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建设厅、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发改投资〔2008〕275号 【发布日期】2008-03-28 【生效日期】2008-03-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建设厅、安徽省审计厅转发七部委关于做好清理整改工作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的通知
(发改投资〔2008〕27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各单位:
当前,全国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清理自查、复查工作已经结束。为进一步做好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逐步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中共中央纪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计署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清理整改工作 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的通知》(发改投资〔2008〕490号,以下简称《通知》)。现将《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做好违规项目后续整改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做好违规项目的后续整改工作,对在清理自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切实按照《通知》要求整改落实到位,并将整改情况于五月底前报送省纪委、发展改革委、监察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和审计厅。
二、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
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是加强党政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去年全省各地清理自查的情况看,我省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总体上是规范的,但也有少数项目在审批、建设标准、用地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不仅浪费了国家财产和资源,而且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在认真整改的同时,切实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中央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三、完善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联合审核制度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建设、审计等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市要建立健全政府牵头,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参加的联合审核制度,加强对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方面的审核,强化项目资金、规划、用地、施工管理。确需建设的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要符合新开工项目“八个必须”条件。
四、加强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监督检查
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管所项目联合督察制度,对下级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实行经常性检查监督。在检查中发现有《通知》中明确的违规行为,要按照文件要求严肃查处。每年年底,各市和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将本年度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和检查情况报送省纪委、发展改革委、监察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和审计厅。
五、积极改革和探索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的良性机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办发〔2007〕11号文件规定,各地要加快推进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代建制工作,由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组织实施项目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进“统建统用”的办公用房供给模式,实行办公用房的统一建设、统筹使用和统一管理,并同步推进办公楼后勤管理的配套改革工作。
特此通知。
附:中共中央纪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计署《关于做好清理整改工作 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的通知》
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厅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安徽省建设厅
安徽省审计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监察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建设部 审计署
关于做好清理整改工作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的通知
发改投资〔2008〕490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7〕11号)文件精神和《中共中央纪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计署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中纪发〔2007〕5 号)文件部署,目前全国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清理自查、复查工作已经结束。为了进一步做好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并逐步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经报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继续做好违规项目的整改工作
根据中办发〔2007〕11 号文等有关规定,继续做好清理发现问题的整改和有关责任人的查处工作。
(一)对违规问题进行整改
对于确需建设的办公楼项目,未履行项目审批、用地、规划、建设许可、招投标、竣工验收等手续的,要尽快补办相关手续;人均面积超标或领导班子使用面积超标的项目,已建成或在建的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腾退超标面积、安排其它单位使用或调整房屋布局等措施,未开工的要修改设计方案;单位综合造价或装修标准超出规定标准、且未开工建设的,要按有关标准重新调整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资产处置收益未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垫资、拖欠工程款等资金来源不合规的,要根据有关规定规范资金来源;已建成并出租经营的,出租所得资金上缴财政,租赁合同到期后退租;在办公楼建设中违规配套建设有餐饮、住宿功能的,餐饮、住宿功能部分要进行拍卖或交由本级政府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处置。
