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论文提要
本研究从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度的探讨。通过与广大基层医疗的管理者交流、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诠释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组成、基本功能,阐述了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6大方面存在管理难题和产生原因,并理性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问题的范围,明确了本研究的概念,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构成进行了划分,并介绍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在我国三级 卫生服务网络中的重要的功能。
第二部分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瓶颈问题,并进行了产生原因的分析,客观指出了医疗体制改革后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第三部分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机制。
第四部分小结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紧迫性和必要性,指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程,只有将相关的一系列措施落实到位,才能有效地提高现有的医疗水平,才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摘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提供基层人民所应当享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为其主要任务;本文主要探讨在管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发现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问题;应对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主要是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支撑,以提供基层人民所应当享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为其功能定位;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费用供给、经营管理模式、医疗卫生体管理体制尚需改革创新;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特别是慢性特殊病、群发性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的建设还需进一步落实;狭义上讲,基层医疗机构是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等医疗机构,而广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包括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等内容,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城市中的大的医疗机构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共同担负医疗卫生的重担,其存在意义是重要的,不可替代。
在我国,是以县级医院为支柱、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格局,构成了我国农村的基层医疗卫生基本架构。县级医院是一定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承担着该域内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一般公共卫生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工作。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有些地方实现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利用现代的科技术手段,整合资源,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保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一些大城市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承担着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和康复服 3 务等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的人民群众可以就近就医,大大方便了群众,避免了扎堆到大医院看病的情况,减少了时间和精力,也降低了看病的成本。而诸如远程会诊平台等有效的应用,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城市中大医院的优势资源,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逐步建立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这样可以很快提升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大医院的服务功能得以延伸,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落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由于选择性资源配置明显优于农村医疗机构。但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无论建筑设施还是医疗设备都相当陈旧或者落后,加之,农村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大多数是跟师学徒)不合理,接受继续医学再教育计划少之又少,也就决定了在这个环境中就医的病人难以获得舒适的就诊感受,基层医疗机构硬件水平不高、实际服务效果不佳导致提供医疗服务的层次较低。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接诊的病人中常见的疾病基本上只有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胃炎等,除了处理一些简单的小外伤、清创缝合外,很多基层卫生院基本上不开展手术,一般遇到较大的疾病都需要转到上级医院治疗。这一方面有医疗设备不足与技术有限的客观原因,但也存在着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怕担责任的主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耽误治疗时机,给病患增添健康风险。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才匮乏。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受编制的约束,缺乏新鲜的生力军加入到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加之,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间距时间长,人才引进难,科室断代严重,个别科室面临关闭的危险;接受过最新高等教育医学知识的人 4 才,更是少之又少,有些偏远的地区,连最基本的卫生室覆盖的范围都极为有限,整个中国社会经济进步的水平在这些地区很难得到体现,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处于艰难的状态。
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保障水平有限。虽然现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销制度所规定的报销比例还是相对较高,但相应的报销门槛也高,且存在异地报销手续复杂等不合理情况,农民的就医负担依旧沉重。尤其是新农合所规定的报销药品种类有限,某些高效、价格较贵的药品不在新农合的报销范围内,这就导致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用药单
一、药物短缺等现象,使农村居民在就医治疗上得不到全面保障。
1.4 基层医疗机构运转困难。由于历史的原因,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经历了自收自支、差额拨款再到全额拨款的三个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承担着当地老百姓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医改后,财务收支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各基层面临着诸如:医疗收费标准低不跟整个国民收入水平同步,而个别收费项目在医改下调了标准,基层医疗机构新增医疗收费项目比较困难;职工工资太低,业务骨干退休、外流,基层单位又无吸引力招聘新人,医疗收入也相应减少;新农合为规避基金兜底的风险,均实施了医疗基金报销总额包干的措施,加之医疗机构是特殊的服务行业,不能诱导、刺激患者积极消费,基层医疗单位业务增长空间十分有限;各基层医疗卫生基层为了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而自行招聘的编外人员经费财政预算不到位;公共卫生事业服务经费尚有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除了负责的十三项基本公共卫生,还承担的知识宣传、卫生培训等工作,而这些相关费用开支不可避免,而这必须借助医疗机构本身的力量来缓解国家的财政投入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而那些缺病源资源、服务能力差、经营状况 5 不良的医疗机构,它的经营状况也就会日益恶化。经营困难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极为常见,导致了许多卫生事业无法推进。
1.5医院管理上存在瓶颈。首先,管理缺乏自主权。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没有自主开发、自主经营、严格奖惩的权力。为了一个“稳”字,只能墨守成规、照搬照套,严格按照人事部门规定的工资标准发放工资,无法顾及能力大小之分,再度步入了“大锅饭”时代,医院根本谈不上发展。其次,服务能力每况愈下。单位设备简陋,无力购买先进医疗设备扩大再生产;受人事体制的制约,人才引进难,科室断代严重,个别科室面临关闭的危险;职工待遇较低,工作时间较长(无假日),无力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更无人愿意去进修学习以提高医技能力,加之受基本药物销售的限制,导致大量病员外流,“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也没有达到国家医改的真正目的。
