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时间:2019-05-15 01:0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第一篇:在全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在全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动员会上的讲话

汕头市澄海区副区长

陈文强

(二OO七年十二月四日)

同志们:

今天,区政府召开全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动员大会。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区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刚才,区环保局王文丰局长传达了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对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介绍了我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前期准备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农业局对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作了部署。请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开展污染源普查是为了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大幅增加,工业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变动频繁,工业污染排放的成分日趋复杂,原有的统计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染 呈快速增加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日益凸现,农村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而有关的数据统计一直是空白。环境统计发展的滞后,已经影响到对环境形势的准确判断和环境保护的科学决策。在这种形势下开展一次全面的污染源普查,弥补多年采环境统计的缺陷,把污染源的最新情况摸清楚,这将为提高环境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污染源综合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污染源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工作任务重,时间要求紧。我们目前的环境统计和监测手段还相对落后,能力比较薄弱,在一些方面缺乏对普查工作的有力支撑,生活源、农业源的普查是第一次,缺乏经验和技术支持。开展一项如此大规模的普查,对各级政府,对环保部门,是一次严峻考验。

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普查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的要求,把污染源普查作为一件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一个地区进度滞后,一批企业数据失真,一个环节疏忽错漏,都会影响污染源普查结果的整体质量。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敷衍应付的思想,高度重视,从严要求,认真筹划,在每一个工作细节精益求精。

二、明确任务,抓住关键,积极稳妥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 12月初,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汕头市澄海区第一次全国污 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明确了普查的范围、任务、要求。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部署,认真筹划,抓紧开展,积极稳妥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一)明确任务

一是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要认真查清我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和污染治理水平等情况。

二是完善环境统计体系。要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我区污染源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以此为平台,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建立更加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不断提高环境统计数据质量。

三是搞好普查成果的开发应用。要对普查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深入研究,着眼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四是推动环境监管能力提高。以全国普查为契机,找出环境监管的薄弱环节,改进监管措施,调整监管重点,健全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提高我区环境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二)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抓好污染源清查登记工作。污染源清查是污染源普查的一项关键性基础工作,通过查清普查区域内各类单位的基本信 息,确立普查实施范围、确定普查具体方式、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为合理配备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全面实施入户普查提供依据。污染源清查也是此次普查的难点之一,国家要求普查清查必须全面调查、入户核查,做到没有遗漏。前阶段区普查办根据市普查办提供的名单,对我区各类污染源进行了清理归类,但是现实中有一些污染源没有申领证照,一些进行了工商注册的企业单位中存在着“异地经营”和“一企多证”现象,加上各类生活污染源单位和居民生活源等情况十分复杂,要摸清单位底数绝非容易,需要拉网式入户清查。区普查办近日下发通知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清查,区直有关部门、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按照区普查办的统一布置,组织力量积极参与、协助做好入户清查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清查登记。

二是抓好普查质量监控。数据质量是衡量普查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实的数据比没有数据危害更大。获取真实准确的数据,要克服各种客观存在的困难,严格执行普查技术规范,防范数据失真。各级普查机构、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都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此次普查的具体要求,按时、如实填报普查数据,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各级普查机构一定要把质量控制贯穿于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全过程。要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岗位责任制,从“事前质量控制”到“事后质量抽查”,层层审核把关,严格检查验收,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区普查办要严把质量核 查关,数据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

三是认真选聘普查工作人员。普查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质量和整个普查工作的成败。污染源普查比起其它的普查,技术要求高。监测每个污染物的排放量,涉及到十多项技术规范,这要求普查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环保知识,农业源普查还需要一定的农畜牧业和渔业知识,才能胜任普查工作。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普查人员的配备,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抽调业务精、作风硬、知识面广、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人员参加普查工作。要广开渠道,从社会上选聘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文化水平高的人员加入普查队伍。必要时可考虑从大学院校中招聘一些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普查工作。区普查办要按照市普查办的部署做好对全区普查人员的统一培训工作,加强对普查人员的业务指导,努力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普查队伍。(三)严格把握好工作进度

