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酒店客房与前厅经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时间:2019-05-15 01:3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酒店客房与前厅经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酒店客房与前厅经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第一篇:浅谈酒店客房与前厅经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浅谈酒店前厅与客房经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摘要:客房与前厅作为现代酒店的重要的部门,是整个酒店服务工作的核心,对酒店的市场形象,行业竞争力,酒店自身的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针对现代酒店的客房与前厅经营管理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酒店,客房,前厅,经营管理

(一)客房与前厅经营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现状的研究意义就在于要找出现代酒店前厅与客房中的不足与问题,从而弥补这些不足。以下几点是我国现在酒店业中前厅与客房的不足之处。一.前台与客房的组织结构流程冗繁

现代酒店前厅部组织结构大多是分级分层管理,从经理、大堂、主管、领班到员工在信息传递上存在偏差和误解,耗时也较多。这样的分级管理流程在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却显得冗繁。减少组织层次,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是现代酒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样做可以使信息传递更加通畅。如果接待员的请示过程把客人等待的耐心渐渐耗尽,很容易造成投诉。这是在前台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对于前厅部,客房部的组织机构相对简化,但是其没有明确的权责分工,有时会出现命令不统一的情况。

二.前厅部人员与客房部人员技巧还有待提高

前厅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销售客房,与前台紧密相关的客房销售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预定销售、接待销售、合理排房与价格控制。首先,在预定销售时,客人常常采取电话或直接走到前台来预定,在这个过程中单有主动的推销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订房是否成功还受到接待员推销技巧、熟练程度、对酒店产品的熟悉程度等主观方面的影响。其次,在接待销售时,对于已经预定了客房的客人来说,接待员要表现出强烈的服务意识,但也要注重对酒店其他服务设施的推销,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个环节很薄弱。不仅如此,接待员由于本身的知识欠缺和对房价变通的不熟悉,往往表现得不够灵活,只限于根据预定实际情况办理入住,报当日房价,没有灵活地结合酒店价格政策、优惠政策来积极促销。客房部也同样存在诸多的不足,服务员自身对工作人士的缺乏,即使在上岗前进行了一段时期的培训,但是由于其自身观念,导致其在培训中就没有完全的将工作技巧融会贯通。并且,客房部由于人员的流动性大,导致客房服务无法统一达到一种标准化的的管理模式。三.节约问题缺乏管理

酒店成本的减少能够从本质上增加利润,这是每一个管理者都知道的,可是员工使用日常办公用品没有节约意识,都是随便用,根本没有节约观念。同时还经常能够看见员工私自打电话的现象,浪费公家财产的同时也影响了工作。节约做不到则加大了酒店成本,员工自身没有控制成本的意识,领导者也没有适当管理,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节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厅部门在平时的运营与管理中缺乏对员工在节约的问题上的培训,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同时员工本身没有节约意识,对于浪费甚至已经习以为常,没有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再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前厅部门管理者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没有监督检查员工日常工作情况。四.客房部与前厅部人员流失严重

据有关资料显示报道,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珠海、厦门等城市的酒店员工平均流动率在32.3%左右,有些酒店甚至高达46.8%,而在酒店各部门中,前厅部和客房部人员流动量占到整个酒店的79%以上,一名员工至少需要3 个月~8个月的培训和工作实践方能达到前厅部岗位要求,而且酒店大量的资讯和对前台员工的特殊要求,使前厅和客房部员工的流失成本远远高于其它部门。员工流失既会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又会给酒店增加培训成本,员工流失还会对在酒店工作的其他员工的工作情绪产生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人的情绪和工作士气。

五.缺乏有效培训

培训作为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日趋激烈的酒店市场竞争中日益引起经营管理者的重视。但国内某些酒店管理人员只强调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员工的培训。有些洒店对培训虽有较好的认识,表面形式上异常火热,但培训效果却是收效甚微。另外也有绝大多数的洒店对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只是停留在员工短期培训层面,没有长期的目标和计划。纵观我国近年来酒店业的培训工作,其总体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培训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酒店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甚至影响到酒店的服务质量以及其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快提高洒店员工培训的效率。六.市场信息不准确

市场对于一个酒店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对市场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从充分发挥酒店优势,创造更大的利润。可是国都饭店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市场把握不够,没有作到很好的调研,这就会对酒店的定价、与其他一些公司的合作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到酒店的利益。在对客服务中不能很好的抓住客人的心理,没有对市场细分研究客人需求,不能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良好的把握好市场,只有把握好市场才能充分发挥一个酒店的最大功能,创造更大的效益。前厅部和客房部(以客房部为尤其突出)没有对客源市场做出很好的定位,销售人员缺乏培训,在与客人谈判的时候不容易战胜客人,不能拿到好的价格,前厅部是直接面对客户群体的一个部门,没有对市场做出准确的定位。因此影响到酒店的经营与管理。

七.前厅部与客房部与其他各部门沟通较弱

前厅部在酒店的正常高效运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酒店服务工作是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需要与其他部门紧密合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对客服务,加强沟通协调,保证酒店各部门各环节的高效运作。而在现代酒店实际运作中,造成客人投诉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比如:已经预定好房间的客人在办理好入住手续后常常被接待员告知要等侯入住,原因是服务员在打扫客房,这时客人肯定会产生不满情绪,究其原因,是因为前厅部与客房部没有做好房间信息核对沟通工作。同理,客房部也存在着方面的问题。最明显的案例就是客房员工往往以为只要把客房的卫生做好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客房与酒店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客房部与前台的沟通很重要。客房部应该把客房状况及时的汇报给前台,前台才能把客房出租给客人,前台只有及时的把入住客人的信息反馈给客房部,客房部才能充分做好接待客人的准备;其次是客房部与工程部的沟通很重要。客房的设施设备保养和是否完好很重要,只有客房部及时的把客房的损坏情况报给工程部知道,工程部才能及时的进行维修,保证客房的正常运转。

(二)客房与前厅经营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上文中就客房与前厅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些问题,那么客房与前厅经营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方面就在于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就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来适当的创新,增设,减少,调整一些项目和服务。我认为,同时满足这二点时就是饭店业在前厅与客房服务方面的发展趋势。一.前厅部与客房部的组织结构会趋向扁平化模式

现代酒店前厅部与客房部的组织结构要实行扁平化,加强对基层服务员的授权,让接待员在一定范围内不必汇报,让每个员工都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一些问题,这样关于服务质量的投诉就会减少4。对于接待员而言,充分适当的授权能唤起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创造性和对顾客的主动真切服务,员工这种自我负责,对客人尽心尽责的服务,也会为酒店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使酒店更具有竞争力。二.前厅部与客房部的整体协调性与互通性会强化

酒店提供的服务应该是一系列的,酒店的综合服务能力体现在酒店不同部门之间共同提供的服务方面,也可以说酒店提供的服务质量的好坏也是直接受到酒店各部门之间和各员工之间的配合沟通程度影响的。这就要求酒店各部门之间包括不同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及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在工作过程中都必须要加强沟通,从而形成默契的配合。如果酒店各部门之间都是单打独斗,就会严重影响到酒店服务质量的整体综合水平。酒店服务工作整体通畅协调了,酒店员工就会发自内心地为顾客服务,员工也会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参与酒店管理及服务,如此一来酒店服务的质量就会得以不断提升。以客人入住到离店过程为例:客人在办理完入住手续时直接进入客房,如果前厅部没有及时和客房部核对客房信息状况,极有可能要让人等待。在客人入住后,前台客户服务中心应当加强与客房部之间的衔接沟通,尽量满足客人提出的合理要求,暂时不能满足的必须做出合理解释。前厅部在客房销售工作上需与销售部密切配合,参与制定客房的销售策略。此外,前厅部与财务部也要及时沟通,保证帐务清晰。前厅部还要做好与餐饮部的沟通。前台接待员要掌握餐饮部的服务项目、服务特色,协助促销。前厅部还要与人事部做好沟通,便于新员工的录用与上岗培训等。相对于客房部,其主要沟通的部门就是前厅部和维修部,财务部,但是对于其他部门的沟通也必须要保持好。只有这样,客房部的工作才能顺利的实施。三.人本理念将会得到加强

酒店前台员工与客房员工流失会给酒店带来一定的损失,影响酒店服务质量。未来酒店的发展将会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如要提高员工薪水及福利。酒店应重视前台员工为加班牺牲个人时间的奉献精神,给员工提供薪水的同时,给予加班费和适当奖励,有效抑制人才流失,同时也吸引外部优秀人才的加盟。要实施“以人为本”管理。酒店向客人出售的产品归根结底就是服务,而服务产品质量高低取决于前台每一位员工的服务技能和服务热情的高低,酒店应当尊重每一位员工,维护前台员工的权益,增强他们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对酒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酒店将会对前厅和客房部员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酒店为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协助员工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使每位员工对自己的现有能力进行衡量,使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符合酒店变化的需求,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个人发展,帮助员工适应酒店多方面的工作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促进个人和酒店的共同发展。于此同时,酒店将会培养服务感知必须端正接待员的服务态度。要营造良好的前台团队氛围,建立基层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积极提供服务,而不要把服务看成是任务。其次,大量的工作经验对培养接待员的服务感知是必要的。不正确的服务感知会被慢慢淘汰,正确的服务感知会保留下来。这样在培训时就会把工作经验和理论结合得更加紧密;最后,要寻找新的服务思维模式,而不是只局限于一成不变的服务程序,要在此基础上加以个性化的服务,这样才是服务感知的体现,如果接待员能够从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和动作之中感知到客人需求,设身处地地为客人提供每个细节服务。这样才能使客人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对产品和服务感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并且我个人认为总台接待将会由站式改为坐式。传统的酒店是由客人站立办理住宿登记手续,进入21世纪,将有越来越多的酒店,特别是度假式酒店,将改站式接待为坐式接待。这样做不仅体现了酒店对前台接待人员的考虑,充分的体现人本主义,同时也是对顾客的考虑,使他们在填写入住登记卡或者是离店手续等其他一些业务时更加方便。四.前台接待人员和客房服务员将得到更大的授权

