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如何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
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如何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
来源:中国医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9-03-27
吴兆苏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3期第18卷 流行学及人群防治
一、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高血压问题的严重性
高血压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高血压就不断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医学的进步高血压问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似乎是一个矛盾,但实质上它反映了一种客观规律。一百年前发明了袖带式血压计以后医学界才逐渐对高血压的危害有了认识,但直到本世纪20~40年代才开始进行少量小规模的高血压人群调查。由于研究水平的限制,当时对高血压问题的认识较肤浅,甚至有错误的观点。50~60年代开展了大量流行病调查和有关高血压与心血管病关系的临床和流行病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使医学界对高血压问题的本质和严重性达到了共识。
近半个世纪高血压流行病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基本上查明了高血压在人、时、地方面的分布以及高血压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血压在人群中的分布(曲线)属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型。所谓高血压就是人群中血压偏高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人为的,有较大的随意性。尽管如此,用人为规定的高血压标准对人群进行普查所得的患病率仍是认识高血压问题的一个最常用的、最基本的和不可替代的流行病学指标。其他重要指标有人群平均血压水平和血压分布曲线特征。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表明高血压是一个
全球性的问题。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50岁以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患病率较非工业化国家(地区)高。一般讲文明程度较高和经济发达的地区患病率较文明程度低和经济不发达地区高,城市高于农村。世界上有些至今仍与现代生活相隔离并保持较“原始”生活习惯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很低,且没有明显的随年龄上升的现象。高血压患病率还存在一定的地理差异和种族差异。我国人群高血压分布也有一定特点。50年代以来三次普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g及/或舒张 压≥90mmHg以上)患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为7.73%,1991年为11.88%,呈明显上升 趋势。按此计算,我国现有高血压约1亿人。在地区分布上基本上呈北高南低趋势。城市高于农村,但近年来有不少地区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很快,有的甚至超过了城市。高原少数民族地区(西藏)患病率较高。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50岁以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还表明,高血压与一系列疾病(特别是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国外九项前瞻研究结果显示舒张压105mmHg者比76mmHg者患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0倍,患冠心病的危险增加5倍。美国弗莱明翰研究34年随访结果表明血压水平在最高四分位者比最低四分位者患心力衰竭的危险高2~4倍。美国另一项多因素干预研究随访15年结果显示收缩压较基线水平增加10mmHg时患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人数增加65%。研究还证明:1.心、脑、肾并发症发病危险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增加,且不存在一个明确的阈值;2.同一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脂、糖尿病等)越多得并发症的危险越高。
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关键,可以说没有社区防治谈不上根本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社区控制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和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虽然血压越高患心、脑、肾并发症危险越高,但从人群血压分布曲线看重度高血压患者只占总人数的一小部分。轻中度高血压者的比例占人群的大部分,虽然他们患并发症的危险相对较小,但患病的绝对数最大。因此,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一般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所谓“高危人群策略”就是从人群中检出高危的个体或亚组,有针对性地予以适当干预,以改变其高危状态,从而达到减少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目的。“一般人群策略”是以系统健康教育为手段,通过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从而减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
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
社区防治组织形式和防治计划实施
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我国过去的经验,社区防治通常的组织形式是由当地政府(区、县、乡政府)领导、主管部门(卫生局、医院等)领导和专业人员以及基层社区组织(街道、村)和卫生人员组成三结合的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治计划,其成员定期开会讨论并决定计划实施各方面的问题,包括人员培训、干预措施落实及计划的效果评估。
一个良好的社区防治计划应当融入到本社区的社会生活中去(包括社区现有的服务体系、服务组织和社会组织,例如老年协会和妇女协会等等),并使各种防治活动成为当地常规卫生工作的一部分。通过向社区提供各种宣传材料、专业人员培训、争取必要的政府支持、媒体的参与以及高血压病人的随访管理来促进防治计划的实施。具体的现场工作可以由社区自身完成。全>社区和个人的参与是防治计划成功的关键。
社区防治计划的实施应建立在细致的社区人群有关社会卫生资料调查、详尽的社区诊断以及高血压流行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主要的工作范围包括:1.传媒宣传活动(健康教育);2.预防性服务;3.培训专业人员;4.环境改变;5.高血压病人检出、治疗和随访;6.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监测以及危险因素水平监测;7.计划评估和反馈。以下重点介绍有关内容。
