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西餐的上菜与派菜

时间:2019-05-15 01:0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节 中西餐的上菜与派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节 中西餐的上菜与派菜》。

第一篇:第一节 中西餐的上菜与派菜

第一节 中西餐的上菜与派菜

3.3 上菜与派菜

3.3.1 中餐上菜与派菜

1.上菜的程序

一般中餐酒席宴会上菜的程序:第一道是凉菜或冷盘,第二道是开胃汤(分汤后,换盘与碗等),第三道是头菜(一般为宴会的代表性的菜点),第四道菜为主菜(较高贵的名菜),第五道是一般热菜(数量较多,又可以细分为先熘爆炒菜,后烧烤菜,再素菜,最后鱼),第六道是汤菜,第七道是甜菜(随上点心),最后在 主食之后上水果。中餐酒席宴会又分为旧式和新式,其上菜顺序略有不同。

(1)旧式酒席上菜顺序:第一道上水果(上第二道菜时撤下);第二道上冷盘;第三道上热炒菜;第四道上头菜;第五道上第二大菜;第六道上咸汤跟咸点心;第七道上鱼;第八道上甜菜;第九道上甜汤跟甜点心;第十道上座菜(炖菜);第十一道上小碟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水果。

(2)新式酒席上菜顺序:第一道上冷盘;第二道上头菜;第三道上烧烤菜;第四道上爆炒菜;第五道上甜菜;第六道上甜汤跟甜点心;第七道上鱼;第八道上素菜;第九道上座菜(炖菜);第十道上小碟饭菜;第十一道上水果。

2.上菜的时机和速度

1)上菜的时机

零点餐上菜冷盘应在客人点菜10分钟之内上桌,20分钟或15分钟之内上热菜。宾客较少时,一般在30~45分钟之内上完全部菜品,也可以根据客人要求 灵活掌握。宴会则要求冷盘在宴会开始前5分钟上好,宾客人座开席后,当冷盘吃去1/2或1/3左右时开始上第一道热菜,一般宴会的热菜上菜要注意观察宾客 进餐情况,并控制上菜的节奏;如果是婚宴则要快速,在30~45分钟之内上完所有的热菜。同时还要看是否有讲话或祝酒。

2)上菜的速度

如无特殊情况,多半视宾客进餐情况决定上菜速度,上菜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太快了服务员来不及分派,客人也来不及品味,太慢了显得台面菜点不丰盛,或出现客人空等的现象。因此,应掌握好上菜的速度,一般来说,宴会上菜应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上一道菜或点心。

3)上菜位置

餐厅服务员在为宾客上菜时,应选择正确位置。零点餐上菜的服务比较灵活,服务员应注意选择比较宽敞的位置上菜,以不打扰客人为宜;切忌在老人和儿童、女士旁边上菜。

中餐宴会上菜一般选在陪同和次要客人之间,或者副主人的右侧(有利于副主人向客人介绍菜肴),并始终保持在一个位置上。注意宴会的整体气氛和不同餐台之间的上菜位置。

分菜、盛汤等一般应在客人的右侧,一个分菜位只能为一位宾客分菜;先宾后主,先主宾后一般宾客,先女士后男士,或者按照客人的示意进行,顺时针依次进行。

3.上菜服务规范和要求

1)上菜规范摆放的具体要求

(1)主菜肴的看面应正对主位,其他菜肴的看面要朝向四周。菜肴的看面,就是适宜观赏的一面,如整形有头的菜,像冷拼中孔雀开屏、喜鹊登梅等,其头部为 看面。而头部被隐藏的菜肴,如烤鸭、八宝鸡等,其饱满的身子为看面。盅类菜其花纹刻得最精致的部分为看面。一般菜肴,其刀工精细、色泽好看的部分为看面。

(2)各种菜肴摆放时要讲究造型艺术,应根据菜品原材料的颜色、形状、口味、荤素、盛器、造型对称摆放。原则是讲究造型、颜色搭配。

(3)如.一桌有几批客人,各自的菜肴摆放要相对集中,相互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上菜时应核实菜单,以免发生差错。

(4)上菜时,应注意防止出现空盘、空台的现象;也要防止上菜过快、过勤,出现菜品堆积现象;还要防止撤盘过快,客人没有食用完,就匆匆撤走。

(5)第一道热菜应放在第一主人和主宾的前面,没有吃完的菜则移向副主人一边,后面菜可遵循同样的原则。

2)安全要求

(1)在上菜时,应做到端平走稳、轻拿、轻放。

(2)上菜忌讳“推”、“墩”、“拉”、“拽”等,并应注意盘底、盘边要干净。

(3)上带汤汁的菜肴应双手送至餐桌上,以免洒在客人身上。

(4)上菜时切不可从客人肩上、头顶越过,以免发生意外,也不礼貌。

(5)上菜时大拇指等不可伸入菜盘内,注意上菜卫生。

4.摆菜

1)菜盘摆放的一般规则

尊重主宾、注意礼貌礼节、方便食用、讲究造型、协调摆放和用餐规范。按照数量与形状的要求一般为:一中、二平、三角、四方、五梅花、六正六边形等,让桌面的菜盘位置始终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2)具体要求

