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税收信息化运维能力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1:4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税收信息化运维能力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税收信息化运维能力的思考》。

第一篇:提高税收信息化运维能力的思考

提高税收信息化运维能力的思考

内容提要:综合征管系统是国税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如何维护好这个系统,保证税收业务的稳定、高效运行是摆在所有信息化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和进一步增值利用,需要得到高度重视。本文描述了内蒙古国税综合征管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的存在的困难与不足,结合内蒙古国税推行的四级运维体系以及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运行维护工作中该类困难的实际解决方案。

关键词:运维体系,数据质量,技术支持网站,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一、引言

2009年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确立了“信息管税”的税收征管新思路,税收信息化已经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信息管税”的核心是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在税收信息化中,信息被归结为数据,可以这么说,数据质量的好坏是税收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目前,总局统一推广的应用系统有16个,加上内蒙古国税局自行开发的应用系统,运行的系统共30多个。省级集中后,体现出很多的优势,比如从管理方面来说更易于管理和维护,从应用来说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数据的进一步增值利用方面得到很大提升。同时,省级集中也有其缺陷。最大的问题是系统、数据、设备等资源做到了省级集中,但是各盟市、旗县局的运维工作人员却没有集中。造成了省级运维人员严重不足,一方面,省级运维人员一人多岗现象严重,工作中疲于解决问题,不能深入分析问题产生根源,难于找出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基层运维人员由于系统集中,导致“无活可干”,基层信息中心人员“边缘化”和流失现象严重。这就需要省级信息中心在现有情况下转换思路,构建一个新的运维体系,保障各税务信息系统平稳高效运行。

二、运维工作面临的困难

综合征管系统是国税信息化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也是所有信息系统中最难维护、问题产生最多的系统。就内蒙国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综合征管系统运维工作量大、省级运维人员少,使得运维工作只能做到疲于应付,不能及时对系统上线来的垃圾数据及时进行清理,使得数据的进一步增值利用效率较低。

CTAIS运维产生问题多,处理难度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基层税务人员轮岗比较频繁,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培训,导致基层操作人员对软件的功能、业务处理流程了解不够,使得操作失误产生的问题比较多。二是问题在产生后,由于前台操作人员上报问题后,由于对问题产生原因不能准确描述,也不知道向哪个部门反映,该由哪个部门负责解决,导致问题解决滞后,而且问题一旦跨月,往往处理起来非常困难。三是基层出现问题后不及时反映,使得问题不断积压,在系统中产生大量的错误数据和垃圾数据,不但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严重影响到数据质量。长此以往,小问题逐步转化为大问题。

数据是税收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税收业务的开展、税务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都建立在良好的数据质量之上。开展税务信息化工作,就要求业务内容数据化,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将数据进行加工,以此达到优化管理,预测、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的目的。目前,导致数据质量不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税务部门对一些纳税人资料存在多头采集的情况,这就造成纳税人报送信息不一致,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对纳税人实施有效监管。二是企业填报的原始资料相当一部分没有办法去核实,企业资料有可能存在可信程度不高、失真或不全的情况。三是税务机关的信息数据大多采用的是手工输入微机的办法,在手工输入微机时有可能发生错误。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构建新型运维体系

运维工作十分庞杂,没有一个好的运维管理体系的支撑,运维的质量和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如何确定运行维护工作范围,使CTAIS运行维护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是一项应深入研究的课题。CTAIS运行维护工作应先从制度建设入手,给以必要的培训,加强监督、指导与考核,从多方面来促进运维工作。

内蒙古国税局从2009年初开始尝试基层工作人员参与到CTAIS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中。经过不断尝试和磨合,最终建设成“旗县-盟市-运维分中心-区局”四级运维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建立了自上而下、分工明确的运维组织体系。各盟市、旗县局都建立了由业务与技术骨干人员组成的运维队伍,分别参与到问题处理过程的不同阶段。自治区局在信息技术力量相对雄厚的呼和浩特市国税局、包头市国税局和赤峰市国税局建立运维分中心,分别承担起中、西、东部共14个盟市的运维任务,建立了“以区局运行维护为主,盟市分中心协助”的运维新格局。新的运维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第一,新的运维体系首先对问题处理的入口加以控制,建立起一套合理、规范的问题提交,反馈机制。

为使CTAIS运行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映上来,及时得以解决并反馈,内蒙古国税局开发了“技术支持网站”,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问题的快速流转和传递。保证了问题的快捷提交,问题的描述上下对称,问题的处理过程透明,问题的反馈及时顺畅。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了前台业务不受影响。