由于酒店业每天来往人较多并且突发的各种的情况和事件较多,很多事情由于一层一层的上报而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导致了顾客的不愉快,那么未来的酒店业将会给予前天接待和客房服务员一些权力,让他们呢可以针对不同是形式和情形来灵活处理。比如前台接待员可以根据一些客人及酒店的实际情况,灵活定价。(有一定的底线和调整范围)。也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或者鼓励的方法来刺激前台接待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奖金与其每月的销售效果挂钩。对于客房服务员来说,他们的灵活性可以体现在个性化的服务上(前提是规范化的服务已经很好的完成)。如可以根据游客的个人偏好。高矮胖瘦来调整一些物品如烧水壶、酒水、茶杯的位置。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未来前厅部与客房部未来发展趋势的观点和想法。

参考文献:

[1]张 艺:酒店有形服务与无形服务的有效整合,[J],科技创业月刊,2006.8 [2]牟昆:浅谈提升我国酒店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中国商贸,[M]冶金工业 出版社,2008.9.[3]田雅琳:肖轶楠.现代饭店业客房管理,[N],经济日报,2007.1.[4]李昕:当今饭店业(第四版),[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11.[5]周晓芳、傅云新:酒店管理实例与问答,[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6](澳)约瑟芬·艾夫:卓越服务,[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第二篇: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在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的演讲

(驻俄罗斯使馆供稿)

2010/04/28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2010年4月22日)尊敬的哈列耶娃校长,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感谢哈列耶娃校长邀请我来莫斯科国立大学,就当前中俄关系发表演讲。贵校在全俄大学排名中位列前十名,在全俄语言教学中占有领军地位,培养了大批语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我对贵校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贵校已与中方有关部门和院校建立联系,开展合作,希望这种合作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作为中俄关系领域的一个实际工作者,我愿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的工作感受谈一点个人看法和意见。之后,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我大体讲四个部分,一是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二是发展中俄关系的意义和经验,三是中俄关系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四是发展中俄关系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自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成果丰硕,势头喜人。可以说,我们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

1996年4月,双方决定建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随着各领域合作的展开,两国还建立了议会领导人会晤机制、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战略安全磋商等高层次的合作机制。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框架下设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人文合作委员会和能源谈判代表会晤三大机制,机制下设的分委会和工作小组数量不断增加,基本覆盖中俄合作的所有领域,是中国对外合作中规格最高、组织结构最全、涉及领域最广的磋商机制。如此完备的大国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

(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为解决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1987年至2004年,中苏(俄)根据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进行了长期认真的谈判。随着2004年10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最后签署,两国最终全部确定了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走向。随后,两国又在2008年结束全部勘界工作,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全面彻底解决。《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相互没有也不会有领土要求。中俄边界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的纽带。考虑到中俄关系史中边界问题的极端复杂性和敏感性,两国最终能够本着和平友好、互谅互让的精神完全彻底地解决边界问题确实是来之不易。这为中俄关系发展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

(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

中国坚定地支持俄打击恐怖主义及分裂势力,支持俄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俄在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上也坚定地支持中方立场。在去年乌鲁木齐“7.5”事件等问题上,俄始终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中方坚决谴责恐怖势力在俄制造爆炸袭击等犯罪活动。中方还在俄维护二战历史荣誉、反对改写二战史观等问题上坚决地站在俄一边。中俄两国在对方最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与一些西方国家对两国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证明在关键时刻两国彼此是靠得住的朋友和伙伴。

(四)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

根据中俄两国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协定,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军事信任措施,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回想中苏两国即使在50年代同盟时期,也从未举行过任何联合军演。但2005年8月,中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举行首次大规模陆海空三军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8月,中国首次派出成建制部队、携带重装备赴俄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两次演习在中国对外关系史和军事史上都是第一次。2008年3月,两国开通了国防部长直通热线电话。2009年7月,两国举行了“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反恐演习。中俄军事合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说明,双方已不再相互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或军事威胁,两国间的互信程度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五)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开始增强

自2000年至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从80亿美元增加到560多亿美元。去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两国经贸额在保持10年连续增长后首次下降,但两国经贸合作基本面保持良好,相互投资有所增长。随着两国经济逐步好转,今年第一季度两国经贸额同比增加60%。

近年来,两国相互投资也逐步扩大。2009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超过2008年的3倍,俄对华投资新增项目超过2008年一倍以上。双方签署了政府间投资保护协定。至今为止,共举行了五届中俄投资促进会议。达成的一系列投资项目已开始运作,涉及资源开发、木材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组装、农业综合开发、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

中俄能源合作稳步发展。2009年中国自俄进口原油约1500万吨。由俄承建的田湾核电站一期1、2号机组已投产,二期正在积极推进。去年,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双方签署了关于原油管道建设、原油长期贸易、长期贷款等一揽子协议。两国天然气、核电等领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六)边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

1983年中苏恢复边境贸易,当年边境贸易额仅为1000万美元。2009年,中俄边境贸易额增加到57.3亿美元,在双边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1983年的1.5%提高到2009年的14.8%。边境贸易成为双边贸易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适应边境贸易发展的需要,两国边境地区口岸、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卢布和人民币已成为边境贸易中重要的结算货币。两国地方合作已从毗邻地区扩展到全国范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区已位列中国对俄贸易的前列。目前双方已建立友好城市和省州71对。同时,边境地方合作已不仅局限于经贸合作,逐步向文化、教育等领域扩展。

为加强两国边境和地区合作,两国领导人就协调两国地方发展战略达成一致,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两国主管部门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建立了边境地方贸易合作常设工作组和边境地方贸易协调委员会,启动了边境地区经贸合作政府间文件的商签工作。

(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

两国在1997年4月建立了由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为中俄民间交流与合作的主渠道。两国人民往来频繁,留学生人员数量逐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在俄中国留学生约有18000人,在中国的俄罗斯留学生有9000人。在国家关系中,人同样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某种程度上也是最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中俄两国越来越密切的民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增进了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好感,加强了两国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的两个大国,中俄两国始终把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作为一个主要的合作领域。1997年4月、2005年7月和2008年5月,两国元首分别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声明、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声明和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特别强调要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气候变化、朝核、伊核等当前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进行了良好的协调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更是中俄两国在地区问题上开展建设性合作的典范。可以说,中俄两国在当前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都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彼此成为了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的主要伙伴和重要的战略依托。

中俄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领域的合作也都可圈可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非常值得一提的2006年在中国和2007年在俄罗斯分别举行了“俄罗斯年”和“中国年”,向两国人民和全世界集中、全面展示了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互办“国家年”是中俄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是中国第一次与其他国家举办这样的活动。根据“世代友好、携手共进”的宗旨,两年时间里,双方共举办了500多项活动,包括两国政治、经贸、人文、科技、教育、军事、地方等双边合作的方方面面,活动内容之丰、涵盖领域之广、民众参与程度之高、社会反响之强烈,都创下了中俄交往史的新纪录。双方已确定将14个活动项目长效化、机制化,今后长期在两国轮流举办。互办“国家年”使两国民众深切体会到了中俄友好的浓烈气氛,充分领略到了中俄两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近距离感受到了两国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全面提升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为两国关系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营造了强大的声势,也实实在在的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语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通晓对方的语言,是读懂对方心灵,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中俄友好合作,提升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继成功举办“国家年”活动后,两国元首宣布在2009年和2010年启动两国“语言年”活动,在两国掀起学习对方语言、文化的新高潮。去年,“俄语年”在中国成功举办,今年的俄罗斯“汉语年”也已拉开帷幕。

二、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对本地区和整个世界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

中苏对抗时期,两国人民间的往来几乎完全断绝。而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双方目前每年人员往来数量以已百万计。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中国已成为俄第三大贸易伙伴,俄也是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之一。去年中国一度跃至俄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双方友好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好处之大,已经是无法用金钱衡量。

第二、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

中俄不仅直接相互支持,而且还利用自身影响,带动其他国家支持对方,经常在其他国家面前替对方说话,做工作。这使两国增强了自己的国际行动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影响,扩大了自己的空间,也减少了面临的国际压力。双方已经彼此把对方视为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三、两国在一些重要的具体领域实现了优势互补,两全其美

军技合作和能源合作是两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军技合作使中国得到了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改善了军队的装备水平。同时,俄罗斯也通过对华军售获得了巨额资金,从而不仅帮助本国一些曾经非常困难的军工企业摆脱困境,而且增强了研发更先进技术的能力。中国通过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满足了国内一部分需要,俄罗斯也获得了大量石油收入,打开了中国石油进口市场,进入了中国石油加工和成品油销售领域,同时实现了俄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战略。

第四、中俄战略协作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带动了两国各自与有关国家关系的发展

这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在中俄解决边界问题的示范效应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继签署了边界协定,全部、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使长达7000多公里的原中苏边界变成和平、友好和合作的纽带。2001年中俄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后,中国以此为模本,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签署睦邻友好条约,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

(二)中俄战略协作促进了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

这在中亚地区表现的最为突出。1992年,中俄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军事领域信任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这直接推动了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措施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而后两个协定直接促成了“上海五国”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中俄通过双边途径和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为促进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中俄战略协作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和平与稳定因素

作为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中俄战略协作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双边和地区框架。首先,中俄战略协作为世界大国,特别是相邻大国如何发展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示范。其次,在冷战后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一度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中俄战略协作发挥出了“1+1大于2”的作用,使国际格局更趋均衡,是国际关系维持了一个较稳定的框架。第三,中俄开展战略协作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调整与变革,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普京总理谈到中俄关系时曾说过,中俄高度互信的关系是促进世界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这使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的最重要的原因。这非常准确地说明了中俄战略协作的国际意义。

2004年10月,中俄两家权威民意调查机构用一份问卷分别在两国完成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中俄两国民众对两国关系给予积极评价的比例分别高达74.4%和73.2%。2007年8月,俄罗斯“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已跃居俄罗斯“友好国家排行榜”的首位,有21%的俄罗斯民众认为今后10至15年内中国是俄罗斯最友好的国家。排名第二的白俄罗斯,民众支持率为12%。通过举办中俄“国家年”和“语言年”活动,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信任进一步加深,彼此亲切感加深,相互把对方看成最友好国家。俄罗斯政府和社会高度评价中国的和平发展。中俄相互看重和倚重进一步增强。

中俄两国能够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使其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可以总结,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牢牢抓住共同战略利益这个龙头

中苏之所以从同盟走向破裂和对抗,意识形态争斗是个重要原因。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两国以史为鉴,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别,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真正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寻求和扩大共同战略利益为中心来发展双边关系。这使中俄关系有了正确和牢固的基础。