1.健康教育 主要方法是面对面的教育和利用媒体进行教育。面对面教育生动直观,因此效果很好,但覆盖面小。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面对面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和宣教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通过测量血压、发放宣传品等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技能、自信心和配合治疗的顺从性。电话是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作为面对面教育的补充。大众传媒是对公众进行高血压防治教育的最有效的工具,应该充分利用。宣教的对象包括社区居民、病人和医务人员。优良的健康教育材料是基础。重点内容是心血管病知识、危险因素和高血压治疗的原则和正确方法。形式上可采用小册子、活页(折页)、张贴画、宣传板和黑板报等。要求文字简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标题醒目,主题突出,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每种材料内容不宜过多,如用当地语言可增加可读性和新鲜感。
广播和电视等现代化传媒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节目制作应由防治人员和节目编辑合作共同设计。内容要适合当地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语言力求通俗,科学,形式多样,如采用热线现场问答或知识竞赛和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应尽量争取收视率高的时间(如黄金时间和节假日)播放。同一信息可反复强化。重要日期(如全国高血压日、世界无烟日和糖尿病日等)可造声势,加大宣传力度。各种宣教节目的演员、观众和主持人尽可能来自本地区和本部门,以提高观众的参与和兴趣。有闭路电视设备的社区应充分利用。
健康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懂得高血压防治重要性的有眼光的政府领导人能主动帮助解决计划的经费,因此教育领导层也[1] [2] 十分重要。另外也可以取得药品和食品生产厂商、社会团体、协会和私人的支持和帮助。宣教材料也可以成本销售以补充防治计划的经费。
2.人员培训(包括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两部分)专业人员是社区防治计划实施的骨干,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计划的成功。专业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举办高血压防治最新进展学习班和研讨会,使专业人员能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一项社区控制计划的领导人(高级研究人员)还应掌握更全面的防治技能,这包括:(1)社区诊断,即在分析社区人群人口学资料、主要健康问题(严重程度及危险因素)、社区政策环境和卫生资源的基础上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和干预重点;(2)制定防治计划,内容包括背景、目标、策略、干预活动、评估和经费预算等;(3)宣教材料的设计和制作;(4)调查统计 方法;(5)计划效果评价。
非专业人员包括社区所属的居家委会人员、红十字会会员、社区行政领导、志愿人员以及病人家属等等。对这些人员除了向他们讲述高血压防治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外还可教给他们血压测量的标准方法。高血压病人的家属应该了解更多的关于高血压病的知识,他们不但可以对病人起到教育作用还可以帮助监督病人的治疗,起到“半个医 生”的作用。退休的医务人员是高血压防治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发挥他们的作用。在防治人员资源缺乏的地方可以培训下岗职工,开展有偿服务,既可解决防治工作的困难又可开辟一条再就业的新路子。
3.改变不良环境 环境是指社区中客观存在的影响人们行为的所有外部因素和条件。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良环境是指对人们健康有害的物理环境(如污染)和社会环境(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脂肪和盐摄入过多、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等)。改变环境要靠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两方面结合起来。政府行为包括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开展“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等活动。个人行为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改变不良个人生活习惯和行为以及培养良好的自我保健行为和方法。食品行业与人们的饮食直接有关。在向公众宣传过度饮酒、高脂肪高盐摄入危害的同时应鼓励食品工业开发低脂食品和实用的低钠盐,生产低酒精或无酒精饮料等等。食品成分标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工作。要鼓励农业方面生产瘦型猪,增加蔬菜和水果的种植。总之要使工农业生产者们懂得这些改变不但有社会效益,也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取消烟草和香烟生产目前条件还不成熟,但也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限制。
4.高血压病人的检出治疗和随访 许多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轻中度高血压)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在没有开展定期健康查体的社区这些病人往往不能被查出。高血压病人检出的主要方法有三种:(1)基层医疗单位病人登记;(2)医院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3)人群筛查。
基层医院设立高血压门诊,利用平时病人就诊时随时登记 高血压病人并予以管理。这种方法在力量较强的医院效果较好,但这种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另外不去医院就诊的人这种方法无能为力。近年来少数城市推行医院首诊测血压制度,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这项工作的推广难度很大,特别是医务人员观念的改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传统的方法是对社区中的成年人(主要是35岁以上)进行血压筛查。这种方法虽然需要一定费用,但效果肯定、显著,如组织得当可以事半功倍,所花费用也有限。在一个有良好高血压防治组织的社区可通过培训非专业人员来完成此项工作。筛查有一个独特的优点是通过它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高血压意识”。