1.6基层医疗机构相关工作机制不健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工作人员不到位,在医疗诊疗服务过程中,省略了就诊登记、填写就诊记文书,而整个流程中只有患者的处方。整个执业活动中没有相关人员核查和监督,在出现医患纠纷后,由于没有相关物证支撑,医务人员难以维护自身权益;而对于患者来说,也很难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失或者过错,所以,这种潜在的风险的运行机制需要优化完善。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建立健全基层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基层机构保持活力,一个重要因素是要具有独立性。医改政策明确强调,要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这就需要简政放权,赋予基层机构更大权限,改变基层机构行政色彩过浓问题。另一方面要赋予基层机构充分的财 产支配权。有的地方规定,对于财务管理达到一定额度的,需由上级有关行政部门审批。有的地方实行收支两条线。在财权过于集中于上级机关的情况下,基层机构的独立性会成为一句空话。建议对基层机构的财务收支由审计机构进行审核,解除财政或卫生等部门对基层机构财产权的不必要控制。其次要赋予基层机构充分的财产支配权和加大财政投入。有的地方规定,对于财务管理达到一定额度的,需由上级有关行政部门审批。有的地方实行收支两条线。在财权过于集中于上级机关的情况下,基层机构的独立性会成为一句空话。再次医改政策明确强调,要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这就需要简政放权,赋予基层机构更大权限,改变基层机构行政色彩过浓问题。一方面要切实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要突破编制束缚,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真正建立基层机构负责人专业队伍,并落实其用人自主权,不能让基层机构的独立性变成为一句空话。2.2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建立长效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统筹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配齐必备科室、必要人员、必需的急诊急救设备药品,满足老百姓就近就医需求;要突破“编制”束缚,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通过定向规范化全科医师培养计划、继续医学教育、上级医院医生挂职对口支援等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对人才进行补充和培养,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水平。
2.3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降低医疗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农村基础医疗服务的正规医疗机构,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第一道保障,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 救治范围,开展必要的、基本的临床手术,使患上大病或突发疾病的居民能及时得到诊治,避免频繁周转治疗,减少路程耽搁、抢救不及时等医疗风险。基层各医疗机构更要要以患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就诊流程和感受,使整个工作流程更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要加强职工对核心医疗制度日常学习,并针对核心制度查对每个诊疗活动的薄弱环节并加以纠正;再次,要及时购买《医疗责任保险》,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行风险。
2.4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制度,逐步实现基层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报销门槛是为了防止少部分人恶意住院套取医保资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卫生主管部门仍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灵活调整,适当降低基层就医的门槛,减轻部分较贫困农民的负担。对于异地就医报销难的现状,应当加快建设异地就医及时审批报销平台的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便利。对于新农合在基层就医报销药品种类少的现状,也应适当调整,解决用药单
一、缺乏的现状,实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真正起到减轻农村居民的负担,解决“看病贵”的好政策。
2.5完善基层服务能力和责任追究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但目前基层机构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健康档案成为摆设,有用信息较少,而且新农合参保居民身体健康动态变化没有及时更新,没有很好地组织农民体检,农民健康管理落后。基层机构的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离维护农民健康还有很大距离。其次,虽然新医改政策对基层机构人事制度、补偿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规定非常明确,也符合事业单位改革总体要求,符合基层机构发展规律,但一些政策规定根本没有落实到位。许多地方以现有政策文件为依据,阻挠一些改革措施的落实。这种局面不解决,“建机制”目标很难实现。下一步要建立相应的督查惩处机制,增强医改政策的执行力。定期对各地基层机构新机制运行情况进行督查,督促各地有针对性地整改;对于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实行零容忍,进行通报,并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各种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不断完善,进一步服务能力特别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小结
基层医疗机构是守护群众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深化“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先行先试的落实者。新医改实行以来,农村的整体医疗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居民看病“难和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新医改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医疗体制改革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改革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实现一个“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实现“质”的飞跃。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使“病有所医”、“健康有保障”,才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将来的发展方向。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满不满意,就不仅是对新医改实施效果的主观评价,更是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不足和居民需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的体现。总之,如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程,只有将相关的一系列措施落实到位,才能有效地提高现有的医疗水平,才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邱拥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解决方案.《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第5期:216-216.[2]刘继同.中国乡村医生的未来与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工程.中国卫生人才.2007,28(3): 36-37.[3]苏锦英,高倩.我国乡村医生医疗收入现状调查分析.医学与社会.2008,21(3):27-28.[4]陈长.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第4期:53-55.[5]赵文姣,马承严,张加金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管理存在问题探究[J].齐鲁药事,2012,31(11):654-656.[6]赵云,许世华.财政养医体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缺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7):501-502.[7]王晶,杨小科.中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的制度选择与发展反思.《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68-73 [8]李伟,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实证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年第7期:20.[9]侯双坪,伍林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重庆医学》.2012.41:36 [10]吴敏,卫生改革新形势下如何当好基层医院院长.《医院管理论坛》.2004, 19(12):14-16。
第二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
附件:
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规范化
