮里都是菜”转向“提着篮子去选菜”,在“引进来”中选优、选强。二是把握主攻方向,坚持招大引强。围绕先进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富硒食品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等十大类招商项目,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为主攻方向,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做高产业层次,做优产业结构。三是优化服务环境,确保项目落地。在政策方面,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性政策;在审批程序方面,探索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提高审批透明度;在服务方面,坚持诚信为本,以诚招商,以信留商,形成各类项目想落户、快签约、早进驻、促双赢的投资良性循环。
4、突出大气魄创新,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创新是我们的灵魂,是高新区和其他区县竞争的最大优势和最强底牌。一是推进科技创新。紧紧围绕“建设秦巴特色高新区”目标,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利用数字化创业中心载体,加快规划布局的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科技创业孵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四大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科技研发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建设。二是推进融资机制创新。完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自投为主体、银行资金作支持、社会融资共同参与的投融资新机制,加快探索和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融资模式,不断壮大融资平台、拓宽融资领域,增强自我资金保障能力。三是推进土地收储创新。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征地拆迁补偿政策,加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土地收储工作,为项目建设和产业落地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四是推进人才培育创新。提高招才引智能力,大力引进一批金融策划、规划建设、经营管理、高新技术类人才,满足高新区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突出建设一支具有全球发展眼光、拥有开拓国内外市场本领、充满干事创业激情的企业家团队。五是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新区必须继续承担改革先行区的重任,深入推进 “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着力构建精简高效的现代企业化运行体制。
三、境界再提升,举措再创新
1、敢于负责、勇于实践,展现敢为人先的精神。有事可做,有责可负,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高新区通过四年多时间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效,靠的就是工作的创新、干部的责任。随着发展的不断推进,面临的矛盾越来越多、困难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胆子要大、步子更要稳,做到蹄疾而步稳,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挑起担子,在一些老大难问题、棘手问题上,不躲、不推、不避,“事不避难、知难不难”,敢于正视困难,善于破解难题,展现高新区干部的“精、气、神”。
2、革旧鼎新、先行先试,体现善谋能干的水平。高新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高新区所承载的使命,就是要按照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要求,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区域经济的走势和方向。这就需要我们有勇气去创新,鼓励解放思想、创新实践的一切行动,进一步提高招才引智能力,进一步强化对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思想境界,进一步激活高新区发展的主观能动力,以无畏的进取精神、思变的工作状态,努力在市场经营上赢得最大红利。
3、率先垂范、引领发展,塑造锐意进取的风貌。中央正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高新区必须紧跟时代脉搏,一切思路、理念都必须敏锐、超前,做到带头、示范,不能滞后于人。作为城市新中心的高新区,就要准确把握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的新变化,全力解决基本民生、重点解决底线民生、及时解决热点民生。进一步完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护机制,夯实信访工作责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
4、凝聚共识、守住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是对广大干部的一场“考试”。如何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选择很明确,这就是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时刻牢记肩负的重任,扑下身子干事业,大力倡导“说了算、定了干”,圆满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同时,我们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和“底限思维”,时刻有如履薄冰的态度,把好道德、纪律、法律底线,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抓起,不搞特殊化、不碰高压线,对群众负责、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和家庭负责。
第三篇:经济新常态学习体会
如何在新常态下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和风险逐步凸显,中国经济明显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总书记首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国内“三期叠加”等复杂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并对新常态带来的一系列趋势性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对于我们能否在经济新形势下,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谈谈自身的一些体会。
一要深刻领会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意义
习总书记关于经济新常态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揭示了新常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动因,为我们正确认识经济形势、与时俱进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基本方略和重要遵循。如何 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科学地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增强做好我市经济工作科学性、主动性和前瞻性的重要关键,我们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和要求,正确认识我市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正确认识今年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可能,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牢牢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我们必须准确领会习总书记“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部署的各项任务上来。
二要明确新常态下全市经济发展思路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同时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面对“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乌兰察布如何在“三期叠加”和经济持续下行的复杂形势中继续砥砺前行?今年1月份召开的乌兰察布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作出了明确回答,那就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推动经济行稳致远,努力在新常态下实现新跨越。市委根据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新常态下我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即以“三篇文章”为统领,把实现新常态下的新跨越作为重要目标,着力建设六大基地、突出五个支柱产业、培育四大新兴产业,“跳出”乌兰察布寻找发展 新机遇、新产业。做好“三篇文章”的发展思路,这是市委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对全市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全市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而提出的新任务。
三要抢抓新机遇实现全市经济新跨越
新常态就是新机遇。新常态中既面临着新挑战,又蕴含着新机遇。当前,我市同全区、全国一样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正处于重大调整和重构时期,同时也是重新洗牌、各显身手的最佳时期,这为我们顺势崛起、赶超跨越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针对国家新一轮发展战略的深度调整,乌兰察布市要跳出当地放眼全国、全球,把发展定位在打造蒙晋冀长城金三角、融入京津冀、对接俄蒙欧三篇文章上,以此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战略。同时更要正确地审视和发挥全市优势,以“三篇文章”为统领,把实现新常态下的新跨越作为重要目标,把围绕首都、依托首都、保障首都、服务首都、得益于首都作为发展定位,着力建设能源、绿色农畜产品供应、高端化工产业、旅游度假现代物流及承接产业示范“六大基地”,突出电力、氟化工、电石化工、石墨化工、信息“五个支柱产业”,培育文化、养老、体育及医疗保健四大新兴产业,从而摆脱当地后发劣势、赢得先发优势,努力在新一轮深度调整中走进前列。