对经审核不需建设的办公楼项目,未开工的要停止建设;已开工以及已建成的项目要进行拍卖或交由本级政府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处置。
对违规新建的培训中心项目,要进行拍卖。
(二)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查处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严肃纪律,确保中央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特别是对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集资摊派、挪用救灾优抚等专项资金等严重违纪的,以及对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拒不整改等顶风违纪的,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应先予免职,再依据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对存在问题的省部级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中央部门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要向国务院报告整改措施和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的省级以下建设项目,由地方、部门负责整改和处理,并将整改措施和落实情况报告中央纪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计署等七部委(以下简称“七部委”)。
二、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长效机制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逐步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作风建设,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
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把精力放到谋发展、促和谐,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来。要把解决党政机关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问题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清风正气,抵制铺张浪费、贪图享受的歪风邪气。
(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监督检查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建设、审计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发展改革部门在审核、审批项目时,要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履行程序,审核项目建设标准和规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来源和预算执行的管理。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用地的审批,加强对土地利用情况的监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城乡规划、设计概算编制、招投标和施工许可等方面的管理。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各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及时发现并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违规违纪案件线索。纪检监察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
建立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联合督察制度。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国土、建设、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联合督察制度,对下级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实行经常性检查监督。每年年底各省(区、市)向七部委上报本年度本省(区、市)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情况和检查情况。
加强对行政区搬迁、原有办公楼及其土地等资产处置的监管。为了控制因行政区搬迁造成的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大规模、集中建设,必须加强对城市行政区搬迁的审查监督,制止不必要的行政功能区的迁移,从源头上遏制随意迁建的办公楼建设。要加强对存量办公楼及其土地等资产处置的监管,规范决策主体、处置程序和方式,对资产的出让、审批、评估、公告、拍卖、签约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以确保资产公平交易和国有资产不流失。
(三)加大查处力度,严肃责任追究
今后,各级党政机关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要严格遵守中央有关规定,尤其不得有以下行为:
1.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
2.立项报批过程中弄虚作假;
3.不按批复要求组织实施,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
4.未依法办理用地、规划许可、招投标、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等;
5.挪用专项资金、使用贷款、借款、接受赞助或捐赠、集资摊派、施工单位垫资以及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使用财政性资金等建设办公楼等楼堂馆所;
6.违规修建培训中心。
凡有上述违规违纪行为的,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应按照组织程序先予免职,再依据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予以通报或公开曝光。
各地区、各部门要将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明确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正职要对职责范围内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工作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有关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在项目审批、用地审批、规划许可、招投标、建设施工许可以及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越权审批、违规审批的,要严肃追究违规审批部门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未批先建的,要严肃追究项目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因失职、渎职造成直接管辖范围内违规修建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之风泛滥,或者出现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为加强事前监督,发展改革等部门按中办发〔2007〕11 号文件规定向同级政府上报办公楼项目审核意见时,应抄送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四)加快推进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代建制工作,逐步研究建立统建统用的办公用房供给模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办发〔2007〕11号文件的规定,逐步推行由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建成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的建设管理模式,不再由使用单位自行组织建设。为此要加快研究出台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逐步研究建立“统建统用”的办公用房供给模式,并同步推进办公楼后勤管理的配套改革工作。由各级政府根据本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办公用房需求,统一负责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建成后统筹调配使用,统一进行后勤管理。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行“统建统用”管理模式的试点工作。
