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创新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时间:2019-05-15 01:4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中山市创新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中山市创新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第一篇:广东省中山市创新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广东省中山市创新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今年43岁的苏平兰是港口镇中南村白花10队的村民,此前她靠打散工每月只能赚取数百元维持生活。自从社区办起“就业工作坊”,苏平兰和几个邻居一起报名参加了农业技术培训,并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如今苏平兰的月工资已经翻了两倍。

事实上,苏姨今天过上较为幸福的生活,仅仅是中山大力推进社区就业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的一个缩影。自2006年5月以“大嫂工作坊”、“企业社区车间”等形式,探索通过社区就业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以来,至今年7月全市已成立社区就业基地127个,吸纳和带动1万多名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

难能可贵的是,这数年里中山各级财政对社区就业的扶持可谓是不遗余力,乃至于不少外市调研者在深入了解中山的社区就业制度后不禁坦言:“这真是一项真心实意为群众的好政策。”

关键词: 财政大力补贴 政策摘要: 实行一级财政管理的镇区,社区就业服务基地岗位补贴由当地财政全额负担,补贴标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其余镇区按市镇两级6:4分别分担。镇区所负担资金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各镇区实际已发生应负担数据,通过税收返还进行扣收。

作为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自2006年开始中山就在积极发展包括“大嫂工作坊”、“社区车间”在内的各种社区就业方式,并出台了众多扶持政策,成效相当显著。

在这些政策当中,对社区就业推动力度最大的,无疑是一个个有力高效的执行政策。为了将社区就业这一推进就业思路执行到底,从市级层面到各个镇区,都是费尽心思。

例如,火炬区出台了《资助农民就业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石岐区制定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办法》等配套文件,小榄镇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以及“以酬代补”机制,黄圃镇实行“人手不够,政府安排;经费使用,政府支持;企业对接,政府协调”的做法。政策的落实到位,大大促进了社区就业工作的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深入推进社区就业,今年6月中山再次出台了《中山市社区就业服务基地扶持政策实施办法》,试图推动和规范社区(村)一级设立社区工作坊(大嫂工作坊)、企业社区车间等灵活就业场所。在这一新规当中,经费补贴与资金监管同样摆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经费补贴这项规定中指出,社区就业服务基地免费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且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除外)月收入达400元以上的,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给予社区就业服务基地场地费、办公费等运作经费补贴。

而在资金监管上则明确,社区就业服务基地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接受市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监督检查和审计部门的审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骗取、套取或贪污、挪用补助资金等行为的,由有关部门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追究单位和个人的法纪责任。此外,为了增强镇一级的积极性,在此次办法中还明确指出,除实行一级财政管理的镇区外,其余镇区按市镇两级6:4分别分担。镇区所负担资金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各镇区实际已发生应负担数据,通过税收返还进行扣收。

关键词: 基地认定条件 政策摘要: 以企业社区车间、大嫂工作坊、农业工作坊、家政服务坊、残疾人就业基地等不同形式,设立有利于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服务场所,并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免费为持有《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来料加工、园林绿化等灵活就业岗位,依法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务协议,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的,均可申请设立社区就业服务基地。

中山大力推进社区就业工作是始于2006年的“大嫂工作坊”制度。实际上,在这四年间为了帮助更多困难群体就业,中山先后涌现出了相当多的运营模式。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8月,全市已成立非赢利就业实体127个,吸纳和带动1万多名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

这些模式包括在许多镇区广泛推行的“大嫂工作坊”模式。即针对就业困难妇女群体学历低、技能差、年龄大、需要照顾家庭等特点,鼓励、支持基层农村、社区开办以简易手工加工为主业的“大嫂工作坊”,为基层农村、社区的妇女、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弱势群体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大嫂工作坊的管理相对灵活松散,采取集中加工与发外加工相结合的形式,让参加就业的群众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现灵活就业。目前,全市共有107个大嫂工作坊,超过3000人实现灵活就业。

