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知识竞赛
宁波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知识竞赛
主办单位:宁波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前言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于 2008 年初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国污染源普 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开展污染源普查是 为了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 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目前,我市首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全市共有 16 万户工业、生活排污单位和农业源列入本次污染源普查范围,从明年 1 月 1 日起,我市将进 入污染源全面普查阶段。为了广泛深入地宣传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重要意义和有关 要求,为普查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我市首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顺利实 施,宁波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举办“宁波市第一次全国污染 源普查知识竞赛”,希望广大市民踊跃参加,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竞赛启事
1、本次竞赛题统一为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如 A 或 B 或 C)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答题卡复印无效。
2、按答题卡的要求,填写好您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和联系方法等。
3、剪下答题卡,寄:宁波市柳汀街 545 号宁波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办公室 收(邮编:315012),信封正面务请写上“污染源普查知识竞赛”字样。
4、竞赛自即日起至 2008 年 1 月 28 日止(以邮戳为准)。
5、本次竞赛网上答题同时开展,参加者可登录宁波市环保局网站()污染源普查专栏。
6、本次竞赛分别设一等奖一名,奖金 2000 元;二等奖三名,奖金分别为 800 元;三等奖六名,奖金分别为 500 元;鼓励奖 50 名,精美礼品一份。
7、本次竞赛解释权归宁波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1
选择题
1、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B)决定的。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国家环保总局
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标准时点为(B)。A.2007 年 12 月 30 日 B.2007 年 12 月 31 日 C.2008 年 1 月 1 日
3、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时期资料为(B)。A.2006 年度 B.2007 年度 C.2008 年度
4、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A)A.国家环保总局 B.农业部 C.卫生部
5、宁波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A)A.市环保局 B.市统计局 C.市卫生局
6、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C)承担。A.产生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
方财政
7、污染源普查目标之一是根据普查结果建立(B)。A.“十一五”环境统计平台 三五”环境统计平台
8、污染源普查对象为(A)。A.全国所有排污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有排污的工业源、农业源和生活源 C.全国所有排污的工业源 B.全国所 B.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 C.新的“十 B.产生工业污染物的企业 C.中央财政和地
9、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B)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A.污染 B.国情 C.污染源
10、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的普查范围是(A)。A.39 个工业行业中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业
11、迟报、虚报、瞒报或者拒报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单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 计机构予以警告,可以处(B)以下的罚款。A.3 万元 B.5 万元 C.8 万元 B.重点工业源 C.规模以上工业企
12、迟报、虚报、瞒报或者拒报污染源普查数据的个体经营户,由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统计机构予以警告,可以处(C)以下的罚款。A.3 万元 B.2 万元 C.1 万元
2
13、普查人员执行污染源普查任务时,不得少于(C)人,并应当出示普查员工作 证。A.4 B.3 C.2
14、我国于(A)年开展了全国工业污染源调查。A.1985 B.1986 C.1987
15、我国于(B)年开展了全国电磁辐射环境污染源调查。A.1996 B.1997 C.1998
16、我国分别于(A)开始(均为期两年)开展了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A.1989 年和 1995 年 B.1989 年和 1996 年 C.1990 年和 1995 年
17、下列工业企业中,列入详查的重点工业源是(A)。A.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企业 业 C.服装业 B.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
18、由普查机构填写的生活污染源普查表包括(C)。A.住宿业、餐饮业 B.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C.机动车
19、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普查表需要填写的指标包括(A)。A.居民家庭用水总量 B.公共服务用水总量 C.循环用水总量。
20、第三产业中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业理发座位数大于等于(C)纳入普查范围。A.4 B.2 C.3
21.第三产业中餐饮业餐位数大于等于(C)纳入普查范围。A.40 B.20 C.30
22.第三产业中洗浴服务业沐足座位数大于等于(B)纳入普查范围。A.40 B.20 C.30
23.第三产业中医院床位数大于等于(B)纳入普查范围。A.10 B.20 C.30
24.全国污染源普查每(B)年进行一次。A.5 B.10 C.15
25.普查员正式开始入户调查的时间是(B)。A.2008 年 1 月 B.2008 年 2 月 C.2008 年 3 月
26.(C)不执行普查方案,或者伪造、篡改普查资料,或者强令、授意普查对象 提供虚假普查资料的,依法给予处分。A.普查机构 B.普查指导员 C.普查人员
3
27.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查人员泄露在普
