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居委会管理办法
街道各委办站所、各城市社区居委会: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委会的管理,促进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社区工作者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街道和社区实际,制定《****城市社区居委会日常事务管理办法》。请执行。
2014年3月18日
****城市社区居委会日常事务管理办法
一、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引导居民依法行使权利和义务,整合社区资源,深化社区服务,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爱护公共财产,促进社区规范化建设。
2、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人口计生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医疗保健水平。
3、开展民事调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劳动就业、国防教育、双拥工作、公共卫生、城市管理、人口计生、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残疾人权益保护等工作,协助维护本社区的交通、通讯、消防等市政公共设施。
4、向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负责,并定期报告工作,努力完成其提出的各项任务。
5、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与辖区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开展共驻共建;筹措本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管理和维护集体资产。
6、发展社区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高居民文明素质。
7、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指导、管理社区养老、助残等服务机构,做好社区助残、帮困、济贫工作。
8、做好社区内的下岗失业、流动人口及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工作。
9、向办事处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并提出建议。
10、对本社区的物业管理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
二、居务公开制度
(一)居务公开内容:
1、社区居委会工作责任目标公开;
2、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居民事务干部代办内容公开;
3、财务公开;
4、计划生育工作公开;
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公开;
6、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对居民干部的评议情况公开;
7、驻社区指导员、干部代办员、驻社区民警联系方式、社区服务热线公开;
8、社区建设、征兵等重大事项公开;
9、廉租住房公开;
10、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事项公开;
11、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需公开的其他事项。
(二)居务公开的程序:
1、广泛听取和征集居民的意见,详细列出公开项目;
2、业务责任人负责审核整理,拿出明细的汇总情况,提供有关的资料依据等;
3、社区居委会审查确定公开的内容;
4、交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或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会议审核通过;
5、社区居委会指定专人张榜公布,公开内容存档备查;
6、接受群众的咨询监督,进行整改。
(三)居务公开时间和方式:公开的时间要及时,并应根据内容的性质、群众关心的程度,区别不同情况,确定公示时间,同时向居民解释相关问题。社区居委会要把有关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事务,如民政救济、计划生育、卫生费收支、社区财务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公开栏形式向社区成员公开。居务公开的保留时间除季度财务公开保留一个月外,一般保留
7天。
三、会议及重要事务报告制度
1、社区党组织会议:一般至少每月组织一次会议,突发事件可随时召开,研究社区重大事务,重大财务支出等,具体内容由社区党组织确定。
2、社区居委会专职干部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按时完成各项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学习党在各时期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结合工作实际,对每周工作进行总结布臵。
3、民主生活会:每半年召开一次,进行交心通气,沟通思想,增强团结,搞好工作。街道挂包领导、驻社区指导员应参加社区民主生活会,可邀请社区民警、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社区居民代表参加。
4、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向社区居民代表汇报工作,并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对社区居委会班子及成员进行测评。如遇紧急事件,可临时召集召开社区居民代表会议。
5、社区居委会组织活动(包括组织党员活动、基层干部活动、工会活动或与其他单位联办的活动等)应事先将活动时间、内容、地点和活动经费等相关事宜报告街道挂包党政领导,街道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6、社区居委会凡与外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应事先将合同报送街道挂包领导,由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签订,并有街道办事处备案。否则将追究居委会书记、主任和经办人员的责任。
7、各社区居委会要建立专用记录本,认真做好各类会
议活动记录。
四、公章使用和管理制度
1、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公章、财务章由街道办事处代理,用章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由社区负责人审核同意,并留底,代办员或当事人凭社区出具的公章使用审批单到街道服务中心办理相关业务。
2、凡接待前来盖章的居民群众,必须热情接待、询问,按照有关规定应由社区干部代办的,一律由社区干部代办,尽量方便居民群众。
3、特殊情况需借出公章的,需经分管领导批准,并登记备案。社区要指定专人管理,用完及时交回街道服务中心。
五、考勤、请销假制度
1、考勤制度: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作息时间。以居委会为单位做好考勤登记,每月出勤在岗情况上墙公布,并于次月5日之内将考勤情况报送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工作者的出勤情况由街道组织人员随机抽查,将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如在一年内被抽查到存在迟到、早退、无故缺勤等现象达两次以上者,将通报批评。
2、请假审批制度:二日以内的病假、事假,副主任、委员由居委会主任审批,书记、主任由街道挂包党政领导审批。三日(含三日)以上的病、事假和其他原因的请假,须持请假条和有关证明,经社区居委会主任和街道挂包党政领导签署意见后,报街道主要领导审批。对没有事先请假或请假未批,擅离职守的视同旷工。
六、社区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
(一)礼仪方面
1、接待来访群众要主动起立,热情问候、让座倒茶,不可心不在焉。
2、自我介绍,态度可亲,不冷眼相待。
3、站姿文雅,坐态自然,不随便摆腿和翘二郎腿。
4、接待群众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提倡使用下列语言:“您好”、“请进”、“请坐”、“请问您找谁”、“我帮您找一找”、“我帮您问一问”、“再见”、“请您走好”、“欢迎您有时间来”、“欢迎您给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5、接听电话做到语言热情、文明用词准确、简练。通话时应注意使用下列语言:“您好!我是****街道……社区居委会……,姓……,请问您……”。
(二)工作要求
1、保持安静,说话声音要适度,不喧哗。
2、办公桌用品要摆放合理,不摆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3、自觉维护环境卫生,随时清洁自己的办公区域,勤擦地面、桌面、窗户的玻璃,做到窗明桌净,保持办公室内的空气清晰和流畅。禁止随地吐痰和随意乱扔纸屑等废杂物。