高血压病人检出后应及时进行治疗和随访,这是社区防治必不可少的干预措施。要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确保高血压患者得到恰当有效的治疗,使其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步地、谨慎地降低,达到预期的目标值并予以维持。要详细做好随访记录(血压值、服药副作用等)。原则上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应终生服药,但经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撤药后无反弹者可以在严格监测的情况下减药或停药。如血压回升应及时恢复用药。治疗和随访工作最好能融入到当地日常卫生保健工作中去。在开展全科医疗的地区此项工作可由全科医生担任。通过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和随访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这一点是减少人群心血管病负担的重要保证。
5.社区防治计划的评估 我国目前高血压病流行的特点和防治现状仍是“三高”(发病率高、并发症率高和死亡率高)和“三低”(检出率低、服药率低和控制率低)。社区防治的目标就是要遏止“三高”和提高“三低”。一项防治计划的评估就是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为了准确地进行评估,需要收集以下的信息并采用恰当的评价指标。信息:主要有(1)基线资料,包括人口数和分布,干预前后危险因素水平,政策环境情况,干预实施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包括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数和结果等;(3)疾病和行为监测资料;(4)病人管理前后随访资料。常用评价指标:主要有(1)政策环境改变实施情况的指标;(2)干预执行的次数、范围和质量;(3)干预活动参与率和覆盖率;(4)人群对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率;(5)高血压病人的随访管理率、治疗率、服药率和控制率;(6)疾病(重点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监测结果;(7)危险因素(主要是血脂、吸烟、体重和运动等)监测结果;(8)病人医疗费用的增减。
社区防治计划的具体方法比较复杂,须根据需要参考有关资料。
第二篇:高血压社区防治
防治高血压工作范畴概括
演讲单位:响水县南河中心卫生院
演讲人:熊佩娟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目前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只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检出、治疗减少并发症)和“全人群策略”(对全体人群进行预防,减少发病)相结合的方法。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认为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
我们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发现以下防治高血压主要工作范畴:
1.健康教育:主要方法是面对面的教育(常用于高危人群就诊时)和利用媒体(常用于全人群)进行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面对面咨询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技能、自信心和配合治疗的顺从性。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电话作为咨询工具。广播和电视等现代传媒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内容要适合当地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力求通俗,科学,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2.人员培训:专业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举办高血压防治最新进展学习班和研讨会,使专业人员能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对非专业人员要重点讲述防治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及教给他们血压测量的标准方法。高血压病人的家属应该了解更多的关于高血压病的知识。
3.改变不良环境
不良环境是指对人们健康有害的物理环境(如污染)和社会环境(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脂肪和盐摄入过多、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等)。
4.高血压病人的检出、治疗和随访
高血压病人检出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1、基层医疗单位病人登记;
2、医院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3、人群筛查。各地可根据条件采用。为预防高血压对社区中的成年人(主要是35岁以上)进行血压筛查效果肯定,如组织得当花费有限。其优点是通过它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健康教育,但不提倡单纯为取得患病率而进行筛查。要使高血压患者得到恰当有效的治疗并详细做好随访记录。原则上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应长期服药,但根据情况可调整用药。
6.社区防治计划的评估
一项社区防治计划的评估就是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所需信息和评估指标如下:
信息:主要有
1、基线资料,包括人口数和分布,干预前后危险因素水平,政策环境情况,干预实施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包括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数和结果等;
3、疾病和行为监测资料;
4、病人管理前后随访资料。
7.生活方式的指导
7.1 生活方式指导的科学依据:据近30余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药物实验以及大量实验研究,人类逐渐认识到一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除遗传原因外更重要的与生活方式有关。这些与生活方式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直接影响高血压的发病和预后。工作表明通过开展综合干预,获得良好的生活方式,结果是人群高血压控制率升高,血压均值下降达到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率降低。
7.2 生活方式指导的策略
对人群生活方式的指导,既可用于已患高血压或还伴有其它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危对象,同时也可用于广大健康人群。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重、限盐、限酒等不仅使部分高血压患者不必采用或减少药物剂量而血压得到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广大群众普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7.3 生活方式指导的具体内容
生活方式的指导内容应包括(1)健康教育与卫生促进。(2)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采用健康的生活习惯。(3)注意对高血压患者的检出。(4)加强随访与复查。