第二,准确定位双边关系,在全面合作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灵活性

中苏关系的历史教训说明,结盟和集团政治的做法不适合中俄两国。基于此,中俄两国确定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要遵守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这种非结盟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两国共同利益的需要,又使两国各自在对外政策的选择上保持了足够的灵活性,为两国处理国际事务和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真心为对方着想,相互照顾对方的利益和关切

这不仅表现在两国在涉及对方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问题上相互支持,也表现在许多具体领域。一段时间以来,俄十分关系关心和担忧其对华出口中机电产品比重持续下降的情况。中国十分认真、积极地对待这一问题,倡议建立了中俄机电商会,采取各种措施自俄扩大进口机电产品。这些努力已开始收到效果。当全球贸易因金融危机普遍大幅下挫、中俄贸易下降达30%之时,2009年,俄机电产品出口中国逆势增长1%,达到4.3亿美元。俄罗斯希望中俄不仅进行原木贸易,而且重点在俄罗斯开展木材深加工合作。中国对此也予以认真对待和积极配合。中俄林业合作常设小组确定了多个在俄罗斯木材深加工合作项目。这种彼此照顾对方利益和关切的做法,使双方能及时解决两国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为两国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总体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深化、细化合作的关键阶段

中俄发展战略协作已有十多年时间,成绩斐然。但相对来说,这些年的主要任务总体上是建立和完善双边关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搭建各领域合作的机制框架,确定有关合作的方向和规划,更多需要的是双方的政治决断。这一阶段任务完成后,中俄战略协作需要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追求更多具体的合作成果。在这一新阶段,中俄关系的发展更多地要体现在各具体领域的合作水平高低,成果多寡及相互满意度方面,需要着力落实有关文件和共识。完成这些任务,不仅同样需要及时和正确的政治决断,而且需要更多深入细致地的工作。西方谚语说“细节出魔鬼”,随着中俄双方合作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触及两国的切身利益,利益协调难度无疑会有所增大,出现利益分歧的情况在在所难免。

(二)中俄两国同时快速发展使两国战略协作面临新的形势

中俄两国目前都在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这是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在中俄两国300多年的关系史上也是第一次。随着中俄两国国力的同步增强,两国关系中的竞争性会不会扩大?两国会不会调整对对方的政策?会不会提高甚至改变与对方合作的条件?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认真研究和考虑的。

(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仍然是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在经济合作仍然远远滞后于政治合作

中俄双边贸易额在快速增长,但无论是绝对额、还是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都不符合中俄作为两大邻国的身份和潜力。2009年,中俄贸易额为383亿美元,在中、俄两国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例不算大。双方相互投资所占的比重也较小。中俄双边贸易和投资的现状,说明中俄两国经济合作还有很大的潜力未能挖掘出来。

尽管面临着上述问题和新形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动力仍然强劲,前景远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有了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这一关系已经产生巨大利益,得到两国民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但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两国必须友好合作。

第二,国际政治的现实要求两国必须友好合作。

四、关于今年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几点思考,我想谈几条宏观和原则性思路

(一)始终把增进政治互信放在发展中俄关系的首要位置,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

就国家关系而言,政治互信是一切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以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标志,中俄政治互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增进政治互信是个没有止境的进程,而且与两国发展合作的需要相比,与世界范围内一些国家的政治互信程度相比,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增进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需要解决一个核心思想认识问题,就是中俄两国彼此如何看待对方的强大。

中俄两国都在走向强大。中国如何看待俄的强大?俄如何看待中国的强大?是否认为一方的强大将会对另一方构成威胁?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中俄政治互信的基础就难说牢固。解决的办法是,双方真诚地欢迎对方的强大,为对方的发展高兴,把它当作是自己、对整个世界有利的事情。中国一直是这样做的,不担心俄的强大。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俄十分困难的时候,中国没有对俄做任何落井下石的事情,而是以极大的诚意同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将来中国更不会做对不起邻居和朋友的事情。对这一点俄完全可以放心。中俄两国解决了这个思想认识,就可以确保两国关系不可逆转,就可以破解历史上和国际关系学界的一个魔咒,即两个相邻的强国不能长期和平共处、友好合作,两国的同时发展和强大就可以为两国的战略协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目前两国具体合作中有一些问题,今后还可能出现。我认为,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时应把握好以下两点。第一,随着两国合作越来越具体和务实,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要以平常心来对待,无需紧张,也不要情绪化,更不能政治化。第二,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加以协调和解决。要就事论事,不能搞挂钩,把解决出现的问题作为开展其他领域合作的前提,以致影响其他领域的合作。

我愿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一看法。中俄双边贸易中,中国过去一直处于逆差地位。2007年这一形势出现转折,俄在对华贸易中首次出现逆差,全年为88亿美元。我注意到俄舆论非常关心这一问题。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是动态的,出现逆差和顺差都很正常。前些年俄罗斯对华出口机电产品比重下降也属同样的情况。中国没有可以追求对俄贸易顺差,没有故意减少自俄进口机电产品,更没有任何政治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是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再从两国友好合作的大局出发,辅以政府引导和鼓励等其他措施。单纯以政治和行政的手段解决不了问题。

(三)下大力气把经济合作尽快搞上去

政治合作与经济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要尽快改变经济合作短腿的情况。

这首先需要中俄两国增强开放意识,彼此扩大市场开放,只有打开国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才能不断提高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的做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但中国并没有被外来产品冲垮,反而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机电产品出口大国。

其次,努力创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条件。中俄两国贸易和相互投资情况不尽如人意,有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不少人为的贸易、投资方面的壁垒。两国政府都要努力为两国的企业和公民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住所环境,特别是要在消除投资壁垒、扩大投资合作方面下功夫。

第三,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在两国总体经济合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基础设施的不足成为阻碍两国边境经济合作的瓶颈。两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努力推动跨境公路、铁路、桥梁、口岸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边境经济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全面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

中俄两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两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要有更宏大和更宽广的世界性视野和思维,更有意识地以自己的合作去影响、推动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和地区问题形形色色,中俄两国在每个问题上的处境不完全一样,由此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立场不可能时时处处完全相同,或立场相同、但具体策略和做法有所区别。因此中俄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开展战略协作,既在某些问题上步调一致,用同一声音说话,也包括一方支持另一方在一些问题上承担更多工作,而一方给予另一方配合和协助,还包括一方理解和支持另一方在个别问题上的行动。以前中俄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协作更多地集中在政治和安全领域。随着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两国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制约都在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充分说明当前国际经济秩序需要改革,两国应该研究如何推动其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两国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加入后)等组织和机构中开展协调与合作,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国对目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对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的意愿十分真诚,没有任何保留。胡锦涛主席曾提出,中俄要做真诚互信的政治合作伙伴、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和谐友好的人文合作伙伴、团结互助的安全合作伙伴。这获得俄领导人的积极响应,为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发展确定了原则和方向。中俄双方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做下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谢谢大家。

第三篇:前厅部运作现状与工作思路

前厅部运作现状与工作思路

自本人到职并初步接手前厅部的管理工作后,对部门运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总体上来说,近期前厅部基本处于正常运作当中,没有出现重大的工作失误或安全事故;同时,前厅部工作又存在很多问题,体现在各个方面,程度不尽相同。

一、大 堂 副 理

1、当班安排。本人到职当天查看了前厅部8月份的排班情况,发现大堂副理没有安排班次,只有从8月9日至14日休假有记录为|“ R”。大堂副理的工作时间大多是三班倒的,如果酒店没有要求上夜班而只上早中班的话,也要有班次方面的安排。

2、替班安排。大堂副理岗位的重要作用毋须多言。然而在大堂副理休假期间,前厅部没有人员替值大堂副理班次,明显出现管理真空。前厅部有GRO、前台领班,都是后备管理力量,一旦工作需要,必须推到大堂副理岗位上去锻炼的。

3、硬件维护。从前厅的硬件维护状况可以反映出大堂副理的工作经验、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非常欠缺。前厅是酒店门面,所有设施设备都要保持良好状态,这是常识。但是,大堂正门玻璃门开关时有异常噪音、大堂侧门开关时刮到地板、商务中心开关门发出刺耳噪音、大堂休息处大理石地板有三个破洞、大堂副理电话线套管破损、大堂副理桌面上台灯不亮,等等,这些现象不是第一天出现的,可就是没人去解决!这发生在前厅管辖区域内的问题,反映出大堂副理的工作相当不到位。另外酒店其它一些部位的设施设备也出现破损,大堂副理是总经理眼睛的延伸,有责任去发现以及反映存在问题。

4、督导工作。前厅各个班组员工的到岗和离岗、当班员工的工作状态与服务效率、大堂以及外围区域的卫生清洁状况、大堂摆设的整洁有序程度,等等,都体现大堂副理在督导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5、拜访工作。大堂副理作为酒店与宾客之间的桥梁,通过有效的拜访来增进了解、联络感情,既能让宾客感受酒店的个性化服务,又可掌握宾客第一手资料。但是,现状是,拜访工作流于形式,这从大堂副理LOG-BOOK上面所做的拜访记录可以体现出来,要么是感觉挺好,要么是服务不错,这样的信息反馈给酒店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宾客的批评意见和改进建议,宾客的消费特点和特别爱好,宾客的个人资料和详细信息,这些才是对酒店有实际意义的。

6、管理意识。大堂副理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于部门内班组的事务不闻不问,不主动参与部门管理,不能对酒店的工作提合理化建议,管理意识非常薄弱。

二、前 台 接 待

1、编制不合理。本人没有看到经过酒店审批的前厅部人员编制。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用通俗的话来说,叫做“官多兵少”,前台接待5名员工里面,就有1名GRO,2名领班,而接待员只有2名!这根本没有必要,前台1名领班带4名员工就够了。还有GRO,根本就是空头职位,有名无实,没有起到GRO应有的作用。如要改变则涉及个人利益,动一动都会导致老员工离职,招聘与培训新员工又很困难。

2、排班不合理。前台接待5名员工,4女1 男,除2名女领班外剩1名男员工(GRO)和2名女员工上夜班,该男员工八月份一个人上21天的夜班,老在抱怨不公平,要辞职。还有,给他的职务是GRO,但都是做接待员的工作。

