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1:2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第一篇: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为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优化教学过程监测管理,激励广大教师敬业进取,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根据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根基。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中等职业学校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每一位教师认真对待每一阶段、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引导每一位教师将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方法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高效;激励每一位教师树立对本职工作的强烈责任心,认真、扎实、不懈地开展教学工作,形成强大持久的合力,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方法原则

采用教学检查、问卷调查等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深入到教学环节中去掌握实情、检查评价、分析总结和指导激励。坚持不搞表面形式,防止走过场;抓住教师上课、实训实习、学生满意度等反映教学质量的重点要素,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注重教学前沿,层层认真督促。

三、实施步骤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准备

1、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档案。教学档案应主要包括:国家、省、市的各类职业教育教学文件,学校教学管理文件、教学管理载体、每个专业学历教育班及短期培训班教学计划、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进度安排(细化到每周的教学内容)、教案、优质教学资源、教师教改和业务进修情况等。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设计和建立教学档案,同时要加强网络信息环境、数字化教学档案和管理平台建设,为教育行政部门了解检查教学工作,校长、教学主任、专业组长掌握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间、师生间的学习互动打 好基础。

2、规范精选中等职业教育教研和竞赛活动。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教育部部署的职业教育教研或竞赛活动类型,认真斟酌、优化精选1~2项中等职业教育教研或竞赛活动,提前公布计划,有序组织开展,避免过多的教研或竞赛活动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校自主抓好基础性教学工作、教师踏下心来做好本职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运行

省教育厅将定期组织面向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抽查评价,具体工作由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各市、校可按照本方案安排本市、校的教学质量检查评价工作。省、市均要组建教学质量考评小组(以下简称“考评小组”)具体实施教学质量检查评价工作。考评小组应由中等职业学校一线骨干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职业教育专家及行业企业专家组成,既要选聘内行评价,又要便于市际、校际间学习交流。考评小组检查考评时不应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要认真严谨地完成每项具体工作。

1、听课检查。考评小组要根据学校课程表及实际需要,有目的的当场随机抽取至少5位教师进行听课检查,其中包括文化基础或专业理论课教师至少2名,实训课教师至少2名,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指导教师至少1名。考评小组要认真填写《中等职业学校文化与专业理论课听课记录》(以下简称《记录》,附件1)、《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课听课记录》(以下简称《记录》,附件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指导情况评价记录》(以下简称《记录》,附件4),在填写《记录》时应核对教师落实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进度安排、使用教材等情况;对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训课要当场向学生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情况表》(附件3),让学生为上课教师打分,填好后收回;填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指导情况评价记录》,可通过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指导教师答辩判分,或直接到学生实践实习现场检查,或由管理指导教师用信息化手段传输反映现场管理指导情况及资料,或抽查教师管理 指导已完成顶岗实习的最近一批学生的档案资料(包括相关视频资料)。被抽查所有教师得分的平均分为该校教师上课总得分,占该校教学质量评价总分的40%。为避免一次性检查评价结果影响对教师个人全面全程工作评价的公正性,考评小组对每位教师上课得分不予通报,只通报学校上课总得分和最高得分教师。

2、问卷调查。考评小组应根据学校在校生人数以及实际情况需要,在学校当场抽取各类各年级若干班级,利用课间或自习课时间进行问卷调查。所抽取的班级学生总数不少于在校生人数的10%。考评小组要给所抽取班级学生发放《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学生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附件5),组织学生当场填写并回收。《调查表》的总平均分占对该校教学质量评价总分的35%。

3、综合考量。为降低随机抽样检查和问卷调查产生结果的偶然性、片面性对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全面掌握衡量学校为搞好教学所付出的努力,充分肯定学校的教学工作成绩和特色,考评小组应通过听汇报、查看教学档案、座谈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以及对师生努力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等进行综合性整体评判。评判时要填写《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整体情况评判表》(附件6),此表择选了若干最能体现学校吸引力及主观努力程度的评价指标,旨在引导学校在现有条件下抓好教学工作,其得分占对该校教学质量评价总分的25%。

(三)教学质量评价的激励

1、通报评价结果。省教育厅将对每次抽查的全部学校按总得分排名,上网公示,通报全省,并向各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通报,以促使学校千方百计改进教学。各市教育局及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要及时分析总结本市、校教学质量评价情况,以文字形式向省教育厅报告。