查中知悉的普查对象商业秘 密的,并对对普查对象造成损害的,应当(A)。A.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B.通报批评 C.无需处分
28.本次污染源普查重点对象是(A)。A.工业源 B.生活源 C.农业源
29.普查员的培训不得少于(B)天。A.1 天 B.2 天 C.3 天
30.(A)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都将纳入普查重点污染源。A.食品制造业 B.造纸及纸制品业 C.纺织业
31.下面不纳入本次普查范围的是(B)。A.2007 年度停产的但造成事实排污累计 30 天及以上的产业活动单位。B.2007 年 12 月 31 日前关闭的产业活动单位。C.大型联合企业所属二级法人单位。32.以下处理方式不属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是(C)A.铺路 B.建筑材料 C.填坑
3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A.大型超市要普查。B.所有茶楼、酒吧、咖啡馆都要普查。C.所有具有专业洗车设备的汽车美容店都要普查。34.全国污染源普查表填报的责任主体是(C)。A.普查员 B.普查指导员 C.各产业活动单位
3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污染源普查取得的单个普查对象的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B.污染源普查取得的单个普查对象的资料将作为普查对象是否完成污染物总量 削减计划的依据。C.污染源普查取得的单个普查对象的资料将作为征收普查对象排污收费的依据。
36、以下哪种畜禽种类不在本次普查范围之内(B)。A.生猪 B.山羊 C.奶牛
37、水产养殖专业户的池塘养殖水面面积达到(B)以上的将列入本次普查范围。A.10 亩 B.5 亩 C.3 亩
38.本次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不包括(A)。
4
A.养殖村
B.规模化养殖场
C.养殖小区
39、水产养殖专业户的工厂化养殖水体体积达到(C)以上的将列入本次普查范 围。A.5000 立方米 B.3000 立方米 C.1500 立方米
40、种植业污染源普查不涉及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A.林地 B.耕地 C.园地
41、高粱的秸秆产生系数可以参照(A)的秸秆产生系数。A.玉米 B.棉花 C.水稻
42、按照农业源普查技术规定,耕地和园地总面积为 600 公顷的农场一般至少需 要调查(C)个典型地块。A.10 个 B.6 个 C.9 个
43、本次种植业污染源普查中,耕地总面积(B)旱地面积加上水田面积。A.大于 B.等于 C.小于
44、本次种植业污染源普查中,如某种模式的地块面积占耕地、园地总面积的比 例小于(B),那么该种模式地块不列入本次调查范围。A.1% B.2% C.4%
45、本次种植业污染源普查中,规定坡度大于(A)的为陡坡地。A.15° B.25° C.30°
46、本次种植业污染源普查中,草莓按(B)进行普查。A.根茎叶类蔬菜 B.瓜果类蔬菜 C.水生类蔬菜
47、白色污染是指(B)。A.所有白颜色的垃圾造成的污
染 化学气体造成的污染
48、农村畜禽粪便最佳利用途径是(C)。A.新鲜畜禽粪便直接施于农田 B.畜禽粪便烘干后施于农田 C.畜禽粪便 B.塑料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C.一种白色
经过生物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后施于农田。
49、每年世界环境日为(A)。A.6 月 5 日 B.6 月 8 日 C.6 月 12 日
50、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热线电话号码是(C)。A.96315 B.12345 C.12369
5
第二篇: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知识竞赛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知识竞赛启事
201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关键之年。为了进一步普及普查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普查工作的良好氛围,扩大水利普查的社会影响力,推动水利系统及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水利普查活动,推动水利普查工作的开展,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办公室主办、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杂志社协办、中国水利报社承办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知识竞赛将于9—12月举行,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
本次大赛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若干名、组织奖若干名。
本次大赛截止时间为10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参赛人员需于10月31日前将答题卡寄到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中国水利报社水利普查专刊。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3205048 63205037
全国水利普查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
(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填涂答题卡中相应的圆圈。)
1.本次水利普查的特点是(A)。
(A)普查尚属首次,具有开创性
(B)普查内容单一
(C)普查对象间关联关系简单
2.本次水利普查统一领导和部署的单位是(A)。
(A)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3.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职责是(A)。
(A)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严格执行普查方案,依法独立开展普查工作
(B)按照水法的有关规定发放法律文书进行督促普查工作
(C)处理拒绝或者妨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行使职权的行为
4.清查表由谁填报?(C)。
(A)由水利普查软件自动生成
(B)由取用水户(或其管理单位)填报,填表人、复核人一般为填表单位人员
(C)由普查员填报,普查指导员审核,普查对象管理单位(或村级普查人员)配合并协助普查员填表
5.本次普查表实施:(C)。
(A)一级审核制度,即由国务院普查办统一审核
(B)三级审核制度,即由国家、省和县三级审核
(C)五级审核制度,即填表单位内部审核、普查员审核、普查指导员审核、普查机构会审和质量抽查审核
6.本次水利普查培训方式:(A)。
(A)普查培训分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和县级培训三级,由国务院、省、县三级普查机构组织实施
(B)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集中培训
(C)各地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情况自编教材培训
7.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的含义是(B)。
(A)引水进入水体后连续流出的长流水河湖用水
(B)保护、修复或建设给定区域的生态与环境需要人为供给的水量,包括城镇环境用水和河湖补水
(C)维护生态环境不再进一步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8.规模以下河湖取水口、入河湖排污口是否填报地理坐标?(B)。
(A)填报(B)不填报
(C)填报不填报都行