3、疑难问题处理。通过联亚订房中心预订的香港客人到店,得知前台接待安排的房间是高级海景房,没有阳台,跟联亚的承诺不相符,要求酒店处理这件事。前台接待推说是联亚的问题,客人给联亚打了电话,联亚又推回给酒店,让客人跟前台协商!客人很生气,要投诉前台不替他解决问题。本人当时很快就替客人联系了联亚,问题马上得到了妥善处理。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还会有很多,前台接待的业务水平和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4、工作交接脱节。客人17:45致电前台,提出18:30退房只收半天房费,早班接待员答应了客人要求,但没有口头和书面交接给中班同事和收银员就下班了,结果18:00中班打电话催客人退房,引起客人不满。

5、权限把握问题。酒店明文规定:延迟退房的处理权限是,大堂副理签免至下午2点,前厅经理签免至下午4点;超过下午6点要加收全天房费,前台接待没有权力同意客人18:30退房只收半天房费的,但上述员工明显忘记了酒店规定的权限。

6、礼节礼貌问题。前台被投诉较多的礼节礼貌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别员工面对客人时表情生硬,没有笑容,音量过大,不使用服务敬语;第二,前台接待的业务完全超出了自身的职责范围,除了完成预订、排房、登记、发卡、查询等本职工作外,还另兼商务中心的打字复印、接发传真、机票预订以及总机的电话接转、留言等工作,繁琐事多,工作量大,在面客时的礼节礼貌大打折扣;第三,财务收银员同在前台,有时礼节礼貌方面做得不够好,造成客人一律投诉是前台问题,而不会区分是收银还是接待。

三、礼 宾 部

1、人员流动问题。4名行李生当中,2名还在试用,2名老员工中有1 名即将离职,还有1名是实习领班,也已经提出辞职,原因有二:一是他今年4月份起已经试用领班,到了8月份没有给予转正还是实习领班;二是原来前厅部承诺代客租车所收的车费里按一定的比例提成给礼宾部,但后来酒店又规定所有的租车收入全部归酒店,因此很失望,做了思想工作仍坚持要辞职。

2、行李车问题。现有一部行李车,既是用来运送客人行李的,也是其它部门用来拉货的,由于缺乏保养,铜杆已经褪色,红布也变得灰暗,显得陈旧之极;一部行李车也不够用,有团队行李需要运送时根本就 不能满足服务需求。曾有行李生借餐厅的货用车来运行李,被本人制止。

3、雨伞管理问题。原来有5把雨伞是用于对客服务的,后来都不见了,没有人知道雨伞的去向。现在重新购买了10把雨伞用于雨天提供对客接送或租用服务,制订了管理制度,并强调必须做好租用记录,不得借给员工使用。

4、保险箱解码问题。客房里的保险箱经常出现打不开现象,房务中心一个电话打到前台,要求解码,都是行李生一个人拿解码器就上房解码了。这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房间里的保险箱属于客房部管理,客房部有责任保持保险箱处于良好状态。客人退房时服务员查房没有发现保险箱是锁上的,等做了卫生领班查房才发现,然后叫前厅部来解码,为什么客房部不能解呢?如果说是避嫌,自己部门的运作需要另外一个部门来监督,那部门管理何在?财务部天天跟钱打交道,又没有哪个部门去监督。第二,前厅部去解码时,发现一些保险箱不是被客人锁上的,而是由于保险箱本身出现故障,造成操作失灵,必须由工程部来维修,那就说明客房部在维护保养和检查方面做得不到位,应该早发现早报修。第三,客人只要叫客房楼层服务员打开保险箱,服务员就叫前厅部去解码,不考虑客人放了物品没有,不考虑箱里如果有物品是不是这个客人的,不考虑客人在不在现场,等等,存在很多隐患。第四,保险箱需要解码的,其实由客房部相关管理人员监督员工完成即可。客房要求解码的频率相当高,前厅也是对客服务部门,需要各个岗位人员在岗服务,行李生的工作是提供迎送和行李服务,因为解码要来回的到楼层去解码,会造成空岗,必然影响前厅的服务质量,这是前厅不能接受的。

总机方面,话务员对于外线电话的拨打都能按照酒店的规定严格控制,服务用语较为规范,转接电话没有失误;现在是一名老员工带一名新员工,但未接到有关总机的投诉,应该说各个方面表现还是不错的。车队方面,各个部门都能够按照酒店的规定下派车单并由前厅部安排出车,同时做好个部门用车记录;司机对酒店的工作非常支持,需要加班时随叫随到,任劳任怨;需要注意的是控制维修费用,尽量提供租车服务以增加收入。

前厅部的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

一、督导及处理问题培训。需要培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首先,对大堂副理和前台领班进行工作督导方面的培训,培养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基层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调动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其次,结合实际工作,对前台接待进行疑难问题处理的培训,锻炼员工处理问题的能力,尽量使客人的服务需求得到“一站式”解决。

二、逐步解决遗留问题。主要有:

1、GRO职位问题;

2、前台编制问题;

3、前台排班问题;

4、前台其它问题;

5、礼宾部存在问题;

6、解码问题。

业务培训方面,从这段时间的观察情况来看,大堂副理、前台接待、行李生的业务水平还亟需提高,但由于本人短期内对酒店全面的情况和前台业务尚不熟悉,对部门的掌控力度还不够,对大堂副理和前台各项业务培训工作的展开还需要一个过程。

总之,前厅部的工作存在很多困难,本人只有努力去克服,尽量达到酒店的要求。

第四篇:香菇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香菇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香菇产业化发展现状

香菇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香菇蛋白质中含18种氨基酸,人体必须的8中氨基酸,香菇占7种,还含有多量的谷氨素,各种糖类等,香菇在日本、美国已被列入药典。其中:“香菇乃食物中佳品、味甘性平,能益脾助食及理小便不禁,具有托痘疹外出之功效”。据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发现100克干香菇中含有265毫克的维生素D母,可用于防治婴儿佝偻病和促进小儿骨骼、牙齿、身体等正常生长发育,还含有腺膘呤和各种酶,用于预防肝硬化及治疗因人体缺酶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因含多糖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具有一定抗癌作用,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小组证明水溶性木质素具有刺激巨噬细胞的功效,对艾滋病毒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是经销商放心的菇类产品;香菇消费量大,是成批交易的品种;香菇耐运输,各种包装都可长途运销;香菇可简单烘干、冷冻销售;制作加工产品品种繁多;含大量的香菇多糖,可用于保健品和药品开发等。

目前香菇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欧洲、美洲、澳洲、东南亚其他国家的香菇生产可以忽略不计。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香菇综合开发的星火计划”,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南方各省,大力推广木屑袋栽香菇新技术、新工艺(脱袋斜置栽培、不脱袋层架栽培、高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低海拔覆土地栽、小棚大袋层架式栽培、半生料野外地栽……),并采用各种热风干燥机,使我国香菇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出口量直线上升。近几年年我国香菇干菇年产量约达9万t(约合90万t鲜菇),雄居世界第一位。相反地,长期垄断香菇国际市场的日本,由于森木资源紧缺,能源紧张,日元危机,生产后继乏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日本香菇生产跌入低谷,段木栽培的干香菇只有7 000 t,鲜香菇不足10万t。虽然日本香菇振兴协会采取各种对策,但日本香菇始终“振兴”不起来。为了维持对外贸易的渠道,近5年来日商每年约从国外进口香菇7 000~8 000 t,其中75%是从我国进口的,特别是近3年来日本每年向福建、浙江、安徽、山东等省进口保鲜香菇1.5~2万t,以应付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同时随着我国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渠道增加,东南亚、欧美各国对我国香菇需求也逐步增加,特别是高品质的保鲜香菇进入日本、新加坡、泰国、美国市场,倍受

当地消费者的欢迎。福建省寿宁县的夏季花菇,国内收购价每公斤12~26元,最高价值达每公斤50~60元。由于香菇生产前景看好,大大刺激各地生产者的积极性,除南方的福建、浙江、安徽、江西等老产区之外,北方各省如陕西、河南、河北、甘肃、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也掀起生产香菇热潮。除木屑之外,北方各省棉籽壳、玉米芯、麦皮等原辅材料丰富、成本较低;气候低温、干燥有利于优质香菇的生产,并开发出许多适合北方气候条件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

最近几年,香菇市场行情出现预料中的周期性下跌。但下跌状况比预料的要好。低档产品下跌幅度较大,高档产品价格依然持平。主要原因是前两年行情一路看好,生产规模扩大,产量提高造成供求变化,近十几年已基本形成这样的规律。

2012年生产规模有所下降,但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空间仍然有潜力,国际需求也呈上涨趋势。加之前两年效益好,菇农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下降幅度不太大。2012年产销形势平稳,上半年未出现大的波动,下半年春秋两季生产情况有一定程度变化。

目前全国已有“庆元香菇”、“随州香菇”“西峡香菇”、“平泉香菇”四个地理标志产品。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密集度最高的产业。以这四个地理标志产品为主基本形成了以“庆元香菇”为核心区域的浙江、以“随州香菇”为核心区域的湖北、以“西峡香菇”为核心区域的河南、以“平泉香菇”为核心区域的河北等四大产区。这四大产区同时也是四大香菇集散地,占了全国总产量和总交易量的80%。

这四个地理标志产品代表了我国香菇产业的最新发展水平,具有高达百亿的品牌价值。

香菇生产的前景

在我国香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文化,且我国在香菇生产方面具有更方面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香菇相比于其他产业也有一定优势。

在我国诸多农、林产品中,香菇最具有竞争力。1999年全球总产量10万吨,我国占7.8万吨,香菇主要市场在日本。经过近20年的较量,中国香菇在数量上,已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质量提高也非常快。

我国和日本、韩国以及台湾省相继加人WTO后,香菇的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发生明显有利作用。

台湾将香菇作为特殊保护产业,不许进口。为加人WTO,台湾当局作出决定:少量放大陆香菇贸易。台湾一些大香菇农场主已决定放弃生产改种花卉或其他产业。台湾香菇市场消费总量达5500吨,价格则高出我闽、浙产地两倍以上。韩国香菇质量高,商品量大,极富竞争力。近年来以65%的高关税阻滞中国香菇进人,加人WT0后,韩国关税必然大大降低及至取消。韩国香菇无法与我大陆菇竞争,其市场不得不让出,总消费量为0.25万一0.3万吨。