2、奖惩机制。省教育厅将根据评价结果分别授予全省得分前20名的学校“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比先进单位”,全省得分前3名的设区市“河 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表现优异的40位教师“年度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先进教学工作者”等称号,并颁发奖状。对得分低、教学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做出限期整改或暂停招生处理。得分低且排名落后的学校不得申报国家级、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或建设项目(试点、称号)等。

附件

1.《中等职业学校文化与专业理论课听课记录》 2.《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课听课记录》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情况表》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指导评价记录》 5.《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学生调查表》 6.《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整体情况评判表》

第二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总结报告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总结报告

一、建设目标思路

1、建设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出发点,主动适应唐山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对接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建设委员会职能,指导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通过3年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能够对区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引领示范作用。

2、建设思路:

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指导,从21世纪计算机行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出发,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并重,推行具有创新设计能力为主体的综合能力教育以适应宽广的计算机网络行业专业岗位需求,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主要举措

1.文化与专业理论教学

在进行理论教学前,首先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计划,按照知识、能力、德育三方面的培养目标同时结合计算机专业特色对学生进行教学,争取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实际教学时使教学内容严格符合教学目标,并且难易适中,容量适度,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喜欢接受新知识。在使用教材上以符合规定为前提,但不拘泥于教材,而是深刻挖掘教材的知识,同时结合新技术,整合教学资源,贴近就业,使其对学生继续学习或岗位操作具有启发性。教学课程结束后,不断总结和跟踪学生情况,以便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得到学生的良好反应。

2.实训课教学

为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形成,我校计算机专业设置了实训课。实训课的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紧密联系,以真实工作任务组织、构建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实训内容,并能通过让学生完成这些项目或任务,达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主要的设计方法是创造设计与实际职业岗位相仿的实训情境,营造浓厚的仿真职场氛围。在实训中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理实一体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

3.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情况

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成果,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就必须有良好的反馈制度,其中最终要的就是来自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反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设立了完备的学生评价制度。该教学制度主要从教学工作负责度,课堂准备情况、课业批改情况、课下关心学生情况、.教学方法情况以及课堂气氛调动情况等多个方面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评价,该评价基本上涵盖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很好的帮助改进了教学情况。4.学生教学情况调查

在学生评价任课教师的同时,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教育教学情况,以便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我们同时采用了学生整体评价的方法,使其和学生评价制度相辅相成,共同帮助改进教育教学情况。学生整体评价主要是从教育教学整体情况、学习实训充分情况和育人环境情况三个方面进行总评。其中这三个大方面中又包含了从生活到学习各个方面的小内容,比如学校教学安排和教师负责情况,实训中设备利用情况和教师指导情况,宿舍学校环境和后勤保安状况等。该调查基本涵盖了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教师和学校从整体上把握了学生的情况,为以后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

5.学生顶岗实习

教学不是纸上谈兵,我们培育的是理论和实践都精精通,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我校教学不仅重视理论,在顶岗实习上,我们以校方确立的目标为基础,与实习单位协商制定具体的方案,以为了将实习内容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在培训之前,针对本批学生和实习单位实际开展岗前培训,做好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建立完善并认真执行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考核和激励。有目的、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做好家校联系,让家长协助学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并且加强与学生交流,建立了稳定便捷的师生沟通渠道,掌握和了解实习期间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动态及时进行指导。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

三、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及成效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多次召开课程体系构建论证会。严格参照职业资格、职称考核标准和行业企业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网络构建》积极申报了省级精品课程,《网络构建》、《网络安全》、《web开发技术

(二)》建成了院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优质核心课程和网络课程。

实现了“课证融合”及“专业与岗位零距的离对接”,99%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前均能取得RCNA(锐捷网络工程师认证)或者CCNA(思科网络工程师认证)。

毕业生多少,获得奖项,找到什么工作等

四、特色与创新

1)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立足于本地区建设,通过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结合行业职业标准,明确核心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层次化,每一层次确定一个目标并安排相应教学环节,目标之间以及教学环节之间呈阶梯式递进关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完善了“走岗、贴岗、顶岗”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改变以理论知识的全面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的传统思路。为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构建了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显著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