(1)摆放冷菜,冷菜分为主冷菜和一般冷菜。主冷菜(如拼盘、工艺冷菜等)应摆放在餐桌中央,并根据菜品的造型选择最佳的角度对准主宾位,或者放在转盘上按照一般要求摆放,转到主位处。一般冷菜在主冷菜的四周,注意荤素、颜色、口味的搭配摆放,盘与盘之间的距离相等。

(2)摆放热菜,热菜分为主菜和一般热菜。主菜应摆放在餐桌中央,并根据菜品的造型选择最佳的角度对准主宾位;或者放在转盘上按照一般要求摆放,转到主 位处。高档菜品或有特殊风味的菜品要先摆放在主宾的位置上。其他一般热菜也应按口味、荤素、颜色、盛器、造型等对称或协调摆放。每上一道菜前,都须将餐桌 上的菜品做位置上的调整与撤换,让台面始终保持整齐美观。

(3)菜品摆在转台边缘,然后把转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圈,让每位客人观赏菜的造型,最后在主宾面前停下,再后退一步(清洁卫生的需要)报菜名,让主宾 先尝为先。若没有转台,则应把菜肴放在餐桌中心稍靠主宾位的一侧,把菜肴的观赏面正对主宾席位。若是高档菜,则应先摆在主宾位置上,以示尊重,也便于主人 为客人分让。每上一道新菜时,都需将前一道菜移至旁边,将新菜放在主宾面前。

5.派菜

中餐分菜方法可以分为桌上分让式、旁桌分让式、二人合作式和转台分菜式等不同的方法。桌上分菜应按先宾后主的顺时针顺序进行分让;旁桌分让后,分好的菜品也按照先宾后主的顺时针顺序进行分让。

6.跑菜

跑菜又称传菜,是宴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跑菜服务员能否顺利按要求送菜,将直接影响宴请活动的圆满完成,因此,跑菜服务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按照计划领发酒水,根据季节将冰镇好的各种酒水(国外甜酒类要倒放装箱)宴前按时出库,分发上桌。送往冷菜、热菜、面点的餐具均要分派专人负责,做到干净卫生、数字准确、认真检查,发现不干净或破损的立即更换;餐具齐全后,请本宴会负责人在餐具单上签字,并提醒厨师用干净的布盖好。

(2)分发前,后台餐具负责人要有细致的分工,餐具发放要准确无误,不得有任何短缺和遗漏,工作中不得打闹,不得用脚踏在餐具车上。餐具分发完毕后,要用台布或擦布盖好。

(3)宴前负责人要有详细的分工,仔细讲解复杂的菜点和水果(列出菜点顺序),使大家心中有数,以免出现差错。

(4)检查车辆,搞好车内卫生,换上干净擦布。按照各自的分工,首先核对盛热菜、点心的盛器和出菜点的顺序,再到前台与看台服务员取得联系。、(5)保持与宴会现场指挥的联络(席间讲话、演出)合理掌握走动和跑菜、上点心的速度。

(6)走菜时,要点好所走的盘数,盖上干净擦布;在行走间,必须稳中求快,尤其是汤汁较多的菜,更应稳、快适当,以免洒出汤汁,严防撞车、扣菜、少跑或多跑等现象。

(7)-切菜点跑完后,如果有演出跑菜的服务员不得随便离开岗位,没有事情不要到前台走动(宴会厅宴请席间可以轻放空瓶,但不能有声响)。

(8)宴会结束后,按照分工将宴会用的酒水集中一处进行分类整理。将剩余的饮料分类摆放,其他酒水一律入库,不得少空瓶。送回的酒水要登记,并把数字交给现场指挥。最后,把车辆洗刷干净,交给管理人员。

3.3.2 西餐上菜与派菜

1.西餐上菜顺序

西餐上菜服务方式有法式、俄式、英式、美式、意式等,各种服务方式既有相同点,也可根据不同的礼仪习俗有所不同。通常一些饭店将几种服务方式混合使用。

通常西餐上菜顺序如下。①头盘:也称为开胃品,一般有冷盘和热头盘之分,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酒、沙拉、什锦冷盘等,以及面包、黄 油(在开餐前5分钟左右送上)、奶油鸡酥盒、煽蜗牛等。②汤:大致可分为清汤与浓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品种有牛尾清汤、各式奶油汤、海鲜汤、美 式蛤蜊汤、意式蔬菜汤、俄式罗宋汤、法式葱头汤。③副菜(中盘):通常鱼虾海鲜等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酥盒菜肴均称为副菜。西餐吃鱼类菜肴讲究使用专用的调 味汁,品种有鞑靼汁、荷兰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国汁和水手鱼汁等。④主菜:多为肉、禽类菜肴或高级海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肉 类菜肴配用的调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浓烧汁精、蘑菇汁、白尼丝汁等。禽类菜肴的原料取自鸡、鸭、鹅;禽类菜肴最多的是鸡,可煮、可炸、可烤、可焗,主要的 调味汁有咖喱汁、奶油汁等。⑤蔬菜类菜肴:~通常为配菜,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与主菜同时搭 配的沙拉,称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番茄、黄瓜、芦笋等制作。还有一类是用鱼、肉、蛋类制作的,一般不加味汁。⑥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 以算作是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点心、冰淇淋、奶酪、水果等。⑦咖啡、茶或餐后酒。⑧上小吃,如曲奇饼等。

