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08:2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秦皇岛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秦皇岛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第一篇:秦皇岛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秦皇岛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供热的建设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建设部《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城市区域锅炉供热管理办法》、《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和《河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城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城区范围内的各类型的供热设施建设,供热生产、经营与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热包括:

(一)热电联产、区域锅炉集中供热;

(二)各类燃煤、燃油、燃气及电力锅炉为热源的联片供热、分散型供热;

(三)热交换制冷、空调、生活及经营性热水、蒸汽供应等。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供热单位,是指自己生产或使用外单位的蒸汽、热水从事供热经营及为本单位、职工供热的单位。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热用户是指消耗热能的单位或个人。

第六条 凡在本市从事供热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监理;从事供热生产、经营;从事供热专用设备、附件、材料的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七条 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是城市集中供热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集中供热工作。市人民政府供热办公室是城市供热的管理部门,负责城市供热规划;供热项目建设的审批与管理;新装、增容锅炉的审批;供热行业、产业及资质管理工作。

第八条 各级城建、规划、环保、劳动、房产、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积极配合、协调搞好城市供热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 供热设施审批建设与管理

第九条 城市供热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供热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 供热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方案、施工设计必须经市供热管理部门审定,城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建设,具有供热专业资质的方可承接与资质相应的设计与施工。凡未经供热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供热项目,相关的职能部门不予办理有关的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物须采暖的应纳入集中供热,集中供热规划区域内不准新建、扩建、改建燃煤锅炉,暂无法接入集中供热热网的,由市供热管理部门统筹安排临时供热。

第十二条 对应纳入集中供热热网的工程项目,经市供热管理部门审定,由用户向供热单位办理入网手续及有关事宜,并严格按规定交纳入网建设费。

超出集中供热范围的供热项目建设应符合城市供热规划,由项目建设单位向市供热管理部门申报。

第十三条 新装、增容、更新改造各类燃煤、燃油、燃气、电力锅炉经市供热管理部门审批后,应履行土地规划、环保、安全监察、节能、消防等审批手续。严格限制4.2MW以下锅炉的建设。

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供热项目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城市供热规划的;

(二)规划、设计与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不符的;

(三)选用的供热专用设备、材料未经审查批准或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第十四条 集中供热入网建设费标准、向受益单位集资标准,由市供热管理部门提出方案,经市物价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任何单位、部门不准擅自制定标准收取建设费。对热网用户申请拆除、恢复室内采暖设施,供热单位只收取工本费,不准重复收取入网费。

第十五条 锅炉及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建设必须达到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合理,符合国家的节能、环保、安全规定、规范及使用要求。

(一)选用的专用设备、材料必须是性能可靠的省以上优质产品;

(二)热网设计应采用地下直埋敷设,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规程、标准的要求,应配置检测、调节与控制部件,确保热网的节能。城市街区原有架空管线应逐步改为直埋敷设。

第十六条 新建住宅其室内采暖设施必须实行分户供暖的循环方式,入户前必须配置锁闭装 置,并逐步实现以表计量。

第十七条 热网等隐蔽工程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规程进行施工,有关部门应履行现场监检、验收程序。

第十八条 供热工程竣工后,市供热管理部门会同质检等部门共同参加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经安全监察等部门办理投运使用证方可投入使用,并及时完善竣工资料、图纸,并向有关部门办理移交、归档;对验收不合格的,质检等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章 行业管理

第十九条 供热管理部门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对用于工业生产的蒸汽锅炉实施登记、备案管理,不列入资质管理范围,对非工业生产的各类型供热实施行业管理。凡具备各类锅炉热源或从事供热生产、经营的单位均为供热行业管理范围,应向市供热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第二十条 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应向市供热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城市集中供热企业资质证书》:

(一)具备锅炉及其它热源并从事供热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原有容量为1.4MW(兆瓦)以上锅炉热源,为本单位内部自用自管的;

(三)不具备热源,有经营供热、收费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 取得《城市集中供热企业资质证书》的供热生产、经营单位须向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方可从事供热生产、经营。

第二十二条 市供热管理部门的稽查人员对供热单位及用户实施执法检查时须出示《行政执法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执行公务。

第二十三条 集中供热设施属城市公用设施,属于国有资产,供热单位应按规定提取设施折旧费,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及更新设备所需资金。

第四章 供热及用热管理

第二十四条 供热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用户室内采暖温度标准(18℃±2℃不低于16℃),科学的组织生产运行,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热,要设定用户室温检测点,定期检测,确保年度平均用户室温合格率不低于98%。

第二十五条 热电联网集中供热和其它各类型的供热设施要按产权归属,负责各自的维修、调试、大修、更新改造。

第二十六条 新建、扩建、改建及原有住宅楼等建筑物并入集中供热热网前,由市供热管理部门按国家有关标准对其设备、设施组织检验、验收。

(一)对自行维修、改造后的管网、室内采暖设施须经一个采暖期试运行,合格后可办理移交管理。

(二)对设计不合理,设备、材料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的由入网单位进行改造或更换。

(三)对不具备管理、维修能力的用户,可委托集中供热单位或其它符合资质的单位进行有偿代管代修其供热设施。

第二十七条 供热单位与热用户应按合同法的规定签订供热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依法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 热用户应按规定标准缴纳热费。