目前来说,根据响水实际经济文化基础及老百姓生活习俗等,健康教育与卫生促进非常重要,通过各种途径的健康教育和宣传以提高各级领导、医疗卫生人员和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包括:什么叫高血压和测血压的重要性;不论有无自觉症状,血压增高对健康都有害,易引起脑卒中和心脏病,但经过适当治疗常能得到控制;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高血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预防。教育医务人员除重视临床诊治外,也要学会在社区人群防病治病的本领;广大群众了解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因素、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宣传方式可采取广播、电视、小册子、宣传画、传单等多种传播媒介,争取专门宣传机构参与领导和策划以达到减少制作费用并提高宣传效果的目的。
以上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及心得,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指导。相信在国家和省市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响水慢病防治工作会有更大收获。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第三篇:高血压防治知识
高血压防治知识
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每个人的健康。
* 2002年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1.6亿高血压,每5个成人就有一人患高血压,与1991年相比,2002年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31%。
* 目前我国农村高血压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明显(发病低龄化),女性更年期后高血压显著增高,儿童高血压也不少见(往往被忽视,儿童期高血压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美国每3个成年人就有1人高血压,美国55岁血压正常的人90%以后会发展为高血压,我国65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0%。高血压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健康成人的正常血压应该小于120/80毫米汞柱,如果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应到医院进一步诊治。非同日3次收缩压水平均大于140和/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者,确诊为高血压。
2、高血压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被公认为“无声杀手”。
* 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许多人发病前已有多年高血压,因无不适而疏于防范。许多在体检或就诊时被偶然发现,急性中风或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检查才发现高血压,因此被称为“无声杀手”。平常貌似“健康”而突然死亡者,多数是心脏病或脑出血引起的(与血压骤然升高或严重心律失常有关)。没有发现的高血压,对人体危害更大。未经治疗的高血压心脑血管及肾脏受累比例高,易发生恶性高血压。
3、心脑血管高血压并发症多,致残率高、致死率高。
高血压是中风(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出血、脑梗死80%由高血压引起,全国每年新发生中风200万人,2/3病人致死或致残。
* 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升高常诱发心绞痛。
* 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元凶”。* 高血压常并发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最终需要肾移植或透析维持生命。* 高血压常并发眼底病变,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
*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美国资料显示,高血压是91%心力衰竭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 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并存,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 高血压常与血脂异常并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或脑梗死。
* 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人口总死亡原因第一位,高血压是影响我国人口总死亡的第一因素。
4、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高。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增加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措施,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60分钟,有利于调节血压水平。*高盐饮食可升高血压水平。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克,收缩压升高2毫米,舒张压升高1毫米汞柱。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过量饮酒可使血压增高,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时间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0%。提倡高血压患者戒酒;健康人每天饮酒应限量:即啤酒小于5两,或葡萄酒小于2两,或白酒小于1两。妇女减半,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
5、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
* 拥挤、噪音、气温骤降、寒冷、遭受灾害等恶劣环境,可使血压升高;剧烈运动、危险作业、过度繁忙、紧张劳累、性活动过度等均可使血压升高;情绪激动、脾气暴躁、恼怒、嫉妒、生气、精神压力过大等均可使血压骤然升高; 治疗不规则,用药不按时或忘记服药是造成血压波动较大。* 血压骤然升高常导致急性心脏病和中风发作,故保持血压稳定十分重要。
6、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 吸烟是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危害您和家人的健康,目前我国每天有2000人因患与吸烟相关的疾病而死亡。国际社会公认,吸烟危害健康,应坚决消除吸烟这一社会公害。
* 大吃大喝是不良生活习惯。无节制的摄入大量动物脂肪,能量过多,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大量饮酒是不良生活习惯,限制饮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运动,合理膳食,保持体重,心理平衡。
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压:限酒可降低收缩压2–4 毫米汞柱,规律体育锻炼可降低收缩压4–9 毫米汞柱,限盐可降低收缩压2–8 毫米汞柱,合理膳食可降低收缩压8–14 毫米汞柱,肥胖者减重10公斤可降低收缩压5–20 毫米汞柱。