2.撤盘时机

每上一道菜之前,应先用空前一道菜;西餐宴会要求等所有宾客都吃完一道菜后才一起撤盘。

(1)每吃一道菜,就要撤换一副刀叉。

(2)待到上甜点时,应该撤去所有刀叉,调味品一同撤下。

(3)当宾客将刀叉合并或平行放到餐盘上,表示不再食用,一般可以撤去;如果将刀叉搭放在餐盘两侧,则不可撤去。

(4)撤换餐盘的方法:左手托盘,右手操作,从主宾的右侧撤下,分别放入盘中。其他顺序同中餐。

(5)撤换烟灰缸同中餐。

3.西餐菜肴与酒水韵搭配

(1)餐前酒:t可选用具有开胃功能的酒。

头盘:用低度、干型的白葡萄酒。

汤类:一般不用酒。如果需要,可用深色的雪利酒或白葡萄酒。

海鲜:用于白葡萄酒、玫瑰红酒。

肉、禽、野味:用12~16度的干红葡萄酒。

甜品:甜食酒。

(2)餐后酒:用蒸馏酒、利口酒。

4.西餐上菜要求

(1)按顺序上菜,即面包、黄油等头盘、头汤、副菜、主菜、配菜、甜品、咖啡与茶等。

(2)先斟酒后上菜a任何_道需要配饮酒类的菜品,在上桌之前均应先斟酒。

(3)上菜顺序:所有菜品上桌时均需遵循先女后男i先宾后主的顺序依次进行。上菜一般用右手从客人右侧进行。

5.西餐派菜 西餐派菜工具有多种。

例如,俄式分菜技术要求较高,服务员用餐叉、餐勺进行分让;法式西餐服务重于切割技巧,用具较多,有服务车、分割切板、餐刀、餐叉和分调料汁的叉和勺等。

本篇文章是出自186娱乐资讯网中 餐饮服务与管理一本通

第二篇:现代厨房管理教案 24.第七章第一节:菜点创新精神与策略

【教学课题】第七章第一节:菜点创新精神与策略

【教学目地】了接菜肴创新的概念,掌握创新的策略和认定创新的标准 【教学重点】不同创新策略方法及优劣 【教学难点】认定创新的标准 【教学准备】教材、教案、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课堂常规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

一、菜点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1、菜点创新

即在已有生产经营品种的基础上,研究、生产出富有一定新间的菜肴、点心。

2、菜点创新的意义:

⑴ 通过不断推出的新菜,吸引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为餐饮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⑵ 厨房不时研究、开发、推出新菜,使厨师既有发挥聪明才智的途径,也有互相学习,不断充实、提高的机会,厨房的凝聚力因此不断增强,员工的工作士气也会更加高涨。⑶ 肴创新还为烹饪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切实贡献。

二、菜点创新的精神与策略

(一)、创新精神

可以理解为创新的三个基本要素,也就是作为餐饮企业创新主体的员工、技术骨干,必须具备的知识、素质条件。⑴热爱自己的工作。⑵掌握必要的知识。⑶拥有创造性思维的技巧。

(二)、创新策略

1、精英创新:

菜肴精英创新,就是依靠本餐饮企业的技术骨干、业务尖子进行菜肴研发创新。精英创新的优点在于:

⑴ 研发的新菜具有较高水准,能把握菜肴发方向,在企业内(尤其是集团、连锁餐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覆盖全局。⑵ 新菜的成功率较高,即菜肴的受欢迎程度高,需要调整完善的空间不大。⑶ 开发菜的组织过程比较容易,新菜开发、定型、推广成本相对较低。精英创新缺点在于:

(1)创新的责任和压力集中在部分岗位、人员身上,有时精英们也会江郎才尽、一筹莫展的困惑。

(2)部分思维活跃、富有新颖思路的员工因缺少创新机会而积极性受挫。

2、全员创新:

全员创新是指一个餐饮企业厨房里的所有员工(主要是指厨师),全部投入菜肴、点心开发创新。

全员创新的好处是:

⑴员工在相关政策的激励和要求下,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寻找灵感、吸收新知识,创新意识普遍增强。

⑵创新重担大家挑,成功概率高,创新思路活跃,渠道广泛,有时会有一些意想不到、层次不一的菜点出现。全员创新缺点是:

(1)每次创新活动举办期间,组织工作量较大,有时甚至妨碍一定时间段的开餐、经营活。(2)创新菜点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创新菜点可能只是雏形或相当于半成品,提炼、完善、升华菜点质量的工作量较大。

3、借脑创新

借脑创新,实际是利用社会资源为餐饮企业的创新提供帮助。借脑创新优点在于:

⑴ 创新范围广、思路开阔、容易创制出有别于本餐饮企业传统风格、新意突出的菜点。⑵ 通过向社会征集新菜肴、新菜点,可以培养一批关注本企业甚至宣传本企业的热心消费者,为培养及至锁定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提供了纽带。借脑创新不足在于:

⑴ 宣传、发动社会力量了解企业、参与创新的前期组织工作比较费事。

⑵ 社会创新菜点,无论提供的是制作配方、标准食谱,还是到店现场制作,都需要进行试做、探讨,以认定新菜品的受欢迎程度和市场前景。

⑶ 制定合适的费用标准、支付一定费用也是借脑创新所必须考虑和实施的。

4、引进创新 引进创新,借助餐饮企业自身以外的力量协助创新菜肴。引进创新优点:

(1)借助外界成熟力量,来本餐饮企业推出新菜,本店只要安排部分厨师协助即可;(2)可以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印象,激发消费者关注本企业;

(3)为本企业厨师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提高技艺的机会,为丰富、充实本企业厨师技术素质提供了便利。引进创新不足之外在于:

(1)容易产生依赖性,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思维习惯;(2)餐饮企业的人工成本支出可有增大

三、创新菜点的认定的要素,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意认定

创新菜点至少要保证在本餐饮企业内部,是没有列入菜单正式经营或用于宴会服务客人的品种。

2、生产价值

生产价值即是该菜肴有无生产制作的必要,比如菜肴组成过于简单,特别省事,甚至不需要厨艺就可以完成的就没有什么生产价值。

3、推广价值

推广价值是指创新菜肴,适不适宜或有无可能较大规模的推广生产,包括生产环境和设备。

4、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认定,主要是考察新菜推出可能获得的盈利空间。

5、社会价值

新材推出,如果有利于资源再生利用、明显适应顾客身心健康的需求、对改变乃至摒弃传统不良饮食习惯具有显著效果,则具备了相当的社会价值。

课堂总结:本次课讲解了厨房菜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策略。菜肴的创新策略是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各类创新方法的优缺点。而菜肴创新与否的认定标准是本次课的难点。作业布置:

1、菜肴创新的策略有哪些?

2、如何认定菜肴是否创新的标准有哪些?

第三篇: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一、现代诗派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30年代初,出现了对新诗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30年代初出现的诗歌流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等人。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象征派的诗歌主张,提倡写作“纯然的现代的诗”,作品大多不讲究诗形的整齐和韵脚,而以口语和自由的形式表现情绪的节奏,追求诗歌的散文美,以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著称,形成朦胧而晦涩的诗风。诗作多表现诗人瞬间的情绪和遐想,被称为“意象抒情诗”。

30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的。戴望舒被称为现代诗派的“诗坛的首领”,他1927年所写的《雨巷》已经显示了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势,1929年创作的《我的记忆》这首诗,就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1932年,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创刊(1935年5月终刊),成了刊载现代派诗歌并使之独立和成熟的重要园地,现代派诗也因其而得名,1934年,卞之琳在北平编辑《水星》,1935年、1936年,戴望舒等主编的《现代诗风》和《新诗》月刊先后出版,把这股现代派的诗潮推向了高峰,伴随着这一高峰的,是1936年到1937年大量新诗杂志的问世,以至于作为现代派诗人一员的路易士认为“这两年是中国新诗自五四以来一个不再的黄金时代”,达到了其创作的极盛期。抗战爆发后,现代诗人群急剧分化,现代派诗潮也就越过了黄金时代而走向了衰退,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被40年代的“九叶诗人”所继承和发展。

现代诗派的基本特征:《现代》主编施蛰存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几乎可以看作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宣言:《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这里连用,七个“现代”来概括现代诗派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归结起来,现代诗派的基本特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纯诗”的艺术观。

即施蛰存说的“《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这是一种典型的诗的“贵族化”立场,和早期的象征诗派一脉相承。如果早期白话诗追求的是诗的散文化和明白易懂,实现诗的平民化,那么现代诗派重视的是“现代诗是诗”,仍然追求诗的朦胧美,走的还是“诗的贵族化”那一路。至于诗和时代、人民、生活等外在的、非诗本身所拥有的东西,就更不在他们的考虑和主张之内了。其理论以戴望舒的《论诗零札》为代表。

2、病态的心灵,浊世的哀音。即现代人所感受的现代情绪。

所谓现代人,实际上指的就是远离现代斗争的漩涡,而又对生活怀有迷茫幻灭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所谓现代情绪,就是这群人所特有的精神状态,最典型的就是都市怀乡病。这些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诗人,大都是游离在政党和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他们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来自农村在都市中感受到了传统和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成了都市中的飘泊者和流浪汉,生存在传统和现代、都市和乡村之间。他们感受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痛苦,也体验到了西方唯美派、象征派诗人笔下对都市的沉沦的深刻绝望,以及颓废的世纪末情绪,五四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是摧毁了他们的纯真信念,所以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他们转向了微茫的乡愁(对自己出生的田园、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的皈依),“辽远的国土”就成为了他们诗中出现率很高的意象,象征着现代派诗人灵魂的归宿地和梦中的理想世界,这是一群寻梦者,但是他们梦幻中的乌托邦在地球上并不存在,所以,诗人们的潜在的危机,是不可避免地经受乐园梦的破灭,从而形成了一种“感伤”的情调和诗绪。最典型地表现了这种心态的,就是戴望舒的《乐园鸟》,这是现代派诗歌中最好的收获之一。此外,他的《寻梦者》《单恋者》《夜行者》,也都写出了中国现代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努力挣扎的无奈和哀伤,这诗情是现代的,也是中国的。现代派的诗在内容上存在着一种悲观虚无的思想,现代派的诗人,有的是一颗青春的病态的心,所以,在这些诗人的笔下,中心往往是一个“孤零零的我”,远离时代和斗争,咀嚼自己小小的悲欢,所以大都内容苍白、基调消沉。