(一)对缴费确有困难的热用户经申请、批准后可拆除部分室内采暖设施,供热单位不承诺室内温度标准。

(二)对不缴纳热费和欠费的用户,供热单位视情节有权采取措施停止供热,直至通过法律程序追缴热费,也可通过司法机关协助拆除室内供热设施。

(三)热用户中途变更时,应到供热单位办理用户变更过户手续并缴清热费。无供热单位手续,房产部门不予办理房产交易、过户手续。

(四)用户室温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经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检测、核实,属供热单位责任的应在3日内负责处理、达标,因特殊原因暂无法处理的,供热单位应向用户签发手续并应酌情退费或减免热费。

(五)新建建筑物极其供热设施因设计、质量等原因导致用户室温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全部责任由建设单位负责。

(六)因用户私自改变房屋结构、改动室内采暖设施、对供热设施进行装璜所造成室温(包括相邻用户)达不到标准的,由其承担一切责任,则热用户仍按标准缴纳热费。

第二十九条 供热单位应定期对用户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用户对供热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向供热单位反映,供热单位对用户反映的问题应及时予以处理。

第三十条 严禁在供热管网、阀门井上方各一米范围内进行建筑,不得往管网沟、井内排放污水杂物,在附近确需埋设其它管道和地下设施时,应事先书面通知供热单位派人看护,不得擅自更动或危及供热管网及附属设施安全。

第三十一条 未经供热单位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准私自接网用热,不准擅自启用、停用、更改、更换或增、减原有供热设施和设备,严禁私自改变原供热设施的使用性质和运行方式,严禁取、放热媒(热网软化水等)。

第三十二条 供热单位维修管网及其它供热设施时凡有碍施工的一切障碍物必须拆除或迁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以任何借口阻碍、影响施工。有关部门或用户应予以支持配合。

第五章 热费收缴管理

第三十三条 供热单位应按照市物价部门公布的价格核收热费,未经市物价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准擅自提高热费标准或超标准收缴热费。

第三十四条 热费计费标准

(一)采暖面积以房屋建筑竣工图为准,凡有采暖设施的房间、(贯通间)以图标轴线各减半壁墙厚度的实际间距计算采暖面积。

(二)房屋高度以3米为限,超过3米部分按比例累计增加热费(即每增高30公分,另增加10%热费)。

(三)供热期为每年的11月5日至次年的4月5日,热费采取全采暖期连续计算的办法。

(四)热费预收缴期为每年8月1日至11月4日,对一次性缴清热费的给予5%的价格优惠;11月5日至次年4月5日为热费收缴期,超过热费收缴期缴费的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第三十五条 热费收缴办法

(一)市、区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及职工的热费由财政部门核准后,从行政事业经费中直接扣缴拨付供热单位。

(二)市、区房管部门管理的直管住房,各企(事)业单位自管住房、托管住房、房改房(包括出售公有住房、按房改政策接轨的集资建房和单位自建的经济适用住房),旧城改造中共有产权房的热费均由房屋用户(即房屋使用权人、房屋所用权人)所在单位负责缴纳,其单位无缴费能力的由其家庭成员另一方负责缴纳。用户个人负担部分由单位代扣代缴。

(三)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按每户只享受一套住房热费补贴(补贴标准按其住房改革规定享有的建筑面积75%计算采暖面积),超过标准部分由个人负担。

(四)子女继承父母住房、夫妻离异、丧偶、下岗再就业人员原缴费单位无缴费义务的均由用户(现居住人)所在单位负责全额缴纳热费。

(五)因企业破产原缴费人无工作单位的由用户另一方所在单位负责缴费,双方均无工作单位的、用户单位为外省、市或异地安置的其热费由用户负责全额缴纳。

(六)对新建、扩建、改建住宅楼等建筑物,在保修期内供热的,建设单位与供热单位应履行设施验收程序,未办理验收、移交手续前由建设单位负责向用户收缴热费;对未售出和无法办理用户移交的房屋,热费由建设单位负责向供热单位统一结算(分户供暖的除外)。

第三十六条 基建、工业、商业、服务业和生产经营等属非标准供热的,在供热单位服务项目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安装热计量表按计量收费。

第三十七条 因供热单位的责任造成连续停供超过48小时以上,停供期间热费应退还用户。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八条 凡未经批准擅自新装、增容、改造、更新各类锅炉的,不准投入使用,并处以罚款。

第三十九条 凡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供热经营单位,除责令其停止供热经营外,并处以罚款。

第四十条 凡未按审批要求设计、建设或擅自使用不合格供热设备、材料的除责令限期整改外,并对责任单位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凡违反供热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按建设部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款、第十六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八条第四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处以罚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应赔偿全部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三条 被处罚的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决定书60日内,向做出处罚决定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政府申请复议,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既不申请复议和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四条 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部门、供热单位及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本办法的规定,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等责任者可视情节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有关锅炉及压力容器的设计安装、使用、修理、改造及事故处理,应按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秦政〔1993〕第172号《秦皇岛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和秦政办〔1997〕第91号《秦皇岛市供热收费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二篇: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

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大力推进我市绿色建筑发展,加强绿色建筑管理,促进城乡建设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以及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绿色建筑,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行政区域内新建绿色建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建建筑(不包括临时建筑)应按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所属范围内建筑工程的项目单位、规划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运营管理单位、检测单位以及从事绿色建筑的咨询、审查、评价的第三方机构等,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推进绿色建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绿色建筑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编制本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施工导则和验收规范;负责绿色建筑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组织绿色建筑专家委员会参与相关工作。各县、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的监督管理和实施工作。市(县、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城市管理、水务、房产管理等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做好绿色建筑项目立项、土地出让、规划、环评、用水、运营等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全市行政区域内新建建筑项目分期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自2013年8月1日起,尚未进行施工图联审的政府投资类项目(政府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影剧院等)、保障性住房、北戴河新区新建建筑,以及城市区内尚未出具规划设计条件的单体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商场、写字楼、机场、车站、宾馆、饭店等)、10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必须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鼓励已经完成施工图联审的项目,由建设单位交由设计单位按照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进行优化设计。2013年底,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2014年,城市区内所有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25%以上。2015年,全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第六条 绿色建筑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建筑特点,合理制定地区绿色建筑规划和技术路线,建立健全地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第七条 绿色建筑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科〔2007〕205号)、《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460,河北省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3(J)/T113、《绿色建筑技术标准》DB13(J)/T132 以及建筑节能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建设。