(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政机关办公搂等楼堂馆所建设的各项制度
明确和规范京外中央单位办公楼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复查中发现,垂直管理的京外中央单位办公用房审批比较混乱。有的由主管部委自行审批,有的直接报所驻地区审批,出现“两头不管、自批自建”的现象。因此,有京外单位的垂直管理部门,要抓紧制定本系统京外单位办公业务用房项目审批管理办法,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后实施。
严格控制业务用房和事业单位用房建设。在审批办公用房与业务用房合建的项目时,要严格控制业务用房规模,有标准的要根据标准核定,没有标准的要按照满足实际需要的原则从严控制建设规模,并且在批文中明确核定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的面积划分。今后,对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确需建设业务用房的,中央主管部委要研究制定本系统业务用房建设标准,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审定后执行。
调整和完善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标准。1999 年发布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 号)对规范办公楼建设标准、控制建设规模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办公用房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需求。因此,有关部门将对建设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更好的发挥建设标准对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中共中央纪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监察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建设部
审计署
二○○八年二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安徽省物价局、财政厅、国土资源厅
安徽省物价局、财政厅、国土资源厅
关于规范征地管理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皖价房[2002]47号
各市物价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土地局):
为加强征地管理工作,规范征地管理收费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整顿住房建设收费取消部分收费项目的通知》(计价格[2001]585号)精神,现就规范我省征地管理收费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征地管理费是指土地管理部门,采用包干方式统一负责组织、办理各类建设项目征用(含划拨、使用。下同)土地事务时,按征地费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用地申请单位收取的管理性费用。
二、征地管理费只能在征地工作中收取。只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负责征地工作的,不得收取征地管理费。征地管理费由批准建设用地一级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用地前收取。
三、征地包干分为全包方式、半包方式和单包方式。具体包干的内容按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征地管理费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四、征地管理费以征地费总额为基数计算缴纳。征地费总额应包括土地补偿费(含耕地开垦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地上地下附着物补偿费等。全包方式征地中发生不可预见情况,可收取不可预见费用,但不得超过征地费用前四项之和的3%,其中涉及住房建设的,如发生不可预见情况,收取的不可预见费用不得超过征地费用前四项之和的2%。如出现特殊情况,可由负责征地的单位向用地单位按实计收。
五、征地管理费的收费标准:
1、征用土地和补办征地手续(同时负责征地工作)。
实行全包征地方式的,按征地费用总额的4%收取,其中涉及住房建设的按2.8%收取;实行半包征地方式的,按征地费用总额的2.5%收取,其中涉及住房建设的按1.8%收取;实行单包征地方式的,按征地费用总额的2%收取,其中涉及住房建设的按1.4%收取。
2、无偿划拨国有荒山荒地的,征地管理费按以下标准收取:
省辖市范围内1.00元/M2;县(市)所辖镇或街道范围内0.8元/ M2,其他范围内0.6元/ M2。涉及住房建设的按上述标准的70%征收。
六、乡镇(村)建设用地参照征用土地管理费的标准收取(不含农民建房)。
七、征地管理费的减免范围:
1、党政机关办公用地和军事设施用地;
2、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福利院、敬老院、孤儿院、妇幼保健院等非经营性用地;
3、免税残疾人企业经营用地;
4、抢险救灾使用土地。
经济适用住房按照涉及住房建设的标准减半收取。
八、征地管理费以实际发生的征地总额为基数计算,实际征地总费用不得低于《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最低标准。征地管理费的最低计费基数,由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九、征地管理费主要用于土地管理部门在征用土地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如组织现场宣传、地籍调查、实地勘察、测绘;组织征地补偿登记;制订和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调处土地权属纠纷;组织拆迁安置等。征地管理费的使用办法仍按有关规定执行。
十、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到物价部门办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变更手续,实行亮证收费,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时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收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并主动接受物价、财政等部门的监督。
十一、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00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皖国土资„2009‟179号
关于我省实施测绘资质管理规定、测绘
资质分级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国土资源局: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测绘局《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测绘资质分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范测绘资质许可行为,维护测绘市场秩序,做好我省测绘资质管理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审批并颁发《测绘资质证书》;负责受理本省行政区域内甲级测绘资质申请并提出初审意见。