9.水库有多个取水口,(C)取水口普查表。
(A)相邻的几个取水口分组填报
(B)所有取水口集中填报
(C)各个取水口分别填报
10.取水口普查表主要取水用途一栏中供水人口和灌溉面积填报(B)。
(A)2010年年底数据
(B)2011年年底数据(C)即时数据
11.向城镇供水的地表水水源地(C)。
(A)不属普查范围(B)部分普查
(C)全部普查
12.从两个地表水水源集中取水供给同一城镇,(B)普查。
(A)任选一个地表水水源地
(B)按两个地表水水源地(C)不参与
13.某县城水源地在另外一个县,该水源地(B)填报。
(A)由受水县城(B)按“在地原则”
(C)以两个县的平均值
14.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没有防洪任务的河流,(A)河流治理保护情况普查表。
(A)填报(B)不填报
(C)视管理单位等情况填报
15.河流治理保护情况普查表中,已治理河段(B)治理工程的建设年限。
(A)考虑(B)不考虑(C)只考虑近5年
16.仅部分河段有规划或设计的河流(A)。
(A)分段填报(B)不填报
(C)仅填报有规划或设计那段
17.如湖泊上有多条河流,湖泊治理保护情况普查表中(B)。
(A)任意填写一条
(B)填写最主要的河流名称(C)都填写
18.河流沿岸住户向河道分散排污(A)。
(A)不普查(B)任选一户普查
(C)全部普查
19.水库汛限水位(A)死水位。
(A)高于(B)低于(C)不一定大于
20.大型水电站的“地理坐标”(A)。
(A)不填报(B)填报(C)不一定填报
21.本次普查中水闸工程清查范围是(A)。
(A)仅对过闸流量1立方米/秒及以上的水闸工程进行清查
(B)仅对过闸流量2立方米/秒及以上的水闸工程进行清查
(C)仅对过闸流量3立方米/秒及以上的水闸工程进行清查
22.(B)需开展清查。
(A)设计供水人口大于等于1000人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
(B)设计供水规模大于等于200立方米/天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
(C)设计供水规模大于等于300立方米/天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
23.农村供水工程同时取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时,工程水源类型(C)。
(A)按照地表水水源类型填报
(B)按照地下水水源类型填报
(C)按照主要取用的水源形式填报
24.企业自备井供水工程(B)作为农村供水工程普查。
(A)需要(B)不需要
(C)根据自备井取水量而定
25.确定塘坝的供水人口根据是(C)。
(A)年实际供水保障人口数量平均值
(B)2010年实际供水保障的人口数量
(C)2011年实际供水保障的人口数量
26.窖池工程的普查范围是(C)。
(A)5立方米以上
(B)7立方米以上
(C)10 立方米以上
27.(C)不属于居民生活用水调查范围。
(A)城镇居民生活用水
(B)农村居民生活用水
(C)农村家畜饲养用水
28.(B)不属于公共供水企业调查对象。
(A)向城市市区和建制镇镇区供水的城镇公共供水企业
(B)供水范围内的用水人口在5000人及以下的乡村公共供水企业和单位
(C)日供水能力在1000吨及以上的公共供水企业
29.(B)不属于公共供水企业的取水类型。
(A)水库水(B)淡化海水(C)地下水
30.建筑业用水调查不包括(B)。
(A)完成的施工面积
(B)中水回用量(C)排水量
31.风蚀野外调查要求在(B)进行。
(A)8月中旬
(B)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
(C)9月下旬
32.勾绘水蚀野外调查地块时下限是(C)。
(A)200平方米(B)300平方米
(C)400平方米
33.侵蚀沟道普查表由(A)普查机构负责填写。
(A)省级
(B)县级(C)乡级
34.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为期(B),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进度计划、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将水土保持普查工作分为()个阶段。
(A)3年 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3个阶段
(B)3年 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4个阶段
(C)4年 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4个阶段
35.在本次普查中,针对普查对象的不同,普查数据收集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该(A)。
(A)重点调查,发放并要求其填报普查表
(B)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等资料中提取相关指标数据
(C)采取人工操作调查方式,逐一访问并人工记录相关情况
36.由于水源条件发生变化,原来能灌110亩,但2010年只能灌溉A区60亩,2011年灌溉B区50亩,(C)。
(A)灌区的灌溉面积填报为60亩,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填报为50亩
(B)灌区的灌溉面积填报为110亩,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填报为110亩
(C)灌区的灌溉面积填报为110亩,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填报为50亩
37.某灌区的实际灌溉面积超过了灌区的设计灌溉面积,且超出的灌溉面积在其他灌区的范围内,(C)。
(A)按实际灌溉面积进行填报
(B)暂不填报
(C)在灌区管理单位权属没有进行调整,且无直管单位的批文的情况下,超出的灌溉面积不应该计入该灌区的实际灌溉面积
38.在本次灌区专项普查中,以第()次国土调查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开展工作,普查填报前由(A)普查机构提取第()次国土调查数据,以此为基础开展普查填报工作。
(A)二 县级 二
(B)一 省级 一
(C)二 乡级 二
39.在进行水利事业单位普查表的单位类型指标填写时,(B)不正确。
(A)七大流域管理机构及其上分支机构选填“流域管理单位”
(B)从事多项水利工程管理的单位选填“其他”
(C)各地防汛抗旱办公室选填“防汛抗旱管理单位”
40.在本次全国灌区专项普查中,园林草地等有效灌溉面积是指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够进行灌溉的园地、林地、草地及其他灌溉面积。(B)不属于林地。
(A)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B)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
(C)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
41.渠道一般分为(A)、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等。渠道要求按照(),从()级向()级逐级填报。
(A)总干渠 水流方向 上 下
(B)总渠 规模大小 上 下
(C)总干渠 流经区域 下 上
42.引用山泉水灌溉且灌区面积达到(A)及以上的,按照灌区进行清查登记。
(A)50亩(B)100亩(C)2000亩
43.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含有适宜医疗或饮用等的气体成分、微量元素和其他盐类成分的地下水为(B)。
(A)地热水(B)矿泉水(C)岩溶水
44.地下水取水井普查中的动态指标是(C)。
(A)2009年取水量(B)2010年取水量
(C)2011年取水量
45.某县级行政区普查对象名录中共有580眼规模以上机电井,而上报到该县普查机构的规模以上机电井普查表共575张,这是(B)的。
(A)允许(B)不允许
(C)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6.规模以上机电井的水量计量设施中,(B)计量最常用。
(A)流速仪(B)堰槽(C)水表
47.普查规模以下机电井、人力井应(A)。
(A)采取简查方式(B)采取详查方式
(C)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普查方式