四要增强主动意识积极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要展示新作为。适应新常态,关键要有真本事,贵在主动,只有主动才能把握先机,只有主动才能大有作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主动意识,激发工作热情,积极引领新常态、新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换挡调速,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发展。我市作为欠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仍然是最大市情,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丝毫放松抓发展的决心。面对新常态,我们必须继续竭尽全力搞建设、集中精力促发展,善于发现和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并将机遇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推动发展的举措、加快发展的成效,努力把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把乌兰察布跨越发展的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新常态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上,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做好“三篇文章”的总体部署上,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从严从实抓作风的要求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进一步提高引领跨越发展的能力。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在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努力在新常态下实现新跨越、取得新业绩。
第四篇:经济新常态有感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总书记给我们下达新的战略目标,随着时代的告诉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近几年来中国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服务业正变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劳动密集型产业、重化工业大力发展,产业结构正不断优化;区域结构的调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以及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大力进行,都体现了我们进入经济新常态。
2017年航母001A出坞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舰;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即将迎来首航;在贵州有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天空二号”,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越来越多的世界第一被中国拿下,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站上科技制高点,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拥抱未来。基础科学是研究之母,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发展创新。锐意创新,敢为人先。我们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
中国的发展已经是世界瞩目,而我们应该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理念变革以及战略性转变。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认识和适应新常态,积极作为,加快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使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境界。
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在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做到灵活运用,大学生只有基础知识扎实,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够遇到问题不慌张,做到游刃有余;其次我们应该要锻炼自己的适应社会能力,适者生存,生存才能发展,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我们毕业后才能尽可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还应该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也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有效处理、协调好自己与同学以及未来的同事的关系,不仅影响到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能;当然我们还应该提升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基本做什么时都涉及到管理和组织,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经济新常态对国家而言,就是需要更多的人才。而这就是我们大学生的机遇,我们能够用更多的机会来展示我们的能力,我们在学校中就应该完善自身的能力,用最好的姿态去迎接未来社会的发展,我们大学生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让我们用我们的双手来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
第五篇:适应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
(篇一)
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表述,对现阶段中国经济走势的客观基础作出了新的研判,提出了经济发展新阶段对发展动力新的要求,也预示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新的方向,因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和宏观经济基本走势的判断,作为基层工作者要在当前新形势下,判定方位,理清思路。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由过去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我国在经历了过去30多年将近10%的高速增长、总体上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不仅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原有的以投资和资本扩张为主导、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劳动年龄人口和资本积累率的下降使潜在增长率降低将成为必然趋势和常态,而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产能过剩、财政金融风险加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等几个因素的叠加,都使得经济不可能再维持此前的高速增长。也就是说,减速或换挡是经济发展内在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与前期增长减速主要源于周期性因素不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减速主要源于经济基本条件变化带来的结构性因素,而这种减速也不能继续简单地沿用过往凯恩斯主义的总量需求政策了。
新常态意味着宏观调控思路的转换。除了原有的总量平衡外,结构调整、预调微调、防范风险和稳定预期将成为宏观调控的“新常态”。适应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十八大以后中国新领导层在对现阶段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特征提出全新的分析判断基础上,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内涵、目标、取向和政策工具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创新。中央的界定了“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与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提法有了重要的区别;中央提出“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但是没有把产业、价格政策放在宏观调控体系之内,这表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职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面,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稳”字当头,并提出“上下限”论,体现了底线思维的宏观调控方针。在宏观调控的取向方面,今年初以来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政策思路从过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向更加重视结构调整转变。与此相适应,在政策工具方面,从“全面调控”向“定向调控”转变,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工夫,根据不同经济部门和区域实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精准调控方式。