刚才文丰同志已经做了介绍,这次污染源普查自2007年至2009年分三个阶段进行,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实施的时间、步骤是国家、省和市定下来的,没有延误的余地。如一个环节未能按计划完成,普查数据不能及时汇总上报,就会影响全区的工作进度,同样,也将影响全省、全国和全市的工作进度。所以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严肃对待,克服一切困难,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进度抓好落实,绝不允许出现个别地方工作延误从而影响全局的情况。

三、加强领导,加强协调,确保圆满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

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工作重点,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领导,加强协调,确保按时高质完成普查工作。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国务院专门成立了由曾培炎副总理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组建了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省政府成立了以林木声副省长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也设立了相应的办公室;市政府成立了以林挺副市长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区政府则成立了由我任组长,15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环保局牵头成立,各成员单位派员参加。会后,各成员单位要抓紧抽调人员到办公室,区环保局把人员名单汇总后报领导小组确认。各镇(街道)要抓紧制定本地区普查实施方案,成立以镇长(主任)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抓的工作体系。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督办,分管领导要自始至终牵头抓好各阶段工作,切实协调解决好普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关于经费问题,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和《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明确,全国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各级 普查办要根据国务院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印发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指南》,抓紧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分年度按时拨付。

(二)加大协调,强化监督。这次污染源普查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党委宣传部门和军队、武警等系统。能否组织好这项工作,是对各级政府工作效率、组织协调能力的一次重大检验。各镇(街道)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各级普查办要加强协调指导,加强检查监督。会后,区普查办要牵头建立起协调机制,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各级普查办要及时报告工作动态。同时,区普查办要组织对各镇(街道)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准备情况,特别是对机构、人员、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促检查。对还没有动作或措施不到位、进展缓慢的街道、镇,要加大督促整改力度,并报区普查领导小组予以通报批评。各普查机构普查期间要深入基层,对调查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对普查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国家和省对普查宣传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宣传方案。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动员。一是要向各普查相关部门和人员大力宣传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提高思想认识,按高工作效率。二是要做好普查对象的宣传工作。要讲清普查的目的、作用、内容和普查对象的义务与权利,动员普查对象自觉接受调查,如实申报调查数据。要讲明此次普查得到的数据资料,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但对不如实申报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要尽可能避免普查对象各种顾虑而造假。三是向社会公众做好宣传,动员群众参与和亨持普查工作。区各级宣传部门和有关新闻单位要把普查宣传工千纳入工作计划,加大支持力度,配合做好宣传造势,让普查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同志们,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使命,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齐心协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污染源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第二篇: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一、前期准备阶段

(2)组织培训。培训工作分二个阶段:(1)、省普查办对市、县级普查指导员、数据录入员、审核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市级普查机构对所辖县的乡级普查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2)、所有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数据录入员、审核员必须进行考试,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二、普查阶段

(2)监测核查确保质量。

三、数据核对 在数据录入之前,对所有普查表进行了细致的审查核查,发现各乡镇的表格均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不符合逻辑关系为各表出现的共同问题,其余如漏填、错位、概念错误等各种问题也均存在。我们及时将存在问题的普查表返回普查人员重新调查填写,督促其按照普查表填写要求填写,再次对普查数据把关。

第三篇: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湖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是湖北省污染源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畜禽养殖业第一次污染源省情调查,通过普查全面掌握我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数量、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开展污染源普查是为了了解畜禽养殖企业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和防治污染提供依据。

2007年12月我省开始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人员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前期准备阶段

(1)清查工作。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是污染源普查全程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污染源清查,摸清普查区域范围内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界定普查填报对象,形成系统的普查对象名录资料,为科学、规范、高效的组织实施普查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与信息依据。清理查实普查对象的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行业类别、规模,汇总、测算区域单元内的普查对象、行业类别、普查表格(详、简)数量。