又比如在部分镇区较为流行的“农业工作坊”模式。针对农田保护区内工业服务业发展滞后、就业岗位缺乏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技能较高等特点,中山从2009年起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工作坊,把农村“4050”人员动员组织起来参与劳务派遣,主要从事建筑、农机维修、绿化、捕鱼、蔬菜加工等工作。

截止至8月份,全市共有2个农业工作坊挂牌运作,140多名农民参与灵活就业。当中,南头镇还创新工作方式,鼓励本地农户发展外耕农业,对承包鱼塘面积20亩以上、种养投入资金5万元以上的外耕农户,给予每户最高借款3万元,借款最长期限延长至4年,免收利息等政策优惠,解决了近250户失地农民的就业出路问题。

针对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家政服务市场不断扩大等情况,中山从2009年起还在条件比较成熟的镇区,由市妇联组织成立家政工作坊,与当地酒店、公司、学校等单位签订了劳务协议书,吸收已参加原劳动保障部门免费培训的本地妇女担任家政员,实现就地灵活就业。目前,全市已成立1个家政工作坊,有64名妇女实现了灵活就业。

伴随着多种社区就业服务基地的兴起,如何合理规范这些模式,通过政策的有力引导,促进更多企业为困难群体开放就业岗位,这成为执政者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此,在今年6月出台的《中山市社区就业服务基地扶持政策实施办法》中,就对社区就业服务基地的认定条件提出了更加明确规定。

关键词: 困难群体认定 政策摘要: 中山户籍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失业人员,均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经残疾等级评定机构评定为残疾人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属于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属于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的;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

就业困难群体的认定,同样是推动社区就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将就业困难群体确定下来,才能方便各个部门出台各种针对性举措。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近年来中山在全面调查了解辖区城乡劳动者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已经将就业困难人员信息数据全部录入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数据库,并将“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特困职工家庭人员和残疾人员、享受低保并确实就业困难人员作为援助重点,通过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畅通绿色就业通道,确保其实现就业。

而在中山最新出台的《中山市社区就业服务基地扶持政策实施办法》,则对就业困难人员有了更明确的认定。根据该办法,中山户籍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失业人员,均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经残疾等级评定机构评定为残疾人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属于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属于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的;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

明确了困难群体的认定范围后,当前全市许多镇区也在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切实解决许多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题。如坦洲镇为促进“三偏”(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偏差)人员就业,在全市率先设立本地女性劳动力车间;小榄镇提出将社区工作坊的帮扶对象范围扩大,由大嫂工作坊单一帮扶弱势妇女扩大到社区工作坊,全面解决社区中下层困难人员就业,促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

第二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

什么是农村劳动力?

是指具有本市农业户口,男16-59周岁、女16-49周岁,具有劳动能力,已经就业或目前无业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什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是指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或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具有本市农业户口,男16-59周岁、女16-49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从事农、林、牧、渔等生产活动,或农业劳动时间不充分,需要到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务工、经商,取得合法收入的称为转移就业。凡有转移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均可办理求职登记手续,纳入全市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

农村劳动力怎样进行求职登记?

有转移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可通过村级就业服务站办理求职登记,也可直接到户口所在地的乡镇社保所进行求职登记,申领《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农村劳动力办理求职登记须提交哪些材料?

(1)本人身份证、户口簿;

(2)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张;

(3)最高学历证明及复印件;

(4)具有相关职业技能的提交资格证、结业证等相关技能证书;

(5)享受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提交《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劳动力办理求职登记,申领《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可享受哪些就业服务及优惠政策?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是农村劳动力享受就业服务和各项转移就业优惠政策的有效凭证。有《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的农村劳动力,可在全市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享受免费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同时,对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对于就业困难的农村劳动力可享受市、区(县)两级岗位补贴,有创业愿望的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求职登记的农村劳动力在哪些情况下不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范围并收回注销《转移就业证》?