3、诗艺的突破和创新。即拥有现代的词藻和现代的诗形。

现代派诗人在艺术上主要受到了法国象征派诗歌、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以及以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拥有现代的词藻和诗形。

现代的词藻:在30年代的现代派诗创作中,“文言语词入诗”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语言现象,对于这些字,他们没有“古”的或“文言”的概念,只要适宜于表达一个意义、一种情绪,那怕只是完成一个音节,他们就采用了这些字,所以说是现代的词藻。如“乃自慰于一壁灯光之温柔”(李广田《灯下》)这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现代的诗形:现代诗派在30年代又重新举起了“诗的散文化的旗帜”,强调打破诗的格律,他们认为,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而整齐的格律会妨碍诗情,就象削自己的脚去穿别人的鞋一样。这似乎是对早期“作诗如作文”的白话诗的响应,实际却有不同的意义,因为他们仍然重视诗的思维和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诗的韵律,追求诗的朦胧美,走的还是诗的贵族化的路子。正象废名所评价的那样,他说:现代新诗的内容是诗的,形式则是散文的。

但是,现代诗的现代诗形更体现在表层的形式上,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使现代诗歌趋于成熟境界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诗人们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自觉继承,他们找到了传统诗歌中和西方诗歌相亲和的部分,如“亲切”和“含蓄”,从而找到了把传统纳入现代的合法性依据,从而获得了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化和诗学背景的支撑。但是他们的继承还是有选择的,主要继承和发展的还是晚唐五代时期李商隐和温庭筠一路“纯粹的诗”的传统,因为温庭筠、李商隐诗中的那种幻象的美感和朦胧的意境,和他们的美学倾向正相吻合,表现出了一种回味深长的品格。

总之,现代派诗在中外诗歌艺术的融汇点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诗歌美学,以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著称,被称为“意象抒情诗”。

二、戴望舒(1905-1950)--现代派诗歌创作的艺术尝试

1、生平:戴望舒,原名戴梦鸽,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被称为现代派诗人的领袖。先后出版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共存诗90余首,既反映了20-40年代的历史风云,也记载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道路。

2、艺术探索的阶段

从思想发展的阶段性来看,戴望舒的诗作可以以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诗艺探索的阶段性来看,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早期浪漫主义的感伤抒情到成为现代派代表诗人的发展过程。

第一个阶段:创作的早期,以《我底记忆》中的“旧锦囊”一辑12首诗为代表,这些诗作写于1922-1924年,是他的少年习作。

第二个阶段:向现代诗过渡的阶段,既吸取了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手法,也受到了新月派格律诗的影响,注重音乐性,句式大体整齐,押韵且韵位固定,追求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就是著名的《雨巷》。

第三个阶段:创作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戴望舒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运用自然进展的现代口语,服从诗人情绪展开所需要的内在节奏,向以散文美为特征的自由体诗形式转化,以情绪的节奏代替了字句的节奏,诗风转向“厚朴”。《我的记忆》这首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收获。诗集《望舒草》收录了戴望舒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诗人找到了“新的情绪和表达这情绪的形式”,因此成了中国现代派诗人的领袖和当时新诗创作所能达到的成就的杰出代表。

第四个阶段:后期创作(1937年后创作)。他早期和成熟期的作品,多写的是爱情苦闷和个人的忧郁,离时代很远。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戴望舒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的行列,诗的内容和歌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39年所:写的《元日祝福》,是这种变化的标志。此后所写的一批著作,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在民族苦难中审视个人的不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如《狱中题壁》表达了对抗日义士的歌颂,《心愿》,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期待和信心,《偶成》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了对山河破碎的苦痛和对光明的向往,这首诗接受了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的影响,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3、《雨巷》 1927年11月,戴望舒的成名作在《小说月报》发表,从此名噪一时。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正是“四·一二”政变后不久,诗人隐居在江苏小城松江,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雨巷》表现诗人热切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诗中循环、跌宕的旋律和复沓、回旋的音节,衬托了一种彷徨、惆怅的心理情绪,从而间接地透露出痛苦和迷茫的时代氛围,典型地抒写了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失望和彷徨的心态。诗的中心意象“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在期待的梦幻中出现,走近,又在“雨的哀曲”里梦一般消失,留下一份难消难解的雨中愁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默彳(chi)亍(chu)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象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圯(yi)的篱墙,/走进这雨巷。颓圮(pi)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中感伤性词语的大量和反复采用,突出呈现了诗人孤独、愁怨、感伤、惆怅的情绪,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部分知识青年对现实的失望和理想破灭的苦闷、彷徨。

这首诗是具有象征意味的,诗中描写的一切都是飘飘忽忽、朦朦胧胧的,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切都是那么的凄婉迷茫,象征着诗人的孤独无望的心绪,既对现实不满,又看不到出路,但是他也不甘沉沦,也闪现过理想和希望的影子,这就是那个“丁香般的姑娘”。她是诗人在黑暗的现实和孤寂的生活中的一种美好而又朦胧的理想的象征,可是,这位丁香姑娘,却也有着“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又彷徨、还有着太息般的眼光”,最后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地飘过去了,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只不过是一个幻像而已,这首诗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情绪下弹奏出的一支梦幻曲。