面对新常态,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正如总书记所说的要有“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标志着持续高速增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意味着经济增长总量指标的重要性下降,也预示着长期以来唯gdp增长马首是瞻的政绩考核指挥棒将会淡化使用,这将改变过去以经济增长速度为目标的偏好与思维定式。政府将更多资源和精力用于广义的发展如社会保障、民生福祉、文化建设、医疗教育等方面,强化中央所提到的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对于企业来说,在增长速度下降、产能过剩的年代,劳动力等低端要素不再是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过去依靠拉关系、走后门等寻租行为获取资源的机会成本或难度也加大了,创新和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价值的创造才是企业立足的基础,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要面临转型升级。(篇二)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出现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征,在这样的重大关口,如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新常态”下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尤为重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面对新常态,首要的在于抢抓机遇。现在我们拥有城镇化的广阔空间、“四化”融合的巨大动力、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还有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的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土地潜力等等。让这些潜力源源不断地焕发出来,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用“改革红利”赢得“人才红利”“创新红利”的新机遇。
面对新常态,我们还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创建新的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用“开放红利”稳固“全球化红利”,以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激烈的国际经贸格局变化中争取主动。
面对新常态,如果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就能够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的创新大发展;如果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就会处于被动境地和淘汰行列。我们要把对新趋势、新时代和新机遇的把握,同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谋划新的发展。(篇三)
26日上午,**教授给我们作了题为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报告。**教授站在全国经济发展现状的高度,直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状况,科学地、贴切地分析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发展的新常态,用深刻的理论论述了如何适应新常态,加快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洪教授的报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对于如何加快我县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认为应该结合**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发展的设想。我有一些体会:
首先,当前我县已有的产业和发展情况来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县的第三产业一直不太景气,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消费不足,消费主要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真正用于购物、娱乐和高档消费的并不多,所以繁荣商业和服务业应该优先考虑。修建超豪华的休闲、娱乐场所不仅可以吸引外地客商,还可以促进本地人口的消费,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如修建超豪华的歌舞厅、酒吧、茶吧、新华书店、游乐园、商场等。变星罗棋布为旗舰式引领。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对树木、花草的需求量上升,对绿色、环保的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具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成规模的、有影响力的品牌较为缺乏,发展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最后,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推动科学发展,说到底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幸福日子。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把群众的事情当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如果心里没有群众,不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就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常态经济”着力加强民生工作,建立健全民政救助体系,对符合条件弱势群体应保尽保,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解决优抚、安置、低保、医疗救助等问题,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和扶贫工作开展,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都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必然结果。
**的发展要作长远的规划、合理的安排,要逐步地去实现,要根据财力状况实现渐进式地发展,**才会越来越美好。(篇四)
中共**县县委中心组(扩大)会暨“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中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于2014年9月26日上午在**大剧院举行。会议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原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作了题为《在新常态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的专题讲座。教授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宽广的视角、丰富的资料、新颖的理念、精辟的论述,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如何在新常态中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为中心组的一名成员,多年来我加强对党委中心组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把理论学习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各项工作高效完成。对此,我个人认为,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修养,与时俱进,立志有作为
1、要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组织观念。要求自己牢记党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忘记作为共产党员的职责,不能忘记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要充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干部的表率作用。
2、要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辈子始终不渝。在工作中不断地警示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和锻炼,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3、要加强党性锻炼,自觉接受监督。对于群众的批评意见,要能够听得进,坐得住。要按照《党章》的要求,积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本着“事无不可对党言”的精神,向组织敞开思想,诚恳地接受组织的监督,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明确方向。
二、群众工作是必修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 我们的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更好地提升工作水平,只有向群众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群众的贴心人。习书记提到“给群众办成事儿没那么难?根本在于你想不想办。是不是始终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父母、兄妹、甚至子女,充满感情的办,挖空心思的办”。让我们年轻干部更加深刻体会到为群众办事的重要性。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零距离”是干部“以民为本”意识的大考场,考官就是群众,考卷就是切实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以此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紧抓发展第一要务,构建具有**特色的经济结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对于推进**经济各项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尽管近年来**经济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发展不足、发展滞后仍然是制约**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深入贯彻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完善和落实高起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体现到重大项目的落实上、体现到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上。