(1)取得本市非农业户口的;

(2)办理升学、参军、外省市落户、出境等手续的;

(3)长期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或无业,且无转移就业要求的;

(4)超过劳动年龄的;

(5)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6)被劳动教养、判刑的;

(7)其他不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范围的。

什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帮助从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向非农生产领域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掌握、提升职业转换能力的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此外,本市还鼓励和提倡培训机构在讲授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课程前为农民提供引导性培训。

引导性培训

引导性培训是让农民了解就业形势和二、三产业就业的需要,转变就业观念,自主确定就业方向的培训。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常识、文明礼仪、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城市生活常识等内容。

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指具有技能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标准和教学要求,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相结合,突出技能操作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分为技术等级培训和非等级培训。对农村劳动力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根据劳动力市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需求,以初级、中级职业培训和适应社区岗位需要的技能培训为主的培训。

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办中小企业意向的人员和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企业创办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并对他们在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其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创办者创业的心理、管理、经营等素质,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使其在成功地创办企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创造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

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它的作用是什么?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力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力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有效证件。如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可申请职业技能鉴定,首先要根据所申报职业的资格条件,确定自己申报鉴定的等级。如果需要培训,要到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经鉴定合格者,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哪些农村劳动力可以享受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根据本市有关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有劳动能力和在二、三产业就业要求,并在就业服务机构办理了求职登记手续,取得《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的本市农村劳动力报名参加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可以享受由市、区县政府提供的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补贴用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的补贴。

农村劳动力如何报名参加创业培训?

本市农村劳动力本人可凭《身份证》、《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到市劳动保障部门公布的创业培训机构报名,由培训机构对申请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进行面试筛选,合格的学员可以参加创业培训。

学员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后,培训机构还会为学员提供什么服务?

自学员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之日起,培训机构还应当对学员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后续指导服务。培训机构对学员开展后续指导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为筹备开办企业的学员提供开业前的指导、咨询服务;对需要创业见习的学员,安排其见习;每月至少一次电话或实地跟踪了解学员见习和创办、经营企业的情况。

第三篇: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18.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农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日期:(2010-03-12)我要评论

18.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增收之源。2009年末,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49亿人,比年初增加900万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2.9%。但是,农民工的技能与岗位要求还不适应,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强农民就业创业培训。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农业部将创新阳光工程培训内容和模式,充分发挥中等专业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规模开展农民就业创业培训,计划2010年培训300万人,重点提高农民在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就业的技能,以及农民的创业技能。

二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林下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三是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继续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农业部将认定一批“农民创业示范园区”,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四是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加强职业病防治和农民工健康服务,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抓紧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出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第四篇: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战略选择

促进我国农民转移就业必须城乡统筹.改变局限于农村或

城市、非此即被解决农民转移就业问题的思路,从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制定农村就业战略,采取农村外部转移和农

村内部就业并重的方针。既要全面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又要大 力开发农村内部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潜力。

1实施内部转移战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一是充分利用农业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农村消费 能力有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可将目标主要确定在城镇,根据城

镇居民需求生产,vishay电阻提供服务。二是拓宽就近就地转移渠道。进一 步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利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

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林业、瓜菜等劳动 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涉及生态环境的 非耕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挖掘就业潜力,增加就业岗位,改善 农村消费环境,实现农民增收。三是利用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 展乡镇企业。要推动乡镇企业实现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扩大

乡镇企业的就业容量。同时提高企业档次p扩大生产规模,吸纳 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就业一人,致富一家。

全面推进农业生产产业化,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空间。在现有条件下,要实现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吸纳是非

常困难的。数量巨大的民工潮,给交通运输和城市生活秩序造成 了压力和问题。为了防止农村人口过多涌向城市,诱发城市病,就必须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挖掘农业内部 的就业潜力,便农业部门能继续充当起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