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全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管理,促进基层药房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使用基本药物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以病人为中心,对人员、设施设备和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配、使用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以及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
第四条 省卫生厅负责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和药学工作是基层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本规定建 立包括组织机构、职责制度、质量管理和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管理体系,并保证药品使用安全、有效、合理。
第六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将药品购销、使用情况作为医务人员或者部门、科室经济分配的依据。医疗机构及个人不得在药品购销、使用中牟取不正当经济利益。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人员
第七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功能、任务、规模、服务范围设置相应的药房,设专人负责本单位的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并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
第八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小组,其人员组成与职责按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执行。
第九条 药房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等学校(含)以上药学专业毕业学历,及药剂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药人员管理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执行。
第十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设施与设备管理、药品质量管理、药品供应管理、处方调剂管理、突发与危急事件处置管理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药人员主要职责:
(一)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时了解与掌握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与变化;
(二)负责购入药品的验收、贮存与养护工作,做好相关记录,加强对特殊药品和效期药品的管理,确保药品质量;
(三)负责药品的调剂、使用与药品管理;
(四)开展药品质量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的收集、整理、报告等工作;
(五)了解并掌握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药学咨询服务,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
(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逐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实施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七)其他与医院药学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
第十二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药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第三章 制度与管理
第十三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并执行保证药品质量的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一)药品质量管理岗位职责;
(二)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出库、调配、使用等环节的管理与岗位职责;
(三)特殊药品购进、储存、保管、使用管理;
(四)基本药物网上采购流程与管理;
(五)药品效期的管理;
(六)处方管理制度(包括调配和审核处方);
(七)不合格药品和退换货药品的管理;
(八)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监测报告的管理;
(九)中药饮片购进、验收、储存、养护和出库复核管理;
(十)药品拆零管理制度;
(十一)药品质量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
(十二)人员培训与人员健康体检的管理;
(十三)安全卫生管理;
(十四)与药品质量有关设施设备(如温度调控设备、冰箱、冷柜、去湿机、温湿度计等)使用的管理等。
第十四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保证药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实施情况定期检查和考核,并做好记录。
第十五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发现药品质量问题的,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定期向四川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服务中心报告。
第十六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规定,指定专门或兼职人员负责监测和报告工作。
第四章 设施与设备
第十七条 药房的分区布局:
(一)药房的分区应当以病人为中心,坚持统一管理及整体性原则,确保其功能与任务的落实。
(二)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模、任务与药房开展药学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工作室,如西药房、中药房、药品库房等。
(三)药房的面积、布局和流程合理,应当能够保障其正常工作的开展;区域划分合理,工作区、非工作区分别设置。第十八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储存药品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标明的储存条件存放药品,设置相应的专用储存场所和设施。药房(库)内墙壁、顶棚和地面光洁、平整,门窗结构严密,根据用药范围须设置“三柜一箱”:存放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保险柜、存放二类精神药品带锁的专用柜(抽屉)、存放需避光保存的药品的遮光柜和存放需要冷藏药品的冰箱。需要在急诊室、病区护士站等场所临时存放药品的,应当配备药品储存专柜。
第十九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库)应有控温、防尘、防潮、避光、通风、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设施,保证药品质量。
第二十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应当配备必要的设备,包括空调、冰箱、计算机、打印机、保险柜、药架(柜)、避光药柜、密闭的中药饮片柜、温湿度计等。
第二十一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应当配置必要的药学工具书,如《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中国国家处方集》、《新编药物学》等,并具备查询信息的网络条件。
第二十二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逐步实施信息化管理,包括药品管理信息系统和医师处方管理信息系统等。
第二十三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应保持环境整洁,严禁堆放与药品无关的生活用品及其他废弃杂物。
第五章 药品购进与验收
第二十四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使用基本药物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采购 本单位使用药品。
第二十五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本机构委托四川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与中标企业签订的药品购销合同,不得任意改变合同条款。
第二十六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四川省基层医疗机构中标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支付平台”采购省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中标药品,通过中标生产企业或中标生产企业委托的经营企业配送药品。
购进药品时,留存供货单位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对首次购进的药品留存所购药品的批准文件、省药检所质检报告等有效证明文件。
第二十七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进药品时应当索取、留存标明供货单位名称、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效期、数量、价格等内容的合法票据。按照《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货款集中支付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支付货款。
第二十八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入库验收制度,购进药品应逐批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验收记录。
第二十九条 药品入库验收记录应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商(中药材要标明产地)、批准文号、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进日期及验收结论等内容。
购进验收记录必须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并不得少于3年。第三十条 验收合格,签字入库后,应及时在“四川省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交易监督管理平台”上完成入库确认。对不符合质量、有效期、包装及破损等药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权拒绝接收。凡采购的药品无质量等问题的,不得无故退货。