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各门课程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中,与考证相关的课程在考试改革中理论与实操并重,理论考试实行统一的无纸化上机考试,任课教师研究考证和行业动态,不断充实试题库。

(2)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建立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

在确定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总结学生应具有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分析各项能力所对应的课程内容,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重点对专业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体系。

(3)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建立有利于工学交替的弹性教学组织形式 按照“一主线,两融入,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第一阶段的走岗认识实习、第二阶段的贴岗教学实习和第三阶段的顶岗生产实习过程中,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时间,并科学合理地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尤其是在第五、六学期,针对IT企业承接项目的阶段性的特点,在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做到只要企业有项目,就即时安排毕业班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既能达到实习的效果,又为企业解决项目急需的人力资源,实现共赢,从而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地发展。同时,在充分考虑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订单班”和“学习岛”的作用,形成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程考核上,任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分别根据在校期间和在企业期间的表现来共同作出评价,实现教学过程在课堂、实训室、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单位等不同的学习场所交替进行,增强教学组织的灵活性。

全面实行弹性学分制,实施柔性化教学管理,充分利用网路资源和现代教育平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集体面授与在线教学相结合,以便于教学的灵活安排。同时,根据合作企业生产需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学习时间的分配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其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部分学生可以尽早进入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也可以回到学校继续参加课程的学习。

五、思考与展望

(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院应该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优化和完善科研创新举措,大力激发教师科研创新热情,鼓励教师做到科研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科研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科研与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相结合,以科研促教改,以科研引导内涵式建设走向深入。

实践教学基地除承担实践教学外,还要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开发与生产经营,以利承接服务项目。还要更多面向社会承担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举办全国各级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加强青年教师的创新实践锻炼,制定常规科研管理建设方案,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加强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和选拔创新性优秀拔尖人才。

“校中厂”实训基地并不完备,吸引企业提供技术和师资支持不够完善,在企业中建立的“厂中校”实习基地还很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二)今后工作方向

我们教师应该将坚持以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成长为己任,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行业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在全面实现国家骨干校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学院的信息化、国际化,为建设一所适应首都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努力奋斗。

继续探索“厂中校”和“校中厂”模式,实现4个对接,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的对接,课程体系建设与岗位能力的对接,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的对接。主动服务,寻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赢点。

通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能够使劳动力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及时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能够实现校企各专业人才的有机合作,开发设计出好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更多专业对路的适合企业用工需求的人才;能够实现学生的技能训练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密切衔接;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因而也提高了办学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六、1、校企合作定位“工作室模式”,定向培养平面设计“专项”人才

根据学校整体师资情况以及生存现状,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利用现有资源,在两年体制的平面设计学科领域进行“数码修片”“广告设计”“影视后期”等典型任务学习,输出多方位人才。创意型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归纳出行动领域并且转换为学习领域,构建相应的学习环境,突出了课程体系重实践的特征。

2、校企合作开发研讨教学内容,立体化教学资源,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来设臵具体教学内容,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式对接。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由企业和美术教师共同研讨和开发,应用教材宽泛,并辅以实训教学以及阶段练习查找差距,强化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程设臵简洁明快紧紧围绕专业方向,符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特点,适用为本,够用为度。而让企业参与课程设臵,一方面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就业,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即时把握社会动态,使课程更能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

按照岗位实训需求,提供专业天光教室、拷贝台、数码修片实训室、影视后期实训室、制版员实训室等来进行专项教学授课;并且和企业建立定期实践机制,以阶段考核等方式进入企业进行实训磨练,寻找差距,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二年级主要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并随时开展市场调研,课程中提供、设臵仿真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知识的有效性,并且学会在真实情境乃至社会生活中恰当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三年级推荐到企业实习,增强学生就业意识,做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

3、校企共建师资队伍,保证教学队伍实现高素质

全力培养技术骨干,在2008~2011年分3批实现专业教师到陶瓷厂顶岗实践。采取企业锻炼、教学实践以及到校现场指导等形式,依靠企业传授、演示、指导全力提高校内教师专业职业能力。目前,组内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一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人,全组教师均为双证,并有多项教科研成果,有效提高了教师整体水平。