四、大胆改革创新,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研究和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全国和全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大胆改革创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中,抓住机遇,开拓奋进,积极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工作中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着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推进扶贫开展,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继续抓好水利这个打基础、利长远、惠百姓的大事,大规模兴修水利,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按照“新常态经济”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推动科学发展,说到底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幸福日子。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把群众的事情当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如果心里没有群众,不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就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常态经济”着力加强民生工作,建立健全民政救助体系,对符合条件弱势群体应保尽保,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解决优抚、安置、低保、医疗救助等问题,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和扶贫工作开展,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都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必然结果。
六、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当前,“新常态经济”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主导产业、骨干优势企业不够强、不够大;区位和交通条件处于劣势;财政收入困难,财源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企业数量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等等。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更好地推进“新常态经济”中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重视“三农”工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统筹抓好教育、科技、人才等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领导干部应养成实干的工作作风。
七、勇于创新,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县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需要乡镇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县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
(一)狠抓招商引资,推进工业立县 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营造全县干部群众共营发展环境、共引项目资金的招商引资浓厚氛围。按照县委政府研究制定的“成子湖生态大棚提升方案”和市委政府研究制定的“一村一品”招商引资策略,利用我县特有种植、养殖特色产业,搞好现有2个项目的资源整合的同时,有计划的引进大项目,充分发挥我县的种植、养殖特色产业交通区位优势,将该产业做大做强;依托鲜食蔬菜这个平台,积极引进新的项目,走深加工和培育特色的路子,盘活创新传统农业。要在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优化环境,使资金、项目引得进来;二是通力协调,使项目留得下稳固发展;三是宣传扶持,让资金盘活资产、项目带动产业。同时,结合实际制订招商引资奖惩制度,并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镇村干部年终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强化招商引资责任。
(二)突出特色,发展现代农业
突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特色农业规模化程度。注重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加快膨胀生产基地规模,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迅速提升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水平。通过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逐步扩大以葡萄、韭黄、番茄、小米辣等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发展格局。同时,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名牌农产品为重点,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和地方名优品牌申报认证.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载体,搞好品牌开发培育和宣传推介,提高我县特色农业在省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注意扶持引导,壮大民营经济
积极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对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县党委、政府要积极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之间实行互联互保,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贷款抵押的保险金和业务收费。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引导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聚合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民营经济企业。
(四)依托资源优势,开发乡村旅游
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大禾庄园休闲娱乐中心”的开发利用,把葡萄采摘、农产品推介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州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
(五)搭建发展平台,加快城镇建设
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新哨小集镇建设,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新农村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篇五)
9月26日我参加了**学习会,认真聆听了经济学家**的《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专题讲座,使我对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含义丰富、具有深意的重要表述。我认为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最核心的是对经济增速下滑不必过分惊慌,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要认清其必然性,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未来的政策不应频繁变动,而应保持相对稳定,给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预期。今后一个时期,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要科学把握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应对新常态。
一是精心培育产业。在新常态下,要通过政策调控和行政引导,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把更多的资金和社会资源转移到产业培育上来,做好成链、集群、融合、创新。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天然气、机电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科技服务八大成长型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大力推动纺织服装、木业精深加工、新光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工艺或管理经验实现能力提升。对具有前瞻性、引领型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进行投资,建立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园;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高度协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经营。
二是抓改革攻坚。要突出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破利益格局和机制枷锁,构建充满活力、竞争有序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放活微观管理,给市场主体松绑,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精减、下放”,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
三是建设新型城镇化。重视城镇管理,着力构建“人性化、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打造清爽、干净、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推进形成“一镇一园、一村一品、社企结合、产销联动、互利共赢”发展格局。
四是抓好招商引资。围绕主导产业和成长型产业补链培强,瞄准“高精尖”项目和国际国内五百强企业,科学梳理招引项目,精准招商,提高招商实效。扶持和引导已有的外地企业、本土企业发展和投资壮大,在本地增加投资,对新增投资部分视同招商引资任务。五是着力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加快推进中心镇中心村改造,盘活更多的土地,支持工业经济和服务产业的发展。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意识,重点关注和解决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殷实、美丽、和谐**”建设,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