(2)组织培训。培训工作分二个阶段:(1)、省普查办对市、县级普查指导员、数据录入员、审核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市级普查机构对所辖县的乡级普查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2)、所有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数据录入员、审核员必须进行考试,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二、普查阶段

(1)实地普查工作。实地普查工作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采取县、乡(镇)行政主管领导及技术人员+养殖场负责人(或专业户),即普查指导员+普查员+普查对象人员搭配形式;采取乡级普查员会同村级防疫员以村为单位,约定时间,通知养殖场(区、户)负责人,以会议形式,集中讲解、填报、核查的普查方法进行普查。据统计,全市共普查符合标准的普查对象305户。

(2)监测核查确保质量。

在入户调查工作过程中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办公室人员对全市所有乡(镇、办)进行巡回指导检查,及时掌握我市普查工作进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自2008年2月下旬进入入户调查阶段以来,全市15名畜禽普查人员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不怕辛苦,深入普查点调查,至5月25日全市16个乡(镇、办)的305个畜禽污染源普查点[其中规模养殖场9户,生猪养殖专业户237户,肉鸡养殖户31户,蛋鸡专业户6户,奶牛专业户5户,肉牛专业户17户,全部完成入户调查和普查表填报工作。

三、数据核对

在数据录入之前,对所有普查表进行了细致的审查核查,发现各乡镇的表格均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不符合逻辑关系为各表出现的共同问题,其余如漏填、错位、概念错误等各种问题也均存在。我们及时将存在问题的普查表返回普查人员重新调查填写,督促其按照普查表填写要求填写,再次对普查数据把关。

四、抽查核实目前已对太阳河乡、舞阳坝办事处、龙凤坝、芭蕉乡、六角亭四个乡(镇、办)15张普查表数据库的抽查审核,结合前一阶段对部分县(区)的现场抽查,提出普查表填报和数据库录入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普查办公室进行检查、核实,保证了恩施市第一次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确保了普查数据科学、真实、准确。

第四篇: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07051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07〕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十七日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为指导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制订本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建立国家与地方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提高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07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2007。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是(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饲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淡水及近海滩涂养殖场。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城市(地区)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各省(区、市)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国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本次污染源普查采取“先行试点、再全面普查”的方式,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试点阶段(2006.10—2007.12):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订普查方案和各类技术规范,编制普查表,开发相应的软件和数据库;组织普查试点;开展普查培训。

确定试点的原则:试点地区有条件和能力验证普查工作方案的操作性;试点地区有一定的区域分布代表性;试点地区有一定的产业结构和企业代表性。通过试点,验证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方法,完善各项技术规范、普查表格及计算机软件。

2.全面普查阶段(2008.1—2008.12):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清查,组织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省级进行审核验收等。2008年7月底前,省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本地区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半年基本完成全国污染源普查数

据的审核和汇总。

3.总结发布阶段(2009.1—2009.7):建立全国污染源数据库,上报和发布普查数据,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保总局,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主要职责是:

1.组织拟订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经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拟订全国污染源普查行政法规,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准公布施行;

3.制订和组织实施全国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

4.组织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培训;

5.对各省(区、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

6.向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普查报告,根据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决定发布普查数据。

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设立行政区域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普查中,可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民委员会、有关教育单位临时聘用部分普查员。

(三)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在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分工协作。环保总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定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案,制订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工作试点和培训,负责污染源的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发布,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阶段工作方案,并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地方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协调落实相关事项: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配合办好新闻发布会及有关宣传活动;

发展改革部门(经贸部门)配合做好工业源的普查及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公安部门配合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建设部门参与生活源普查,会同环保部门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普查;

农业部门、环保部门负责农业源的普查;

工商部门负责提供污染源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

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源、生活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的普查;

统计部门负责审定污染源普查表,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协同环保部门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总后勤部负责按全国的统一要求组织军队、武警部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

设施的普查。

(四)培训。

国家负责省、市(地)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和骨干以及各省级普查培训教师的培训。省、市(地)分级负责其余普查人员的培训。力争做到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五)质量保证。