第二,科学合理的设置了岗责明确的工作制度,明确各级运维单位的具体工作职责。

新的运维体系构建起自治区局、三个运维分中心、盟市局、旗县局四级运维单位,四级单位采用自上而下方式构筑,是一个层次清晰、职责明确的组织体系。每级运维单位运维人员都由业务和技术骨干构成,遵循分岗位、分层次的原则。通过运维制度的建立明确了各个维护岗位的工作规程、工作要求、工作职责,约束其维护工作权限和行为,保证了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清晰明确。

第三,充分发挥基层运维人员力量,做到业务技术相融合。

CTAIS问题类型非常多,CTAIS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业务方面的,也有软件本身的,也可能业务和技术混合在一起,处理时不容易界定和分清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如果单单依靠信息中心的力量来做运行维护工作,那么涉及到有关具体税收业务问题或是政策性、时效性较强的问题时就非常难定位,处理起来也非常困难。四级运维单位都设计了业务岗和技术岗,对于技术类问题和不涉及到政策的一般性问题,技术岗专职人员负责直接答复并反馈;对于业务类问题,转交所属业务岗人员协助处理并反馈。对于本级运维单位可以处理的问题直接反馈或者给出处理建议,不能定位的问题要将问题描述清晰并传递到上一级运维单位。

第四,加强各级运维人员培训力度,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运维队伍。

问题的及时、有效的解决除了上述的因素外,最关键的是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运维队伍。通过“技术支持网站”2009年初以来提交的问题统计,由于误操作和未按业务流程操作的问题产生量占到了问题总量的80%左右。所以培训需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加大对CTAIS运行维护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运维人员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基层使用CTAIS的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软件的熟练程度,从而从根源上解决由于人为误操作所导致的问题。自治区国税局信息中心2009年举办了针对CTAIS运行维护人员的专属培训3次,同时,在各类培训中加入对基层操作人员培训CTAIS操作实务的培训多次。经过培训提高了运维人员处理问题能力,同时从根源上减少了问题量,减轻了运维压力。

四、加强数据监控、保证数据质量

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要实现信息管税,首要需要解决系统数据质量问题,定期对CTAIS系统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逻辑审核和分析,避免异常数据、垃圾数据和错误数据的产生。从根本上实现变“被动”运维为“主动”运维。从单纯的上报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转变为利用信息化手段主动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各类疑点数据,在疑点数据没有对税收业务造成影响之前就将其消除。在数据质量管理中预防重于查错和修改,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错误发生之前就消除错误成因。要通过制度建设,依靠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严把数据质量采集关,重点保证征管系统对纳税人申报资料和账务报表的完整、及时、准确采集;要结合数据分析和管理等工作,做好数据修正和垃圾数据清理,确保数据质量。

为了彻底解决综合征管系统中存在的垃圾数据、错误数据,为了给基层综合征管软件操作人员提供一个检验数据录入质量的有效工具,2008年内蒙古国税局信息中心组织开发了“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该系统根据内蒙古国税税收业务的实际情况现选用监控指标130条。通过推行综合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达到以下目标:一是通过系统对录入综合征管软件的原始数据进行正确性和逻辑性审核,对前台可以进行修改的错误数据及时提醒操作人员纠正错误,防止操作人员下次再犯同样错误。二是通过系统对需要提交并进行后台数据维护的错误数据的预警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交问题反馈单,提高综合征管软件的运行维护效率。各盟市局、旗县局可以实时通过“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查询本单位当月疑点数据,并及时进行改正,自治区局按月发布“综合征管数据质量通报”,对各盟市局当月的疑点数据改正情况、疑点数据产生量进行通报,以督促和审查盟市局疑点数据的改正情况。

通过“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的推行以及相应制度的建立完善了数据质量监控体系。1.严把数据质量入口关。数据质量监控首先应对数据源头及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控制,加强对数据采集过程的审核,尽可能减少由于漏填、误填等主观原因造成的错误产生,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的逻辑性、常识性错误,保证数据真实、全面、完整和准确,防止错误数据、虚假数据进入系统,把垃圾数据挡在系统之外。做到预防为主、清理为辅。

2.建立了完善的数据质量审核机制。为保证综合征管系统数据最大程度上的准确性,要求建立数据录入人员做到严格自审、部门负责人复审把关、旗县局按月审核通报的严格审核机制,做到责任到人,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

3.建立健全了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的制度除了问题的事前预防,还要做到问题产生后的及时解决。为实现综合征管系统疑点数据的第一时间的解决,要求各级部门专人负责,通过“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定时查询,在最快的时间内将查询到的问题通知相关单位,查明问题产生原因,及时进行整改。对前台能够修改的疑点数据,做到及时监控及时改正。对于需要后台解决的问题,要及时通过技术支持网站进行提交。真正做到问题产生一个就消除一个。