48.地下水水源地的日取水规模可根据取水许可证、批复文件、储量(或勘探)报告等等资料确定,如无上述资料,可填写(A)实际最大日取水量。
(A)近3年(2008—2010年)
(B)近5年(2006—2010年)
(C)近10年(2001—2010年)
49.填好的普查表应由(A)统一组织进行录入和处理。
(A)所属县级水利普查机构
(B)所属市级水利普查机构
(C)县级或市级水利普查机构
50.河流和湖泊的空间数据采集主要是利用(B)、DEM、DLG等数据提取河流湖泊基本图形信息。
(A)1∶1万(B)1∶5万
(C)1∶10万
51.普查工作底图的保密安全等级是(B)。
(A)绝密
(B)机密(C)秘密
52.开展水利普查的主要意义:(A)。
(A)开展水利普查是全面摸清水利发展状况的迫切需要
(B)开展水利普查是提高水利职工收入的重要手段
(C)开展水利普查是做好“十一五”工作的必然要求
53.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要求建立台账的对象是(AB)。
(A)经济社会用水调查确定的所有灌区用水户、工业用水户、建筑业与第三产业用水户
(B)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中万亩以上灌区的河湖取水口和年取水量15万立方米及以上非农业用途的河湖取水口
(C)近年完成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54.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有如下合法权益:(A)。
(A)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有调查水事事件的权利
(B)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有完成自身工作后获取相应物质报酬和精神奖励的权利。
(C)抽调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享受与其他工作人员不同的特殊待遇。
55.本次水利普查质量控制的原则主要是(C)。
(A)监理控制原则
(B)部分过程质量控制原则
(C)全员质量控制原则
56.湖泊特征清查的主要任务是(A)。
(A)清查核对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湖泊的水面面积、咸淡水属性等基本特征
(B)清查常年水面面积10平方公里及以下湖泊的形态特征
(C)湖泊的常年温度
57.(C)需对取水量和用水量进行区分。
(A)建筑业用水户(B)居民用水户
(C)工业用水户
58.省级普查机构汇总冻融侵蚀野外调查成果后需要向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提交(B)。
(A)实物(B)电子成果(C)模型
59.(B)属于引调水工程普查范围。
(A)应急供水的引调水工程
(B)满足生态需水要求兴建的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
(C)临时生态补水的引调水工程
60.下列选项中属于本次普查范围的是(C)。
(A)工程降水井(B)矿区疏排水井
(C)取水井
61.本次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中的地貌类型区分为(A)和平原区两类。
(A)山丘区(B)山区(C)丘陵区
二、判断题
(请将选定的答案,在答题卡上填涂相应的圆圈。)
62.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63.通过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获取河流湖泊基本情况及其开发治理保护状况、水利工程情况、经济社会用水状况、水土保持情况、水利机构及其能力建设情况,形成一整套水利普查成果资料,包括普查成果表、数据库、图件、报告等成果。(√)
64.本次水利普查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利用普查形成的各类数据资源,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运用水利普查专用软件,逐级建立普查成果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通过网络传输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采用规范的数据交换格式,初步形成国家、流域、省、地、县五级联动的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
65.“在地原则”,亦称“地域原则”,通俗地讲就是,普查对象位于哪个县级行政区就由这个县级行政区普查机构负责进行清查登记(军队管理的普查对象除外)。对于跨县级及以上行政区的普查对象,其清查登记及填报归属问题另有专门规定。(√)
66.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67.武警部队管辖范围的水利普查工作由武警部队水利普查机构统一组织实施。(×)
68.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24时,时期为2011。(√)
69.本次水利普查采取“先试点、后清查、再全面调查”的方式,分为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填表上报、成果发布4个阶段进行。(√)
70.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为期5年。(×)
71.本次水利普查包括清查表、台账表、普查表和汇总表4类表式。(√)
72.本次河流普查标准为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
73.为增加河流统计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唯一性,本次普查的河流数量统计采用干支流分类逐级递推统计法。(√)
74.本次普查的水库工程包括平原水库和地下水库。(×)
75.水利枢纽工程一般为多个工程的组合体,可按其工程类别,分别普查。(√)
76.闸站工程由水闸和泵站组成,应分别按水闸工程和泵站工程普查。(√)
77.橡胶坝工程在本次普查中归为水闸类普查。(√)
78.临时取水口在本次普查范围之内。(×)
79.灌排渠系上的取水口可以不列入普查范围。(√)
80.咸水湖上的取水口应该普查。(√)
81.河流上的地下水截潜工程或截渗沟上的取水口按规定不在本次河湖取水口普查范围之内。(×)
82.发电用水回归河道的水电站取水口在本次普查范围之内。(×)
83.规模以下河流,各省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普查,但不纳入国家普查成果汇总上报。(√)
84.直接排污入海的排污口不在本次普查范围内。(√)
85.本次普查不要求建立入河湖废污水量台账。(√)
86.水利工程的总库容指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
87.潮汐电站在本次普查范围内。(×)
88.本次普查泵站工程不包括引泉泵站。(×)
89.生产堤、渠堤、排涝堤不进行普查。(√)
90.公共供水企业供水管网的水厂组成只有单一水厂供水和多水厂联合供水两类。(√)
91.公共供水企业耗损水量包括从水源到水厂的输水损失、水厂的制水损失以及水厂到用户间的供水管网输水损失。(√)
92.第三产业依据初始名录,将年取用水量在10万吨及以上的第三产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作为用水大户,并逐一进行调查。(×)
93.在进行数据填报时,各省、县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完整地填报气象数据登记表中日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数据,不得遗漏任何一项数据。(×)
94.在填报普查表时,事业单位如果不能独立核算,可以不填写财务指标,但需要填写水利事业单位普查表中的“财务归属法人单位情况”指标。(√)
95.在本次全国灌区专项普查中,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区渠系控制范围内的耕地面积。(×)
96.灌区水价包括国管水价和群管水价时,可以受益面积最大的那个县的物价部门批准的价格进行填报。(√)
97.本次普查中的机电井分为灌溉农田(含水田、水浇地和菜田)、林果地、草场以及为鱼塘补水的灌溉机电井和向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的供水机电井。(√)