第八条 从事绿色建筑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检测单位以及其他相关的第三方等,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能力和信誉。

第九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从业单位资质、能力和信誉的监督和管理信息平台,记录信用情况,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绿色建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发布国家、省、市绿色建筑的政策、规范和标准等信息。

第二章 立项与土地出让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提交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申请报告、备案申请表等相关项目文件,应增加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

(一)对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中技术方案章节中应明确提出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和初步技术方案,在投资估算章节中应明确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在效益分析章节中增加绿色建筑效益分析;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设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篇,确定项目拟达到的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对拟采用的有关绿色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篇的编制与评审应满足《秦皇岛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篇编制指南与评审要点》的要求。

(二)对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在《项目申请报告》节能方案分析章节中增加绿色建筑方案分析简述,主要包括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初步技术方案、效益分析。

(三)对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在《项目备案申请表》资源综合利用措施中增补绿色建筑简要阐述,主要包括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简要技术方案和效益分析。

第十二条 市(县、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绿色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立项阶段的审批。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环评报告中应包括:建筑场地选址基本地质条件、是否存在危险源和污染源、土壤氡浓度检测、场地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住区环境噪声等内容。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环评报告进行审批。

第十四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中应明确项目拟达到的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和相关要求,并将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纳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中进行公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应把规划设计条件中的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作为主要条款。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的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应满足《秦皇岛市土地出让绿色控制指标确定指引》的要求。

第十五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校核建设用地规划中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和相关要求。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单位应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书》中增加项目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对于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项目,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规划条件通知书中载明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

用地规划阶段,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应满足《秦皇岛市建设用地规划绿色建筑控制指标确定指引》的要求。

第三章 规划设计

第十六条 市(县、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设计文本中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初步技术方案及预期效益等内容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第十七条 项目单位在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委托设计合同中,应载明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和设计要求。投标单位提供的方案设计应包括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专篇。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应作为项目单位评标的必要条件。

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专篇的编制与评审应满足《秦皇岛市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绿色技术要求编制指南与评审要点》的要求。

第十八条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包括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篇,设计单位应对项目满足绿色建筑建设目标情况进行自评估。

第十九条 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绿色建筑设计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设计进行审查,并出具明确的审查意见。在施工图联审阶段,组织专家进行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审查意见书应明确列出绿色建筑审查结论。审查不合格的,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绿色建筑设计与审查应满足《秦皇岛市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和审查指南》的要求。

第二十条 项目单位应当在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批后,向市、省或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

申报一星级、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通过评审的,由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公示,并颁发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申报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报经市、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关后上报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

第四章 建设施工

第二十一条 项目单位应加强对绿色建筑施工的管理,在招标文件和相关合同中明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筑工程材料供应等单位关于绿色施工的责任。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施工准备、建筑工程材料采购、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进行协调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项目单位或招标代理机构编制的施工招标文件应当明确绿色施工要求,并提供相关资料,施工单位应当在投标文件中编制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并将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增量成本费用在投标报价中单列。项目单位应将绿色施工技术措施作为技术标评审条件,绿色施工方案评审分值在技术标中的权重应当不小于 20%。

第二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施工方案专篇,确定绿色施工控制流程和绿色施工技术,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

绿色施工方案专篇编制内容,应参考《秦皇岛市绿色施工技术导则和评价方法》。

第二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的设计文件和绿色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对已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的绿色建筑相关内容进行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工程建设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现行绿色建筑标准、规范的要求。施工单位应接受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并应建立完整的绿色施工档案。

第二十五条 监理单位应依据绿色建筑标准、工程设计文件以及《秦皇岛市绿色施工监理指引》,对施工单位制定的绿色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负责对绿色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未经检验合格或不符合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监理单位应禁止在建筑工程中安装和使用。

第二十六条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按相关法律法规及《秦皇岛市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和审查指南》、《秦皇岛市绿色施工技术导则和评价方法》以及《秦皇岛市绿色施工监理指引》等相关文件的要求负责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绿色建筑专项验收并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绿色建筑专项验收应符合《秦皇岛市建筑工程绿色建筑竣工验收要点》。

第五章 运营管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单位在绿色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一年后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申报一星级、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通过评审的,由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公示,并颁发绿色建筑标识证书;申报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报经市、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关后上报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

第二十九条 物业管理公司应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运营管理,市房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

第三十条 物业管理公司应按规定对项目资源消耗量实时分项计量监测,保留建筑运营过程中的有关数据信息和文件,监控数据应定期报送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专门管理机构。第六章 激励措施

第三十一条 市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绿色建筑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绿色建筑发展研究、宣传培训、技术与产品的研发。

第三十二条 获得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项目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可向市财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市级奖励。2013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20 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40 元/平方米。以后的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第三十三条 项目投入使用一年后,获得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建设单位可向市财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国家级奖励。2013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 元/平方米,三星级绿色建筑80 元/平方米。以后的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参照《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追究直接责任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行政失职、渎职等相关责任:

(一)对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项目予以立项的;