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力度。管理中突出了“三抓”:①抓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学校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校级领导分配至各科备课组,严格规定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形式,在备课中坚持“精选、精讲、精练、精评”的原则。每月对老师们的备课检查一次。②抓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校长亲自深入课堂听课,在听完每节课后与教师及时交流,同时对教师当堂课的教案进行检查,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优青的示范作用,建立九年级党员示范岗,将骨干教师分到各年级组分学科负责。③抓作业。继续坚持每月一检查的制度。对作业的数量、次数及批阅标准学校都统一要求。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学校的生力军,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高度重视对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学历达标、结构合理、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高级讲师15人,讲师36人,专任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占100%。近年来,我校健全完善了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条例,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拟定了学习培训计划,千方百计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创造条件。至今,专任教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有80人,占理论课教师总数的80.6%,还有部分教师正在参加专升本函授或自学考试。

在抓好学历提高的同时,学校还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鼓励教师参加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教育教研交流、在岗自学、课题研讨、课件制作等各种类型的中短期培训学习,已有2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5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8多人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为了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时代要求,学校还加强了教师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和现代教学手段培训工作,每年寒暑假都充分利用学校设备先进的有利条件,分批组织教师培训计算机知识,现有32位教师通过计算机初中级考试并获得证书,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学会并掌握了课件制作和运用多媒体上课的技能。

抓常规、促教改,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关键。我校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提高自主学习”这个主题开展教学教改工作。首先,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备课、授课、公开课教学、听课、评课、批改作业、出卷、辅导竞赛等制定出相应的较为完整细致的评价标准,由各学科教研组具体实施,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近年来,上级主管部门对我校的教学常规规范化管理予以高度评价。其次,为树立现代教学新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依据上级部署,学校严格要求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并组织开展新教师技能培训和创优评优活动,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激励并创设条件让教师参与省市级立项课题实验,组织教师参加新一轮课改理论培训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获取最新教学教改信息,特别要求教师要适应现代化教育,学会设计制作课件和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近年来,我校教研教改蔚然成风,学术研究氛围浓厚,共有六十多篇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交流。

第三篇: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论中德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蒋易静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9应化2Z09331208)

【摘要:近几年,全球刮起了金融风暴。然而,在这场风暴中有两个影响较小国家——中国与德国。他们的经济发展让人羡慕,可是经济背后的职业教育,两国却相去甚远。本论文中,将主要讨论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和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后根据全文的论述,进行比较总结。】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经济发展 中国 德国】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中国也自加入WTO以后,贸易经济也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自此,各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职业性人才。所以就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由此产生。

一、职业教育概论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他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具有自身的教育特点。

二、职业教育现状

(一)中国职业教育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据统计,2005年全国仅有中等职业学校11611所,当年招生537.29万人,在校学生1324.74万人。经过3年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达20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成了我国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秘诀。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我们的职业教育还不稳固,发展缺乏一定的支持力量,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系列中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2、缺乏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等制度的支撑和规范;

3、职业教育社会导向或氛围欠缺;

4、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在实践中许多还游离于企业之外,还没有形成与企业的良好互动,职业教育进行的场所大部分还是学校或实训室,完成的地点也还是学校,而非工厂、企业,缺乏实践性;

5、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

6、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和课程建设与实践脱节严重;

7、教学方式陈旧;

8、职业资格准入部分形同虚设。

可以说,就目前来看,中国的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校的教育差别仍然不明显,除了比普通学校多配备了一些实验实习的设施之外,并没有增加更多的实践课程。就国内来看,以分数衡量一切的大潮流也在职业教育中体现着。往往毕业考试的优异成绩,就基本上承认了某一个人已经是位“优秀的技术人员”。而实习成绩,也只不过是一个参考,与毕业考试比起来微不足道。而至于这个“优秀的技术人员”是否能熟练的操纵先进的工业设备,校方完全留给了企业自己去解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技术人员到企业以后,不能马上地形成生产力,还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适应过程。

(二)德国职业教育现状

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①职业教育,那么制造这些秘密武器的是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而促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学的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

目前,德国约有30%的适龄青年人上大学,那些不能或不愿上大学的年轻人绝大多数(80~90%)则去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其中又以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为主(约占70%),也就是说“双元制”培养的人员是德国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正因为如此,“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外界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所谓“双元制”,是一套企业与职业学校密切配合,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体制,是教育真正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而“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可以立即投入生产,无需再经过一段实践的适应,满足了产业部门的需求。也可以说,“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教思想结合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教模式,企业为“一元”,学校为另“一元”。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在企业获得一个培训岗位的同时,在职业学校取得一个理论学习资格。