98.本次普查中的规模以上机电井包括井口井管内径小于或等于200毫米的灌溉机电井、日取水量小于或等于20立方米的供水机电井。(×)
99.规模以上机电井普查表应采用一井一表方式填报。(√)
100.本次水利普查充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等高新技术(√)。答题卡下载
第三篇: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一、前期准备阶段
(2)组织培训。培训工作分二个阶段:(1)、省普查办对市、县级普查指导员、数据录入员、审核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市级普查机构对所辖县的乡级普查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2)、所有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数据录入员、审核员必须进行考试,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二、普查阶段
(2)监测核查确保质量。
三、数据核对 在数据录入之前,对所有普查表进行了细致的审查核查,发现各乡镇的表格均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不符合逻辑关系为各表出现的共同问题,其余如漏填、错位、概念错误等各种问题也均存在。我们及时将存在问题的普查表返回普查人员重新调查填写,督促其按照普查表填写要求填写,再次对普查数据把关。
第四篇: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粤府办〔2007〕7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37号)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环保局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七年九月五日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为指导各地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37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普查目的
更全面地掌握我省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量和排放去向等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为科学编制各类规划、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科学制订环保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提高各级政府、各部门环境预警应急能力,确保我省环境安全。
二、普查的时点、范围、内容和污染物种类
(一)普查时点。
200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2007。
(二)普查范围。
广东省行政区域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
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工业污染源。工业源普查范围划分为重点普查范围和一般普查范围,分别做详细调查与简要调查。
重点普查范围:(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产业活动单位;(2)11个主要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重污染类别的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重污染类别的规模以上企业;(4)广东省各级环保部门重点监控的工业污染源。
一般普查范围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普查范围以外的工业污染源。
重污染类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公布。各地可根据本地区产业结构特点、污染源普查的需要和实际能力,增加重点普查范围。
2.农业源。
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禽畜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种植业污染源普查范围:粮食作物(包括谷类、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包括水果、花卉、糖料以及麻、茶、烟草、中药材)和蔬菜作物(包括叶菜类、瓜果类、茄果类、根菜类、豆类、花菜类)主要产区。
禽畜养殖业污染源普查范围: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范围:池塘、网箱、围栏、浅海、滩涂、工厂化养殖厂(区)。
3.生活源。
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1)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等经营单位;(3)医院;(4)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5)民用核技术利用单位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第三产业规模划分标准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公布。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和机动车污染情况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普查范围:城镇的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处置厂、工业区集中污水处理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他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排水去向等;(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等;(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种植业主要普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包括:肥料和农药的名称、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期等;农膜的地膜厚度、覆盖面积、使用量、回收量等;秸秆的产生量、直接还田量、露天焚烧量、随意丢弃量、饲料使用量、回收量等。
(2)禽畜养殖业主要普查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包括:禽畜种类、养殖组织模式、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禽畜体重、采食量、精粗饲料主要成分含量,粪便和污水产生量、清粪方式、利用方式、利用量、排放量,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方式、处理能力、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等。
(3)水产养殖业主要普查鱼、虾、蟹等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包括: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养殖面积,饵料、肥料、鱼药使用情况,养殖进排水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2)以城市(地区)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包括:总磷、可溶磷、总氮、硝态氮、铵态氮;种植业增加地膜残留量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1-2种;禽畜养殖业与水产养殖业增加COD、铜、锌等。