池作用。必须积极引导农民走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名、特、优、款、稀农产品,达到以深化农业内部生产来 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的。同时,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全面推 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经营。通过发展农村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带动关联产业群的发展,将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就业机会.拓展农民的就

业渠道。

实施“土地流转”政策,解决转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在稳定 现行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让土地充分流转,实行所有权、承 包权、使用权“三权分离”。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使用权 可以流转。不仅不会改变、动摇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基础,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以及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尤

其是使用权流转能有效地消除进城民工的后顾之忧,对解决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不彻底转移”至关重要。因此,有关部门必须积 极探索适合该市情况的土地流转措施。其中必须坚持的一条基

本原则就是“自愿、依法、有偿”。

2其施外部转移战略。把增强城市承载农民迁移的能力作

为实施农村外部转移战略的重点。增强城市承载农民迁移的能

力,是化解城乡长期分治积累起来的利益矛盾,避免农民转移就 业加重“城市病”、确保城乡双员的关键所在。增强城市承载农民 迁移的能力.目的是突破两个约束。一是城市承载流动人口能力的约束。农民无论是刚b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转移.还是向小

城镇转移,客观上都存在着一个迁移量的上限约束。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城市承载流动人口的能力与城市规模高度正相

关,城市规模越大,对流动人口的承载力越强。例如,北京目前市 区可容纳的流动人口约为300万人,而在小城镇,能够承载的流

动人口一般只有万人左右。二是城市承载流动人口融人市民社

会能力的约束。所谓流动人口融入市民社会,即流动人口在城市

定居,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获得与当地市民平等的权利和义

务。城市承载流动人口融人市民社会的能力,诚然受以户籍制度

为核心的城乡分治制度的制约,但从根本上看,还受城市财政收

入、就业空间等经济因素,城市公共设施状况、市政管理水平以

及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能力等社会因素,以及城乡文化彼此间的融合和认同程度的制约。

增强城市承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在增强城市承载

农民迁移能力的战略选择上,既不能孤立发展大城市,也不能只

抓小城镇;既不能幻想依靠一个红头文件就把农民工变为市民.

也不能对城里的农民间题熟视无睹,而要寻求“第三条道路”。

一是实施城市规模升级战略.提高城市承载农村流动人口的能力。对北京、上海、广州等现有大都市,采取都市团发展战

略;对武汉、兰州等省会城市和具备条件的地级市,鼓励其发展

为中心城市;对现有的县级市,有条件的鼓励其发展为地级市;

再通过撤乡并镇,规划建设一批10万人以上的小城镇。

二是实施城市布局优化战略。把解决中西部城市发展滞后

问题作为今后加快我国城市化的战略重点。国家在财力、物力和

相关政策上要优先支持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城市发展为中心城市

和开放城市,在中西部县级市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有活力的中等城市,panasonic电阻发挥中西部城市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转移就业的 带动作用。

三是在城市规模升级和布局优化过程中推进“城乡分治”体

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治”,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 户籍制度、农民教育、就业管理以及住房、医疗和养老保障等单

项改革人手,由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推进,都市圈外围的卫星城市

先行改革.分阶段实现国家对社会治理的城乡并轨。wxq$#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进一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以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的通知”活动为契机,成立专题调研组,采取走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和农民

工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县辖1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00个行政村居,65万人口,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共有农业人口17.5万户,农业人口53.2万人,其中:具有劳动能力35.3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4%。农村劳动力实际就业人数为34.72万人,就业率为98.3%,平均每个家庭有1.98个从业人员。

1、性别结构。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5.32万人,其中女性16.25万人。

2、年龄结构。按劳动力年龄看,16-25岁占27%,26-40岁占38%,41-50岁占22%,51-60岁占13%。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占65%,41岁以上劳动力占35%。