中国香菇独占鳌头的原因是,香菇属于微生物生产方式的密集型劳动,未能解决机械化生产问题。手工部分占劳动量的65%。日、韩、台湾省经济发达,香菇作为较艰苦的劳动,已逐渐被年青一代所放弃。香菇生产在我国,尤其是浙江丽水、闽东北等已有数百年历史,具有最坚实的基础,只要调理好与森林及财政税收的关系,改善品质,便能适应国际香菇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当没有更优势的产业可以取代时,香菇产业将在很长的时间内,造福于广大菇农。

在2007-2011年,香菇的产量一直呈现增加态势,预测2012-2017年香菇产量增长速度会有所逐渐缓慢,但将一直呈现稳步增加态势。

万吨

2007-2017年中国香菇供给量分析及预测

香菇通过各种生产工艺加工成保鲜、速冻、盐渍、冻干、烘干等初加工产品,还可加工成各种小食品、调料、饮料、酒类、食用油、方便面等,经过水醇酶提取精细加工成保健品、化妆品等,常用可起到明显的防治癌症、预防流感、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脑充血、糖尿病、胆囊炎、肝炎及消化系统、泌尿

系统等疾病,是提高人类寿命、强身保健的优选佳品。

香菇作为传统的出口产品,随着国内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和国外农产品反倾销政策的淡化,大国际化出口形势会越来越好。香菇产品消费的广泛性,具备了市场销售的可靠性。只要有人类存在,市场就会越来越广阔。

香菇产业化发展有以下趋势:

一、按照香菇系列标准,推行全过程的香菇标准化生产,向高质量香菇发展,成为今后香菇生产发展的主方向。

二、向四季均衡供应方向发展。传统的香菇产业是把香菇烘烤后干销,出菇季节基本集中在11月至翌年5月。近年来国内外香菇消费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干菇消费转向了干、鲜消费并重,鲜菇消费越来越活跃。因此,香菇产业将按市场要求考虑,适当安排干菇和鲜菇品种的比例,普通香菇与花菇的种植比例,鲜菇品种还要适应四季的均衡消费的需求,通过各种温型品种的组合、栽培模式的组合实现四季出菇、均衡上市。

三、向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集约化生产过程有分工,可成立菌种公司、培养料公司、栽培农场,规模经营,有利于树名牌、开拓市场,获取规模效益。这样。香菇生产批量大、品种齐全,质量好,价值高。

四、向新原料资源发展。长期以来,都是用阔叶树栽培,导致阔叶树资源越来越匮乏。以后香菇原料向节木栽培,废菌糠再利用、松杉木屑、竹屑、果树枝条和蚕桑枝条、棉花和豆秆、谷壳等农林废弃资源栽培香菇,使香菇生产向利用新资源的方向发展。

五、向深加工发展。香菇加工向香菇多糖、香菇嘌呤、香菇精、香菇速冻产品、即食旅游休闲食品、膨化食品、调味品、保健饮料等药品和功能保健食品的开发方向发展,形成多元化的香菇生产品种。

第五篇:俄罗斯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本文针对俄罗斯自1991年至今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首先按照时间历程将俄罗斯二十几年来的对外贸易划分为几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阶段,然后分析俄罗斯的贸易体制及政策,对在这些贸易体制及政策指导下形成的俄罗斯对外贸易中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及贸易伙伴进行分析,综合上述分析后得到俄罗斯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俄罗斯对外贸易总体发展历程

俄罗斯从1991年至今的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基本上呈W型,即经历了两升两降的变化过程,从上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

初始下降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范围是1991年至1992年。1991年,苏联全民解体,俄罗斯作为前苏联最大的经济结构体,在苏联解体后,其经济由原来的社会主义经济急剧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转轨非常猛烈,爆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生产力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严重,外贸额锐减。1991年和1992年对外贸易总额与上年同比分别减少了33.5%和20.7%。对外贸易额度的锐减是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信号,是社会经济猛烈转轨后国有外贸机构不能进行正常运营而私营外贸机构尚未成长起来的必然结果。为了有效扭转对外贸易的颓势,1991年11月15日,俄罗斯通过了《俄罗斯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法令》,该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俄罗斯废除了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体制,开始了新外贸自由化改革,为参与对外贸易活动的企业之间开展公平竞争创造了相对平等稳定和完善的竞争条件,从而保证对外贸易活动得以复苏,并开始正常发展,逐步推动了俄罗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

转型增长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范围是1993年到199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随着俄罗斯对外贸易活动的健康发展,对外貌似总额稳步上升,从1992年的965.76亿美元上升至1997年的1619.39亿美元。该阶段中,俄罗斯的商业活动比较活跃,国内金融市场也比较稳定。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为俄罗斯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中1995年,对外贸易总额、出口总额及进口总额相比1994年分别上升了20.3%,20.1%,20.6%,达到了一个非常新的高度。

1.3

金融危机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范围是1998年到1999年。199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海啸,金融危机对每个参与全球经济的国家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俄罗斯作为全球经济体中重要的一员,受到的创伤非常严重,在经历了1995年对外贸易最辉煌时期之后,1996年和1997年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是任然在增长。经历1998年金融海啸的冲击之后,当年对外贸易总额相比去年下降了17.6%,而1999年相比1998年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13.3,经历连续下降之后,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基本回到了1993年转型增长阶段的起点。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俄罗斯的货币——卢布大幅贬值,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出口额度随之下降,另外生产能力的下降在降低出口的同时也降低了进口产品的需求,再加上欧美等国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对俄罗斯发起了多起反倾销案,使俄罗斯每年又因此蒙受更大的损失。另外,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市场行情低迷,俄罗斯的出口产品中,原材料的出口占据比重较高,也是造成该阶段俄罗斯对外贸易遭受重创的原因。

1.4

稳步上升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范围是2000年至今。经历两年的时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散去,2000年普京总统执政,它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一方面出台了很多刺激政策,促进经济恢复,另一方面,着力打击外贸走私集团,使俄罗斯顺利的快速的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并保持稳步增长。2000年,普京总统上台后,当年的对外贸易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较1999年增长了29.7%,38.9%和11.9%,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金融危机使卢布贬值之后,使得俄罗斯出口商品的价格极具竞争优势。另外,俄罗斯内部不断完善经济结构,在保持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进口替代型企业,完善本国市场体系,减少对外来产品的需求,从而抑制了进口贸易,保持巨大的顺差,2000年和2001年的外贸顺差分别为610亿美元和496亿美元,2002年,外贸顺差有小幅下降,但仍保持在370亿美元以上。此后的几年中,顺差继续扩大,2009年,俄罗斯外贸顺差达到110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0033亿美元,进口额为1927亿美元。而根据俄罗斯海关与2011年公布的数据,2010年,俄罗斯外贸顺差为1675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出口额为3964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1.4%,进口额为2290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6.8%。所有这些数据表明了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独特经济地位。普京总统上台后确定的“自力更生、外援为辅”的对外贸易方针及对国内经济结构的成功改革是俄罗斯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原因,从而可以看出国家的外贸体制和外贸政策对国家对外贸易的巨大影响。

俄罗斯的外贸体制及外贸政策

俄罗斯外贸政策和外贸体制的转变极大的促进了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发展。1999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需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在组件新的外贸机构的同时,对俄罗斯的外贸政策和外贸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俄罗斯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废除国家在对外贸易中的垄断体制,建立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外贸体制,在生产能力、经营方式、管理体制及支付手段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要认识到,外贸政策和外贸体制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俄罗斯的外面政策和外贸体制的改革也是经历了很多坎坷和挫折之后逐步完成的,而且目前仍在完善当中,目前,摆在俄罗斯外贸体制与外贸政策改革前,最难以抉择的就是维护自己的外贸利益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间的利害关系。总的来说,俄罗斯的外面体制和外贸政策的改革是积极务实也是卓有成效的,而且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势在必行的。下面分别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和对外贸易政策改革两个方面来叙述俄罗斯的外贸体制及外贸政策:

2.1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俄罗斯的外贸体制最初是继承自前苏联的外贸体制,前苏联的外贸体制有着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点,国家的对外贸易活动完全掌控着国家对外贸易中的进口和出口经济行为,任何企业或者个人都不能单独从事对外贸易经济活动。前苏联的对外贸易,更像是一种政治活动,经济行为中的盈亏概念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对外贸易中根本不存在,因为所有的盈亏都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决定的,这样就导致了国内外产品价格的严重脱钩。实行双重外汇制度,不允许货币自由兑换,对外贸易中的汇率远远低于非对外贸易中的汇率,而且从国家安全层面考虑,对外贸易的伙伴只限于经济互惠国,没有真正的融入到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国际贸易对各国经济拉动作用变得尤为显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双边国际分工逐步被世界性的国际分工取代,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减少了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世界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各国贸易体制自由化趋向[3]。20世纪80年代后,俄罗斯进行了对外贸体制的改革,首先就是废除了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体制,改变过去的对外贸易体制,下放对外贸易权限,用市场调节的方法代替行政调节的手段,实现对外贸易自由化。概括的说,俄罗斯的外贸及经济改革的任务与外贸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薪火相承的。俄罗斯选择了外贸自由化之路,以适应对外开放需要和吸引更多资金发展国内经济,这是一项重大的转折。在这项转折中,确立了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两大宗旨:一方面必须要最大限度的促进俄罗斯国内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复合全球外贸规则,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

在完成了对外贸易体制的重大变革后,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大门向俄罗斯内部的诸多企业敞开了,但是如此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之后,必然会存在着相互之间的竞争,竞争需要一个公平公正平等的市场,因此为了保证参加对外贸易活动的企业之间开展公平竞争,同时竞争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国家安全。因此,俄罗斯对国内的对外贸易市场也进行了改革。首先将参与外贸活动的企业进行私有化,推行股份制,联合组建集团公司,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可以协调同行业内部之间的矛盾,这些集团公司都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与国家主管对外贸易活动的部分进行政企分离;其次,国内外贸企业在参与对外贸易活动时,不再受国家严格管控,可以自由进入国际市场,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最后国家外贸主管部门及相关部分虽然不参与对外贸易活动,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国家宏观调控,发挥关税、利率及汇率等经济调节手段对外贸活动进行宏观上的掌握与调控。