三、普查机构职责及部门分工
(一)基本原则。
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二)普查机构职责。
我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由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负责普查的宣传、组织、实施和验收工作。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普查办)负责拟订我省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的实施细则、制订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培训、开展监测和验收、筹备相关会议、汇总和分析污染源普查数据,并按规定发布普查相关信息。
(三)部门分工。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普查方案及其实施细则,安排专人协调具体工作;按照部门职能分工,指导和检查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积极参与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各部门分工如下:宣传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单位做好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及新闻发布会相关工作。
经贸部门配合做好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和应用,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公安部门负责提供机动车登记基本信息,配合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及时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提供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单位基本情况。
建设部门提供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厂)名单,会同环保部门开展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厂)普查,参与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调查。
信息产业部门配合做好通信基站等电磁辐射污染源的普查工作。
农业部门负责农业污染源普查,协调海洋渔业和环保部门完成农业源普查工作。
卫生部门提供本系统射线装置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使用情况资料,配合做好医疗污染源普查工作。
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源、生活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的普查。
广电部门配合做好广播、电视发射设施的污染普查工作。
统计部门配合环保部门,提供与普查相关的基础信息,协助培训普查员,协同环保部门做好数据审核、统计与分析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提供工商登记基本信息。
海洋渔业部门负责水产养殖业污染源的普查。
省军区后勤部负责按全国的统一要求组织军队、武警部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
四、组织实施与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圆满完成我省普查任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按照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粤府〔2006〕128号)的要求,成立本地区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指导、组织、协调和检查,层层落实责任,及时发现和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利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机构,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重点调查产业活动单位可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确保圆满完成本地区的普查工作。
(二)技术保障。
技术路线: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
1.科学编制方案。
各地要根据国家和省的污染源普查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分、分阶段的工作要求,科学制订本地区的污染源普查方案,并及时报送省普查办备案。
2.加强监测。
为了加强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及时掌握重点污染源监测情况,省普查办成立了污染源普查监测小组,建立了普查监测联席会议制度和监测质量控制制度,对各地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进行抽测,解决监测技术难题。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管理制度,加强污染源监测工作,建立监测台账和数据库,定期向上一级普查办报告污染源监测情况。
3.加强宣传动员。
各地要加强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抓紧制订宣传方案,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普查宣传;要根据普查的不同阶段,突出宣传重点,把宣传动员工作贯穿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通过宣传使普查对象和社会公众明确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4.加强培训,建立普查底册。
采取分级培训的形式。省普查办负责对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普查技术人员的培训,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普查办负责对本级、乡镇普查员及普查对象的培训,确保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各级普查办要根据统计、工商等部门提供企业的基本信息,确定重点普查对象,建立普查底册。
5.加强数据审核。
省普查办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检查,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各地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对于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地区,省普查办要责令该地区重新调查。各地要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度,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6.验收。
省普查办要制订污染源普查的验收方案和评分标准。各地完成普查工作后,要按要求向上一级普查办申请验收。由省普查办对各地级以上市的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验收,各地级以上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对所辖县(市、区)的普查工作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必须整改,直到通过验收。