* 增加体力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有氧代谢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适量运动可调节血压,强身健体。健身运动要做到持之以恒。*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提高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高血压患者应终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7、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 高血压引起心脏、肾脏、脑血管损害,导致心脑血管事件。血压水平与中风危险性连续正相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生危险有关。2002年100万人群资料分析表明,血压越高,心肌梗死、中风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越高。
* 国内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
* 降压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增厚患者,可有利于预防中风。
* 降压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患者眼底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降压治疗可减轻或逆转左心室肥厚,预防心脏病发生。
* 有效控制高血压,可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国内大规模降压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每降低10毫米汞柱,舒张压每降低5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减少40%。
* 中国及国际大规模降压治疗预防中风再发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脑血管病患者的中风复发危险减少28%,并减少心脏病发生。
8、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全面达到治疗目标。
* 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疗法与药物疗法。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大多数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高危病人和血压中重度升高者,应尽早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性治疗。
* 低危病人和血压轻度升高者,可先进行生活方式改善性治疗,观察数月以后在必要时加药物治疗。* 降压治疗的血压控制目标是: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小于140/90 毫米汞柱;老年患者收缩压小于150毫米汞柱;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高危患者小于130/80毫米汞柱。
9、合理选择、长期规律服药。
* 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需长期规律服药控制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合理选择降压药。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维持降压时间长、服用方便、价格合理是理想的降压药。患者应按医嘱有规律地用药,长期有效平稳降压。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才能达到降压目标。医患长期配合、坚持合理的治疗方案。
* 高血压应定期复查,建议每月一次(至少3月一次);评估并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10、人人参与,共同行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2002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治疗率25%,控制率仅为6%,处在极低水平。我国有1.1亿人不知道自己已患有高血压,1.2亿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正规使用降压药治疗,1.5亿的高血压患者没有达到降压目标。
* 每个人都有权懂得防治高血压的基本知识,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告诉其他人。* 加强宣传教育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 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抓起,青少年应作传播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使者。
* 动员您身边的每一个人,普及高血压健康知识,提高保健意识。宣传防治高血压知识,是每个家庭、学校、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四篇: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关键:社区干预
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关键:社区干预
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关键是要有社区干预。领导、专家、基层医务人员3个方面的结合,缺一不可。北京朝阳区对心血管病经过11年综合防治,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病率分别由防治前的31/10万,117/10万降至防治后的21.1/10万及67/10万,分别下降了29%及43%。
我国高血压人数现已超过1亿人,而且还继续逐年增加。面临的严重后果是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和病残危险的显著增加。日益加大的卫生经费将构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进入21世纪后,这种影响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而更加严重。尽管如此,我国人群中多数高血压患者尚不能坚持服用降压药,而且血压能够得到控制的人数城市仅为4.1%,农村仅为1.2%,最为严重的,还有众多的高血压患者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已患有高血压。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的阶段,近年来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干预研究的结果。
我国在1991~1995年的“心血管病高发区社区人群综合性预防研究”,该研究选择了3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社区共有40万研究人群,经过4年干预以后,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及控制率增高,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下降趋势,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知识证明心血管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这种预防潜力很大,需要全社会的医务人员,政府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社区干预的工作方案