(二)对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图文件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的;

(三)对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予以竣工验收备案的;

(四)其他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建设单位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施工单位未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三十七条 工程监理单位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三十八条 项目单位未按绿色建筑目标实施建设的,不得通过绿色建筑专项验收,不予出具竣工验收合格的报告。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关于下发《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

法》的通知

各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各团县(区)委,团工委,市直各企事业单位团委:

团市委于2001年颁布了《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秦团字[2001]9号),自2001年9月6日起施行。该办法的颁布实施对规范我市的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七年多的实践,原办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为此,青年文明号组委会办公室在上级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的修订意见和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原“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经过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的修改和讨论现已定稿,现将修订后的《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单位、各行业自身实际,加以贯彻执行。

附件:《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秦皇岛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

二○○八年九月十一日 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青年文明号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发展,进一步动员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工作,弘扬时代文明,在全面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青年文明号是指以青年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创建并经过活动组织管理部门认定的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建一流业绩的青年集体(班、组、队、部、室)、青年岗位(岗、台、车、船、所、店)和青年工程。

第三条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是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有效形式,是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行业管理规范为标准,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岗位建设、岗位创优为重点,以先进典型为导向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四条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业精神,树立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内容的职业道德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展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第五条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是坚持以职业文明为主线,以基层现代化管理为规范,以基层单位青年集体创建为主要途径,形成创建、考核、评价、表彰的完整机制。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要在秦皇岛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实际,开展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六条团市委联合文明办、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单位及各行业(系统)创建单位联合成立秦皇岛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负责对各县区、工委、企事业单位及各行业(单位)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组织指导,制定有关政策,督促检查落实。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申报、检查、审核和命名表彰工作。

第七条各县区、工委、企事业单位及各行业(单位)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本区域、本行业、本系统以及本单位的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颁布考评标准,进行检查督促,保证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八条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集体及所在单位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和办事机构。要根据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创建目标和创建标准,营造良好的创建气氛。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九条集体总人数一般要求为3人以上(含3人),35周岁以下青年人数不低于集体总人数的50%,原则上负责人中至少有一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特别情况可适当放宽)。

第十条全体成员政治立场坚定,能够自觉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本行业(系统)、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服务规范。

第十一条全体成员能够弘扬文明新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能够努力学习业务,钻研技术,掌握做好本职工作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有相当数量的青年成为本行业(系统)的行家里手。

第十二条在工作中表现高度的职业文明水平,取得突出成绩,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第十三条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了富有实效的创建活动,有明确的创建规划、细化的创建标准、醒目的创建标识、有形的创建载体。

第十四条重视和发挥青年的作用,共青团的工作扎实有效。

第十五条在创建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服务和谐社会构建,树立青年文明号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良好形象。

第十六条环境整洁优美,文明生产经营,优质服务,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本行业、系统中居于领先地位,争创活动成效显著,得到了本单位党政领导的肯定,受到周围群众或服务对象赞誉,社会评价良好。

第四章申报评选

第十七条青年文明号创建采取由团组织自下而上,逐级申报、考核、推荐的办法进行;没有团组织的外资、民营企业或团组织隶属关系不在秦的驻秦单位可以直接向市青年文明号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申报。评选过程要具有连贯性,获得下一级别一年以上的青年集体,才可申报上一级别的青年文明号。

第十八条各级团组织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严把质量关,被推荐的青年集体要事迹突出,真正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

第十九条创建青年文明号实行预申报制。评选程序是:随时争创──4月申报(推荐)──考核认定──公示──10月命名表彰。

第二十条市级青年文明号评选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行业创建的集体,由各行业系统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制定各行业(系统)的考核标准和评选办法。每年年初,由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组委会办公室,根据其活动开展情况,研究确定本各行业(系统)市级青年文明号的评选名额,并统一向组委会申报,由组委会办公室联合行业创建领导小组共同考核,合格集体由组委会集中命名表彰。

1、已归属行业联合创建的集体,原则上只参加全市行业(系统)青年文明号评选。属于行业管理,但团组织关系又隶属县(区)管理的单位,申报市级青年文明号,必须征求县(区)团组织意见。

2、已归属行业联合创建的集体,申报国家级、省级青年文明号必须征求市组委会意见,被命名以后,由集体所在单位团组织报送表彰决定到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部分:非行业创建的集体,由各团县(区)委、团工委、直属单位团组织向组委会申报,经检查合格后,由组委会命名表彰。

第二十一条各团县(区)委、局(公司)团委在本区域、本单位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可以命名县(区)、局(公司)级青年文明号。

第二十二条创建青年文明号实行负责人培训制度。新申报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必须参加组委会组织的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重新申报的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将由组委会分批组织培训,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变更后,号长必须参加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

第二十三条青年文明号评选实行公示制度。自行公示。青年文明号申报单位必须自申报之日起至授牌之日止,在工作场所醒目位置悬挂“争创青年文明号”标牌或条幅,公布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情况和组委会办公室(包括团组织和主管部门)的监督电话。集中公示。组委会办公室通过在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网(http://www.qhdcy.net/qnwm)及新闻媒体上集中公布青年文明号申报单位名单,公开接受社会评议。

第二十四条国家级、省级青年文明号的推荐申报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同市组委会办公室协商初步意见,确定重点培养联系的省级、市级青年文明号。根据创建情况,经组委会办公室和行业部门确定后上报。

第二十五条“秦皇岛市十大青年文明号标杆”和“秦皇岛市十佳青年文明号号长”每两年评选一次。由组委会专门召开评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当场产生。当选“秦皇岛市十大青年文明号标杆”的集体,优先申报省级青年文明号。