4、文件和杂志的收放要整齐有序、完好无缺,要有专人负责。
5、上墙的规章制度和图表,文字要规范、正确、美观。
6、上班时间不擅自离岗、串岗或聊天,不看与工作无关的生活杂志或书籍。
7、上班时间不可在服务大厅吃零食。不可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
8、工作时间需要外出的必须向主任请假,经同意后方能离开工作岗位。
9、爱护社区的一切工作用具和设施设备,不得蓄意损坏、损耗社区财物。
10、着装应庄重、朴素、大方、干净,符合职业需要和工作场合的需要。
11、工作时间不穿背心、拖鞋,不光脚。不穿短、透、露、紧的服装,不着奇装异服,女同志不浓妆艳抹。不留长指甲,男同志的头发要勤修剪。
(三)接待要求
1、社区工作人员应服从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安排和调度,按时完成任务,不得无故拖延,不得无理拒绝接受工作任务。
2、办事热情、准确、及时,并将完整的记录和有关事项通报相关部门和领导。
3、禁止私自醉酒上班和工作时间饮酒。
4、言辞谨慎,不随便表态。
5、明确告知政策规定及相关问题处理的时限。
6、社区工作人员之间要团结协作,要有充分的“补位意识”。同事间不得挑拨是非,故意吵闹,粗言秽语,扰乱工作秩序。
7、有人来求助,即使与本社区无关,也同样热情接待,并尽力给予帮助。
七、社区服务工作规范
(一)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程序
1、接收资料:及时接受移交的企业退休人员资料。
2、核对社区,接管企业退休人员常年居住社区和户籍所在地是
否相符。
3、分类登记:按移交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权限分别登记台帐。
4、信息录入:录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档案和数据库。
5、管理服务:发放联系卡,实现与企业退休人员全面对接。
(二)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
1、发出通知:书面和电话通知、每年两次开展对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2、认证方式:采取定期登记、上门访问、健康查体、指纹采集等方法。
3、资格审查:检查本人身份证及退休证,确认领取资格,并登记认证情况。
4、反馈信息:经认证已失去领取养老金资格,上报社会保险经办。
(三)居民办理户籍迁移程序
需要办理户籍迁移的居民,首先到迁入地的社区居委会开具迁移信,填写居民入住调查表,再到派出所完成迁移。户籍迁移须提供以下材料:
1、房产证、土地证、契证原件;
2、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原件;
3、婚育状况证明(18-49周岁育龄妇女)。婚育状况证明主要内容如下:(1)迁入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2)迁入人的婚姻状况;(3)迁入人的计划生育情况;(4)有无收养、抱养子女;(5)已婚育龄妇女落实节育措施情况和计划生育管理情况。婚育证明须原户口所在地居委会(工作单位)和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签字盖章。
(四)计划生育办证程序
依法登记结婚,要求生育一孩的夫妻到所在单位或村(居)领取《生育一孩注册申请表》,并由夫妻双方分别填写,经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村(居)对其婚育情况审核属实
盖章后,交街道办事处计生办注册登记,发放《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办理《计划生育服务手册》须提供以下材料;(1)夫妻双方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2)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3)具有《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特殊情形之一的证明;(4)夫妻双方二寸合影照片一张。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应当在妊娠前到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办理《生育证》。办理时须提供以下材料和证件:(1)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申请书;(2)双方的结婚证、户口簿、身份证;(3)双方所在工作单位或者村民(居民)委员会出具本人婚育证明;(4)已收养子女的,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明;(5)具有《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特殊情形之一的证明;(6)再婚夫妇双方的婚育状况证明,再婚夫妇的历次离婚民事调解书或离婚协议书,离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7)医学死亡证明或公安部门的销户证明(因孩子死亡重批计划或再婚丧偶的必须要有此证明)。
(五)申请城市低保的条件及办理程序 <一>、申请城市低保的条件:
1、持有本区非农业户口。
2、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月纯收入低于我市当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3、上交材料前发邮件:申请人相片;住房现状及房产证或房屋租赁协议相片;家用电器等家庭财产相片;公示张贴相片。
<二>、需要材料:(填表不能有涂改)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暨审批表(一式三份)。
2、城市低保初保、续保家庭状况复核认定表(办事处一式三份)。
3、城市低保初保、续保家庭状况调查认定表(社区盖章一式三份)。
4、城市低保入户调查、张榜公示报告(社区、办事处盖章)。
5、街道办事处全员复核报告(办事处盖章)。
6、城市低保申请人诚信承诺书(一式两份,个人留存一份、上交民政局一份)。
7、低保申请公示表、复核公示表(社区盖章)
8、申请书。申请书内容包括:
①申请人及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收入情况。②已婚子女家庭收入情况。
③收入情况包括:工资、奖金、补贴、劳务收入;离退休费、下岗职工生活费及失业金收入;赡养费、抚(扶)养费收入;出租或者变卖家产收入;储蓄存款;其它收入。
④家庭财产情况。包括:房产、通讯器材、交通工具、家电、家俱等。
9、申请人及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首页、索引及个人单页)、身份证复印件。申请人照片一张,与审批表一致。
10、失业证、残疾证等复印件;住院病历首页复印件。
11、申请人及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家庭成员的家庭月平均收入证明。
12、申请人农村信用社存折复印件(2份)。
(六)申请农村低保的条件及需要材料 <一>、申请农村低保的条件
1、持有本区农业户口。
2、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生活常年困难且家庭年人均收入(包括赡养费)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700元。
3、上交材料前发邮件:申请人相片;住房现状及房产证或房屋租赁协议相片;家用电器等家庭财产相片;公示张贴相片。
<二>、需要材料
1、农村低保“一本通”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贴照片)。
2、低保初保、续保家庭状况复核认定表(办事处一式三份)。
3、低保初保、续保家庭状况调查认定表(社区盖章一式三份)。
4、农村低保入户调查、张榜公示报告(社区、办事处盖章)
5、街道办事处复核报告(办事处盖章)
6、农村低保申请人诚信承诺书(一式两份,本人及民政局各一份)。
7、低保申请公示表、复核公示表(社区盖章)
8、申请书。申请书详细说明家庭收入情况、致贫原因。
9、申请人及共同生活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首页、索引及各人单页)。
10、家庭成员收入证明。
11、残疾证或病历首页复印件。
12、申请人农村信用社存折复印件。
<三>、入户调查(1)社区居委会入户调查并出具入户调查报告。(2)社区居委会张榜公示。
<四>、复核。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情况进行认真复核,并出具复核报告。
<五>、审批。区民政局审批。
(七)申请大病医疗救助的条件及办理程序 <一>、大病医疗救助对象
1、农村五保对象。
2、城乡低保对象。
3、特别困难人员。特别困难人员是指住院费报销后余额在2万元以上的生活特别困难人员。
<二>、大病医疗救助病种
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癌症、血友病、艾滋病、尿毒症、肾移植、败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性精神疾病、肝硬化、脑梗塞、脑梗死、脑出血、肺结核、肺心病、心肌梗塞、I型糖尿病、唇腭裂、甲亢。
<三>、大病医疗救助申请时限