(1)建立组织和培训人员:要做好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首先必须建立有领导、专家、专业人员、基层保健人员和群众参加的防治网系统,WHO曾建议可按以下3个水平进行培训。
A.三级培训。担任高血压防治研究的国家级和大城市心血管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人士,应具备丰富的现代心脏病学、内科学、流行病学和与之有关的知识,并能负责组织规划的制定和培训省或地区有关科研人员。
B.二级培训。多指省级、地区的医院或中心的内科、流行病或职业病等方面的专家。他们负责对地区或县级的心血管病或慢性病的人员进行培训。
C.初级培训。对象为基层医院、厂矿保健站、街道卫生所及农村保健人员,由曾接受二级培训的人来培训这些单位的医护人员、药剂师、助产士、专职保健人员及志愿者。
(2)社区干预策略的一般原则:
A.社区分析要因地制宜:高血压患病率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分布不同,其分布趋势是南低北高,这与不同区域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密切相关,故不同社区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其他的环境因素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别。
B.多学科参与:高血压的社区干预是以流行病学为基础,需要现代医学知识、行为学知识及社会学知识等共同参与运作的研究。
C.社区干预是基于社区人群的研究:社区干预是为了改变社区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干预措施或计划、高血压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控制,必须能够被社区的服务体系和社会组织所接受,得到他们的协作并能成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通过他们能够将这些计划或措施在全社区付诸实施。
D.建立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对于社区干预是重要的。监测内容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它可以是疾病监测,也可以是各种暴露因素及防治水平的监测。
E.重视干预计划及措施的可行性:在社区干预中所订措施或计划的可实践性,是保证其能否在全社区人群中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或计划的制订必须以该社区的社区分析为依据,这种措施或计划的具体内容应能通过社区组织自身去落实,使之能成为全社区人群的行为。
(3)干预策略(表6):高血压的社区干预策略包括人群策略和个体策略(也称高危策略)。
A.人群策略(Mass Strategy):人群策略是指以全人群为对象,以多渠道的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以降低人群中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水平为主要目标的预防策略,而不是针对高危个体。对不同疾病、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人群策略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人群策略有如下特点:
a.目的和目标:目的在于降低整个人群的平均血压水平,减少高血压发病率和患病率。目标是降低人群中与高血压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水平,但在高血压高发的地区,人群策略的目标也应包括促进高血压病人的检出、治疗和控制。
b.健康教育的对象和重点: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宣传栏等多种媒体进行多渠道的健康教育,是人群策略的主要手段和最大特点。
c.公众教育:其重点是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性、高血压的可预防性和预防的方法。
d.高血压病人教育:主要包括:高血压的危害性、高血压发病的隐匿性、定期测量血压的重要性、高血压终生治疗的必要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于高血压病人的重要性及血压控制的标准。
e.医务人员的教育:主要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医务人员不仅应不断了解高血压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更应重视在对高血压病人的临床实践中真正应用这些新知识。
B.个体策略:个体策略也称高危策略,是从人群中检出高危的个体或亚组,有针对性地给以适当的干预,以改变其高危状态。从而达到减少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目的。
个体策略包含2个基本步骤: ① 首先识别检出高危个体或亚组。② 其次对检出的高危个体进行适当的干预。检出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对检出的高危者,针对其不同的情况给予有效的干预。对检出的高危个体采用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干预,纠正其高危因素,使危害减到最低程度。
由于人群策略面向的对象是全社区的人群,其中多数个体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未患疾病,他们对种种预防措施感到受益不大,所以干预措施在实施中的顺应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高危个体针对性较强,干预措施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产生较好的效果。因此,在高血压的防治中,人群策略和高危策略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在预防干预的实施过程中,两种策略紧密结合,可以取得社区防治的最大成功。
第五篇:高血压防治宣传工作总结
高血压防治宣传工作总结
捞刀河镇卫生院
为了做好2011年“全国高血压日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水平”,根据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和市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关于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活动的通知》。捞刀河镇卫生院于2011年10月9日上午在门诊楼三楼会议室举办了高血压防治健康知识讲座的宣传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我镇群众对高血压病知识的病因、病理、致病因素、治疗与预防的了解。以达到高血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很好的落实。
通过活动广泛宣传高血压得防治知识,进一步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居民的健康教育意识和健康水平,使居民知晓“定期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等核心知识,提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推进高血压建档管理,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本次宣传活动参与者400多人,使得居民群众加深了对高血压及健康生活方式理解、提高了如何防治高血压防病治病的的认识,受到了现场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