五、成果和不足

从2009年7月“四级运维体系”正式建立以及各级运维单位正式参与到CTAIS运行维护中以来,综合征管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局面不断好转,由于基层业务人员对税收业务和政策性问题把握比较准确,可以将提交到“技术支持网站”的问题50%左右直接作答复,大幅提高了回复问题的准确率和回复速度。需要后台解决的问题提交到运维分中心和自治区局后,已经做到了当月提交、当月解决,所有问题都不积压、不跨月。真正实现了不影响前台税收业务的正常运转。

从2009年4月“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正式上线以来,疑点数据的改正率不断上升,同时疑点数据的总量却逐月下降。从近3个月的情况来看,疑点数据自行改正率从6月份的80.85%,7月份的91.93%,再到8月的92.84%,疑点改正率在不断攀升。同时,各盟市局疑点数据量却不断下降。说明“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的推行对于内蒙古国税局综合征管数据质量的改善作用非常明显。

当然,现有的“四级运维体系”以及“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还有其不足的方面,比如盟市、旗县一级工作人员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能量,还有待磨合。“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监控指标的选用范围还有待扩大,另外“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只能在疑点数据产生后才能监控出来,不能实现在基层操作人员录入数据时就进行逻辑校验和审核的功能。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第二篇:信息化运维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校园网络信息化运维服务报告

单位名称: 仁怀市外国语学校 姓名:

为了解您对信息化运维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改进运维服务工作,提高运维服务水平,现对信息化运维服务满意度展开调查,感谢您的参与。

1、您对运维服务的响应及时性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2、您对运维服务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3、您对应用系统的服务质量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4、您对桌面的服务质量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5、您对网络的服务质量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您对信息化运维服务的综合评价: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您的建议:

业主项目负责人: 运维项目负责人:(签字盖章)(签字盖章)

日期: 日期:

第三篇:(邵阳)提高煤炭业税收征管能力的思考

提高煤炭业税收征管能力的思考

武冈市地方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局长刘孙武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煤炭市场走俏,销售价格大幅度上升,煤炭生产企业一改过去困境,获利空间增大,煤炭生产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税源增长亮点。为加强煤炭业税收征管,防止企业偷税、欠税行为的发生,笔者就辖区内A、B两家煤炭生产企业进行税收调查分析,以期有效地建立科学化和精细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两家煤炭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

A企业1977年建矿,2000年改制,现有在职职工1030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B企业1958年建矿,2000年7月改制,现有职工1081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这两家煤炭生产企业2005年和2006年生产经营情况见表一。

表一:A企业和B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

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两家煤炭生产企业经营情况有以下特点:一是2005年A企业生产销售原煤数量比B企业少1.2万吨,但销售收入和财务利润比B企业多,说明A企业的经营效益要好;二是从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反映的原煤质量情况来看,A企业要比B企业好;三是2006年1-7月B企业无论产煤数量还销售收入要比A企业少,但实现的财务利润不

仅比上好,而且比A企业好,说明这两家煤矿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都有潜力可以挖掘。

二、两家煤炭生产企业税收征管状况

这两家煤炭生产企业2005年、2006年1-7月缴纳地方税收情况和缴纳增值税情况及其税负见表

二、表三。

表二:A企业和B企业缴纳地方税收情况统计表

(一)纳税情况分析。据统计,这两家煤炭生产企业都是老矿山,均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实际税收负担率分析,A企业地方税收负担率为1.7%-1.8%,B企业地方税收负担率为0.9%-1.2%,二者差距比较明显。对这两家煤炭生产企业的日常征管,主要是通过企业申报、查账征收、巡回检查的方式进行管理,由税收管理员深入企业调查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了解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和具体生产数量,多方面收集相关信息,了解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售渠道和当期的市场行情,掌握企业产品销售情况和运输方式,并结合企业纳税申报资料定期进行纳税评估,一旦发现税负异常,及时进行约

谈,查补相关税款,有偷税嫌疑的移送稽查部门查处。

表三:A企业和B企业税收负担率统计表

(二)从表三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家煤炭生产企业缴纳增值税逐年增加,而缴纳地方税收增长幅度不大,甚至负增长。2005年两家煤炭生产企业增值税负担率平均为9.15%,而地方税收负担率平均仅为1.35%,前者为后者的6.8倍;2006年1-7月两家煤炭生产企业增值税负担率平均为14.9%,而地方税收负担率平均为1.45%,前者为后者的10.2倍。由此可见,煤炭生产企业地方税收负担率明显偏低,国家应该调整有关税收政策,适当降低煤炭生产企业增值税负担率,减少纳税人负担,提高地方税收负担率,壮大地方税收规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财务核算不够健全、实际税负偏低。这两家煤炭生产企业改制前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大,财务管理相对规范,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后,企业财务核算、结算方式简单,产品销售对象多为个人,并以现金结算为主,税务机关较难准确掌握其收入和费用,不仅造成地方税收负担率较低,而且造成两个企业地方税收负担率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