第五章考核标准

第二十六条考核。组委会将每年组织各团县(区)委、团工委、企事业单位团委及各行业(单位)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成员单位对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进行联查,并以此作为青年文明号认定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考核方式。非行业创建的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集体(含市级),由组委会办公室抽调团县(区)委、直属单位团委和青年文明号成员单位人员组织检查考核;各行业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集体,由行业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会同组委会办公室组织检查考核;检查考核组可吸收青年文明号监督员、新闻单位、群众代表等参与,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进行。检查组的每个成员都要按照《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考核标准》,对被检查单位逐项打分,将每个人所打的分值相加平均,得出该单位的综合考核得分,在此基础上,排定位次。对国家级和省级青年文明号,也进行量化打分考核,并作为复核的依据。

第二十八条考核办法。《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考核标准》为百分考核制,80分为达标分。根据基层单位的得分和排位情况,分别予以考核处理。各行业制定的《青年文明号考核标准》可相应参照执行。

1、硬淘汰。对在检查中,证实存在《标准》所规定的“一票否决”项目和考核分值低于60分的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予以硬淘汰。按照主管权限,由检查组或行业部门向组委会提出报告,经同意后,取消其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摘掉牌匾,通报全市。

2、末位淘汰。对在检查中,分值高于60分、不足80分,但列本县区、本行业倒数第一的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予以末位淘汰。按照主管权限,由检查组或行业部门向组委会提出报告,经同意后,取消其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摘掉牌匾,通报全市。

3、黄牌警告。对在检查中,考核分值低于80分的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予以黄牌警告,限期一年进行整改,并由组委会发出通报。次检查达标的,取消黄牌警告;检查仍不达标的,按照主管权限,由检查组或行业部门向组委会提出报告,经同意后,取消其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摘掉牌匾,通报全市。

4、自动摘牌。青年文明号集体由于35周岁青年职工比例不足50%,或领导班子成员均大于35周岁(科研、医疗等科技含量高的不超过40周岁),单位合并、撤消等自然原因,不符合青年文明号基本条件时,按照主管权限,由各团县(区)委、直属团委或行业部门向组委会提出申请,予以摘牌,并视情况由组委会颁发纪念证书。

5、重新认定。青年文明号评选具有连贯性,经考核达标的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由组委会重新认定;经考核达标的省级青年文明号,直接申报参加省级青年文明号重新复核。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青年文明号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各县区、各单位、各行业对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的创建、申报、考核、命名、奖励等基本情况都要建立档案,要实现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各申报集体对创建活动情况都要详细记录备案。

第三十条青年文明号实行动态管理制度,不搞终身制,实行考核。市级青年文明号每年10月都要向组委会重新申报,经考核确定,对不符合条件、未达标的予以摘牌。

第三十一条青年文明号实行挂牌制度。凡获得相应级别的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的集体,要在岗位现场醒目位置悬挂相应级别的青年文明号牌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坚持上岗佩带由组委会办公室监制的“青年文明号为您服务”字样的胸牌;要发放青年文明号服务卡,明确服务内容,兑现服务承诺。

第三十二条青年文明号实行社会公开监督制度。组委会组建青年文明号监督员队伍,聘请特约监督员,引入动态化、社会化管理手段,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网络。青年文明号集体,特别是窗口行业,要设置青年文明号监督台,公开各种办事制度、服务承诺,公布单位成员的基本资料(姓名、职务、岗位责任)上墙,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三条青年文明号实行信息报送制。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每季度都要报送创建和活动信息,反映创建情况,汇报活动成果,组委会办公室将汇总有关信息在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网站、青年文明号简报上登载下发,以便各创建单位横向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信息报送情况,将作为考核重要依据。

第三十四条组委会每年对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给予摘牌处理并予以通报。组委会将采取统一安排、随机抽查、日常监督等方式监察,对查出问题的单位结合其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严肃处理,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每年的7、8月定为“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月”。第三十五条省级青年文明号由团市委会同行业部门共同复查、考核,对考核一次不合格的出示黄牌,限期整改,到期不达标的,取消重新申报资格并给予通报。

第三十六条市级青年文明号因自然条件不符合青年文明号有关规定的,则自动撤销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由组委会为该集体颁发纪念证书。

第三十七条青年文明号集体创建不符合第三章基本条件和第五章考核标准条款的,由组委会办公室提出黄牌警告,凡发生下列否决因素之一者,经核实,取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并摘牌:

1、本集体中有严重违法、违纪事件发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工作中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3、凡被舆论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经调查情况属实的。

4、窗口或服务行业没有推行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实行承诺服务,或没有严格兑现承诺服务内容,造成社会强烈反映的。

第三十八条撤销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牌匾,要经组委会审核批准,由青年文明号集体所在地团组织或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操作实施。

第七章表彰奖励

第三十九条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创建的基层单位对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和个人,要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办法。要大张旗鼓宣传青年文明号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积极营造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同时要认真落实激励措施,将工资、奖金、住房、上学深造、晋级晋职等方面纳入本单位的奖励序列,并给予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

第四十条青年文明号集体所在单位申请评选文明单位(系统)给予酌情加分。

第四十一条各单位要把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作为优秀青年干部和管理者加以重点培养,提供学习和锻炼提高的机会。

第四十二条新评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成员给予一次性奖励,原则上按不低于月平均基本工资的标准执行。奖金应由青年文明号集体上级主管部门拔付,也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给政策,青年文明号集体在部门经费中开支。