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诗句长短错落,回环往复,押韵规则,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旋律美。有人人认为已经达到了现代诗歌韵律美的顶峰,也是戴望舒诗作中最流行的作品。但是有意味的是,戴望舒本人却不喜欢这首诗,也许是因为它留有格律派的痕迹,太雕琢、太用心。但不久,戴望舒就找到了新的的诗学要素,取代了《雨巷》,这就是《我底记忆》。

4、《我底记忆》--诗学的重心就在于“意象性” 戴望舒的好友杜衡在《望舒草》的序中说,从《我底记忆起》,戴望舒才可以说在无数的歧途中间找到了一条浩浩荡荡的大路,完成了“为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的工作。这浩浩荡荡的大路也是30年代一代现代派诗人所走的道路,其诗学的重心就在于“意象性”。我底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它生存在颓桓的木莓上,/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上一样。

用实用性语言来说,这一大段诗只剩最后一句就够了,但诗人却罗列了一系列的意象,这正是意象性的语言,也是诗歌语言之所以区别于日常语言的本质之处。《我底记忆》堪称是意象性的典范之作。

5、《我用残损的手掌》

抗日战争的爆发,促使戴望舒的思想和创作出现了全面的转机。作为一个有良心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在祖国和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把个人命运融汇到广大人民的哀戚和抗争中去,不再为一己的悲欢所缠系。在时代潮流和全民奋起抗敌的英勇壮举的感召下,诗人满怀激情投入神圣的民族解放的洪流,“终于发出了战争的呼号。他歌唱”新的希望“在”血染的土地,焦裂的土地“上出现,而”新的力量“也将在”坚苦的人民,英勇的人民“中生长,从而坚信”苦难会带来自由解放“(《元日祝福》)。

1941年香港沦陷,戴望舒因积极从事抗日宣传被日军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民族气节,在恐怖阴暗的牢笼里,诗人的心却充满阳光,他用残损的手掌抚摸着祖国的地图,思绪越过千山万水,飞向受难的祖国大地,飞向坚持抗日的解放区,抒发了对祖国的-片深情,表达了对解放区的热情礼赞: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我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诗人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解放区,他向往那里的人民所过的自由民主的生活,相信从那里升起的阳光一定会驱逐笼罩在祖国大地上的阴暗,带来民族的复兴。从艺术上看,诗人的诗风也有了显著的变化,虽然不是有意为之,但内容决定形式,只有在经历了”灾难的岁月“和战斗的历程后,他才真正找到了”最合脚的鞋子“。对戴望舒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转变--从沉溺于个人的低声哀叹,到满怀爱国激情地为祖国、为人民而歌唱。

6、戴望舒诗作的艺术特色:

1、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但将法国象征派诗和中国诗歌传统相融合,将象征与浪漫抒情相结合形成新诗史上具有”古典美“意义的现代诗。

戴望舒在新诗史上的意义尤其体现在”古典美“中。如《雨巷》,这首诗更内在的美感就来自于古典的氛围。诗歌不仅化用了古典搭配,如”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就使人联想到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和李憬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同时也营造了具有古典背景的江南水乡的文化氛围。如油纸伞、悠长寂寥的雨巷、丁香般的愁怨,都暗示了一个”杏花春雨江南“的古典文化传统,而诗中的寂寥、愁怨、叹息、彷徨、梦、静默等诸般感受都在这个悠远的文化背景中找到了依托,从而生成了一种古典美。

2、诗体形式上,最早的诗篇受新月格律诗派影响,注重音乐性,句式大体整齐,押韵且韵位固定,如《雨巷》是他的格律诗的代表作,诗中ang韵的词反复出现,且句中有韵,音乐性极强。《我的记忆》第三辑起,向以散文美为特征的自由体诗形式转化,以情绪的节奏代替了字句的节奏,诗风转向”厚朴“。诗篇《我的记忆》、《断指》是他的自由体诗和”淳朴“诗风的代表作。在他的《诗论零札》里强调”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份“,”诗不能借重绘画的长处“,”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提出了和格律诗相反的诗论。现代派的诗人,除了戴望舒之外,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施蛰存、废名等人。

三、汉园三诗人的现代派诗歌艺术探索 沿着戴望舒开辟的道路继续摸索,并形成了自自己独特风格的,是《汉园集》诗人。1936年,由何其芳的《燕泥集》、卞之琳的《数行集》和李广田的《行云集》合成的诗集《汉园集》问世,三位差不多同时就学于北京大学的青年诗人也就此获得了”汉园三诗人“的称号。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卞之琳。

卞之琳:被人们称为最醉心于新诗技巧和形式试验的艺术家,更多地受到的是瓦雷里和艾略特等后期象征派的影响。他的诗作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主要有两方面:

1、是由”主情“向”主智“的转变。在新诗史上,卞之琳是一位具有自觉哲学意识的诗人,人们说他的诗常常”从平淡中出奇“,善于对平常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的穿透和开掘。如他的名作《断章》,只有寥寥四行,却具有深沉隽永的意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解释说,这首诗的创意就在于”相对“上,单一的”你“,和单一的”看风景人“在诗中都不是自足的,两者在看和被看的关系和情境中才形成了一个网络,从而揭示了一种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一种相对的、平衡的观念。这些诗在当时被称为是”新的智慧诗“。