第三十一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中药饮片采购制度。依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从合法的供应单位购进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在采购没有国家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时,只能采购按照《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生产的中药饮片。
第三十二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的药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药品储存与养护
第三十三条 药库(房)应当实行色标管理,合格药品区为绿色;待验药品区、退货药品区为黄色;不合格药品区为红色。
第三十四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储存药品应当按照药品属性和类别分架(分库、分区、分垛)存放。化学药品、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制品分别储存、分类定位存放;内服、外用药品应当分开存放;性质互相影响、易串味药品、拆零药品应当分开摆放;药品与医疗器械(耗材等)分开存放;过期、变质、被污染等药品应当放置在不合格库(区);易燃、易爆、强腐蚀等危险性药品(化学试剂)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设定专用库房存放,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第三十五条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应当专库或专柜(保险柜)存放,实行专人负责、专库(柜)加锁,双人双锁管理,做到专帐记录,帐物相符。专用帐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
第三十六条 药库(房)应配备专(兼)职养护人员,定期对储存药品进行检查与养护,定期监测和记录储存区域的温湿度,维护储存设备设施,并建立相应的养护档案。养护检查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隐患应当及时排除;对过期、失效、霉烂、虫蛀、破损、淘汰、污染或变质等药品应封存登记,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处理。
第三十七条 药库(房)应建立效期药品管理制度,至少每季度须对药品效期进行清理,并填写药品效期表,对效期在5个月以内的药品必须公示上墙。药品发放应遵循“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
第三十八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逐步建立药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在库药品的分类、存放和相关信息的检索以及对在库药品的购进、验收、养护、出库复核、使用、调剂等进行记录和管理, 并对质量情况和药品效期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
第七章 药品调配与使用
第三十九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药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调剂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药品调配工作。调剂处方时认真审核处方或者用药医嘱,必须做到“四查十对”,经适宜性审核后调剂配发药品。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 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不得为获得经济利益推荐使用药品,不得进行虚假宣传。
第四十条 调剂处方和医嘱时的“四查十对”包括: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和查用药合理性;对科别、姓名、年龄,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对临床诊断。
第四十一条 对处方或医嘱用药适宜性审核内容包括:
(一)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二)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三)剂量、用法的正确性;
(四)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五)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六)是否有滥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静脉注射的情况;
(七)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八)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第四十二条 应当凭医师处方或医嘱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第四十三条 调剂处方时必须准确核对,发现以下情形之一,应拒绝调配:
(一)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
(二)用药错误;
(三)不规范处方;
(四)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 对拒绝调配的处方按《处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第四十四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对原最小包装的药品拆零调配的,应当做好拆零记录并保存原最小包装。直接接触拆零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应当清洁卫生,并在包装材料上标明药品通用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批号、医嘱使用期限、医疗机构名称、拆零日期等内容。拆零药品不得混批包装。
药品拆零应当做好详细记录,拆零记录至少应当保存一年,原包装应当保存至拆零药品用完为止。
第四十五条 拆零调配药品,应当根据临床需要设立独立的拆零调配室或者专用操作台;拆零调配场所应定期消毒灭菌,保持工作环境整洁;拆零调配使用的容器和工具使用前后清洗、消毒,防止污染药品。裸手不得直接接触药品。
第四十六条 中药饮片配方应当计量准确,中药饮片质量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炮制规范。中药饮片装斗前及调配时应当进行质量复核,不得错斗、串斗和错配。
中药饮片形状类似和配伍相反、相畏饮片不能放在一起;饮片贮藏应保持通风、阴凉及干燥,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室温应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为宜。防止饮片霉变、虫蛀、变色、泛油及气味散失。
麻醉和毒性等特殊中药饮片按国家有关规定调剂与管理。第四十七条 调配后的处方必须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留存备查。
第四十八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利用医疗广告进行药品宣传和推荐。第四十九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用药过程实施监督管理;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尊重患者对药品使用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第五十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一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贯彻落实国家药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本规定的监督责任主体,每年应对所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次。
第五十二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药人员进行药事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建立人员培训档案,逐步将完成培训及取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情况,作为其考核和专业岗位聘任的条件之一。
第五十三条 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所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贯彻落实国家药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本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四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违反药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由县级以上卫生等行政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规定涉及用语的含义如下:
(一)特殊管理药品: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等。
(二)拆零药品:指拆掉药品最小包装单元,即失去用法、用量、批号和有效期,需要再包装的药品。
(三)从药人员: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四)药品损害:指由于药品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造成的对患者的损害。
(五)用药错误:指药物在临床使用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不当。
第五十六条 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疫苗的使用监督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七条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的质量管理,按照《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执行。