三、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中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意义体现在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适应上,经济发展到任何程度,都代表着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要求特定质量的人力资源与之相适应。目前,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地球。虽然中国有政府的支持,避免了像欧洲一些国家的破产危机。但是,金融隐患仍然或隐或现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为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人才储备,职业教育大有可为!2009年6月26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考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指出:“要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站在一个高起点上谋划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越来越联系紧密。

在中国,以珠三角、长三角为经济发展中心。在这些地方,又以中小企业为主。对于中

小企业来说,科研人员是大脑,而技术人员则是整个企业的脊髓。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优秀技术人员的任务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我国的职业教育密切配合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来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源状况及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取舍各种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得出的结论是:有技能的人的最有是一切最有中最为重要的最有,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收益。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仍存在大的缺口,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与在职培训,对我国经济起飞、大工业的兴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我国的工业升级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一,它搭起了学校与工业界的桥梁;

第二,建立了我国与海外人才的桥梁,海外学人回来,凡与它研究项目有关的,都清工业

研究所取联系,判断最适宜他们专长的工作加以介绍;

第三,引进技术后转移到民间。

随着我国经济朝着多元化法相发展,台湾产业结构也不断加以调整,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将朝着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全面发展。

(二)德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危机已经3年多了,但仍然侵蚀着地球的每个角落。而欧洲债务危机也让全球经济再次低迷。随着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家的破产,使得欧洲的上空笼罩着灰蒙蒙的阴霾。然而就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下,德国的经济基本保持完好,甚至在2011年就业人口增加,财政赤字下降。联邦统计局的报告称,德国经济去年有两大亮点:一是失业率降至5.7%,为1991年来的最低点,就业人口达到4150万,为历史最高点;二是去年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1%,而2010年这一比重为4.3%,按照欧盟稳定条约的规定,新借债务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这样的成绩绝离不了德国健全的职业教育制度。正因为,职业院校将大批量优秀的技术人员提供给各个企业,才让企业有良好的运营。

即使如此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德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农业和林业、以及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例进一步萎缩,总共减少的劳动岗位绝对数为160万。

因此,德国职业教育体制(双元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专业工人的数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双元制”的制度等等方面都将发生一场改革风暴。职业教育只有跟上社会经济的脚步,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企业提供优质人才。

四、探讨两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千禧年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腾飞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GDP成较快增长,同比也较快。中国经济俨然已经登上了国际舞台,现在中国经济渐渐影响着全球的大环境。而德国作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德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920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340欧元。受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影响,德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下滑5%。2010年德国经济强劲复苏,增长率达3.6%。

然而中德两国经济大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却有天壤之别。德国以“双元制”为主的职业教育制度在全球职业教育体系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其“双元制”也有百年的历史了,而在“双

元制”制度下受教育的优秀的技术人员都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国则是一个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晚的国家。其体系也不太完备,制度也有相当的欠缺。在中国,职业教育是不被重视的。反之,普通教育则是全民教育的中心点,这个可以从每年的高考可以看出中国是何等的重视普通教育。对于接受教育的学生群体则被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些所谓的“坏学生”也渐渐的不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除此以外,中国的职业教育还缺少实践。在中国,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区别不大。最为职业教育的“动手”特色并没有很好的发挥。

在经济上,中国与德国的差距在逐渐减小,可是在职业教育方面,中德两国的距离可以用“鸿沟”来形容了。虽然,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慢慢完善,可是离德国的职业体系相差甚远。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化,德国职业教育也在经历着改革。但是,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来说,我们可以跟随着德国职业教育的步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完善我们自身的教育体系。具体有以下几点:

1、根据市场经济实际的发展和需求来设置专业课程,将教育与就业相互衔接;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发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制体系和“双师型”②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

展。

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他是人才储备的摇篮。拥有一个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或许在短时间内,我们看不出其中的差距,可是经过时间的洗礼,两者的关系将越发密切。而最为职业教育的新型国家——我国,应当谦虚向先进的德国学习其优秀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由于我国与德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在借鉴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而应汲取“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精髓,不断改革与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我国的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注释】

①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P102

②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1985~2005).科学出版社.P348

参考文献:

高原.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的一点认识

[EB/OL]..2011-10-08.李玉鸿.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N].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冯思淇.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新论[J].中国商界,2009(11):186-187.李娟娟.论我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才智,2011(09):191.