2、是诗的”非个人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传统的”意境“和西方诗歌的小说化、典型化、戏拟化的”戏剧性处境“相融汇,从而达到其”个人“的隐匿,绝大多数诗作里面的”我“都可以和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你“和”他(她)“互换,而个人化的诗歌则不行,如”我爱你!“,就不能转换成”你爱我!“。如《断章》中的”你“和”看风景人“都是处在一种”戏剧化的处境“中,读者从卞之琳的诗中捕捉到的,是日常生活的场景和情境,但一经他点化,就蕴含了丰富深长的回味和耐人咀嚼的人生哲理,其中隐含了一种把普通生活审美化的高超本领。何其芳:是一位”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的诗人,他的心理、情感、以及美学的选择,都偏向于中国古典的”美人芳草“,其早期诗歌具有冷艳的色彩、青春的感伤和精致的艺术,是一些真正美丽的诗。

另一位值得一说的诗人就是废名,他也是一位”智慧诗"的作者,同卞之琳相比,他更是一位东方化的现代诗人,融入他的诗的灵魂的是佛道精义,是诗禅传统,他的诗充满了禅理禅趣。代表作是《十二月十九夜》。

第四篇:《我与地坛》第一节

【课题】《我与地坛》第一节 【课型】自读课 【教学目标】

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2.引导学生感悟“生命”。

【教学方法】讨论式(配以课件)【教学过程】

一、背景资料

1、史铁生,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72年,也就是在他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2、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辛亥革命后祭祀活动废止。1925年开始辟为公园,“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但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作者正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3、15年后,作者终于写成了《我与地坛》这篇散文。全文共分七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部分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二、导入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他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哈姆雷特》 在我们的人生中会有脆弱、会有病痛;会有痛苦、会有无奈与无助,此时,我们是向困难妥协自己走向毁灭,还是向困难挑战迎来柳暗花明的又一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家史铁生是如何抉择的。同时让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和史铁生一样,不得不面对生命的十字路口的时候,你又会如何抉择呢?

三、给下列字注音(找同学到黑板上完成)

荒芜(huāngwú)宿命(sùmìng)沧桑(cāngsāng)狂妄(kuángwàng)剥蚀(bōshí)坍圮(tānpǐ)苍幽(cāngyōu)亘古不变(gân)窸窸窣窣(xīsū)隽永(juàn)恪守(kâshǒu)焦灼(zhuó)琉璃(liúlí)捋(lǚ)蝉蜕(chántuì)熨帖(yùntiē)

四、阅读课文第一部分,考虑文章中提出的三个问题。第一个,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就此结束吧,是不是就一死了之算了?也就是说,我该不该去死?

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对“生”生产了怀疑?(在21岁的时候,“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可以想像他所遭受的打击有多么巨大,他内心的痛苦有多么深重,特别是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他自然想到了死。)

2、作者在地坛经过几年的思考,得到了怎样的一个结论?(“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最终选择了活,因为他想通了,人从出生的时候就都是注定要死亡的,所以死就成了“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3、你同意史铁生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吗?(史铁生的观点是带有消极色彩的,但应注意到作者所处的境地,在更消极的状态下这种生命观已经是积极的了。司马迁说过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二个,我为什么要出生?

这个问题作者在文章里没有做出解答,我们不妨谈谈我们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第三个,我应该怎样活?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但文章并没有直接的回答,而是写了许多地坛的景色,并且从全文来看,景色描写也占了大量的篇幅。那么我们首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本文中,景色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世界本身也是生命)的解读。)

在这一段中,描写的不同景色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象征着人生所遇到的不同情景)怎么理解“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这句话?(人生中的不幸,只是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我们可以去发现那些没有改变的、仍然美好的东西。史铁生找到了,那就是写作!写作是他人生的支点。你找到你的人生支点了吗?我们应当问一问自己的心灵。)

五、总结

凡高曾写过这样一篇散文: 对生命的热爱

当我画太阳时,我希望使人们感觉到它是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旋转着,正在发出威力巨大的光和热的浪。当我画一块麦田,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麦粒内部的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开而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时,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自己的果实而努力。西方有这样的一句谚语:

Lifeisagift,lifeishappiness,eachminutemighthavebeenanageofhappiness.生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生命就是幸福,每一分钟都可能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幸福。

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像史铁生和凡高一样,成为一个思考生命的人、珍爱生命的人。

【教学小结】虽然讨论的题目较大,学生讨论得到的结果不是非常深刻,但是通过课堂的讨论,能够促使学生对有关生命的问题进行思考,能够达到让学生“体味生命”的教学目标。【作业】

1、积累词汇

2、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第五篇:第一节 教育与教学

引子

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掌握其基本概念。学习英语教学论亦然。本章主要介绍英语教学的相关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学、语言、语言学习等核心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英语教学的基本概念,还可以正确理解英语学习的本质。

第一节

教育与教学

【现象反思】李老师在某师范大学附中从事英语教学30年。他教学非常认真,对各种试题烂熟于胸,讲起来如数家珍。他对学生非常耐心,总是不厌其烦地讲授教材中出现的并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语言项目。他把考点总结印成几十页的讲义发给学生背诵记忆。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都还不错,但是他的学生几乎都不喜欢他的英语课,也不喜欢英语学习,甚至很多学生并不感激他付出的心血。你认为导致李老师“满腔热血换来冷面孔”的主要教育因素是什么? 【学习目标】学习本节后,你能: 1.理解教育与教学的本质。