俄罗斯以“既要重视西方,又要兼顾东方”的对外开放政策取代了最初向西方“一边倒”的做法。俄罗斯不仅与各国际组织建立了联系,同时也确立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使俄罗斯争取到了更多来自西方的援助,既能完成本国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多边经济计划,能够实现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4]。最后,俄罗斯经过多方调整和改革,对外贸易体制主要发生了以下几点重要的变化:首先,企业获得经营外贸业务的权利和义务使得国家垄断经营机制得到改变;其次,基本打破对进出口的各种限制,向世界各国开放俄罗斯国内市场;第三,出口对象以面向包括西方的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代替原来主要面向经互会成员国,进出口市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四,在外汇管理和汇率制度方面,外汇管理和汇率制度发生转变,俄罗斯改变以往由国家垄断的外汇管理机制,采取适当干预的措施,同时汇率制度也以有管理的浮动代替了以往的自由浮动。

俄罗斯建立的外贸体制不仅满足了实际的机制和对外经济活动的原则又符合市场的逻辑的机制。具体来说,第一,考虑俄罗斯对外经济关系战略和纲要的政策和措施的实施;第二,确保对外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的基础和可靠的系统的规则和严格执法监督,第三,扩大俄罗斯对外经济活动才能真正达到互惠的相互联系的贸易伙伴之间的地理空间和地域的互动;第四,形成了对外经济关系,利益和有效的制裁机制完善的基础设施。;总而言之,俄罗斯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趋势,改革垄断性的外贸体制,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组建新的对外经济贸易管理机构,并向着贸易自由化方向发展[4]。

2.2

对外贸易政策改革

俄罗斯在完成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其对外贸易政策。普京就任(时任总统)以来不仅把“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在对外贸易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2000年俄罗斯外贸出现大幅度的回升,全年对外贸易总额(包括个体贸易)为1499亿美元,增长30.2%,其中出口达1050亿美元,增长38.9%,进口则达到449亿美元,增长13.7%,实现顺差601亿美元,但尚未完全恢复到1997年水平。而2001年至2002年对外贸易额分别为1557亿美元和1682亿美元,已经超过1997年水平,并且显现出进口增速高于出口的势头。2003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对外贸易额为457亿美元,比2002年同期增加了118亿美元;出口304亿美元,同比增加了88亿美元;贸易顺差151亿美元,同比增加了58亿美元。但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实在是太小。无论是进口规模还是出口规模不仅无法与西方的大国相比,而且远远低于一些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

普京总统曾发表国情咨文时特别强调,脱离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现代社会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3年来,俄罗斯已实现了社会经济领域的优异成绩,首先是要加快国际一体化进程。2002年6月,俄罗斯成为“八国集团”的成员,加入WTO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俄罗斯的许多公司也位于欧洲和世界许多大企业在的行列,成为一对外国公司强劲竞争对手。3年来商品出口增长了25%,其中机械,运输设备和汽车出口有超过70%的增长。俄罗斯已经从过去半个世纪前的粮食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出口国。1991年以来,俄罗斯粮食出口增长2倍;石油,化工产品和天然气的出口增长18%,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原材料出口国。普京总统指出,俄罗斯必须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有影响力的地位,真正成为强大和有影响力的国家。所有政策和行动必须服从这个目标。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应至少在10年中翻了一番。普京认为,俄罗斯完全有条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完成这个任务,并进行国家现代化建设,最终创造一个在各个领域逗非常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国家。可以看出,俄罗斯融为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争取成为下一个世界强国的信心和决心。

根据本国经济状况特点参与国际合作的潜在机遇,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当作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再结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点,以确保进出口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提高国内企业和产品的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对国内企业及市场的有效保护,保持现有良好的对外经济关系,并争取继续升级到新的高度,以确保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占有有利的地位[5]。这些都是俄罗斯外贸政策的根本定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俄罗斯的贸易政策。

第一,加强管理,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顺利的推进经济治国方针,俄罗斯将继续保持对现任总统的中央系统,确保政令畅通和政治稳定,同时建立亲总统的新型政府。新政府也将积极支持企业和外国公司的贸易活动,坚决抵制国际商品,服务和资本市场,歧视俄罗斯行为的反倾销的法律尽早引进。争取早日出台反倾销法。

第二,外贸法规和国际规则相结合。目前,俄罗斯的对外贸易法,海关法,许可,知识产权法,进出口制度,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标准,外汇管理制度,生产和技术标准对于许多产品国家和地方补贴与WTO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修改法律制度是对俄罗斯加入WTO的前提。像所有的改革一样,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随着外贸体制将逐步改进和完善,但是人们对WTO规则的方向演变的确是无庸置疑的。在关税方面,进一步降低关税。目前,在发达国家有效关税税率已降至5%以下,发展中国家已经跌破10%。2010年4月,俄罗斯进口关税平均税率为10.5%,在国家经济复苏的前提下将继续下降到10%或更少。为了对出口商品进行技术组织和信息的查询,俄创建了“俄罗斯出口机遇”信息查询试行系统,网上查询系统正在试运行中。这更有利于组织和参加国际展洽会,争取多签出口合同,培养潜在客户等。

第三,坚持全面的经济开放。可以预测,21世纪的第一个15年将建立一个多中心模式,后期将会形成三个超级贸易集团,即扩大后的欧洲联盟,美洲自由贸易区和亚太自由贸易投资区。这三个强大的经济贸易集团将加入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国家,他们将确定国际服务,商品和资本流动的监管体制和形式。与其外交政策同步,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有一开始的向西方一边倒到现在的全面开放,发展与独联体、亚太地区和美洲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外贸政策,积极建立和和加入世界三大超级贸易集团应是俄罗斯对外贸易的长期发展趋势。首先,加强与欧洲联盟的伙伴关系;其二,扩大亚洲国家的关系,为加入亚太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三,在原苏联地区建立统一经济区,保住原有的世界市场。

上面是俄罗斯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中的总体框架及思路,具体到实际的对外贸易政策中,又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中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及其它调节措施分别在产品进口及出口中的调整来分析俄罗斯对外贸易政策的巨大转变和改进:

2.2.1

关税

首先分析进口关税政策的变化。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刚刚成立之时,俄罗斯的进口关税继承了前苏联进口关税的政策,对大部分进口商品征收非常高的进口关税。但是,随着国家体制的变化,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创伤,为了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不得不对一些进口产品的关税进行调整。在进口关税调整的过程中,针对同类产品并不进行一刀切,而是针对不同国家进行差异关税征收办法,比如对同俄罗斯有最惠国待遇关系的国家征收15-50%的基础关税,而对对同俄罗斯没有最惠国待遇关系的国家征收30-100%的普通关税,对同俄罗斯有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则征收7.5-25%的优惠关税,其中中国就属于享有优惠关税的国家。为了增加国家收入,1993年2月1日,俄罗斯开始对进口商品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1994年3月15日起,为了保护本国同类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量,免遭国外同类产品的冲击,俄罗斯大幅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这次对进口关税的调整具有非常强烈的贸易保护色彩,从而也遭遇了欧美等国家针对俄罗斯商品开展的反倾销。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1996年5月起,俄罗斯在原来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又提高了平均进口关税的税率,由原来的13%左右提升到15%左右,同时加强了对进口商品的管理,对进口商品实行严格的安全检疫检验制度。2000年4月份和2001年1月份,俄罗斯又分别针对不同产品进行了进口关税改革,进口关税的改革总体上有升有降,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进口关税税率。

其次分析出口关税的改革。在出口关税的调整方面,因为俄罗斯的地域比较广阔,不同地域的经济结构比较复杂,造成商品出口秩序比较混乱,因此俄罗斯对出口关税的调整比较复杂。1991年,在从苏联的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过度的初期,俄罗斯因为有丰富的基础原材料资源,同时又放开了出口限制,出现了大量原材料低价甚至倾销价竞相出口的问题,这些原材料很大一部分属于战略原材料,因此,俄罗斯不得不实行出口专营并针对这些战略原材料的出口出台了新的出口关税,这样战略原材料出口混乱的局面才得以抑制。1992年,俄罗斯开始实行新的出口关税制度,新的出口关税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适应贸易自由化政策的需求,大幅度降低出口商品的出口关税,并大幅度减少出口关税征收的产品种类。出口商品的税率从原来的5%-70%大幅降至3%-25%,而关税征收的产品种类则从53个大类减少到29个大类。1994年俄再次调低商品出口关税并决定今后商品出口关税将受到两种限制:其一是数量限制,只有少数商品征收出口关税,其中包括某些矿产原料、燃料、黑色和有色金属、化工产品、林产品、粮食、航空装备、武器和军用材料等。由于无法精确计算这些商品的国内生产费用,所以,俄征收这些商品关税是依据出口效益而定。其二是时间限制,根据俄联邦《海关税》的规定,出口关税征收到1996年1月1日为止。1998年8月俄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后,在国家财政日益恶化的压力下,为寻求新的资金来源,弥补国家预算亏空,1999年年初以来,俄政府颁布命令,开始对部分主要出口创汇产品征收临时出口关税,需缴纳出口关税的商品清单中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有色金属、木材、皮革料、大豆、油菜子、葵花子、某些食品等。

2.2.2

增值税

增值税政策的调整也分为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自1993年2月l日起,俄开始对进口商品征收增值税。针对不同的进口国别,俄实行以下两种增值税征收办法:对独联体国家的商品免征增值税;对非独联体国家的商品计征增值税。目前俄实行两种增值税税率:粮食、基本食品、原糖、野生果实、浆果、核桃、用于科技目的或生产饲料或制作药品的鱼粉、鱼和海产品、儿童用品等进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是10%;其他商品的增值税税率是20%。根据有关法律,进口商需两次支付增值税:首先是在办理商品进关手续时,要按商品的海关申报价值、进口关税和消费税的合计金额计征增值税;之后,在俄联邦境内加工和销售进口商品过程中的新增价值部分也要缴纳增值税。

针对出口增值税,根据出口地域的不同,俄实行两种增值税征收办法:一是对向非独联体国家出口的商品免征增值税。1996年这一优惠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凡与向非独联体国家出口商品相关的运输、装卸和换装等服务业务也予以免缴增值税。二是对向独联体国家出口的商品则按全额税率(20%)征收增值税。增值税先由买方支付,再由出口商负责上缴国家财政。1996年年底到1997年上半年,国家加强了对享受增值税优惠的出口商品的监督管理,规定出口商必须向税务监察部门提供由海关出具的书面证明,证明货物确系运往非独联体国家。