第四十三条连续两年在检查中排名第一的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可直接纳入秦皇岛市“十大青年文明号标杆”候选单位序列。该集体的负责同志可直接列为秦皇岛市“十大青年文明号号长”的候选人。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青年文明号由各级团组织或各级青年文明号领导机构命名,其它任何单位、部门不能自行授予青年文明号牌匾。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的修改、变更、解释权属于组委会办公室(团市委青工青农部)。

第四篇:郑州市城市供热与用热管理办法

郑州市城市供热与用热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规范供热与用热行为,维护热用户、热源单位、供热单位的合法权益,节约能源,促进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供热、用热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基本原则】

城市供热应当遵循统筹规划、优化配置、规范服务、依法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主管部门】

市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供热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上街区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在市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供热的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合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供热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城乡规划、财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国有资产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价格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城市供热管理工作。

第五条【鼓励条款】

鼓励热源单位、供热单位采用清洁能源,利用污染小、耗能低、运行安全的供热方式和设施。

鼓励、支持相关行业组织参与供热行业管理和技术服务、宣传培训工作。

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供热基础设施。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供热规划】

市、县(市)、上街区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发展改革、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城市供热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经批准的城市供热专项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新建、扩建、改建供热工程,应当符合供热专项规划。第七条【设施配套建设】

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和公共建筑需要实行城市供热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配套建设供热设施。住宅供热设施的设计、施工应当符合分户控制的要求,并按照分户计量的技术要求预留分户计量设施的安装位置。

既有建筑供热系统不符合分户控制要求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或者由供热单位与热用户协商进行改造。

第八条【设施改建】

在供热区域内无供热系统的既有建筑,需要并入供热管网的,其二级网等供热系统和室内用热设施由房屋产权人出资,可委托供热单位或者其他有资质的单位施工安装。第九条【竣工验收】

供热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供热单位参与竣工验收,并自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竣工验收资料及有关部门的验收意见,报市或者县(市)、上街区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供热单位应当查验是否具备供热条件,并按程序接收供热工程档案资料。

供热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条【保修责任】

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承担供热设施保修期内的保修责任。

供热设施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不得低于2个供暖期。在保修期内因供热设施原因给热用户造成损失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保修期内未实施供热的,供热设施的保修期顺延。第十一条【施工配合和设施选址】

供热管网需要穿越单位、厂区或者宅院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新建、改建、扩建热力站等供热设施应当与住宅保持安全距离,降低噪音,不得对环境产生干扰。

第十二条【计量管理符合节能标准】

供热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建筑节能要求改进技术装备,实施计量管理,并对供热系统进行监测、维护,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保证供热系统的运行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第三章

供热与用热

第十三条【特许经营与供用热合同】

城市供热实行特许经营制度。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并与其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并按照特许经营规定的范围运行。

热源单位与供热单位、供热单位与热用户应当分别签订供、用热合同。

第十四条【供热约定】

热源单位应当按照约定的参数,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调度运行,保证供热质量,不得擅自停止供热;因热源单位原因,造成供热单位和热用户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因突发事故等原因暂停供热的,热源单位应当及时报告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并及时公告。

第十五条【热源单位、供热单位义务】

供热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指导热用户正确使用供热设施;

(二)配备专业维修人员及维修设施(备),按照供热质量标准定期维修、养护供热设施;

(三)编制供热设施检修计划时应当避开供暖期,供暖期内抢修时应当尽量避免损坏其他设施;

(四)供暖期内,确需连续停止供热超过二十四小时的,应当提前两日通知,因管网爆裂等突发事件停止供热的,应当及时向热用户说明情况,按约定退还停供时间的相应热费;

(五)不得拒绝为具备供热条件的热用户供热;

(六)按照规定设置测温点并做好测温记录;

(七)建立并妥善保管热用户档案,及时处理热用户反映的问题。

热源单位应当遵守前款第(一)、(二)、(三)、(四)项规定。

第十六条 【供暖期和室温要求】

本市供暖期为当年11月15日零时至次年3月15日零时。提前或者延长供热时间,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并向社会公告。

在供暖期内,供热单位应当保证按照面积收费的热用户室内温度为18℃±2℃,热计量用户室内温度按合同约定。供热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十七条 【室温达标和退费】

因供热单位原因,造成室内供热温度低于规定标准或者约定温度的,供热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供热温度达到标准。供暖期内室内温度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或者约定温度的,供热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以双方确认的实际未达标天数向热用户核减热费。

供热单位向热用户退还热费的,应当在上一个供暖期结束后三个月内通知热用户并办理退费。

第十八条【热用户责任】

热用户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室内温度达不到标准的,由其自行承担责任:

(一)未采取正常保温措施的;

(二)改变房屋结构或者室内供热设施的;

(三)遮挡散热器影响供热效果的;

(四)擅自排放、取用供热系统内热能(水)的。

第十九条【测温争议】

热用户要求测温的,供热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测温。

对测温结果有争议的,热用户或者供热单位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第二十条【告知义务】

供热单位应当在供暖期前进行供热设施检修、充水试压,并选择适当时间进行,提前五日通知相关单位和热用户。

第二十一条【供热调节】

供热单位对供热系统统一调度,适时进行调节,以满足热用户的需求。

未经供热单位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调节、改变供热参数、运行方式等。

第二十二条【手续办理】

需要用热的,应当到供热单位办理用热手续。当年需要用热且符合供热条件的新增热用户,应当与供热单位在供暖期前签订协议,并办理完相关手续。

申请用热、停止或者恢复用热、增加或者减少用热面积的,热用户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当年四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到供热单位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热费交纳和申请停止用热】