3、文化结构。小学文化程度11.3万人,占32%;初中文化程度18万人,占51%;高中学历5.7万人,占16%;大专以上学历0.35万人,占1%。

4、产业和行业分布及从业状况。从事农林牧渔业14.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2%;从事商贸物流运输业1.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从事农产品加工业2.55万人,占农村劳动总力数的7.2%;从事文化旅游服务业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从事建筑市政行业6.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7%;从事制造加工业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1.6%;其他行业及未就业565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

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耕地对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过剩情况严重,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据调查统计截至目前为16.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15%。

1、性别结构。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为16.65万人,其中女性7.42万人。

2、年龄结构。农村富余劳动力按年龄看,16-25岁占25%,26-40岁占36%,41-50岁占30%,51-60岁占9%。农村青壮年富余劳动力占62%,41岁以上富余劳动力占38%。

3、文化结构。小学文化程度3.5万人,占21%;初中文化程度8.7万人,占53%;高中学历4.2万人,占25%;大专以上学历0.17万人,占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和培训状况。

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以本地为主,就近就地实现就业23.16万人,占就业劳动力人数的66%。农民以季节性务工为主,多为兼业,平时在工厂做工,或从事非农自营,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属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亦工亦农型劳动力。绝大多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加工业、餐饮服务业、商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中,我县始终坚

持政府组织与社会中介机构转移并重、扩大输转规模与提高输转质量并重的原则。调研发现,千方百计组织农民工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促使农民增收,已成为我县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共识。随着我县社会保障平台的健全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程度和服务机制的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向县外输出转移就业的方式上更加合理有序。据统计,农村劳动力向县外转移就业依靠亲戚熟人介绍或自发转移的占转移总数的29.95%,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有组织输出的人数占转移总数的70.05%。

***县长期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了人才、劳动力、毕业生就业三大市场的贯通,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指导思想多渠道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推动城乡统筹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

动”、“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月”等大型活动,同时每月10日、25日定期组织召开招聘会,活动场次多,声势大,影响广,效果好。特别是在“春风行动”中,相继举办了近10余场次专为农民工就业服务的招聘活动,共有11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岗位8600个,约有1万余人参加招聘活动,8000余名人员达成了就业意向。

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在结合县内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意向的基础上,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农村劳动力中已参加过人社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的人员有13217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7.2%,占劳动力总数的3.7%;有各类培训意愿的人员264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4%,培训意愿主要集中在汽车驾驶、电工、电焊工、计算机、挖掘机、装载机驾驶等工种。

近年来,***县农村职业教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建立了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成人教育体系,为促进新农村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依托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在10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教学点,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到教学点授课,送教下乡,通过半脱产及农闲时集中学习、农忙时减少学习时间等灵活多样教学组织形式,深入村庄田间地头、种植场、养殖场,指导学员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民继续教育网络。目前共送教下乡500余次,培训学员3200多人,培育发展养殖、种植等专业户200多家。在构建培训体系,建设培训基地的过程中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县内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健全申报、考察、评审、公示等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择优认定一批培

训质量高、就业效果明显的培训基地。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各级各类定点培训基地,根据已有优势工种,大力开展特色培训,相对集中培训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工种,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农民工收入分配状况。

农民工群体的工作时间偏长。调查显示,农民工平均每人每天工作时间为9.6小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每天工作时间在八小时以内,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人达到36.4%,有43.8%的人每天工作时间为8到10个小时,25%的人工作时间是10到12个小时,每天工作12到14个小时的占7.8%,工作时间达到14个小时以上的占3.6%。

据调查问卷统计,有43.6%的农民工愿意加班,原因分别是“挣更多的钱”、“可以工作得更好”以及“把工作当乐趣”。68.9%的农村劳动力在过去三年中获得休假和休息的时间没有改变,加班情况非常普遍,有近半数的农民工不了解带