2.2.3

消费税

消费税政策的调整也分为进口消费税和出口消费税等。俄对进口商品征收消费税始自1993年2月l日。目前仅对酒类、香烟、汽油、首饰和小轿车等五大类进口商品征收消费税。无论从独联体国家还是从非独联体国家进口上述商品时,均缴纳消费税。消费税税率与关税税率一样,可以按从价(按商品海关申报价值的一定百分比)、从量(每一计量单位商品应缴纳多少欧洲货币单位)或复合(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办法征收。与增值税不同,进口商只需一次性支付消费税,即在办理商品过关手续时支付。在此之后,缴纳过消费税的商品在俄境内销售时,无需再次缴纳消费税。

出口消费税政策的调整根据贸易方式、商品品种和出口地区的不同,对消费税应税商品规定如下计征办法:一是通过易货合同的出口需缴纳消费税。二是向非独联体国家的出口(石油和天然气除外)免征消费税。三是向未加人独联体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主要指波罗的海三国)的出口,如以非自由兑换货币结算,免征消费税。四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均需缴纳消费税。石油、天然气的出口消费税税率由俄联邦政府的专项决议加以确定。根据不同产地的矿业地质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国家对不同的石油开采企业规定了不同的消费税税率。

2.2.4

其它调节措施

俄罗斯对部分进口商品实行许可证管理。迄今为止,商品进口到俄罗斯一直不受配额限制,许可证管理也只针对有限的商品。需接受许可证管理的进口商品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某些特殊商品,包括保护植物的化学产品、工业废料和译密码设备;第二类是需按俄总统和政府规定的特殊程序进口的商品、技术和科技信息,包括武器弹药、核材料、贵金属、宝石、麻醉剂、镇定剂、可用于制造武器装备的个别原材料和设备等。但按照保护国内市场的需要,俄逐步增加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种类:自1997年1月1日起,开始对食用酒精和伏特加酒的进口实行许可证管理;自1998年5月l日起,开始对彩电整机进口实行许可证管理;自1999年1月1日起,开始对烟草及其工业代用品的进口实行许可证管理。

针对出口商品,开展的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某些商品实行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目前俄对以下两类商品的出口实行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第一类主要指那些按照国际协议的规定应主动限制出口数量的商品,如纺织类半成品和成品、个别黑色金属制品、碳化硅等;第二类是某些特殊商品,包括野生动植物、药物原料、译密码设备、武器、核材料及其装置、贵金属及宝石、矿物学及古生物学的收藏资料、麻醉剂、镇定剂等。在实践中,出口配额的分配主要是通过招标或拍卖进行。配额如有剩余,也可通过实际出口业务加以分配。出口许可证由俄经贸部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负责发放。二是对出口商品进行海关估价。为了防止出口商低报出口价格、海外结余利润,自1996年12月起,俄规定对出口商品实行海关估价。确定关价格的基础是合同成交价即出口商品买方实际支付或应该支付的费用,此外,还应包括由买方承担的、但未包含在合同成交价内的费用,如中介费、代理费、包装费、知识产权使用费等。三是对加工服务贸易的出口进行管理。近年来,加工服务贸易(外国商人购买俄产原料后,不将其运出俄境,而是与俄企业签订加工合同,委托其对所购原料进行加工。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对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体制和政策进行分析之后,就需要对俄罗斯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和贸易国家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3.1

外贸商品结构

3.3.1

进口商品结构

俄罗斯进口商品结构自1990年以来变化相对稳定,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在进口商品中一直是占领首要地位的,其次是食品和农业原料。其他主要进口商品是木材和纸张纸浆制品、纺织品及纺织原料。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的商品大多为金属、宝石及其制品和矿产品。此外,俄罗斯相应增加了家用电器、家具的进口,同时还减少了服装鞋帽等纺织品和布匹的进口。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由于俄罗斯国内农产品生产规模大幅下降,农业原料和食品在俄罗斯进口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目前,进口食品占俄罗斯消费需求的近一半的比重,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进口食品的需求量的比重占到一半以上。这种状况严重的形象了俄罗斯经济发展响[6]。

另据相关统计,在俄罗斯进口额中占据非常重要位置的是大众消费品,份额约占20%一25%,但这其中大部分未列入官方统计之中的,换而言之是通过无组织贸易完成的。这就意味着大量国家税收的流失。总的来看,进口货在俄罗斯国内消费市场容量中占到50%以上的比重,这严重威胁到俄罗斯经济安全。不仅如此,另一个给俄罗斯的财政造成了重大损失的原始是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国家边界的“半透明”状况为其进口走私和假伪商品创造了极好的机会。1994年,俄罗斯农产品进口146.9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29.1%。2008年,农产品进口342.8亿美元,占比11.7%;2009年,农产品进口290.8亿美元,占比15.2%。1994年,俄罗斯燃料和矿产品进口34.9亿美元,占比6.9%;2008年,燃料和矿产品进口122.6亿美元,占比4.2%;2009年,燃料和矿产品进口73.1亿美元,占比3.8%。1994年,俄罗斯工业制成品进口322.1亿美元,占比63.8%;2008年,工业制成品进口2418.4亿美元,占比82.9%;2009年,工业制成品进口1531.1亿美元,占比79.8%。

1994年,俄罗斯钢铁进口5.82亿美元,占比1.2%;2008年进口85.40亿美元,占比2.9%;2009年进口44.90亿美元,占比2.3%。1994年,俄罗斯化工类产品进口45.18亿美元,占比7.2%;2008年进口270.09亿美元,占比9.3%;2009年进口224.48亿美元,占比11.7%。1994年,俄罗斯机械和运输设备进口116.49亿美元,占比23.1%;2008年进口1299.09亿美元,占比44.5%;2009年进口679.82亿美元,占比35.4%。1994年,俄罗斯纺织品进口6.97亿美元,占比1.4%。2008年进口55.12亿美元,占比1.9%;2009年进口35.25亿美元,占比1.8%。1994年,俄罗斯服装进口11.16亿美元,占比2.2%;2008年进口120.18亿美元,占比4.1%;2009年进口72.50亿美元,占比3.8%。

3.1.2

出口商品结构

以能源产品和生产性原料为主是俄罗斯出口商品的结构特点,能源产品和生产性原料所占据的出口总额比例始终保持在42%一47%左右。制造业产品包括深加工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所占比重甚少。而出口总额的比例大幅度的锐减的是交通工和具机器设备。俄罗斯作为世界市场基础性产品的最大供应者,生产的原料性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这种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虽然保障俄罗斯经济发展资金的同时,但使得其对外贸易及宏观经济对世界原料市场行情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大[7]。俄国内外专家则认为,这中医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对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的消极影响极大。俄政府也深刻地意识到调整现有的商品出口结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1994年,俄罗斯农产品出口36.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3%;2008年,农产品出口238.8亿美元,占比5.1%;2009年,农产品出口210.6亿美元,占比6.9%。1994年,俄罗斯燃料和矿产品出口342.3亿美元,占比50.7%;2008年,燃料和矿产品出口3417.2亿美元,占比72.5%;2009年,燃料和矿产品出口2093.9亿美元,占比69.0%。1994年,俄罗斯工业制成品出口223.2亿美元,占比33.0%;2008年,工业制成品出口923.0亿美元,占比19.6%;2009年,工业制成品出口639.0亿美元,占比21.1%。1994年,俄罗斯钢铁出口57.72亿美元,占比8.6%;2008年出口318.83亿美元,占比6.8%;2009年出口200.10亿美元,占比6.6%。1994年,俄罗斯化工类产品出口39.63亿美元,占比5.9%,1995年出口56.21亿美元,占比6.8%;12008年出口275.30亿美元,占比5.8%;2009年出口184.28亿美元,占比6.1%。1994年,俄罗斯机械和运输设备出口31.64亿美元,占比4.7%;2008年出口174.08亿美元,占比3.7%;2009年出口125.19亿美元,占比4.1%。1994年,俄罗斯纺织品出口6.17亿美元,占比0.9%;2008年出口4.8亿美元,占比0.1%;2009年出口4.33亿美元,占比0.14%。1994年,俄罗斯服装出口1.5亿美元,占比0.2%;2008年出口1.47亿美元,占比0.03%;2009年出口1.16亿美元,占比0.04%。

表1

俄罗斯1994年—2009年出口产品类型结构

年份

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出口比重(单位:%)

农产品

燃料和矿产品

工业制成品

农产品

燃料和矿产品

工业制成品

1994

36.05

342.29

223.18

5.34

50.68

33.04

1995

43.49

414.26

291.05

5.36

51.08

35.89

1996

68.47

500.15

247

7.73

56.45

27.88

1997

62.65

541.45

224.29

7.09

61.30

25.39

1998

62.5

414.39

257.53

8.35

55.34

34.39

1999

66.65

409.40

246.77

8.81

54.11

32.61

2000

75.27

704.17

248.09

7.13

66.71

23.50

2001

73.79

645.45

268.77

7.20

63.35

26.38

2002

87.29

670.40

264.03

8.14

62.48

24.61

2003

101.45

868.26

327.78

7.46

63.88

24.11

2004

115.30

1205.99

455.68

6.29

65.83

24.87

2005

144.64

1717.87

528.63

5.93

70.46

21.68

2006

173.61

2218.25

593.38

5.72

73.08

19.55

2007

236.11

2519.08

725.26

6.66

71.08

20.46

2008

238.78

3417.21

923.00

5.06

72.46

19.57

2009

210.56

2093.94

639.02

6.94

69.02

21.06

资料来源:北海居网站

3.2

贸易往来国家

俄罗斯主要进出口区域为欧盟(15国)、亚太经合组织和中东欧自由贸易区等。2006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对上述区域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94.9亿美元、127.1亿美元和72.9亿美元,在俄外贸进出口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3.2%、18.6%和10.7%。

俄罗斯在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荷兰、德国和意大利,其中荷兰是最大的贸易伙伴。2006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向荷兰出口65.1亿美元,自荷兰进口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9.9%和55.9%,俄荷贸易占俄对外贸易总额的10.3%。同期,俄对意大利和德国的出口额分别达到44.3亿美元和28.6亿美元,同比增长53.9%和31.5%。石油及其制品和有色金属产品是俄对上述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