热用户应当在当年十一月十五日前预交热费,交纳天数为一个完整的供暖期。

逾期未交费的,供热单位在催缴无效后可以暂停供热,并按合同约定收取违约金。

既有建筑串联供热系统的热用户,如不需要供热的,可在非供暖期申请停止用热,供热单位采取停热措施时不得影响其他热用户的正常用热。如不申请停止用热的,视为事实用热,应当交纳热费。

第二十四条【供热价格和政府补贴】 热用户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热价交纳热费。

热价不足以补偿供热单位正常供热成本,又不能及时调整热价时,应当对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实行政府临时补贴。

因市人民政府调整供暖期增加的供热费用,由本级财政予以补贴。

第二十五条【热用户义务】

热用户应当按照规定交纳热费,并配合供热单位入户检测、检修。

第二十六条【热用户禁止行为】

热用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拆改、连接、隔断供热设施;

(二)安装热水循环装置或者放水装置;

(三)私自从供热系统中取用热能(水)等改变热用途的行为;

(四)改动热计量及温控设施或者未交纳热费私自开启锁闭阀;

(五)改变系统布置、管道直径等供热用热方式;

(六)妨碍、阻挠供热单位抢修供热设施或者供热设施施工;

(七)其他损害供热设施或者影响供热用热的行为。

第四章

设施管理 第二十七条【管理、维护责任划分】

热源单位承担其投资建设的供热设施的改造、维修、养护;热源单位与供热单位对供热设施的改造、维修、养护责任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居民热用户户外供热设施和户内共用供热设施由供热单位负责维护、管理;居民热用户的户内非共用供热设施由热用户负责维护,需要更新改造的,更换供热设施的费用由热用户承担。

非居民热用户用热设施的管理、维护责任由供、用热双方约定。

第二十八条【供热设施保护】

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供热设施及其安全防护范围内,设置保护标志。供热单位应当进行巡查、维护、更新。

改装、拆除、迁移供热设施的,应当经供热单位同意并报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发生的有关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二十九条【安全范围内施工】

在供热设施安全范围内进行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与供热单位共同制定保护方案确保供热设施运行安全,造成供热设施损坏的,应当承担修复责任并赔偿损失。

第三十条【安全防护范围内的禁止行为】

供热设施及其安全防护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修造建(构)筑物或者敷设管线;(二)挖坑、掘土、打桩;(三)爆破作业;(四)堆放垃圾、杂物或者危险废物;

(五)倾倒、排放腐蚀性物质;(六)其他影响供热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供热评价制度】

本市实行供热综合评价制度。市、县(市)、上街区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履行责任和义务等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

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供热单位对热用户综合信息的收集、认定、录入等工作,建立诚信考评办法,并纳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第三十二条【管理责任和配合义务】

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供热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发生重大供热设施事故时,供热单位必须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实施入户抢修作业的,当地公安机关、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物业等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三条【问题处理】

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供热单位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维护供、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及时处理供、用热过程中存在的纠纷和问题。

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依法处理,供热单位和热用户应当协助调查和取证。

第三十四条【纠纷解决和救济途径】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热用户之间出现矛盾纠纷时,可以申请调解、依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申请调解的,由市、县(市)、上街区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或者个人协调解决。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擅自从事供热经营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供热特许经营资格擅自从事供热经营活动的,由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三万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热源单位、供热单位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热源单位、供热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超出特许经营范围经营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停止供热的;

(三)未按规定管理、养护供热设施的;

(四)未按规定时间供热的。

第三十七条【供热设施保护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一千元罚款:

(一)擅自改装、拆除、迁移供热设施的;(二)在安全防护范围内挖坑、掘土、打桩;(三)在安全防护范围内爆破作业;

(四)在安全防护范围内堆放垃圾、杂物或者危险废物;

(五)在安全防护范围内倾倒、排放腐蚀性物质。第三十八条【热用户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热用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拆改、连接、隔断供热设施的;

(二)安装热水循环装置或者放水装置的;

(三)私自从供热系统中取用热能(水)等改变热用途的;

(四)改动热计量及温控设施或者未交纳热费私自开启锁闭阀的;

(五)改变系统布置、管道直径等供热用热方式的。

第三十九条【主管部门法律责任】

供热用热行政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规定制定供热专项规划的;

(二)未依法实施供热特许经营的;

(三)未建立健全供热综合评价制度,未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的;

(四)未按规定监督检查、处理投诉或者举报的;

(五)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条【术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热,是指由热源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为热用户提供用热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热源单位,是指为供热单位提供热能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供热单位,是指取得供热特许经营资格,利用热源单位提供或者自行生产的热能从事供热经营活动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热用户,是指消费供热单位热能的单位和个人。

本办法所称供热用热设施,包括热电厂、锅炉房、热力站、泵站、供热管网、阀门室(进户井)、热计量器具(热量表)、锁闭阀、温控装置、室内管道、散热器及附件等。

第四十一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

****年**月**日起施行。

第五篇:秦皇岛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民政府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皇岛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秦政 [2009] 23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

《秦皇岛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09年12月10日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秦皇岛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音。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及其监督管理。

第四条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部门职责划分:

(一)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督促、指导、协调其他依法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机构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并具体负责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及在商业、文化、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产生的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二)公安部门负责对从事生产活动排放的偶发性强烈噪声,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和城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喇叭以及音响器材产生的噪声,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娱乐、集会等活动产生的噪声,在住宅楼内进行装修以及进行家庭娱乐、悼念等活动的噪声,机动车辆排放的噪声和其他社会生活噪声实施监督管理。