薪年假,超出法定劳动天数和时间的现象比较突出,个别企业依然存在违法延长工作时间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我县农民工的平均年收入根据行业的不同分别为:商贸物流运输业平均年收入28736元;建筑市政行业平均年收入27960元;制造加工业平均年收入18300元;文化旅游服务业平均年收入16100元;农产品加工业平均年收入9700元。工资构成多为基本底薪和计件工资组成。同岗位与城镇职工收入比在忽略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等待遇的情况下基本相同。91.6%的企业加班加点工资发放及时,无拖欠克扣现象。根据我县实际调查统计,县内外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1—6月份比去年同期降低14.5%。

3、农民工劳动管理状况。农村劳动力普遍学历、技能偏低,多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建筑、装卸、产品加工、保安、服务员、保姆、园林绿化等

工种。

职业安全卫生事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农民工最基本的劳动权利,也是他们就业后最担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相继发布和实施多项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安全标准等,对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些地方这些规定没有得到良好的执行。在对女农民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保护上,84.7%的企业能做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女农民工和未成年工得合法权益,在消除性别歧视和同工同酬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农民工用工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60%以上与用人单位不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有关,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巩固和维护劳动关系是已成为当务之急。据调查,目前我县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1.3%,平均劳动合同期限为1.5年,劳动合同试用期限平均为2—4个月,在

合同试用期内80.6%的用工单位能严格按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用工。农民工劳动争议发生数量为每年150—180起左右,占争议总数的54.8%,引发的主要原因多为企业随意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不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不同酬、不同权;企业变相提高劳动等额,超时工作不付加班费;享受基本社会保障权益难以落实等。随着我国目前越来越注重加强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力度,95%以上的农民工劳动争议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4、社会保障状况。据调查统计,目前农村劳动力全面享受五项基本社会保障的权益难以落实。主要表现在农民工流动性大、季节性强,多数企业不愿给农民工投保。二是由于城乡两种保险制度难于对接,导致农民工不愿参保。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没有自愿参保的意识。养老、失业、工伤参保率分别为61%、57.8%和73%,有半数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参加医疗

和生育保险。

5、农民工享受公共服务状况。

部分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对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中间转学、中途回家等情况频发,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不同,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不同等,造成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接受教育中存在一定困难。

相当一部分城市还没有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免疫、特定传染病免费治疗纳入到本区域事业发展规划中,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地方尚未建立专项经费,经费投入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医院和正规诊所一般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在一些农民工聚居的城乡结合部,正规卫生机构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同时,正规医疗机构和医院的高额医疗费用,也使农民工难以承受。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经验做法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转移就业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和推行措施。要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调,强化相关部门和实施单位的责任。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转移就业工作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实处。

2、制定法规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几年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政策,进一步取消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门槛高、工资低、受歧视等不公平待遇。在农民工就业准入上,取消了职业工种限制、总量限制、季节限制、性别限制等。

在劳动合同、福利待遇、权益保障、医疗养老就业保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使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能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劳动保障权、同工同酬权等合法权益。建立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市场服务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国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理解农民工、帮助农民工的良好氛围,为更好的落实相关政策、优化就业环境创造良好舆论导向。

3、集中解决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突出问题,严格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是抓好现行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二是建立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有效机制,确保用人单位必须按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除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金外,还应加大处罚力度。三是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有效遏制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社

会保障部门和企业要依法确保受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农民工能够得到医治和赔偿。四是积极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五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让农民工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步提高。

4、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

第一、努力开拓就业渠道。按照“开发省内、巩固烟台、开拓上海、发展省外”的工作思路,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加强与县外的务工地的市场协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巩固老的用工基地,发展新的用工单位。

第二、围绕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建立了以就业促培训的工作机制,坚持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形式,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让农民参加培训后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

第三、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要面向农村、贴近农民。加强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的建设,将农村就业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农村,逐步形成了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为龙头,乡镇保障平台为纽带,村联络员为基础的农村就业工作服务体系。第四、实施就业援助工程。确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劳务输出为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点。帮助贫困地区最需要援助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免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引导他们实现非农产业就业。