在亚太国家中,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是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6年第一季度,俄自日本的进口额为13.4亿美元,同比增长达33.5%。2006年第一季度俄从韩国的进口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幅为81.7%,是俄主要贸易伙伴中进口增幅最大的国家。汽车及其配件,以及通讯设备是俄罗斯自日本和韩国进口的大宗商品。

乌克兰是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尽管年初俄乌天然气之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间贸易的正常发展,但在2006年第一季度,俄乌贸易仍然取得了较好业绩。俄对乌克兰的出口和进口分别达到24.1亿美元和6.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2%和13.4%。哈萨克斯坦是俄在独联体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季度俄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达到13.9亿美元,同比增长31.2%,进口6.8亿美元,同比下降14.5%。

根据俄联邦海关局2009年2月4日公布的数据,2008俄罗斯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主要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不大,中国仍为继德国和荷兰之后俄第三大贸易伙伴。

2008年俄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350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33.2%,实现外贸顺差2012亿美元(07年为1522亿美元)。其中,俄罗斯与远邻国家贸易额为628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4.5%,贸易顺差为1679亿美元(07年为1294亿美元);与独联体国家贸易额为106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9.0%,贸易顺差为333亿美元(07年为228亿美元)。

2008年俄外贸出口完成了468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3.0%。其中向远邻国家出口3982亿美元,同比增长33.1%;向独联体国家出口699亿美元,同比增长32.7%。2008年俄外贸进口完成266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3.6%。其中,从远邻国家进口2303亿美元,同比增长35.6%;从独联体国家进口36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2008年按俄与主要经济体贸易额比重统计的俄主要贸易伙伴排名为:

1、欧盟—占52.0%(07年为51.3%);

2、亚太经合组织—占20.4%(19.3%);

3、独联体—占14.5%(15.0%);

4、欧亚经济共同体—占8.2%(8.7%)。

2008年按双边贸易额统计的俄主要贸易伙伴(含独联体国家)排名为:

1、德国—673亿美元(是2007年的127.2%,下同);

2、荷兰—618亿美元(132.3%);

3、中国—559亿美元(138.6%,注:中国海关统计数字为568.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0%);

4、意大利—529亿美元(146.7%);

5、乌克兰—398亿美元(133.7%);

6、白俄罗斯—342亿美元(131.1%);

7、土耳其—338亿美元(149.0%);

8、日本—290亿美元(142.2%);

9、美国—273亿美元(153.2%);

10、波兰—272亿美元(151.8%);

11、英国--225亿美元(134.8%);

12、芬兰—224亿美元(142.1%)。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

在对外贸易发展以至于俄罗斯整体经济提升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至关重要的。普京总统执政以来,俄罗斯的外贸政策的制定的核心是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俄罗斯赞成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进程,并致力于以合理的条件加入世贸组织。具体来说,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可能促使以下积极的变化。

4.1

加入世贸组织是促进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虽然俄罗斯为加入WTO已作出了种种努力,但由于受国内外因素的制约,其加入WTO的道路仍不会一帆风顺。特别是西方国家不会轻易放宽俄罗斯加入WTO的条件。因为,在西方国家看来,“一个严峻的问题是,俄罗斯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WTO的规则要求商品价格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但受70年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的影响,俄罗斯要建立起市场经济不是一天、一年甚至十年能够完成的。”因此,俄加入WTO的谈判会有起有伏,时断时续,其加入WTO的道路仍然艰难而漫长。但是,俄积极要求加入WTO的决心不会改变,其加入WTO也是必然的。目前俄罗斯已经完成与美国的谈判,与欧盟的谈判也接近尾声,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俄罗斯将在2011年加入WTO。尽管俄加入WTO历程看来还有重重困难,但是俄罗斯具备条件一旦加入WTO,至少在两个方面会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其一,俄罗斯极其丰厚的能源以及在欧亚大陆的运载管道,特别是天然气资源,将形成俄独特的竞争优势;其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尚待开发的辽阔国内市场,以及随着国内形势的日益稳定,俄罗斯将成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加入WTO并摆脱传统计划体制和思维模式束缚的俄罗斯,经过若干年的奋争并不是没有可能重新跻身于世界强国。

尽管如此,有些国家还是担心俄罗斯加入WTO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之前,世界也有很多担忧,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全球的经济会崩溃,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是那么的便宜,但是过了10年之后我们会发现,正是因为中国加入了WTO,在国际上有了很大的竞争力,带动了国际上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将使其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得到改善,俄罗斯可以在一个更广阔的国际空间进行资源配置,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其次,加入WTO可以扩大商品出口的数量和种类,这将有助于吸引外国投资。长期来看,加入WTO将有助于改善俄罗斯经济的质量。第三,加入WTO有助于俄罗斯国内市场机制和产业发展趋于合理。目前俄罗斯国内市场,还存在着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无序的现象。一些不适当的贸易保护措施使俄罗斯国家行业亏损。加入WTO后,有利于国家内部经济部门健康有序的发展。

4.2

俄罗斯积极参与国际劳动分工体系

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确保原材料的生产相对低成本,特别是一些矿物原料具有世界意义;当前达到或超过世界级的工业科技的潜力;相对廉价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工业及运输业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可为投资者节约生产性开支;铁路运输连接欧洲和亚洲。在某种意义上讲,俄罗斯仍然占据国际服务市场的重要地位。一位代表的竞争优势,运输服务,空间技术和加工工业领域[10]。

第一,俄罗斯在运输服务市场的地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今天运输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测显示,21世纪初期的主要的商品流和筋肉流通将集中在“欧美远东”这一三角地带。俄罗斯则位于三角形中心位置,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客观上又起到了贯穿东西方国家的作用。然而,据有关统计显示,俄罗斯在1998年的东西方贸易中只占有约2-3%。从目前来看,以西伯利亚大铁路为基础,连接包括哈萨克斯坦、中国和蒙古在内的西欧、俄罗斯、朝鲜半岛、日本的国际运输大通道的方案已在拟议之中。所需投资总额约为158—160亿美元左右。以目前的局势来看,俄罗斯预计会在25年后收回对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投资。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国际过境运输的作用并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欧洲和亚太地区之间过境运输潜力的增长,国际运输价格降低以及运输周期的缩短将刺激区域间贸易的发展,俄罗斯由此而获得的收入指日可待。

第二,俄罗斯在航天技术市场上的地位。目前,在航天业方面,俄罗斯最富前景的领域是航天器的销售、为航天系统用户提供服务和有效负载导人太空服务。俄罗斯从航天技术市场主要部门所获得的收入,直到2009年达到了10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由现在的1.5%提高到5%—6%。这使俄罗斯在中期发展前景中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从远期发展的角度来看,2005—2015年,俄罗斯宇宙火箭工业从国际航天业务所获得的收入每年增长15%不是凭空想象。即便是在国际市场增势趋缓的情况下,到2015年俄罗斯每年所获得的收入也将达到约400亿美元,将会占世界市场容量的12%左右。

航天产业的具体项目的实施要求大量协作生产的参与,因此总体而言对整个民族工业都大有利弊。宇宙火箭工业中近80%的生产技术都具有普用性质,并可成功的用于其他经济部门。因此航天领域是世界贸易中科技含量最高,也是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第三,潜藏着巨大潜力的加工工业。俄罗斯工业家企业家联盟专家研究所常务副所长A·涅夏金在评论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的社会经济政策时提到,社会经济发展将依靠加工部门、以及创新技术和高科技来进行。事实上,俄罗斯在开发高科技产品加工和原材料深加工方面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如光电子、光学仪器、新技术材料、核技术、遥感设备、勘探石油和天然气中使用的大地测量设备、信息工具和激光技术以及航空、原子能、软件开发、造船工业等领域。在销路上,俄罗斯商品在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的一些国家具有竞争优势。俄罗斯开展的对外经贸合作,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其中最具有前景的方向之一就是加工工业,即开采加工俄罗斯的矿产、森林等原材料。通过这种合作途径可以大幅度的扩大俄罗斯的生产规模,提高俄罗斯生产的技术水平,优化出口,为俄罗斯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作为俄罗斯原材料重要基地的应该成为发挥加工业潜力的前沿阵地,地缘和资源优势为其利用国外资金发展加工业提供了先决条件。根据俄罗斯和西方独立鉴定人对投资成就率进行的研究表明,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具有中等投资潜力、风险适度。属于发展前景良好的地区之列。

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方式以居民人数来参与国际分工方式一不被接受,经济技术基础现代化是俄罗斯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以克服外债增长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还必须顾及国际市场上工业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将俄罗斯的高新技术领域与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相衔接,尤其是国内市场来适应国际市场的改组。只有这样,俄罗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立锥之地。

参考文献

[1]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23-226

[2]2002年俄罗斯数字快报.百度文库

[3]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资料.百度文库

[4]冯舜华.转轨国家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比较.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3).189-200

[5]张养志、王娟熔.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东欧中亚研究2009年(6).87-89

[6]杨青.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对外贸易状况及前景.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年(11).124-125

[7]普京将完成个人权力制度构建.解放日报,2004.3.14.

[8]2008年俄罗斯对外贸易情况统计资料.百度文库

[9]中国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2002至2009外贸数据大全

[10]2010年俄罗斯统计年鉴.百度文库

下载浅谈酒店客房与前厅经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酒店客房与前厅经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节 中国民间投资现状与发展前景

    第三节 中国民间投资现状与发展前景 编者按: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民间投资作为投资的一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位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

    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方法 5年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对开展包括预防、保健......

    充电桩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

    www.xiexiebang.com 境问题促使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环境恶化、雾霾多发,原因之一在于汽车尾气的排放,传统汽车业以石油为动力,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资源。发展清洁可再生......

    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摘 要 农村金融市场建设是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如何做好农村金融工作,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邮政储蓄银......

    南昌商业地产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 随着南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GDP的上涨,经济快速崛起,消费水涨船高,老 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而原有的商业业态已不能满足洪城百姓的需求。目前,南昌市商业......

    数字档案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湖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一、数字档案馆的概论 ............................... 1 1.数字档案馆的含义 ......................... 1 2.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

    中国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现状(一)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增长态势 中国的汽车物流业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随着整个汽车工业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大全

    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邮政储蓄银行社会调查报告 邮政储蓄银行是由原来的邮政储蓄变身而来,期间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发展历程。邮政储蓄是面向居民个人、依托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