设区的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乙、丙、丁级测绘资质申请并提出初审意见。
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绘资质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申请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有与申请从事测绘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与申请从事测绘活动相适应的仪器设备;
(四)有健全的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和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五)有与申请从事测绘活动相适应的保密管理制度及设施;
(六)有满足测绘活动需要的办公场所。
三、测绘单位生产、加工、利用属于国家秘密范围测绘成果的,其保密管理工作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照国家有关保密和测绘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
(二)设立保密工作机构,配备保密管理人员;
(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本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明确岗位职责,设置安全可靠的保密防护措施;
(四)与涉密人员签署保密责任书,核心涉密人员应当持有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涉密人员岗位培训证书;
(五)对单位职工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培训,定期开展保密检查工作。
四、申请丙、丁级测绘资质的,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和测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下列规 定执行:
(一)用人单位可以向社会聘用专业技术人员。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订立有劳动合同并经劳动部门备案;
2、聘用已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不得超过60岁,身体必须健康,能适应所从事的本职工作;
3、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同时受聘于2个(含2个)以上测绘单位。
(二)申请丙级测绘资质的,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不得少于2人和6人。其中,取得中级、初级测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不得少于1人和3人。
(三)申请丙级房产测绘专业测绘资质的,且专业范围仅限于房产面积预测算、房产面积测算和房产变更调查与测量的,取得中级、初级测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不得少于1人和2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取得工民建、规划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申请丁级测绘资质的,中级测绘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2人。其中在县级城镇以下(含县城)申请丁级测绘资质的,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人,取得中级或者初级测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 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人(初级测绘专业技术人员为大学本科毕业工作年限不少于3年、专科不少于4年、中专不少于5年)。
五、申请丙、丁级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专业测绘资质的,仪器设备的数量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申请丁级工程测量、地籍测绘专业测绘资质的,全站仪(5秒级精度以上)的数量不得少于1台;
(二)申请丙、丁级房产测绘专业测绘资质的,且专业范围仅限于房产面积预测算、房产面积测算和房产变更调查与测量的,对GPS接收机和水准仪的数量可不作要求,但手持测距仪的数量不得少于《标准》的规定。
六、测绘资质的申请、升级、注册、业务范围或者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及申请补领《测绘资质证书》等,应当采用《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管理软件》),以数据电文的方式进行在线申请。
七、初次申请测绘资质和申请测绘资质升级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二)法定代表人、分管测绘工作负责人、测绘生产负责人的简历、任命或者聘任文件、身份证等证明材料;
(三)符合规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明确聘用时限的任命或者聘用文件或者劳动合同、毕业证书、身份证等证明材料;
(四)符合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测绘仪器检定机构出具的仪器设备的检定证书,购买发票或者调拨单等证明材料;
(五)测绘质量保证体系、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以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文件;
(六)单位办公场所的房屋产权证书或者附有房屋产权证书的租赁合同或者附有房屋产权证书的其他证明材料;
(七)反映本单位技术水平的测绘业绩及获奖证明材料(初次申请测绘资质可不提供);
(八)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申请变更业务范围的,应当提供前款第(三)、(四)、(七)项材料。
从事生产、加工、利用属于国家秘密范围测绘成果的,还应当按照《管理软件》设置的“保密管理”栏目的内容提交有关材料。
申请单位性质属于企业的,还应当提交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八、测绘单位变更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或者申请补领《测绘资质证书》的,应当按照《管理软件》设 置的内容提交有关材料。
九、资质注册实行分级负责制。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乙级测绘单位的注册,并受国家测绘局的委托承担本省行政区域内甲级测绘单位的注册工作。各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丙、丁级测绘单位的注册工作。
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测绘单位测绘成果的质量认可。
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本省行政区域内甲、乙级测绘单位测绘成果的质量认可。
设区的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丙、丁级测绘单位测绘成果的质量认可,涉及到县及以下所在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参与。
二OO九年六月十七日
抄送:国家测绘局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009年6月18日印发
第四篇: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皖国土资„2009‟36号
关于开展2008全省耕地
占补平衡考核工作的通知
各市国土资源局:
为全面掌握各地耕地占补平衡情况,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的有关规定,现就2008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考核范围 凡是在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已完成补充耕地的所有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列入本耕地占补平衡考核范围进行考核。