(三)法律保障。
认真贯彻《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普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按规定严肃处理。
(四)经费保障。
我省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省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各级普查办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分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列入各相关部门的预算中,分按时拨付。
经费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订与评审,宣传与培训,现场监测,入户调查,专用设备购置,数据录入与处理,数据库维护,检查、验收等过程的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印刷费、办公费等)。
五、时间安排
本次污染源普查采取“先行试点、再全面普查”的方式。我省试点市为珠海市,试点的普查工作将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环保总局)负责组织实施。全面普查工作由省普查办负责组织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7年12月底前)。
1.成立机构、落实经费(2007年9月底前)。
各地要在2007年9月底前按要求成立普查领导机构,明确普查工作的具体承办部门,落实普查经费。
2.制订普查方案(2007年10月底前)。
各地要根据国家和省的普查工作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制订本地区的普查工作方案,并在2007年10月底前报省普查办备案。
3.普查监测(2007年12月底前)。
各地要按要求开展普查监测工作,建立污染源监测原始记录台账及档案,及时上报污染源监测情况,并在2007年12月底前完成本地区普查监测数据的整理汇总工作。
4.宣传动员(2007年9月开始)。
各地要分阶段突出重点,开展普查宣传工作。
5.清查企业、建立底册(2007年12月底前)。
各级卫生、税务、统计、工商、建设等相关部门要在2007年10月底前向本级普查办提供普查基础资料,由该普查办在2007年12月底前建立本级重点普查及一般普查的污染源底册。
6.选配普查员,开展普查培训(2007年12月底前)。
各地要根据重点普查及一般普查的污染源数,按适当比例选配普查员。省普查办要在2007年11月底前完成对各地普查技术人员的培训,各级普查办要在2007年12月底前完成全面培训。
(二)全面普查阶段(2008年1月-7月)。
1.组织填报普查表(2008年1月-3月)。
各地可采取集中辅导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普查报表填报工作。
2.建立县(市、区)污染源数据库(2008年3月-4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及时审核、录入、校验污染源数据,建立本地区污染源数据库。
3.建立地级以上市污染源数据库(2008年4月-5月)。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要依时完成本地区的普查验收工作,建立本地区污染源数据库。
4.建立全省污染源数据库(2008年5月-7月)。
各地级以上市要在2008年5月底前汇总向省普查办报送污染源普查数据。省普查办要对各地报送的数据进行抽查审核,在2008年7月底前完成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审核与汇总,建立全省污染源数据库,及时上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政府。
(三)总结发布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1.省普查办对各地级以上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验收(2008年8月-12月)。
2.进一步修正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2008年8月-12月)。
3.完成全省普查工作报告与技术报告(2008年10月-12月)。
4.编制普查成果开发课题目录(2009年1月-3月)。
5.开发利用普查成果(2009年1月-7月)。
6.接受国家的普查验收(2009年1月-7月)。
六、普查数据管理
所有污染源普查对象都要按时、如实填报普查数据,对于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或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的,应依法予以处理。
此次普查得到的普查对象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不与完成“十一五”总量削减计划挂钩,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发布普查结果。
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05日 实施日期:2007年09月05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解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本报北京2月9日电(记者 李禾)今天,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由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
这份建立在对近600万个对象调查,11亿个的污染源基本数据基础上的《公报》,既有过去熟知的一些情况,如工业污染结构突出、集中在少数行业,经济发达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等,也有不少通过普查反应出来的新问题,如农业源对水污染的贡献程度高,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大等。
其中,农业源对水污染的贡献程度之高,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其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3.7%、57.2%和67.4%。也就是说,不解决农业源污染防治,就不可能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
不过让人高兴的是,根据“环境倒U曲线理论”或“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在人均8000美元时,污染才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由于中国采取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强制控制措施,在“十二五”还将继续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并扩大控制污染物的种类,所以中国可能在人均不到3000美元时,出现污染峰值,之后环境质量会逐步得到改善。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记者顾瑞珍)我国9日发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圆满结束。环境保护部负责人就此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调查 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记者: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这是一次重大的国情调查。请您介绍一下普查成果对我国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哪些作用?