第二,税收管理难度大,不可避免造成税款流失。由于煤炭生产属地下开采,生产产量、销售数量、用工人数难以

监控,因煤层、煤质的不同以及矿井开采深度的不同,其吨煤所耗料工费也不同,与产量的配比关系也不同,税负率也不同。而且有些矿井为私营经营或个人承包经营,难有完整的产量、销量日报记录,申报纳税很难真实,即使一些煤矿有一些原始凭证资料,如煤炭工人工资表、每班出煤统计等资料,但在检查过程中,煤炭生产企业一般都不愿提供或者提供不全,因而难以取得准确的征税数据,难以调查核实,对此税务机关很难有行之有效的手段,税收流失较为严重。

第三,地方税收政策的弊端引发税款流失。近年来,我市出台的煤炭行业税收政策存在一些弊端,对财务核算不健全的小型煤矿,由政府组织力量对煤炭税收和各种规费实行核定征收,税务机关失去了征税的主动权。另据了解,A企业、B企业这两家煤炭生产企业除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和地方税收外,还要缴纳其他不同形式的、合理不合理的规费,造成“费挤税”,不同煤矿税费负担率不一致,容易因人为因素导致税款流失。

三、加强煤炭生产企业税收征管的对策

(一)大力开展税法宣传。税务机关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召开煤炭生产企业参加的行业税收工作会议,组织学习《税收征管法》等税收法律法规,以提高煤炭生产企业的依法纳税意识和纳税遵从度,同时对未按期申报如实申报缴纳税款的煤矿,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处罚,以增强煤炭生产企业的自觉纳税意识。

(二)不断改进税收管理方法,提高煤炭生产企业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第一,全面清查摸底,深入煤矿详细了解每个煤井的实

际生产经营情况和井口承包经营情况,了解每个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和生产销售情况以及近期的煤炭市场价格,详细了解每个煤矿的实际生产成本,认真核算吨煤消耗的料、工、费,并与企业账上反映的成本进行核对,详细了解煤矿行业煤炭库损、运输途损等技术指标。

第二,开展经常性的纳税评估,发挥纳税评估的基础性作用,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查处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减少税收流失。对承包矿井的个人要依法征收承包承租项目个人所得税。要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状况等因素,调查测算其年原煤产量、销量、吨煤销售价格以及成本、费用等,以此作为核定承包人应纳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依据,从而推进煤炭生产企业税收规范管理。

第三,在具体税收征管过程中,税收机关可要求煤炭生产企业报送原煤产量和销量日报表,通过对企业吨煤耗电和耗材、井下工人工资支付、过磅计量等指标的调查,准确测算其实际产量和销量;实行煤炭生产企业相互间民主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评税制度,由各煤炭生产企业对其煤炭产量、销量、实缴各税费等情况进行公开自评和互评,税务机关对照其建帐征税或查定征收方式,结合纳税评估结果,最终形成或调整具体管理方式,重点查处煤炭产量、销量、销售收入与所缴税款不相符的企业。

第四,要求煤炭企业设臵销售登记簿和日产量登记簿,分时分次对其产量、销量、运输车辆、销售额、库存情况进行登记,按月汇总,以准确掌握企业销售情况。

(三)加强部门联系,建立健全协税护税体系,形成控管合力。地税机关应与国税、煤炭、安监、工商、公安、电

力等部门和单位建立起工作联系制度,互通信息,相互协调,适时开展综合检查,各负其责,以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地税机关及时收集有关涉税信息,快速查处,堵塞税收漏洞。

(四)加大税务稽查力度。要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优势,深入开展煤炭生产企业专项整顿和集中整治活动。针对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测算出煤炭行业税负指标,围绕企业吨煤耗电、木材和材料、井下工人人数和计件工资支付、过磅计量、销售登记簿和日产量登记簿记录、运输车辆、井口承包合同、销售渠道等指标情况,并与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炭局、安监局)沟通协调,找出煤炭生产企业偷逃税行为的规律性,加大查处的力度。通过煤炭企业的税务稽查案例,分析日常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做假账和账外经营的不法行为。同时强化税务稽查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内部执法监督机制,促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

(五)加快推进税费改革。消除煤炭生产企业税收漏洞,还应加快推进税费改革,减少政府非规范性收入,削减煤炭生产企业的负担;还要避免保费漏税的现象,防止煤炭生产企业发生“费挤税”现象,侵蚀地方税收税基,确保地方税收及时足额征收入库。