第四篇: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根据市教育局质量评价方案的实施意见,为了构建我校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评价制度改革的深化,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

一.评价原则

1、全面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应具备的多种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和特殊才能的评价。[莲山 课~件]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是指定期对教学质量形成过程(教学实施过程和学习落实过程)的一种监测,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终结性评价是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对教与学的结果进行的一种检测,其目的在于检查长期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与学两方面评价要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过程,又关注效果。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的功能,要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激励师生共同进步。

3、总体评价与抽样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总体评价是指全体学生参加的学科评价,而抽样评价是指对部分学科和部分学生的评价。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定期评价为基本形式,适当采用不定期分项抽样评价,加强对教育教学状况和效果的宏观监控和微观管理。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评价采用“等级”与“评语”评价等方式,定量评价采用“分数”和“比率”的方式,使评价尽量科学合理。

二.评价方式

1.分级评价: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

2.分段评价:以1-3年级为低年段,4-6年级为高年段进行过程和阶段性评价。以低年段为例,分段评价是指对一个行政班,从一年级跟踪评价到三年级,研究三年内学生的学业水平、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三.评价内容

1.学生方面:①学业水平;②能力水平;③情感、态度与学科素养;④学生个性特长发展。[莲山 课~件]

2.教师方面:①专业发展水平;②备、讲、批、辅、研。③教学质量书面检测。

四.评价实施

1.学生方面:设立学生成长档案,把各阶段有关学生能力水平、个性特长发展、情感态度和学业成绩的考评结果都放进学生的成长档案里。具体做法:

①学生作业评价:由教导处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任科教师执行,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任科教师评价实施。(每学期评一次)

②学生文明礼貌与卫生习惯评价:由学校德育部门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班任执行,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班任评价实施。(每学期评一次)

③才艺展示(包含科学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书法艺术等)评价:由学校综合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综合科执行,通过学生个人申报、展示,最后由综合科成立考核小组评定。(每学年评一次)

④学生语文口语交际、写字水平评价:由语文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语文任科教师评价。(每学期评一次)

⑤英语口语表达评价:由英语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英语任科教师评价。(每学期评一次)

⑥数学口算能力评价:由数学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数学任科教师评价。(每学期评一次)

在认真做好上面各项评价的基础上,再填写下面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并归档。(附表一)

2.教师方面:健全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采用量化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结果要与奖金分配和评先评优挂钩。具体做法:

(1)工作表现(工作态度、责任心,常规工作完成情况,培训进修与专业水平的发展等)占30%:①教师的备讲批辅研工作完成情况,由科组长与行政每学期检查一次,每项按优

6、良

4、中

3、差1给分;②教师读书学习和培训进修情况,由主管行政评价,按优

10、良

8、中

5、差2给分;③部门工作完成情况,由校长评价,按优

10、良

8、中

5、差2给分。①②③项得分之和的30%为实际得分。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的实际得分之和就是第(1)的最后得分。

(2)工作成绩(每学期教师教学质量书面检测结果)占70%:①第一次(第一学期)质量检测的5个指标(平均分、低分率、及格率、优秀率、高分率)各项指标的比较值在同级中排名得分:第一名10分、第二名7分、第三名4分、第四名3分。(注:跨年级任教两班以上的独立计算后取平均值,平衡班取各项指标比较值的平均值计算,一个教师任教全级多班的按第二名计算。)②质量检测的5个指标第二次(第二学期)与第一次(第一学期)的比较值的差乘以10为各指标全年得分,5个指标的得分和为第②项的实得分。第①与第②两项得分之和的70%为第(2)的最后得分。

(3)第(1)与第(2)的最后得分之和为教师学年教学质量的总分。

学校 学年 班 学生综合(学业、行为)素质评价表

填表说明:

1、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教师综合学生自评、小组评定情况,通过对学生的总体观察,给出一个综合考核等级;

3、学业成绩的呈现方式为等级制,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85分以上为优,70~84为良,60~69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4、每学期填写一次,并将填写的手册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5、教师评一栏由班任征求科任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