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专门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文件,确定普查工作评价的标准,指导全国普查质量控制工作。

地方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制定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规定,吸收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专家参加,依托环保总局科技委员会和环境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对污染源普查方案和重要技术规定进行评审和论证,确保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国务院和各省(区、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国及各地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

(六)宣传动员。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通知》要求,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

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重点调查产业活动单位应当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产业活动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

五、普查经费

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各级人民政府均应将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中央财政安排经费主要用于: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和技术文件的制订,普查表格编制与印刷,软件及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宣传与培训,全国数据的汇总、加工与建档,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给予适当补助等。

地方经费按任务分工由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用于:各地普查方案制订,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省级财政要对财政较困难的市(地)县所需普查经费给予支持。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分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分别列入各相关部门的部门预算中,分按时拨付。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所有污染源普查对象都必须按时、如实填报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或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此次普查得到的普查对象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不与其完成“十一五”总量削减计划挂钩,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

第五篇:解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本报北京2月9日电(记者 李禾)今天,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由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

这份建立在对近600万个对象调查,11亿个的污染源基本数据基础上的《公报》,既有过去熟知的一些情况,如工业污染结构突出、集中在少数行业,经济发达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等,也有不少通过普查反应出来的新问题,如农业源对水污染的贡献程度高,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大等。

其中,农业源对水污染的贡献程度之高,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其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3.7%、57.2%和67.4%。也就是说,不解决农业源污染防治,就不可能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

不过让人高兴的是,根据“环境倒U曲线理论”或“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在人均8000美元时,污染才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由于中国采取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强制控制措施,在“十二五”还将继续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并扩大控制污染物的种类,所以中国可能在人均不到3000美元时,出现污染峰值,之后环境质量会逐步得到改善。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记者顾瑞珍)我国9日发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圆满结束。环境保护部负责人就此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调查 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记者: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这是一次重大的国情调查。请您介绍一下普查成果对我国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哪些作用?

负责人:搞好全国污染源普查,准确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有利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有利于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此次污染源普查基本掌握了各类污染源的数量和行业、地区、流域的分布,各类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存在问题等情况。初步建立了国家与地方各级各类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有助于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的动态跟踪、实时监控和总量核算。梳理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源,将污染源普查数据应用到环境应急和预警中,提供事故应急措施、报警信息和救援信息。普查建立起的基本单位台账和数据库,使各级环保部门可以直观地查阅,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环保监管工作。

记者:既然是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不可避免缺乏经验和借鉴,请问如何做到依法普查?

负责人: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国务院明确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依法行政是保证科学组织实施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为此,国务院发布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共分7章42条,明确规定了污染源普查的目的、对象、范围、组织实施、工作任务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明确规定了普查对象、普查机构和普查工作人员在污染源普查活动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为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客观,《条例》明确规定,普查得到的普查对象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不与其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挂钩,不作为依据其他法律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

此次普查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各地在国家制定的普查总体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起草了本地区的普查实施方案,由政府印发,增强了普查方案的操作性。

全国污染源普查对象592.6万个

为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记者:我们知道,开展普查必须有物质基础保障。请您介绍一下有关这次普查经费保障方面的情况。

负责人:落实经费是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重要前提。全国普查办重点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申请中央财政经费。财政部下达2007年普查专项经费7.37亿元,2008年普查专项经费1.09亿元,2009年普查专项经费1119万元。二是指导地方及时申请普查经费。地方各级普查机构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及时编制本地本级的污染源普查分经费预算,并积极与财政部门进行协调。在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被列入本地区的财政预算中,并得到了及时拨付;部分县区尽管财政紧张,但都能以大局为重,想尽办法,积极筹措落实,确保所需。部分地区制定了“以奖代补”、“费随质走,费随量走”的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地区进行资金或实物补助。至2009年3月底,地方各级财政共安排污染源普查经费31.27亿元。