第四篇:新形势下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已经有接近30年的历史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也有10多年了。在这30年里,税务信息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到如今,任何税收工作、每一个税收环节都离不来信息化的应用。

但是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社会需求的日益丰富,我们发现税收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阻碍税收信息化建设科学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最需要的不是不畏困难奋勇向前,而是放慢脚步认真思考总结,找准方向,积蓄再次快速有力出击的能量。

其实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已经谈了很久谈了很多,但一直没有有效的改观,笔者认为大多数问题都只触及表象。现就自身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汇总概括为三点建议。

一、加快制定科学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的体系标准,明确发展目标。从上层看,税务总局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就分别开发了多种应用系统,光涉税软件就有防伪税控软件、CTAIS、出口退税系统、车购税系统等由于各系统之间信息互不衔接,使得操作中存在一些单项系统无法覆盖的业务,这些业务往往成为监控的盲点或者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

从基层看,目前税务部门的硬件配置日益现代化,但设备和信息的利用程度与使用效益却很低。一些基层税务部门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仅停留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及税收会计核算等初级阶段,仅限于微机录入、输出、开票等浅表层次。部分业务能力较强的能简单应用一些查询功能,可以对系统中的基本信息进行单一的查询,但未能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应用以及分析。目前很多基层单位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开发出了相关的数据分析或者数据整合应用系统。但由于这些系统是自行开发或编制,所以存在着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因而数据分析报告的比较性不强。

从整体看,税收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专业管理软件往往由具体负责的业务的部门推行,部门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联系,各应用软件开发存在业务重复,开发平台和使用的数据库不一致,所形成的数据信息模式,相互之间不能兼容,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同一性和正确性,致使基层工作效率大打折扣。部门之间信息联网、数据共享滞还局限于税务系统内部,工商、海关、金融、财政等

相关部门都有各自的应用软件,都有很多宝贵的信息资料和数据,由于缺乏大环境的共享制度,形成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数据独占,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制约税收信息化效能的发挥,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程度困难重重。造成信息系统林立、标准不一,数据共享难上加难的局面,正是缺乏自上而下的税收信息化建设体系标准。

总局也意识到问题所在,2007年启动建设金税三期工程,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布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建立基于全国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总局和省一级税务局集中处理信息,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包括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但是,该项目从2005年立项,2007年正式启动以来,仍未进入大规模的试点。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标准是首先需要明确发展目标和统一理论体系标准,用最新的技术来代表发展目标,用技术体系来规划建设体系是没有远见的,终将成为下一个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各地税收征管情况不同,以一个业务平台短期内统一全国的税收信息化平台,历史证明也是不现实的。金税工程三期应该先从理论体系入手,应明确信息化建设是税收业务的依托,也是税收业务信息化发展的引领,应明确各级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标准,赋予各级信息化建设实施部门税收业务信息化的指导规划地位,明确各级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规范,甚至明确数据命名数据接口等基础规范等等。有了这样的理论规范体系,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有效整合资源,利用资源,更能完善各级系统数据共享,最终能够顺利过渡到金税三期工程实施阶段。

二、加快制定可协调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

1、规划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和税收管理制度发展的失衡

税收信息化建设中注重工程建设,忽视数据管理。税收管理系统内有些信息数据滞后,对业务数据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性,对数据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数据是一种具有极高利用价值的资源,从而导致综合征管软件运行中产生大量垃圾数据。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税收管理与税收信息化程度不相

适应。多年来,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始终没有跳出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把税收信息化视为征管改革的根本和惟一的出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是与税收信息化管理目标不明确相联系的。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在推进税收信息化过程中,孤立地单纯地强调应用技术手段,忽视了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强调以技术设备的配置为主体,忽视了以税收管理的优化为支撑点,期望税收信息化破解征管实践中的所有难题。结果不少地方的税收信息化建立在税收管理体制落后、低效的架构上,使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高投入与低产出共生,税收成本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攀升。事实证明,税收信息化管理应以科学、严密的税收管理为基础,税收管理必须以服务为导向,遵循信息技术规律,立足为纳税人服务,对税收业务和工作规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建立符合信息技术要求的、统一规范的业务规程、流程,努力使管理标准化;税务部门内部组织设计必须具有弹性和适应性,应建立一种具有高度灵敏度和回应力的税务行政组织,减少内部管理的层次和环节,改变内部集权结构,向下级授予权能,使其承担责任;决策程序必须优化和改进,构建从人治到法治的管理环境。

2、规划信息化建设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不能把思想仍局限在认为信息化就是“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处理转变”、搞税收信息化“就是搭好架子、配好人员、购置微机”,应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建立科学的、相互制约的现代化征管运行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征管高效能、高质量的重要手段。