大病医疗救助申请时限为治病出院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若确实当年第四季度出院来不及提出大病医疗救助申请的,可放宽到下年度第一季度内补办申请手续。
<四>、大病医疗救助审批材料
1、大病医疗救助对象向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大病医疗救助书面申请。
2、身份证、户口复印件。
3、住院病历首页复印件。
4、住院医疗费收据原件或医疗费结算单原件。
5、农村信用社存折复印件。
2、村(居)委会提供材料。对大病医疗救助对象家庭收入情况和家庭实际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后,符合大病医疗救助条件的张榜公示,并出具调查、公示报告。
3、镇办提供材料。对大病医疗救助对象有关情况进行复核认定后,符合大病医疗救助条件的填写“大病医疗救助审批表”,完善单位负责人签字手续,并加盖单位公章。
4、区民政局接到镇办上报材料后,按季度审批大病医疗救助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资金拨付工作。
(八)申请社会临时救助的范围及需要材料 <一>、申请社会临时救助的范围(1)城市低保对象;(2)农村低保对象;
(3)其他低收入、生活困难人员遭遇突发变故造成困难; <二>、需要材料:
1、个人申请;(村、居委会盖章并签署意见)
2、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3、户口本复印件;(包括家庭成员复印件)
4、所需病例、困难材料证明或其他材料;
5、社会救助审批表填写要求:(1)呈报单位:填写呈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2)呈报事由:填写当事人的具体困难情况、原因;(3)镇办意见栏:由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街道办事处、公章和慈善分会印章,慈善负责人签字;
6、上报材料前,于村(居、社区)公示栏内公示五天,群众无异议的方可上报;
7、申报表应当用微机打印。
(九)廉租住房申请领取程序
1、户口簿索引个人单页、家庭成员身份证及复印件;
2、婚姻状况证明(或单身证明)及复印件;申请人及其他家庭成员住房情况证明;
3、申请人及其他家庭成员上年度收入证明;
4、低保、特困、失业、残疾等相关证件;
5、廉租住房补贴申请书;
6、廉租租赁协议书及所租住房屋房产证复印件。
八、****城市社区财务、资产管理办法
(一)财务管理制度
1、财务制度:社区居委会应当依法、合理组织收入,加强资金管理。各项支出应做到集体理财、民主管理、公开透明。社区各项收入支出应当使用规定的票据,严禁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或擅自抵顶债务。社区居委会日常支出300元以下的,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审核签字报销;300元以上的支出,社区居委会主任和街道挂包领导签字报销。严禁化整为零,欺瞒漏报。
2、财务收支公开公布制度:各社区居委会应于每季度公开一次财务收支情况,每年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上通报上年度收支情况,并张榜公布,留存影像资料,接受群众监督。
3、每年年底由街道组织人员对社区居委会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财务规定的社区居委会及个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给予处罚。
(二)社区资产管理制度
1、社区居委会所有办公、活动用房等集体资产都归属街道管理,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卖出、占用、出借,不得将集体资产为其他单位(个人)提供抵押和担保。
2、社区居委会房屋、车棚等出租必须经社区居委会成员集体讨论,并征求居民代表意见,可实行公开竞价。社区资产出租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合同条款等重要事项应经社区居委会集体讨论通过,并报街道代理服务中心备案。
3、社区居委会开展的经营性活动和社区建设事项,应事先将规划、意见、方案报街道挂包领导和分管领导,经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同意后,再进行合理的经营和建设。社区工程建设,应在街道分管领导的监督下,实行公开招投标。
第二篇: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办法
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办法
社区的财务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武政办[2001]258号文件精神,实行财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实行主任责任制,由社区报账,街道财务部门统一集中核算的管理方式。
第一条 社区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财务收支预算。社区的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由街道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二条 收支是指社区开展业务及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包括:上级拨款、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募捐收入、其他收入等。
第三条 支出是指社区为开展业务和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主要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加班费、社区环境创新、城市长效管理、社区纳凉、社区党建、社区日常办公经费、维修、小型购置费等。
第四条 街道财政所统一管理社区的财务核算工作。设置社区统管会计一名、资金会计一名;社区居委会设报账员一名。配备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社区报账员报街办事处备案。会计人员离职,必须依法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五条 社区的会计核算由街道财政所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建立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填报会计报表,各社区会计档案妥善保管。
第六条 街道财政部门和监察部门督促社区居委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和稽核等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岗位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第七条 社区的日常资金收支结算事物由本社区报账员负责。社区负责人应当保证报账员依法履行职责,并对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严禁私设“小金库”。
第八条 各社区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社区按规定取得的收入应及时足额记入本社区账户,不得以“白条”抵收,严禁坐收坐支。进入统管账户的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截留。
第九条 社区使用的收款票据必须到街道财政所统一领购,由社区报账员负责票据的领用,收费票据的发放实行“交旧换新”管理。收费票据由专人妥善保管。禁止自行印制使用规定外的票据收费。严禁各社区自行购买收费收据,各社区履行收费时必须开具收费收据,收费收据每本使用完后,报票据管理人员核算。
第十条 社区经费支付的程序,先由社区主任暂行同意列支,再报行社会事务科进行复核,然后由分管民政工作的副主任复核后,集中到财政所,经财政所稽核无误后,报办事处主任审批(每月集中审批一次)。
第十一条 实行支出凭证审核制度。社区所有财务支出凭证,必须经财政所进行审核,对下列支出凭证,会计人员不得接受入账,一律由有关人员自行负责。
无合法票据的,改变资金用途的,提高开支标准的,无明确合法合规资金来源的,经办人、证明人、社区负责人签字不全的,其他不符合会计规范的凭证等。
第十二条 街财政所应定期向各社区提供财务收支报表,社区有权核查和询问本社区会计事宜。财政所负责决算的编制工作。
第十三条 社区的财会人员应对社区资金的筹集与使用实行会计监督,对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有权向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 社区应建立由街办事处委派的人员和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财务监督小组有权参与社区财务计划的制定、审核、检查,监督财务收支、财务计划、财务制度的执行和物资管理、财务公开等情况。街办事处内审组每年不定期对社区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反财务管理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第十五条 社区应设立财务公开栏,于每季度末将本季度社区的收入和支出详细情况向社区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社区的预算执行情况要实行考核,并纳入目标责任制进行管理,作为考评社区主要负责人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篇:近年来江苏城市居委会的发展