2.掌握教学论的基本定义与内涵。3.从教育与教学的本质分析教学行为。

一、教育当你阅读这行文字之时,你可能已经完成了十多年的受教育过程,甚至可能已经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受教育者或者教育者,你应该对教育有着深刻的感受,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教育。教育对于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作用重大,因为正是教育在传承人类的既有经验,正是教育把单个的个人培养成社会的组成部分。究竟什么是教育呢?汉语中“教”、“育”分别是“上施下效”、“使之为善”之义。英文的education本义是“导出”。教育的学术性定义正是在这一语义基础上形成的。谢弗勒(I.Scheffler)将教育的定义分为规定性的定义、描述性的定义和纲领性的定义,认为不同的定义只是在各说各的话。米亚拉雷(G.Mialaret)则将教育分为作为机构的教育、作为活动的教育、作为内容的教育和作为结果的教育。《教育大词典》对教育的学术性界定为:“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则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请分析请结合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具体案例,分析“教育是引导人发展的活动”这一定义的内涵。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教育的内涵。叶澜教授认为,“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肖川教授认为,“教育的真义就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奠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和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尽管这些定义不尽相同,但其实只是从不同视角揭示教育的本质。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内核:教育是引导人发展的活动。因此我们 要理解教育,就必须把握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引导与发展。引导说明教育是有目的的活动,因为引导说明了方向的规定性,“使之向善”是最根本的目的。引导说明教育不是强制,也不可能强制。我们不可能强制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价值观。一切外在的灌输都要依靠内在的吸取才会起作用。发展是指学生的发展。教育是否实现其目的,在于学生是否得到与所设计目的一致的发展。

二、教学在教育中,教学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因素,但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因素。教学是一种教育活动。对教师而言,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而言,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是否实现其目标的关键。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发展身心和形成相关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过程。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是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没有教师的有计划的教,就不可能有教学活动,但更为关键的是,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就更没有教学活动,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所以从师生互动来说,教学应该是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互动活动。请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必然有很多知识讲解活动,比如概念的讲解。如何理解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活动?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不同学科的教学虽然具有共同的教学目的,但也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在不同学段、学年、学期、星期,不同的教材、单元、课文、活动,教学目的表现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或层次。教学需要具体的内容。教学是一定知识、技能的传递,是人类生存经验的传递。这些知识、技能、经验表现为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也具有不同的层次。教学具有系统性和计划性。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的系统的活动,通常表现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上。即使某一次的具体教学活动没有明确的系统性和计划性,但总体上仍然具有系统性和计划性。当然,这种系统的计划主要是由教育行政机构、学校和教师制定的。教学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借助一定的教育技术。教学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大量有效的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可以借助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由此可知,教学是在有计划的系统性的过程中,依据一定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目的,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得到全面发展的活动。

三、教学论教学活动的研究属于教学论的范畴。教学论(pedagogy, instructional theory或didactics)是教育学的组成部分,是与课程论平行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学多个领域共同的研究内容,比如教育哲学关注教学中的交往,教育心理学关注学习论,教育社会学关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育技术学关注教学设计等。教学论以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科研等。教学论的研究目的是发现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提高教学效益与效率。由教学的内涵和教学论的特性可知,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论是一门以研究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一般规律、主要方法等来提高教学效益和效率为目的,以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科研等为研究内容的学科。

【实践分析】请根据本节对教育与教学的界定,分析教学活动:某教学活动(片断)时间教学步骤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第1分钟启动教学向学生问好:Hello!Everyone!向教师问好:Hello!第1—2分钟呈现材料Ask Ss to read a passage in which some words are new or not familiar to them.仔细阅读文章,看看能不能读懂。第2分钟理解大意问学生:Can you tell me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并请一两位同学回答,然后进一步提问:How do you get it?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总结。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文章的主旨大意,并说出是怎么得出这个大意的。【请你回答】回答以下问题,并与自己在学习本节之前的回答进行比较,分析原因。1.根据本节理论,你认为导致李老师“满腔热血换来冷面孔”的主要教育因素是什么?2.你认为怎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才是符合教育本质的教学活动? 【设计实践】请设计以下课文的教学目标:

下载第一节 中西餐的上菜与派菜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节 中西餐的上菜与派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与硬汉派过招美文

    与“硬汉派”过招■四两拨千斤策一步控制俏绪如果你不幸遇到了“强硬派”,首先你需要做的并不是立即“猛烈反击”,而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一般说来,人们会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因为对......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2、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 3、了解地球基本形状 4、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会......

    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翔宇教育集团实验初中初三化学组教案(第四章)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一.学习目标1.认知性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

    《菜园里》教学设计与反思

    《菜园里》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理念;《菜园里》是一篇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课文,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设计了学生买菜,观察......

    徽派建筑艺术风格与鉴赏

    徽派建筑艺术风格与鉴赏 1244426 黄方婷 粉墙黛瓦、错落有致,集山川风景之灵气,汇风俗文化之精华,便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几百年历史的砖瓦楼阁,皖南古......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整理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课时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的变化,还有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以、、等形式变现出来。(选修四1页)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两条......

    高中音乐教案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两部音乐作品《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欣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