第五篇: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

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

长春水利电力学校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水利部关于大力发展水利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重点、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途径,实施校校、校企联合办学方略,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模式,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协调发展,凝炼品牌,打造标准,服务示范,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目标服务,为水利中等职业学校示范。

(二)建设目标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完成8个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教学体系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20个实训基地;建设8个符合职业性、开放性内在要求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将学校建成一所具有水利水电特色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三)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筹措资金,对两校区进行改造、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实验条件。到2010年,扩建教学楼面积27000㎡;建设建材实验室、电厂仿真实验室、水轮机调节实训室、水轮发电机组实训场、继电保护调试实验室、焊接实训场。

学校还将自筹资金配套建设服务于公共课教学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及相应的设备。

2.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包含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资源建设两个方面。校园网已完成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建设任务,覆盖整个校区。目前已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教学资源建设。包括:一是标准资源库,存储职业标准和证书信息、岗位群需求与核心能力分解信息、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等,为学校制定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依据;二是教学资源库,存储各科教学课件、经典案例、精品课程和辅助学习包等,为学校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三是特色资源库,收集中职教育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学教法的改革经验、最新行业动态和新派生的岗位信息,为学校先试先行提供理论支持。

3.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思路

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以教学模式实现为主线来开展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做到“四个结合”,即: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有机结合,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有机结合。坚持“三项原则”:创新性原则。通过校企合作、以产养学的新模式,多方投资的新体制,市场经营的新机制来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成本核算,以产养学,实现实训基地效能最大化、教学成果最优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职业性原则。按照职业岗位(群)对技能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尽可能创造企业的真实场景,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模拟职业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技术培训;开放性原则。在承担专业技能实训的同时,承担社会及水电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使实训基地在地方经济、行业中发挥服务和辐射作用。

(2)建设目标

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明显中职特色的,综合性、现代化、开放式的,能体现“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基地。

(3)建设内容

根据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设校内实训中心,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建设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三年内,完善更新12个,新建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20个。

4.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思路

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把8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成一支专业带头人优势明显,“双师”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2)建设目标

三年培养、引进15名能够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且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为“双师型”专业带头人;聘请60名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形成一批把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

(3)建设途径

——加大引进。根据重点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引进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改变现有教学团队的结构。

——着力培养。制定并落实重点建设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顶岗培养的计划。鼓励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企业中兼职,参与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有计划地选派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参加职业教育专项培训。

——积极聘请。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承担实训环节教学。

5.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思路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要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紧密对应。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建成省、市级优质课15门;省、市内领先的课件15门。

(2)建设原则

——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关键能力与职业道德培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制定能力要求明确的考核标准。

——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应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1:1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项目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采取以问题、项目为中心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职业能力设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为轴心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单元,课程单元要和职业能力相对应,课程内容由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扩展知识组成。要充分体现课程结构、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形成理论教学+认识实习+教师导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任务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现场模拟与实际操作为载体、在实际训练中进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方法、技巧。探讨“教学做”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课程教学实施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以“双证书”为目标。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双证书”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后可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学期间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6.教学管理改革

(1)改革思路

根据职业性与开放性的要求,针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特点,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管理从校内向企业延伸,使实训环节管理规范化。

(2)改革内容

——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弹性学制突出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根据行业特点,企业需要及学生个体实际,逐步推进学生自主选课、选教师、选上课时间的进程。学分制建立在模块式课程计划基础上。模块式课程体系由公共平台课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组成。公共平台课模块主要包括公共课与基础课。学生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后,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就业期望,选择不同的职业岗位能力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主要由专业核心课程、主干实训课程、职业岗位技能、顶岗实习等组成,学生按要求完成选定的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并取得学分。

——改革实践环节管理。探讨实训环节的“课程化管理”,即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确定实训内容和实施办法以及考试考核办法。聘请企业、行业人员参与实践环节有关文件的修订,与企业共同制定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评价标准和质量监控办法,将企业评价引入教学评价中;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环节实施员工式管理,探索学生实训与顶岗实习的新模式。