(三)交通、海事以及渔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船舶产生的噪声实施监督管理。同时,交通部门负责对各类运营车辆、客货运输场(站)和地方铁路产生的噪声实施监督管理。

(四)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对市区内的早市、夜市、临时摊点等占道经营以及农贸市场产生的噪声实施监督管理。

(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边界噪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六)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边界噪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不予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

(七)环保、工商、文化、城管部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配合公安部门管理社会生活噪声,民政部门配合公安部门管理殡葬噪声,交通部门配合公安部门管理机动车排放的噪声,建设部门配合环保部门管理建筑施工噪声。承担噪声监督管理的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及本办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互相协助配合,定期向环保部门通报噪声监督管理情况。

(八)街道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本辖区内的环境管理,协调解决居民住宅区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

(九)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行为予以制止,并及时向有关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质量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向有关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投诉环境噪声污染行为。

第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组织编制交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声环境质量的要求,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合理安排道路、交通、建筑物、绿化带等建设布局。

第七条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应纳入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活动时,应当符合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第八条 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区域声环境质量和重点噪声污染源定期进行监测,并公布噪声超标排放污染严重的企业名单。

第九条 新建住宅区除按规划要求设置相关的配套公建外,不得规划建设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餐饮、健身、娱乐和机动车维修等项目。

第十条 拆除或者闲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应当事先报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 排放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对排放噪声不能稳定达标或者造成严重污染和扰民的单位及个人应当限期治理,治理期间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应当限制其生产或排放噪声。限期治理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按照法定权限决定。小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限期治理由环保部门决定。

第十二条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声污染,所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第十三条 在城市区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十五日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第十四条 在城市区内禁止在22时至次日6时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质量要求须浇筑混凝土等以及生产工艺需要连续作业的除外。因质量要求须浇筑混凝土等以及连续作业必须进行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三日内到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在施工地点以书面形式,将连续作业的原因、内容、时间及联系方式、投诉渠道予以公告。

第十五条 在学生中考、高考和举办大型公务活动期间,环保部门应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作业以及其他高噪音源的区域和时间,并提前七日向社会公告。

第十六条 住宅楼内地下车库、设备间相邻上层为居民住宅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建造地下车库、设备间时采取隔声、防震等措施,避免对相邻上层居民造成影响。

第十七条 在用机动车辆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限值。

在用机动车辆消声器及其他防治噪声污染的设备必须保证正常、有效使用,不得擅自改装、拆除。除军车、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外,其他车辆不得自行安装警报器。

第十八条 除正在执行任务的军车、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外,凡在市区内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使用气喇叭等高噪声的声响装置。禁鸣区内禁止任何车辆使用声响装置。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城市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需要,划定并公布限制载重四吨以上汽车及低速货运车辆、拖拉机的通行路线,并在相应路段设置禁行标志。

第二十条 在机动车停车场、客货运输场(站)、港口、码头等区域指挥作业时使用广播喇叭的,应当控制音量,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各类营运车辆不得采用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乘客。

第二十一条 铁路机车行驶必须执行铁道部颁发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在地方铁路行驶的机车进入市区后,除遇紧急情况或安全行驶需要的,不得鸣笛;夜间要使用灯光信号或其他方法,减少鸣笛次数。地方铁路经营管理单位要采取技术改进措施,减轻铁路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二十二条 在住宅区和居民集中区开办的娱乐、餐饮、购物、加工、维修、健身、洗浴等经营项目,经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进行治理,其排放的环境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于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经营单位,依法限期治理。

第二十三条 城市区内设立的早市、夜市必须严格遵守开、闭市时间,不得提前或延时进行装卸货物、整理摊位等易产生噪声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或批准设立临时市场的单位要加强对早市、夜市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减轻对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第二十四条 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第二十五条 设置在住宅楼内的电梯、供水、供热、空调、通风、通讯等公用设备,安装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采取隔声、防震等措施,避免对相邻居民造成影响;投入使用后,其排放的噪声超过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的,开发商、建设单位或者公用设备管理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第二十六条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从事下列生产活动:

(一)机械切割钢材、铝合金等金属材料;

(二)机械加工石材、木材等非金属材料;

(三)其他严重干扰居民正常休息的工业生产活动。

第二十七条 对房屋进行室内装修、制作家具及室外修缮等,12时至14时、22时至次日6时期间不得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作业。在其他时间进行作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第二十八条 居民在饲养宠物时,应有防治宠物噪声的措施。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商业宣传、礼仪庆典等商业活动中,不得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

第三十条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附近的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娱乐、集会、促销等活动,应当控制音量,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不得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环境噪声防治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二条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部门,未按本办法规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依法追究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保持安静的建筑物;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机关或以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下载秦皇岛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秦皇岛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秦皇岛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定稿]

    秦皇岛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秦皇岛2013-07-02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改善城市市容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解析秦皇岛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管理办法(推荐5篇)

    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 秦皇岛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

    秦皇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

    秦皇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 (2003年11月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下简称拔尖人......

    秦皇岛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管理办法

    秦皇岛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明确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的职责和任务,充分发挥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在我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的作用,根据《关于建立秦......

    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

    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城市公厕管理,提高城市公厕卫生水平,方便群众使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城市(指国家按......

    城市公厕管理办法

    城市公厕管理办法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公厕的规划 第三章 城市公厕的建设和维修管理 第四章 城市公厕的保洁和使用管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2003-10-21 15:44:4121cn房产频道 『文章内容彩信发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62号《城市燃气管理办法》已于1997年12月18日经第八次部常务会议通过......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第62号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已于1997年12月18日经第八次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 侯捷 一九九七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