社区管理学
近年来江苏城市居委会的发展 【摘要】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世纪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精神,结合江苏省实际,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以加强江苏各市社区及居委会建设。
十七大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放在现代化建设格局的重要位置,而社会建设的落脚点正是社区建设。为此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目标。江苏省政府根据现代人民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长的特点,在紧抓十七大核心思想,与时俱进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为江苏人民在网上提供管理和服务,使网络成为百姓通达民意、排解民忧的新平台。
【关键词】网络服务;自治组织;社区组织体系;管理与服务;完善;居民素质;网上监督
【正文】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高度重视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包括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四项制度之一,把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这对进一步推动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建设,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一、十七大之前江苏省城市居委会的发展
江苏省在十六大召开以后认为社区居委会要依法充分发挥自治组织作用。社区居委会要在区(市)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突出社区管理和服务这两个重点,积极开展社区工作。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意愿,一切从居民的利益出发,认真做好社区工作,并接受居民的监督。要倡导“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风尚,通过制定社区居民自治章程,明确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权利和义务,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社区建设的生机和活力。社区居民自治管理和各项活动,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1]
社区居委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我市融入两个率先、实现快速崛起的目标要求,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巩固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以社区居委会为重点,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
社区居委会建设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服务社区;扩大民主,依法自治;资源共享,广泛参与;科学规范,管理有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社区居委会建设的工作目标: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
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整合社区资源,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二)依法界定社区居委会职责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其职责是:草拟社区居民自治章程;执行居民代表会议决定;宣传宪法、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维护社区居民合法权益,教育社区居民履行法律义务;动员、组织社区成员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推动社区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社区服务业的发展;监督、评议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指导、监督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指导、管理社区内的老年服务设施;向政府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2]。同时协助政府做好以下工作:困难居民的帮扶救济;低保金、优抚金、退休金的发放;社区就业、再就业服务;邻里纠纷的调解;社区绿化管理、环保环卫和市容监督;流动人口管理;刑满劳教人员的回归帮教;社区治保组织建设和群防群治工作;青年入伍政审,以及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权益保障、老龄、双拥和精神文明创建等项工作。
(三)理顺关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一是理顺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镇)的关系。街道办事处(镇)对辖区内的社区建设负有规划、指导、协调的职责。社区居委会应当在街道办事处(镇)的指导与支持下,根据本社区居民的愿望和要求,开展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组织发动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同时做好政府交给的相关工作。街道办事处(镇)要支持社区居委会依法开展自治工作,赋予社区居委会决策权、财务自主权,调动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积极性。今后,街道(镇)不得对社区居委会下达经济创收指标和收取任何管理费用。
二是理顺社区居委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3]。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面向社区、服务社区,主动接受社区对部门工作的评议和监督。凡属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应由街道办事处(镇)统一协调安排。要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在布置工作任务的同时,适当补助工作经费,支持社区实行有偿服务。
三是理顺社区居委会与驻区单位的关系[3]。驻社区内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作为社区的组成部分,要尊重与支持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支持和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条件的单位要提供内部设施,用于社区服务。社区居委会要主动听取驻区单位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通过建立社区联席会议等形式,与驻区单位共同商讨社区工作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以及社区重大活动等,发挥社区资源整合优势,为驻区单位提供相应服务。
四是理顺社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关系。社区居委会是社区成员的法定代表,在支持、协调社区内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及中介服务机构为居民开展服务的同时,行使指导、监督的职能,以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及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支持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主动接受社区居委会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规范经营行为,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二、十七大以来江苏省城市居委会的发展