其次各级信息规划部门应避免信息化建设中一味追求新技术或高端设备的激进思想。应统一规划,以成熟安全稳定、易用易维护、具有技术支持服务保障为前提进行建设。为了信息化建设的资源科学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笔者建议各级信息规划部门能够规划好硬件定时更替规划。

硬件设备定时更替规划是指硬件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在其仍具有最佳二手交易价值时,在不泄露安全信息的前提进行设备置换以换取更新性能更佳的硬件设备。我们现在的硬件设备使用基本是走的报废制度,也就是设备最终归宿只有报废一条,往往那些价值百万的设备在短短7,8年间就成为一文不值的老旧设备。以笔者工作经验发现,设备在使用1年后可以达到最佳二手交易价值,2年后价值迅速下降,3年后保修服务一般已经结束,此时不但设备价值下降,而且续保服

务费或者维修服务费均会暴涨,同时此刻的设备性能已无法满足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而通过硬件设备定时更替规划,每年以较低的价格更换更新更快的硬件设备,虽然短期每年均有投入,但从长期看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系统支持稳定性。如今刀片服务器的大量使用,使这种规划设想更容易实施。

3、规划协调解决外部信息沟通

横向联合,促进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税收工作与社会各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外部环境对税收管理信息化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单靠税务部门来建设是不可能的。只有加强部门协调,实现横向联合,才能使税收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进程相适应。积极探索自上而下地实现与工商、银行、财政、统计、外经、海关等部门以及纳税人,网络实施联结的途径,以连通和共享社会相关部门的动态信息,实现与相关机构横向和纵向的信息交流、协作。特别是要加快与社会信用体系的信息联网。

协调解决税企信息交流障碍。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私营企业,其内部管理、账目设置大多欠规范,纳税申报常出现不及时、数据不规范的问题,使信息系统的高效果性和先进性打了折扣。另外,现有数据主要来源于征管系统和“金税工程”系统,数据采集来源为多口录进,既有税务人员录进的数据,也有纳税人通过网上申报导进的数据,还有通过其它系统采集的数据,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加快建设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税务系统经过多年努力,吸收和培养了不少计算机专业人才,但仍不能满足税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高级人才留不住,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培养综合分析规划能力的人才,基层计算机技术人才不足,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又精通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技术人员素质的老龄化、人才断层等问题已不容回避,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已成为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确当务之急。

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规划部门必须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特别是以技术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为本,来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从政治上、生

活上、工作上、学习上关心计算机专业人员,提高计算机专业人员待遇,形成一个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其次避免只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而忽视了信息管理分析人员培养,信息管理分析人员负责信息综合分析和处理,为领导决策的高级参谋,处于信息管理的主导地位,也是信息化建设规划部门的核心力量。最重要的是建立技术人才的流动体制,以健全和充满活力的人才机制,保证税收信息化管理各种人才的到位。

总体而言,现阶段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问题不是我们不够先进,而是不够冷静。先做规划,明确目标,协调各方面资源,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避免盲目冒进,一哄而上。要真正像金税工程三期要求的那样: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布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来发展我们的税收信息化建设。

瞿汇承

第五篇:关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信息化技术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整个社会,也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税收改革面临着新一轮的探索和深化。因此,税收事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加管理”,把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引入到税收工作中,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手段强化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实现税收现代化。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税收信息化建设历经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与国家税务总局确立的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差距还很远。结合我市地税系统税收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笔者长期从事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践,谈一些看法。

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过程的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信息和技术在税收征管各业务环节的作用,以提高税收征管运行速度和税收管理效率。因此,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克服和解决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上,进一步明确“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具体内涵,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信息处理的集中性、及时性、准确性为基本目标,实现信息技术的广域联网,实现税务系统内各职能部门征收、管理与稽查以及与各相关部门的广泛联网,以达到信息共享,并实现税收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丰富和完善税收征管模式的合理内核,从而构建信息化支持下的征管新格局。

一、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它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经济决定税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高效的税收管理体制和征管机制与之相适应。因此,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步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是税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信息化以其高度的驱动性、关联性和渗透性,集中体现了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在税收信息化的支撑下,逐步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合理组织税收征管过程,实行专业化管理,实现税收征管的程序化,从而进一步规范税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和执法行为,提高税务管理的成效,推进税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三)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主要途径。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加强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广泛应用,提高税务机关的信息分析利用能力,强化税收监控水平,从而适应纳税人日益增加、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纳税收入逐渐多样化的新形势。同时,实现税收征管从传统手工方式向自动化、信息化、规范化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优化税收征管,实现依法治税。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将卓有成效地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四)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是税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税收管理仍处于粗放型状态,税源底数不清,基础资料失真,监督控管无序;税收行政执法权的监督制约不够,执法的随意性仍旧存在。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先导,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以科技创新促进征管体制创新。信息化建设使税务部门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纳税人信息,最大限度地遏制涉税违法行为的产生;同时,上级税务机关能及时全面地监控下级的征管信息,在内部形成有效的监控体系,制约了执法行为的随意性。再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调整、规范基层征管机构和岗责体系,以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征、管、查机构取代全职能的征管机构,提高信息处理的集中度,实行集中征收,真正建立起与信息化要求相适应的税收管理运行机制。