记者:据了解,这次污染源普查与其他同类普查有所不同,污染物看不见,摸不着,普查工作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很高。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负责人:本次普查不仅要掌握各类污染源的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根据这些基本信息核算出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在普查工作中,首先了解污染源的基本信息,做到调查清,登记准;其次是通过监测法、产排污系数法、物料衡算等方法进行核算,准确得出各类污染源产排污量、排放去向等信息,通过计算机汇总,进而掌握全国、地区、流域、行业各类污染源的排污状况。

记者:通过这次污染源普查,我们都掌握了一些什么信息、取得了哪些成果?

负责人:全国普查共完成592.6万个污染源。其中:工业源157.6万个、生活源144.6万个、农业源289.9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790个。

通过污染源普查,构建了开展大规模普查的工作体系、技术体系和方法体系。掌握了各类污染源情况,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收集了全国592万多家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与环境有关的基本数据,建起了全国污染源基本单位台账和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库系统。首次基本摸清了各类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弥补了以往常规环境统计调查的不足,为改革原有环境统计调查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环境统计制度带来了契机。

此外,进一步掌握了我国工业污染源排放的行业特征,为确定“十二五”期间工业污染源防治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污染源,调整产业布局打下了基础,为解决直接危害人民健康突出环境问题和处置重大污染隐患提供了科学依据。

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有四成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 三大举措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记者:从普查公报看,农业源的主要水污染物已经占很大比重,对水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请问打算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农业源的污染?

负责人:从普查结果看,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有四成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

但农业源的污染问题,要用发展和引导的办法来解决,不能因为面源污染而不发展或少发展农业,这不符合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但在发展的同时,也要统筹考虑出台扶持和引导政策,加大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提倡增施有机肥;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研制高效有机农药;以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和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向肥料、饲料、燃料转化;落实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记者:如何解释普查化学需氧量与2007年环境统计数据差异大的原因?是否会影响“十一五”总量减排考核?

负责人:化学需氧量普查数据与2007年环境统计数据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统计范围不同,增加了农业源(1324.1万吨);生活源增加了除县级政府驻地镇以外的全部市辖区、县级政府所辖其他镇的居民生活排放量(增加7977万人等生活源排放量216.7万吨);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增加了垃圾处理厂渗滤液的排放量(32.5万吨)。即因统计调查范围扩大,增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573.3万吨。

此外,调查方法不同、污染物计算系数不同。本次普查统一制定了符合当前技术条件、行业更全、分类更细的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生活源产排污系数,环境统计是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的;本次普查统一制定了分区分类、更加细致的城镇居民生活和第三产业的产排污系数。采取统一、新的、更加全面细致的产排污系数,有利于更准确测算各类污染物的产排污量。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基数和削减任务的确定,主要建立在常规环境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其中化学需氧量减排基数不含这次普查新增的农业源和垃圾处理厂渗滤液等排放量。为确保污染源普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国务院发布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明确规定普查数据与污染减排考核不挂钩。鉴于“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正在实施中,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已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地区乃至重点企业,对各省(区、市)污染减排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仍以2005年确定的基数为准。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

下载在全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粤府办〔2007〕7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第一......

    凉州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正确)

    凉州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污染源普查方案......

    太原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太原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 工作总结 太原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组办公室 在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和指导下,2007年7月太原市被列为污染源普查试点城......

    宁波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知识竞赛

    宁波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知识竞赛 主办单位:宁波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前言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现 《国民经济......

    陕西户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推荐)

    陕西户县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 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户县污染源普查试点办公室 2007.10 户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属于西安市近郊县,素有“银户县”和......

    莆田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5则范文

    莆田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闽政〔2007〕5号)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重庆渝北区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报告

    重庆市渝北区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报告 重庆市渝北区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2007年10月10日) 一、渝北区基本概况 重庆市渝北区地处重庆主城以北,长江、嘉陵江交......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国污普办〔2008〕23号关于做好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分析和第二次上报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