(一)建立了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江苏基本建立了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建为核心、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民间服务组织为补充的立体式的社区发展道路,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江苏普遍建立。
(二)形成了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
在江苏,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体系普遍建立。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主体地位初步确立,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协商议事会议制度基本建立,各类专门委员会依法产生;各种群团组织向社区延伸,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广泛建立。这些组织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社区组织体系。[5]
(三)社区居委会工作者的结构得到优化
通过积极培养和选拔,社区居委会成员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均比以前有大幅度提高,平均年龄有较大程度下降,使社区工作者的结构得到优化,大大提高了社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形成了多元化的社区服务网络
江苏普遍形成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社区服务的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层次不断提高。自助服务日益普及;便民利民服务也已经规范化和市场化;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科技文化普及等服务正在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服务需求;探索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路子,提高了社区服务的质量和层次。
(五)社区自治能力得到加强
江苏省已经做到了还权、赋权于社区,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属性正在部分地区逐渐回归,极大调动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积极性。江苏许多地方通过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创造出诸如直接选举居委会成员、志愿服务、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社区人民联络员、居民公决、社区论
坛、民情信息站等多种民主自治管理的新形式和新途径,大大拓宽了居民参与的空间,提高了居民的自治能力和水平,初步形成社区自治体制。
三、江苏省城市居委会的新发展——“网上居委会”
社会管理新平台
2012年9月,镇江市42个社区开通“网上居委会”,让社区干部成为网络版主,把社区事务和文体活动搬上网络。“网上居委会”服务社区居民,化解民怨纠纷,为社会管理、社区自治创建了新平台。
“‘网上居委会’发布信息更及时、工作人员和居民互动更便捷。”四牌楼街道工作委员会党工委书记王永平说,“公开的网络平台不仅服务社区居民,还有利于社区政务公开,有效监督工作人员工作状态,这对于构建和谐社区意义重大。”
有问题找版主
“网上的问题多了,居民上门的次数少了”,“居委会工作时间是大多数居民的工作时间,‘网上居委会’开通后,社区居民可以在‘八小时工作’以外的时间咨询政策、反映情况。
根据要求,对居民发表的意见、建议和投诉,版主要在发帖3小时以内初步回应,问题和意见类投诉需在5个工作日内正式答复。对需要延长办理的帖子,须在7个工作日内解释说明。正是因为“网上居委会”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镇江市社区居民中流传着“有问题找版主的”的网络流行语。
“网上居委会”还是一个互相监督的平台。网络作为公共平台,一举一动都会在众目睽睽之下,“网上居委会”让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百姓更加自律。社区工作人员工作起来不敢有丝毫马虎大意,社区居民也更遵守公德。
从江苏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看,近年在社区体制、机制创新上,组织建设上,内涵和外延的建设上以及在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社区体制的建立,强化了城市基层微观管理和服务,为企业转制、社会转型、政府转变职能搭建了承接平台,有效发挥了稳定社会的基础性作用、维护民生的保障作用、惠及居民的服务作用和提高居民素质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议社区服务、居委会、老年人三者关系[A];江苏老年社区服务——学习贯彻老年法暨老年社区服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王剑敏;市民社会视角下苏南城市社区政治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张梅;苏南三市城市文明社区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林秀瑜;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王曼;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2008年
第四篇: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调研
近年来,XX市XX区随着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城市社区数量剧增,截止目前,全区已有城市社区居委会XX个,社区居民人数约XX万户、XX万人,与20XX年社区体制改革时相比,社区居委会增加了X个,社区居民增加了近X万户、约XX万人。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不断
推进,社区居委会成了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最前沿、最直接、最广泛、最有效的基层社区自治组织。为此,无论是在组织保障机制、工作人员配备及福利待遇,还是在社区服务管理和活动等综合用房建设、工作经费保障力度,还是为社区居委会营造良好工作和社会环境上,XX区委、区政府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先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推进社区居委会建设,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了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健康发展。
一、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保障有力、使用规范
早在20XX年11月,XX区的《区委常委会议纪要》就明确了社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相关意见,规定城市社区工作经费每年按社区住户(含居住一年以上外来居民)每百户1万元标准核拨,其中,经济基础较好的街道(乡镇)区级财政承担50%,差一些的区级财政承担70%。20XX年起,该标准提高到每百户XX万元,以后每年递增5%。
按照这一标准,到20XX年,全区社区工作经费达到XX万元,最少的仅有500多户居民的穿山社区居委会也有XX万元。社区居委会正常工作经费构成一般有:工资、奖金、社保、节日补贴,办公费用,培训考察费、宣传和文体活动,社会组织扶持,平安、生态、文明等社区创建等。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街道(镇)统一管理,即统一预算、统一划拨、统一会计代理。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和福利待遇情况
自20XX年11月《区委常委会议纪要》下发之后,全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月工资统一调整到X元,年终奖金为XX元,社区居委会主任系数为1.5,副主任系数为1.3。20XX年7月开始执行XX市统一标准。20XX年起加大了社区工作人员激励机制:一是评先推优。每年评选一次“优秀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获得者按照全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年平均收入15%左右的额度,发放一次性奖金。每三年评选一次“模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获得者从评定的次月起三年内,任职期间参照上区社平工资50%左右的标准,每月享受岗位补贴。二是选拔担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任期一般为三年,任期内按照上区社平工资150%左右的额度,按月享受岗位补贴。