负责人:搞好全国污染源普查,准确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有利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有利于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此次污染源普查基本掌握了各类污染源的数量和行业、地区、流域的分布,各类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存在问题等情况。初步建立了国家与地方各级各类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有助于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的动态跟踪、实时监控和总量核算。梳理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源,将污染源普查数据应用到环境应急和预警中,提供事故应急措施、报警信息和救援信息。普查建立起的基本单位台账和数据库,使各级环保部门可以直观地查阅,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环保监管工作。
记者:既然是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不可避免缺乏经验和借鉴,请问如何做到依法普查?
负责人: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国务院明确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依法行政是保证科学组织实施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为此,国务院发布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共分7章42条,明确规定了污染源普查的目的、对象、范围、组织实施、工作任务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明确规定了普查对象、普查机构和普查工作人员在污染源普查活动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为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客观,《条例》明确规定,普查得到的普查对象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不与其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挂钩,不作为依据其他法律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
此次普查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各地在国家制定的普查总体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起草了本地区的普查实施方案,由政府印发,增强了普查方案的操作性。
全国污染源普查对象592.6万个
为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记者:我们知道,开展普查必须有物质基础保障。请您介绍一下有关这次普查经费保障方面的情况。
负责人:落实经费是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重要前提。全国普查办重点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申请中央财政经费。财政部下达2007年普查专项经费7.37亿元,2008年普查专项经费1.09亿元,2009年普查专项经费1119万元。二是指导地方及时申请普查经费。地方各级普查机构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及时编制本地本级的污染源普查分经费预算,并积极与财政部门进行协调。在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被列入本地区的财政预算中,并得到了及时拨付;部分县区尽管财政紧张,但都能以大局为重,想尽办法,积极筹措落实,确保所需。部分地区制定了“以奖代补”、“费随质走,费随量走”的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地区进行资金或实物补助。至2009年3月底,地方各级财政共安排污染源普查经费31.27亿元。
记者:据了解,这次污染源普查与其他同类普查有所不同,污染物看不见,摸不着,普查工作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很高。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负责人:本次普查不仅要掌握各类污染源的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根据这些基本信息核算出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在普查工作中,首先了解污染源的基本信息,做到调查清,登记准;其次是通过监测法、产排污系数法、物料衡算等方法进行核算,准确得出各类污染源产排污量、排放去向等信息,通过计算机汇总,进而掌握全国、地区、流域、行业各类污染源的排污状况。
记者:通过这次污染源普查,我们都掌握了一些什么信息、取得了哪些成果?
负责人:全国普查共完成592.6万个污染源。其中:工业源157.6万个、生活源144.6万个、农业源289.9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790个。
通过污染源普查,构建了开展大规模普查的工作体系、技术体系和方法体系。掌握了各类污染源情况,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收集了全国592万多家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与环境有关的基本数据,建起了全国污染源基本单位台账和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库系统。首次基本摸清了各类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弥补了以往常规环境统计调查的不足,为改革原有环境统计调查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环境统计制度带来了契机。
此外,进一步掌握了我国工业污染源排放的行业特征,为确定“十二五”期间工业污染源防治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污染源,调整产业布局打下了基础,为解决直接危害人民健康突出环境问题和处置重大污染隐患提供了科学依据。
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有四成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 三大举措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记者:从普查公报看,农业源的主要水污染物已经占很大比重,对水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请问打算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农业源的污染?
负责人:从普查结果看,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有四成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
但农业源的污染问题,要用发展和引导的办法来解决,不能因为面源污染而不发展或少发展农业,这不符合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但在发展的同时,也要统筹考虑出台扶持和引导政策,加大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提倡增施有机肥;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研制高效有机农药;以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和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向肥料、饲料、燃料转化;落实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记者:如何解释普查化学需氧量与2007年环境统计数据差异大的原因?是否会影响“十一五”总量减排考核?
负责人:化学需氧量普查数据与2007年环境统计数据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统计范围不同,增加了农业源(1324.1万吨);生活源增加了除县级政府驻地镇以外的全部市辖区、县级政府所辖其他镇的居民生活排放量(增加7977万人等生活源排放量216.7万吨);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增加了垃圾处理厂渗滤液的排放量(32.5万吨)。即因统计调查范围扩大,增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573.3万吨。
此外,调查方法不同、污染物计算系数不同。本次普查统一制定了符合当前技术条件、行业更全、分类更细的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生活源产排污系数,环境统计是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的;本次普查统一制定了分区分类、更加细致的城镇居民生活和第三产业的产排污系数。采取统一、新的、更加全面细致的产排污系数,有利于更准确测算各类污染物的产排污量。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基数和削减任务的确定,主要建立在常规环境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其中化学需氧量减排基数不含这次普查新增的农业源和垃圾处理厂渗滤液等排放量。为确保污染源普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国务院发布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明确规定普查数据与污染减排考核不挂钩。鉴于“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正在实施中,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已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地区乃至重点企业,对各省(区、市)污染减排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仍以2005年确定的基数为准。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