——改革考试方法。改革考试方法,推行考教分离。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注重实效和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在能力考核上实施“以证代考”,并将企业评价与学校考核相结合;在课程考核上采用“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答辩”、社会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提升现代化管理手段。为适应“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教学模式的实施,学校在实行弹性学制的基础上,开发柔性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对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相应的模块化管理,以满足“小批量、个性化、不同类别”的顶岗实习、订单培养、项目需求等“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习形式的要求,强化各类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7.和谐校园建设

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学风、校风和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依法治校为手段,以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师生员工的和谐、校园文化的和谐、管理机制的和谐、收入分配的和谐、校园内外的和谐,使正气得到有效弘扬,劳动创造得到有效尊重,公正诚信得到有效彰显,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习工作条件不断改善。把学校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安定有序、勤政廉政、和谐共事、环境优美、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

二、专业建设

学校在充分调研、考核、遴选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工程测量、、农田水利工程、机电排灌、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热动、风电等8个专业。

(一)建设思路

以更新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坚持“四个根据”(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建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以8个重点专业为龙头,在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进一步体现职业性与开放性,突出专业特色,发挥辐射示范作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吉林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中等技能人才。

(二)建设目标

以适应职业岗位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培养方案。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依托行业和企业,根据岗位的职业标准,构建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将“双证书”纳入教学体系,构建面向社会行业企业,满足技能人才培养与终身教育需要的教学体系;建设能够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师资培训需要的、融“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带动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创立水利中职教育专业品牌;努力发挥专业建设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工程测量、农田水利工程、机电排灌、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热动、风电专业建设成省内一流的示范性专业。在全日制校生规模达到2000人,非全日制培训人数2500人。

三、建设进度安排

2008年,构建各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大纲,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弹性学制、学分制等制度,在2009级学生中执行。

(一)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拟投资3500万元,对两校区进行改造、建设,扩建教学楼面积27000㎡,分三年实施

(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度

拟投入资金50万元。计划建设省、市级优质课15门、制作多媒体课件30个,分三年实施。

(二)实训基地建设进度

拟投入资金600万元。计划在三年内分期建设完成,各专业的实训基地均安排在一个内建设完成,以形成教学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度

拟投入资金150万元。计划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15名、引进或培养骨干教师20人,聘请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60人,分三年实施。

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所需各项资金共计:430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

一是省财政下拨的正常行政事业经费,多年来稳定可靠,每年还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二是水利厅十分重视和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从全省水利基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教育经费支持学校建设,计划2008-2010年期间投资4000万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三是争取吉林省政府每年对中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支持。

四是学费、培训、承担省内外水利工程设计项目等收入。

五是调动行业、企业对长春水利中等职业示范学校建设的支持。

(二)组织保障

1.建立由水利厅主管领导参与的水利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长春水利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领导。

2.学校成立由校长挂帅的示范性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整体建设的组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示范学校建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实施、推动、检查等工作;

3.成立示范性院校建设工作运行监控中心,并建立信息采集和绩效监控系统,以确保长春水利中等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全面落实。

下载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办法 【摘 要】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本含义,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主体,阐述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深入思考

    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深入思考 XXX XXXX大学天津300000 摘要:学生是教学的载体,学校的培养计划、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方面。因此学生评价的质量在......

    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解读[★]

    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解读 一、 报读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哪些升学途径? 中职学生可以通过“3+技能证书”普通高考考试、“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和“中高职三二分段”等方式全日制......

    中等职业教育(全文5篇)

    试论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作用——国际比较视阈 【内容提要】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和日本在产业革命和社会民主化的要求下,积极推进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重......

    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情况汇报

    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情况汇报 江西省教育厅 (2011年7月29日) 一、江西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 2010年,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603所(其中:普通中专66所占10.94%、职业中专、职业高中34......

    教学质量评价管理方案

    教学质量评价管理方案 教学全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有目标的活动。而且,各个环节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因此,教学工作是有目标的系统工程。对这样的系统工程进行评价管理,只有对......

    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意见

    湾里中学组织教师学习《弋阳县2013—2014学年初中教学 质量评价方案(讨论稿)》反馈意见1、湾里中学由于特殊地理环境,离县城较近,每年六年级优生大量流失。我校人数较少,基础差的......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麻塘镇中心小学 2009.9 为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科学有效的做好广大教职工的考核评价工作,我校坚持“以人为本,按劳分配、质高优酬”的原则,结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