按照省里有关规定,目前我区有3个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未达到5人以上。原因是社区居民人数少,分别在500户至1000户以内,但符合每300户配备1名专职社工要求。
三、社区居委会工作服务用房情况
早在20XX年,我区就在全国率先制订完成了城市社区布局规划,并一直在实施和完善着这一规划。按照该规划,我区城市社区居委会服务管理和活动等综合用房面积按社区人口数配置,即每百户30平方米,20XX年以来提高到每百户40平方米。如果按人口数配置未达到1000平方米的,就按1000平方米配置。目前,全区37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服务管理和活动等综合用房面积平均已达到1400平方米。
四、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情况
自200XX年6月北仑区委办公室印发《北仑区社区政府工作申报准入试行办法》的通知后,我区对政府公共服务项目采取申报、核准制度,具体由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审核事宜。然而,几年来试图通过“堵”的办法来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的做法,只是治标的多,治本的少,收效甚微,且随着政府工作的重心下移,不知不觉中,有很多部门把政府的一些工作直接延伸到了社区,造成社区居委会负担越减反而越重。
实施准入制度的难点主要有三点:
1.工作协调难。政府的很多部门大多因为工作任务或目标,纷纷将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街道或社区,尽管其性质是公共服务,利在社区居民,但实施的过程却依靠社区居委会。而街道这级层面因顾忌工作考核,即便有心为社区减负,也无可奈何。更何况有些工作达到了某种目标,就能评先进和加分,如一些创建达标活动等。鉴于这种情况,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处的尴尬地位不言而喻。
2.走程序嫌麻烦。按照《北仑区社区政府工作申报准入试行办法》规定,申请单位根据有关文件资料向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并写明申请事项、时间、配套的工作人员以及下放的相应权利(包括划拨的工作经费)等,由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并提交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经审批同意后,由申请单位持审批表与社区所在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联
系,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指导社区居委会按照要求落实。这样一来,一是申请单位嫌时间长,影响工作进度,况且有的事项属于创新性工作,可能拿不出文件依据;二是如果认真参照执行,申请单位就得制订工作方案,落实经费和工作人员等,缺少了灵活性和自由度;三是提交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在时间上的确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难以在时间上自主安排工作。
3.观念上的差异。传统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不少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方法的习惯性和机械性,加上潜意识里没能正确对待社区居委会的减负工作,有的甚至误认为社区居委会用政府财政,理应当为政府办事,忽视了居委会的自治属性。
对此,近年来我区采用了变“堵”为“疏”,堵疏结合的办法,为社区居委会减负。首先,通过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了一大批涉足居民日常生活的文体活动、居家养老、卫生教育、治安保洁等社会组织,为社区居委会减负提供人力、智力等条件。
其次,堵疏结合,有理、有节、有序承接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堵,区民政局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牵头协调部门,仍理直气壮地为维护社区居委会的自主权而呼吁,为社区减负而坚持政策把关着政府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审核和协调。疏,即梳理政府和居委会的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的众多事项,明确哪些是社区社会组织能做和不能做的,框定了社区社会组织承担社区公共服务的主要事项,和在居民自治上承接联系居民和承载政府、居委会职能的辅助性工作,做到社区社会组织不越位,社区居委会也不错位。
第三,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社区居委会正确对待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在尽心工作,尽力而为的基础上,区别什么事该主动做,什么事该配合做,什么事转交给社会组织做,什么事可以婉转拒绝。把更多的精力致力于社区居民自治上。
五、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完善撤村建居社区的社区服务管理
近年来,北仑区在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上着重探索了社区化党建促居委会自身建设、区域化共建促社区自治的做法,今后将尝试着进行社区专职社工的管理探索,厘清专职社工与居委会的关系,促使社区居委会事务与政府公共服务事项的明确区分,改变目前什么事情都冠以“社区”的现象,清晰专职社工身份。
在完善撤村建居社区的社区服务管理上,我区的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社区居委会班子建设。通过依法程序,把具有农村管理工作经验的撤迁村干部选拔到社区居委会中担任主角,同时抽调优秀的城市社区专职社工充实其中,形成一个既有农村工作经验,又有城市社区建设理念的管理服务班子。二是提前介入。在拆迁居民未搬入社区前,充分做好相关的服务准备,让拆迁安置的居民一进入社区就能感受到社区温馨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管理。三是强化服务。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服务功能,在开展“四个面向”服务的同时,增加符合农民特点的服务项目,在居民的家政、就医、求学、婚育等综合服务上力求及时、方便、高效,同时开展就业培训和中介服务,想方设法提高失土农民劳动技能,形成社区再就业工程一条龙服务。四是组建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吸引和凝聚居民,增加亲和力、归属感,逐步缩短农民与居民的距离。
六、社会工作在社区建设中的运用
目前,我区社会工作主要运用在扶贫帮困、居家养老、社区矫正、矛盾调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健身活动等方面。除了政府主导的扶贫帮困上有较为完善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相应政策外,以社会组织为骨干的服务活动也有自成体系的相应制度,而且一部分社区服务项目政府也有“出钱买服务”的支出。此外,区民政局还在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上也有一些“项目补助”政策,即每年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拿出100万元予以资助。
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以为民解困和助人自助为宗旨,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的助人服务活动。主要是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刑释归正、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它对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社会工作状况而言,要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认为至少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
一是要不断强化政府主导举措,建立健全或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服务机构,并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机制。
二是为社会组织的脱颖而出提供政策支持,如资金扶助、财税支持、行业准入等。
三是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为社会工作者的健康成长提供各种便利和条件。同时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呵护社会工作者在自律、勤勉的基础上有个茁壮成长的社会环境。