二、税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的思维观念,制约影响税收信息化建设进程。多年来,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始终没有跳出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对税收信息化期望过高,孤立单纯地强调应用电子技术手段,重设备配置,轻推广应用,忽视了改革和创新税收管理体制,没有把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作为加速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随着计算机手段的应用,税收工作的思维方式、工作机制、业务重组和职责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段的更换要求管理方式的配套改革,但长期以往形成的思维方式很难转变,传统的价值观念、工作管理方式仍在支配着税务干部的行为,尽管有了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但大多还沿用以往的工作套路。由此出现了对新事物、新科技淡漠或有一定抵触情绪,不愿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只凭老办法老经验处理业务或解决问题,相关配套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使得许多本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了税收信息化建设。解决这些观念上的问题,是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环节,因为信息化建设只有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所以各级税务机关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树立征管体制与信息化建设并重的全新观念,特别是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要有一个重新的定位和认识。

(二)干部队伍的素质严重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纵观经济发达或信息化程度高的国家或地区,税收管理是以强大的信息化为依托的,而信息化归根到底又是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依托的,科技兴税,人才先行。国税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无验证了这一实事,但就目前人才队伍建设而言离国家税务总局和新时期税收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人才队伍的严重匮乏将是长期影响和制约税收信息化发展的瓶径,既懂税收业务又既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因此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学习、知识更新培训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三)税收业务与信息化发展的不一致。目前税务系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业务水平低于信息化水平,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税务干部对信息技术存在过分的依赖性,认为高科技无所不能,花巨资购建的计算机系统,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各种税收业务问题,因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按信息技术要求重新优化组合税收业务流程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只是把传统手工作业移植到计算机平台后,不愿在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如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领购等税收业务,不仅需要的资料多,而且办税程序也十分繁琐,使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的信息化、专业化要求得不到实现;另一方面,基层业务运作工作量成倍增长,缺乏与信息系统相匹配的管理制度,数据质量不高,数据管理混乱,利用率极低,信息资源缺乏开发利用,在庞大的计算机基础设施上,缺乏可靠、可用的数据信息和以涉税经济信息管理为基础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及决策支持,为纳税人服务等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四)系统林立、标准不一,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就全国税务系统运行的软件而言,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几乎每一省市都在开发应用基于税收征管业务的征管软件和基于行政管理的OA系统,系统各部们也有自己的软件系统包括稽查、计统、财务、人事等。多头开发,不仅浪费了宝贵的人力、物力,而且由于标准不一,版本不同,给以后的统一规范和兼容造成很大难度,不仅增加了运营、维护和服务成本,而且给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等带来了很大不便。

(五)信息收集和数据采集准确性欠佳,缺乏对数据的分析和深加工。无论是操作层的应用还是管理层的应用,应用质量是最重要的。当前,由于数据质量差而带来的应用质量不高仍然是很突出的问题。税收信息化建设必须确保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就目前而言,基层信息数据的采集随意修改性仍然很大,同时还须报送相当数量的纸质报表、凭证,信息伴随传递的过程逐步衰减、失真,征纳双方、管理层级之间信息不一致,信息封锁比较严重,导致上级税务机关无法对下级税务机关实施有效监管,大量可用信息游离于信息化监控之外。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往往注意了操作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而忽视其他方面各种有用信息的采集、利用、分析和深加工,缺乏对决策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制约了征管体制的发展和改革创新。

(六)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整合过程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例如,在大力推广税务信息网络化过程中,网上CA认证的问题就亟待解决:在远程电子报税系统中,网上认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种认证怎么能合法,怎么去解决,需要从全局上考虑。另外,在推行信息化过程中,许多人对于网络安全建设也非常困惑:安全建设要包括漏洞扫描、入侵检测、防火墙等等措施,安全厂商也提出很多方案,但对业务怎么评估,对网络安全等级怎么确定还不明确,物理隔离与信息实时交互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有些能通过技术手段得到解决,但是更多的还有待于总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出台一些相应的法规和标准给予支持。