二、新生代农民工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指1978年及以后出生,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其受教育程度、职业期望、物质与精神的享受要求都远远高于老一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为其主要的生活目标,但制度壁垒与文化差异使融入过程异常艰辛。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县农民工中16岁~33岁的占到了54%,有19.07万人,其中女性大约8.7万人,他们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新生代农民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受城市文化影响较大,但他们成长于乡村社会,这就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双重边缘化。在加工制造业、安保和物流运输业等方面,几乎都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在玩具加工业、电子产品组装业、纺织制衣业、食品加工业等企业里,新生代女农民工占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第二、三产业的生力军、主力军,而且他们的愿望与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发展蓝图相适应,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他们填补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失的职业岗位,完成和实现了社会职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维权和社会融入基本情况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71.3%表示超过8小时,其中近三成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

此外,工资增长缓慢,拖欠工资、无劳动合同、社会保险不规范、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依然严重,有28.7%与本地职工做着同样的工作却没有获得同等报酬;有55.1%没有社会保障等职工福利,分别有18.6%和34.1%认为用人单位没有给予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职工同等的培训机会和晋升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较之老一代农民工均有所提高,但是与市民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加上城市用工制度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使他们很难跻身于职业声望较高的位置,新生代农民工普遍从事较低层的工作,月收入水平多居于1800~2500元之间。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在居住状况方面和传统农民工相比较有了一些改善。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欲求,甚至人生态度等,也与传统农民工有很大的区别,促使他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更大的需求。但在二元社会体制尚未打

破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也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着一些共同的社会问题,他们仍然不会被城市彻底接纳。他们的居住地仍然在城市的角落,主要分布在郊区或者城中村,居住条件和城市居民有着天壤之别。

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社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比传统农民工有更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对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都比传统农民工有更高的期待,并表现出维权态度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如何制定可行的政策,帮助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带动就业,给予更多的政治参与和社会活动机会,通过深化改革,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切实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下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措施和建议 第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增强企业为农民工参保的强制力,提高参保率。以《社会保险法》的施行为契机,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等配套政策,使转移接续手续更加便捷和便利。加强政府监管,对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参保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增强用人单位的责任感。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充分认识短期利益与中长期保障之间的关系,提高农民工参保的自觉性。第二、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议在继续强化经济政策对就业拉动作用的基础上,确立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完善培训补贴等政策,加快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促进企业用工需求与培训内容有效衔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农民工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

业化技能对自身竞争力提升的极端重要性,提高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学习的能力。第三、进一步营造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建议大力褒扬新生代农民工在创造财富、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和群众生活中所作出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广泛宣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以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追求,引导全社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艰辛,努力消除内心歧视、社会偏见和心理隔阂,真正把全社会所倡导的人文关怀转化为关心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行动。var para_count=1

二0一一年八月六日

下载广东省中山市创新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中山市创新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

    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 的调查报告 农村是劳动力最大的提供市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实现农村又好又快发展,促......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镇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一年来,我镇在上级领导部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一......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人劳就发〔2006〕02号)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2005〕36号和国发......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议书

    茶陵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议书(甲方) 枣市镇劳动保障服务站(乙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服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理论教案1、(职业道德)

    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教案维修电工 乐昌五山镇石下村班理论培训教案教研组审核: 签字教务科或实习工厂审核:签字督导组审核:签字教案第一章职业道德培训目的:通过本......

    积极开发岗位 提供创业服务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积极开发岗位 提供创业服务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近年来,惠农区把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提升基层平台服务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通过开发就业岗位,提......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统计部门组织调查专班,从今年5月初开始,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扎实......

    **镇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

    **镇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本次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镇对全镇*个村作了深入调查,我们的调查采用了据实填写“**县乡镇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员情况表”、与各村主管劳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