七、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相得益彰
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从社区建设工作理念出发,广义地说,在社区内居住的居民都可视作社区居民,那么,小区业主自然便是社区居民。而业主是指房屋物业的产权人,他具备房屋的使用权、所有权,因此,居住在小区内的居民不一定是业主。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自治中的主体,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理当担当起组织、指导、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创设和工作。近年来,我区的主要做法有二个:
1.构建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的指导、服务、监督体系。小区业主委员会的组建,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所在地街道(乡镇)社区办和区物业企业管理部门配合或协调,业主委员会运作期间由社区居委会给予业务指导。当物业企业与小区业主委员会发生矛盾或难以达到一致意见时,社区居委会就予以协调。当然,平常更多的是指导和监督,尽最大努力确保两者和谐相处,避免有矛盾萌芽。
2.建立物业服务管理协调组织。如新碶街道芝兰社区成立了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协调小组,其成员均为各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主任和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该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负责协调小区服务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如何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措施和办法。
在老小区物业管理上,我区虽有个别业主自治案例,但总体情况不很理想。往往是开始较为有效,但未能持续,主要原因是未能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单凭一腔热情难以为继。而“准物业管理”似乎更为有效。比较典型的是新碶街道办事处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实行的“准物业管理”模式:
新碶街道共有小区143个,其中,1999年以前的老小区有80多个,建筑面积达112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这些老小区,一是规划“先天不足”,建筑年代久远、房屋陈旧、硬件基础设施缺乏;二是居民物业消费意识不强;三是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较差,个别物业企业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前些年,街道办事处都是委托营利性物业服务企业代行管理,而且每年都有100多万元经费补助,但收效甚差,居民怨声载道。2008年起,街道办事处另辟蹊径,向非营利性组织——新碶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购买服务,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承接无物业小区的初级物业管理。
街道财政每年把原先的补助经费给社区服务中心,由社区服务中心接管40个无物业小区,共计115幢房子1870户居民的基本保洁、保绿服务。而小区的房屋维修,规定了业主个人部分由业主自负,公共部分由共有人共同出资,特殊情况由服务中心向街道办事处申请适当补助。小区的保安由街道办事处以定额定编、奖金与业绩挂钩方式实行治安工作承包责任制,将全街道无物业管理小区,设定一定的奖金总额,发包给4名治安承包人,并落实了巡逻队员,全天候对无物业小区进行不定时巡逻,每年年底对小区的发案率进行统计,以此考核小区的治安管理情况,兑现考核奖金。
针对老小区基础设施陈旧的实际,服务中心采取项目申报的方式,向街道财政争取资金补助,为老小区提供即时性物业维护保养,包括清洗居民楼污水管道,清理化粪池、污水井,疏通和维修居民家马桶、浴缸、地漏、池盆等,检查、维护、安装照明电线路,房屋补漏、维修,等等。在解决了多年来积压下来的各种问题之后,社区服务中心努力在用工管理、细化服务、集约资源上做文章,经过3年的运行,效果较为理想:一方面,因为服务中心的非营利性,消除了居民“被赚钱”嫌疑,另一方面,服务中心从居民日常生活琐事中做起,热情周到的服务管理,基本解决了无物业小区赃、乱、差问题,得到了很多业主的认同和好评。目前,每月10元的保洁、保绿资金缴费率达到90%以上。这种政府扶持、社会组织运作的方式,不失为当前破解无物业小区服务管理难点的有效办法。
第五篇: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2003-10-21 15:44:4121cn房产频道 『文章内容彩信发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第62号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已于1997年12月18日经第八次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 发布,自 1998年1月 1 日起施行。
部长 侯捷
1997年12月23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燃气管理,维护燃气供应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规 范燃气市场,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提高环境质量, 促进燃气事业的发展,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燃气的规划、建设、经营、器具的生产、销售 和燃气的使用及安全管理。
第三条城市燃气的发展应当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因地制宜、合理 利用能源,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燃气管理工作。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燃气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燃气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 市燃气的科学技木水平。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规划,城建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 划编制本地区燃气发展规划。
城市燃气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以及经营网点的布局要符合城市燃气发展 规划,并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七条城市燃气建设资金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政府投资、集 资、国内外贷款,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
第八条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 单位承担,并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木标准和规范。
禁止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燃气工程设计、施工任务。
第九条 住宅小区内的燃气工程施工可以由负责小区施工的具有相应资质的 单位承担。
民用建筑的燃气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燃气表的安装要符合规范,兼顾室内美观,方便用户。
第十条燃气工程施工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
第十一条燃气工程竣工后,应当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 验收;末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在燃气设施的地面和地下规定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修建建
筑物、构筑物,禁止堆放物品和挖坑取土等危害供气设施安全的活动。第十三条确需改动燃气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县级以上地方入民政 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改动燃气设施所发生 的费用中建设单位负担。