二、考核内容 按照《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的要求,主要考核补充耕地资金落实情况、项目挂钩情况和补充耕地数量与
-1- 质量情况。为使考核更客观、合理和易操作,全面掌握建设用地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情况,2008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内容进一步细化为八个方面,即考核补充耕地资金落实、项目挂钩、补充耕地项目管理、项目验收、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土地变更调查或登记以及补充耕地方案执行情况等,分项考核,按权重评分,进行分数汇总(《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见附件1)。
三、考核方法 采取省级检查评分和市级自查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省厅对省辖市已批准的单独选址和分批次建设用地项目各按10%的比例进行抽查及评分,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对本行政区内纳入考核的占补平衡项目逐一进行自查评分,项目自查资料作为抽查备查资料。
四、考核步骤
(一)清理考核项目。省辖市国土资源局要认真清理纳入本考核范围的建设用地项目(跨省辖市行政区域的项目列入各所在市考核范围),按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建立建设项目用地占补平衡挂钩统计制度的通知》(皖国土资„2008‟346)要求,规范整理2008年建设用地项目占补平衡挂钩台帐,收集整理考核项目资料,及时部署考核工作。
(二)组织自查。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应按照占补平衡项目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考核项目进行全面自查,逐个项目考核评分;如实填写《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表》(占补项目不在同一省辖市行政区域内的,无法填写相关内容的,在考核表备注栏中说明,-2- 见附件2)、《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情况汇总表》(见附件3);认真核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面积及补充耕地面积应与土地变更调查相关数据;整理完善上述自查资料,并作为考核备查资料。
(三)省级检查。省厅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的要求组织检查,检查项目按10%的比例由省厅随机抽取,提前3天在省厅网上公布。计划从2009年3月上旬起利用10天左右时间、组成4个检查组开展检查。所有被抽查的项目,均由检查组按《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填写抽查项目《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表》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情况汇总表》(见附件3),以抽查项目的平均得分作为该市本占补平衡工作考核得分,并予以通报。
四、考核成果 各市国土资源局应于2008年2月28日前将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成果报省厅(纸质材料、电子文档各1份),其中包括:
(一)市国土资源局2008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报告。所提交的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报告,应包括考核工作的组织、耕地占补平衡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情况,以及今后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对策措施等;
(二)所有考核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情况汇总表》(见附件3)和《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表》(见附件2,作为表3的附件);
(三)其他有关说明材料。
五、有关要求
(一)认真组织考核工作。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是耕地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举措。
-3-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加强领导,积极为考核工作提供条件;安排必要的业务骨干和工作经费,确保考核工作顺利进行;坚持考核工作客观、公正,如实填报考核情况,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可信。
(二)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各地要严格按照《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和本通知的要求组织考核,无论是自查评分还是抽查考评,都要认真执行细化后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充分利用土地变更调查的基础图件和相关资料进行核实,客观评价建设用地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有关情况。省厅将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把关,确保考核质量。一旦发现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要限期整改或重新考核。
(三)确保考核工作进度。在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各地要妥善安排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注意与土地变更调查等相关工作的结合和衔接,拟定好工作计划,把握好工作进度,确保按规定时间向省厅提交考核成果。
附件:1.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
2.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表
3.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情况汇总表
二○○九年二月九日
-4-
附件: 1.附件一 2.附件二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主题词:录入主题词
抄送: 录入抄送单位。录入印发单位
2000年12月28日印发
-5-
第五篇:安徽省建设厅文件
安 徽 省 建 设 厅 文 件
建文明[2007]24号
关于表彰全省建设系统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班组和文
明职工的决定
各市建委、行业主管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属各单位:
2006年,全省建设系统各行各业坚持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服务经济建设、体现时代精神、深受群众称赞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力地推动了建设系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推动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向纵深发展,根据《安徽省文明行业(系统)评比表彰办法》,经各地建设主管部门推荐,厅研究决定,授予合肥市建设委员会等55个单位“全省建设系统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授予合肥市房地产局瑶海分局等40个单位“全省建设系统文明窗口”荣誉称号,授予合肥市庐阳区市容局蒙城路班组等35个单位“全省建设系统文明班组”荣誉称号,授予李远梅等20名同志为“全省建设系统文明职工”荣誉称号。