(七)信息化建设进度不均衡。从地区看,经济发达地区快于欠发达地区;从系统来看,国税系统快于地税系统。税务总局应全盘考虑,统一要求标准,分步统一实施。

三、税收信息化需要结合税务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信息化的运行规律,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以改进、完善。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搭建高质量的数据平台,强化对数据的管理和利用。突破局域网的限制,完善“总局—省局—地市局—区、县局—科、所”的纵向网络,建立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的信息互联网络。一方面应研究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的维护、管理、分析与利用;另一方面,在区市的税务机关设立数据管理中心,具体负责信息系统的数据规划,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监督数据采集、加工的全过程,数据采集应遵循原始、真实、准确的原则,以电子方式在业务发生的源头进行。在此基础上,吸纳外部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运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多维分析等先进技术,提高数据的利用程度,逐步实现涉税信息的一次采集、共享使用。

(二)、整合信息资源。对制度、业务、硬件资源等进行整合和优化,以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融合现有的应用系统,将各类信息资源合理配置起来为税收管理服务,实现部门、应用系统和设备之间的有效协调,进而形成现代化的税收信息化应用格局。此外,通过实现主体应用系统的总局和省级两级数据集中处理,整合和统一应用软件和操作平台。搭建一个立足于“一个网络、一个平台、一套数据标准”的全新应用框架。

1、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通过税收征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三个子系统实现全系统税收业务的集中式征、管、查业务,这三个子系统相对独立运行,同时依靠系统流程控制来达到征、管、查各业务的协调配合和相互制约,实现税收业务的整体运作。

2、建立健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系统,实现各级税务机关的日常办公和规范化管理;财务、资产的统筹管理;目标考核监督的量化、细化以及过程化管理。

3、建立以外部信息交换和为纳税人服务为目的的外部信息应用系统。一是以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地税互联网站,推行各种形式的电子报税,开通“网上税务”,进行全方位的涉税服务。同时采用安全认证系统,保证网上税务的安全性、保密性和确定性。二是加快建立财税库联网信息系统,实现税务与财政、银行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资源,形成社会化完整的税收监控体系。各联网银行发挥营业网点多的优势,积极开展税款划缴业务,既减轻了税务部门的征收压力,又最大限度地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4、建立以税收分析和决策支持为对象的决策支持管理系统。

在信息数据处理系统基础上,建立税收预警、分析、决策等应用系统。在对全局税收数据的广泛收集和存储的基础上,建立数据仓库,通过数理统计模型,对税收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准确、高效的决策支持服务。

5、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强化信息系统管理。一是制定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对税务信息流程的监控,包括对流转时间、状态的监控及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统计等,使目标考核和征管质量考核贯穿于基于信息化的税收工作中。二是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技术手段,防范非法侵入,保护税收信息和公文信息的安全;加强操作权限管理,严禁越权操作,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规范的运行。

(三)、加大信息人才的培养、设立专职机构。应完善培训制度,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改善现有税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促进税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培养大批既懂税收业务又既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鉴于目前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可设立专职机构,负责信息化的建设、管理、内部、外部各类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领导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在培养和造就自有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引入专家机制,借助于外部力量来推动税收信息化的发展。

下载提高税收信息化运维能力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税收信息化运维能力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信息化设备运维服务情况总结

    **学校信息化设备运维情况总结 为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与维护水平,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从机构设立到制度建设,以及全面提升信息化设备使用效率花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现将我校信息化......

    信息化运维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精选5篇)

    信息化运维服务满意度调查 单位名称: 姓名: 为了解您对信息化运维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改进运维服务工作,提高运维服务水平,现对信息化运维服务满意度展开调查,感谢您的参与。 1、 您......

    信息化设备运维服务项目合同(5篇材料)

    第一章 合同要求说明 投标人必须响应并承诺以下所附合同主要条款。 合同登记编号: 中国共产党广州市委员会办公厅计算机机房和会议系统设备运维服务项目合同......

    IT运维管理在信息化中的作用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到IT运维管理,大家都不禁想到ITIL,ITIL最早是英国政府中央计算机与电信管理中心(CCTA)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布的一套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指南,旨......

    对IT运维工作中的几件事的思考

    对IT运维工作中的几件事的思考 几个想法,进行记录: 1、新员工的工作开展 问题:新员工(刚毕业)对企业的人员、流程制度、工作氛围都不太熟悉,加上工作经验不足,工作受认可程度低的困......

    对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对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 思考刘长裁一、建立制约有效的税务系统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制约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是税务机关规范执法、落实责任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征管效率与质量的重......

    关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点滴思考

    关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点滴思考 2006年07月18日 伍云 信息是现代税收管理的主要资源,信息化建设是税收事业是税收事业命脉所在,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税务部门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应......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与思考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与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税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税收工作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跃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