第十四条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时,应当依照城市燃气发展规划,配套建设燃气设施。
高层住宅应当安装燃气管道配套设施。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挠经批准的公共管道燃气工 程项目的施工安装。
第三章 城市燃气经营
第十六条用管道供应城市燃气的,实行区域性统一经营。瓶装燃气可以 多家经营。
第十七条燃气供应企业,必须经资质审查合格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 记注册,方可从事经营活动。资质审查办法按《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资质管 理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燃气供应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燃气的气质和压力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安全稳定供气,不得无故停止供气;
(二)禁止向无《城市燃气企业资质证书》的单位提供经营性气源;
(三)不得强制用户到指定的地点购买指定的燃气器具;
(四)禁止使用超过检验期限和检验不合格的钢瓶;
(五)禁止用槽车直接向钢瓶充装液化石油气;
(六)其他应当遵守的规定。
第十九条燃气供应企业和燃气用具安装,维修单位的职工应当实行持证 上岗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燃气供应企业及分销站点需要变更、停业、歇业、分立或者合 并的,必须提前30日向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 施。
第二十一条燃气价格的确定和调整,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 物价部门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四章城市燃气器具
第二十二条燃气器具的生产实行产品生产许可或安全质量认证制度。燃 气器具必须取得国家燃气器具产品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质量认证后,方可生产。第二十三条燃气器具必须经销售地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检测机 构的气源适配性检测,符合销售地燃气使用要求,颁发准销证后方可销售。取得准销证的产品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列入当地<<燃气器具销售目录>>,并向用户公布。
第二十四条燃气器具安装、维修单位,必须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资 质审核合格,方可从事燃气器具的安装、维修业务。
第二十五条燃气器具生产,经营企业在销售地必须有产品售后维修保证措 施。
第五章 城市燃气使用
第二十六条燃气供应企业应当建立燃气用户档案,与用户签订供气用气 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七条燃气用户未经燃气供应企业批准,不得擅自接通管道使用燃 气或者改变燃气使用性质,变更地址和名称。
第二十八条燃气计量应当采用符合国家计置标准的燃气计量装置,按规 定定期进行校验。
第二十九条燃气用户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燃气;
(二)禁止盗用或者转供燃气;
(三)禁止对液化石油气钢瓶加热;
(四)禁止倒灌瓶装气和倾倒残液。残液由燃气供应企业负责倾倒;
(五)禁止擅自改换钢瓶检验标记;
(六)禁止自行拆卸、安装、改装燃气计量器具和燃气设施等;
(七)以管道燃气为燃料的热水器、空调等设备,必须报经燃气供应企业 同意,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安装。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条燃气用户应当按时交纳气费。逾期不交的,燃气供应企业可以 从逾期之日向不交纳气费的用户收取应交燃气费的3%. ̄1%的滞纳金,情节严 重的,可以中止对其供气。
第三十一条燃气用户有权就燃气经营的收费和服务向燃气供应企业查询,对不符合服务或收费标准的,可以向其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第六章城市燃气安全
第三十二条燃气供应企业必须建立安全检查、维修维护,事故抢修等制 度,及时报告、排除、处理燃气设施故障和事故,确保正常供气。
第三十三条燃气供应企业必须向社会公布抢修电话,设置专职抢修队 伍,配备防护用品,车辆器材,通讯设备等。
燃气供应企业应当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制度,发现燃气设施事故或接到燃 气设施事故报告时,应当立即组织抢修,抢险。,第三十四条燃气供应企业必须制定有关安全使用规则,宣传安全使用常 识,对用户进行安全使用燃气的指导。
第三十五条燃气供应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重要的燃气设施所在地 设置统一,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专职人员进行巡回检查。
严禁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毁坏燃气设施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三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燃气泄漏或者燃气dl起的中毒,火灾爆 炸等事故,有义务通知燃气供应企业以及消防等部门。
发生燃气事故后,燃气供应企业应当立即向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重大燃气事故要及时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七条对燃气事故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发生重大燃气事故,应当在事故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中城市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消防,劳动等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 调查处理。
第三十八条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燃气事故保险制度。第三十九条除消防等紧急情况外,未经燃气供应企业同意,任何人不得 开启或者关闭燃气管道上的公共阀门。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责令停止设计、施工、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已 经取得设计、施工资质证书,情节严重的,提请原发证机关吊销设计、施工 资质证书:
(一)末取得设计,施工资质或者未按照资历等级承担城市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任务的;
(二)未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设计、施工的。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十七 条、第二十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 行为,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城市建
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停止销售,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 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 条第(三)、(四)、(五)、(六)、(七)项、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并可处以5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五条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 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城市燃气是指人工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燃料的总称。
(二)燃气供应企业是指燃气生产、储运、输配、供应的企业。
(三)燃气设施是指燃气生产,储运、输配、供应的各种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四)燃气器具包括燃气灶具,公用燃气炊事器具、燃气烘烤器具,燃气 热水、开水器具、燃气取暖器具,燃气交通运输工具、燃气冷暖机,燃 气计量器具、钢瓶、调压器等。
第四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 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