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继续勤奋工作,再接再厉,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推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再创佳绩。全省建设系统各行各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敬业奉献,争先进位,为实现全省建设事业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七大献礼。
附件:全省建设系统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班组、文明职工表彰名单
1 主题词:建设 文明 表彰 决定 抄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建设部文明办
抄送:省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指导委员会 安徽省建设厅 2007年1月30日印发 印数:100份 文印:占志梅 校对:王一建
全省建设系统文明单位
合肥市建设委员会 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合肥市园林局
合肥市杏花公园管理处 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包河分局 合肥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合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合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督查支队 淮北市建设委员会 淮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蒙城县环境卫生管理处 宿州市建设委员会 宿州市市政设施管理处 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 蚌埠市路灯管理所 蚌埠市房屋产权产籍监理处 蚌埠市城市规划局 阜阳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淮南市建设委员会 淮南市中北巴士有限公司 淮南市房地产产权和市场管理处
2 滁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处 滁州市房地产交易监理处 六安市自来水公司
六安市行政服务中心房地产分中心 马鞍山市建设委员会 马鞍山市房地产管理局 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巢湖市灯饰管理处 芜湖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芜湖市建设委员会 芜湖市房地产管理局 泾县建设委员会 铜陵市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铜陵市房地产管理局 铜陵市城市规划局 铜陵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东至县建设委员会 安庆市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宿松县自来水厂 安庆市房地产管理局 安庆市城市规划局 安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黄山市园林管理局 黄山市歙县市容管理局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规划土地处 九华山风景区建设环保局 马鞍山采石风景区管理处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 安徽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3 安徽省建工集团公司建筑机械厂
全省建设系统文明窗口
合肥市房地产局瑶海分局 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房地产局窗口 合肥市供水集团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合肥燃气集团公司市场发展处 合肥市公交集团公司综合服务中心 合肥市包河区市容局环卫车队 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 合肥市包公园管理处
淮北市供水总公司接水服务中心 淮北市房地产交易中心 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建委窗口 宿州市泗县建设局办证大厅 宿州市市容管理办公室 蚌埠市行政服务中心建委窗口 蚌埠市房产交易管理所 阜阳市自来水公司用水服务大厅 淮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淮南市城建档案馆
淮南市政务中心房地产局窗口 淮南首创水务公司供水管理所 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建委窗口 马鞍山市首创水务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巢湖市广厦置业担保有限公司 芜湖市华衍水务有限公司
芜湖市房地产管理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 宣城市房地产管理局产权处 铜陵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
4 铜陵市首创水务有限公司 铜陵市规划局办公室
铜陵市行政服务中心执法局窗口 池州市政务中心建委窗口 安庆市自来水公司公用工程公司 安庆市房地产产权交易服务大厅 黄山市房地产市场产权管理处 黄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黄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汤口分局 安徽省省直住房公积金管理分中心 省政府政务中心建设厅窗口 省建设厅驻京建管处 省建医院一科
全省建设系统文明班组
合肥市庐阳区市容局蒙城路班组
合肥市房地产经营公司市国税大厦管理中心 合肥市城建档案馆业务指导科 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地理信息中心 合肥市绿管处游园管理队
淮北市燃气总公司相山营业所业务班 淮北市城管支队六中队
宿州市建委测管处第二外业测绘小组 宿州市河道管理处
蒙城县行政服务中心建委窗口 蚌埠市园林管理处绿化队
阜阳建工集团第二劳务公司刘怀忠班组 蚌埠市白蚁防治所质检班 淮南市路灯管理所 淮南市财金大厦物业管理班
5 淮南市望峰岗水厂二级泵站
淮南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矿业集团分中心服务大厅 滁州市公交公司04617车组 马鞍山市中北巴士公司21046车组 巢湖市市容管理局监察支队三大队七中队 芜湖市中燃城市燃气发展公司市场部营业大厅 芜湖市房地产产权产籍处受理科 宁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宣城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宁国市管理部 铜陵市公交总公司6路车队 铜陵市房地产局白蚁防治所防治科 铜陵市规划勘察队刘树青班组
铜陵市行政执法局“四旁三包”办公室 铜陵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池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处百荷公园管理所 安庆市建安公司机械施工分公司起重吊装队 安庆市青华商业有限公司青华宾馆 黄山市市政照明维修班 黄山市环卫处车队
省三建公司租赁设备公司许平起重组
全省建设系统文明职工
李远梅 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蜀山分局 工人 慈曾福 合肥市污水管理处 高级工程师 王 涛 合肥市园林局苗圃 工程师 孙 立 淮北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 中队长 于 慧 蚌埠市建管局 科长 王 迪 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处 副主任 高清发 蚌埠市房地产管理局 经济师 疏友斌 淮南市园林管理处 书记
6 董一中 滁州市建管处监察室 干部 刘光伟 六安市公交总公司 驾驶员 张 明 巢湖市环卫处垃圾处理中心 干部 后明国 芜湖新福利公交公司维修班 班长 许金南 芜湖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主任 郑先平宣城市市容局环卫处 工人 张海波 禹力夫 刘国胜 朱 波 江武斌 朱庆海
铜陵市公交总公司 铜陵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 池州市环卫处清运公司 安庆市政府拆迁安置管理办公室黄山市自来水公司维修班 淮南市腾飞建筑装饰公司 7
驾驶员 副科长 经理 科员 班长 经理