第五十八条 本规定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第五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与实践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与实践分析 作者:何坪 刘平潘传波 杜渝 黄静 舒群 钟宇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学术版A》2013年第08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承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城乡医疗卫生单位,主要由政府举办。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以下简称综合改革)是将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改革任务进行衔接,目的是彻底破除以药养医机制,重新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新的体制机制。渝中区自2011年在辖区内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开展“药物零差率销售、绩效考核、一般诊疗费用、财政合理补偿”等综合配套改革。本研究通过定量与定性调查,全面总结渝中区基层医疗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第四篇:XX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XX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切实推动全区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指导和规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根据国家、省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馆建设标准,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中医科室设置
(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独立设置,设中医诊室(2个以上)、中医治疗室(2个以上)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药煎药室、中药库、治未病室、示教室和候诊区等。
(二)中医科室集中设置,中医馆原则上设在机构的一楼或沿街等突出位置,装修装饰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并相对独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诊区外悬挂“中医馆”牌匾。
中医馆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80平米。(三)配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计算机等基本设备,并配备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
二、中药房建设和药事服务
(一)中药房原则上独立设置,面积与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进行建设。
配备中药饮片柜、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冷藏柜等,其中中药饮片柜要结构规范合理、外观古朴典雅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防潮湿等功能。(二)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应与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饮片原则上不少于300种。
(三)有条件的可设置煎药室提供煎药服务,其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平米,并符合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
三、中医药人员配备
(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本机构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且应不少于2名。
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二)从事中药饮片调剂的,应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煎药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四、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
(一)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敷熨熏浴、骨伤、肛肠、其他类等项目中的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二)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0%以上;
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5%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10%以上。(三)能够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和中医药理论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四)鼓励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特色专科,坚持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大力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五、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一)规范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不低于国家基本要求。
(二)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注重发挥权威中医类报刊等媒体的健康传播作用,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
(三)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2种以上慢性病患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救治等工作。
六、信息化建设
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能直接与省中医药数据中心联网,配备有应用的计算机、摄像头、音箱、麦克风等设备;能利用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辅助开方、业务培训,在线学习等;鼓励非中医药人员参与并使用平台学习,充分发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效果。
第五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合理处方行政处置措施(本站推荐)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合理处方行政处置措施
为了进一步落实《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基层医疗机医师构处方行为,经研究,特制定《开封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合理处方行政处置措施》,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置,以进一步提高处方医师的执行能力。
一、加强合理用药制度建设及组织实施
为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处方行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卫生局专家组每季度对所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处方及病房用药医嘱进行评价,并列为医疗质量考核内容之一;
二、不合理处方的行政处置措施
(一)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教育、培训及批评等措施。对经批评、教育后仍开写有:
1、下列不规范处方者,每张扣10元: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的剂型、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或不足五种药品,但未在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的;
(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2、下列不适宜处方者, 每张扣20元:(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属于基本药物(包括省增补品种)的;(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7)、重复给药的;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3、下列超常处方者, 每张扣50元:(1)、无适应证用药的;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二)、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
(三)、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者及违反《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情形的(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方权由其所在医疗机构予以取消:⑴被责令暂停执业;⑵考核不合格离岗培训期间;⑶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⑷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⑸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⑹)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将取消该医师处方权。
(四)通报公示方式:由医院医政科、药剂科汇总每季度的不合理处方包括药剂科日常登记的不合理处方,经核实无误后,将结果进行院内公示,由财务科按规定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